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木向暖北枝寒-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读者过丧,而不惜剧透故事走向的苦情作者。)
第四十二章 执果寻因
发布时间:2018…09…20 00:00:05|字数:4497字
娅枝从被孤立者,变成半个年级都认识的“名人”,是从“演讲稿事件”开始的。
卢定涛以行动高调地向那些人宣示,向娅枝不是好欺负的女孩子,她有他这个“哥哥”随时撑腰。
他又背着她,警告那身为始作俑者的男生:“学校是用来学习的地方,有些渣滓就不该出现在这里。”
“看门的大爷也是老花眼又脾气好,什么垃圾都往进来放。”卢定涛松开揪那人衣领的手,转身离开的背影高大挺拔,在男生眼中却透着凛凛的寒意。
小团体们的威风仅能施展于同龄人之间,碰上卢定涛这样的高中学长,就如同鸟羽撞上机翼一般,散得不知所踪。他们当然不会丢面子就此进行讨论,宣布因碰上硬茬而改变方针、放弃孤立向娅枝同学的行动,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修正了自己的态度。
班里有一个女生,只见了卢定涛一面便对他心念不已,她不顾班里其他人的态度,主动地找娅枝打听“她哥哥”的情况。女生的举动被班里其他人看在眼里,于是所有人都有了台阶下,伫立多时的多米诺骨牌依此倒下来了。
课间,有人来找娅枝请教语文问题,体育课上,女生们会叫上娅枝一起玩耍,班级里,原本跟风不待见娅枝的男生们也清醒了,他们开始在“卧谈会”上彼此议论——现在客观地一看,原来向娅枝同学这么漂亮,真不明白自己以前是入了什么魔障,偏偏瞅着班里最出众的女生得罪,注定孤独一生啊。
心阳则阳,心雨则雨,心态变了,看人的角度也就变了,娅枝的内向和固执落在有心的男孩们眼里,就成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冷之美。
娅枝渐渐地有了自信,为了配得上那篇演讲稿的水准,她刻苦地学语文,成为了单科年级第一,她交到了一些朋友,顺利地进入了大学……
如果卢定涛问她,她喜欢他吗?她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
如果他问她,他有没有帮到她?她恐怕依然会本能地脱口而出——有,也是帮倒忙。
可事实上,她只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受过讨厌的卢定涛多少恩惠,从前的她不知道他非要逼她上台,是为了解救她于困境;她不知道他盯着她上下学,是怕她受了人欺负。
她也不知道,他所做的这一切起初是为了遵嘱父辈的托付,他将照顾她、保护她当作自己的责任,这种少年时的责任心随着时间推移悄然变化,在他们都成年以后变成了另一种情感,将他与她紧紧连接——他们就这样被缘分牵绊着,再也离不了彼此了。
“所以,你明白一些了吗?”卢定涛讲述完过去之事,神色依然平静。
娅枝被他从思绪中惊醒,她花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自己身在卢定涛的家中,他们刚才在交谈卢爸爸被调查的事。
娅枝点点头,她能够理解卢定涛的感受,那位教导儿子“男人就应该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父亲,又如何会犯下假公济私的罪?
卢定涛说,父亲正直清廉了半辈子,他和梦姨从未见过家中有来路不明的收入,连烟酒茶叶这样的人情礼品也都被拒之门外。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部分的收入投入到慈善活动中,用十年的时间将包明芳从初中资助到了大学毕业……
卢爸爸是仗义的朋友、伟大的慈善家、以身作则的父亲和绅士体贴的丈夫,词寡的娅枝也只能用“好人”来形容他。从卢定涛的身上,娅枝看见了他父亲的影子,她便明白卢定涛为何能这般冷静,知子莫如父,子,又何尝不知父呢?
自法医自杀以后就陷入了死胡同的案子,终于有了新的突破口。
新思路来自于已不在人世的老姜。警察们既欣喜于任务有了突破,又为这个突破而感到惭愧——偌大的一个公安局,面对一桩陈年旧案竟然一时束手无策,还得依靠已经牺牲的老刑警的指导,才能将破案推进下去。
警察们整理老姜的工作日记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册较为私人的记事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老姜个人对各种案件的推理猜测,不少思路环环相扣,和案件最终的结果十分吻合。记事本的最后一页与娅叶案有关,老姜只写了寥寥几行字。
“四个角色:伪造者,指使者,连环凶手,凶手二号。”
“为什么两个凶手在同一天杀人?他们是什么关系?”
