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袁氏三国-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暗斗;西南的益州,刘璋、张鲁征战不休;南方的荆州,刘表不能重用刘备;孙策已死,孙权幼龄掌权,仅能自保,这天下还有何人是我袁家的对手?”袁斌看着官渡方向,想到:“曹操,就让你来成为我袁家走向辉煌的祭品吧。”
    袁斌问许攸道:“子远,你说我是助父亲攻打官渡啊要,还是率军直扑许都,营救天子,还是南下攻打豫州?”
    这三条建议都有可取之处,但以营救天子最为重要,得到的功绩也最大。但袁绍四子中,袁熙、袁尚守卫后方,几乎没有什么立功的可能;袁谭自并州出兵不利,现随军于袁绍身边,共同进攻官渡。如果袁斌能打下许都,营救天子,这自然是天大的功勋,不过袁绍和袁谭在官渡与曹操对峙,袁斌去打许都,这可有抢功的嫌疑;如果放着许都不打,去打豫州,这也说不过去;如果去官渡助战,根本没有必要,袁绍的大军实力已经超过曹操很多,再加上有袁谭在,袁斌若去,恐怕又会生出一些事端。
    许攸思前想去,觉得怎样都不太合适。沉吟许久,又把球踢给了袁斌,对袁斌道:“攸见识浅薄,不能识破其中奥妙,主公智谋深远,思虑周详,定有高见。”
    袁斌见许攸如此圆滑,又把问题扔给了自己,笑道:“子远何必如此,我不会因言罪人的,你多虑了。父亲大军在官渡,实力超过曹操太多,再加上有大哥相助,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豫州虽然没有驻扎重兵,但此地龙蛇混杂,不可轻易动兵,一旦兵进豫州,邻近的刘表、孙权必定心中紧张,提高警惕。一旦有变,急切不得脱身。我听说荀彧一向有‘王佐之才’的美誉,还曾经在父亲手下任职,我仰慕其名已久,可惜不得相见,此次正好趁机见一见这闻名天下的名士。”
    荀彧现正镇守许都,袁斌如此说,意思就是要去攻打许都了,许都不但是大汉的都城,天子所在,也是曹操的老巢,一旦打下许都,曹操立刻威信扫地,民心尽失,而他麾下的文武谋臣也会离心离德,弃他而去。曹操不但成了孤家寡人,根据地也丢失了,人民也不再拥护于他,天子也落入袁斌的手中,“诛奸佞,清君侧”的口号,也得以实现。
    “真想看看曹操狼狈的样子。”袁斌恶意的想到。
    就在袁斌决定准备攻打许都,一战而定江山时,从官渡传来一个非常紧急的消息。
    ----------------------------------------------------------
    大家能猜到是什么消息吗?猜中有精华拿哟。
第四十七章
    能猜中的朋友们,真是了不起,马上为你们加精。
    ----------------------------------------------------------------------
    正当袁斌与众人在指点江山之时,从官渡传来了袁绍的一道命令。
    袁斌接过帛书一看,脸色立刻变得煞白,身体摇晃,几欲摔倒。赵云见状不妙,忙上前把袁斌扶住,许攸接过丝帛一看,也仿佛是被人当胸打了一拳,眼前发黑,金星乱舞。
    只见帛书上写着“为父忽染急病,不能理事,需返邺郡休养。大军即刻退回河北,我儿见信,可速奉行。”
    袁斌喃喃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赵云闻知此事后,不甘道:“主公,眼看就能打下许都,真要退兵?”
    许攸一瞪赵云道:“灭曹是小,大将军身体要紧。主公可速返回河北,守在大将军身边,谨防有变。”尤其在最后四个字上,更是加重了口气。
    袁斌明白许攸的意思,袁尚手握玉玺,居心叵测;袁谭随在袁绍身边,更是占有一定优势。如果袁斌不能在关键时刻,回到袁绍身边,那是要吃大亏的。
    袁斌望着许都的方向,暗想:“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我枉想改变历史,可惜‘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本以为官渡之战,可以助袁灭曹,想不到天助曹操,竟然让一向身体康健的父亲,得了急病,不得不退兵。如果我一鼓作气,攻下许都,自然可以消灭曹操,但是袁家世子之位,恐怕就与我无缘了。如果再因此而引起袁家的内讧,难道真的要兄弟阋墙,手足相残?”袁斌越想,越是心烦意乱,胸闷头沉,几欲作呕。
    许攸的心理素质比袁斌强多了(历史上他参与了冀州刺史王芬谋立合肥侯为帝的事,事发后,王芬自尽,许攸还能冷静沉着,从容自保,可见许攸的心理素质极强,对于突发事件有着极强的处理能力),马上回复了过来,对袁斌道:“主公,不可迟疑,可速回军,邺郡此时正是云谲波诡之时,主公若不早行,人将先我而为之也。”
    袁斌一咬牙道:“撤兵!”赵云立刻去军中传令,督促众人收拾行装,准备北归。
    许攸问道:“主公准备如何退兵?”
