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旌旗-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懈鋈毕荩褪欠浅8甙粒负鹾凸赜鹨荒R谎
李重拒绝了曹操的招揽,让夏侯惇心中很不痛快,觉得李重有些不识抬举。
想到这里,夏侯惇忽然说道:“这位太史将军是李子悔的属下吧,看样子武艺定然不错,不知道有没有兴趣和夏侯惇比试一下,松松筋骨。”
曹操闻言眉头一皱,瞪了夏侯惇一眼,说道:“元让休得无礼,子悔远来,自然十分疲惫,要比试也等明日再说。”
曹操表面上训斥夏侯惇,但也没有阻止夏侯惇挑战太史慈,他的心思和夏侯惇一样,就是打压一下李重,让李重知道天外有天,展示一些自己的实力,想让李重心折。说实话,夏侯惇也是知兵之人,对李重训练的兵士十分看重,岁才有这个打算。
“不用等到明天了,太史慈听说夏侯将军的武艺非凡,也想领教一下。”太史慈忽然一笑,放下酒杯说道。
俗话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材,李重来的时候,已经说了无数遍曹营武将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人的武艺十分赞赏,而在座的几个人都在李重的提及范围之内,太史慈也是好战之人,如何能示弱。
再者说,太史慈也明白这次前来的用意,那就是打出名声,武艺高强自然也是名声的一种,那个士兵都希望自己的主将武艺超群,以一敌百。
“好,就让见识一下太史将军的武艺。”夏侯惇一推酒杯,站起身来就往帐外走。
曹操急忙起身叫住夏侯惇,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夏侯惇不住的点头,还用余光看了太史慈一眼。
李重猜得到曹操交代什么,无非就是手下留情之类的。看到曹操窃窃私语的样子,李重忽然感觉有些可笑,夏侯惇是武艺高强,但你当太史慈就是泥捏的不成。
求推荐,求收藏!!!!!!
第十八章夏侯惇邀战太史慈
更新时间:2012…06…14
夏侯惇和太史慈这次邀战几乎将曹营的兵士都吸引过来,要知道夏侯惇武艺高强,曹营的兵士都见识过,都替太史慈捏了一把冷汗。
沙土铺垫的校场上,上千兵卒围成一个大圈,太史慈和夏侯惇策马在圈内小跑,让战马疏开筋骨。
李重和曹操二人站在最中间,他们对自己人都有信心,再加上太史慈和夏侯惇也不会以死相搏,所以一个个谈笑风生,显得很是轻松。
由于双方都不可能射冷箭,所以太史慈和夏侯惇都没有带头盔,只是用头巾缠住长发,这样视线更好一些,不得不说,单看长相,英武的太史慈要比夏侯惇顺眼的多。
太史慈和夏侯惇都是用枪的高手,随便挥舞几下,就发出“呜呜……”的破空声,顿时引起一震欢呼声。
“哈……”两个人盘旋几圈,同时大喝一声,向对方冲去。
太史慈横过长枪,顺势横扫夏侯惇的胸膛。
夏侯惇冷笑一声,双手向外一推,大喝道:“开……”
二人并没有比什么招式,纯粹就是试探一下对方的力气,就听得“当……”的一声巨响,剧烈的金铁交鸣声回荡在校场之内,金属的颤动,让袅袅余音回荡在众人的耳轮之中。
“太史慈和夏侯惇的枪杆,都是铁制的!”围观的所有人都明白过来了,还有不少人吸着冷气。
要知道,整个曹营之中敢用纯铁制兵器的只有三个人,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就连自恃勇猛的曹洪都不敢用,要知道一杆铁枪至少有二三十斤中,平时舞动几下还可以,真到了战场,比划两下就气力不足,那就是找死啊。
敢用铁枪的可以说都是一流武将,管亥口中的千人敌。
太史慈有心里准备,但是夏侯惇却一愣,他没想到这个“自不量力”的太史慈真是一流猛将,于是远远的冲太史慈竖起拇指,提马杀了回去。
两个人交手一回合,算的上平分秋色,紧接着就缠斗在一起。
要知道,战马来回冲刺是最耗费体力的,所以很少有武将来回让战马冲刺的,突刺也就是试探一下对方的力气和速度,当然也有一些武将战斗力过低,或心理素质太差,在试探中就被秒杀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常说的一枪刺于马下。
太史慈和夏侯惇都没了秒杀对方的心思,所以试探完毕,立即放弃了秒杀对方,转而用招式取胜。
两人一照面,就响起一连串的兵刃撞击声,爆发的气浪四处翻涌,将地上的沙土吹出好远。
“好……”围观的兵士越来越多,呼喊声也越来越响亮,几乎穿透了整个陈留城。
夏侯惇和太史慈两个人的武艺相差无几,旗鼓相当,几乎就是你攻我一招,我还你一招的情况,谁也占不到半点便宜。
两人或绞缠在一起,或并马而奔,兵刃的撞击声如同雨打芭蕉,连绵不绝,忽然又像惊雷乍现,震撼全场,看的人目眩神迷。
打了十几招,太史慈和夏侯惇渐渐打出火气来了,有些控制不住的架势,身上的杀气渐渐浓郁起来,招式变得越发凌厉、狠毒。
“主公!”夏侯渊就站在曹操身边,看到两个人打得火起,急忙说道:“让他们停下吧,再打下去,后果难料啊。”
“什么后果难料,你也看不出来谁占上风吗?”曹操虽说武艺不错,但和太史慈、夏侯惇比起来,差的太多,自然看不透眼前的形式。
夏侯渊苦笑道:“除非他们出险招,不然的话,就得比拼耐力了!”
