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现在,和谁都好像隔得好远……”二红欲言又止。
  “是么?红儿,不可妄议朝政,更不可妄议天子,你切记。”朱瞻基丢下这句话,一眨眼,就把二红甩在背后好远。
  这个深藏不露的家伙,从来不会向任何人倾诉他的处境,永远不会跟任何人表达他的痛苦,但是吴二红能感觉的到,这个皇室小帅哥内心的不安。
  皇太孙的失宠,太子府的人看着更加触目惊心。端木宫里的太子朱高炽,整日唉声叹气。而关雎宫的太子妃张翠云不再像以前一样,把二红和孙灵微关在关雎宫读书。相反,她经常授意二红去奉天殿走动。
  吴二红当然明白太子妃的用意。这个从嫁进太子府就为夫君操碎心的精明女人,此刻可能已经黔驴技穷了,才把希望寄托在二红这个来自民间的小丫头身上。
  可是,太子妃哪里知道,永乐帝朱棣,对二红姑娘的喜爱已经远非从前了呀。
  皇帝现在,既不对太子禁足,也不查处任何跟太子有关系的官员,可是从他那阴狠的目光里,众人都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寒意。
  风浪乍起时,海面总是会出奇的很平静。谁都知道这个道理。
  一定要想想办法,救救自己默默守护的皇太孙,看来,是该学霸出手的时候了。
  第二日,吴二红找到太子妃,如此这般的说了一番,太子妃先是半信半疑,最后连连点头……
  永乐十年八月,南京大旱,庄稼在地里垂死挣扎,一向视农业为国本的朱棣心急如焚。
  钦天监夜观天象,禀报皇帝:“天神降怒,需要皇室中一有德之人于方山演武,诚心求雨,方得之。”
  消息传出,朱瞻基当即向皇爷爷请命:“皇爷爷,不管钦天监所说的是否应验,为了天下黎民,皇孙愿意一试。再说,孙儿的武功还是皇爷爷您教的呢,也正好让皇爷爷看一看,孙儿的武功到底有没有进步。”
  朱棣勉强准奏。
  萎靡了很久的朱瞻基立刻兴高采烈的准备下去。
  他穿上皇子在狩猎、骑马出行以及重要的戎事活动中才穿的罩甲,系上齐腰甲。
  眉中心镶嵌一粒红宝石抹额,站在方山的演武台上,更显得唇红齿白,英气逼人。
  (呃,亲们,小帅哥终于要爆发了。期待下一章吧。特备感谢书友t不二、凤秧、polanyi、haos、箫玖灵、夜半、侠客,等书友几十年如一日的投票支持,呃,是几十章如一日的额投票支持啦。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38章 学霸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朱瞻基手中一把长剑,舞得呼呼生风。
  剑花缭绕中,他的身体时而腾空跃起三长高,如飞龙在天,时而匍匐在地,如灵蛇游走,眼神凌厉,身姿矫健。
  在演舞台下观看的朱棣,看着台上那个英武的少年,发自内心的牵动嘴角,笑了。
  这笑容渐渐如一朵大花一样,在朱棣那已经有点沧桑的脸上弥漫。
  “这个皇太孙,既具有老大的博学儒雅,又兼具老二的勇武果敢,真是天生帝星啊。”朱棣在心里感叹。
  看到这个小皇孙,朱棣就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也看到了明室的未来。
  人群里的吴二红,偷偷看着露出久违笑容的朱棣,忍不住舒心的笑了。
  令人称奇的是,在皇太孙演武的当晚,久旱三月的南京城,忽然下起瓢泼大雨来。
  朱棣大悦。
  听着奉天殿外哗哗的雨声,发出了自权贤妃死后,第一次畅快的大笑来。
  第二日,百官称奇,纷纷上表祝贺,称颂皇太孙乃天降奇人,挽救南京黎民百姓于水火中。
  在奉天殿里给朱棣奉茶的吴二红兴奋的注意到,皇帝尽管看众人还是那样冷漠,有一种很警惕的疏离感,但是,当他的目光再落到朱瞻基身上时,眼睛里又恢复了一种久违的温柔。
  毕竟是自己自小一手带大的孩子,这个皇孙更像朱棣的一个小儿子一样,朱棣对他那种舐犊之情又回来了。
  朱瞻基也立刻感到了皇爷爷的变化,他又可以天天在奉天殿来陪伴皇爷爷读书,或是静静看他处理军国大事。
  有时候,朱棣怔怔的看着身形又长高了一大截的皇太孙,似乎若有所思,那种爱重的目光,令吴二红感到十分欣慰。
  其实,这场方山演武大戏,是吴二红授意太子妃一手导演的。
  而吴二红之所以能导此大戏,不过是因为启用学霸姚清华模式,用自己头脑里自带的高速搜素引擎,发现了史书上有这么一段记载:
  公元1412年(永乐十年)十月:皇太孙朱瞻基演武于方山,甘露降,群臣表贺。
  呃,学霸就是这样任性啦。
  正所谓,学霸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虽然在永乐八年的那个月色如酥的夜晚,吴二红已经决定,重生这一回,要彻底掉忘掉现代社会里的姚清华身份,只想单纯的做一个古代人。
  但是没有办法,姚清华那天生的学霸脑袋,依然还长在吴二红的头上呀。
  毕竟,这世界上什么东西你都可以拿走,但是你就是拿不走人家脑子里掌握的知识呀。
  有时候,吴二红想,要是在这场困境中,自己干脆什么也不做,那么朱瞻基的遭遇又会怎样?是不是依然按照历史的轨迹,会逢凶化吉?
