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难天下-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植点点头道:“好,非常好,有了这笔钱,今年的战船就有了着落了。对于这笔钱要严格保密,派小陈子回去,统领一支本王的亲卫贴身看守,另外再密调一个金州卫地千户去守卫长生岛,所有防卫由小陈子统一负责。这笔宝藏是辽东的生命线,不容有失。
花这笔钱的时候也要特别小心,可以缓缓而出,不要让其他人察觉。比如水师预算可以报高点,然后扣除去年地支出,剩下的空缺由长生岛补足。使用方面由郭铭具体负责。”
一口气布置完,朱植仍然在考虑还有什么疏漏之处。杨荣道:“殿下地计划还要小心一个人。这也正是卑职要带给殿下的坏消息。”
朱植道:“差点忘了,是什么坏消息?”
杨荣道:“这是辽东都司最新的邸报,那位大都督杨文一到辽东,新官上任三把火,几乎把殿下原来在辽东设定地治军方略全改变。尤其是春耕,昔日殿下命令上五卫只许三成,其他卫最多六成,回家务农,其他人发禄米补偿。
谁知道这位大都督全改了,他认为辽东如今四方无战事,在辽东推行屯田,废止了殿下的禄米补偿制度,着令所有有田地之人都回家种田。铁长史和叶将军据理力争,最后才争取到上五卫保留五成的将士值班。
不仅如此,过了春耕,杨文下令将上五卫拆分,从羽林右卫抽出两个千户组成新的义州卫,从定辽中卫、广宁中卫中各抽出一个千户组成新的广宁左卫。又从定辽右卫和铁岭卫各抽出一个千户组成新的复州卫。各位新的指挥使都安插上杨文地人。”
屯田倒还罢了,朱植一听说杨文竟然拆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上五卫精兵时。气得一下子就跳了起来。这还了得,经过五年苦心经营,现在辽东的兵马已经训练完毕,而且经过几场大战的洗礼。俨然有了精锐地样子。杨文这样一胡搞,自己所倚重的上五卫精兵已经被抽成了空架子,日后凭什么自保?
朱植气得脸都发白了,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我五年的心血啊,全部毁于一旦。难道铁铉叶旺他们就允许杨文这样胡搞?”
杨荣道:“殿下息怒,铁大人和叶将军当然据理力争过,据铁大人递上来的邸报称,杨文以辽东境内太平无事为由,不需要集中那么多精兵。其实这分明是一石二鸟之策,其一,可以分散打击殿下地势力,其二他可以给自己的人加官晋爵。培植自己的嫡系将领。他自己打着如意算盘,怎能理会铁叶两位的劝阻。”
这些关巧,杨荣不说朱植也能知道。让铁叶二人对抗杨文还是不明智的,他强压着心中的忿懑。接过杨荣递上的茶杯,坐了下来道:“杨文如此苦苦相逼,我们是不是得做点什么?”
杨荣微微一笑道:“殿下。稍安毋躁,请听荣给殿下分析。此时,我们不但什么事都不能做,而且辽东的铁长史还必须曲意奉承,不能现出不满。殿下你想,怎样做今上才会许殿下回辽东?”
朱植心中不快,怒道:“我倒真看不出他有这个意思,把我留在京城找个理由废掉算了,我又能如何?”
杨荣显得胸有成竹,笑容不减道:“殿下,您这是自暴自弃的想法,其实杨文在辽东闹得越凶,对殿下越有利。
殿下想啊,今上把杨文派去辽东,不就是为了夺军权牵制殿下吗?那只有让他做得很顺利,取得很大的成果之后,才能安今上之心。所以说,只有今上和杨文自觉得已经控制了辽东军权了,殿下才有机会回辽。殿下以为如何?”
朱植一拍脑门,立刻转怒为喜:“勉仁高见,地确是如此,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那按照勉仁的意思,铁叶二位不但不能与杨文抗争,还要曲与委蛇,做出更大的让步。”
杨荣道:“对,正是如此。殿下回藩辽东是首要大事,这个时候必须隐忍。殿下在辽东五年无论政务军事,功勋卓著,在军在民都深得人心,又岂是杨文之流小恩小惠能够蒙蔽地?!殿下一定不要着急,杨文在辽东获得的利益越大,殿下离辽东才更进了几分。
其实这个看法是铁大人首先提出地,他想清楚这一层之后,在杨文拆分上五卫的时候,他并没有极力反对,他还告诉殿下,莫非忘了杨春事乎?”
