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汉-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事儿,瘸腿的我也要,哈哈哈!”刘常满笑着回答了外婆。
  这种事情,父母是开不得玩笑的,因为他们一说出来就得当真,但爷爷奶奶是不碍的。其实在农村,不光是在这些事情上,很多事情上都是“祖孙不论,父母当真”,这是长久以来的传统,爷孙辈之间要比父子辈随意得多。
  因此以前吕释之拿这件事开玩笑时,曾经被吕雉好好的数说了一顿,但吕老太开起玩笑来,大家都笑嘻嘻的听着。刘常满当然知道这种传统,也就笑呵呵的答应着外婆。
  但这样一来,吕云可不干了。她狠狠的剜了表哥一眼,又叫道:“奶奶,你怎么老说我的事儿呢!你为啥不说她们几个呢?”
  “那不是就你和你表哥好嘛?你看人家几个都自己在房里玩,就你最爱出来找你表哥疯了!”吕老太逗起孙女来。
  “哼,说你说,我就是要出来玩。她们最没意思了,天天在那儿学绣花,闷死了!”吕云想了半天,还是决定照自己的意思来。
  “你就疯吧。看你啥都不学,到时候找不到婆家!”正好从房里出来的大舅母张氏,听到吕云说话后笑骂道。
  “人家云儿才不怕呢,这不常满刚才都说腿瘸了也娶她呢,是不是云儿?”吕老太说道,张氏听后,莞尔而去了。
  “就是就是,怎么了?哼!”吕云又撅起她的小嘴了。
  刘常满发现,自己最喜欢这种气氛。这种温馨融洽的田园生活,能让人心里平静安宁,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幸福感。
  来到这个世界后,刘常满体验了许多在原来的社会里,很难体验到的感觉。在马场中的一呼百应,和韩信谈论局势时的指点江山,和吕释之坐镇单父时的指挥若定,被人尊称“公子”“少主”时的傲然尊崇,都不是那时候容易体验到的。
  然而刘常满总觉得这些体验里,缺了点什么。虽然这些感觉也很让人陶醉,让人感觉仿佛身处云端里一般飘飘然,但那心,却是空落落的。只有在母亲和姐姐身边,还有这样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才会真正体验到那种满心都是平安喜乐的感觉,自己的心,也仿佛只有这个时候,才算落到了实处。
  “看起来,我不是什么能干大事儿人了,我就喜欢做点小事,看点小景色,迷恋点小幸福。难道我果然是个小男人?”刘常满摇了摇头,把这些想法又再驱除出去,继续陪吕云荡秋千了。
  替表妹荡秋千的刘常满,此时已经满心觉得自己是个普通小男人了,不过留守沛县的吕泽可不这么想。他发明的马具、双辕大车、十章算术,可都带给了自己不少实踏实的好处。
  等那些骡驹子也都装备了部队后,吕泽仔细回想,这才发现自己这支嫡系部队的建立,有一大半功劳都是外甥的。而吕释之比他还要依赖刘常满,现在吕释之已经形成了习惯,一遇到过于困难的事情,就要找刘常满前来帮忙解决。
  第二天一大早,刘常满又被舅舅派车接往丰邑。
  “难道小舅又遇到什么麻烦,要让我去给他帮忙?还是又让我进城打探消息去?不过如今是萧叔叔主持内政,他还有什么事情摆不平的?再说城门上都换了当地人,谁都认识自己,也是肯定混不进去的呀。舅舅到底叫我来丰邑干什么,难道又叫我云看死人头?”刘常满坐在车上胡思乱想着。
  想着想着,便到了丰邑军营中,中军大帐里众将都在,只是气氛有点沉闷,估计没有什么好事儿。
  “满儿,你阿爹那边传来消息,说是秦嘉已经前往彭城,他没能借到兵,只好带人前往拜会驻守留县的宁君去了。”待众人坐定,吕泽向刘常满介绍情况道。
  这些刘常满其实已经知道了。看看帐里,刘邦的大部分重要将领都被带上前往留县借兵了,帐里如今只剩下了丁复、吕婴、吕忿几个老熟人,还有就是曹参、纪信、薛欧几个,都是刘邦的手下,吕释之和萧何坐镇沛县,并没有过来。
  “你阿爹说宁君为人甚是仁厚,已经答应替他向秦嘉进言,借兵于咱们,让咱们安心等待就是。”吕泽又说道。
  “大舅,你让我过来,该是有什么别的事儿吧?”刘常满直接问了出来。
