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请叫我威廉三世-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堑鹿釉褂霉木善罚皇窃谠死炊砉敖辛伺坠獯蚰ヌ碛筒⒏涣艘恍┠ニ鸾涎现氐牟考庖坏阍谑导适褂弥谢故强梢苑⑾值摹�
“15辆GB装甲车以及50台P300式发动机!”科尼普坎普指着分成5排摆放的装甲车群说到。
“嗯嗯!”伯力索夫的亲信一边对着清单一边满意的点着头。但不一会儿却又很突兀地问道:“对了,你们随船运来的那批新式装备呢?”
“在清单的末尾!”科尼普坎普冷冷的说到。
“货物在哪里?”声音显得很急,看来他终于想起来自己此行的重点了。
“在那边货舱里,跟我来!”
科尼普坎普还是那样的不慌不忙,眼睛悄悄瞟了瞟马克西姆,正好马克西姆也在看他,四目相对的一瞬间,两人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些异样的东西。一个是充满期待。一个是既骄傲又有些挑衅之意。
一行人果然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船舱里,马克西姆的目光很快锁定在他最初看到的那个“小山丘”上,这次他仔细看了看,这里一共有五辆那种东西。
通常情况下,一种新坦克在最初地试验阶段并不会制造超过3辆,等到各种测试完成并准备投入量产的时候,它们的数量才会突破个位数,但也有例外,一是形势容不得制造部门进行全面测试,另一种就是拿到战场上进行实战检验。但不是每一种坦克都会有这样的机会。例如德国人的Ⅰ号坦克也就是著名的“石头Ⅰ”,自完成样车到投入量产都在高度机密的状态下进行,不要说战场测试。甚至连当时的德国皇帝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自己军队里的这种新式武器只知其名却不甚了解,也可以算是军界的一大奇闻了。
“各位!”在掀开帆布之前,科尼普坎普突然转过身用非常严肃的语气对众人说道:“各位接下来看到的、听到地都涉及高度机密,各位绝对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这些信息,否则德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停止向民主俄国提供资金和武器、撤回所有在俄援助人员!”
马克西姆又是一惊,他的好奇心已经吊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如果接下来不让他看这帆布下的东西,失眠恐怕是在所难免了。
“好了,中校!这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让我们核对货物吧!”这次轮到伯力索夫的亲信将军漫不经心了。
“将军阁下,货物虽然经由你们核查,但只能交给第77步兵师使用,我们的人还将全程监督记录!”科尼普坎普再一次将双方约定的条件宣读一遍。
“这是当然!”那个声音轻佻且不以为然。
将一切都交代过之后,科尼普坎普回过头,朝站在周围的几个土耳其士兵点点头,他们随即手脚麻利的将系帆布地绳索解开。
“嘶……”
在场的俄国人没一个出声,只听得阵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是一只将近两人高、从正面看身材宽厚的钢铁战车,它有着雪一样白的颜色和比犀牛还要健壮的身躯。硕大的炮塔看起来坚固无比,又粗又长的炮管散发出一种慑人的气势,还有车体前部那些锯齿般的突出物虽不尖锐却给人一种唯恐躲之不及的感觉。
在场的任何一个俄国人都没有见过与其相似的东西,即便是号称民主俄国第一装甲专家的马克西姆,也从未想过建造这样一台庞大的战争武器。可以说,各国此前研制的任一种坦克、装甲车都美欧如此巨大的身躯和强悍的火炮。因而在深深的震撼之后,马克西姆不禁怀疑起这辆庞大战车的动力系统能够让它作出和普通坦克一样的动作来。
“希望你们已经按照我们的要求准备一台至少50吨级的大吊车,否则你们很难将它从这里运到岸上去!”科尼普坎普颇为骄傲的说到。
“50吨!”听到这个数字,马克西姆着实吃了一惊,以目前民主俄国的钢铁和发动机技术实力,自主制造一辆20吨的坦克都颇为吃力,他们最新研制出来的T…1自行反坦克炮在标准战斗状态下全重虽然超过了20吨,可毕竟是将坦克底盘与75毫米反坦克炮拼凑的产物,在技术层面和真正的坦克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况且除了美国人之外,此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列装过超过35吨的坦克,而这一巨大的跨度实在让马克西姆感到不可思议。
伯力索夫的亲信,那位长相英俊、年纪还不到四十岁的将军,这时虽是颇为惊讶,但碍于情面他并没有多说赞美的话,反而毫不含糊告诉科尼普坎普:“放心吧,中校,我们早准备好了一台100吨的大吊车,火车和警卫也已安排就绪,不出5个小时就能将这一船货物运走!”