杨荣这么一说,朱植更加明白了,蓝玉叛乱时,杨春名为羽林右卫指挥使,但只要朱植振臂一呼,下面的兵将还不是应者云集。那时朱植在军中尚无根基,更何况现在已经在辽东经营数年,军中大小将领那个不是跟朱植从死人堆里钻出来地。
朱植心中立刻跟明镜似的,转而道:“按照这样的思路,杨文拆分上五卫还有更大的好处。勉仁还记得,在扫平海西女真之后,多了剌鲁、努合里、达真等卫,我们还担心兵力太盛引起朝廷不安,特地想方设法裁撤了几个卫。
现在杨文这么做,实在是给辽东多扩充了几卫精兵。你看,虽然上五卫人员被分散了,看似实力削弱,但只要找到机会补齐兵马,勤加训练,恢复实力不是难事。而且新扩充的三个卫都是上五卫的老底子,只要训练得当,不又是一支精兵吗?”
杨荣呵呵一笑道:“殿下明鉴,正是如此,如今辽东兵马数量不变,但卫所又增加到二十二个。骨头都在,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扩充成军。”
朱植此时信心更加爆炸,你杨文这么做简直是给自己白送来一万五千精兵,如今一切的一切就是如何返回辽东。只要一回辽东,那还不是虎入深山,龙上九天吗?
朱植连忙吩咐:“对,正是如此,你赶紧写一个方略,让铁鼎石对杨文步步后退,一定要让他尝到更多甜头,但同时队伍的训练也要给我抓紧,等回藩之时看不到三卫精兵,我拿他是问!”
PS:大家赶紧投推荐票啊,支持辽王回藩。
第三卷 谁主沉浮 幡动心动(1)
“兵部尚书茹倒了,你知道吗?”应天酒楼之中从来是朝廷消息最快的传播之地。
“什么?茹大人倒了?因为什么事?”
“听说是收授贿赂,他担着兵部这几年,据说背后里收授将领贿赂,提拔了十几个指挥使。听说他和老家陕西都指挥使一起倒卖军田得利六千两银子呢!宫里的人说其实茹的事早在太祖帝在位时期就有人揭发了,只是太祖隐忍不发,留给今上立威的。昨天后晌,锦衣卫抄的家。”
“我的老天,没想到今上如此雷厉风行……”
朱植可不相信市井上流传的这些鬼话,什么老朱留给小朱立威,六千两银子就抓人查办?如果这样京城里的官不得被收拾了几轮了,这分明是利用利用贪污这个借口剪除朱棣的羽翼吧。
当年在京之时,朱植通过朝中奏事等等风向,试出了茹是燕王的人。既然朱植都知道了,太子党方面岂会不知道?只是朱元璋尸骨未寒,建文就用如此雷霆的手法拿下茹倒是让人有些惊讶。
茹被系第三天,宫中发表旨意,远兵部侍郎齐泰出任兵部尚书,同参政事。朱植放下朝廷下发的旨抄,该来的都来了,靖难这场大宴各路人马终于粉墨登场。
这位齐泰在朝中颇有能名。原来他叫齐德,因为陪着朱洪武去了趟祭天而得到了老头的信任,亲自改名为齐泰。后来朱元璋想把他提拔为兵部左侍郎。为他举行了一场单独面试,询问边界将领地名字,齐泰不慌不忙,从东说到西。从南说到北,毫无遗漏,得了满分。之后又问各地的形势,齐泰这次没有说话。从袖子里拿出一本手册,上面的记载十分详细。朱元璋十分惊讶,大为欣赏。
能在众多官员中脱颖而出爬到帝国权力的最顶峰,当然不仅仅因为有能力,刘三吾当宰辅是因为人家德高望重,朱元璋都尊之为先生;杨靖当宰辅是因为人家是太子嫡系,又力保过皇太孙,而且同时还是朝中最强地实力派;方孝儒是帝王师当然是要当宰辅了;黄子澄是皇上的发小死党。
那么齐泰呢,他又是黄子澄的死党,同为洪武十八年进士。在中国历来的五大关系网中排名第二——同学关系。而且他还很具有点“军事能力”当然被建文和黄子澄视为强援。wap;z…z…z…c…n.c…o…m更新最快。除此之外关键还有一点,齐泰是削藩地坚定主张者。
今年的秋天姗姗来迟,过了九月。树上的鸣蝉仍然吱吱地嚷着,真是活见鬼了。当上了皇帝。终于站在了权力最顶峰的朱允却丝毫高兴不起来,二十岁已经成年了,经过长期儒家礼教的训练。他自问已经可以承托起整个帝国的命运。但爷爷的突然去世,让他又觉得心中空落落的。
朱允把玩着手中的玉佩,凝望着御花园中独立的仙鹤,此时他地心境就如仙鹤一般孤独无助。那位北方的叔叔始终如同一柄悬在脑后的宝剑,让他无法安眠。当了皇帝又怎么样,如果江山坐得不稳哪里还有意思。朱允长叹一声,吓得旁边地小太监偷偷看了看万岁爷。二十岁风华正茂的人,眉头却总是拧着,哪里有那么多烦恼?