李重就站在曹操身边,闻言看了一眼曹操,说道:“孟德,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叫他们收手吧!”
话音刚落,就听到夏侯惇一声怒喝,抖出满天枪影,带着凄厉的尖啸声,铺天盖地的刺向太史慈。
太史慈也是一声闷吭,双手握住枪杆奋力一搅,长枪发出呜呜的声响,变成一个黑色的大漩涡,这个大漩涡像黑洞一样,带着强大的吸力,将夏侯惇抖出的枪影都吸取进去。
时间好像猛的停顿一下,紧接着就像有千万兵器在同一时间互相撞击,“呛呛”之声几乎连成一线,太史慈和夏侯惇各自闷吭一声,身子一晃,战马踏踏的向后直退,将地上的沙土踢得老高。
“好……啊……”喝彩声像炸雷一样响起来,这些兵士是刚刚招募的,哪见过这样精彩的比拼,平时夏侯惇他们虽然也偶尔比试一下,但却精彩有余、激烈不足,但今天的比拼已经无限接近于生死相搏了。
说实话,夏侯惇最后那一招,能不能控制住都是问题。
夏侯惇退了几步,眼睛发红,身上发出疯狂的气息,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太史慈眼神缩的跟钢针一样,紧盯着夏侯惇。
“夏侯惇,主公叫你住手。”夏侯渊看到兄长似乎要陷入癫狂状态,连忙厉声喝道。
“呼……”夏侯惇猛吐了一口气,癫狂的气势慢慢消散,夏侯渊不放心兄长,提马上前,隔在两人中央。
太史慈拨转马头,回到李重身边,翻身下马,慨然道:“夏侯将军真是武艺非凡,在下佩服。”
这是夏侯兄弟也回到曹操身边,夏侯惇大笑道:“太史将军也不一般啊,我好久没打的这么痛快了。”
曹操微笑道:“都是猛将,快换件衣衫,继续喝酒。”
这次回到大帐,气氛变得热烈的多,以夏侯惇为首的曹营众将频频向太史慈敬酒,无论到什么时候,绝对的实力都受人重视,就连廖化都沾了一些光。
一直到掌灯时分,众人这才撤了酒席,各自回到帐中安歇。曹操早就给众人准备好了住处,酒食的应用之物自然也不会缺少。
李重和太史慈,廖化三人一间帐篷,脱了衣甲,李重躺在榻上,回想发生的一切,竟然有种虚幻的感觉,没想到自己竟然有回到三国的一天,还见到了魏武帝曹操,哎!也不知道明天一早醒来会到那里?有可能又回到现了呢。
就在李重魂游天外之际,太史慈忽然说道:“曹操手下武将果真厉害,夏侯惇居然能与我打成平手。”
“当然了,我一开始都想投奔曹操呢!”李重翻了个身,嘟囔道。
太史慈仿佛想到什么,慢慢的说道:“我看曹操此人也很有气度,特别是他训练的兵卒,单看军纪,不比你差多少啊。”
求收藏,求推荐!谢谢。
第十九章酸枣会盟
更新时间:2012…06…14
“怎么,子义后悔了?”李重翻身笑道:“要不你转投曹孟德吧!说实话,天下诸侯里,我就看得起他了。”
太史慈呵呵一笑,吹熄了油灯,说道:“放心吧!我还等你取上一官半职呢,没有改换门庭的打算,不过子悔,你先说说,你为什么不投奔曹孟德呢?”