  这些情况自己知道得比吕泽还早,吕泽也早就知道自己在吕庄里有一窝能传消息的信鸽,没理由一直说这些没营养的话才是。虽然刘常满没能耐深入分析局势,但这些人的心理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是这样的。”曹参见吕泽有些不便出口,便插口说了出来:“满儿,城里头王陵传出话来,说是你奶奶病重,让你阿爹和你回去送丧,他负责你们的安全。”
  “啊?!”刘常满眼圈顿时红了。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奶奶刘老太对自己和姐姐从来都是慈爱有加。“我上次回去时候还好好的,怎么这么快就……”
  “满儿,据王陵说她已经是不起了的。你阿爹带兵在外,也没法告诉于他,只有等他回来后再行进城了。一会儿我便去城上叫王陵把你放进城里去!”曹参说道,看起来他们已经是商量过的了。
  “好的。”刘常满黯然点头。生养死葬,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父亲回不来,刘常满自然得去代他尽了这份孝心。
    第二卷 风起云涌 第十九章 人情(上)
     更新时间:2008…9…21 0:43:17 本章字数:2980
  中国永远都是一个讲人情的地方,哪怕是在最不讲人情的战争中也是如此。正因为这样,才会在两军对峙的情况下,还能开城放对方主帅回家送丧。虽然说刘季没能回来,但刘老太的葬礼依然办得很风光。
  丰邑算不上大,只有两千来户人家,刘老太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老一辈的当然都认识。如此她不幸病逝后,刘邦竟然因为和雍齿之间的事情,闹得连回来送丧都不能,这让丰邑的父老们心里,不由得有些愧疚起来,毕竟雍齿背叛刘邦转投周市,是他们同意了的。
  因此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中,丰邑父老几乎全部到场,齐齐到刘太公家为刘老太送丧。就连雍齿,也按照辈份,在右臂上拴了一段白麻。
  同样六十多岁的雍老太公和卢老太公,专门前来安慰刘太公。他们三个,从小就厮混在一起,且都是黄土埋到脖子的年龄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所以他们在一起,其实也不过相对愁坐,一口接一口的喝酒罢了,根本不用张口把话说出来。
  刘常满代行父职,和大伯二伯四叔一起,在前厅里迎接客人。“孝子头,满地流”,但凡前来吊丧的,叔侄四人都要上前磕头为礼,一天下来,把刘常满磕得头晕眼花。
  “算了,常满明天别在前面磕头了,孙子辈的嘛,有个意思就行啦。和你哥哥姐姐们一起在后面歇歇好了,看你这额头上给磕得。明天再磕就得磕破了。”刘太公心疼孙子,等晚上吃饭时,便不肯再让刘常满第二天继续去磕头。
  “爷爷,我没事。”刘常满头也不抬的回答道。
  “傻孩子,你奶奶已经死了,她能知道什么?你尽个心也就是了。外头的事儿才是大事,你阿爹不在,你也不在,尽是些外人,几千人马的,可怎么了得?等后儿把你奶奶送上山,你就赶快回去吧。”刘太公说道。
  “没事儿,那不是还有我大舅他们在吗?”刘常满随口说道。
  “你大舅又不姓刘!”刘太公说道。突然意识到儿媳妇也在旁边听着,便住了口。
  刘常满看了自己阿妈一眼,见她脸上不动声色,也就没说什么。
  第三天出殡回来,王陵亲自护送到城门口。出城之后,跟来随身保护的丁义和吕忿这才松了一口气,一左一右护卫着刘常满出城而去。
  回头望去,城门关闭的一刹那,爷爷脸上的嘱托,母亲嘴角的叮咛,姐姐眼里欲滴未滴的眼泪,都深深的烙进了刘常满心里。
  “满儿回来了?正好,你阿爹那边传过信来,你也一起听听!”见到吕泽却是在中军大帐里,他正召集众人准备议事。
  自从刘邦前往留县后,这在丰邑“攻城”的两千人马,完全就是象征性的了。营里的兵丁松懈得很,隔着城墙头吹牛唠客的,互相笑骂的,在东城墙这边天天都有。南城头那一班子更有趣,城上城外两班巡逻的都爱喝两口,天天城上出菜,城外出酒,从城头上拿篮子吊来吊去的对着喝开了!
