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三国马幼常-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马谡之所以提出要重建丹阳精兵。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希望这一支骁勇善战的大汉雄师。就此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上丹阳精兵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在东吴末年。当时晋军顺江而下来攻,吴国的丹阳太守岑莹对晋作战里面,仅仅率领500余丹阳兵,头绑青巾,只执刀盾。数次向晋军的阵地冲锋,突破晋军的坚牢防守,丹阳兵之勇令人闻风丧胆。而在此之后,丹阳兵再无耳闻。马谡前世的时候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感觉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不外乎有三。
第一就是丹阳兵出自吴地,乃是东吴精锐,西晋在立国之后,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别说丹阳兵了,就是天兵天将,都被你给折腾成豆腐渣了。
出于这三个问题,丹阳兵在东吴之后,就再不闻名于世了。有鉴于此,马谡这才提出要重建丹阳精兵,为的就是保全这一支精锐之师。
关羽早年在徐州的时候,当然是见识过陶谦麾下的丹阳兵的威力的,对此自然是深表赞同。不过他闻言之后,稍一沉吟却是开口道:“只是丹阳初平,民心未复,若强行征召百姓入军,恐于安定地方不利!”
关羽也不是笨蛋,知道军事的建设需要稳固的政治后盾。这一点马谡也想过了,当下开口道:“这一点我也想过了,因此我打算募兵而非征兵,希望可以通过一些妥善的政策,让百姓自动加入我军!”
“哦,幼常有何良策呢?”关羽闻言饶有兴致地问道。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以利驱之!”马谡胸有成竹地道,“我准备在丹阳颁布法令,凡是每户有青壮两人者,若是出一人入伍,则可免赋税三年;凡是每户有青壮三人者,若能出一人入伍,则免赋税一年,出两人入伍,免赋税三年,以此类推。但每户必得留至少一名青壮在家,若家中只有一青壮,则不得入伍,以免绝嗣。至于豪族大户则是另有他法,凡是出青壮家兵250人参军者,赋税三年之内减半,并可择其族中有为者一人,在军中任军司马,或是在县中任县尉或者县丞;凡出青壮家兵500人参军者,赋税五年减半,并可择其族中有为者一人,任军都尉,或者是郡中椽吏。如此既可招募兵源,又不扰乱百姓!”
这个办法可以说是颇为新颖。关羽听了之后也是眼前一亮。不过一旁的董允却是提到了一个弊端:“军师此举固然颇为巧妙,但是这样一来,丹阳将来几年之内的税赋,必然要大减了!”虽然马谡已经转任军师将军,但是董允等人一直不把他当武将看,还是习惯性地称呼他为军师。这在刘备集团内部,几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定了。倒是外人碰到马谡,往往称呼一声马将军。
关羽听了这话之后,也是点了点头,但是随即开口道:“若无兵员拱卫新得的土地。又谈何赋税?当务之急,是要在江东立稳脚跟。至于钱粮赋税,这些年荆襄积攒甚多,自可支撑一时。幼常。我即刻与你募兵令,你去招兵即刻。若需要钱粮,荆州这里可以给你调拨一些!”
