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空间]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齐圣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抱住有些害羞的陶小霜,叫道:“小霜,我真想马上就天黑!”
晚上,到了迷雾镇,陶小霜第一次在啾啾时先伸了舌头,她刚探进孙齐圣的嘴里,就被他的舌头热情的缠住,结果又被他吮吸到舌尖发麻的程度。
……
从正月十八起,孙齐圣就开始上班了——本来应该更早些的,但他年前去四川跑了一趟长途,所以大队给补了一星期的假。在他上班的两天后,陶小霜的假期也结束了,
华一的开学还是老样子。陶小霜昏天黑地的忙了一星期,直到学生们开始上课了,她所在的总三才恢复了往日的清闲。这清闲也是别人的,要去华师大进修的陶小霜可是一天也没闲过。
三月下旬,陶小霜先送走了依依不舍的妹妹高椿,接着又送走了伤愈出院的张曼红。直到离开上海的那天,张曼红都没和家人见过面,除了陶小霜去送了她,就只有张可茜也去了火车北站——张曼红怕被她爸妈找到,叮嘱过两人,不要和其他的同学说起她。
出了火车北站,陶小霜对张可茜说:“别哭了,你没见曼红自己都没哭吗?”
张可茜抹了抹眼睛,红着眼眶道:“……我忍不住,看她笑,我就想哭。”
张曼红是笑着走的,磨难是至大的磋磨,也是最好的塑造——陶小霜觉得要换了自己在她的处境里是笑不出来的。
“笑总比哭好。”笑着笑着,心里的苦闷也许就能少些,陶小霜边说边想起了自己刚到同寿里的那段旧日时光,“相信我,笑真的比哭好。”
张可茜想了想,若有所思的道:“……也是,一直哭不就和祥林嫂一样了吗?”
陶小霜笑着点点头。
这时,一阵春风吹过街头,陶小霜闭眼闻了闻,然后指着前面道:“有烘山芋的味儿!我们过去吃一个,好不啦!”
“好呀!”
作者有话要说: 孙齐圣:幸福的一章。
陶小霜:明明是□□的一章,好伐?
第132章 喜好
二月时,30出头的老鳖沈章华又当上了爸爸。知道这个喜事后,陶小霜和孙齐圣商量了一下,给他包了一个大红包。到了四月初,两人还一起去了他家一趟。
那间阴暗的地下室被沈章华隔成了3间,他的爸妈住在最里间,他和老婆住中间最大的那间,而现在陶小霜和孙齐圣就坐在最外面作为客厅的那一间里。
沈章华的老婆长相颇为秀气,年纪比沈章华年轻很多,最多20出头,她正一脸担心的看着陶小霜。
陶小霜见状就笑着说:“嫂子,你别担心,我经常抱我弟弟,一抱就是半小时。”说着她动作熟练的给抱在怀里的小婴孩拍了拍背。
沈章华的老婆脸色好了些,用很重的外地口音问道,“你、你弟弟多大呀?”
“比小拓足足大了一岁。”沈章华给儿子取名叫沈拓。
陶小霜和她聊了两句后,发现她还是担心孩子,就说:“小拓要吃奶了吧,还是你抱的好。”说完她把襁褓还给了沈章华的老婆。
这时,正和孙齐圣说话的沈章华就道:“阿美,你回里面去吧。”
“好!”沈章华的老婆立刻站起身,如释重负的抱着儿子进了里间。
她进去后,沈章华苦笑着说:“阿美没和我结婚前,一直住在大山里面,一家人常年都不下山,所以她的性格有点……内向。”
见他这样,陶小霜就笑着说:“没事,这是我和嫂子第一次见面,以后熟了就好了。”她听孙齐圣说起过,沈章华因为出身太黑,在上海不好找对象,所以就托人介绍了一个外地的对象,那就是阿美。到现在,阿美还没有本地户口,日常所需的一干票证都需要花钱另买,好在老鳖沈章华还出得起这个钱。
“是呀”,沈章华面上的尴尬褪去,他笑着道,“你下次来,我叫阿美给你作青稞腊肉饭。这青稞,是她们那的山里特有的一种米,用它作腊肉饭别有滋味。”
“真的吗,那我下次一定要来尝尝。”
等两人寒暄完,孙齐圣才问道:“老鳖,要你找的房子找得怎么样了?”
