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夏-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技术工程师,先生若是能辞掉此人,另聘高人,则事业成功不过旦夕之间而已。”
朱敬舆“腾”的站起来,惊声道:“这是从何说起?这德人石法可是我通过朋友介绍而来,乃是德人中有名的高级技师啊!怎的就成了假货?”
李俊峰知道他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毕竟一个熟人介绍来的所谓高人,在浪费了三年多的时间之后,突然被告知这人是个骗子,换作谁都是难以接受的现实,故而有这种反映也是情理之中。
他已然是不动声色,稳坐在那里微笑道:“我知道此事难以相信,不过不要紧,俗话说的好,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晚辈此次归来,却是带了一个技术专家团队,其中便有善治水泥的技师,朱先生若是信得过我等,且容许我等择日于先生的工厂内实地操演,察其真伪可也,一切费用及损失,皆有本集团承担。我知道朱先生在此事业上投注了将近20万元的资产,可以说是倾其所有了。此事便以20万元为抵押,若是能成,则作为与先生共谋事业的合作基础,若是不成,则作为支持先生事业的襄助之资,不知先生以为可否?”
朱敬舆登时噎住了,他没想到李俊峰真的敢玩这么大,20万资本在这时代绝对是数得着的,但从济南来说,除了那几个北洋军阀合资成立的聊聊两三个大企业有百万元的资本之外,个人投资这已经是大手笔了,却不料人家眼皮都不带眨的直接就甩出来20万当作定钱,不论这事成败,这20万是铁定放在这里了,这叫什么气派啊!而且这还是无数企业中的一个呢!
李俊峰站起来,冲着朱敬舆一抱拳,微笑道:“朱先生,今日便先谈到这里,到底如何处置,听您的回信,我住在汇泉饭店里头,有了结果,还请朱先生尽快告知。告辞!”
说着就要往外走,却见朱敬舆似是定下决心似的猛然一挥手,高声叫道:“李先生且慢!”
李俊峰回过头来,讶然道:“朱先生还有何事要交代?”
朱敬舆蓦地仰天哈哈大笑起来,轻拍着桌案道:“不愧是‘小财神’的贵属啊!佩服佩服!李小兄弟,我虽未见过陈先生,但是传言之中少年英才的雄姿想已得知,若是一般人岂能获得苗先生等人的交口称赞?今日一见小兄弟的人才,则可知其人的风姿,此等雄心气魄,不由得我这等老朽佩服!你所说的事情,我会马上调查,不过我希望,你能马上准备人手开始试验,不论成功与否,与陈先生的合作绝无问题!”
李俊峰赞道:“朱先生果然是快人快语!不愧为雅量高致的前辈!晚辈便尊从先生的意思,我方的技师明日便可以来厂中实地考察,以便进行技术改造相关事宜。那位德国人石法那里,却需要朱先生交代一番了!”
朱敬舆豪气的摆摆手道:“此时容易,小兄弟不必忧虑,但请明日来人即可,一切合作意向,在试验完毕之后再详谈不迟。”
李俊峰一笑,拱手告辞。
第五十七章 合作水泥厂
ps:大家的支持,我不能不尽力!今天第三更!继续求收藏!