  可是她不敢去赌。
  她不舍得去赌。
  她要默默做好这个皇室小帅哥的守护神。
  方山演武之后,永乐帝朱棣做了一个在明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决定,那就是——给皇太孙行冠礼。
  冠礼是一个人成年的标志,对于皇室子女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就是代表皇子可以行使权力。
  历朝历代,都是皇太子在成年以后,由父皇给皇太子行冠礼。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王朝,由皇爷爷给皇太孙行冠礼。
  可是,永乐大帝朱棣,就是要这么任性。
  一切只因为,他太爱这个皇太孙了。
  心爱的权贤妃死了,“鱼吕之乱”中活剐了三年宫女,该发泄的痛苦也发泄了。
  现在,心理勉强恢复正常的朱棣,把他仅剩的慈爱,全部给了他自小带大的孙儿。
  十一月,朱棣下旨,“命太子为嫡长子,为皇太孙冠于华盖殿”,“其仪式与皇太子冠仪相同,冕服如皇太子,玉圭如亲王。”
  这场冠礼几乎是朱棣当上皇帝以来,宫中最盛大、最隆重的喜事。
  朱瞻基行冠礼的前一日,由宫中执事官陈御座、香案于华盖殿,设皇太孙冠席于殿上东南,在大殿西边的方向,放置着衮服九章、远游冠、绛纱袍、折上巾等,缁犀簪陈放在衣服南方。
  每一件衣冠摆放的位置、朝向,都有严格的规定。
  到了行冠礼的吉时,庄严的鼓声敲了三下,文武官员进入华盖殿。皇帝朱棣戴着通天冠、穿着绛纱袍,升座如常仪。
  主持冠礼的是朱棣最仰仗的心腹之臣——太子少师、皇太孙太傅姚广孝。姚广孝刚一就位,乐声又起,文武百官四次朝拜,乐声停止,姚广孝宣布:“皇太孙冠,命卿等行礼。”
  于是,文武百官又朝着皇太孙朱瞻基的方向,行大礼,又拜了四次。
  然后是专门负责给皇太孙束发戴冠的宾赞官员,按照次序给朱瞻基梳头、束发,执事者奉折上巾。
  再由宾赞官到皇太孙席前,向北面祝辞,然后跪着给皇太孙加冠。
  此时乐声又起。文武官员,朝着南北两面分立两旁。
  然后再由姚广孝宣布:“奉皇上旨意,敕字。”
  朱瞻基再拜,跪着听皇爷爷给他宣布敕字。
  所谓敕字,吴二红觉得,就相当于给接班人,拟一个座右铭之类的偈语。
  朱棣给皇太孙的敕字是:敏。
  吴二红猜测,这个“敏”字,大概是取《论语?里仁》中,“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典故,希望朱瞻基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不要跟他父亲胖太子一样走路都不便。
  冠礼已成,就由宫中的一种叫做“内给事”的官员,引领皇太孙进入入内殿,去拜见太子,太子妃。朱瞻基跪下致辞,大意是儿子已经成人,感谢抚育之恩。
  接下来的议程就是,第二日皇太孙去拜谒太庙,告知祖宗,后辈已经成年,可以履行职责了。
  冠礼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第三天,百官穿着朝服到华盖殿称贺,太子在端木宫赐宴,由朱瞻基独自主持接待。
  吴二红看着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的皇太孙,忽然觉得,他真的长成大人了。
  (亲们,感觉这皇室小帅哥享受了好多个史上第一哦,羡慕嫉妒恨。喜欢你就票票支持啦,特别感谢书友萧玖灵、hos、t不二、polanyi、夜半、侠客、云罗燕飞、飞天飞翔等每日的票票支持,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39章 帅哥怨我帮倒忙?

