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逐鹿记-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无伤是清河崔家家主崔无锋的族弟,在崔氏一族中声望颇高,毕竟,他算是近期崔家不多地出仕为官的人物。
这样地一个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平原投靠自己呢?
高畅相信。清河崔并非无能之辈,只看他们能在战乱频繁的北地生存。壮大就知道这个家族是如何的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了。
也许是自己想要攻打清河郡的野心暴露了,崔家特地派人来打探虚实吧?
在和崔无伤见面之前,高畅难免会这样想。
酉时时分,高畅和崔无伤见上了面。
他们的见面场所不是在郡守府,而是在秋长天为崔无伤特地安排的别馆,别馆曾经是黄氏的产业,现在已经收归官府所有。
崔无伤住在一个独门小院里,那个院子颇为幽静,院里栽种着从南方移植而来的竹子,高畅前去拜见崔无伤时,他高冠长袖,正端坐在竹林之中,弹奏古琴。
琴声叮咚,闻之如溪流在竹林内迂回流转,一阵悠远宁静之情油然而生。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琴声消散,一首诗从站在一旁地高畅的嘴里脱口而出。
“好诗!”
“琴声更好!”
两人地初次见面,就是以相互拍对方马屁开始的,崔无伤的确弹得一首好琴,至于,高畅所吟的那首诗,则出自于他某一世的记忆。
崔无伤四十一岁了,望之却只有三十来岁,他面如冠玉,三缕乌黑的长髯修剪得非常整齐地飘在下颌,眼神温润如玉。
微服前来的高畅,在崔无伤眼中,不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霸者,到像是一个翩翩书生,丰神如玉,特别是刚才他吟的那首诗,让崔无伤不禁击节叫好,那首诗表面平淡,仔细回味却意境深远。
不愧是高颖公的子孙啊!并非寻常武夫!
第一面,他对高畅的印象非常之好,不过,这并不能让他就此得出最后的判断,毕竟,一个温文的士子不见得会是一个能走到最后的王者。
两人在屋外的长廊上,隔着一张案几相对而坐,晕黄的夕照落在庭间,晚风徐徐吹来,堂前,竹影婆娑。
和某些人相处,你只需要开门见山就是了,和另外一些人相处,你则需要有很多的耐心,在进入正题之前,需要和对方就某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畅谈良久。
大概一刻钟之后,两人才停住了关于南人北人习性的讨论,慢慢转入到了正题。
“人说,静极思动,此话甚有道理,一晃眼,做一个田舍翁已有十余年了,时光冉冉,不由让人悲乎,最近,闻得高将军招贤纳才,本人不才,特地前来,希望能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情。”
“能得崔公襄助,幸甚!幸甚!”
高畅面露喜色,向崔无伤拱手行礼。
“老朽不才,不敢当得将军如此啊!”
崔无伤连忙还礼。
一时之间,颇有几分汉王遇张良,刘备请孔明的味道,然而,在这其乐融融的后面,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暗流。
“此次,崔某是以个人名义前来为将军效力,和清河崔家没有关系,所以,希望将军大人不要大张其事,若有不妥,还望将军谅解!”
崔无伤轻拂三缕长髯,神色郑重地说道。
高畅微微一笑。
“无妨,我得崔
幸甚,一切就依崔公所言!”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
夕阳的余光越发倾泄了,西面的红云渐渐消散,竹林的阴影慢慢地深了几许。
。。:
为了欢迎崔无伤的加入,高畅在醉仙居宴请众人,来此的客人不多,顾旦,白信,李淑,管平,赵夙风这几个能代表各自家族的人有出席,除此之外,还有秋长天,以及新近担任高畅客卿的徐公子。
酒宴上,酒盏交错,欢歌笑语,表面上,其乐融融,实际上,每个人都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清河崔的名号在平原这些世家的眼中,自然是非常了不得的,能有清河崔的人前来投靠高畅,这让先期不得已投靠高畅的各大世家家主松了一口气,不再惶恐不安,在他们看来,既然清河崔的人都认同高畅,自己等人也不算上错了船。
要是能和清河崔连成一气就好了,这样的话,自己等人就多了一份助力,在高畅的集团中,世家的利益就有希望得到保障,说不定,就能摆脱被高畅牵着鼻子走的局面。
只是,暂时来说,这只能是某种憧憬而已!