沈章华摇头道:“符合你们要求的还是没有。”
从去年秋天开始,陶小霜和孙齐圣就立意要买房子,可半年都过去了,合适的房子还是没找到。也怪两人对房子的要求太高了:地点在虹口区里,格局至少两室一厅,还要带厨卫,这个要求在70年代的沪上太难满足了,能达到这个要求的房子里往往住着好几家人。
陶小霜失望的叹口气:“果然没有吗。”
孙齐圣一皱眉,问:“上一次你说的那个呢?”
半个月前,沈章华告诉孙齐圣,他的一个朋友家在一个新式里弄里有一套很好的房子,准备卖掉,就是价格有点贵;孙齐圣说价格可以谈,见一面再说,让沈章华去约人。第二天,沈章华打了个电话,他朋友说要几天后才能见面。结果到了日子,那朋友却说要再考虑考虑,然后就没了下文。
沈章华摇摇头,有些沮丧的道:“那房子可能不买了。”说完他解释了一下。
原来,他那个朋友要卖的房子正是他家自住的那一套。那人原本要调去甘肃工作,家里又有一些难办的急事,他就准备卖了房子弄些钱。谁知道,就在他答应和孙齐圣见面的那一天,他的单位改变了安排,不让他去甘肃了。
“……所以,他就说不卖了。”
陶小霜和孙齐圣互看了一眼,然后孙齐圣说:“那就算了,你再继续帮着找吧。”
“好,交给我。”自从开始代理孙齐圣的贩肉‘生意’——沈章华一直不知道陶小霜也有份,沈章华就用一种谦卑的态度对待孙齐圣。他很清楚,孙齐圣手里有稳定的‘货源’,随时都可以撇开他单干。
离开沈家后,陶小霜想到即将要到的夏天,就有些头疼,“真没想到房子居然这么紧俏,有钱都没处买,大圣,我们该怎么办?”
孙齐圣想了想后说:“要不先让迎军搬出去好了。他不是说他们厂里有职工宿舍吗,让他去那住,然后叫迎国去中卧室住。”
“这也行……”陶小霜越想越觉得这办法好,“天山食品厂的宿舍靠着他们的厂房,在宝山那边,迎军哥要是搬去住了,就没时间去闸北话剧团找倪爱蓉了!”
最近只要说起迎军,陶小霜就气不打一处来。在她住院的时候,迎军主动来医院服了软,陶小霜先冷淡了他两次,等出院时才和他恢复了邦交。
两人才刚和好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件事——采红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哥哥迎军和倪爱蓉之间的事,被甩的迎军自己肯定没脸说,知道这事的其他人也不会告诉采红,但她就是知道了。然后,采红居然跑去了闸北话剧团,找到倪爱蓉,要求她和迎军复合。
倪爱蓉没搭理采红。但是这事却给了迎军机会:采红给他出主意,说你可以借着这事去找倪爱蓉,就说‘我妹妹莽撞了,我来替她说声对不起’。迎军本来就对倪爱蓉念念不忘,只是嘴笨脸皮薄,所以不敢去找她,有了采红这个狗头军师,他立时就开始三天两头往闸北话剧团跑。
迎军知道陶小霜和徐阿婆都反对他和倪爱蓉好,就打算一直瞒着她们,要不是采红一时得意,在客堂间里说漏了嘴,家里还不知道会被蒙在鼓里多久。
陶小霜边走边和孙齐圣说道,“这办法不错,要是阿婆同意了,我们就这么做。”至于迎军本人的意见,谁管这脑袋里进水的家伙!
“嗯”,孙齐圣摸着下巴想了想,然后说:“也许我们可以双管其下。”
“还查倪爱蓉?”陶小霜皱起眉头,“迎军现在只听得进她的话,就算你查出什么来,估计他也不信。”
“你说的对”,孙齐圣突然就笑了,边笑他边说,“也许我能让他移情别恋。”
“什么?”陶小霜听得一惊,然后睨了孙齐圣一眼,“你行不行呀?”虽然她不耻倪爱蓉的人品,但人品再不好,倪爱蓉也有一副百里挑一的好相貌,而且只要她愿意,她的那张嘴也格外会哄人,否则迎军能不相信自己和外婆,反而去信她的鬼话?