  至于吕泽这些将领,也明知现在的情况,反正这些人都是经过淘漉磨砺后铁了心跟着的,不用管他们也没关系。因此吕泽除了和曹参一起巡巡营,安抚安抚士卒之外,倒也不算很忙。
  唯有这天刘邦派纪信快马传回来的消息,让吕泽几人很是看重,刚刚坐下准备商议,刘常满正好送丧回来了。
  甚至来不及问问刘常满代父送丧的细节,吕泽就直接把刘邦送来的信读了出来:“章邯遣将军司马枿(音卉)攻楚,已至砀县。因吾熟悉芒砀地形,今楚王大司徒宁君特请吾会同前往,共抗司马枿。仍烦大兄与曹参驻军丰邑,相机行事,不日定将向楚王借兵,回取丰邑。沛公邦字。”
  送信回来的纪信也还在座,读过刘邦捎回来的信,众人便一起问起他当时情形。
  纪信便是跟着刘邦上山的役徒之一,对刘邦素来忠爱,又有带兵之才,一直是刘邦贴身卫队的头目。象传达命令、联络吕泽这等事情,虽然也很重要,但一般是由夏候婴、任敖、卢绾三个没有带兵之才的随身侍卫出马的,但这次竟然派了纪信这个能带兵的回来,可见刘邦之意,原本就是让纪信前来告诉大家具体情况的。
  刘邦往回捎信时,从来还没有郑而重之的写过书信,这次不但写了书信,还派纪信回来解说,那边的形势,必定很是紧张。不然以刘邦那粗疏的性子,知道庄不识经常以飞鸽传书报讯,也必定不会再专门派人送信回来。
  果然在纪信的解说之下,众人这才知道,留县一带的形势,确实已经非常危急了,甚至连沛丰一带,也都处在危险之中。
  章邯打败陈胜王后,认为楚地秦嘉等人不足为虑,就派了手下将军司马枿前往攻打,又另派几支部队,分头前往清扫楚地剩余势力,自己则率领二十万大军,回攻南阳郡宋留部队去了。
  司马枿率领的部队倒也不算多,只有两万多人,但却都是以正规部队战士为基层军官,又跟着章邯征战了几个月的,战斗力极强。自陈胜王败亡后,属下将领率部队分头逃散,各自保命去了,因此是芒砀山西部一带,防守极为薄弱,没过多长时间,司马枿就攻到了泗水郡治相城。
  因相城军民抵抗比较激烈,司马枿一怒之下,攻下后屠了相城,然后沿砀山往北进攻。离相城不远,就是砀县。见司马枿势大,又听说相城因抵抗被屠,砀县便不战而降。
  秦嘉此时带着大部队驻扎在彭城和项梁对峙,司马枿攻来时,他也没有在意。此时见砀县也被攻下,根据地留县受到威胁,秦嘉这才以楚王景驹的名义,派驻守在留县的大司徒宁君率部前往,准备将司马枿阻在芒砀山以北。
  沛县和留县唇齿相依,因此适逢其会的刘邦也就没有推辞,便带着自己的一百多部下,以沛公的名义,和宁君一起前往芒砀山了。
  留县情况和司马枿双方情况,座中诸人都不清楚,所以谁也没法分析出当前的形势。只有吕泽叹道:“留县宁君本是文官,手下想来也没什么精兵。恐怕沛公此行前往砀山,难以取胜呀。”大家也都点头赞同吕泽的说法。
  没想到过了六七天,刘邦又派纪信回来传讯说,已经带人从留县前往砀县收取兵马,收获甚大,不日就将带兵回来收取丰邑了。吕泽等人这才喜形于色,连忙问起纪信战况到底如何。
  原来,确实如同吕泽所说,宁君和刘邦一起前去阻拦司马枿的战斗,并没取得胜利。
  说起来刘邦带去留县的一百多人,正是沛县部队的精英所在,樊哙、周勃、曹无伤等重要将领都在里面,其余的也全是军官。
  原本刘邦就是来借兵的,因此带来的全都是军官,专等着借兵后将他们安插进去。毕竟借来的兵估计也不会是什么精兵,不安插自己直属的军官进去,却如何能指挥得动这些乱七八糟的农民军呢?