    袁斌道:“取道徐州,转回青州,可好?”
    许攸摇了摇头,道:“非也。”
    袁斌又道:“自兖州北上,直插青州,可好?”
    许攸又摇了摇头,道:“亦非也。”
    袁斌奇道:“北归青州,就此两条道路,子远有何良策?”
    许攸沉声道:“非常之际,当行非常之事,以攸之见,我军应斜趋济阴、东郡,渡过黄河,直抵邺郡。”
    袁斌心想:“对啊,就算回到青州,也要再次转道回邺郡,不如就直接回邺郡。”忙抓着许攸地手道:“多亏子远指点迷津,尤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啊,就依子远之见。”
    袁斌传令下去,大军即刻往西北方的济阴郡而去。济阴太守见袁军前些日子刚刚打过去,如今又打了回来,不知袁军有什么打算,只得紧闭城门,据城死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袁斌下令大军绕过济阴,直扑东郡。
    到了东郡之后,提出被关在牢中的程昱、李典二人,胁裹在军中,一齐望邺郡而去。
    曹操闻知袁绍忽然退兵,有些摸不着头脑,以为袁绍有什么诱敌之计,唯恐上当,下令全军不可追赶,违令者立斩。就这样,曹军在营地里,眼睁睁着看着袁军从容地收拾行装,从容地整理队形,然后从容地渡河北归。
    曹操虽然不让自己的军队追击袁军,但他派出了大量的斥侯,去打听袁绍为什么退兵。结果斥侯来报,袁军从官渡退到原武(今河南原阳),由原武退到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然后自延津渡河北归,回黎阳去了。一过黄河就是袁绍的地盘了,曹军的斥侯就不太方便再打探消息了。
    曹操一听,袁绍大军一程一程地自原路退回,到底有什么阴谋诡计?后方有变?粮草不足?这些理由都被曹操一一推翻。(袁绍被天上掉下来个石头,砸死了?袁绍被外星人劫持了?)曹操陷入了严重的YY之中^_^……
    袁斌一路上急行快走,并先派身手灵活的亲卫数人,如周悠然、高昊、徐远亭、刘亮、罗成(网友小小种马、高旭东、金色狼王、虫型龙、冰焱尘封等的龙套)等进城去打探消息。诸人回报,诸子(袁熙也已经回来了)暗中拉拢大将军手下的文武众臣,组建各自的班底,摩拳擦掌,准备争夺世子之位。而众大臣也都持中观望,邺郡表面上一片平和,实则暗流汹涌,充满危机。
    许攸急道:“这种情况,正是我所担忧的。”
    袁斌见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反而冷静了下来。对许攸道:“子远放心,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担心,事情会有转机的。这样吧,你去选两个人,一个去徐州通知吕‘刺史’和众人,要他们小心防守徐州,盯紧曹操;再派一人去青州,让于禁、臧霸做好准备,陈兵于冀州边界,我恐怕邺郡要有非常之事发生。”许攸心领神会地去了。
    袁斌回到邺郡,文臣中只有陈琳、陈震、田畴等人,武将中只有麴义、田豫等中立派出城来迎。
    袁斌见众人全是悲伤的神色,心中大感不妙,忙问道:“父亲身体如何?可思饮食?”
    由于陈琳、陈震算是袁斌的媒人,和袁斌的关系比较近。两人互望一眼后,由陈震来回答袁斌的问话。陈震向袁斌行了一礼道:“四公子,大将军在前线忽染重病,虽然不能理事,但头脑尚且清晰,也能进些饮食。如今回到邺郡,病情加剧,大将军晕迷不醒,水米不进,真是令人着急啊。”
    袁斌问道:“父亲身体一向康健,如何得此怪病?”
