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间]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色又慢慢变成了透明中略带粉色。在夹杂着各种食物味道的空气里,一种略带苦涩的草木香味弥漫开来。这味道极淡,陶小霜深吸看一口气才闻了出来。
  隐秘就好,她放心的吐了吐舌头,把大瓷勺也放进了碗里,于是勺上沾上的些许粉末也丝毫不浪费的化成了葛根浆液。
  这时,粥已经彻底煮好了,陶小霜把煤炉的火熄了。盖上锅盖,她端着瓷碗上了楼。
  除了上完夜班刚回家正准备睡觉的二舅,一家人都还在睡觉了。陶小霜轻手轻脚的进了中卧室。把瓷碗放在床头柜上,她一连叫了好几声,睡得很熟的徐阿婆才醒了过来。
  徐阿婆穿上衣服,理了理花白的头发,坐在床沿吃起了葛根浆液。
  那一勺细腻香滑中带着草木香气的浓稠浆液一下肚,徐阿婆就觉得五脏内腑里温热的晕开一片,在大半碗的稠浆下肚后,徐阿婆又感觉自己常年酸痛的腰背松快了不少。虽然总和孩子孙子们说自己只有风湿病缠身,可是徐阿婆其实是知道自己身体的状况的:这几年她腰背上的酸痛感越来越强,晚上也越来越睡不好了;虽然牙齿还没掉,但她的胃口已经开始不好了,最近更是吃什么都不觉得香,舌头似乎都是苦的。
  而自打外孙女从那个叫大眼叔的老乡那里带回来一罐的葛根粉,然后每天冲水给自己吃一碗后,这些状况就开始渐渐的减轻了。到了今天,早上居然睡到了这个时候,以往的话,自己早就因为觉浅而早早的起来做早饭了。
  想到外孙女第一次给自己冲着葛根粉吃的时候,笑着说古代求仙的道士就拿这个粉当饭吃,然后个个能活到九十九,徐阿婆现在觉得那十之八/九是真事:这葛根粉实在是太养人了!自己这一把老骨头吃了都这么见效,那些老在山里念经的道士吃了还不得更见效呀。
  “小霜,给我倒些水来。”徐阿婆说。
  “好。”陶小霜去大卧室里拎来热水瓶,在瓷碗里倒了些开水。徐阿婆用瓷勺舀着水在碗里打着圈,把碗上勺上的葛根浆液全融在这水里后,然后两口把水喝了。
  和徐阿婆一起下楼时,陶小霜发现外婆的脚步比前几日快了些,心里就已经直乐。接着和徐阿婆一起吃早饭时,她又发现外婆居然多吃了半碗粥,吃得时候还无意间只咂嘴。徐阿婆可是好久没有这样的好胃口了!就冲这神奇的药效,这迷雾镇的葛根粉虽然一斤就要卖150金基尼,陶小霜也得不断天的买。
  一周前的晚上,陶小霜和孙齐圣在巡夜人小屋里给那个马格特药屋写了信,询问西洋参的事以及索要一张具体的药材名目。
  马格特药屋药屋第二天就回了信。那信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老板关于西洋参的回复,其二自然是药材名目了。
  那回复里说:潘恩特根茎(人参在迷雾镇的药名)一年生和两年生的在迷雾镇属于普通药材,在近处的森林里就可以随意采摘,药屋里常年不断货;而三年和三年以上的则很难长成,所以要购买的话需要在药屋里全款预购,而价格更是一年生和两年生的潘恩特根茎的3倍以上。
  所以就如现世里百年人参难求一样,百年以上的西洋参在迷雾镇上也是拿出万千金基尼也难得一见的。对此,陶小霜和孙齐圣自然是失望的,但毕竟原本迷雾镇上药材的神奇效果对他俩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惊喜,所以失望了好一阵,两人啾啾着安慰了彼此一会——别笑,啾啾就是这么的提神醒脑。然后又接着看起了药材名目。
  药材名目是足有十二页的羊皮纸。千多种的各式药材在每页纸上按着价格从高到低排得满满当当,每种药材都配着清晰的彩图,最后一页上还注明:此名目价值10个金基尼,看后请寄回或出钱购买——孙齐圣被这资本主义的光明正大的葛朗台作风弄得有些目瞪口呆,陶小霜见机好好的笑了他一回。
  前面已经说过,迷雾镇的药材绝大所数是其特产,从药名到药效陶小霜都闻所未闻。比如价格最昂贵的第一页上有一种叫帕特树胶的药材,它的药效就是让患有昏睡症的人在昏迷不醒中生下双胞胎!陶小霜真心的觉得这树胶应该叫送子树胶,孙齐圣则暗想用了这树胶难道就不需要丈夫的参与了……
