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路人甲日常-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出息。”

    秦氏听他说完后道:“我知道那家,嫂子的亲侄女就是嫁给了他们家的嫡长子做了世子夫人。听嫂子说,虽是商户出身,家风却还不错,他们家的老太太是个明白人,在太后和昌隆大长公主、恭亲王太妃跟前儿,都很是有些体面,她调教出来的人想必不差。只是,我怎么听说,如今城里将人家姑娘说的和个胭脂虎似的?”

    刘指挥使哪里关心这些个女人的事情,无所谓得道:“今儿个不是来拜见你吗?若是个好的,就给几分脸面。若是不好,不常来往就是了。只洪笙是个能干的,你看看,我熬了二十年,如今才不过三品。人家来西北不过两年,就已经是四品了。我看呐,不出几年,那小子呀,得比我有出息。”

    秦夫人却不知她那嫂子和女儿早就已经知道了苏苏的身份,却因为她如今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自是没有和她说。谁能承想,苏苏还有这番际遇,嫁给了洪笙声到了西北呢。

    苏苏这边吃了早饭,一通收拾,在八点半前坐上了马车,洪府离着刘指挥使的府邸,差不多要经过整个东城,从坊区内的街道一路前行,苏苏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哈密文明的多元化,和汉族海纳百川的包容力。

    县城不大,绕一圈都用不了半天,更别说不过一南一北了,一刻钟的功夫就到了刘府。

    苏苏如今是四品诰命,比着秦氏,不过低了一品。所以刘府开了侧门相迎,只不过苏苏到底是晚辈,秦氏没来经营,却也派了得力的管事妈妈和身边的大丫鬟。

    却说苏苏一下车,就叫迎过来的刘府下人感觉今儿个的太阳是不是太烈,晃的人头晕眼花,要不然她们怎么出现了幻觉呢。

    不说洪指挥佥事的媳妇是个丫鬟吗?这通身的打扮气派便是和她们家的夫人和姑娘也是不差的。难道是京城里出来的,连个丫鬟都与别的地方不同?

    苏苏早就习惯了一见人就都要呆愣一会儿的场景。她倒是想戴围帽来着,只是来人家做客,遮头盖脸的像什么样子?

    而打头的那位管事妈妈却是一个恍惚,然后震惊当场,看着苏苏的眼神儿满满都是疑惑不解和惊讶,半天回不过神来。

    青柳到底是秦氏身边的人,自打秦氏嫁到西北就在她跟前服侍,这位洪大奶奶长得确实是太好了点儿,但是舅太太家的表小姐也不差,见惯了这样的人物,多多少少有些免疫力。

    青柳回过神来,见孙妈妈久久不出声,心里奇怪,孙妈妈可不是底下那帮没见识的,她是随着夫人从京城里来的,除了夫人的奶娘王嬷嬷外,属她在主子跟前最有脸面。

    孙妈妈见得世面比自己不知道多多少,怎么自己都端得住了,她反而不经事了?

 第十七章 你若安好(一更)

    却说青柳见孙妈妈愣神,手底下赶紧暗中推了推她,那孙妈妈也从见了苏苏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忙和苏苏赔不是。

    苏苏自是知道她为何这般举动失常,忙上前亲手扶起她,却不好多说什么,只是使劲握了一下她的手。

    跟着苏苏来的丫鬟婆子和两辆车的礼物自是有人安顿。苏苏只带着粉黛、玲珑和憨妞三个丫鬟从侧门进去。

    进了府内,一路上也是坐车坐轿,然后在一个垂花门前停下。

    进了垂花门却见一个大庭心,西首一株二三丈高的大玉兰花,东首南面一排女贞子,北面百余竿方竹,两株木叶芭蕉,三四株四川的棕竹。

    中间甬道廊房,正中是穿堂,放一个紫檀的架子,竖起一扇赤金嵌八宝镂空花海上三山的屏风。

    转过屏风,又是一个大院子,四棵大木犀,四周游廊皆有侧门。

    上了阶去便就是二层仪门,长遮厅、四围廊槛,愈觉得整齐富丽,一色的挂了绿丝长帘,摆列花卉。中间五间大正房,也有东西厢、耳房钻山。

    苏苏急着见秦氏,没心情细细打量这富贵繁华之处,却也知其雅致不俗,一步一景。

    正房外也有十几个丫鬟婆子迎着,见了一群人,簇拥着过来,便知道是客人到了,有丫鬟赶紧进去传话“苏恭人来了”。

    然后又出来三四个姑娘,长得或是清秀或是明媚,穿着打扮着实不俗,一看就是和青柳一样的大丫鬟。

    待到跟前,见了苏苏,又出现了一群瞬间石化的人,苏苏都见怪不怪了。孙妈妈笑道:“瞧见她们,奴婢刚才倒算不得丢脸了!”