    陈震道:“我等并未随军,此事一无所知,四公子可问郭公则。”
    袁斌问道:“郭图何在?”
    陈琳答道:“三位公子与文武重臣皆在大将军府里等候消息。”
    袁斌听完之后,马上带领众人赶向大将军府。一进府门,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全都挤在府中。文臣以审配、逢纪为尊,武将以颜良、文丑为长。
    众人见袁斌赶到,自觉地为袁斌让出一条道路,袁斌走到了袁绍的榻前,只见袁绍双目紧闭,躺在榻上,脸色腊黄,形容枯槁。
    袁斌见袁绍病成如此模样,心中悲痛,转过头来,在人群中仔细寻找。见郭图立在袁谭的身后,袁斌走过去问道:“公则先生,父亲生病之时,只有先生在旁边侍侯,先生可知我父亲是如何得此怪病的?”
    郭图忙辩解道:“大将军生病之时,我并不在身旁,我正与荀友若(荀谌)在商议军情。后来大将军的亲卫禀报说大将军昏倒在帅帐内,我与友若才赶了过去,到那之后,大将军已是人事不知了。我迫于无奈,才严令众人封锁消息,勿令曹操得知。后来大将军曾暂时清醒了片刻,就下令退兵,同时与四公子写了封信告知退兵之事,然后大军启程返回邺郡,其他的事,四公子都已经知道了。”
    袁斌见郭图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心中十分着急。看来只有等父亲清醒过来之后,才能了解事件事情的真相。
    袁斌又问道:“大夫呢?大夫为父亲诊断过没有?”
    旁边的审配答道:“请了,邺郡的名医都请过了,谁也诊不出主公到底得的什么病症。”
    逢纪答道:“我们已经加派人手,去各地寻方更有名的大夫去了。”
    这时,下人来报“来了,名医华陀的弟子,彭城樊阿被请来了。”
    袁斌大喜道:“快,快将神医请进来。”
    ----------------------------------------------------------------------
    已经到了年终,笔者加班很忙,要做年终总结,又要帮老总打资料,制定新年计划等等,所以不能将精力用在本书的更新上,最多只能保证一天一更。如果哪天大家发现本书没有更新,那就是加班太忙,顾不上了,请大家多多包涵。笔者尽量更新,而且决不太监,这一点大家请放心。
第四十八章
    袁斌大喜道:“快,快将神医请进来。”
    樊阿上得堂来,袁斌对樊阿道:“久闻令师元化先生医术神,能活死人,肉白骨。先生乃令师之高徒,还请施以妙手,为家父驱除顽疾。”
    樊阿本在家乡一带,为乡亲们治病。彭城太守陈登派人找到自己,然后架上马车,一路急行,就给送到邺来了。本来樊阿见这些当官的,强行将自己“绑来”,心中十分生气。今见堂上此人貌似在官,却和蔼有礼,待人热诚,对袁斌不觉多了三分好感。
    樊阿对袁斌道:“这位大人勿需多礼,治病救人乃是医者之本分。敢问大人,患者现在何处?”
    袁斌忙散开人群,将樊阿引到袁绍的榻前,请樊阿为袁绍治病。
    樊阿为袁绍把了把脉,又询问了相关人员一些病人的情况。沉思良久,对袁斌道:“依令尊大人的病情来看,所得并非什么急症。乃是饮食无度,又感风寒,复得滞下(痢疾)之症(笔者不通医术,此言乃胡诌也^_^)耳。”
    袁斌又问道:“如何至今昏迷不醒,其余医师尽皆束手?”
    樊阿道:“腹中无食,且又手足厥冷,胸痞呕恶,体乏神疲,故思倦欲寐。”
    袁斌道:“什么,父亲大人只是熟睡不醒?”
    樊阿道:“不错,本来,令尊大人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然醒转,思以饮食;可惜庸医只见令尊大人面色腊黄,即以病重,胡乱开药,反令病情加重,如今昏阙不醒,即是此故。”
    袁斌问道:“当以何策解之?”