这让他们无法摆脱即将面临的问题,高畅答应酒宴后会和他们商议流民的安置方案,解决他们劳力不足的困难,他们不知道高畅会提出什么建议。按照过去地遭遇推断,多半不会是什么好主意,这种想法让强颜欢笑的他们烦恼重重。
每个人心中都有独揽大权的念头,秋长天也不例外,现在,他是政务上的一把手,工作虽然劳累,但是让他非常满足。
如今。崔无伤加入到了到高畅集团,以崔无伤的能力,声望,背后的势力,没有哪一样是他比得上的,最后。崔无伤多半会位居其上,这让他的心情显得有些郁闷,不过,这件事情,他也看到了一些好处。
最近,高畅制定地法规越来越多了,在顾旦的支持下,隐隐有靠法家那一套治国的倾向,这让圣人门徒的他颇为不满,但是。这种不满只能放在心中,在高畅的强势下。他不敢多言。崔无伤来了之后,有这个大儒的声望在此。也许能让高畅实行儒家以仁,以礼,以孝治国地理念吧?
和这些平原的世家子弟打好交道,对崔无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一直坚信,要想治理好天下,就必须依靠这些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
如果。高畅能够通过崔家的观察和考验,有成大事的潜力和倾向。在这个集团内,结交一批盟友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他选择盟友的话,应该会选择有相同利益的其他世家。
要是,高畅不能成事,无法通过崔家的考验,只要这些世家地力量能抱成团,到时,也方便另寻出路啊,不管是哪一股势力当权,都无法将他们忽略过去。
徐公子之所以答应做高畅的客卿,之所以出席今天这个酒宴,是因为他还想继续观察高畅,看他究竟是不是那个值得自己跟随地明主。
自从留在平原后,他一直在观察平原的民生百计,高畅所创立地这个政权在他看来,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然而,其中却蕴藏着勃勃的生机,各种新奇工具的运用,各种简明有效的法令的颁布,官吏们的某些举措,都表明这是一个有潜力的,欣欣向荣的政体。
不过,有一点他比较遗憾,那就是无法去观察高畅地军队。
他非常清楚,就凭酒楼上的那一席谈话,就凭这十来天地相处,就让高畅完全相信自己,把所有的一切都向自己开放,这是不可能的。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需要时间的,长久的相处和了解才是信任的基础。
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并不着急,作为高畅的客卿,他还没有提出过自己的建议,当下,他需要的只是默默的观察。
宴会就在这样的气氛下进行到了最后,徐公子,秋长天,崔无伤相继告退离席,高畅则和各大世家的负责人进入到后堂。
“我知道春耕在即,你等人力不足,迫切需要劳力,我现在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案,你们看是否可行!”
大家落座之后,高畅没有兜***,开门见山地提起了正题。
修建坞堡,收拢流民,这是世家大族们逐渐壮大的不二法门,最初,平原世家在高畅的强势打击下,不得不做出了大量的妥协和牺牲,因此造成了春耕之际,却缺乏劳力的问题。
只要需要一点点的粮食,就能收拢那些逃荒的流民,让他们卖身为自己干活,然而,在高畅统治的平原,却行不通。
高畅不允许他们私自招揽流民,由于官府出面收拢流民,并且分发耕地,粮种,农具给他们,这些流民也不愿意卖身给他们做佃户,因此,他们空有大量良田,却陷入无人耕种的境地。
知道官府无法承受流民压力的时候,他们这才提出了私自收拢流民的计划,表面上,是为了官府缓解流民的压力,实际上,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打算。
不料,高畅却否决了他们的计划,向他们提出一个新的方案,不知道那会是什么?反正高畅是不会让他们占便宜的,这是他们达成的共识。
果然,高畅的计划非常毒辣。
他计划由官府出面,组织流民为各大世家耕种,流民的管理,组织全部由官府安排,世家们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住的地方,给他们农具,耕牛,种子,收获之后,流民,官府,世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获粮食。
这样做,虽然能解决土地无人耕种的问题,然而,各大世家却失去了扩充自己势力的机会,自家的命门始终牢牢握在高畅手中。
怎么办呢?
