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袁氏三国-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道:“诶,军师此言差矣,益州刘璋与孤同宗,也是汉室宗亲,又无过错,岂能无故伐之,况且蜀道艰险,取之不宜啊。”
诸葛亮笑道:“主公勿忧,亮已有计较矣。”
刘备问道:“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道:“汉中张鲁与刘璋有杀母之仇,常欲兴兵为其母报仇。主公可派人至川中散布流言,就说张鲁要起兵南下,攻打西川。然后主公再派人至汉中,张鲁手下有一谋士,名叫杨松,此人极贪贿赂。主公可重金收买此人,令其劝其主张鲁出兵取川。这样一来,刘璋懦弱无用之人,肯定会不知所措。然后主公可收买刘璋麾下一二谋士,劝其向主公借兵,这样一来,主公不就有借口入川了吗?”
刘备笑道:“此计虽妙,但是刘璋诚邀孤入蜀,乃是为了抵御张鲁,如果孤占了西川,岂不落人口实,则孤苦心经营的‘仁义’之名,岂不毁于一旦?这样一来,不但刘璋麾下的文武众臣不会投靠于孤,恐怕孤手下的原班人马也会离散而去啊!”
诸葛亮劝道:“主公,乱世之中,皆是弱肉强食,岂可空言‘仁义’,主公曾受学于本朝大儒卢植卢尚书,岂不知春秋之时,宋襄公空谈仁义,却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刘备问道:“那袁斌也崇尚仁义,怎不见他兵败身死啊?”
诸葛亮道:“袁斌坐拥七州,带甲百万,实力雄厚,仁义不过是其统一天下的手段罢了。而我军实力弱小,有何资本去谈仁义?主公只有占据西川,坐拥二州,实力强大之后,再谈仁义不迟啊。”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劝告,连派三拨人马,到益州去,第一拨于成都一带散布流言,说张鲁将要入寇;第二拨到汉中去见张鲁手下的谋士杨松,献上金珠宝贝,请他劝其主出兵讨伐刘璋;第三拨则派人潜入成都,相机寻找对刘璋不满的人,准备进行收买、拉拢。
袁斌回到邺郡之后,略一休整,第二日便进宫面圣。
袁斌来到丹陛之下,向坐在上面的天子行礼,高呼道:“臣袁斌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原来的赵王,刚当上天子的刘孝忙言道:“大将军快快平身,来人,赐座。”
袁斌答谢道:“谢陛下赐座。”
天子道:“大将军远征辛苦,方收兵归来,不在府中休养,进宫见朕,有何事启奏?”
袁斌手执白笏(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奏道:“陛下,曹操乃宦官之后,世食汉禄,不但不思报效,反而杀害天子,篡位自立,真国贼也。臣父子世受汉恩,为国之大臣,乞讨贼以报效朝廷,请陛下降旨。”
刘孝心想:“这曹操可真是朕的恩人,如果曹操没有杀害前天子,朕怎么有机会当上天子呢?不过,曹操到底是篡位的国贼,如果不讨伐他,朕怎么能算是刘氏子孙呢?曹操啊曹操,朕在心中真的很感激你,不过危难时刻,只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_^”
天子站起身来,高声宣布:“曹操篡汉自立,杀戮天子公卿,其罪不赦。朕顺天应人,赐大将军袁斌节仗、黄钺、虎符印信,请大将军代朕出征,讨伐曹贼!”
袁斌与文武百官跪下道:“陛下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九十五章
袁斌领了圣旨,回到府邸,随后召来百官,准备托以国事。
原来的天子刘协被曹操杀害了,袁斌立赵王刘彭祖之后的刘孝为新天子。新朝新气象,新皇新臣子,原来忠于朝廷的旧臣,都被曹操杀害了,袁斌在邺城新立朝廷,自然也要选出新的三公九卿来。
本来三公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卢植、皇甫嵩、朱儁,忠于汉朝的官员中,以三人声望最隆,可惜三人已经先后谢世了。袁斌为了装点新建的朝廷,以被董卓罢免的前太尉黄琬、前司空荀爽(荀彧族叔,荀攸叔祖)、前尚书仆射士孙瑞三人为新的三公。
三公虽为汉朝最尊贵的官职,但是经过袁斌的官制改革,三公已经成了徒有虚名的闲职了,所以袁斌敢放心大胆的将三公这样的官职赐予那些忠于汉朝的大臣们。袁斌自己得到了实惠,把一些虚名让给别人又有何妨?