“那就好!”
科尼普坎普这才侧身让俄国人走近这辆雪白的钢铁战车,而后面的土耳其士兵们这时也已将另外四辆坦克上的帆布掀去,除了炮塔上的数字之外,它们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005!”马克西姆一面轻轻抚摸着这重型战车冰冷的躯体,一面轻轻读出它炮塔上的阿拉伯数字,他以为这是其中编号最大的一辆,但等他分别看过另外四辆之后,才惊讶的发现“005”只是这其中编号最小的一辆。
“看来,德国人对于这种坦克有充分的信心并且已经做好批量生产的物资准备了!”马克西姆不禁在心里感叹到。
灭日 第一百五十六章 森林之王(上)
更新时间:2008…12…10 15:53:30 本章字数:3193
“它们真的能以40公里的时速持续行进6个小时?我指的是公路条件下!”
北行的列车上,民主俄国装甲技术专家马克西姆十分惊讶的问自己的德国同行——此次德国特别顾问团的技术官员科尼普坎普中校。虽然距离他们的首次见面不过短短4个小时时间,两人却已经在专业上找到了许多共同话题,但国籍和国家利益成了阻碍他们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鸿沟。
“嗯,这点你们很快就能看到,所以我对此没有必要隐瞒!”
科尼普坎普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银色的烟盒,一只手熟练的将其打开,里面满满一盒深褐色的小雪茄。靠近雪茄尾部的地方有一金色的隔条,上面全是德文字,最醒目的则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这边是大名鼎鼎的鹰牌香烟。
10年代中期,“鹰”还只是一个纯粹的德国品牌,但随着德意志战车不断南征北战,配备这种香烟的德国军人足迹遍布五大洲四大洋。到了20年代中后期,鹰牌香烟已经和德国军队那特有的大耳沿钢盔、灰色军服以及大皮靴一样的“德国特色”,并且在各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其不断提升的质量和品味,许多国家的中上层人士都以享用高档次的鹰牌香烟为荣。
“谢谢!”面对科尼普坎普递过来的烟盒,马克西姆欣然从里面取出一支小雪茄。对于他们这些搞设计尤其是军用车辆的人来说,咖啡、烟和食物一样不可或缺,有些人甚至达到了“没烟就没灵感”的程度。由于民主俄国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并不好,马克西姆的设计院以及民主俄国大多数研究机构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资金短缺,提供给研究人员的也尽是一些档次不高的消费品。有本国品牌的香烟抽那还算是好地,有的时候他们只能用碎烟叶和烟纸自制烟卷。难怪有人说民主俄国和苏俄每年同样从外国获得可观的贷款和援助,但是一旦这种贷款和援助突然中止,民主俄国的经济将面临崩溃,而不像苏俄那样至少能够保证最基本的自给自足。
“它的发动机械相当庞大。导致整个坦克的体积同比增加,我可以这样理解吗?”袅袅白烟中,马克西姆用一支铅笔在文件纸上简单的画着草图,寥寥几笔便将自己的意思直观的表达出来。
科尼普坎普表情坦然的吸着烟,好一会儿才含糊其辞地说道:“这是正常思路下的推论,就像是不同数量、不同型号的锅炉对应不同级别的军舰一样!”
马克西姆盯着自己所画的草图看了好久,“单纯增加发动机体积只会给传动装置带来麻烦,接下来是各零部件的承重能力和整车的机动性。50吨的战斗重量……”
科尼普坎普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俄国同行口手一致的做着推演,然而还是那个老问题,他们所效力地国家不同,而国家的利益让他们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装甲专家们群体智慧的结晶显然是一个马克西姆无法凭借一时的推理盐酸能够得出的。
半个小时之后,马克西姆还是无奈的放下了手中的铅笔,他转过头问正在欣赏车窗外风景的科尼普坎普,“对了,中校,你们给这种坦克起了什么名字?”