没有别的办法,纵是不满,他们也只能屈服,因为,刀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他们没有主动权。
第二集 第十三章 陷武邑
更新时间:2008…9…4 15:07:28 本章字数:3987
三年(公元617年),二月二十三日,武邑城下。
辰时。
战鼓声中,密密麻麻的窦建德军潮水一般朝武邑城冲去,太阳高挂在天际,阳光从天而降,给战场蒙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武邑城在攻城士卒的冲击下,孤零零的如同浪潮下的礁石。
“杀!”
蒙勇挥动一丈来长的浑圆的巨木,重重地击在城墙上敌军的云梯上,奋力击了好几下之后,那架云梯被他推出了城墙,向后倒下,一个窦建德的士卒刚刚出现在城墙口,还没来得及离开云梯,随着云梯向下跌倒。
“啊!”
云梯上的十来个士卒发出绝望的呼叫,身子不由自主地飞出云梯,直直地跌倒在地,顿时,口吐鲜血,筋骨断裂。
城楼上的士卒还没有来得及高声欢呼,几个窦建德的士卒已经从另一段的城墙爬了上来,那里的守军已然死伤殆尽。
蒙勇带领身边的小队奋勇地冲了上去。
“啊!”
他大吼一声,双手抱着巨木奋力向前捣去,正中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敌军的胸膛,那人挥舞着腰刀,却拿这根巨大的木棒没有办法,被他推得向后节节退去,就连跟在他身后的士卒也不由自主地往后退去,有的甚至被挤下了城墙,惨叫一声,从几丈高的城墙摔了下去。
将这一队敌军赶下城墙之后,蒙勇大口地喘着粗气,只觉精疲力竭,无力支撑,他用力将手中的木棒往城楼下扔去,将一个爬在云梯上的敌军砸了下去。
城楼下传来了锣声,敌军像潮水一般涌了回去,城墙下余下了一地的尸首,刀枪,以及被烧毁的撞车,云梯,如同退潮之后海滩上的那些杂物。
蒙勇扶着墙垛,望着城下,他的甲冑上全是鲜血,有的是敌人的,有的是自己的,在他身侧,缺了一半的军旗犹自站立不倒,迎着风猎猎地舞动。
士兵们全部瘫软在地,除了他们的胸膛还在起伏,口鼻间还有呼吸外,和身旁的尸首没有多大的区别,能在敌人猛烈的进攻中活下来,真是好运啊!
蒙勇勉力站稳身形,向前走去,最初身形还有些踉跄,后来就平稳多了,他从那些瘫软在地的士卒们身边经过,一边用军靴踢着那些士卒的身体,一边高声叫他们起来。
在他的呼喝下,士卒们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抬起城墙上敌军的尸体,将他们扔下了城墙,然后将自己人的尸体抬了下去,在如此做的时候,每一个士卒的心情都颇为悲凉,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就要这样被人抬下去,或者,会被胡乱地丢弃在城墙上吧?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帮忙抬他们的尸体了。
和士卒们一样,蒙勇的心情也非常低落,整个武邑城,守军总共只有四五千人,大部分是临时征召的丁壮,真正身经百战的士卒并不多;再说,武邑城的城墙也不高,用泥土垒成,只有城门的地方才用青石象征性的铺在外面。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靠这临时拼凑的几千士卒,要想抵挡城外几万敌军的攻击,无疑是天方夜谭,城池陷落只是早晚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负隅顽抗是没有用的,最好早日投降,免得徒增杀戮,窦建德的军队和一般的流贼不一样,不仅很少有屠城劫掠之举,并且,不会杀害投降了的官吏,只要投靠他,甚至,还能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
在蒙勇看来,投降是最好的也是唯一能得救的方法。
然而,他只是区区的一个校尉,掌握武邑大权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长兄武邑令蒙封,换了一个人,他也许会私自打开城门投降,然而,他却无法做出背叛长兄的举动。
他的长兄蒙封早就下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决心,随时准备着为朝廷尽忠,他除了跟随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现在,能做的就是多坚持一刻,多杀几个贼子罢了!