  二红默默欣赏这朱瞻基穿着华丽隆重的冠服,站在群臣中致辞的样子,惊觉,这个皇室小帅哥已经不是小帅哥,而是大帅哥啦。
  虽然他刚过13岁,可是身材高挑秀雅。一身华丽的衮龙袍冠冕服和他头上的羊脂玉圭交相辉映,更加的衬托出他的身材的挺拔,应该是多年习武的原因,虽然身子看起来单薄但是却一点也不脆弱。
  脸如银盘,姿态闲雅,瞳仁灵动,杏子形状的眼睛中间,星河灿烂般的璀璨。直挺的鼻梁唇色绯然,侧脸的轮廓如刀削一般棱角分明却又不失柔美。
  下巴微微抬起,在芸芸宾客之间一一举杯,言笑晏晏,那笑容颇有点少年风流的佻达。
  这是二红这么多年第一次这么认真的打量朱瞻基,她真的感觉自己的眼睛,被突然长大了的朱瞻基完全吸引住了。帅哥原来是这么养眼!
  此时,太子府的花园里,芙蓉月下妖娆,浅红色的新蕊,明媚的像要召唤回春天,一如朱瞻基的笑容。
  到了快日落的时候,群臣散去。等朱瞻基站在太子府一一送走百官,正准备关门时,吴二红忍不住跳出来,行了一个大礼:“八品掌记吴二红拜见皇太孙。”
  有些疲倦的朱瞻基吓了一跳,看到是吴二红,却又来了精神,立刻出了太子府,把吴二红拉到奉天殿右庑向东边的武楼,然后一屁股坐下。
  这地方平时人来的很少。朱瞻基似乎有些放松。
  可是放松下来的朱瞻基,似乎又累又烦躁,并没有因为皇爷爷这破格的恩遇而感到高兴。
  吴二红就有点不懂了。
  这不是朱瞻基一直盼望的事么?
  这小帅哥是不是有点太矫情了?
  怎么,怕欠下我吴二红一份人情么?
  好啦,我告诉你,其实你不欠吴二红任何情分啦,你欠的只是学霸姚清华的情啦。
  吴二红在心里帮朱瞻基找台阶下。
  “丫头,你嘴巴里在嘟囔什么呢?”朱瞻基强笑着说道。
  “怎么,获得了这更古未有的殊荣,反而不开心?”吴二红没有回答,反问朱瞻基。
  “是啊,你也说这是更古未有的事啊?我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啊,朱瞻基居然真的是为这破格的殊荣而郁闷?
  “这说明,皇爷爷是多么看重你啊。”吴二红不懂。
  “就是太看重我了,反而坏事。”朱瞻基依然是愁眉不展。
  “何以见得?”
  “二红,我知道这次‘方山演武’是你出的主意。我也非常感谢你。你一向都那么聪明,连皇爷爷的心思都能猜透,为什么今天就没有想到我的烦恼呢?你想想我的叔父建文帝是怎么当上皇位的?”朱瞻基闷闷不乐的望着二红的眼睛说道。
  吴二红瞬间明白了朱瞻基的担心。
  她瞪大眼睛道:“你是说,皇上会因为太爱你,而再次选择破制,将皇位不传给太子,而直接将皇位传给你?”