“多谢二将军!”马谡逊谢道。虽然名义上一郡太守就能招募人马,但是募兵这种事情由于事关重大,一般都需要大头子拍板才能进行的。历史上只有在汉中之战时,南中诸郡突然爆发叛乱,当时的犍为太守李严当机立断,因此不等请示刘备,就立即招募兵马平叛。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严才获得了刘备的赏识。后来和诸葛亮一起被任命为辅政大臣。
扯远了,但是现在有了关羽的支持,马谡终于可以抛开顾虑,大举放开手脚干起来了。数日后关羽率领大部分人马撤回荆州,留下赵云率军10000驻守寿春前线,其中包括他麾下的龙骑军;陆逊则是率军5000驻守庐江,并就近在巢湖之中打造水师;马谡则是率军10000驻守丹阳,并且名义上节督江东诸郡的一切军政要务。
这样一来,加上在豫章的一些军马,刘备在整个江东驻扎的军马。差不多达到了将近三万人。相比之下,孙权在夺取余杭之后,占据了大半个吴郡,实力稍稍得到一些恢复,但是总兵力也就三四万左右。而且对孙权而言。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要命的是在夺取吴郡之后。刘备就有意无意地断了对他的粮草支援。
没有了刘备粮草的支援,孙权自然就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大肆扩军了。事实上之前在地广人稀的会稽,要不是有刘备的支持,孙权连两万人马都拿不出来。不过现在看孙权已经缓过劲来,加上自己的势力渗入江东,刘备也就顺理成章地断了支援,免得养虎为患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孙权的实力现在已经是不值一提了。另一方面,张辽虽然屯兵曲阿,但是经历了余杭之败后,他现在的兵力只剩下数千人,实力更是不值一提。换句话说,江东这块地面上,现在是刘备一家独大之势,马谡等人自可以优哉游哉地恢复元气,等把这占据的新得之地转化为自己的战力,就可以集结各州的力量一起挥军北上,和曹操痛痛快快地一决胜负了。
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在马谡和赵云他们优哉游哉地在这里打理江东这片基业的时候,在他们的北方,在徐州的小沛,有些人就不是那么开心了。在逃出生天之后,许褚自是返回许昌述职,而另一方面,曹彰却并没有和许褚一起立即就回许昌,而是在小沛去向他的大哥曹丕倒苦水。
而在这期间,在司马懿的建议下,曹丕一边对曹彰好言安抚,一边则是有意无意之间误导曹彰,让曹彰认为在他被困寿春期间,曹植对他的生死是彻底地置之不理,甚至有意要借关羽之手将他给除去。在这种思想形成之后,又开始通过各种手段,间接地加深他这一想法。
曹彰虽然不是蠢笨不可救药之人,但是论到人心诈变这方面的本事,比起曹丕和司马懿二人,差了简直不止是一点半点,加上臧霸的帮腔,没多久就被他们给忽悠地一头的包,对自己这个大哥感激不尽的同时,对那个“无情无义”的曹植,更加是恨的咬牙切齿。
这一天曹彰接到老爹的命令,要他回许昌汇报这次战斗的经过。自己老爹发话了,曹彰自然不敢怠慢,即日就准备启程返回许昌。曹丕也知道这是正事不能耽搁,因此头一天晚上,就在自己的县衙之中给他设宴践行。只有他们兄弟二人对饮,却无其他的闲杂人等在场。'(m)無彈窗閱讀'
第一百零三章 秋后算账
“子文啊,你明天还要赶路,就不要再喝了!”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中原交战不比北疆,刘备和孙权都是奸诈之人,关羽又是沙场宿将,你年纪轻轻败了一仗也不算什么。回去许昌之后好好在父相手下历练,日后自有机会击败关羽,以雪今日这一败!”看曹彰欲言又止的样子,曹丕心里多少猜到点什么,当下不着痕迹地劝道。
听了曹丕这话,曹彰顿时没熬住,当下忍不住放下杯子开口道:“兄长,我曹彰并不是那种输不起的小人,实在是淮南这一仗,我输得冤枉啊,那些将士们也死得冤枉啊!你知道吗,子建坐镇许昌,简直就跟没有这个人似的。我几次三番派人去催粮,可他却是一粒粮食都没有。最后迫不得已,程仲德先生才设下险计,这才被关羽有机可趁。否则的话,只要稳扎稳打,何至于如斯地步!”
曹彰找的这个替罪羊并没有找准,曹植也不是故意不给他调拨粮草,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他们的老爹兵发汉中,许昌大部分的钱粮都被他给消耗了,曹植也确实是抽调不出粮草给他了。可是曹彰自然不会怪罪自己老爹的,潜意识里就把这个大黑锅。给按在了曹植的背上。
听了曹彰这话,曹丕知道曹彰对自己这个弟弟,已经是怨念极深了,当下心里险些没乐开花。但是嘴上还是劝解道:“子文你也休要怪罪子建,想来许昌一时间抽调不出粮草,也属正常。只是可惜了程仲德先生,他自陈留起兵之时就跟随父相,乃是朝廷元老,你我的叔伯辈。这么多年屡建奇功,算无遗策,没想到居然是折损在关羽之手!”