    樊阿道:“樊某所学不及家师十之一二,唯善针灸之道。令尊之症,当施以针灸,辅以汤药,当可治愈。”
    袁斌喜道:“但烦先生施以妙手。”
    樊阿取出布包,拿出金针,连刺袁绍的承满、梁门、太乙、天枢、外陵诸**(这几个**道属于十二正经中的足阳明胃经),只听得袁绍胃中一阵巨响,樊阿命人取来铜盆,将袁绍翻转过来,面向铜盆,只见袁绍呕出无数腥臭难闻的黄绿色液体。
    其味之冲,令人欲呕,众人无奈,只得隐忍。樊阿命人将铜盆取走,众人才长出了一口气。接着樊阿又用针刺袁绍迎香、禾(骨翏)诸**(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巨(骨翏)、地仓诸**(属于足阳明胃经)。过得片刻,袁绍幽幽醒转。
    袁尚非常机灵,见袁绍醒了,快步扑到袁绍身边,哭道:“父亲,你可醒了,可担心死孩儿了。”袁绍见自己的儿子如此关心自己,心怀大慰,病情又好了三分。
    樊阿对袁斌道:“好了,病人已经好转,我再留下一副方子,按时服药,多卧床休息,不可再酗酒暴食。一个月后,当可痊愈。”说着,随手写就一张药方,交给袁斌。
    袁斌接过药方,对樊阿谢道:“先生妙手回春,治愈家父,真是功德无量。待我送先生一程。”随后,命人取来黄金五十锭(一锭重十两),要送与樊阿。樊阿坚决不要,后来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一锭,作为诊金。剩下的金锭,说什么也不要。
    袁斌无奈,对樊阿道:“先生奔走乡间,为百姓治病。这汤药之费,所需巨大。先生可将剩余的金锭收下,就当是袁某为天下百姓送与先生的汤药之费。”樊阿见袁斌如此说,只得收下。袁斌派人送樊阿回彭城去了。
    等到袁斌回转堂内,袁绍已在袁尚的搀扶下,坐到了椅上;袁谭则命庖厨送来饭食,供袁绍食用。
    袁绍见袁斌进来后,感叹道:“为父险些不能再与诸儿相见矣。”
    袁熙一直没逮到机会,此时言道:“父亲吉人自有天相,区区小疾,还奈何不得父亲的。”
    袁绍见诸子在自己得病期间,争进孝道,心中非常欣慰。笑道:“我儿孝心可佳,为父甚是喜悦。只是突来急病,致使此次南征化为泡影,曹操仍纵横兖、豫,为之奈何?”
    袁斌劝道:“父亲不必如此,虽然南征未竟全功,但天下震动,足以震慑曹操,其胆破矣。父亲但可安心休养,待痊愈之后,伐之未迟。”
    袁绍握着袁斌的手道:“为父自到何大将军帐下任职以来,统兵二十余载,可谓知兵矣。今次南征,迟疑不进,困于城下,反不如承德所得功大。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笔者言:前浪死在沙滩上^_^)。”
    袁斌道:“父亲何出此言,父亲年不过五旬,春秋正健,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盗了曹操的版了^_^)。’父亲何出此伤感之言。”
    袁绍赞道:“承德好文采,好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说出了自古多少暮年英雄的豪气。”
    袁斌见袁绍讲了半天话,微露疲态,对袁绍道:“父亲大病初愈,还是多多休息为上。孩儿先行告退了。”说罢,袁斌就退出大堂去了。
    众人一见袁斌退走,方才醒悟打扰袁绍休息了,忙纷纷告退。
    袁绍道:“正南(审配)、元图(逢纪)留一下。”
    审配、逢纪一见袁绍点名,只得留了下来。审配问道:“不知主公留下我等,有何事吩咐。”
    袁绍叹道:“此病来得甚是突然,幸好有名医施以妙手,才得幸免,不然与卿等相见无日矣。”
    审配劝道:“主公不必担忧,主公洪福齐天,必无大碍。”
    袁绍一摆手道:“正南此言,言不由衷也。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恐怕是时日无多了,不知什么时候再得一场大病,可能真就缓不过来了。所以我想,趁着我还清醒,把世子的事定下来。省得到时候我一旦故去,诸子为了世子之位,再手足相残。”
    审配与逢纪对望一眼,都能看出两人眼中惊诧的神情。逢纪为人比审配要圆滑一点,忙对袁绍道:“此乃主公家事,非臣所宜知也。”
    袁绍道:“诶,二公皆我之心腹,不必如此。我袁绍生有四子,其中袁谭、袁熙、袁尚自幼在我身边长大。而袁斌虽然没有正当的名份,但到底是我的儿子。我本以为,此生再也不能遇到‘她’。谁知在我有生之年,不但知道了她的消息,还能遇见如此出色的儿子,老天待我不薄。二十年来,我没有尽到做父亲的一丝一毫的责任,我对不起‘她’和斌儿。我能做的,只有在在生之年,尽量的补偿他失去的父爱,才能减少我心中的愧疚。”
    审配、逢纪越听越不对劲,自己的主公有要立四子为世子的想法,这样一来,岂不是要废长立幼。虽然这是主公的家事,但自己向与袁斌没什么交情。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一旦袁斌当上世子之位,自己还能受到重用吗?还能像在袁绍手下一样,呼风唤雨吗?