不容朱允长吁短叹,那边一名小太监在门口通传:“禀告陛下,翰林学士太仆寺卿黄子澄求见。”
朱允一听通传,立刻来了精神,道:“快,快传。”不一会黄子澄走入书房房门,向朱允行了礼。
朱允连忙让二人起来,吩咐赐座。黄子澄屁股蹭着凳子靠了一下,连忙道:“日前陛下问臣,还记得当年东阁门所说地话吗?臣对曰不敢忘记。如今有一个大好机会送上门来了。”说着从袖筒中抽出一个奏折递给朱允。
奏折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周王朱的次子朱有火动(dn音)告发周王图谋不轨。朱允边看脸色愈凝重,看完后问道:“先生怎么看?”
黄子澄道:“这正是削夺周王爵位地好机会。”
朱允道:“儿子告父亲,可合礼乎?”
黄子澄正色道:“子侍父以孝,臣侍君以忠,对于周王次子一方面是父亲,一方面是朝廷,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只是选择以忠侍君,并无悖纲常之处。如果陛下不以此惩罚周王,那日后还有谁会为陛下尽忠?”这番话说得朱允连连点头,正说着,内侍又来报:兵部尚书齐泰求见。来得正是时候,朱允连忙命其进来。
齐泰进屋之后,赐座一旁,朱允将奏折交给他看了,等齐泰看完,朱允问道:“齐爱卿,对此有何意见?”
齐泰连忙摇着头道:“周王不忠,有火动不孝,好一对不忠不孝的父子。”
朱允听他这么一说,也叹了口气,毕竟周王是朱家的人,出了这样一对不忠不孝之人,自己有什么可高兴的。齐泰自知失言,连忙不再说话。
隔了一会朱允道:“黄卿以为应趁此机会削夺周王爵位。齐卿怎么看?”
齐泰道:“臣以为不可。”黄子澄不禁为之侧目,这个一向以自己马首是瞻的同年进士什么时候学会反对自己了?
朱允微笑着道:“哦,齐卿以为不可?说说理由。”
齐泰道:“周王有异谋不假,然开封离京城近,快马不过五天路程,一旦有变京城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之。再者也是最重要一点,周王实力并非藩王中最强的,确切地说,周王不具备谋反的实力。
削藩者应该从最强者入手。燕王拥兵十数万,年年出塞,部下全是虎狼之师,而且燕地民风剽悍,离京师很远,一旦生变,朝廷无法迅速作出反应。等到大军云集,谋反已成,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燕王是在世太祖皇子中最长的,他的一举一动都给其他藩王以表率作用,拿下他之后,其他自认为实力不如燕王的藩王即使内心存有异谋,也得掂量一下自己比燕王如何。所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必须先从最强的燕王入手,削了他其他藩王易如反掌。请陛下明鉴。”
朱允点点头,似乎被齐泰所言说动了。黄子澄在一旁有些着急,连忙道:“陛下,尚礼此言差矣。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得时候就有许多不法得事情,削之有名。现在更有周王次子大义灭亲,举报周王异谋之状,实乃证据确凿。今要削藩,理应从周王开始。
尚礼所言没错,燕王骄横跋扈,屡次不服朝廷命令,反状已现。但证据呢?没有证据如何让人心服?万一以莫须有拿下燕王,唇亡齿寒激起其他心有怨望诸王反叛,莫非忘记汉初七王之乱乎?
再者,周王是燕王的同胞兄弟,削了周王等于削了燕王的手足,到时候荆棘上的刺被削光了,剩下一根荆条还不怕拿不起来吗?”