来此之前,他已经将这个朱敬舆打听的清清楚楚,这是一个有担当有魄力的人,能够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义无反顾的投身实业之中,本身就需要相当的胆魄和眼光,要知道这个时代,说了算的都是军阀、政客、地痞流氓、土匪,法律就如同狗屎一般,谁见了都能踩一脚。而中国的商人本质上还是跟古代没什么区别,所以往往沦为野心家们手中刀下的肥肉,予取予求,这种境况下还能进来,本身就是一种勇敢。
朱敬舆可不像人家苗翰东先生那种出身,苗先生家族本身在当地就有相当的影响力,加上事业搞得巨大,想要动他那可得反复思量计算再三,要知道这些士绅家族的社会关系牵连之广,非是一般人所能知晓的,轻易不会有人去触霉头。而朱敬舆这种小门户出来的,尽管也有一份家业,却是没什么大的基础,往往沦为军阀政客们的摇钱树。在这个时代,可以说,这些投身实业的人不是有相当的背景地位,就是有非凡的胆识和魄力。
实际上,朱敬舆对于石法这个所谓的技师迟迟搞不出个结果来,早就心存不满了,要知道这时代投资一个工厂,其中的设备根本没什么电子控制之类,纯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非常简单,不用半年就能筹备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试生产和调试,这个过程若是在真正的技师手下,也不过是数月就可以,甚至真正的高手中,连一个约用不了,但是他这里拖了这么长的时间,说没问题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朱敬舆自己也没办法,这时代,中国的基础工业才刚刚起步,各种知识人才还没有培养起来,故而不管是军工还是民间工业,许许多多的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且愿意来东方淘金的外国人本身也不多,没有出过国留过洋的人,根本都不知道去哪里寻找这些掌握着技术的高人,找到石法这个德国人,那也是通过朋友介绍的,要他自己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财主,根本没那个渠道。
朱敬舆不是没怀疑过这个石法是骗子,但是他本身不懂技术,有没有比较,所以查无实据,又没有找到能够替代此人的技术人员,所以暂时只能干瞪眼看着,看着自己的资金一点点的耗尽花光。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中普遍存在的,那就是畏惧洋人。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满清战败以来,在历史上数千年间都司空见惯的大鼻子蓝眼睛的洋人,居然莫名其妙的成了最可怕的物种。已经被满清两百年愚民和清洗搞得全无见识的华人,猛地见到洋人洋枪时怕得几乎以为见到了地域恶鬼,不知如何应付,他们都忘记了自己的祖先大明王朝的时候,无数的汉人手持火枪大炮跟洋人们争锋于海上的壮举伟业。
在满清覆灭之后,列强割据中华,享有特权的他们横行惯了,便有些肆无忌惮,而已经恐惧了数十年的华人这时侯更是没了主心骨,所谓的民国此时不过是一个大马戏团,一群猴子在笼子里争当山大王,乐得看戏的洋主子们是不是的丢下几根香蕉来鼓励鼓励,然后便能看到他们更加剧烈的争斗搏杀。
而在野兽脚下的黎民百姓更是无法自决,他们要么随着这些野兽攻伐厮杀,要么混混沌沌的日复一日的苦捱,全不知天高地低。
这时代的读书人和工商业家们,实际上是一群妄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摆脱这种不知时日尽头的野兽生活的觉醒者,不同的是,读书人们努力想把自己变成笼子外面看客中的一员,为此他们不惜扒掉自己的皮,忘记自己的本姓和曾经的辉煌,不想着如何将自己强壮起来以求打破牢笼来争取自己的尊严和荣耀,而是想作为狗一样的仆人,妄图通过对看客们的模仿来取得人家的认可,然后得到那貌似仁慈的几句虚无缥缈的赞赏,就欢喜无尽了。
而工商业家们则是妄图通过自己本身的壮大,重新寻找自己的尊严,但是他们同样有偏颇的是,他们没有建立新的秩序也体系的自觉,他们同样找不到真正的解决办法和方向,他们同样试图模仿看客列强们强壮起来的轨迹,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让自己拥有打破藩篱的力量。他们却是忘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人家的监视控制之下的,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在人家的体系和掌控之中,无论他们做了多么大的努力,最终都会发现,这不过是一个巨大浪潮中微不足道的浪花而已,只要人家稍稍搅动漩涡,这一切看似美好的景象便俱都一沉到底,连个泡泡都冒不出来。
这个局限,不是一代人一群人就能轻易走出来的。这个藩篱,也不是一点点成功和几个所谓的伟人就能够扭转的。在历史上,这种关乎国家民族的大变局,大动荡,其持续时间往往以百年计算,西方列强们为了走到在今天,他们在海上争霸四百年,为了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有多少的民族灭亡了,有多少的文明消失了,有多少的人类被屠杀被掠夺,有多少的罪恶沉积在那辉煌的缝隙之间,那血淋淋的腥臭便是千万年之后都难以消除,心怀仁者无敌的中华人,怎么可能通过这样一条路的模仿来走向复兴?