    审配又与逢纪对望了一眼,两人素来合作默契,一个眼神,就把什么问题都说明了。
    审配劝道:“主公,废长立幼,恐于礼法不合。况且大公子也没犯过什么错误,如果不立大公子为世子,恐怕会惹人非议。”
    袁绍道:“正南,你平日素来精明,怎么今日如此糊涂。袁谭他有几斤几两重,我这个做父亲的会不清楚?他根本就不能保住这若大的家业。我问你,要是袁谭当上世子,继承了我的事业和地位,他对内安抚众臣,对外能打败曹操吗?”
    审、逢二人顿时沉默不语,无话可说。事情明显着的,南征之时,袁谭连魏种也打不过,最后到邺城来耍“告家长”这一小孩子的招术,让有心的人顿时大失所望。而二子袁熙犯有大错,害死了袁绍的亲外甥高干,被袁绍“发配”到了幽州,更没有问鼎世子宝座的可能,剩下的只能在袁尚和袁斌两人之中选一个。很明显,无论是名望和才能,袁尚都不能与袁斌相比,似乎袁斌当上世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袁绍接着道:“我也知道废长立幼,惹人非议,所以才留下你二人来商议。今天之事,无论成与不成,你二人都不可将之泄漏出去。”
    审配、逢纪道:“谨遵大将军之令。”
    袁绍对二人道:“好了,天色不早了,你们都回去吧,容我再仔细思考一下,再做决定。”
第四十九章
    审配、逢纪二人出了袁府后,逢纪对审配道:“正南兄,主公要立袁斌为世子,你怎么看?”
    审配奇道:“元图兄,你什么意思?”
    逢纪看了看左右,低声道:“我是说,你的族侄女嫁给了三公子,而你、我又与三公子关系不错,要是主公立了四公子为世子,我们怎么办?”
    审配道:“元图,主公之所以将你我依为心腹,是因为我们对主公忠心耿耿,能实心任事。主公要立谁为世子,那是主公的家事,我们做臣子的,只要尽自己的本分就好了。虽然我审配与三公子是姻亲关系,但是如果主公要立四公子为世子,我审配第一个对他效忠。元图,我审配的为人,你是知道的,我对公私是分的很清楚的,我不会因为袁尚与我有姻亲关系,我就违背主公的意愿,去拥护袁尚。所以,我劝你不要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说罢,转身走了。
    逢纪看着审配远去的身影,撇了撇嘴道:“有什么了不起,你对袁斌忠心,袁斌能不能重用你还不一定呢?你个老古板!这么好的机会都不会利用?我逢纪被你压了半辈子,只要我能像李斯那样,事成之后,我就是袁家的第一宠臣,你们都要位居我之下。”
    逢纪在审配离开后,来到了袁尚的府上。袁尚听说逢纪深夜来访,忙将其迎入内室,屏退左右,问道:“不知逢先生深夜造访,有何指教?”
    逢纪对袁尚道:“事情紧急,有一件天大的富贵,不知三公子敢不敢干?”
    袁尚听了,不由自主的咽了一口唾沫,结巴道:“什……什么……意思?”
    逢纪看着袁尚不上道的样子,急道:“大将军要立袁斌当世子!”
    一句话,顿时将袁尚打蒙了,只觉得眼前发黑,胸口发闷,“完了,不希望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而且来的这么突然,这么震撼,这么让人难以招架。”袁尚绝望地想到。
    逢纪看着袁尚失落的样子,心中非常满意。对袁尚道:“三公子,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