    青柳疑惑的看了一下孙妈妈。孙妈妈管着府里的迎来送往,最是重视下人们的规矩礼仪。

    若是往常,见了丫鬟婆子们这个样子,肯定要训斥一声“没规矩,叫客人见了笑话!”

    可是如今倒开起了玩笑,真真是稀奇。

    这位苏恭人到底是个什么人物,长得好倒罢了,怎么一个照面儿,就把孙妈妈拿下了,这话里话间都透露着一股子亲切。

    孙妈妈没想到青柳这丫头心思这般伶俐,倒是苏苏看见了她的神情,忙道:“妈妈是夫人跟前儿,什么场面没见过?不过因为我也是打京城来的,妈妈看着亲切罢了。”

    孙妈妈自然知道自己的亲近为哪般,听了苏苏的话,也知道自己的举止有些过了,忙不在言语,只请苏苏进门。

    而青柳听了苏苏这话,眼中的疑惑也渐消,是啊,这位苏恭人也是打京城来的,而且听闻是丫鬟出身。只看人家这长相气质,怪不得一个丫鬟能做了四品诰命。

    进了正房,苏苏一眼就看到坐在上首的秦氏。

    只见她穿了穿了一件深蓝满萄芝麻地滚羊皮金的纱衫,配着杏红牡丹花罗裙,衣襟上挂着个盘珠小金表。

    梳着堆云髻,中间一只珠穿镶翠百宝金丝凤,两枝钻石莲花金簪插在两侧,说不出的风流别致。

    在“十三娘”短短七年的记忆里,除了姨娘和哥哥就数两位姐姐和嫡母印象最深刻。

    秦氏虽是庶女,但教养极好,是个非常爽朗大气的女人,即便没有丈夫的宠爱,没有儿子,但她有身份、有嫁妆、有女儿,依旧过得很好。

    理国公夫人的身份对于她来说不过是个称号,有一份职责,虽然兢兢业业,却也显得波澜不惊。

    而如今过了八年之久,生下一对龙凤胎,是三个孩子的娘,甚至做了外祖母的秦氏,居然比苏苏刚穿越那会儿看着还要年轻漂亮,更加有活力。成了亲,苏苏自是知道有丈夫的宠爱是什么样儿的?可见刘指挥使对秦氏是真的好。

    看到了这样的秦氏,苏苏终于放下心来。

    她两世下来皆父母缘浅,上一世且不说,这一世穿越过来,姨娘就已经去世了,是秦氏这个嫡母一天三遍的叫人过来问候,唯恐下人怠慢了她,苏苏在接受这个身份的时候,未尝不是接受了这个身体的亲人!

    看到自己当作母亲的人,过得十分不错,苏苏自是很开心。

    看着秦氏在看到她时那不敢置信的眼神,苏苏低下头,使劲眨了眨眼,努力不叫泪水流出来,恭敬的给她行了个福礼,“洪门苏氏见过秦夫人。”

    秦氏打苏苏一进来,就惊的差点从罗汉床上站起来。

    若不是她亲眼看着苏姨娘的棺椁紧紧封上,葬进了阮家的祖坟,怕是要以为眼前的人是苏姨娘复生呢。

    太像了,天底下竟有这般相似的人儿?这位洪恭人是什么来历?对了,她是丫鬟出身。

    秦氏突然的想起刻意遗忘的过去,蹭的一下站起来,十三娘?她是十三娘!怪不得与苏姨娘如此相似。

    阮家夺爵抄家时,十三娘不过才七岁,虽然已经能看出是个美人胚子,但到底没长开,那时候与苏姨娘不过有三四分相似。

    只如今大了,竟与苏姨娘有七八分相似,美得倾国倾城,或者说十三娘的美貌比苏姨娘更甚。

    苏苏就这么猝不及防的出现在秦氏面前,潮水般的愧疚差点将秦氏淹没。

    成者王侯败者寇,阮家参与夺嫡的男人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命运——成功则生,败了则死。

    但他们不会想到登基的荣王会不顾及先祖遗诏,将阮家抄家夺爵,罪及女人子孙。

    若说秦氏不恨,那是假的,她是和理国公没有感情,理国公遭此结局,也是罪有应得。但,女人何辜?稚子何辜?