  马格特药屋里贩卖的药材主要是为镇民们服务的,所以羊皮纸的前8页都是和昏睡症有关的药材。这些药材陶小霜和孙齐圣可不敢飞到没有昏迷症的现世去用。而剩下的4页羊皮纸,倒是和昏睡症无关了,但药材的名字都和潘恩特根茎一样走的是迷雾镇的风格,而只看彩图,陶小霜和孙齐圣半猜半蒙的才认出了5种药材:当归、黄芪、何首乌、生地和葛根。
  商量了一下后,两人决定先飞些葛根粉回上海给两家的老人吃——葛根药性中平且滋补,最适合养身不说;又能像藕粉一样冲水就吃,借着大眼叔的名头也好拿出手。
  接下来的几天里,陶小霜从图书馆借了本带图的中药材大全,一边在毕工组里挣表现,一边努力把书上的药材和迷雾镇的药材进行对照:陶小霜先在迷雾镇上把药材的图画和文字抄下来,然后飞到现世,再和那本中药材大全里的图和释义相比较。
  先说文字吧——翻译柜的翻译从来就不给力,又有语法的差异,陶小霜郁闷的发现同一种药材在羊皮纸和中药材大全上的释义乍一看是完全不同的;而说到画图,陶小霜只有美术课上学的那点浅薄功底,加上对药材的不熟悉,她画下的图单独看还好,拿来作为在一本板砖厚度的药材大全里找一种特定药材的图样就……陶小霜觉得自己可能需要去学学素描了。
  至于孙齐圣,这几天他被李老中医缠上了,甭管孙齐圣怎么说,李顾就是要见一见大眼叔,亲口问问西洋参的事——大眼叔的事是孙奶奶告诉李顾的。
  因为这个,陶小霜还有些担心徐阿婆问自己葛根粉的事,她烦恼了好几天天。结果昨天晚饭后,吃了四天葛根粉的霍清芬和孙大柱找上了徐阿婆,三人关着门说了好一会的话。出来后,他们叫上陶小霜和孙齐圣,也不问两人大眼叔和葛根粉的事,反而说了一个故事:有两人无意中一起捡到宝物,一人紧守秘密安度了一生;另一人告诉了家人亲朋却家破人忙。说完还叫两人好好想想其中的道理。陶小霜才知道自己多虑了,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
  一家人一起吃完早饭,陶小霜正帮着徐阿婆洗碗。公用电话间来了电话通知:高四海说迁户口的事从下午提前到了上午,让陶小霜改请上午半天的假。
  于是,陶小霜去了一趟洪阳街尾上的张曼红家,让她帮自己请假。
  到了上午9点半,照着高四海给的地址,陶小霜准时赶去和他以及高大桃会合。
  高四海带着两人先去了区公安局总部,消了户籍,然后又先后去了区人事局和高大桃的单位——五角地飞机场的后勤科,因为高四海在这三个地方都已经打通了关系,所以顺顺利利的在中午前办完了迁户口的事。
  从直通飞机场的水泥路往大街上走时,高四海说:“大姐、小霜,今天办事大家都辛苦了,中午在一起吃个饭好伐?”
  陶小霜刚想摇头,高大桃就大声道:“好呀!我早就饿了,叫二妹和三妹一起吧,她们的单位就在这附近嘛!”
  高四海笑着点头;“好。那样的话,把谷霞和妈妈也一起叫上。小霜,你妈妈昨晚可是和我说了半天的话,说你总算是能留城了!等会她估计还得拉着你说上半天。”
  “是吗?”陶小霜笑了笑,这还叫她怎么婉拒?于是这个中午,陶小霜第一次参加了高家人的聚会。
  作者有话要说:  下午去修手机了,从8点写到现在,
  怕迷雾镇的事写多了又拖慢节奏,删了一千字,吐血的我要爱的花花O(∩_∩)O


第81章 10。16|
  就如高四海所说,程谷霞一见了陶小霜就拉着她说个不停。
  “小霜,听我的话,事不宜迟——你下午就去学校把你已经是独生女的事告诉你们老师,知道不!”连上了饭桌,程谷霞还把这话又车轱辘似的说了一遍。
  陶小霜一点也不觉得烦,反而点着头道:“妈,你放心,我知道怎么做的。”说完她高兴的抿着酒窝站起身来,去给程谷霞倒了杯水,“妈,你一路说过来准渴了吧,快喝口水。”
  在一旁安静的看着这母女俩说话的高三梅这时方插了句话,“我知道白露能留城的那天也是一晚没睡,我家周胡斌可好,不止睡了,还睡得直打呼。所以说——还是当妈的疼孩子!”
