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诗圣杜甫《端午日赐衣》道:“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每到这个时节,宫里都要赏赐新衣。
  今年一直身处关雎宫的孙灵微,为大家设计了一种新的吉服补子——白蛇和许仙人像补子。
  她画技本来了得,所以巧妙的将关于端午的民间故事“白蛇娘娘和许仙”的故事融入吉服中。她笔下的白蛇娘娘温婉动人,一点也没有蛇精的妖媚,非常喜庆。
  而那许仙看着,飘逸俊挺,却并不太像书生。
  吴二红看着,怎么有点皇太孙朱瞻基的影子?
  “你们说,微姐姐设计的这个吉服补子,这许仙大官人像谁?”
  “像皇太孙。”几个小宫女嬉笑着盯着孙灵微。
  这位孙姑娘年纪虽轻,却最是体上怜下,在宫里人缘也好,宫女们既敬重她,又喜欢跟她胡闹说笑。
  “红儿,这许大官人哪里就像皇太孙了,你是不是天天和皇太孙在一起,心里眼里就想着瞻基哥哥呀。”孙灵微话题轻轻一带,反倒开始取笑起吴二红来。
  “啊,二红姑娘想着皇太孙,嘻嘻嘻。”小丫头们经不住撺掇,纷纷跑来开二红的玩笑了。
  “微姐姐胡说八道。微姐姐最坏了,最喜欢把麻烦往别人身上引。”二红被她们说中心事,一时之间,虽然绝对不会承认,但毕竟心虚,强辩不得,因此脸儿又红得像布。
  “红儿,这麻烦可是你先挑起的哦。谁叫你先说我想着瞻基哥哥……”孙灵微的话还没说完,只听面前突然传来朱瞻基的声音:“谁在这说我名字呢?”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不知从何时出现的皇太孙,站在她们两个身后。他把那吉服补子样式瞧了瞧,假装一本正经的说道:“这许大官人嘛,我看不太像,依我看,这白蛇娘娘倒有几分像微妹妹。”
  “微姐姐还小,哪里就像是做娘子的人。皇太孙哥哥你胡说……。”
  吴二红脱口而出,一转头,却发现,朱瞻基的脸色有点奇怪,一抹丹红从他的脸颊蔓延,一路燃烧到耳后根。
  这皇太孙可是处于千军而不变色之人,为何此刻,神色如此明显的写在脸上呢?
  吴二红偷偷一瞧,才发现朱瞻基正目不转睛的盯着孙灵微。
  14岁的孙灵微身量又高了一截,比吴二红整整高了一个头,比之刚进宫时,又是一种美了。
  只见她身穿蓝色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淡蓝色的翠水薄烟纱,头上倭堕髻,斜插一根镂空金簪,缀着点点紫玉,流苏洒在青丝上,更添一种妩媚。肩似削成,腰若约素,肌如凝脂,指若削葱,眸含春水,口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二红也不由得看呆了。她这才发现,孙灵微真是越来越美了,美得让人无法忽视。
  难怪朱瞻基一看到她就会脸红。
  她心里涌过一种浓浓的酸味。便趁着孙灵微去花园荡秋千的时候,半开玩笑的问,“瞻基哥哥,你是不是喜欢孙姑娘呀。”
  “……微妹妹大家都喜欢啊。”朱瞻基犹豫了很久,才支支吾吾的说。
  吴二红不甘心的问,“那我呢?”