  “皇爷爷一直不喜欢我父亲,他对我又给予了太多希望,民间有‘隔代亲’的说法,你看,皇太祖就是太爱皇孙,没有选择将皇位传给适合的儿子,而选择将皇位传给当时的皇太孙朱允炆,酿成大灾……”朱瞻基似乎说不下去了。
  “不要这样,你不是允炆太孙。”
  吴二红的现代学霸记忆中,当然知道,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很书生意气的皇帝,从小被朱元璋宠在蜜罐中,整天只知道吟诗作对,风花雪月,哪里可以和从小就被带在朱棣身边,历练多年的朱瞻基相比。
  “当然,我不可能是允炆皇叔,”朱瞻基语气坚决,似乎这个自信还是有的。
  “但是,你想想,皇太孙越过成年的叔叔去做皇帝,他要面临多少阻力?就更不用说,我又如何面对我的父亲?我们毕竟是父子,如果皇爷爷真的要把我推上位,他会怎样对我父亲?皇爷爷行事一向狠辣,很难想象,为了让我顺利登基,他会采取什么非常手段对待父亲…。。”
  朱瞻基说到这儿,脸上一片凄然,似乎已经预想到什么,而有点哽咽了。
  此时,吴二红犹如醍醐灌顶,她才忽然发现,自己想事情是太简单了。
  朱瞻基和朱棣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最是理解皇爷爷的行事方式,他此刻的忧虑,不无道理。
  让吴二红欣慰的是,这个皇帝的宝座,让多少人不惜弑兄杀父,赔上性命,也要得到,可是朱瞻基,却因为自己有可能遮了父亲的光芒而烦恼。
  他是一个至纯至孝的儿子,虽然文韬武略都在自己的父亲之上。
  但是他不愿意,把自己的尊荣建立在父亲的卑微之上,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父亲的痛苦之上。
  现在看来,自己煞费苦心的想出方山演武这一招,或许反而害了自己的皇室小帅哥,帮了倒忙。
  忙来忙去,最终还是得想一个办法,保住胖太子朱高炽的太子位才行。
  到底想什么办法呢?
  这回,可得动动脑筋。
  只怕吴二红又得启动学霸模式了。
  有一段时间,吴二红已经觉得自己完完全全的和这个明宫的八品掌记角色,融为一体了。
  思维、行事,都是彻底的古代人风格。
  可是从贤妃死后,吴二红后悔了。
  如果她当初启动学霸模式,那么,永乐八年,朱棣决定让权贤妃北征伴驾时,自己是否可以提前预知到她的厄运,而选择阻止?
  那么,是否芙蕖也不会死,王喜公公也不会死,那枉死的三千宫人,也不会陪葬?
  吴二红曾经厌恶那个作为现代人的姚清华的狡黠,复杂。
  可是投入的做了这一段时间的古代人,吴二红忽然发觉,原来做一个纯粹的古代人,静静等待自己的命运,也是一种悲剧。
  虽然,现在自己已经认同了吴二红这个身份了,但是,身处这个时代,我也可以超脱这个时代人的思维和行事。
  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切换自己的人生角色。
  换个角度看人生,人生何处不飞花?
  (亲们,帅哥的确养眼,有木有感同身受的?其实这种古典美的小帅哥真的是我的菜,你呢?喜欢你就票票支持啦,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第40章 汉王回京

  “丫头,你这一会儿眼珠骨碌碌的,一会又静若禅定,到底在想什么呢?”
  朱瞻基当然不知道,在片刻之间,面前的吴二红姑娘心里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了。
  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人生角色的吴二红,终于不再困惑了,她忽然觉得十分轻松。
  吴二红忍不住站起来,点了一下朱瞻基的俊挺的鼻头,嬉笑道:“我呀,我在想,为什么有人那么傻,别人叫他当皇帝,还那么痛苦?”
  “丫头,你敢跟我开玩笑!”
  朱瞻基被吴二红这顽皮的样子,也逗笑了。
  这偌大的皇宫,也只有这个精灵古怪的丫头,敢这样在皇太孙面前放肆了。
  这野丫头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有点奇怪,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安静沉默,还好今天终于又恢复了刚进宫时的慧心妙舌,小黠大痴。
  已经很久没有看红儿这样调皮了,现在突然看她开心的样子,朱瞻基原本已是满腹愁肠,忍不住被她感染得也是喜笑颜开。
  吴二红很喜欢,朱瞻基叫她“丫头”的样子,虽然他其实
  只比她大两岁啦,可是这声宠溺的“丫头”,让她觉得好幸福。
  这声甜腻的“丫头”一叫,更让吴二红下决心去保住那个史上最胖的朱高炽的太子位啦。
  说实话,虽然一直拒绝承认自己是颜控,可是吴二红实在对胖太子朱高炽没有好感。
  有时候,她都怀疑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将这样一个人,送上皇位呢?
  好吧,朱高炽,你应该感谢上天,你有一个帅的惊天动地的儿子,还有一个来自现代的颜控媳妇儿……
  吴二红在心里大言不惭的说。
  永乐十一年的2月,在关雎宫陪孙灵微读书的吴二红,忽然觉得太子府气氛十分诡异,空气变得异常紧张。
  胖太子人前还是一副谈笑风生的样子,但是一进入端木宫就唉声叹气,太子妃更是如临大敌。
  发生什么事了?