窦建德站在大营的哨楼上,眯着眼睛,望着远方的武邑城,从乐寿出兵以来,兵锋所到之处,各地无不望风而降,这个武邑城还是第一个抵抗的城池。
武邑,衡水,下一个就是信都郡的治所冀县。
武邑,不过是个弹丸小城,刚才经过一番试探进攻之后,他已经找到了它的软肋,那就是城小人少,只要发动大军,几道城门同时进攻,用不了多久就能将其攻下。
他将目光移到大营前,那里,有好几个千人队已经排好了队形,等待着他攻击的命令,这些千人队不比先前负责试探攻击的那些杂牌部队,基本上全是他的精锐部队。
想当初,他从平原逃到饶阳的时候,只有区区数百人,那时,哪里会想到会有现在这般风光?
在乐寿时,窦建德得到事先联络好的当地豪强范愿的投靠,在范家的帮助下,在宋正本,凌敬等人的辅助之下,窦建德收拢流民,分封百官,筑坛称王,势力迅速膨胀起来,不多久,乐寿一地
法供应如此之众,扩张是唯一的解决之道,故而,窦不久,就亲率大军前来攻打信都。
信都,清河,河间,赵郡。
站在哨楼上,恍惚中,窦建德看见了这些城池上纷纷插上了自己的大旗。
他定了定神,望向晨光中的武邑城,它就像一块沉默的礁石横在他的面前,他相信,自己只要挥挥手,就能将这块礁石移开。
窦建德挥了挥手,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哨楼旁的帅旗打出了进攻的旗语,大营前,鼓声雷动,士兵们随着鼓点慢慢朝前方的武邑城行去。
距离武邑城三百步左右时,前锋士兵齐声呐喊,高举盾牌,推着云梯,撞车等攻城工具向城墙下冲去。
城楼上,箭如雨下,仅有的几台弩机发出愤怒的嘶喊,一只只巨大的弩箭呼啸而来,将攻城的士卒们钉在地上,不过,更多的士卒还是冲到了城墙下,架起了云梯。
到了城墙下,城楼上的弓箭手就失去了目标,这个时候,取而代之的是从天而降的石雨,擂木,沸油,以及点上火的麻布。
城墙下的士兵高举盾牌,一边避让,一边将云梯靠在城墙上,不时有人被擂木和石块砸中,肝脑涂地,筋骨断裂,死于非命,更有甚者,淋上了沸油,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四处乱窜,嘴里发出非人的嘶喊,有一些士卒则身陷在火海之中,凄厉的叫声冲天而起,刺破头上的苍穹。
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的士卒爬上了云梯,冒着守军的箭雨,努力地往上爬。
沸油也好,石块也好,擂木也好,由于准备不足,所以数量并不太多,很快就消耗殆尽,不时,有士卒爬上了城墙,和守军进行了面贴面的肉搏。
“杀贼!杀贼!”
蒙勇双手持刀,一边奋力厮杀,一边高声喊叫,鼓舞士气。
“铛!”
他平举腰刀,挡住了面前的敌人劈下来的刀锋,飞起一脚,踹在那人的胸膛上,将那人踢得向后飞去,重重地撞在身后的同伴身上,两人跌成一团。
趁这个空隙,蒙勇飞快地望着四周。
爬上城墙的敌军越来越多,这段城墙上,已经看不到守军的身影,密密麻麻的全是敌人。
现在,还在厮杀的也就是自己和自己身后的一百来名士卒,看来,城破的结局已经无法避免了。
“杀!”
蒙勇浑身是血,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跟随在他身后的士卒已经损伤大半了,那些和他从家乡一起来到这里的弟兄们大部分都变成了冰冷的尸体。
“呜噢!”
他听到了一阵排山倒海的欢呼声,面前的敌人退了下去,他挣扎着抬起头,并不是敌人被打退了,而是城门被攻破了,敌军像蚂蚁一样涌了进来,和他对阵的那些敌军陷入了狂喜之中,没有紧紧追杀他们这些残存的守军。
他回过头,跟在他身后的同伴只有寥寥几人,在他回头的一霎那,一个满身是血的士卒摇晃着身子,颓然倒地,就像一棵被巨斧伐倒的树木。
他们现在正在城楼下,刚才一直沿着石梯在向后退让,如今,城墙上全部是敌军的身影,本方的旗帜被拔了下来,丢下城来,城墙上竖立起了敌方将军的旗帜。
“走罢!”