  “当然喜欢啊。”朱瞻基毫不犹豫的说。
  吴二红忽然就不难过了。就冲这皇室小帅哥对自己说喜欢时那种毫不犹豫的干脆,她也没什么难过的。
  至少,在对孙灵微说喜欢的时候,他还犹豫了好久呢,吴二红暗暗窃喜。
  唐明皇李隆基诗曰:“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今年端午节的宴会比往年要隆重得多。很多以前没被邀请的世子,命妇,诰命夫人,都出现在了华盖殿。
  合宫宴饮的时候,吴二红忽然发现,权贤妃的哥哥权水道居然也在贵宾之中。
  权贤妃的哥哥最初并无官职,在贤妃去世那年,被朱棣封为从七品的“中书舍人”。
  这一次,他却穿着正五品“给事中”官服,看来,皇上又给他加封了。
  宴饮之后,权水道奉旨前去拜谢永乐帝朱棣。
  (亲们,13、4岁的年纪真正算得上情窦初开,你们还记得那个时候喜欢的男孩或是女孩么?特别感谢我的书友sjzyang慷慨的大量票票支持,感谢所有的亲们对我的支持。爱你们。)

  ☆、第45章 令人费解的宫闱政变

  朱棣很破例的在奉天殿的“随安室”接见了权贤妃的哥哥。
  自永乐九年,权贤妃的父亲权永均来皇宫探望皇帝时,这是朱棣第二次接见权贤妃的家人。
  本来已经该平静的朱棣,或许是因为这次未能将贤妃迁葬,又或许是今天合宫宴饮时多喝了几杯,他握着权水道的手,泪流不止,神情几乎崩溃,让一边侍奉的内侍感到提心吊胆。
  送走权贤妃的哥哥后,永乐帝朱棣忽然一病不起。
  永乐帝这次病势来得凶猛。几天下来,一向身体壮健的他,就下不得床了,宫里忽然有一种可怕的预言,皇帝忧思成疾,怕是不行了。
  此说法流传的源头是钦天监官王射成,他自称夜观星象,发现帝星陨落,新君将立。
  其实,王射成和大太监杨庆以及杨庆的养子——“京城护卫总旗”王瑜,四个人正在密谋一场真正的宫廷政变。
  他们从三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鱼吕之变”中获得启发,打算由内侍杨庆在永乐帝的汤药里下毒,再由他的养子王瑜制造伪诏,等皇帝一咽气,就拿出圣旨,宣布,废太子,立赵王。
  这次造反计划的总头目是“京城护卫指挥”孟贤,他是赵王朱高燧的心腹护卫,手下有几千亲兵。
  赵王朱高燧本来这几年已经雄心顿减,原本打算安分守己的度过余生,可是被朱棣这一强留京城,也许是经不住那皇城里高高在上的宝座的诱惑,再加上朱棣那奄奄一息、即将驾崩的样子,让这个三儿子认为天赐良机,马上将要黄袍加身,因此热血沸腾。
  五月底,朱棣的病势沉重,已经到了药石无效的地步。杨庆认为,此时,给朱棣下毒最为神不知鬼不觉,便急招来王瑜,命他快点写好圣旨。
  这王瑜心里害怕,想想真是激动。
  可是“矫诏夺位”这件事,却不是他想干就能干成的。
  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军队上的总旗官员,起草遗诏需要很高的文字水平、文字能力,而且必须以皇帝的口气写。
  这就必须要在皇帝身边长期工作的内阁、翰林院那些大笔杆子才能有这个条件。
  这王瑜再一想,有了,自己的儿女亲家高以正不就在翰林院任编修么?
  当即很激动的把亲家召来,将计划和盘托出。
  这高以正也很激动,马上给王瑜出谋划策,共同拟好遗诏。
  六月初一,永乐帝在喝下杨庆的毒药后,突然倒在床上,杨庆正欲伸手去探鼻息,永乐帝一跃从龙床上坐起,将杨庆拿下,可怜护卫指挥孟贤的几千兵马还未出动,还有王瑜和亲家辛苦研究的“遗诏”还没能拿出来面世,就已经被埋伏在房顶的不明高手生擒。
  然后这些高手簇拥着胖太子朱高炽,忽然出现在永乐帝的寝殿。
  人赃俱在,朱棣大怒。
  急召来朱高燧,问:“这是你所为?”