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将这一个时代的变化全部看清,没有一个人能将这一切的兴衰存亡一手掌握,没有人能在这个时代,像个先知一样预言一切的变化,引领一切的发展。这是个有无数只手参与进来的大游戏,你不知道下一刻将会翻出来什么样的牌面。
陈晓奇也不能,所以他一切的努力,都是基于“我想要什么、我想干什么”,而不是:“这么做就一定能够成功”,世界没有一定,没有绝对,或许他的雄心大业仅仅一次微不足道的车祸或者海难就能彻底湮灭在历史长河之内,他还没有自大到自己绝对不死的程度,老天爷又不是为他一个人存在的。
影响更多的人,影响最根本的世界观、价值观、创造性,是将一个民族从泥沼里拉出来的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为了这个目标,孙文辛苦斗争了一辈子,到死都没实现,无数的先贤为此思考了千百年,却仍然是被大潮裹着往前走的结局,即使是笛卡尔创始的“科学”曾经将世界推动着前进了五百年,可是在“量子力学”发展到今天的时候,科学家们愕然发现似乎一切都还没有脱出宗教的范畴,仿佛数千年前的智者们早就预料到了这种结局,那些唯物主义发展到极致后,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唯心主义从未离开这个世界,他们突然明白在已经快没人念懂的中华典籍之中,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遍知的“天人合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同样有失偏颇的道理,是这样的明白无虚。
不同的是,陈晓奇心理面从来没有中国人不如洋人的想法,甚至在文化方面,他一向觉得,西方人所谓的文化和艺术跟中华千古比较起来,连提鞋的资格都没有,这种骄傲来自于对自己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而不是那种一知半解甚至毫无了解就跳着脚大骂中国文化和儒家的二百五所能比较的。
所以,他是这个时代少有的、面对洋人毫无心理障碍的人,所以他的做人做事作风是如此的特立独行,不知不觉中却也渐渐的影响了身边这些同胞们,他们的精神气度都逐渐的变得跟这个时代的人不大相同。
朱敬舆这类人是这个时代华人中有志者有智者的代表,他们骨子里有自己的尊严,但是却屈从于这大时代的环境,他们希望振奋摆脱,但是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和出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但是却发现在别人的体制之下,他们不得不去借助人家的力量,而这种方法从数十年前乃至几十年后都将证明,是行不通的。
超越,靠得住的永远是自己,要在别人最擅长的领域内打败对方,你不得不付出无数的辛苦和努力,而且还要期望别人停下来等着你这种荒诞情况的发生------尽管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在西方列强们发展了数百年的工业技术面前,大清帝国的弯刀变得跟猪尾巴辫子那么的无用。如果说大明朝末年时中华还能跟西方并驾齐驱的话,那么在将近三百年的倒退之后,再次奋起直追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
朱敬舆丝毫不怀疑自己将这将要作出的转变告知石法的时候,这个虚伪的德国骗子那暴跳如雷的嘴脸是多么的难看,一个在今天已经战败的德国中的骗子、小人,在中国人面前,依然敢于肆无忌惮的叫嚣着要报复,要惩罚,要武力争取自己的权益。这就是工业时代列强的嘴脸,却也是这时代中国的悲哀。
德国骗子丢下一大堆的威胁和谩骂之后悻悻的走了。走的是如此的干脆,他甚至没有领到最后一份薪金,便匆匆的卷着铺盖卷,从住了好几年的别墅之中搬出来,连个招呼都不打的,直接买张火车票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第五十八章 强行推动
ps:新的一天来临了!继续更新!A签作品,保证完本!您看的舒坦了,别忘了收藏投票哦?