黄子澄这一番话说下来,朱允又觉得颇有道理。正是两难之际,齐泰又道:“陛下,削了周王只会让燕王更加警惕,一旦他被迫动手,朝廷是否已经有了对付他的实力?其他的不说,假如是否应该在削夺周王之前先把辽王放回辽东,让他牵制住燕王的力量,而后再施行削藩之策?”
黄子澄冷笑一声道:“和辽王比,周王不过牧牛童而已。好不容易将一头老虎囚禁在京城,假如为了削一个孩童而放虎归山,那还不如不削。”
齐泰道:“辽王怎么就成了老虎,太子殿下亲自托付辽王牵制燕王,如果没有辽东的牵制,能放心削夺燕王吗?”
黄子澄道:“如今杨都督在辽东已逐步掌控辽东军权,不出半年辽东军已可尽收陛下麾下。到时候不用辽王照样可以牵制燕
齐泰道:“杨文有多少本事,泰自然清楚,就算让一只羊带着一群狼也无济于事。”
朱允突然道:“好啦好啦,两位爱卿不要再吵了。”黄子澄和齐泰二人知道自己失态,连忙跪倒求罪。
朱允道:“二位一心为朕,何罪之有?快快起来。至于今日之议,朕觉得还是黄爱卿的意见比较稳妥,毕竟先帝新丧,如果在没有任何罪证的情况下削除燕王,天下如何能服?但周王罪证确凿,的确不容他人不服。”齐泰还想说点什么,只是他也知道皇帝的话就是判决,只能将话头生生吞进肚子里。
五日后,左军都督李景隆奉旨率军北上备边。当时京师朝野对这个事情并没有多少警惕,李景隆率领三万大军途径开封的时候,突然率亲卫三千入城中包围周王府。当众宣布周王罪状,将周王及其儿女全部系捕,压往京城。
此次削藩,布置周密,行动迅速,周王虽有九千护卫却丝毫没有反应就已经束手就擒。一月之内先取权臣在内,再削藩王于外,朝野上下顿时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PS:不好意思,紧赶慢赶还是过了12点才上传。
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三十二章 幡动心动(2)
几缕阳光透入,一点薰香缭绕,房中一个孤独的身影面向窗户,高大的背脊在地上投射出长长的暗影。朱棣整理了一下穿在外面的孝服,轻轻叹了一口气,提起笔想了又想,最后又把笔放了下来。
门外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殿下,老衲可以进来吗?”
朱棣道:“大师请进。”
门吱呀一下打开,一个明亮的光头闪入房中,对着朱棣作了个佛礼:“殿下,老衲这厢有礼了。”
朱棣道:“大师请坐。”道衍坐下,眼睛死死盯着朱棣。
朱棣笑笑道:“大师神情严肃,这么看着孤却是为何。”
道衍道:“刚才老衲在僧房中打坐,突然算到殿下要给皇上写奏本替周王求情,顿时坐卧不安,思前想后还是要来劝谏殿下几句。”
朱棣道:“大师想说什么孤知道,但是孤不能不写这个奏本,老五是孤的亲弟弟啊,他受难了,孤当哥的能不管不顾吗?”
道衍道:“殿下,朝廷为什么这么做?难道就因为在周王家里抄出几件做戏用的龙袍吗?这一切还不是冲着您来的。削周王,不就是为了绕着弯打击您吗?此时此刻如果殿下还执迷不悟非要写这个求情奏本,不正好授人以柄吗。殿下三思。”
朱棣惨然一笑:“先帝尸骨未寒,他就这样做。置忠孝于何地?三哥已去,众多兄弟中孤就是老大,孤不出手相救,谁又能救。”
道衍道:“今上昏庸。身边又有黄子澄齐泰等佞臣当道,在他们严重殿下还有其他的藩王都是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想做地就是将众位藩王一个一个削除掉,如今在先帝尸骨未寒之际依然动手,心中哪里有什么忠孝之礼。”
道衍顿了顿看了看朱棣的脸色。只见朱棣脸上面如止水,道衍咬咬牙继续说道:“此时摆在殿下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清君侧。朝廷奸佞当道,天下民声沸腾,只要殿下振臂一呼,必然应者云集。如若仍然举棋不定,周王之鉴就在眼前,殿下不如趁此机会……”
朱棣摆摆手道:“大师不要再说下去了,容孤再想想,再想想。”道衍知道今日的话说得够多了。点到为止,起身唱个诺,转身而出。16K小说网;电脑站www;z…z…z…c…n.c…o…m更新最快。
脑子有点乱地朱棣喝了口茶再度拿起手中的笔。别人怎么乱自己管不着,只是这个时候自己这个王爷不能自乱阵脚。他的手下意识地摸到毛笔。再度拿起来。