这样一来,在邺城的朝廷仍然延用汉制的“三公九卿”制,而袁斌自己的幕府则是任用“六部”制。
袁斌先召来了黄琬等人,对着他们道:“三位大人身居‘三公’要职,位高权重,如今天下未靖,曹操等贼流毒一方,诸公任重而道远。本将将要征讨曹贼,不能在天子左右辅佐,朝中国事就托与诸位大人了。”
黄琬等人经过董卓乱政的事后,本来都心灰意冷,想要归隐田园,终老一生的。没想到,又被袁斌派人找来,重新穿上官服,真有再世为人的感觉。
面对袁斌把治理国家的大事托付给他们,黄琬等人心中十分感动,发誓一定要治理好国家,让袁大将军没有后顾之忧,能专心消灭叛贼,希望能再造国家,重兴汉室,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名臣。
黄琬等人走后,袁斌又召来了六部尚书,虽然他们的官职等级比三公要低很多,但他们实际操纵着朝廷的全部政事,而且他们都是袁斌的心腹,所以整个朝廷还是变相掌握在袁斌的手中,但是他却不像曹操那样,会得到“专权、欺君”的骂名。
袁斌安排好后方的事务之后,再次返回许县,准备组织攻打曹操的相关事宜。但是由于袁斌刚刚远征塞外回军,士卒还很疲劳,所以袁斌只是修整士卒,并没有马上进攻曹操,这就给了曹操喘息之机。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策,派简雍去汉中游说。
简雍来到汉中,先来拜见了张鲁的谋士杨松,献上了刘备的书信和礼物。
杨松一见,都是荆州的本土特产,外州罕见,价值千金。杨松看见这么些个礼物,笑得合不笼嘴。
杨松问道:“不知先生此来,有何指教?”
简雍道:“我家主公,闻知师君(张鲁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张鲁不称太守,而称天师,故尔大家都称其为‘师君’)与西川刘璋有杀母之仇,而刘璋之父刘焉为益州牧时,不向朝廷进贡,而且烧毁栈道,私造天子乘舆车具,其罪大焉。我主乃天子皇叔,刘璋父子虽亦汉室宗亲,但种种行径,皆大逆不道之罪。故尔我主请师君起兵伐之,我主愿从旁接应。”
杨松引简雍来见张鲁,张鲁犹豫不能决,乃留简雍在馆驿,召杨松、阎圃与其弟张卫商议。
杨松收了刘备的贿赂,自当从中周旋维护,道:“师君曾向袁大将军进表,表示归顺朝廷之意,正当代朝廷以讨不臣,此为臣之本份,何用疑之?”
张鲁道:“若是朝廷降旨,我自当遵从。可这只是刘备给我的私人书信,刘备不过区区一个荆州牧,如何替朝廷做主?”
杨松道:“西川与师君有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岂能不报?昔日刘焉在日,私造天子乘舆、仪仗,已有不臣之心。今其子刘璋大智若愚,奸诈不下其父,应早图之。”
张鲁听从了谋士杨松的劝告,令其弟张卫为大将,杨任、杨昂为先锋,起兵攻打益州刘璋,准备为母报仇,前锋已经进犯至西充一带。
益州牧刘璋闻讯大为惊恐,连忙召集麾下的文武众臣,共同商议对策。
从事王累(字士积)道:“主公勿忧,今本州大将张任(字承载)文武双全,可派其至西充守御,以退来兵。”
刘璋忙道:“好,好,可派牙门将军张任去西充御敌,一应军中所需之物,不可有缺。”
张任领命,点兵出发。随后谋士郑度(字子思)道:“主公,可用‘坚壁清野’之法,将西充、巴西一带的百姓迁入内地,将附近的粮食作物全部烧毁,不让一丝一毫落入敌人之手,这样一来张鲁军补给困难,肯定会退兵的,到时候,再让张任衔尾追击,可获全胜。”
班中的谋士法正(字孝直)眼珠连转几圈,出班道:“主公,郑子思之计虽妙,但旷日持久,收效甚微,某有一计,可立破张卫数万大军。”
刘璋大喜道:“孝直有何妙计,可速讲来?”