朱敬舆哭笑不得,想不到自己这几年来重视的、重金聘请的真是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外国骗子,而且这个骗子在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资金之后,还是被一个从外国回来的年轻人轻易就给揭破了,这实在是太滑稽,也太可悲。ΖuiLu。ΠET他甚至有些无奈的想,是不是自己真的已经老了,老到已经不能分辨是非善恶的程度了。
他同时还想到,这或许就是自己的视野不够开阔的恶果,如果是换作另外一个有海外经历的人来开这个工厂,或许就不会出现这么浅薄的骗子都能得逞的事情吧。这样的想法,导致他在后来的岁月中,不断的将自己的后辈子侄不断的派到国外去留学。
毫无疑问,朱敬舆的基础条件是非常不错的,他购进的设备都是这时代非常可靠和现今的,尽管总体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在今日之中国来说,这都是启蒙创造性的工业,无关乎大小,这就是一切的开端。
李俊峰带回来的团队,涵盖了这时代基础工业的几个重要方面,这个也是陈晓奇制定的扩展方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资金实力,来收编国内这些已经萌发了数年的散兵游勇,借着这个基础来迅速的发展壮大。这种合作方式在后世,不知道多少国有资产和企业被轻而易举的给吞并了,成为别人进一步侵略的踏脚石。
陈晓奇当然不会来侵略国内经济,实际上这时代真的没什么值得他侵略的东西,老百姓手里根本没钱,工业还处在启蒙阶段,一盘散沙不成气候,几乎没什么重工业,钢材产量只有10万吨,甚至还不到,化工没有,石油没有,汽车没有,工业机械几乎没有,发电厂都是小型的,机床厂没有,电子元器件更不用说,总而言之,一个工业基础几乎不存在的大空白,除了基础资源之外,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一个跟帝国时代几乎没什么区别的、农业为主的老大帝国,你觉得有什么值得现在的陈晓奇去侵略的?
陈晓奇采用的是快速扩展策略,首先用自己的资金和技术入股将已经有的工业力量给发展起来,快速提高跟的上他的脚步,这么做有几个好处,一个是这时代办点正事相当的不容易,其中涉及到的手续、场地、矿山资源等都是费大劲的,自己要回来办,不是不行,但是时间上来不及,再说那些有了一定经验的技术工人也不是马上就能培养出来的,这么一来直接插进来收编,省去了这最麻烦的一步。二一个,则是他的大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共同富裕。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富强,首先必须做到“藏富于民”,其次是中产阶级的存在,这样一来金字塔才能稳固。而陈晓奇当然不可能等着中产阶级的出现,更不可能等着这些骨子里还是地主财东的家伙们能带着下面的老百姓共同富裕,他是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提前催生一批中产阶级------跟他有共同理念和利益相关的一个核心团体,然后按照自己的规则,去建立更为牢固的基础------富裕的下层民众。
这样一来,一个涵盖了从低到高的人群的稳固金字塔才能建立起来,这才是他继续扩展的根基。缺少了哪一环,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后来的国共两派各走极端,却是谁都没赚到便宜,夹在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尤其如此。
所以采用技术加资金进行支持合资、兼并的策略,不但得到了现成的实体企业,还得到了基础产业工人和基本资源,还得到了难得的经营管理人才,一举数得,再经过自己的体系在其中不断的改造升华,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当然也不都是所有人愿意这么做,这时代,“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人多的是,牛哄哄的那也是不少不少的。对于这样的人,陈晓奇也毫不客气的,直接建立竞争机制,在短短时间内将这些人搞垮,然后强行兼并吞掉。他没时间等着这些人转变改造,他需要的是一个越来越大的同心同德的利益团体,而不是这些自以为是的搅屎棍子。这里面,济南的几个军阀政客们合作的大厂尤其突出,他们觉得自己百万元的资产企业,占地数百亩的大工厂,凭什么听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毛头小子的吆喝?