发现记事本的警察看到这两个正中案件核心的问题,急忙读下去,想知道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对悬案作何看法。
“可能性一:谋杀脱罪。指使者是二号凶手,谋杀向娅叶后伪造证据,嫁祸给连环凶手。”
“可能性二:共同作案。二号凶手是连环凶手的追随者,也可能是新的帮手,两人预先约定好以两个女孩为目标,分别下手。”
警察们不由得纷纷点头,老姜的归纳很准确,这两种可能性是刑警队内部目前最主要的两种思路。然而,之后的内容却让警察们吃了一惊——老姜在两种可能性之后打了一个醒目的大叉,毫不客气地用另一种颜色的墨迹注上了理由:
“可能性一中,两个凶手之间并无联络,同时同地点作案只能解释为巧合,太过牵强。可能性二中,为了让二号凶手模仿得更像连环凶手而伪造证据,理由不充分。另外,两种可能性都无法合理解释,为何受害者失踪时间被隐藏、为何凶手从此不再行凶等问题。”
“根据经验,每一个异常细节的背后,都有其确切的原因,破案没有将就一说。事实往往比猜想更简单——我们最初看到的结果,就是他们的目的。”
“我们最初所看到的结果,就是他们的目的。结果,就是目的……”新任的队长重复了一遍,他琢磨着这句话的意义,结果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老姜,是要他们执果寻因。
于是队长尝试着将时空还原回去——当只有一个凶手存在、“伪证”的真相尚未暴露、娅叶的死亡时间就是报告中的“下午两点”时,当所有人都看到的假象是什么?两个女孩在同一天遇难,是因为她们就在一起、是被连环杀人狂一个人接连杀死的,她们都是杀人狂的猎物,与之前的十四个人并无不同。
于是所有人都相信娅叶的死,只是让震惊全国的B区连环杀人案增加了一桩而已!所以凶手得逞了,人们看到的结果,就是他费尽心力要达到的“目的”!这一切阴谋,都是为了骗世人相信“本来就该是这样”。
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如果不是“这样”,被掩藏的事实应该是什么样?刑警队长犹在思索着,身后的年轻警察抢先说出了看法:“所以,向娅叶和其他十五个死者不一样,她与凶手有特殊的关系。她的死可能牵连出连环凶手的身份,所以连环凶手将她伪装成一个普通的猎物……可是,她为什么不一样,又为什么会死?”
队长翻过记事本,发现那一页的背面还写着一些字,那些字恰好解答了他们最后的疑云:
“可能性三:代人杀人。连环凶手不能亲自下手,而又不得不杀,所以指使他人行凶。”
一行文字甫一露面,就让一室众人炸开了锅,有人质疑:“开什么玩笑,难道杀人狂还有不忍下手的人?”
有的人则更加直接地表达着对凶手的愤恨:“不得不杀?难道杀人犯杀人是有原因的吗?”
只有那位年轻的警察一语不发,待其他人重新安静下来,才谨慎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我想姜队的意思是,向娅叶认识凶手。不得不杀,是因为她目击了他杀害另一个女孩,凶手怕她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依然有人嚷嚷着“难道疯子还有人性”之类的话,可质疑声分明低得多了,刑警队长拍拍年轻警察的肩头,最终拍板道:“那就先从向娅叶的亲戚和熟人入手调查。”
年轻警察追上刑警队长,礼貌而诚恳地补充道:“不光是亲戚和熟人,也可能是有几面之缘的陌生人,哪怕是穷凶恶极的歹徒,也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被一个小女孩感动。我们要找到是一个原因——在凶手眼中向娅叶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原因。”
队长便笑了,笑罢又点头:“好。七岁小女孩的社交圈子能有多大,总比之前漫无目的地找容易多了。”
年轻警察负责询问娅叶的亲属,他第二次来到娅枝家中,却没能见到向妈妈,而娅叶也正整理着提包,准备出门去。
“我并不了解姐姐。”娅枝坦言。
“没关系,我可以改日再来。”年轻警察面对娅枝稍显局促:“另外,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我也可以帮助争取。”
娅枝不禁笑了,笑罢又认真起来:“我妈妈说,你身上有姜叔年轻时的影子。”
“第一次见面,我以为姜队是你的亲叔叔。”年轻警察也笑了,笑中带着些不好意思,渐渐地,那笑容却消失了,转为真情实感的黯然:“没想到,这才过了多久,姜队就……”
娅枝的心中亦泛起百味感伤,姜叔于她,又何异于亲叔叔呢?