  吕泽所料不差,守卫留县的,确实都是些刚刚招募来的新兵,精兵全被秦嘉带到彭城了。宁君本人又是文官,所以对上训练有素的秦军,怕是没什么胜算。
  宁君见刘邦虽然带的人少,但却个个精悍,沛公又是个能打仗的,只凭二千人马便斩杀了泗水郡守、郡监两个大员的事情,整个楚国谁不知道?于是宁君便把指挥权交给了刘邦。危急关头,刘邦也顾不得谦让,便和宁君一起,带领留县的几千兵马,前往砀山去了。
    第二卷 风起云涌 第二十章 人情(下)
     更新时间:2008…9…21 0:43:17 本章字数:2660
  虽说刘邦对于砀山地形极熟,樊哙周勃等也极勇悍,但对手是率领了两万多人马的秦军大将,手下又全是准正规军,比起刘邦这群刚刚接手的乌合之众来,战斗力要强大得太多了。因此在砀山上接战一番,刘邦也没能取胜,只好退回留县。司马枿趁势杀过砀山后在丹水边上集结,准备攻下留县,收取沛泗之地。
  眼见后路即将被抄,留县事态危急,秦嘉这才重视起来。于是便派朱鸡石带领四万精兵前往,在丹水边上将司马枿击得大败溃逃,秦军也被打散了建制,分头逃入砀山之中。
  待朱鸡石击败司马枿后,秦嘉又让朱鸡石收兵回彭城防守,传令宁君率部前去痛打落水狗。宁君当然还是让奏请沛公一起前往,秦嘉照准了。
  打起顺风仗来,刘邦手里这些乌合之众的战斗力可一点也不差。再加上刘邦所率基层军官,多数是在砀山逃亡时的老兄弟,对砀山里的形势熟悉得很,因此溃逃的秦军很快便被杀的杀、收编的收编,刘邦部队也扩大不少。
  唯有宁君出了意外。他在带领亲兵肃清一个山谷时遭遇了剧烈抵抗,结果他手下的亲兵抵挡不住,败退之时被谷中人马趁势杀出,众兵丁大败溃逃。宁君年老体弱,又是文官,奔逃不及,竟然被对方骑兵追上,死于乱军之中!
  刘邦闻报大怒,特地派周勃和新投奔来的灌婴一起,率领骑兵前往追杀那队秦军。等杀光之后这才发现,原来司马枿正在其中,难怪战斗力如此强悍!
  当时刘邦已经进兵围困了砀县,见司马枿已死,便把他的人头用长杆挑起给砀县看。城中留守的秦军见主帅已死,只好开城投降。刘邦便收编了留守的秦军,又在砀县招募军士,结果连上收编的,总共竟然得了六七千人,加上原先从留县带来的,刘邦手里便有了万余人马!
  宁君已死,这些兵马当然便归于沛公名下,刘邦正在加紧收编部队,准备尽快赶回丰邑来,迫降丰邑。
  “哈哈哈,那这么说来,沛公不日就将带领这万余人马,回来收取丰邑了吗?”吕泽笑问道。
  “不错,沛公正是这么说的!”纪信答道。
  “那好,传谕下去,就说沛公不日即将率领万余兵马,回攻丰邑,让他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吕泽大笑道。众人也都笑了起来,郁闷了许久的沛公军,终于熬过困难期,马上就要兴旺发达起来了。于是第二天,连城下的士兵和城上的吵架时,声音都大了不少。
  然而,十天之后刘邦回来时,却仍然只有一百多人跟他回来,原来捎信回来说的那一万多人马,竟然一点也没有了!
  吕泽忙问原因时,刘邦气得乌眉灶眼的,端起酒碗来猛灌了一气,这才大骂一声道:“他***秦嘉这个混蛋,欺人太甚!”
  原来,刘邦手里有了万余人马后,想借这些兵马之威,尽快把自己的根据地丰邑给收回来,于是便命令部队就地整顿后,立即启程翻过砀山小道,先回留县,再杀到丰邑。
  谁知部队刚刚翻过砀山,原来出兵打败司马枿的朱鸡石,便带了几万部队在丹水旁边迎接沛公刘邦,说是楚王景驹有请。
  虽然心知不妙,但刘邦还是心存幻想。这一场战事刘邦是立了大功的,自己手下这些人马里,有一部分是宁君原来的部属,估计秦嘉还是要收回的,毕竟那是人家的兵。
  但就算不能把这一万多人马全都送给自己,至少也得把从砀县收编过来的几千人马给自己吧,至不济也得给点功劳赏赐什么的,应该不会有什么坏事儿才对。
  谁知相见之后,刘邦这才发现,秦嘉比他想象中还要黑。他不但把功劳全都归了朱鸡石,还把刘邦带回来的所有人马悉数拔到了朱鸡石名下,就连沛公刘邦自己,也成了朱鸡石手下一名骑将,率了几百人马充任斥候。
  要说按照秦制,刘邦这个如今只有二千人马的沛公,本来就只相当于军候,到了楚军制中,给了一个骑将的名义,正是平级调动,算不上什么委屈。