法正道:“荆州牧刘备是主公的同宗,如今占据荆襄九郡,带甲十余万,又有天下闻名的武将关羽、张飞相助,主公何不向此人求援。彼若带兵来援,必能消灭张鲁兵马,岂不妙哉?”
司马黄权(字公衡)道:“不可,不可,昔日大将军何进谋诛宦逆,召外臣入京,遂有董卓之祸。若是刘备入川,消灭张鲁之后,再乘隙南下,则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也,如之奈何?”
法正反驳道:“非也,非也,昔日何进欲诛宫内数百阉宦,引外臣入京,是其失策,今张卫数万大军岂是区区数百阉宦可比?主公可速决之。”
刘璋用力一拍面前的几案,道:“众臣休争,我意已决,先父创下的基业,不能丢弃,就依法孝直之言,向刘备求援。孝直,谁可为使?”
法正大喜道:“主公,孟达(字子庆)可以为使。”
刘璋点头道:“甚善,就让孟子庆为使,去荆州迎刘皇叔入川。”
第九十六章1
刘璋同意了法正的意见,准备以孟达了使,出使荆州向同宗刘备求援。
当夜,孟达来到法正的府中拜见法正。
法正道:“子庆,你我二人乃同乡也,自幼友善。今番我建议派你为使,子庆可知我之深意否?”
孟达笑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刘璋暗弱,非名主也,公之意,莫非要将西川献与刘皇叔?”
法正也笑道:“公真知我心也。此番出使,子庆要相机行事,若刘备是可辅之主,子庆可将我等为内应,要将西川献与刘备的事告知于他。如果刘备言过其实,非可辅之人,子庆不可多言,速速归川,我另有妙计应付。”
孟达离开法正家之后,略做准备,就乘船出川,沿三峡东下,经长江直抵江陵。
刘备自从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三派使者到益州活动之后,就日夜派人到夷陵、秭归一带打探,看有没有西川的使者前来。
刘璋受到张鲁的攻击,准备派孟达为使向刘备求援的消息立刻被刘备安排的哨探得知,飞马报告给刘备,刘备知道之后,非常高兴,立刻在江陵城内张灯结彩,准备迎接从西川来的使者。
孟达到了江陵城外的渡口,刚一下船,就看到刘备亲自带着荆州文武百官前来迎接自己。孟达想不到刘备竟然如此重视自己,心中大为感动。
刘备见孟达下了船,忙紧走几步,上前握住了孟达的手,道:“唉呀,这位就是益州贤士孟达孟子庆吧,今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啊!想不到刘季玉贤弟竟然有幸能得到子庆这样的贤士辅佐,可惜刘备福薄,不能聆听贤士的教诲!”说着说着,就放声大哭起来。
刘备这“一哭、二赖、三逃跑”是刘备的三大看家本领,早已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刘备的属下也早已到了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地步。但孟达可领教过刘备的这种本领,一下就被刘备给打蒙了,暗想:“人皆言刘玄德宽仁爱士,是仁人君子,果不其然,真我主也,我孟达恨不得以身仕之,以死报之。”
诸葛亮见孟达已经慌了手脚,不知如何应付,神情十分尴尬,忙止住刘备道:“主公,贵使远来辛苦,我们还是进城之后再叙谈吧。”
刘备顿时止住了哭声(想哭就哭,想停就停,真是神乎其技,如此演技,何人可敌?^_^),说道:“正是,我一见到子庆,高兴得什么都记不得了,怠慢了子庆了,我已经准备下了酒宴,走,我们进城。来人,牵马过来。”
从人牵来马匹,刘备拉着缰绳,道:“子庆,请上马吧。”
孟达以为刘备让自己先上马,然后他再上马,是对自己表示尊敬。孟达也没有多想,就踩蹬上马了,坐稳之后,对刘备道:“皇叔也请上马吧。”
刘备摇了摇头,道:“不,我亲自为子庆牵马。”说着,拉着马向江陵城内走去。
第九十六章2
非得一章割成两段,才能传上来,真是奇怪
=====================================
孟达坐在马上感叹道:“堂堂一方诸候,亲自为一个无名小臣牵马,这是什么样的胸怀?刘皇叔与刘璋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刘璋别说牵马了,连杯酒也没敬过我。如果真让刘皇叔得了西川,跟着这样的君主,为他效力,就是死了,也甘心啊。”
不提孟达坐在马上胡思乱想,刘备牵着马进了江陵城,城中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孟达一看,这是为自己准备的啊,更是感动莫名。
进了州牧府,刘备安排孟达坐了上座,不时地向孟达敬酒,说着恭维的话,一时宾主尽欢。
酒席之上,谁也闭口不谈公事,最后还是孟达忍不住了,以言语挑动,问道:“不知刘皇叔之基业几何啊?”