作为具体负责人的李俊峰当然也不跟他们啰嗦,直接通过苗先生加上贿赂在当地辟地建立同样的产业来跟这些家伙面对面的搞,先前苗先生的面粉厂崛起太快扩充太速,已经将一个军阀当股东的面粉厂给挤兑的半死不活了,接下来陈晓奇手下的数百万亩土地在经过一年的化肥助力之下,大幅增产,而这增产的、便宜的粮食加入到面粉体系之后,加上苗家以及周遭在陈晓奇提示下三年间购买了大量土地的大地主们支撑下,原材料的便宜和规模的竞争将对手压得死死的,若不是这时代的面粉远远不够吃的,他们说不定下一刻就得玩完。
在十几天的准备调试之后,朱敬舆的“致敬洋灰有限股份公司”很快就生产出来合格的低标号水泥,从而证实了李俊峰所言不虚,当下理所当然的促成了合作。当然事情不会就此打住,李俊峰接下来拿出来的一系列政策和东西让朱敬舆瞠目不知所以。先是一下子注入了八十万元的资金将总资本扩展到一百万元(约合这时代三十万美元),陈氏的“美华集团”毋庸置疑的占据了绝对的大股份。但是陈晓奇没有做得那么鲁莽,他在这其中只占据了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而给了朱敬舆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剩余百分之二十作为奖励,用来给那些对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层和技师们的福利。
就这一项决策,就让朱敬舆叹服不已。气候,李俊峰拿出来的一整套企业职工培训、企业管理办法和发展章程等都让朱敬舆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外行,如此严谨有序的企业制度,是他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绝对见不到的,而通过那一系列的激励制度和管理办法,不仅能让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加,还能有效的减少工作失误,还能迅速提高工人的素质,提高工人的向心力、凝聚力、忠诚度,等等优势,非止一端。
更重要的,是通过李俊峰之口描绘出来的,关于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特别是那个涵盖了中下层民众、到中层管理者、到高层领导的一系列发展规划,让朱敬舆从心里明白了陈晓奇的远大理想是真实不虚的,是实实在在做在他眼前的。
不出所料的,按照新的规章制度管理起来的工厂内,工人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因为按照这个要求,不但每个人的工作压力减少了,而且每个月的收入都增加了,福利待遇也有了,还能够得到额外的正规的技能培训,这使得每个人都有进步的机会,特别是进驻的扫盲班,使得这些绝大多数不识字的下层工人们生出来更大的希望,自古以来,识字都是地主老爷们的特权,什么时候有人想过主动要教这些土包子读书认字啊!
消息灵通者,很快就知道了原来造成这一切改变的,就是传说中的“小财神”,他们的顶头老板也换成了这位传的神乎其神的牛人。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他们老家许许多多的土地都是“小财神”的,不但租子低,还有人专门教老农民怎么用化肥农药,怎么更有效的侍弄庄稼,一年下来增产许多,家里面的余量多的能每月吃一顿白面水饺了。
一时之间,厂子之内人人称颂“小财神”的恩德,不过经过调查,没发现朱敬舆先生对此提出任何的异议和不满,因为此时的朱先生,正全神投入到“美华集团”提供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之中,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知识和方法正让这个年近半百的老先生重新当起了学徒,跟着一大队刚刚选拔出来的中层干部们一起,接受新知识的熏陶。
除了水泥厂,李俊峰断断续续的兼并、合资了十来个小厂,那些厂子的规模往往小的可怜,投资都不到一万元,要不是贪图这些厂的手续资源和管理人员,他才懒得跟这些没什么资本的小财东们折腾呢。迫于陈晓奇严格要求的庞大计划的实施要求,这些人是必须要兼并到“美华集团”体系之中的,按照陈晓琪的说法,这些人的好坏不是最重要的,他是要借助这些人为其他人立一个标杆和榜样,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跟着他陈晓奇走,有肉吃。
跟着“美华集团”发展,则能够让这些人快速实现发家致富的愿望,能够让他们从辛辛苦苦挣扎的境地里拔出来,马上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将他们可能需要数十年奋斗才取得的成就,在眼下就变得触手可及,他们只要作出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庞大体系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是拖后腿,一切都水到渠成。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些心怀异志,或者跟不上趟的。对于这种人也容易处理,有别的想法的人终究会发现,这个严密的风雨不透的体系会让他们的小聪明变得如同阳光下的罪恶般无处遁形,他们将会为自己的愚蠢付出惨重的代价,还没有任何人同情和可怜,他们甚至连诬告都没个对象。
而跟不上的人也有自己的选择,那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