失败的结局已然无法挽回,既然自己付出了自己的全力,就没有必要再把自己的命搭上了,蒙勇带着残存的士卒向城中的县令府跑去。
窦建德的军队军纪严明,城破之后并没有疯狂地向城内涌来,大肆烧杀劫掠,而是守住了城门和城墙,只有专门负责进城的军队才列好队形,沿着街道向城内行进。
真正负隅顽抗的守军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临时征召而来的士卒早就放弃了武器,化装成平民躲藏了起来,原本就是城里的丁壮则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紧闭门窗。
一路疾行,街的两旁空空荡荡,风吹过长街,灰尘四起,蒙勇带着士兵们赶在窦建德的军队之前进入了县府大堂。
他的本意是把长兄救出来,然而,他来晚了一步。
县府的大堂已然燃起了熊熊大火,在城破的那一霎那,长兄蒙封一家举火自焚了,蒙勇瞧着熊熊燃烧的火场,目无表情,眼眶有什么在内打着转儿,闪着光,然而,终究什么也没有流出来。
“走!”
他低喝一声,猛地转过身,由于用力过猛,一个踉跄,险些跌倒,身旁的亲兵扶了他一把,随后,一行人匆匆离开了。
大业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长乐王窦建德陷武邑,武邑令举火自焚。
第二集 第十四章 薄丘
更新时间:2008…9…4 15:07:28 本章字数:5116
窦建德攻陷武邑的消息传到了高畅那里。
此时是高畅并不在平原城,而是在平原和清河交壤的一个小山谷里,那里,还有几千精锐的士兵。
马颊河流经此地,上下游皆是丰饶的平原,唯有在这里,有一片小丘陵,当地人称之谓薄丘,那个山谷就在薄丘中,马颊河正好穿谷而过。
马颊河的东边乃是平原郡,西边则是清河郡的地盘。
之所以将军队藏匿在此地,高畅针对的目标就是几十里地外的历亭,一旦得知杨善会率领清河军北上增援信都,他就会立刻兵发历亭。
位于薄丘中的高畅军一共有七千人,这七千人乃是经历整军之后保留下来的精锐悍卒,几乎是高畅全部的主力。
现在,留在平原郡的部队全部由淘汰的士卒组成,他们依然每天进行训练,为的是迷惑敌人安排在平原的眼线,让敌人认为高畅的主力部队仍然停留在平原城。
崔安澜剃掉了胡子,重新成为了高畅的影子。
每一天,他总会在固定的时间穿着高畅的盔甲骑着战马从自己的府邸前往军营,偶尔,也会宴请手下的官员,露一面然后再离席而去,杨善会的使者杨默也多次出现在这样的宴会上。
高怀义并没有跟随在高畅身旁,在平原城,除了那些被淘汰地士卒外。高畅还留有一千精锐交由高怀义统领,领兵在外,后方一定要交给最信任的人,在高畅军中,高怀义是唯一的人选。另外有他在,敌人也会相信崔安澜就是高畅,毕竟,从前高怀义总是影子一般跟随着他。
郡守府的政务分别由崔无伤。秋长天,顾旦,管平负责,秋长天将一部份政务交给了崔无伤处理,他主要的精力放在安置流民上面,顾旦依然负责诉讼断狱。以及派人四处宣传法令,管平仍旧负责财物那一块,并且,暗地里还要为高畅的军队供应粮草。
四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事情,却没有人能独揽大权,相互牵制下,高畅相信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纰漏,何况,有监察司在,就算高畅不在平原。他们地一举一动也在高畅视线中。
另外,只要军权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就不会怕有人会出来闹事,纵然有人察觉高畅不在平原。想要搞事,最终,也不过是像跳梁小丑一样折腾两下而已。
高畅没有将徐公子留在平原郡,而是带在了自己身边,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就完全相信了他,把他倚为心腹。
将徐公子带在身边,为的是能够更好地观察他。一方面观察他的能力,另一方面看他是不是真的别有心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