“Tiger!老虎!”科尼普坎普回过头。 “我们在技术资料中称其为T…1!”
※※※※※※※※
三周之后。位于萨马拉北郊的一处树林边缘。
“中校,我建议您和您的专家组还是撤到更后方一些的地方,这里可不比武器试验场。万一你们几位要是有个闪失,我很难向上级……”身上穿着一套标准的民主俄国军服、嘴里说着的却是带有明显德国南方口音的中年军官,他身材魁梧、表情略显焦急,但眼神却是非常坚定的。
换上了一身俄国军服的科尼普坎普却一脸的轻松,“没关系,我们又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少校!我们会保护好我们自己的,需要你关心地是你的士兵和装备!如果情况恶化,别的我不管,你必须保证那蜘下1的安全。绝不能让它们落入苏俄人的手里!”
“既然这样的话……”装甲兵少校略一思索,叫来自己手下的一名军官,吩咐道:
“塞穆尔!从你的部队里抽调一个排加强顾问团的安全工作,要是中校和他的人出了任何差错,我会把你送上军事法庭的!”
“是!”
身形矫健的上尉军官毫不含糊的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一队全副武装并且同样穿着俄国军服的德国士兵奉命赶来,在他们的护送下,科尼普坎普一行回到了树林中事先就已建好的观测掩体中。这土木结构的掩体防御力自然无法和钢筋混凝土工事相比,内部也毫无装饰可言。全部的装备只是几套双筒潜望镜和两部电台,所幸的是寒冬已去,呆在这里面至少不用太担心保暖,而且这工事修得十分认真,只要不是被重镑炮弹直接命中,这粗木桩支撑下的厚实土层还是能够保证专家们的生命安全的。
“博士,你确定要呆在这里吗?记录战场数据是我们的职责,而您既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拿自己的生命和我们一起冒险!”
科尼普坎普委婉而认真的对一行人中仅有的三个俄国人之一——非要亲眼看看这种新式武器运作的马克西姆说到,这里剩下的另两个俄国人则是马克西姆的助手,除此之外尽是来自德国的技术人员和德国陆军军官。
“放心吧!古今有几个我这样的人死在战场上?要真的死了也是我马克西姆莫大的荣幸啊!再说了,现在我也是这特别顾问团的一份子,怎么能私自逃跑呢?”马克西姆摆出一副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的架势,自从目睹了这新式坦克的雄姿之后,他便向民俄当局打了一份报告,要求随德方顾问团一道前往第77步兵师,除了吃饭睡觉和如厕之外,他更是寸步不离的跟着科尼普坎普等几位主要技术官员,仿佛这样就能够从他们身上得到T…1的奥秘所在似的。
由于顾问团的团长海诺,冯,埃伯斯坦因将军只是名义上负责人,现场的指挥权由科尼普坎普和另外几位高级技术官掌握。因此,科尼普坎普和他们进行了一番简短商量,然后才勉强答应马克西姆留下来。
毕竟,他是民俄当局指定全程陪同德国特别顾问团的俄方技术官员,而T…1送到这里来的最主要目的是战场检验而不是保密。
远处隆隆的炮声还没有向这里逼近的意思,天上却早早变得喧闹起来。在萨马拉上空,数十架双方战机在相互追逐着,并且不时会有几架脱离主战场的飞到这树林附近来,不过他们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这距离前线尚有50多公里远的偏僻区域,何况这地面上的人员和装备都藏在白色或青灰色的伪装网下,只要敌人不靠近是很难发现的。
从场面上看,苏俄一方的空中力量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民俄一方也没有丝毫的退却意思。为了争夺这民俄首都区域的制空权,激烈的空中争斗自从4月3日苏俄军队进攻伏尔加河防线一直持续到今天,胜负尚难分出,但双方已经在这里损失了不下100架飞机。值得一提的是,在俄国内战中德国政府虽然不断向双方提供物资和人员援助,却极少向派遣飞行员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参战,而是以派遣教官团的方式帮助双方训练飞行员,在海上,德国也以相同的方式参与俄国内战,唯有在陆地上才会组织民主俄国第77步兵师这样的志愿兵部队参战。