    尤其是十三娘和六郎,她在苏姨娘的病床前,亲口答应,要将这两个孩子当作亲生儿女对待。

    但转眼间。大厦倾倒,身为镇国公府姑奶奶的她都只能和离才能保全自己和亲生女儿。

    她的一举一动皆被监视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十三娘被发卖,六郎被流放西北,救都救不得。

    兜兜转转,她在嫁西北,六郎就在自己跟前儿,就算她不管不问,但是至少,知道他是安全的。只十三娘那么个精致柔弱小人儿,又是何去何从?

    她离开京城那是非地,甚至对亲生女儿都不闻不问,对在自己身边受尽艰辛的阮家儿郎也只当不知。

    嫁人,生子,仿佛京城的那些风风雨雨都不曾发生过。

    但午夜梦回,秦氏依旧哭的不能自己,仿佛要把在人前不能哭出来的眼泪都流尽了一般。

 第十八章 一见如故(二更)

    “洪门苏氏拜见秦夫人!”这一句话响在秦氏耳边,就仿佛是天籁之音,终于可以给苏姨娘一个交代了。

    秦氏不知道苏苏是不是认得她?或者先前知不知道她在西北?

    但此时相认,委实不是的好主意。掩饰住激动的情绪,秦氏亲手扶起苏苏,笑道:“快不要多礼!我只当我那侄女就是天底下少有的标志人物了,一见了你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我们见识少罢了。”

    苏苏顺势起身,听了这话也笑道:“夫人的侄女可是秦督司家的嫡女?那等金尊玉贵般的人物岂是我这等俗人能比的,夫人着实夸赞了!”

    秦氏携着苏苏坐在自己身边,细细打量,“你若是俗人,这天底下怕是没有雅人了。”

    苏苏今日里面穿着一件雪白的纱衫,下系一条同色的拖地纱裙,外面只罩了一件丁香色绣缠枝紫藤花花纹的花软缎斜襟小立领罗衫。

    这件罗衫宽袖收腰,长及脚面,只露出一截纱裙的下摆,用小米珠和水晶穿银丝绣水波纹镶滚,走动间,就像有水在脚下流动。

    配上挽成的飞天髻,插戴着一套紫玉头面,在加上那一章倾国倾城的容貌,真真是飘飘似仙,写意风流。

    秦氏是过来人,一见苏苏的样子,就知道她如今过得不错。不过想到苏苏自小为奴仆,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能有如今的出头之日,秦氏就心疼的不行。

    若是不知道洪大奶奶就是苏苏,秦氏也不过是听个笑话,就想刘指挥使说的那样,若是个好的,给几分脸面;若是不好,不来往就是。

    只如今外面风言风语说的不太好听的对象居然是苏苏,秦氏怒及反笑,那起子小人,拿那洪笙没法,就重伤人家女眷,实在可恨。

    秦氏想到这,又看着苏苏“柔柔弱弱”的样子,心里已做了个决定,只等着相公回来后商量一番。

    面上却是做出和苏苏一见如故的神情,感叹道:“一见你就感觉亲切,竟像梦里见过似的。虽早就知道你来了哈密,却知刚来肯定忙乱,就没有邀你过来坐坐。若是早知道是这般的可人,便是抢,我也得先抢过来好好亲香亲香!”

    说完,想起一件事道:“去请姑娘们过来拜见客人,再去从外院将少爷叫来,和先生说一声,家里来了远客,替少爷请一天假。”赶紧有丫鬟去请。

    这时,丫鬟上了茶水点心瓜果。

    说起刘家的两位姑娘,苏苏想起自己手里还有阮七娘写给秦氏的信,而且以后少不得和秦氏相处,若是陌生人彼此之间太过亲切,倒叫人怀疑了。但若是有阮七娘做纽带。就说的通了。

    “夫人果然和阮姐姐说的一样,亲切可亲!”

    这话一出,屋子里顿时一片寂静,苏恭人口中的“阮姐姐”不会是她们想的那位吧?

    屋子里服侍的丫鬟婆子都知道秦夫人是二嫁,头里还有个女儿,年纪不小,都当娘了,听说姓阮,是原理国公的嫡次女。

    秦氏在听到苏苏这话时也是一阵呆愣,然后反应过来颇有些紧张的看着苏苏,她们姐妹竟是相认了不成?

    孙妈妈心里也是一惊,十三姑娘从官奴变成私奴如今脱了籍嫁了人就够叫人震惊了,怎么还与七姑娘相认了,嫌事情不够多,命太长嘛!