“我亲爱的小霜,怀疑谁……也别怀疑我。”孙齐圣捂着胸口作伤心状,“啊,我的心被你伤害了,它在哀鸣……”
孙齐圣小时候曾和孙奶奶学过口技,从‘啊’字开始他就在用惟妙惟肖的女声说话。从两人身边走过的一个中年妇女听到了,就皱着眉头盯了陶小霜一眼,摇头道:“……伤风败俗。”显然她以为孙齐圣那话是陶小霜说的。
“……”陶小霜无辜的眨眨眼,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后,她立马伸出手,揪住孙齐圣腰上的软肉,上了个闹钟——扭了一圈,然后没好气的说,“我被人骂了,都怪你。”
孙齐圣见闯祸了,赶紧转移话题:“小霜,说真的——你把迎军交给我,我试试看,也许真能让他移情别恋。”
“你准备怎么做——给他介绍个对象?”就迎军执迷不悟的那个样,能喜欢上别人?
孙齐圣卖了个关子,“到时你自然就知道了。”
等回了同寿里,陶小霜就把要迎军搬去宿舍的事告诉了徐阿婆,“阿婆,你觉得这样行不行?”
徐阿婆琢磨了一下,然后点了头,“让迎军去宿舍住也好,老赖在同寿里,他都成个小开了。”
“就是呀”,陶小霜就知道徐阿婆会同意。
这天晚上,徐阿婆先和二儿子夫妻通了气,然后在吃晚饭时,她告诉迎军,家里面太窄了,现在只有他能腾出点空间来,所以他得搬去宿舍住。
迎军才不愿意去住宿舍——食品厂所在的宝山县离市区太远了,出了厂门,周围一圈人民公社,连电都没通,要搬去那里住的话,只能在梦里看电影和兜马路了。他是打死也不想去的,可徐阿婆的话在程家向来是最管用的,最后他只能哭丧着脸,收拾好包袱,搬去了宝山县的宿舍。
才搬去不到一个月,迎军就感觉焦头烂额,在同寿里,他只要每个月交12块的饭钱——做学徒的那两年才8块,就能顿顿享用徐阿婆的好手艺,每天都有管饱的硬肉菜,三不五时的还有陶小霜买回的牛肉鸡肉做的大肉吃。而且房间和衣服也不用他自己收拾,下了班还能听广播听唱片。
这才大半个月,迎军光在吃上面就花了15块钱,还总觉得痨肠寡肚的;肚子没吃舒服,还得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迎军是真觉得日子难过了。正在他‘穷困潦倒’时,孙齐圣来了。
“迎军,交运那边有任务,最近我要常到宝山来,回程时可以顺便搭上你。”
“大圣,你就是我的救星!”迎军大喜,这可比坐厂里要买票的班车划算多了。
两人约好后,在厂休的那天,迎军早早的起来了,准备坐孙齐圣的车回市区,却在上车时发现车上还有一个人。
孙齐圣介绍道:“这是方家滨的方娅,她在镇上的邮局工作,也要顺路去市区。”
方娅是个浓眉大眼的姑娘,圆圆的脸盘旁留着两根又粗又黑的辫子。见迎军要上车,她就挪了挪位子,大方的说:“你就是程迎军吧,快过来坐。”
迎军坐到她的身边,立时觉得有些挤。
方娅又挪了挪,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我长得有些壮,哈哈……”
迎军不敢看她那葫芦般饱满的身体,红着脸支吾道:“没有没有……”
从那以后,迎军每到厂休就会搭孙齐圣的顺风车回虹口。
……
两个月后,方娅第一次到同寿里来玩。迎军先介绍说‘她是我的朋友’,再被方娅睨了一眼后,他就涨红了脸。直把徐阿婆看得呵呵笑。
方娅穿着一件黄色碎花衬衫和一条全新的蓝布裤子,一身宽松的衣服遮不住她那极丰满的身形,陶小霜这才明白了迎军的喜好!
原来他喜欢倪爱蓉就是因为她身材丰满呀!