  程谷霞就笑着道:“今天总算是迁了户口,真希望小椹和小霜明天就能留城——那样的话让我一个月不睡都成呀。”
  这是最近头一回和妈妈处得这么融洽,陶小霜感觉自己的心情很不错,连听到高椹的名字也没受多大影响。
  高三梅说:“两只脚走路——孩子能留城只算是站稳了一只脚,接下来的另一只脚才最重要:去了不好的单位,可是耽误一生的事。谷霞,这事你和四海可得为两个孩子好好打算。”
  程谷霞没多想,照着平日的逻辑立刻回道,“那当然。我和四海哪怕用尽攒下的人情,也得给小椹铺好路的。至于小椿,她还早着了,69届的分配可是明年的事了。”
  “哦。”高三梅有些尴尬的咳了一声,然后看向陶小霜,歉然的笑了笑。
  陶小霜对着高三梅扯了扯嘴角,就低下头来一个劲的喝水。妈妈程谷霞的偏心眼向来是摆在明面上的,再不开心,陶小霜也早就习惯了,但这一次却是被高家人看了个正着,她的好心情不禁一下就全灰飞烟灭了。有一瞬间她真想当场就走人的,可想到左右为难的徐阿婆和自己刚迁好的户口,她还是放弃了这个冲动。
  算了,和高椹高椿一比,自己算是哪盘菜呀——还是埋头喝水吃东西吧!打定主意后,接下来的时间里陶小霜都不再说话了,她只专注于填饱肚子的人生大事。
  这天中午的聚餐又被高四海放在了西湖饭店。高三梅故意提前到了,她原本想借此多和陶小霜说说话,好拉近两人的关系,结果程谷霞无意间的一句话就坏了她的事。
  这一顿饭吃下来,高三梅发现无论自己和程谷霞说什么话题,一旁的陶小霜都只顾着埋头吃,全然一副我没兴趣的表现。这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她第一次对自己以往在程谷霞面前说的那些‘贴心’话感到后悔了。程谷霞这个亲妈再这么当下去,即使陶小霜以后真的成凤成凰了,只怕也没周家和高家什么事了。
  想到这些,高三梅就急得满脑子的官司,她一边思忖着自己得赶紧劝转了程谷霞,至少让她能明面上一碗水端平了,一边又得和高四海一起活跃饭桌上的气氛:高阿婆为没吵赢徐阿婆的事还堵着心了,一进门来就马着脸,高四海和高三梅联手哄了好一会,她才给了陶小霜一个笑脸。高三梅忙得一桌席面都没吃几口,却还不小心捅了高双桦的肺管子。
  当时,高三梅是这样说的:“下个月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我得顺顺家里的钱包,好腾出钱来置办年货——现在这世道家家都没有余粮啊!”
  然后只听啪的一声,高双桦把筷子狠狠的放在桌上,红着眼道:“三梅,你太过分了!前两天周胡斌就逮住我家许岸催帐,现在你又来催我,我们会还你家钱的——不就是一百来块吗,你放心,我们一家就是不吃不喝也不会耽误你家过年的!”
  高三梅吃了一惊,“周胡斌找姐夫催着还钱了?这事他怎么没和我说?”
  高双桦气道:“你装什么糊涂,周胡斌可是说了,这钱就是为了你才急着要的,你能不知道。”
  高三梅无奈的说:“二姐,我家周胡斌这几年见天的在郊县里忙活,这事你也是知道的——邮电局的领导总说要在郊县多设邮局,偏偏又不多往下派人,只让他一个人带着3科的几个人在那瞎忙;到今天我都一周没见他的人影了,真不知道他找姐夫要钱了!”