刘备心中一动:“大戏来了。”
诸葛亮代为回答道:“我主身为汉室宗亲,仅有汉上九郡,且江北袁斌,江东孙权对我荆州虎视眈眈,觊觎良久。”
孟达怒道:“孙权小儿,占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笔者总在想这个问题,所谓的八十一州,应该是八十一个县吧),地广粮多,还不知足?况两家现为姻亲,恐不至于此吧。”
诸葛亮叹道:“乱世皆以自保为本,权势之争,连父子兄弟亦不能相容,况姻亲乎?”说到忘情处,刘备又是放声大哭。
孟达算是领教了刘备的厉害(一个大老爷们,对着你痛哭,任谁也受不了啊!)。对刘备道:“皇叔,达乃蜀中一小吏,蒙皇叔厚待,今愿以死报之。刘璋受张鲁所侵,不能抵挡,今番派达为使,请皇叔入川相助。达有一密友,已经将蜀中地理关隘、城池多寡、兵马钱粮分布画成图本,献与皇叔。”
说罢,从袖中取出了《西蜀地形图》,接着道:“刘璋暗弱,不能统领西川,蜀中大小官吏,皆盼望明主。皇叔若领兵入川,达愿与法正为内应,助皇叔夺取西川。某非背主小人,只为西川百姓福祉。”
刘备看着孟达手中的《西蜀地形图》,两眼放光,但嘴中推托道:“刘季玉与我同宗,我安忍夺其基业?”
孟达劝解道:“皇叔此言差矣,欲成大事,安惜小节,若公取西川,还可厚待刘璋父子;若公不取,被张鲁取了西川,张鲁必报杀母之仇,到那里,刘氏一门绝矣。以此相较,皇叔取西川,胜张鲁多矣。为救刘氏一门,皇叔亦当领兵收川。”
孟达已经善解人意地为自己找好了借口,如果刘备再推辞,那就太不上道了。刘备见戏已经演得差不多了,上前拜谢道:“听君一席话,如拨乌云而见青天。若备日后可成大事,必不敢忘先生的大德。”
孟达道:“达非卖主求荣,不过欲救西川百姓,不忍其陷于庸人之手。”
刘备随即与孟达、诸葛亮一起商定了详细地入川步骤。孟达约定先回西川,为刘备内应,广为联络同志(指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可不要想歪了^_^)。而刘备则检点兵马,准备领兵入川。
第九十七章1
在孟达回蜀数日后,刘备带着精心挑选的两万大军,在自己及魏延、关平、刘封等将的带领下,离开江陵,经夷陵、秭归、建平等地,由陆路入川,直抵巴东。
在巴东,早有已经先行入川的孟达等候刘备,孟达将刘备等人迎入巴东城。孟达对刘备道:“皇叔,达早已等候多时了,刘璋已经得知皇叔入川的消息,已经离开成都,至涪城等候皇叔了,先行命我带来五千川军及一万斛粮草,给皇叔以资军用。”
刘备看着在库中存放的,摆着整整齐齐的一万斛粮食,感叹道:“蜀中真是富庶啊,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一万斛粮食来,真不愧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更加剧了刘备夺取西川的野心。
刘备在孟达的引导下,向涪城进发,沿路的守军全部开关放行,刘备的荆州兵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优哉优哉的行军。
刘备到了涪城后,为了不引起刘璋手下武将的猜忌,将大军屯于城外,由魏延和关平统领,自己只带刘封进城与刘璋相会,刘璋率领众文武于殿外相迎。那些早已和法正联系好的,想另投明主的蜀中众臣,看着刘备的英雄之资,天日之表,与刘璋相比,更俱明主神态,心中更加坚定了投靠刘备的心思;而那些忠于刘璋的大臣,看到刘备一派世之枭雄的模样,担心仁厚的刘璋不是刘备的对手,心中顿时忧心忡忡。