李重幽幽的说道:“我欣赏曹孟德,但是他手下的将领派系太严重了,夏后氏,曹氏,相互争权,而且曹操本来就是夏后氏过继的,他们都是血亲,我算是个外人啊,不会有出头之日的。”
太史慈默默的点点头,说道:“是啊,以你的见识,如果地位还在这些人之后,确实有些委屈了。”
李重打个哈欠,含糊的说道:“不说了,睡觉!等着看好戏吧。”
不说李重等人一路困乏,早早睡下歇息,曹操大帐之中确是灯火通明,众人正在讨论李重和太史慈的事。
夏侯惇性情直爽,在曹营之中地位也最高,于是首先说道:“主公,我看太史慈跟着那个小白脸太屈才了,如果追随主公,定能成为主公的一大助力。”
曹操本就是个爱才之人,闻言问道:“那元让有什么办法劝说太史慈呢。”
夏侯惇一愣,理所当然的说道:“那还用什么办法,李子悔能和主公比吗?贤臣择主而事,我不信太史慈看不到这一点。大不了给李子悔安排个官职,俸禄厚重一些,嗯!就让他练兵好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这样一来曹营的实力又能增加几分。
曹操沉思一阵,这才说道:“你们小看李子悔了,如果他没几分本事,太史慈这样的猛将怎会跟随于他,等等再说,这几日全力应付会盟事宜。”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各方诸侯纷纷响应,起兵相迎。
初平元年一月中旬,群雄终于完成集结,渤海太守袁绍河与内太守王匡屯兵河内,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屯兵酸枣,孙坚和袁术屯兵鲁阳,孔伷屯兵颍川,共计兵力二十余万,由邺城韩馥供应军粮。
俗话说蛇无头不行,联军声势浩大,自然要推举一位盟主才好行事。
在酸枣设下军营,扎下军帐,于是各方诸侯齐聚大帐,开始商讨盟主人选。
李重身份不够,只能当成曹操的跟班,站在曹操身后,看着大帐之中各方太守刺史挣得面红耳赤。
盟主的选人只有两个,一位是袁绍,另一位就是袁绍的族弟袁术。
李重对这些人的争执不感兴趣,他早就知道袁绍当选,便把注意力放到各方的诸侯身上。
先入眼的就是袁绍,在各方诸侯之中,长的最有威仪的就是袁本初了,袁绍的身高八尺,体态雄健,面目也十分白皙。和袁绍截然相反的就是袁术了,这厮长的不怎么地,白瞎了袁家的美女基因。
李重只看袁术一眼就不愿意看了,转而看向公孙瓒,公孙瓒长的英武刚毅,一副忠臣良将的形象。但李重现在才知道公孙瓒和演义中描写的天差地别,演义中公孙瓒极其忠义,但这次会盟,公孙瓒一共就带了三千兵马,一看就是存着保存实力的心思。
公孙瓒身后站立的就是大耳贼了,面如冠玉,唇如涂脂,不用猜就是刘备刘玄德。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大汉,肯定就是张飞,剩下满脸红鞋油的那就是后世的武圣关羽关云长了。
由于孙坚还在鲁阳,所以李重并没有看到这个东吴的奠基人。
李重忽然发现一个很好笑的事实,那就是除了曹操的身份不错,大耳贼刘备和孙坚现在都是无名小卒。
看到这些诸侯现在意气风发,谁知道到几年以后,在座的诸侯大部分都化为黄土,李重一想到这些就有些唏嘘,真是应了那句话:任他风流人物,总是雨打风吹去。
说是推举盟主,但是能争盟主之位的也就两个人,四世三公的袁绍和袁术,就连曹操、韩馥都不够分量,这两兄弟一个庶出,一个嫡出。
别看袁术才是袁家的嫡系,但在座的诸侯大多数都是支持袁绍当盟主的,
袁绍当时的名气非常高,文武双全,折节下士,官至司隶校尉。在灵帝驾崩之后,曾与何进密谋诛杀十常侍,后来事泄何进被害,袁绍率军诛尽十常侍,把持朝政,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董卓进京以后,袁绍也曾和董卓拔剑相对,可谓胆气十足。
在印象分上,袁绍甩开袁术好几条街,曹操和袁绍关系亲密,自然也力挺袁绍为盟主,要知道曹操可是会盟的发起者,他的意见很重要,当然袁绍也十分精明,他虽然很想当这个盟主,但还是要推脱一下的,于是袁绍假意推举刘岱为盟主。