  但刘邦刚刚立了大功的人,却一点好处也没捞到,如何咽得下这口恶气?再说这秦嘉目光短浅,态度恶劣,明摆着准备拿自己当劫灰来使,刘邦顿时起了心思,当夜便带着手下逃回了丰邑。
  “呵呵,阿爹真的一点好处也没捞到么?”刘常满见众人都是满脸激愤,心里有些好笑。这种事情,根本就是常有的嘛,刘常满在电影电视里看得多了,所以坦然得很,便出言活跃一下气氛。
  原本有些僵的气氛,被刘常满这清脆的少年口音打破,顿时活泛了一些。刘邦看了看自己儿子,有些尴尬的笑了一下,说道:“臭小子,就你眼尖。也不能算啥也没捞着,就是他***太窝火了。”
  刘邦说完,忍不住又笑了一下,这才伸手将腰间佩着的宝剑解下,握在了手里。他用大指在剑柄上轻轻一按,只听绷簧响处,那剑便铮的一声弹了出来。
  众人急忙看去,只见那剑剑刃如水,显得十分锋利,更兼全身都闪出青光,一望而知是把上好的精铁宝剑。
  “三哥,你这莫非就是堂溪宝剑吗?”吕泽是个见多识广的,惊问道。
  “不错,正是堂溪宝剑!”刘邦笑道。
  原来,这柄堂溪宝剑本来是司马枿的佩剑,他被周勃斩杀后,宝剑自然也就贡献给了沛公。
  “嘿嘿,不光是我,兄弟们都在砀县弄了两口趁手家伙,全都是精铁的,以后再不用操心打着打着武器碎了的破事儿了。”刘邦很得意的笑道。
  “真的?”众人的眼睛顿时瞪大了。
  这个时候,部队里装备的武器,多半都是收缴郡县府库里的。秦国制式武器都是青铜的,虽然也不错,但比起精铁武器来,差的可就远了。刘邦这次竟然弄到了二百多件精铁武器,虽说比起一万多人马来,确实算不上什么,不过也算没白跑一趟。
  “纪信,你带上五百个兄弟,骑快马到砀山咱原来住的那儿,把我存在那里的东西都给取了回来!”见众兄弟对这二百多件武器就如此惊诧,刘邦更得意了,又下达了一个命令。
  “还有私货呢三哥?”吕泽的眼睛也瞪大了。
  “哈哈,放心,让你替我守了这么久,哪儿能一点好处没有呢?你上次不是说,你那些兵都骑上马了,趁手的长家伙就不够用了吗?这回了,我缴获了好几千件长家什,范式还都是一样的,都让我派人偷偷藏到砀山里原来住那房子里头了!等纪信拿回来了,你先挑,还你个大人情!”刘邦笑道。
    第二卷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一章 宽仁(上)
     更新时间:2008…9…21 0:43:17 本章字数:2198
  秦二世二年正月到三月这两个月时间,是刘常满和阿爹在一起相处最长的时间。自从刘常满穿越入秦,他就很少见到自己阿爹刘邦,倒是陈胜王败亡的这些日子,让刘常满很好的熟悉了阿爹的为人。
  这是一个在乡村长大的男人,从小生在民风淳厚的中阳里,也正因为如此,才养成了他心底里那一份“宽仁爱人”的基本性格。从少年到现在,刘邦除了对敌之时杀伤过敌人之外,从不因为个人私欲去做一些伤命谋财之事——原本作为任侠者的他,是很有些这样的机会的。
  刘常满很能理解这种性格。自己也是在农村长大的,乡村生活,很容易培养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亲戚邻居的纯朴感情。虽然用三言两语难以表达,但从呱呱堕地开始,就会被几份乃至数十百千份爱包围着的农村孩子们,骨子里总是透出一份可称为“博爱”的情怀。
  这些话,听起来很傻很无聊,很老生常谈,很没有滋味,然而老生常谈原本都是真理,没有滋味的五谷才最养人。这些听来傻乎乎的话,也正是刘常满心里感到眼里看到的事实。
  但对于沛县甚至中阳里的乡人来说,刘邦天性宽仁爱人这种在争天下的“英雄豪杰”中极为了不起的性格特质,是算不上什么的,因为大家原本都是这样的人。
  所以在家乡人眼里,更多看到的是他的豁达、大方、听得进劝谏这些好的特质,甚至是流氓无赖、贪酒好色、眼高手低爱吹牛皮说大话这些不良特质,真让刘常满替自己老爹感到不平。
  秦二世二年正月到六月之间,正是抗秦事业自周文攻破函谷关达到高潮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