“虎步龙行”“贵不可言”“天降大任”,这些话时刻在朱棣脑海里回旋着,那个坐在金銮殿里的人真地可以担当得起整个国家吗?父皇过世了才几天?他只顾着让自己的位子坐稳。就毫不留情地削除异己,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性子都显示这个侄子不是能当好皇帝的料。
“啪”的一下,笔尖一滴墨汁滴下,洁白的宣纸上溅出一点墨花。帆!”几个口令干脆地下达,辽东水师的旗舰“泰山”号已经稳稳地停在耽罗济浦港一号泊位上。
萨里尼坐在舰桥后甲板的躺椅上,表面看他躺着晒太阳,可是刚才全舰上下的一举一动都在他地眼睛里看着,耳朵里听着。等船停下,萨里尼伸了个懒腰,缓缓站起,环顾了一下四周状况。降帆的降帆,收绳的收绳,所有人都有条不紊地忙着。
嗯,这帮小子练地不赖啊,萨里尼心里想着。此次开拔耽罗,是辽东水师每年一次的秋季演习,同时也是辽东水师学堂第二届毕业地实战演习。水师学堂是辽东水师建立之后,由朱植倡议建立的水师将领培训基地,每年面向整个辽东军民招收六十人送入学堂,整个学习需要四年时间,头一年是理论学习,主要学习舰船的建造,风向,海文地理等等学科;其后三年是舰上实习期,每个学员从一名普通水手做起,熟悉战船上每个岗位地工作,轮机、风帆、舰炮等等一路实习过去,最后一年升为船上的三副,再经过一年的舰长级别的训练才最后出师。其中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最出色的前三十人,才有资格升从各舰三副之职开始,最终成为大明辽东水师舰长未来的候选。
如此高的淘汰率之下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第一届,也就是随着辽东水师一同建立时就开始培训的三十人毕业出师。如今进行毕业考核的是第二届的六十名学员,他们在这次演习过程中成为所有舰船上的大副,而参加演习的全部舰船都由这些大副全权指挥。
萨里尼站在“泰山号”的船尾,看着一艘艘战舰按照指令停在济浦港的泊位之上,脸上泛起笑意。内心中不禁对辽王殿下当初创办水师学堂的初衷佩服不已,培养一名合格的舰长,不是容易的事,自己手下那批舰长都是经过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风里浪尖的洗礼才造就出来的。但通过学堂系统的训练,四年时间已经造就出一名船长胚子。
由他们这些当海盗出身的舰长们全部经验汇聚成的教材,再通过严格训练出来的学员,无论素质还是能力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已经隐隐超过了野路子出身的海盗舰长。只要再假以时日,让这些学员舰长们有更多的实战经验,他们的作为一定会超过自己这些辽东水师的草创者。
而在船头还有一批更小的孩子在指手画脚,他们是水师学堂少年军校的学员,这些孩子们从十岁开始进入军校,经过八年的随舰训练,然后再要通过四年的学堂学习。这些人才是水师更长远的希望。看着这些对大海充满了期望的孩子们,萨里尼笑容更加甜蜜。
这次秋季大演习,辽东水师全军大小三十五艘战船出航,夏天被朱植带走了十艘战船上贡之后,水师又有三艘“岳”级战列舰,两艘“名将”级巡洋舰下水,辽东水师的实力再度恢复到十二艘最新式的战列舰,十八艘巡洋舰以及八艘“州府”级福船的水平,这次除了福船之外,最强大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战队全部出动。
现在辽东水师已经鸟枪换炮,经过两年的努力,所有战船都已经装备了青铜前膛加农炮,这种威力强大的火炮在木浦一战以及之后历次剿灭倭寇的战斗中屡屡得到验证。对此,萨里尼已经逐渐摸索到一套新型武器下的作战方法,并参照陆军的经验制定了一个粗略的水师“航战纪要”,这次出来演习也是对训练了半年的新型水师战术战法的一个验证。但这一切还不是真正的目的。
离开辽东之前,铁铉这位名义上辽东水师的提督来到金州水师提督府,向萨里尼交待了这次大演习的一个真正目的。名为水师大演习,实为出洋避祸。
“辽王如今等于被囚禁在京城,什么时候能回来谁也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