  高双桦翻了个白眼,“你们两口子一贯精得跟鬼似的,现在还唱上双簧了!我告诉你,当年你可是欠……”
  “二姐,你别!”高四海忙叫道,然后他先对脸色微变的高三梅使了个眼色,才对高双桦道,“二姐,你真错怪三姐了。找你家还钱的事三姐真不知道,是胡斌哥想悄悄给三姐买辆新自行车,让她高兴高兴,才私自找了许岸。他本来想找我借钱,可最近我家也紧张不是,所以他就……”
  一个月前,高三梅一时不慎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人只擦破点油皮却把自行车摔坏的事,高家人都知道的。所以高双桦闻言立刻就不说话了。
  丈夫这么想着自己,高三梅自然十分高兴,但同时她又恼恨双桦的失言:1949年上海解放后,周胡斌曾和高四海一起在无线电培训班里上过课,他是先和高双桦好了一阵后,才和那时还在乡下老家照顾父亲的高三梅结婚的。
  高三梅想到这么多年来二姐高双桦动不动就提起这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心里就一阵的恼火!所以说——这人就是越穷屁事越多,真把自己的脸当脸了!她在心里冷笑一声,站起身坐到低着头的高双桦身边,柔声道:“二姐,我不怪你,这事是胡斌太欠考虑了……”
  出了这事,高三梅自然就顾不上笼络陶小霜了。
  相反,旁观者清的陶小霜倒是对她有了新认识:高三梅真是个蛮有心计的人。和她接触时,一肚子秘密的自己得加倍小心才行。
  下午,因为时间紧,陶小霜没回同寿里,直接就去了9中。找了个毕工组里没有学生在办公室的机会,她把自己已经转了户口的事告诉了贾鸿。
  贾鸿虽然曾经想着让陶小霜做上山下乡的榜样,但一来他对陶小霜的多次思想教育都没有效果,二来陶小霜最近的表现他也看在眼里,三来陶小霜是从不搞运动的逍遥派,所以知道她成了‘独生女’后,他也没留难,反而找时间专门和高大桃所在的里委做了确认。
  然后,两天后的早上,陶小霜一到毕工组就从他那听到了自己顺利划档留城的大好消息!
  “我、我……”飞了这么久的功夫,终于能留在上海了!陶小霜一时间喜得语不成声,她闭上眼,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才睁眼对贾鸿说道:“贾老师,谢谢你,我……太谢谢了!”
  贾鸿看陶小霜喜得霞飞双颊,连两个耳朵都染上了粉色,心里也很高兴。说实话,要是可以的话,他也不想为难这些15、6岁的小伢子——他家也有3个孩子,大儿子明年就要分配了。可名额就这么多,该走的就只能发配走。于是,他收起笑,板着脸说道:“陶小霜同学,你是我们班的第一个上工档。你是个聪明孩子,出了这门,回到班上你知道该怎么做的吧?”
  陶小霜连连点头,“在上工档名单宣布前,我不会声张的!”
  出了办公室,陶小霜先喜得在原地跳了好几下,然后忍不住跑到3班的门口,叫住一个学生,“同学,你能帮我把孙齐圣……和朱大友交出来吗?我找他们有事。”虽然急着和孙齐圣分享这个好消息,但她好歹还记得拉上朱大友作掩护。
  和朱大友在教学楼的后面分开后,陶小霜和孙齐圣溜到了后山。
  “大圣,我留城了!!!”陶小霜抱住孙齐圣大叫道。
  “真的?”
  “嗯,刚才贾老师亲口告诉我的——我真的留城了!”
  “小霜,你太棒了!”说着孙齐圣拥抱着陶小霜在原地旋转起来,“太棒了!太棒了!”
  旋转中,陶小霜感觉到孙齐圣的呼吸在自己的额头上拂来拂去,有些痒,她就笑着用额头给了孙齐圣下巴一下。
  孙齐圣立刻停了下来。
  这是被撞疼了?陶小霜疑惑的看向孙齐圣,接着却被孙齐圣俯身后贴过来的绯红嘴唇堵住了嘴。然后她被那已经十分熟悉的灵活的舌尖探进了齿缝。
  “……”陶小霜狠狠咬了下孙齐圣,这可是在后山,居然偷袭!
  “!”终于能和小霜在白天里啾啾了!孙齐圣表示咬断也要继续!
  过了好一会,陶小霜总算推开了孙齐圣。然后两人躺在一张飞来的毛毯上,紧紧拥抱着说话。
  陶小霜微微喘着气,把耳朵贴在孙齐圣坚实的胸口,一边听着他有力的心跳,一边说道:“你留城的事也要加快了,我们不能上夜班的,所以分配的事也得抓紧了。”其他人能留在上海就要高呼毛/主席万岁,他俩可不行,一个不用上夜班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很要紧。
  “放心,我很快就能定档。”
  孙齐圣没说大话,几天后他也顺利的划入了3班的上工档。然后是庄沙,接着是张可茜,朱大友在一周后也划入了上工档,而张曼红虽然自愿入了外农档,但因为她家里突然有近亲成了黑五类,所以她的弟弟被划入了上农档。
  至于李卫红,因为她爸爸的事直接被发配到云南垦边去了,在朱大友确定上工档的同一天她人就已经出发了。而胡英奎却还在为留城的事在工宣队的吕红兵面前使劲转悠,可惜因为李卫红的事,他也不太受待见了。于是刚进十一月,他的分配方向也定了:他得去江西修地球了。
  作者有话要说:  码成废猫了,我已经尽力加快情节了!