曹丕这是借刀杀人了。表面上为曹植辩解,事实上话语之间,却是暗藏着无数机锋。对于自己这个弟弟的性格,曹丕实在是再了解不过了。该怎么说话引起他的怒火。曹丕对这其中的分寸拿捏,当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果然一听曹丕如此惋惜,曹彰更是怒不可遏,恨恨地道:“无法调拨?他整天在许昌花天酒地,吟诗作赋。却没时间给前线数万大军调拨粮草,简直是岂有此理。我看他不是无法调拨,是巴不得我死在寿春,好遂了他的心意吧!”说到这里曹彰端起酒杯一口喝干。气喘吁吁地喘了几口气,这才开口道:“此番等到了许昌。见到父相,我肯定是要把这其中的事情说个清清楚楚!”
听曹彰这么一说。曹丕心中当真是欣喜若狂,但是随即他却是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连连摆手道:“子文啊,这些话在我面前说说也就是了,等你此番回到许昌,可千万不能在父相面前述说啊,否则大祸就将临头了!”
“兄长,这是为何?”曹彰有些不明就里地问道。听他这一问,曹丕故意装出一副左右为难的架势,长叹了一口气之后,这才开口道:“子文啊,你此番回到许昌之后要切记,千万不要在父相面前说子建的短处。”
“兄长,这究竟是为什么呀?”曹彰顿时更加糊涂了,有嘛不能说的呢?却听得曹丕长叹一声,转过头去摇头道:“此间之事我也不能太过详细言说,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能说就是了,否则的话或许会有性命之忧!”
“兄长,你总要告诉我是为什么呀!”曹彰被这么一激,更加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了。看曹彰已经彻底地被自己调动情绪,曹丕叹了口气,这才装作无奈地开口道:“也罢,若不和你讲清,只怕你也不知道这其中的轻重。子文啊,你可要答应我,此事万不可再对其他人说起,就连父相也不能!”
“那是自然,兄长,你还信不过我吗!”曹彰保证道。看他这样子,曹丕点了点头,这才开口道:“子文啊,你可知道,我为何会被父王贬官至此地,当一个小小的县令吗?”
“不就是因为杀错了几个人嘛!”曹彰无所谓地道。听了他这话,曹丕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才开口道:“你这话不能算错,但是也不只是如此。父相今年已经年过六旬,霸业迟早要交付后人。我们兄弟之中,除了四弟曹熊体弱多病,你我还有子建都是有望承袭嗣位。父相生平最爱者,便是子建,依我之见,他早已经下定决心要传位于子建。只是因为废长立幼,乃是取乱之道,所以他才将我调离许昌,为的就是给子建承袭嗣位铺平道路啊!你若是在此时说子建的不是,只怕不止是子建不能容你,就连父相也不能容你。而且你久在边关,军权在握,一旦和子建有所冲突,只怕更加不见容于父相啊!”
曹丕这些话,虽然其中没有多少是真的,但是说到委屈之处,也不免触动了自己心中的伤心之处,一时间语气之中那种无奈之情,倒也不是全装出来的。以曹彰的见识,自然是真假难辨了。
“什么?”曹彰闻言只觉得匪夷所思,看曹丕一脸苦笑的样子,更加是难以置信。可是静下心来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些道理。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曹彰更是忍不住了,当下愤然开口道:“自古立长立嫡立贤,兄长你为人谦和,办事妥帖可靠,自当承袭嗣位。子建虽然有几分文才,但是国家大事岂是做几句诗文就能办妥的?父相怎么恁地糊涂,如此岂不是误了大事!”