  朱高燧吓得浑身如筛糠,说不出话来。
  朱棣气得浑身颤抖,将朱高燧拿下,怒道:“我好心留你过端午节,你却狼子野心,如此不孝之子,斩立决。赵王府家人贬为庶人,全部发配充军。”
  “父皇且慢。”
  太子正正衣冠,急忙跪下请命道:“父皇息怒,此案孟贤乃是主谋,其罪当诛,他身为皇子护卫,不思本职,却心生异念;其余诸人或是被他胁迫,或是被其蛊惑,罪不当诛;至于三弟更是无辜,此乃他手下人所为,他又如何得知?虽说有管教不力之罪,但不可重罚啊。”
  “皇后在世,总说太子仁孝,今日我算是相信了。高燧矫诏夺位,妄图废你这个太子,你还在为他说情。”
  永乐帝说完又转向皇三子朱高燧道,“老三,记得永乐七年,你就该被贬为庶人,幸亏你大哥帮你说情,现在,你再次犯下弥天大错,你大哥依然不遗余力的护你周全。”
  朱棣提高声音,忽然向周围宣布似的说道:“朱高燧,你应当庆幸你有个好哥哥,天下人,也当庆幸,你们有个仁义的君主。好吧,太子,我就成全你一片仁孝之名。拟旨——”
  朱棣当即宣布,将护卫指挥孟贤,内侍杨庆斩立决,削减朱高燧两护卫设置,立即回封地,非召不得入京;总旗王瑜降职为辽海卫千户,而他的儿女亲家翰林院正七品编修高以正,不降反升,升为翰林院正五品学士。
  至此,谁都知道这场政变,之所以能被粉碎于无形,全靠内鬼高以正及时给太子告密,然后太子和父皇朱棣首次联手,打了生平最漂亮的一仗。
  太子仁孝之名也传遍天下,朱棣也生平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言之凿凿的肯定了太子的储君之位,至此,吴二红再也不用担心,皇帝会再生出易储之心。
  可以说,感谢老三朱高燧这场未遂的政变,让太子一战成名,从此巩固了朱高炽的储君之位。
  这场政变看着昭然若揭,可是吴二红,有些问题却想不明白。
  以朱棣的那种狠辣性格,不要说敢于谋害自己的人,就是在背后辱骂皇帝的人,他也一定杀无赦。
  这次朱高燧虽说政变未遂,且是亲儿子,但毕竟弑君弑父,矫诏夺位,人证据在,仅仅只是削去朱高燧两护卫而已,处罚之轻,令人难以想象;
  皇帝之前还对储君之位如此犹豫,认为太子能力有限,不堪大任,甚至还一想在汉王和皇太孙之间挑选继承人,怎么一眨眼,竟然就铁板钉钉的公然向天下人宣布,太子储君之位已定?
  难道真是因为太子两次为自己的弟弟求情的“仁孝”感动了?
  要知道太子仁孝这张牌已经打烂了,上位之初,朱高炽就以仁孝著名,但显然朱棣并不吃这一套,反而认为一国之君就要杀伐决断,不可太过仁弱,不然守不住这大明江山。
  朱棣为何如此转变之快,决心之大,让吴二红百思不得其解。
  吴二红偷偷将这些疑问像朱瞻基和盘托出,朱瞻基脸色大变,赶紧做出噤声的手势,看吴二红实在不解,便忍不住对她说了一句:“只怕父皇现在,正大汗淋漓,比三皇叔心里更惶恐呢!”
  (亲们,太子为何做了好事,得了实权却像个罪人般惶恐呢?请听下回分解。再次感谢各位书友对我的票票支持。特别感谢书友oldkiller、萧玖灵、t不二、双卷大帝、言西早口玉、等等书友们。我们这里终于降温了,有你们的票票和点评令我心里始终暖暖的。)

  ☆、第46章 学霸脑细胞也有不够用的时候

  二红再要追问,朱瞻基却缄口不说,她知道他的原则,知道此事重大,便不敢再追问。
  她回到关雎宫,忽然发现太子刚好从关雎宫里出来,果然大汗淋漓,脚步踉跄,那样子,像极了一个做了错事的逃犯。
  二红更加奇怪,这皇太子今日所做之事,高风亮节,既扬美名于天下,人情做足,又得实权,为何此刻却是如此狂恐不安,好像他才是罪人?
  啊,她心中忽然一闪念,莫非,此次宫廷政变,真正的幕后主使,竟然是太子?
  他和那个此次宫闱政变中的内鬼高以正,到底是什么关系?
  对了,高以正是翰林院编修,太子一向受文臣喜爱。他们应该早有交情。
  高以正在这场政变中,看似是最不重要的那一环,难道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环?
  其实真正蛊惑人造反的就是这个高以正?