作为防守方,民俄在战斗中所损失的飞机数不比对方少,但跳伞的飞行员却能很快回到部队继续参加战斗,而苏俄空军在这方面则要吃些亏,加上德国人不断通过土耳其向民主俄国运送战斗机,双方才能在力量并不均衡的情况下打个平手。
与空战局面的僵持不下相比,地面上的战事可谓是一目了然。经过一个冬天的养精蓄锐之后,苏俄军人继续着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一次伏尔加河没能继续阻挡他们的进军脚步,截止三天之前,民主俄国苦心经营的伏尔加河防线已经全面告破。作为民俄伏尔加防御体系的重要空军基地、交通枢纽以及首都奥伦堡的东北大门,距离伏尔加河不足百里的萨马拉随即成为双方争夺的下一个焦点,而正好在这个时候,民俄陆军第77步兵师也来到了萨马拉城下。
在民俄人的沙盘上,第77步兵师的主力也是整个民俄陆军战斗序列中最精锐的装甲部队——独立装甲旅,被部署在新构建的萨马拉防线右翼,在防守上,他们面对的是苏俄红军战斗力相对较弱的第22军,在预定的反击作战中,他们则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灭日 第一百五十七章 森林之王(中)
更新时间:2008…12…10 15:53:38 本章字数:4401
有书友问本书的虎Ⅰ重量为什么定位在50吨而不是历史上的56吨(早期),这里主要考虑到三个原因:
1、30年代初发动机、传动系统等装甲技术水平有限;
2、其他国家坦克及反坦克武器并不强大;
3、书中的德国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各种稀有金属,这对提高装甲防御力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00毫米含有适量镍、铬元素的装甲其防御力将大大超过同样厚度的普通装甲,而历史上二战时期的德国就极其缺乏这些稀有金属。
如果书友们还有其他看法,尽可以在书评区提出。
……………………
天色将黑的时候,远方的炮声终于一步步逼近这片树林,不出意外的话,一场夜战是在所难免的。
“中校,你们打算在晚上和苏俄军队作战吗?”看着前方渐渐模糊的景物,马克西姆很是无奈的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在这个没有夜视技术(历史上最早的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由德国人在1940年发明)的年代,夜战就只能依靠照明弹、探照灯和人们的肉眼了,这些显然不是十分可靠,有人曾经统计过,在正常情况下夜战的枪炮命中率还不到白天的1/2,尤其是需要精确射击的反坦克武器,在黑夜里的低命中率简直无法用来作,在这种情况下的坦克对战场面也就可想而知了。
“博士,他们现在划归民主俄国陆军的作战序列中!”科尼普坎普指着前方阵地上那些来自德国的军官和士兵们说到,“情况容不得他们多做选择,擅自撤离便是临阵脱逃,整个防线会因此而受到拖累,这绝不是我们德国军人的品格!”
“可是那些新型坦克……”马克西姆压低声音,“您恐怕还不知道,苏俄军队打仗可是不要命的。他们的士兵可以不顾伤亡冲上来,万一这些新型坦克被他们俘获,恐怕就不太妙了!”
“这我们早有耳闻!”科尼普坎普不慌不忙的掏出他那银色的烟盒,递到马克西姆面前,但有些紧张过度地民俄博士这次并没有接受,或许在他看来点烟的明火会引来敌人的炮火。
科尼普坎普只好独自取出一根小雪茄并用打火机点上,马克西姆所担心的炮击并没有出现,事实上。这树林掩体中的星星之火到了百米之外就很难看见了。
“博士,你不用担心,他们都是久经战阵的士兵,懂得如何应付各种情况!再说了,如果我们的T…1能够被对方轻易俘获,也就不是我们想要的坦克了!”