看曹彰这副架势,曹丕心里别提有多乐了。不过为了演戏演的像,当下还是装模作样地开口劝说道:“父相素来偏爱子建,如此不足为奇。我们都是做子女的,自古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相如此决断,我们又能怎么办呢。此事休得再言,来,喝酒喝酒!”说完拉着曹彰喝酒不提。
“喝酒!”曹彰已经是被他大哥弄得一肚子的火,闻言也只是喝酒不提,心里却是暗暗盘算,回到许昌之后。一定要找机会和老头子好好说说,自己的个人得失是小,若是误了国家大事,岂不是罪莫大焉。
曹彰心中这点小九九。曹丕和司马懿自然是心知肚明,当下盛情款待了曹彰之后,曹丕第二天亲自把曹彰送出小沛三十里,这才兴致勃勃地返回小沛,拉着司马懿商议接下来的行动不提。
不说曹丕踌躇满志。曹彰一路狂飙返回许昌。这个时候,他们的老爹曹操和三弟曹植,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回到许昌之后,曹操把曹植近来处理的公务卷宗拿过来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
相比之下,钱粮赋税的收缴调拨倒还罢了。人事方面的任命更是让曹操满心不喜。原因无它,在曹操远征期间。曹植提拔了一些人,几乎清一色全都是和他有诗文唱和的文学士子,这些人才学究竟如何暂且不论,一时间进行这么大规模的人事任命,无论如何都是不太稳妥的事。曹操左思右想之下,还是把留守许昌协助曹植打理公务的卫尉董昭叫来。
“公仁,你行事素来谨慎,子建年轻识浅没有见识,为何不好生辅佐他,帮他查缺补漏,却弄出这么多事来!”看到董昭之后,曹操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听了曹操这一说,董昭心中别提有多委屈了,可是曹植乃是曹操爱子,这黑锅也就只能自己背了,当下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这才开口道:“魏公恕罪,臣近来病体沉重,头脑昏沉不能理事,这才出了这些茬子。”
董昭倒也没说错,他最近确实是病了,刚刚才算是将养好了,不过是被曹植这个甩手大掌柜给累病了的。在曹操出征期间,曹植一下子就完全成了神仙了。
这些话董昭面对曹操自然不好明说,但是这语气可就有些不太自然了。曹操何等精明,一看董昭这么说,顿时就知道这其中必有隐情,当下立即开口道:“孤远征汉中期间,子建每日打理政务,却是如何?”
听曹操问起这种话,董昭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当下只好硬着头皮答道:“三公子受魏公重托,自然是每日勤劳公务了……”
“公仁,孤想听你说实话!”曹操冷哼一声打断了董昭的话。听了这话,董昭不禁打了个寒战,当下一咬牙,这才开口道:“丞相不在许昌之时,三公子一开始还能专心打理政务,但是后来就有些懈怠了。每日或是和一些文人雅士饮酒取乐,或是出游围猎。一切政务,都被他交给杨修打理了!”
当董昭在述说曹植的所作所为时,曹操的面色逐渐由睛转阴,甚至显得有些森然。董昭也知道自己所说的内容为曹操所不喜,甚至多少已经有些触曹操的霉头了,但是既然已经开口了,还是咬牙一口气地说了下去。说完之后,董昭整个人便是秉气收声,静候曹操的反应了。甚至于他都做好了被降罪的心理准备,毕竟先前的那番话,确实有些“耸人听闻”。
出乎董昭意料的是,曹操听了他的话之后,非但没有怒火爆发,反而露出了沉思的表情,面色也逐渐放缓。沉思了半晌之后,曹操以不带任何感**彩的语气开口道:“公仁,此间之事我已尽数知晓,你且退下吧!”
“喏!”董昭闻言如蒙大赦,立即告退了。走出议事厅之外之后,一阵秋风吹来,董昭这才感觉自己的背后凉飕飕的,原来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是出了一身冷汗了。
看着董昭就这么走了,曹操摇了摇自己有心发疼的脑袋,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在发问地开口道:“此子天资极高,聪慧过人,可惜恃才放旷,难以任事啊!”
来回踱了几步之后,曹操忽然又是停下了脚步,眉宇之间杀气逐渐凝聚,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开口道:“杨修,杨修啊!”声音之森然,让人闻之几乎是不寒而栗。'(m)無彈窗閱讀'
第一百零四章 偷懒的绝招
“哎呀呀,休昭,你可算是来了啊!”看到远道而来的董允,马谡心中那叫一个开心啊。脸上笑得花都开了,一张脸犹如抽筋一般。
看到马谡居然是亲自出柴桑城相迎,董允也是着实有些受宠若惊,当下连忙作揖道:“卑职前来赴任,怎敢劳军师出迎呢!”