刘岱也不傻,他知道袁绍也就是推诿一下,于是便说了一些自己才学不够之类的话语,几番推辞之后,袁绍坐稳了盟主的宝座。
而可怜袁术只得到了个压粮官的职位。
推选完盟主,众诸侯要祭拜天地,以证明自己是正义的,董卓是残暴的。
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众人沐浴焚香,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
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
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接着就是各方诸侯在袁绍的引领下跪拜上香,歃血为盟等等……
李重听得昏昏欲睡,说实话,乔瑁说的这些话,他只听懂了一少半。至于这些诸侯演戏,他更没什么兴趣看,前世自己已经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场面了。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那就是如何分兵。
分兵的结果是,王匡屯兵河内,孙坚为先锋攻打梁东(临汝县东),剩下的诸侯由袁绍为首,兵逼虎牢关。
“还好和书里写的一样!”李重暗自点头,看来自己这只小蝴蝶还没那么大的能量,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他不知道,由于他的到来,历史已经产生了一丝细微的变化。
第二十章卖弄风骚
更新时间:2012…06…15
十几万大军一动,蜿蜒如龙,隆隆的马蹄声如同滚滚闷雷一样,声传数里,脚步踩踏让地面都颤动起来,声势壮观无比。
这是李重第一次和十几万大军一起行动,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他心神激荡,胸中的热气简直要透体而出。
不光是李重,就是袁绍也没有过统领十余万大军的经历,见到大军如此壮观情景,心中也是十分得意,冲着众人说道:“我等率大军讨伐逆贼,千古流芳,理应赋诗为证,绍虽鲁钝,愿抛砖引玉,赋诗一首:肃将王事,集此扬土。凡我同盟,既文既武。郁郁桓桓,有规有矩。务在和光,同尘共垢。各竟其心,为国蕃辅。誾誾行行,非法不语。可否相济,阙则云补。
袁绍赋诗完毕,众人纷纷叫好,袁绍自然踌躇满志、得意非常,看着曹操说道:“孟德大才,不要让为兄专美于前啊。”
曹操的文采自然不用说,略一思索,便朗声道:“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飚衰。原泽旷千里,腾骑纷往来。平罝望烟合,烈火从风回。殪兽华容浦,张乐荆山台。虞人昔有谕。明明提戒哉。”
曹操赋诗完毕,抱拳道:“操献丑了。”众人又是一阵喝彩之声,但由于曹操文采超过众人许多,众人再赋诗很有可能当众出丑,于是中诸侯俱都安静下来。
李重早就听的心痒难耐了,看到没人做声,一心想要出把风头,于是无耻的剽窃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管仲乐毅,稍逊风骚。一代蛮主,匈奴单于,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李重此言一出,众人皆都一愣,要说到浑雄大气,李重剽窃的这首《沁园春,雪》自然远胜曹操和袁绍的诗词。
只是李重名不见经传,谁也不认识他,不免有些好奇。
袁绍略一思索,心中顿时兴奋起来,难道说我袁本初真比的上秦皇汉武,要说袁绍这人有些好大喜功,还有些自恋。顿时就以为李重这是暗指自己,觉得李重顺眼了许多,也不计较李重擅自出言。
看到李重紧跟着曹操,袁绍笑道:“孟德,这位壮士是?”
曹操笑道:“李子悔是并州豪杰,当日我传檄文于天下,子悔是第一个响应的,为人十分忠义。”
袁绍慨然道:“子悔真义士也!”