母女俩最后一次见姜叔的那晚,姜叔第一次掷下豪言,说要把捉拿杀害娅叶的凶手作为自己这辈子的最后一功,还说侦破了这案子,他就正式退休,不再心系着那些熬人的日子,而是像一个寻常男人一样过好自己的生活。
那天的最后,依旧是娅枝送姜叔下楼。
向妈妈是了解娅枝的,她看出了女儿眼里的精怪,于是佯装厉色地问她又跟姜叔说了什么。
娅枝俏皮地笑:“我只是问他,退休以后要不要搬过来和你一起住。”
“这孩子,”向妈妈微皱的眉头也掩不住眼里的喜悦:“什么话都说得出口。没别的了?”
娅枝没有告诉向妈妈事实,她没有将与姜叔在楼道里的对话告诉任何人。
她只想将那片刻的美好私心地藏起来,让它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只有她向娅枝一个人拥有的无价秘宝。而现在,那秘密却成了姜叔留下的遗物。
那天他们走到了三层,娅枝忽然停下脚步:“叔。”
“娅枝,怎么了?”姜叔有些怔然地回身,娅枝对他的称呼总是一声礼貌的“姜叔”,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被晚辈以一个字的称呼相唤。
“我想,再看一次叔的伤疤。”
姜叔错愕地立在原地,望着眼前这个已经由小丫头长成了大姑娘的,受害人的女儿。他似乎不知道这么些年过去了,还像过去那样揭起衣裳,把那皮肉之上的丑陋东西展示给这样一位美好的年轻女子看,究竟合不合适。
“那个怪吓人的,改天在家里再说吧。”姜叔的声音涩涩地。
“我就要在这里。”娅枝听见自己的声音,心下也感到惊讶,这倔强任性的语调太像小时候的她自己了:“你不是说,那是光荣的勋章吗。”
“叔。”娅枝又说。
那个傍晚,在无人的楼梯间里,年老的刑警缓缓地脱去上衣,将制服的袖子挽至肩上,肩与臂的交界之处,是与肤色不相称的大片暗色,好似绿茵地上的沼泽。
娅枝没有凑上前去,她依旧和姜叔保持着一米远的距离,只是直直地伸出手臂,又伸直了指尖,一寸寸地划过那片坏死的荒芜之地。
“叔下雨天,还是会痛吧。”娅枝垂下手臂,哀然地垂眸。
“好多了。”姜叔利落地披上衣衫。
娅枝没有告诉妈妈她为什么用了这么长时间,她也无法用语言来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她只知道,自己是对的。
冥冥之中,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操纵着她,要她不经思考地做出如斯的行动。
娅枝向来对“第六感”之说将信将疑,但自姜叔牺牲以后,她便恨起了自己的敏感。她有时觉得一切都是她的过错,如果那天她没有执意要看伤疤,姜叔就会在冲进公寓的瞬间想起他还欠着她一个“改天”,她就能再看到那片狰狞而光荣的暗红,而非一盒冷得并不属于人世间的骨灰。
而现在,她盼案子了结,又不愿它太快——至少丝丝迹迹的讯息,能使她错觉姜叔还活着。
恨罢了她又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最后一刻——叫出那声“叔”起,她多了一个永远的亲人。
作者李依咪对大家说:
他承诺要将捉拿杀她姐姐的凶手,变成他这辈子的最后一功。' ' 他说侦破了这个案子,就退休。' ' 长大的她任性地非要再看一次他的伤疤,却没有想到,那一次成了最后一次。' ' 他的生命定格在了那最后一案中,定格成了没有退休、婚姻、“自己的生活”的永恒。' ' 而她,叫出那声“叔”起,就多了一个永远的亲人。' ' 我个人认为,姜叔的故事是《南木》中最温情而虐心的部分,哪怕只是在动笔之前用大脑想象这个人物的形象,我都有泪流满面的冲动。' ' 写得离姜叔牺牲近了,我开始恐慌,唯恐文笔糟糕,埋没了悲情而伟大的形象。多想让读者看到这个为了祖国与正义而奉献终身的英雄啊!我更想表达英雄亦儿女情长,姜叔和娅枝之间胜似亲情的联结,是黑暗中的光亮。
第四十三章 江湖
发布时间:2018…09…21 00:00:05|字数:4496字
警察找到锁匠老江的时候,娅枝正挽着向妈妈的臂,从超市买食材归来。
远远地,娅枝望见了那灰扑扑的摊位,说它是摊位,实则不过是张一平方米大小的破敝桌子,桌上放着大大小小的锉刀,锉刀边上是生了锈斑的工具盒,一柄大刷子压着盒盖。
锁匠老江的面前挂着十几种钥匙模,几十把一组地用铁丝串成小圈,小圈又用一条更粗的铁丝悬起,好似一张钢筋铁骨的帘子,为靠墙角的摊位隔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工作空间。
年轻警察的车停在摊位前时,老江正在给人增配钥匙,他利索地挑出两把钥匙模,侧俯身子将它们别在某种机器上,落手用力地一压,钥匙模上就呈现出波浪状的锯齿。
老江再抬头时便看见了从车中下来的人,神情里顿时多了惊愕,虽然几个警察都是便服装束,但他们中显然有老江熟识的面孔。
于是他起身,却是去拨弄那帘子似的钥匙模,腾出一段位置好挂一串新的上去。忙罢了手里的活,老江这才转向摊位前的来人,方才的惊怔眼神不再,转为了从容平静。
老江微微眯眼,像是要将面前之人看得更清楚些,他那涸辙似的面颊显得更加欠缺水分了,皱皱巴巴地老,又呈砂纸一样的深铜色,好似覆了一层无知无感的茧子,粗粗涩涩地僵。
“还是没有,排除我的嫌疑?”老江的语调低而砺,平静得没有丝毫音韵起伏。
这话在娅枝听来,就有了些嘲讽的意味,仿佛是说“二十年了还没有查出真凶,是你们无能,难道还是我的责任吗?”她顿时觉得老锁匠的形象高大了许多,尽管他披着钉满补丁的军大衣、时常为了守着他视若生命的摊子而栉沐风雨,但他依旧有尊严、有气概。
老江开口不客气,警察们却很有礼貌:“江先生,我们重新调查所有的当事人,是为了补充搜集一些犯罪线索,不会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怀疑任何人。不知您现在是否方便?”
“我啥时候都方便,”老江将手边的工具往桌角一推,便传达出腾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专心配合询问的意思,但他还是冷淡地补充道:“就怕年纪大了,记事情不如二十年前清楚。”
这下,连刑警队长也听出了暗讽的意思,他神情微变,却不好再说什么。当年警方将老江当作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虽然最终解除了他的嫌疑,却也给他的生活带去了不便。当时老江接受过多次询问,队长正是参与调查的警察之一,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已成老者的老江还要被同样的人问同样的问题,有不悦也是人之常情。
“请放心,不会为难您关于案件细节的事情。”队长上前一步,语气愈发地客气:“选择向您搜集线索,也是出于您对这院子比较熟悉的考虑。我们只是想问一件事。”
队长顿了顿,这才说出了问题:“请回忆一下,在您的印象中,向娅叶是什么样的人?”