“唉,休昭,你我乃是旧识,何必这么拘束呢!”看董允这副架势,马谡心中乐得都快开花了,当下拍了一把他的肩膀,这才和他一同进城。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原本马谡以为,自己被刘备任命来总督江东的事务,基本上是要步诸葛亮后尘,陷入暗无天日的辛苦劳动之中,但是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马谡转念一想,却又很快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马谡突然意识到,自己虽然接了诸葛亮的任务,但是并不意味着自己必须要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才能把事情搞定啊!再者像关羽、李严他们这些坐镇一方的大佬,也没有一个个忙得几乎没有自己的私生活,可是照样把事情全部都搞定了。因此马谡打定了主意,决定还是要找一些人来帮助自己,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是由自己一个人来扛。
作为一个穿越者,马谡先知先觉的优势虽然已经基本上没有了,但是在识别人才方面,无异于是开了作弊器一般。因此左思右想之下,马谡就向荆州的关二爷申请,把原本效力于他的麾下,蜀汉四相之中唯一一个还没完全崭露头角的董允给调了过来,协助自己打理江东的政务。
此刻董允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农校尉,故而关羽也没当回事,当下一口应承了下来,都没有向刘备申请,就把董允转调为典农中郎将兼领丹阳郡丞,过来柴桑协助马谡打理事务。有了董允之后。马谡就把军务和民政分开,董允负责民政方面,自己则是抓一抓新兵招募工作。除此之外统兵则是由赵云他们亲力亲为。
如此一来各司其职,倒也是各得其所,平日里各展所长。等到战事真正开启之后,自己再居中统一调度。这样就免去了一些麻烦。对于他这样的见解,赵云等人也都是深以为然,而董允得到一展身手的机会,自然是对马谡感激不尽,与此同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
在上任之后,董允很快就展示了他身为蜀汉四相之一,那出类拔萃的内政能力。初至柴桑之时,董允并没有着急施行什么政令,反而先是领着数名自荆州跟随而来的文吏,四处走访民间,了解民情。由于丹阳平定未久,郡内还有一些死忠于孙氏乃至曹操的不轨之徒或是细作。尚未来得及清除。董允带着一帮文弱书生随意走访的举动,着实让马谡为他捏了一把冷汗。不得已之下,马谡只好从自己的亲兵之中,挑选了数十名精锐士卒,贴身护卫董允他们一行人的安全。
不出马谡所料,从开始走访了解民情的第四天起。董允一行接连遭遇了两次刺杀,分别是来自孙辅的旧部和曹操的人。幸亏刺杀者的能力有限,整个刺杀的筹划也不甚完善。自己派去的护卫们又应对得当,才使得每次都能够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到了第六天,马谡正准备出面阻止董允继续这一危险的举动时,他却自己停止了外巡。问及原因,却是一连五天的走访,董允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掌握了丹阳的基本状况,不需要再抛头露面了。
接下来,董允就开始有条不紊地针对丹阳的现状,施行起相应的政略来。这第一步便是安抚百姓,收拾民心。得益于刘备这些年来还算不错的好名声,以及当年荆州军在庐江、淮南之地也都是善待百姓,因此江东的百姓对于刘备取道孙辅和孙权而成他们的顶头上司,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或者还有些欣喜。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董允在征得刘备的同意后,乘热打铁连颁布了两道法令,其一就是减税,即自从明年其,丹阳全郡粮赋交纳比例,由孙权、孙辅统治士气的八抽一(八分之一),降为二十抽一(二十分之一)。自后年起,粮赋交纳比将维持在差不多十五抽一(十五分之一)。乍一看,这样一来江东诸郡未来数年内的赋税将会大减,但是据董允估计,在种植了西川的优良稻种,以及推广更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之后,丹阳之地的粮食单产量至少可以做到翻倍,因此税率虽然低了,但是赋税的数目并不会因此降低,反而很有可能因此增加。
其二,董允施行仁政,规定江东诸郡内,凡是五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以及九岁以下的孤儿,皆由郡府以布帛米肉进行瞻养。这两令可说直接触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平民百姓受惠极大,料想推行下去,必然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无论是减税还是赡养令,虽然能够尽快地收拢人心,但是都需要有雄厚的财力物力,作为政令实施的基础,否则根本无法维持下去。但所幸的是,当初为了抗击孙权以及荆州的大军,前丹阳太守&扬州牧孙辅,在短时间内数次征收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当然不免苦了百姓了。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人来不及反应,孙辅一战便即身死,丹阳在短短六七日之内,就被马谡率军夺取,这些钱粮物资也没来得及转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