  “我二叔要回宫了。皇爷爷把护送皇祖母梓宫回南京的重任,交给了汉王朱高煦。”朱瞻基忧心忡忡的对偷偷询问的二红姑娘低声说道。
  原来,永乐十一年2月,北京天寿山的长陵地下玄宫落成,朱棣马上下旨,准备将仁孝皇后的梓宫从南京迁至北京,葬于长陵。
  此刻的朱棣,终于可以实现,将皇后带回盛满他们夫妻往事的北京归葬的承诺,此举,也离他迁都北京的政治理想更近了一步。
  永乐帝朱棣忍不住老泪纵横。自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皇后的棺椁一直被置于南京皇宫内6年未葬,而且徐皇后也将是入葬北京长陵的第一人。
  所以,此番徐皇后迁葬北京,不容任何差错。
  可是,从南京到北京,山水迢迢,万一那些流寇,或是逃亡后又卷土重来的蒙古鞑子,得到消息,在路上伏击,让徐皇后的棺椁不能平安到达北京,那徐皇后这六年未入土为安的委屈,以及自己苦心经营的政治理想,都将化为泡影。
  所以,此次迁葬,只能成功,决不允许任何的失败。
  派谁去护送徐皇后的梓宫才保万无一失呢?
  这个人,既要天生勇武有力,威信很高,能够震慑各种假想敌,又要有丰富的长途行军经验和作战能力,朱棣才能放心的把皇后的梓宫交给他。
  扶母后灵柩归葬,本来理所当然的该落在太子朱高炽身上,可是,朱高炽胖的连路都走不动,又如何能担负起护灵的重责呢?
  此时,朱棣的心里,条件反射的想起一个人——汉王朱高煦。
  皇子中,能担此大任的,非他莫属了。
  可是,汉王在永乐二年,因为不肯就藩,咆哮金銮殿,被朱棣以忤逆罪赶出大明宫,偏居于皇城根东北角,到现在已经整整8年。
  虽然同在南京,却一次也没有得到父皇的单独召见。
  为了防止汉王心中的太子梦死灰复燃,除了皇后薨逝那年,匆匆召他回宫,仅仅在紫禁城待了三日,朱棣便立刻限他返回府邸。
  可是,此刻,在用人之际,朱棣能够相信的,还是只有这个让他有点忌惮而又有点愧疚的二儿子。
  宫里都在传,这个汉王长得凶神恶煞,面如黑炭,粗鲁如蛮牛,是个很可怕的角色。
  一直身处关雎宫陪孙灵微读书的吴二红,本来并不想去关心这个传说中的汉王,可是,太子妃却一再找理由,让她去奉天殿走动。
  吴二红当然知道,太子妃的用意。
  这合宫之中,也只有二红,有着这个特权,可以在奉天殿,关雎宫,尚宫局来去自如。
  所以太子妃张翠云,怎么会不好好利用这个好用的“棋子”呢?
  皇帝在奉天殿的东暖阁里单独召见了八年未见的汉王朱高煦。
  二红去奉天殿的时候,看见奉茶宫女彩萍切了一杯“苏州红梅”,在暖阁外面犹豫不前。因为彩萍一向胆小,每每皇上召见人议事时,生怕赶着皇上心情不好,成为迁怒的对象。
  于是,吴二红走上前去,贴心的说:“姐姐,这个差事交给我来,我在这守着,你们离远一点,到时候,免得牵连你们。”
  彩萍感激涕零,赶紧将那杯“苏州红梅”放在二红手里,屏退宫人。
  二红偷偷的藏着暖阁的门帘子外听里面的谈话。
  不知道这汉王来了好久,只听见里面传来一声低沉而很有磁性的男声:“父皇,八年未能进宫看望父皇,是儿子不孝。可是……儿臣当日离京时,父皇亲口对儿臣说,今后‘非召不得入宫’。儿臣只好强忍着对父皇的思念。想当日父皇青春尚健,今日相见,父皇竟然两鬓染霜了……”
  从心里来说,朱高煦不恨父皇朱棣是不可能的。
  当日父皇在战场上亲口许下皇位承诺,让他拿命换来江山后,却在金銮殿上拒不承认,言而无信,翻脸无情,当年朱高煦凭着一股血气之勇质问父皇时,还反倒给他扣了一顶“忤逆罪”让他欲哭无泪,虚掷一生。
  (亲们,世界上最深的感情其实就是战友情,同学情,赞的举手。反正作者君心里这么觉得呢。依然感谢我的书友们每天的票票支持,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啦。)

  ☆、第41章 汉王颜值有点高

  虽然,汉王朱高煦的心里,有一道永恒的伤疤,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