对于这一点,马克西姆找不出什么反驳意见,地确,前所未有的庞大身躯和厚实的装甲是这种德国新式坦克傲视敌方炮火、步兵冲击乃至对方坦克的一大资本,同样的。它们炮塔上那门88毫米重炮可谓是冠绝同类。
在离开火车站依靠自身动力开到这阵地来的路上,马克西姆也见识到了它们不俗的动力,那场面就像看到大象在平稳奔跑一样让人惊讶不已。
除此之外。这种坦克还装备了三挺火力强大的G…7型坦克专用机枪,其密集的弹雨可以在瞬间将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撕碎,配合起来足以让所有企图靠近地敌方步兵知难而退。
想到这里,马克西姆总算稍稍安心一些,这些坦克尽管不是民俄陆军地装备,未来也不可能继续留在民俄,但让它们落到自己敌人手里是万万不可的。可是马克西姆一转念又想到俄国内战中的前几次战役以及民俄陆军几支坦克部队的下场,他的心情又一下子黯淡下来,那些凝聚了他许多汗水和心血的作品,有的甚至被他当作自己的“孩子”。都无一例外的淹没在苏俄军队的人潮中,击毁它们的也许是先进或者不先进的反坦克炮弹,也许只是炸药包、燃烧弹、成捆手榴弹这些简易武器。就算是自己新研制出来的T…1自行反坦克炮,马克西姆也不认为它们会有别地结局。
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马克西姆不认为民主俄国能够获得这场残酷内战的胜利,即便有德国人的支持,缺乏理想、斗志和凝聚力的民俄军队顶多只是多支撑几年罢了,但是这些他从未向外人说起过。
在一阵阵枪炮声中,夜幕还是如约降临了科尼普坎普一行人在这隐蔽工事里已经带了大半天时间。多数人都已感到疲惫和饥饿,负责后勤的士兵们很快送来了战地晚餐,却只有面包、玉米饼、肉罐头和勉强有些温度的菜汤这四样。有总比没有好,人们正努力的吃着,却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一颗来自苏俄军队的炮弹落在了至多200米外,这并没有威胁到任何一位专家地安全,却在向人们传递一个信号:战斗,真正的战斗已经开始了。
接下来,炮弹像是下雨一般由小到大、由疏到密的降临到这片刚刚,显露出几分春意的土地上,俄军最常见的76。2毫米野战炮和为数不多的105、120毫米榴弹炮所带来的震撼远不及德国人一个莎莎火箭炮营,但那火光阵阵、金花四射的场面还是让人们不禁担心起外面阵地上那些德国士兵和装备的安全来。
“果然是20分钟,一分不差!”
当炮火停息下来的时候,科尼普坎普突然冒出来一句,和其他人不同,刚才整个炮击过程中他一直镇定自若地看着自己的手表,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通过潜望镜向外面张望。
“没错,苏俄军队进攻前通常都有20分种的炮火准备,接下来就是不惜伤亡的冲锋了!这在我们军队里被成为发动机和大卡车,一听到苏俄军队的炮声,士兵们就会说:发动机开动了,大家隐蔽好,等下大卡车来了别犯傻,拼命朝对面射击!”
马克西姆蹩脚的补充好歹让掩体里的气氛轻松了一些,但是不一会儿,人们便听到一阵阵从远处传来的奇怪声音。
“是号声,苏俄军队的冲锋号!”
马克西姆极力保持着镇定。对于任何一个民俄士兵来说,这绝对是他们任何时候都不愿听到的声音,因为这号声意味着下一秒便会有无数端着刺刀的敌人出现在你前方,在民俄士兵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苏俄人的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支可怜的莫辛…甘纳手动步枪,而你的同伴又吓得瑟瑟发抖,你最好虔诚的向上帝祷告,祈求上帝保有你在举手投降之前不要被对方的子弹打中。
这掩体里的专家和军官们,不管是不是第一次上战场。
这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从前方传来地号声清晰可闻,隐约中还能听到苏俄士兵冲锋时发出的呐喊声,除此之外,人们耳边听到的便是从那两部无线电台里传出的声音:
“各车装填普通榴弹,做好射击准备!”
“6号车待命……”
“7号车待命……”
“8号车待命……”
“9号车待命……”
“听我命令射击……目标正前方,距离4000码……一发齐射……开火!”
电台中“开火”二字音刚落,前方阵地上便传来一阵大炮发出的怒吼,紧接着,各式各样的火炮争先恐后的开始射击。对于科尼普坎普和马克西姆这些装甲专家来说。分辨这些武器并不难,而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