  他完全可以利用儿女亲家的关系,方式巧妙的给自己的亲家——总旗王瑜,透口风,说门路。
  像他这种长期摇笔杆子的人,最是知道如何把话说的模棱两可,既给听者想象空间,又不暴露自己本意。
  而这个王瑜是朱高燧护卫指挥使孟贤的直接手下,他把消息给自己的上级孟贤一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孟贤当即拟定造反计划,摇身一变,成为这场宫廷政变的主使人。
  孟贤再给朱高燧一表忠心,就把三皇子拉下水啦。
  而这个高以正假装被动,等着自己的亲家王瑜来找他,因为他知道,不是谁都可以起草遗诏的。王瑜也不可能傻到随便拉一个人来入局。
  这场政变的最关键棋局,始终在他这。
  等王瑜一来找他,他假装积极配合,打入敌人内部,这样就可以留下确凿证据。让朱高燧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吴二红推想到这儿,从朱瞻基的敛口不言和太子朱高炽那反常的惶恐,她心里已经确定,此事十之八九便是如此。
  因为朱瞻基平日什么话都愿意和吴二红分享,这次他虽然不愿意告知吴二红,但实际上已经在话里漏出口风来了。
  他最是一个仁孝之人,作为儿子,隐父之过,隐君之过,自是本分。
  而朱高炽,他之所以如此惶恐,恐怕并不是觉得自己做了亏心事,毕竟在争夺储君之位这条道上,他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不黑也染黑了。
  难道他的惶恐是因为,他的一切阴谋,可以蒙骗的了任何人,却蒙骗不了早已识透人心的永乐帝?
  永乐帝对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得傻蛋三皇子朱高燧的处罚,如此“高举轻放”,表面上,是给求情的太子朱高炽面子;实际上,却是对太子朱高炽的一种无声的警告。
  皇帝以这样一种方式告诉他:“你做的一切,我都知道。在我的面前,你玩不起花样。”
  吴二红想不通的是,永乐帝既然已经识破了太子的阴谋,不不仅不揭发他,却还要配合他演一场戏,还将这场大戏最尊贵的殊荣——储君之位,正式赏赐于他,这是为何呢?
  这是她到现在也想不通的难题。
  哎,帝王心术,真是莫测难辨,连我这个学霸,也只得甘拜下风啊。
  吴二红躺在床上,想得头都大了,怎么也睡不着。
  她想,今晚这皇宫里不眠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吧。
  有人欢欣鼓舞,激动万分,就有人跌入低谷,泪眼相望。
  可是有一个人,他的心情之复杂,只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该喜悦还是失落吧。那个人一定就是这场迷局的中心人物——永乐帝朱棣。
  刚刚戌时,二红就起床来,她偷偷溜到奉天殿的“东暖阁”,果然,朱棣已经衣衫齐整。
  晨光熹微,大殿里还点着灯,朱棣在灯下看书。
  皇上是一夜未眠,还是如她一样早起?
  吴二红犹豫着,这么早进去请安,不太合适。
  谁知,朱棣看见吴二红的身影在大殿门口刚一闪过,就朗声叫道:“小丫头,知道是你,进来吧。”
  此时大殿里正无人。
  “二红,来,皇爷爷给你讲个故事。有个人去学习骗术,但他一直很善良,所以骗不了人。有天,他的师父就拿出一锭银子,教他如何狠下心来骗别人的钱,这徒弟听完师傅的全部教导后,将师傅的银子一把抢走说,是你教我骗人就要心狠的。你猜这个故事结果怎么样?”
  “师傅很无奈,很伤心,但是也很欣慰的说,徒儿,你终于可以出师了,就把行走江湖的传家之宝给了他?皇上,是不是这样?”
  二红不紧不慢的说完,然后抬头看皇帝的脸色。
  朱棣欣慰的望着二红,“小丫头,你真聪明。你怎么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什么都知道?”
  霎时,二红高兴地一蹦三尺高,之前还觉得自己脑细胞不够用了,没想到,这次随口乱蒙,居然猜中了皇帝的心声!
  此时,她恍然大悟,朱棣不愧是一代雄主,他比周围的人都清醒,他要挑选的是什么。
  他要挑选的是一国之主,而不是一个孝子,所以他不喜欢以前过于仁孝的朱高炽;他要挑选的也不是一个行军打仗的将领,所以他最终放弃了和他并肩战斗多年的二儿子朱高煦。
  他要的是一个于心术,于品性上,皆可以超出常人的接班人。
  而现在的太子,已经做到了。
  太子朱高炽不动声色的策划了这场政变阴谋,成功打击异己,却处处往自己脸上贴金,赢得漂亮;
  他其实可以置敌人于死地,但是却偏偏要为他们求情,因为他深深知道,与其杀死敌人,不如感化敌人,让敌人输得服气。
  胖太子于心术,于人情世故上,皆给朱棣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朱棣终于放心的将这江山交于他扛着了。
  至此,太子一脉的苦心经营,终于有了回报!