作者有话要说: 又加班到9点,所以晚了(∩_∩)O
第133章 宿管
每到迎军厂休的日子,徐阿婆都会做上一大桌子的好菜,让回来的他能饱餐一顿。这一次,徐阿婆和二舅妈做了三荤三素一汤;有腌笃鲜、包菜炒肉、烧糟香黄鱼、猪油渣炒小青菜、炸花生米、凉拌藕片还有番茄丸子汤。所以,即使多了个突然来做客的方娅,也只是加一双筷子的事罢了。
虽然早听迎军说起过他二舅家的丰盛伙食,但方娅还是惊得在心里直咋舌头,这程家实在吃得太好了——这一顿就用了不下4斤肉,炒菜的油也应该在半斤以上,自家过年时也不过如此。
再一尝味道,方娅只觉得这个菜也好吃,那个菜也好吃,吃着吃着,她就忘了自己想好的要少吃一点的主意。这顿饭,方娅吃了很多菜,加了两碗饭,还喝了两碗丸子汤,才放下了筷子。饭后,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阿婆,你做的菜太好吃了,我、我就不小心吃多了。”
徐阿婆笑眯眯的道:“喜欢吃就好,以后经常来吃好伐。”
方娅一点也不扭捏,直接道:“只要迎军愿意带我来,我肯定经常来。”说完她看向桌子对面的迎军,“……你愿不愿意呀?”
正喝汤的迎军嘴唇微动了几下,才小声的道:“……愿意。”
方娅点点头,笑得开心,“阿婆,那我下个星期就再来玩。”
陶小霜见迎军脸红得跟抹布似的,憋着笑,站起身来,“接着我来洗碗吧。外婆你陪方娅姐说说话。”
方娅在程家的客堂间待到下午两点左右,然后就和迎军一起去了四川北路。和她聊天时,一个有意说一个有意问,所以徐阿婆很容易就弄清楚了她的大致情况。
方娅和迎军一样,都是51年生人,在1971年也就是今年,刚满20岁。她爸爸是方家滨红星公社的民兵队长,在家里她排行第三,有两个哥哥和三个弟妹。因为在前年镇上组织的插秧大比武中得了第一,所以她鱼跃龙门,进了镇邮局作了邮递员。
等方娅和迎军走后,徐阿婆就笑着和正写作业的陶小霜说道:“小霜,大圣这次真是做了个个好媒!方娅这孩子人能干,性格又好,迎军可是走大运了……”她笑着摇摇头,要不是方娅突然做了‘城里人’,有些高不成低不就,只怕还看不上自家迎军。
迎军能和倪爱蓉划清界线,陶小霜心里也很高兴,但也有些疑虑,“外婆,你说大舅和大舅妈会不会……”沪上百年的开埠史,可把本地阿拉们的眼界给养刁了——看不上外地人就不说了。即使同住市区,住‘上只角’的就看不上住‘下只角’的。住里弄的就看不上住棚户的;而住城里的自然就更看不上住郊县的。大舅和大舅妈能看得上户口落在宝山,家里还是社员的方娅;陶小霜觉得悬。
徐阿婆也清楚这大媳妇的脾气,就说:“儿大不由娘,迎军这小赤佬又远在天边,你大舅妈不能怎么样的。”
“还有采红那边……”陶小霜提醒道。她不知道采红为什么会想撮合迎军和倪爱蓉,但得防着她又去搅和迎军和方娅的事。
“哎呀,你要不说,我都忘了还有这茬。”
第二天,徐阿婆叫来采红,语气严厉的说了她一通,让她不要再插手哥哥的事。采红被掌握着她去留大权的徐阿婆一番警告后,很识趣的老实了下来。
于是直到第二年,程谷余夫妇才从儿子的一封信里知道了他在和郊县姑娘处对象的事,两人大惊失色,又是写信,又是发电报,非要迎军和方娅分手,可那时的迎军已经被大方外向的方娅牢牢的抓在了手心里,哪里肯听他们的话。即使大舅妈张娟赶回上海来,也只是落了一场空。因为这事,张娟对徐阿婆颇有怨言,回安徽后,写了封满腹埋怨的长信,还在信里说采红的婚事不劳徐阿婆操心了,她全权托给高四海操办;直把已经戒烟的高四海愁得又想抽烟了。
……
6月下旬,1971年的梅雨季刚过不久,华一召开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教职工大会,会上周大主任宣布了一项人事变动。
从下学期开始,宿管将从德育分出来,重新另立一个科室,从此华一的后勤又是教务、体卫、宿管、德育和总务5个部门并列。
自从1967年招生方式由升学变为了划区直招,宿管就被并入了德育,所以在陶小霜被分来的1968年底,华一已经只有四个办公室主任。恢复招考才一年的时间,在华一住校的学生已经超过了□□,正好占全校4千学生的八分之一,宿管这一块再由德育兼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所以周大主任和其他校领导决定重立宿管。
重新建立的宿管将有一正一副两个主任,同时会有两个办公室,一个设在办公楼的2楼,一个则在学生宿舍那边。
通过拿到地皮建职工楼的事而树立起权威的周大主任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留到了最后:“……至于宿管的正副主任人选,我和其他领导还在斟酌,一个星期后才会宣布。”
他这话正式宣告了一件事——华一的萝卜坑又多出了两个!