“多谢袁公夸奖,李重愧不敢当。”李重连忙谦逊道。
袁绍哈哈大笑……
离虎牢关五十里,袁绍看到天色以晚,下令安营扎寨,等待先锋孙坚的消息。
在兵营中一连驻扎了数日,袁绍也没有进兵的意思,只是每日饮酒度日,这到不是袁绍怯战。而是各方诸侯都不愿意损耗实力,互相推诿,袁绍也想观望一下,整合军队,于是就在虎牢附近按兵不动。
曹操每日都催促袁绍进军,但袁绍觉得自己对军队的掌控力不够,便一直推脱,曹操无奈之下赋诗曰: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便是著名的诗词《嵩里行》。
李重身份低下,只能观望,还好粮草不缺,于是便让太史慈每日训练兵丁武艺,也算不虚此行。
这一日李重正字帐中摆弄火盆,忽然有兵士前来禀告:袁绍有令,明日进兵虎牢。
李重心中奇怪,不知道袁绍为何忽然下令进兵,问了一下传令兵,却得知了一个如同五雷轰顶般的消息,孙坚在阳人一战斩了董卓的猛将华雄。
“你下去吧!”李重只觉得心中忽悠一下,机械的摆了摆手,传令兵悄然退下。
没道理啊!华雄不是应该被关羽所杀吗?怎么变成被孙坚斩杀了,难道所谓的温酒斩华雄都是假的。李重暗自思索着,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可怕了,自己的优势就是先知先觉,要是连这个优势都没有了,李重和一个普通人差不太多。
无奈之下,李重也只能随波逐流了。
历史记载的当然没有错,华雄就是孙坚所杀,所谓的温酒斩华雄只不过是《三国演义》艺术加工的结果,李重不知道这一点很正常。
他还不知道的是,孙坚斩杀华雄的时间要比历史上早了一年。
实际上,袁绍不思进取,一直到192年,曹操抛弃众人才独自追击董卓的。也就是说,因为李重的加入,历史的大势虽然没有改变,但历史的进程已经加快了,这也算是蝴蝶翅膀震动的结果。
孙坚取胜,袁术不甘心偌大的功劳落到孙坚身上,于是断了孙坚的粮草,孙坚极为愤怒,去见袁术,袁术心中有愧,急忙安抚孙坚,孙坚这才收兵回营。
更令袁绍激怒的是,董卓在失败后,拉拢孙坚未果,竟然将袁家在洛阳的五十余口人全部斩首示众,气的袁绍口吐鲜血,悲愤交加,发誓要将董卓千刀万剐。
联营扎在虎牢关下,连绵数里,声势连天,袁绍气急之下,下令连夜打造攻城器械,虎牢关告急,洛阳的董卓得到消息大为惊恐,慌忙召集文武,商讨对策。
其实按照董卓的意思,一把火烧了洛阳,回到长安才好,董卓的兵力虽有十余万人,但大部分驻扎在长安附近,正和白波军大战,带到洛阳的只有五万人,在兵力上,董卓处于绝对的劣势。
但是有人反对,那就是刚刚投降董卓的吕布,吕布此人极其自傲,在他看来,关东兵马都是土鸡瓦狗,再多也挡不住自己的并州铁骑,于是极力请战。
董卓本不打算同意,但转念一想,吕布刚投降自己,其人桀骜不驯,而且手下兵马众多,借着关东诸雄之手消耗一下吕布的实力也好,省的吕布势力过大,不好压制,于是便上点头同意下来。
吕布带着张辽、高顺、魏续、臧霸四员大将,及本部二万铁骑,星夜赶往虎牢关,拉开了虎牢关大战的序幕。
第二十一章张辽斩将
更新时间:2012…06…15
吕布进驻虎牢关,第二天便要和关东诸雄一决雌雄,张辽劝道:“杀鸡焉用牛刀,张辽出战足以。”
吕布知道张辽武艺非凡,于是便答应下来。
第二天一早,没等袁绍攻城,张辽便带领五百铁骑出关迎敌,站在营前叫阵。
袁绍等人来到阵前,向左右问道:“叫阵的武将是什么人?”
手下人答道:“说是雁门人,叫张辽、张文远。”
李重在旁边听得真切,不由得一愣,难道张辽这是扮演华雄的角色吗?
“无名小卒!”袁绍冷笑道:“何人敢斩张辽?”
话音一落,就听到有人喊道:“看我俞涉前去取他性命。”
看到俞涉纵马直奔张辽,李重冲着太史慈低声说道:“张辽张文远武艺非凡,俞涉必死无疑。”
太史慈奇怪的问道:“子悔认识张辽?”
叫你多嘴!李重暗骂自己一句,口中胡乱说道:“我和张辽见过一面,我们都是并州人士嘛。”
太史慈不再多问,其实他对李重的话并不太相信,他倒认为李重会一些相面的法术,要知道在汉朝,相人之术非常流行。
张辽身穿铁甲,头戴铜盔,手中倒提着一柄钢刀,端坐在马上巍然不动。
俞涉纵马飞奔到张辽面前,大声喝道:“俞涉在此,张辽受死。”
张辽忽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