  而辛苦恣睢,觊觎太子位多年的汉王,赵王,正式被逐出储君的舞台,不知道他们心里,是否真如朱棣看到的,输的服气?
  不管怎样,吴二红为朱瞻基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亲们,纵然是学霸,智商高,那还得情商高,才能玩转古代宫闱啊。不然活不过第一集。感谢书友们每天的票票支持,爱你们。)

  ☆、第47章 美女模特魅力大

  吴二红忽然发觉,朱瞻基有几日未曾来找过她。
  关雎宫里,也一直少见孙灵微的影子。
  他们两个怎么齐齐失踪?
  二红觉得太奇怪了,便偷偷问太子妃的贴身侍女小菊,“微姐姐和皇太孙殿下,怎么不见人影呢?”
  “哎呀,姑娘,你还不知道呀?皇太孙现在,正在‘凌微画苑’跟孙姑娘学画侍女图呢。”小菊是个浓眉大眼,说话脆生生的14岁小丫头。
  “‘凌微画苑’?我来皇宫这么几年了,怎么竟然没有听过这个地方呢?好姐姐,你可一定要带我去。”二红缠着小菊姑娘不放。
  “‘凌微画苑’原本是太祖时期就废弃的嫔妃寝殿,一直空着,孙姑娘天生擅丹青,太子妃便去求了皇上,给孙姑娘腾出来做了画坊。你想去还真求对了人,那地方我不带你去,你一辈子也找不到。”小菊得意的甩甩乌青的两条大辫子。
  “那么难找?”二红目瞪口呆。
  “那是。”小菊告诉二红,“这画苑名字是孙姑娘取的,我听见孙姑娘跟皇太孙说,是什么‘凌于微尘’的意思。姑娘不爱读书,只爱画画,她好中意那个画苑,她现在把箱笼衣衫都搬去了那边,天天都泡在那边不过来。”
  “这不太合适吧?一个姑娘家单门独户的住在外边?”二红觉得孙灵微的胆子也够大的。
  小菊抿嘴一笑:“太子妃娘娘知道孙姑娘是个知事的人,也没有强求她非要住在关雎宫,只是担心她的安全,派皇太孙天天过去,名为学画,实际上是护花呢,毕竟那是这个偌大的皇宫最冷僻的地方。”
  “快别说了,什么护花不护花的,赶紧带我去。”
  吴二红在小菊带领下,把这紫禁城几乎走了个遍,一路重重叠叠山,高高低低树,叮叮咚咚泉,曲曲环环路,走了约一个时辰,才找到“凌微画苑”。
  好个偏僻的所在!二红在心里埋怨。
  等进了宫墙,却发现是另一番风景。书院很宽阔,占地面积约有一顷。
  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凌微画苑”匾额。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园锦簇,剔透玲珑,后院隐约可见满架蔷薇、一带水池。
  皇城里的护城河在这里汇合,流出紫禁城,有一白石板路跨在护城河上,小菊说,从那里可通关雎宫。
  吴二红暗暗感叹,这孙姑娘可真会找地方。
  这地方简直就是这皇宫里的世外桃源。
  她推开门去,只见书院正中间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粉蔷薇。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呵呵,这微姐姐把这书院布置的,完全是一个艺术家的世界啊。二红感叹道。
  只有东边设着的那个卧榻,暴露了这间画苑的主人原来是个姑娘家家。
  只见那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这应该是艺术家孙灵微画画累了时休息的卧榻。
  “里面也有小厨房,每日由关雎宫那边的杂使厨娘,把太子妃娘娘菜园里新鲜出来的瓜果蔬菜带来这边。姑娘你在里面慢慢去寻孙姑娘和皇太孙殿下,我去看看院子里还需要什么。”小菊最后交代了一句,就出去画苑外边了。
  看这架势,微姐姐果然是寝食都在画苑了。看来二红这个关雎宫伴读的工作要失业了。
  只是,这偌大的书院里,除了早晚洒扫的杂役,连一个值守的宫女都没有,可真是冷清啊。
  吴二红觉得奇怪,怎么没有看见微姐姐呢?
  她再往书院里面走,里面依然很静。静的好像根本没有人。
  奇怪,小菊明明说皇太孙和孙姑娘都在这“凌薇画苑”啊。
  二红有一种奇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