第82章 10。16|
  这天傍晚,陶小霜没有和徐阿婆一起洗碗,她和王姿结伴去了里委所在的石库门。她们算是去得迟的了,到的时候里委的一楼已经挤满了里弄的居民。大家排出每月必有一次的长蛇阵,蛇头则是有里委张主任和杨书记坐镇的办公桌。
  每个月的月初,如无意外里委一般都会统一发放票证,而发/票结束之后的两个小时就是同寿里每月召开居民大会的固定时间。
  陶小霜和王姿站在蛇尾巴上,两人头顶的上方就是里委为上山下乡新拉的宣传横幅。
  “广阔天地炼红心,双手绣出地球红。”王姿歪着头念出声来,然后说:“这标语不对吧——这前半句说的是炼钢工人,后半句说的是纺织工人。哪里有上山下乡的事?”
  陶小霜笑道:“那写什么才对呀?写——广阔天地里知识青年四脚朝地,屁股朝天?”
  “哈!”王姿笑了一声后说:“你这话说得贴切呀——播种翻田不就是用那个姿势吗”
  “这话哪里是我说的,是我们学校66届一个去新疆的外农在家信里写的。”陶小霜边说边从挎包里拿出家里的户口本、副食本、煤本,一一翻了翻后,她说:“我们家的副食本用完了,等会得换个新的了。”
  副食本是个巴掌大的薄本子,按居民户口一家一本,烟票、豆制品票、糖票等每个月都有的或者临时增加的副食都会贴在这本子最后面硬壳封底的内侧,要用时就小心的撕下来,有些不发/票的副食则需要在内页上盖章。陶小霜手里正翻看的副食本是年初时领的,用了大半年,内页已经盖满了红红绿绿的各种章和戳。
  王姿凑过来看了看,指着一个中间有一个小三角的红色小章,问道:“这个章是领什么的,我好像没见过?”
  陶小霜想也不想就说道:“6月时,洪阳街上的南货店有花生酱卖,一个副食本能买一罐,这个章就是领花生酱后盖的。”她想了想,往后翻了一页,又说:“那之后过了半个月,又卖了一次。你看这个章——是一样的吧。”在这个年月里,花生这种能榨油又能吃的粮食作物常年都是需要储备的战略物资,于是粮油店不卖花生油,连花生酱也成了稀罕货,今年这一年里居然能在街上买到两次,陶小霜自然印象深刻了。
  “哇,你记得真清楚”,王姿点着头说,“我家好像只买了一次。我找找。”说着她拿出自家的副食本翻了起来。
  居民还在陆陆续续的来,陶小霜两人已经是站在里委的大门口了,后面就只能排在弄堂里了。这时,来晚的朱大丽拉着肚子微凸的王小慧窜了过来,“陶小霜,王姿,能让我们站这里吗?小慧正怀着了,站久了不好。”
  陶小霜和王姿对了对眼,然后摇头说:“朱大丽,对不起——让你俩插队的话,对后面的人可就不公平了。你可以帮王小慧领,让她先回去;或者你带她去前面问问张主任,看能不能提前给吴家发/票?”
  王小慧一直低着头,闻言拉了拉正要张口的朱大丽的衣角,然后细声道:“大丽姐,我们去前面吧。”
  两人去了前面后,王姿贴着陶小霜的耳朵说道:“我赌一个月的煤票,王小慧抱肚子直叫唤的招式对张主任不好使。”
  陶小霜说:“不赌。我和你想的一样好伐?”
  半个月前,吴家的两个病人朱芳和王小慧同一天出了院。一直做精作怪,还害得婆婆生了场大病的王小慧住进吴家后,自然被婆家的所有人深深的不满,只有吴清华对她还是老样子,陶小霜有几次听到吴晴在天井里对弟弟妹妹说:不要和大嫂说话,谁和她说话谁就是叛徒。
  王小慧被吴家人排挤,吴清华白天又不在家。于是,很快的她和刚搬来隔壁3号的朱大丽之间的友情就光明正大起来。两人现在每天都要相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