    苏苏一眼就看出主仆两人在想什么,脸上的笑容不变,心里到底叹了一口气,自己这身份怕是要隐瞒到她死了。

    “夫人想来听说了,我先前是顺安伯府老夫人跟前的大丫鬟,得老夫人看中,出入高门贵族也是常有,我就是在恪王府结识的阮姐姐。阮姐姐一见我也说十分面善,仿佛在哪里见过似的,后来相熟后,一经查探,才知道我有个姑妈竟是阮家的姨娘。而我则与我那姑妈有几分相似。”

    苏苏这番话既解释了如何与阮七娘解释,也将秦氏说的“一见如故”,“梦里见过”的话圆了回来。

    在座的丫鬟也恍然大明白:阮家的姨娘,以前不也是夫人手底下的?苏苏与那位姨娘是姑侄儿,长得有几分相似,也怪不得夫人看着她眼熟亲切。

    “知道我来西北,阮姐姐特意叫我给夫人捎了一车京城特产和好些给姑娘少爷的东西。这是阮姐姐给您写的信,她一切都好,万请您放心。”

    苏苏说着从袖口掏出那封牛皮纸包裹的信件,秦氏接过去却只紧紧的攥在手里,没有拆开看,用呢喃的声音道:“她是不是怪我?”

    这话也不知道是在问苏苏还是自言自语,只见孙妈妈看了担心。

    这个时候,外面的帘子被掀开,丫鬟问安的声音传来,刘家的两位姑娘到了。

    打头进来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穿着粉紫小八宝的挂线纱衫,下系月白满地松竹纱裙,身材苗条,长相还算清秀。

    后面跟着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女童,上身一件杏黄蝙蝠纹妆花纱对襟衫,下面一条三蓝绣的西番莲大红纱裤,露出一双葱绿绣大红蝙蝠的鞋子,鞋尖上点缀着两颗莲子般大小的淡金东珠,真真是豪奢了。

    这个女童和秦氏有三分相像,还有三分阮七娘的模样,下剩四分从眉眼间就流露出一股子英气。

    这股子英气不是芳姐儿那种靠着妆容修饰出来的,而是天生就有一种飒爽的气质。

    这前者应该就是刘指挥使前头夫人留下来的那个女儿,后面这一位就是秦氏生的一对龙凤胎中的那个女孩了。

    此时,苏苏已经起了身,秦氏拉着那个十一二岁的姑娘笑道:“这是我们家的大姑娘,安姐儿!”又指着那个女童,无奈的道:“这是我生的那个讨债鬼,以后常来常往你就知道了,最是个调皮的,叫珍姐儿。”虽是这么说,但话里流露出的笑意却是掩都掩不住的。

    然后对那两位姑娘道:“这是苏恭人,也是你们阮姐姐的好友,你们便称呼一声苏姐姐吧!”

    那两位女孩惊奇的看着苏苏,不过倒没像那些下人丫鬟一样目瞪口呆,皆是对着苏苏行了福礼,“见过苏姐姐!”

    苏苏听了秦氏口中的“阮姐姐”,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好好的大姐,居然成了指名道姓的“阮姐姐”,也怪不得七姐姐心里难受了。

    这么想着,不过动作却没停,回了半礼,笑道:“那我就拖大一回,唤你们一声妹妹!”

 第十九章 私语时(一)(三更)

    一番见礼过后,被秦氏称之为“讨债鬼”、“最是调皮”的珍姐儿一点不见外的上前拉住苏苏的手,“先前妈就说我,没有姐姐的温柔,也没有表姐的外貌,嫌弃的不行。如今来了苏姐姐,妈跟前怕是更没有我待的地儿了。”

    苏苏一看这性子,竟有几分宋六姑娘的风格,加上她又是秦氏所生,心里五分的喜欢也变成了十分。不过到底没忘记跟前还有一位大姑娘。

    招了玲珑到跟前,从她手中的盒子里取出一对翡翠镯子,镯身有一个手指的宽度,用金箔包边,镯子用料是翡翠中品质极好的蓝水,但最稀奇的却是雕工。

    只见那小小窄窄的镯面儿上,居然浮雕了一副荷塘月色图。左面那只雕的是明月当空,莲影依依;右边那只雕的是鲤鱼戏荷,水波潋滟。当真是巧夺天工,精妙绝伦。

    这样贵重的东西,刘安姐儿并不敢接,可又不知怎么拒绝,只看着秦夫人,秦氏也道太贵重。

    苏苏笑道:“夫人,难道刚才是说客气话不成?既然让姑娘们叫我一声姐姐,只管拿去戴着玩儿吧!”