陶小霜听得眼睛直发亮,她想不到自己的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会后,办公楼里人心骚动。老张找了个机会,叫出了陶小霜。
老张有些迫不及待的道:“小陶,宿管的事……教育的老张主任给你透点风没有?”自从那次陶小霜在进修考试里考了第一,老张主任就格外喜欢她,经常找她了解情况——领导和干事们说话那不叫聊天,叫了解情况。
“没有。”陶小霜摇摇头。
老张不禁目露失望。作为校领导之一,老张主任是肯定知道这事的,要是陶小霜有戏,他肯定会做这个顺水人情。
“不过……”陶小霜想了想,又说:“上个月,他让我早点入党,还说了句……时不我待,年轻人就要立争朝夕。”
老张瞪大眼,“这就是了!”他喜得直搓手,“……他既然这么说了,那他肯定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陶小霜点点头,“应该会。”当时陶小霜觉得老张主任的话有些莫名其妙,但她还是跑了党支部几次,争取在6月初作了正式党员。
“太好了!”老张比陶小霜这个当事人还高兴,但想了想,他又道:“小陶,你得有平常心,你毕竟才19岁,即使这次不行,还有下次。”
“老张,我知道的。”陶小霜领了他的好意。
和老张分开后,陶小霜去左德育找了李干事,和他说好后,下班后就去了他家,准备向他打听情况。半年前,她无意中知道李干事和党委书记许历有亲戚关系,许历的母亲和李干事的母亲是表姐妹。
李干事把陶小霜买的一大包点心放进橱柜里,然后和她透露道:“主任的人选已经定了,就是我们办公室的林副主任林佳,副主任还没定下来,大概有5个候选人,老张主任提了你的名字。我还知道一个施德,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是这样……”陶小霜的心跳加快了,她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冷静,然后问:“施德是谁提名的?”如果是周大主任就麻烦了——作为实质上的校长,在人事上他虽然不能一言而决,但却有一票否决权。所以,他一般不会提名谁,但只要他提名,除非其他校领导全部反对,那么几乎就是铁板钉钉。
李干事说:“你放心; 不是周大主任,施德还不能让他开这个口。”是谁他却没说。
两人接着就宿管的事又说了一会的话。然后李干事的老婆带着一身油烟味,端着一盘子菜过来了,板着脸问:“小陶同志,要不要留下来吃饭?”
陶小霜到李家时,她正在公用厨房里做饭,见她这样,陶小霜知道她是怕自己真留下来吃饭,就笑着和李干事告辞了。
陶小霜走后,李干事遗憾的叹了口气,连陶小霜这样的嫩丫头都有机会,自己却……
李干事自恃有许历的关系在,一直不太给年纪轻轻的林佳面子——几年前,才30岁出头的林佳仗着有靠山,压过他做了副主任。
等林佳做了副主任,许历才分到华一做了党委书记。李干事每想到这里就深以为憾,所以明里暗里都有些挤兑林佳。
谁知这次宿管重立,周大主任却突然提名要林佳作主任。
按着华一的规矩,林佳对副手是有提名权的。她要另立山头,本该要个用得惯的老人。李干事半个月前就从许历那里知道了这事,立刻去林佳家里几次负荆请罪,希望她能提名自己。可林佳当面答应了他,却没提名他,也没提名德育的任何人,反而提名了施德,这就断了李干事的路——许历明说不会提名他,但如果他作了候选,他会投支持票。
李干事越想越愤怒,他对林佳的恨意又深了一层,要不是她拖延了时间,他完全可以去找其他领导下功夫。
人最了解的往往就是自己的敌人。李干事也不例外,他对林佳太了解了,这个女人就是一个政治动物,她提名施德,那么他的身上一定有让她更进一步的东西,于是他咬着牙道:“你坏了我的事,我就要坏你的事!……施德别想作副主任。”
李干事站起身,拿出陶小霜的那包点心,然后不理老婆叫唤着‘你不吃饭啦?那是包什么东西?’,大步出了家门。他去了许历家,待了半个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