刘备与刘璋在殿上共相饮宴,宾主尽欢。宴会结束后,刘备提出马上至西充代替张任防守。刘璋见刘备是真心来助自己的,不顾旅途劳苦,马上要去守城,心中顿时十分感激,心想自己也不能亏待了同宗兄长,马上下令,不但原来的五千川军归刘备调遣,再从成都选取五千精锐川军,交给刘备指挥,另外再奉上粮草三万斛,金银、锦缎不计其数。看来刘璋是真下了血本了,打算只要刘备能帮他守住西川基业,就算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刘备离开涪城,来到西充,见到守交张任。张任见了刘璋叫他与刘备换防的文书,又验过了兵符印信,核查无误后,张任与刘备进行了交割,将西充的全部粮草、军械及部分士兵全留给刘备,自己只带本部三千人马回成都复命。
垫江对岸的张卫闻听西充守将换成了大名鼎鼎的枭雄刘备,感觉自己恐怕不是刘备的对手,为了防止刘备袭营,不敢将兵马驻扎于荒野之中,渐渐退回巴西城坚守。
刘备带兵入川的消息,被荆飞布置的密探得知,迅速报给在许县的袁斌得知。
袁斌得知刘备竟趁自己对付曹操,无暇顾及他们的时候,带兵入川,想趁机扩充自己的地盘。如果被刘备得逞,必会实力大增,成为阻碍自己统一天下的绊脚石。
袁斌迅速召来了自己的心腹谋士们:郭嘉、田丰、沮授、“四贤”(徐庶、崔镒、石韬、孟建),除了他们之外,袁斌还又新增加了一位谋士,会是谁呢?他本是荆州人氏,姓庞名统字士元,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
庞统怎么来了?原来当初袁斌建立“邺城三台”的时候,在襄阳砚山居住的庞德公一家就与“水镜”先生司马徽搬到邺城去了。本来袁斌心想,庞统是庞德公的亲侄子,庞德公都来了,庞统能不跟来吗?偏偏当时,庞统在江南一带游学,不在庞德公身边,所以未能与庞德公一道搬来邺城,事后袁斌还为未曾得到庞统而懊恼。
庞统在江南游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投到孙权所任命的水军都督周瑜手下,当了一名主簿。就这样混了一段日子之后,官也不高,名也不显。庞统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他还是个年轻人,他想要过那种名扬天下,被世人瞩目的生活,而偏安于一隅的江东看来不能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这时,他又接到了叔叔的来信,庞德公告诉他自己在邺城住得很好,大将军袁斌颇能礼贤下士,要庞统到邺城来,为朝廷出力。就这样,庞统就来到了袁斌的身边。
当庞统来拜访的袁斌的时候,袁斌惊喜莫名,亲自前来迎接庞统,将庞统比为春秋战国时候的齐国的贤相晏子(晏婴,同庞统一样,都是身材矮小,但却十分有才华的人)。
庞统见袁斌并未嫌弃自己身材矮小,形容古怪,反将自己比为贤相晏婴,顿时生出知己的感觉。庞统觉得自己没有白来,庞统决定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报答袁斌的知遇之恩。
第九十七章2
袁斌看着自己那些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是顶尖的“智囊团”成员,问道:“刘备依仗宗亲身份,不但割据荆襄,称王称霸,近日更带兵入川,恐怕有取川之心,诸位以为如何?”
孟建想了想,道:“刘备孤穷客军,远道入川,若真有夺川之心,只要刘璋紧守关隘,不发粮草,刘备军皆饿死矣。”
徐庶却持不同意见,道:“未必,刘备世之枭雄,柔能克钢,刘璋恐非其敌手。以某度(duo2,猜测之意)之,刘备必取西川。”
袁斌问庞统道:“士元有何高见?”
庞统道:“主公,诸位大人,刘备主要谋士乃是诸葛亮,臣与其自幼相识,彼名号‘卧龙’,实有经天纬地之才,不知其今番为何如此失策?取川虽能让刘备扩充实力,但时机不对。统有一策,可令其劳而无功。”
袁斌问道:“士元有何妙计?”
庞统伸出三根手指,道:“臣有上、中、下三策,望主公取之。”
袁斌道:“可详细道来。”
庞统道:“刘备身为朝廷任命的荆州牧,又是汉室宗亲,主公可以朝廷的名义,降下一道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