    秦氏听了这话,只得让安姐儿收下。心里想着:苏苏能有多少嫁妆!这不过是在继女跟前给她做脸罢了。回头她再找补回来就是了。

    面上笑道:“我说的自然不是客气话,只你认了妹妹,怎么还和我如此生分,不要叫夫人了,叫我一声秦姨吧!”

    苏苏自然从善如流应下,然后看向珍姐儿。

    她给珍姐准备的原是一副玻璃种苹果绿的翡翠镯子,也是当初特意从金玉满堂定制的。只如今见了她,心生喜欢,便从胸前解下佩戴的一串儿手串,亲手给她系在衣襟上。

    “不是什么好东西,只却是我亲手雕的,样子还算稀奇,拿着玩吧!”

    苏苏用十二种不同的玉石,十二种不同的颜色,雕出了指甲盖大小的十二生肖,又叫人磨了一盒子玻璃种透明色的翡翠珠子,捡了二十四颗与十二生肖一般大小的,嵌入金丝,勾勒出“卍”字纹,与十二生肖珠一同串了。

    再配上一个羊脂白玉的莲花扣,底下缀着两条米珠穿的流苏,垂着两个小小的血玉平安扣。

    整串手串不说用料珍贵、色彩斑斓,只设计也是趣味天成,那么小的十二只小动物皆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珍姐儿一眼就看中了,非常喜欢,笑眯眯的谢过苏苏。

    秦氏见了,笑骂道:“这一看就是你苏姐姐的爱物,既给了你,可得好好收着。”

    珍姐儿自是满口答应。

    两个小姑娘对苏苏的感官都不错,皆拉着苏苏问东问西。一个文静,一个活泼,秦氏在一旁看着,连眼中都是笑意。

    没一会儿,秦氏嫡出龙凤胎之一的男孩也来了,还不到七岁,自然没有那么多男女大防的规矩,一番见礼,苏苏拿出一枚极品鸡血石的印章,给他当做见面礼。

    不大的孩子,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小儒袍,一本正经的谢过,看着倒有几分老成。

    待到中午,秦氏留了饭不说,还叫人去军营一趟,“和老爷说,晚上我要摆宴,只当是给侄女儿接风洗尘,叫他早点回来,顺便告诉洪指挥佥事一声,叫他和老爷一同回来。”

    然后对苏苏笑道:“你和我也不用客气,晚上见了你世叔,吃了晚饭,你们两小口再一同回去。你那世叔是个大老粗,说了什么不中听的,只别见怪,等处的时间久了,你就知道,他最是个护短的。”

    便是不能相认,秦氏也只当苏苏是自家的孩子,她得让那个叫洪笙的知道,苏苏的靠山多着呢。

    吃过饭,秦氏叫人服侍两位姑娘和少爷下去休息,她则拉着苏苏进了内室。

    珍姐儿原也要跟着,还是孙妈妈拉住她,“我的好姑娘,你也知道苏恭人打京城来。那边的事,舅太太向来是不怎么提的。夫人虽不说,心里到底惦记着,你就让她私底下问问吧!”

    孙妈妈这么一说,明白人都知道夫人惦记的是和先前那个相公生的女儿,也就是苏苏口中的“阮姐姐”!

    珍姐儿也不是不知事的,她知道她爹是二娶,她娘是二嫁,安姐儿是爹爹先前的夫人生的,而她娘在她和弟弟之前还生了一个姐姐。

    舅妈每次提起那个姐姐如何如何,娘亲都要伤心好长时间,往后舅妈也就不再提了。

    这个姐姐她们打出生就没见过,听说也嫁了人,生了孩子。若不是这个姐姐每年都要送好些东西过来,她们都没什么印象呢!

    如今听了孙妈妈这话,珍姐儿也不再言语,拉着安姐儿出了正房。

    孙妈妈叫丫鬟婆子都下去,只她一个人在卧房外边守着。心里叹道:好在当日夫人来西北,只带了奶娘王嬷嬷和她们几个心腹下人。如今只她一个莲了十三姑娘都差点儿露出破绽来,看来还是得给其他人提提醒。

    然后又想到不知是谁出手将十三姑娘换了出来,这胆子也太大了些。只不过,看到如今十三姑娘过得这般好,夫人也该放心了。

    内室里,秦氏拉着苏苏坐在南窗的炕上,便是经历了大风大浪,这会儿子也是欲语泪先下。

    苏苏忙掏出帕子给她擦泪道:“您快别如此,我来,原是叫您看看我一切都好,放心就是了。”

    秦氏擦了泪,和苏苏也不见外,拍了她一下道:“你这个丫头,既来了西北为什么不早来见我?还有七娘,年前写信过来,竟是一点儿风声都没透。我知道你们都怨我,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