老江显然怔住了,他似乎从未想过会被询问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二十年前的老江为生计所迫,推着小车游荡在B区的各个小区,向住户们吆喝“开锁配钥匙叻”,那时的他尚值壮年,身形年龄都与连环凶手相似,又恰好在三位受害者死亡之时,被目击到现身于案发小区,于是成为了警方的首位怀疑对象。
有人查出了老江的来历,发现他在异地的公安局留下过案底,曾经是一名在圈子内颇有名声的大盗,擅长用一根铁丝开锁,甚至创下过一分钟内撬开小区防盗大门的记录。后来老江金盆洗手,来到L市做开锁和配钥匙的营生,他穿梭于B区大大小小的社区,对各个居住地都十分熟悉。
老江身上的种种信息,都与连环凶手能够潜入社区、避开所有摄像头并且撬锁入室行凶的手法相当吻合。
为此,市民们一度相信老江就是那臭名昭著的凶手,只是缺乏能证实这一点的有力证据,警方才拿他无奈可何的。愤怒的受害者家属们同样无奈,但他们还有卸私愤的办法,他们扎老江的轮胎、砸他的摊位,叫他无法继续赖以谋生的活计。
大多数的泄愤者还是理智的,对老江的“报复”也仅限于让他无法赚钱为止,只有和惠风一人听说了老江和凶手的种种相符之处后激动异常,她将切菜刀藏在包里,径自来到老江摊位前声称要配钥匙,趁着老江俯身拿工具的工夫抽出了刀子,狠狠地向他挥下去……
有一对夫妇正好从那里路过,男人见状挺身而出,紧紧地从后面抱住和惠风,腾出一只手抢夺那在空中乱舞的利刀,女人挡在老江面前,她害怕得声音发抖,却依旧好言劝说着和惠风,求她冷静下来不要做傻事。
而老江只是抬起深深的眼睛,定定地望着神色狰狞的和惠风,不躲也不辩解。
“你们不管他,管我!”和惠风精疲力竭地挣扎着:“他是杀人犯!”
“携带管制刀具和持刀伤人,都是犯法的。”男人只是冷冷地告诫她:“任何人,没有证据表明他犯罪,他就是无辜的老百姓。”
和惠风渐渐冷静下了,她倒在女人的怀里,一大口又一大口地喘息着,手中的刀已经被男人接过去了。和惠风抬眼,望着老江的眼神依然充满恨意。
“他,绝对不是凶手。”男人斩钉截铁地对和惠风说。
那对见义勇为的年轻夫妇,正是卢定涛的父母,而那天老江正好在他们所住的院子里摆摊。和惠风走后,卢爸爸对老江说:“以后就留在我们院子吧,我会跟社区的人说。”
老江没有拒绝,彼时的他已几乎没了生路,从前的客户听说了他的来历,都不敢再找他配钥匙,生意一时寥寥。
于是老江在院子里安顿下了,社区为他腾出一间地下室,他依旧摆着开锁配钥匙的摊子,有时还接一点打扫卫生、修伞修鞋的活计,这里的居民们淳朴友善,家里有不用的东西还会拿来接济他。
老江也是在这一时期记住了向娅叶,那是一个格外开朗可爱的女孩儿,整个人像从少儿画报里走出来的一样。她时常扎着双马尾,发丝随着人儿的跑动一扬一落,她的衣裙总是崭新的,干净又平整。
娅叶也是来给老江送东西的,起初是一周一两次,后来便成了几周来一回,拿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娅叶的手臂细而白嫩,托不住那一摞摇摇欲坠的衣服和食物,有时跑着跑着还会丢下一两件,她便不厌其烦地将剩下的东西搁在地上,又跑回去捡拾。
老江看得出,娅叶是富裕人家的女孩子,却没有丝毫千金小姐的架子,俏皮得让人心生怜爱。娅叶每每出现在暗蒙蒙的地下室,都好似一束明媚春光,抚去了空气中弥散着的灰尘,也抚去了老江心上的倦怠和苦涩。
闯荡过江湖、历经了沧桑的老江,竟开始隐隐地期盼起一个小女孩的到来,他会早早地迎出去接过小娅叶手里的重东西,嘴里念叨着下次不要拿这么多了。
娅叶便咯咯地笑起来:“偷偷告诉你我妈妈很懒,以前每周收拾屋子,现在总是不想收拾。”
娅叶笑,老江就跟着笑,脸上的沟壑纹路仿佛也被笑舒展了,他小心翼翼地从袋子里掏出煎饼果子,娅叶上回说妈妈不让她吃街边的小吃,竟然想出央老江帮她买来尝尝的法子,真是小机灵鬼。
老江也说不清为什么,自己好像因为一个小女孩而变得年轻了,老江湖成了老小孩。
再后来,娅叶死了。
娅叶失踪前后的那几天,老江生了病,当他捱到烧退走出地下室时,整个世界都变了……那些平素热络亲切的邻居,看向他的眼神带着惕意,每个人好似被包裹在透明的膜里,他们依然彼此握手、交谈,却总归隔着什么,这种光怪陆离的景象让向来无畏的老江第一次对人世产生惧意。
他想要后退着走,退回到小小的地下室去,双腿却不受控制地大步向前迈。他一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