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回头一看,姚清华已经昂首挺胸的跑上前去,迎着朱棣那阴狠的目光道:“世人都说,皇上对皇后一片真情,在我看来,全是假意。”
  朱棣万万没有想到,这凤藻宫竟然有人敢潜入,更难以置信的是,眼前的这个瘦小的八品掌记竟然敢对他说出如此大胆的话,一时间,竟然忘了表情,完全被姚清华震住了。
  姚清华继续咄咄逼人道:“皇后死后两年,梓宫停于中宫,皇上‘舍不得’把她下葬,这里面固然有感情的因素,但也是皇上为实现迁都而走的一步大棋吧。”
  “何以见得?”朱棣一脸讶异。
  “皇上正在为皇后修建长陵,皇后若是他日归葬北京,皇上百年之后,世人都念皇上夫妻情深,能不将皇上与皇后合葬么?皇上停灵两年,并终身不再立后,这份情义早已感动天地,谁还忍心批驳你背弃祖宗龙脉烟火?这样,皇上就名正言顺的不用归葬在太祖孝陵了。既然把这个最棘手的叶落归根的伦理问题圆满解决了,那么就算解决了皇上迁都过程中最大的阻力。”
  (亲们,心理建设在古代皇帝这一块就是有点缺失,特别是明朝,要是早日开设了这课程,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皇帝啦。呃,可是,谁来当这个老师呢?这样皇家就没有秘密啦,是个问题。呃,求推荐,亲们,喜欢你就推荐,票票,币币随意啦。))

  ☆、第十八章 今晚,多少人记住了我的名字。。。。。。

  朱棣听姚清华说到这儿,阴郁的脸色忽然变得开朗起来,不知道是姚清华说中了皇上的潜意识安排而惊喜,还是为二红姑娘这惊人的见地而感佩,他嘴角的胡须抽动了一下,竟然回转身来,微微一笑,朝姚清华伸出手去,“小丫头,坐下说话。”
  然后,朱棣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拉着姚清华的小手,一起坐在徐皇后的棺椁前。
  此时,姚清华仿佛又看到了当日北巡时,受万民敬仰的,温和而慈爱的皇帝。
  姚清华语气也不由得变得轻柔起来:“皇上自知‘入土为安’的道理,很想快点把徐皇后归葬北京,进而实现迁都北京的梦想。可是最近很多事情都接连失败,让皇上以为迁都无望,信心丧失,深感愧对皇后,因此,每来凤藻宫一次,看到皇后棺椁尴尬的停在这里,心情便更加郁结,因此出宫便更加躁怒,用杀人来发泄。其实皇上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只要皇上静心筹谋,红儿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皇上有生之年,迁都大业定成。”
  “真的?你敢保证?”尽管明知一个小孩子的话不可信,可是朱棣却忽然像已经得了什么大人物保证似的,眉开眼笑,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
  姚清华见皇帝这样高兴,便趁机说道:“皇上,这合宫里的人,见皇上每次去了凤藻宫就脾气暴躁,风传皇上是中邪了,这对你的迁都大业可不好。”
  “这帮无知臣工,不如朕的八品掌记知心,只好乱传鬼神之说,真可笑。只是朕以后不发脾气了,皇后这也少来了,等她风光大葬北京的时候,朕再来好好告慰她吧。”朱棣牵着姚清华的手,笑眯眯的踏出凤藻宫。
  此刻已经是亥时,跪伏在殿外,瑟瑟发抖的王喜和一帮守灵的宫人们,忽然见皇帝满面春风的拉着八品掌记吴二红,步出凤藻宫,全都惊呆了。
  “赏,守灵宫女宮花两支,锦缎两匹,同时,和各值守公公一样,每人本月月银双倍。”
  当夜,皇上出了凤藻宫竟然没有杀人,反而大赏凤藻宫守灵人和一帮公公们的消息传遍金陵皇城,所有人都记住一个名字:吴二红,那个9岁的八品掌记。
  今晚,多少人记住了我的名字?
  而更加该感念我吴二红的人,非贤妃莫属了吧。
  那晚,姚清华扶着皇帝打道回府时,远远的,她看见权妍儿衣裳凌乱的坐在卿鸾宫外殿,朱棣也看见了,皱了皱眉头,脸色有点沉了下来。
  姚清华眼珠骨碌碌一转,便假装叹了一口气,柔声道:“皇上,贤妃得知,皇后薨逝于七月,皇上每年七月便不入后宫,夜夜入凤藻宫陪伴皇后,以至于忧思成疾;贤妃娘娘感念皇上对皇后娘娘一片深情,不敢独享这夏夜安宁,也夜夜在此隔着一座王城默默的陪伴皇上。正所谓‘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皇上,你看,贤妃娘娘是不是越来越清瘦、憔悴了?”
  朱棣听到这儿,神色变得温柔起来。当即对王喜公公吩咐道:“把这位二红姑娘好好的送回掌记房。朕今晚去贤妃娘娘那儿坐坐。”
  到了子夜时分,权贤妃宫中又响起声声玉箫,灯影里可以看见皇上合着拍子陶醉似的微微颔首的样子。
  第二日午时,皇上和贤妃先后召见了姚清华,各有封赏。
  皇上大手笔的赏八品掌记吴二红一年俸禄翻倍。
  贤妃娘娘就很费心的赏了一支很精巧的银镀金嵌珠宝葫芦蛐蛐簪。
  这支金簪,定是贤妃娘娘亲自设计的新式发簪。宫里以前对蛐蛐还知之甚少,北巡以后,蛐蛐金簪才渐渐流行了起来。
  这支漂亮的金簪让姚清华忍不住心思浮动,她想起了和朱瞻基当日在北京昌平县捉蛐蛐的情景。
  皇室小帅哥朱瞻基为什么进宫以后竟然一次也没有看见?难道因为太子尚在禁足中,他也受到了什么牵连么?这次无论如何,她也要弄个清楚。
  不等姚清华开口求贤妃娘娘替他在皇上那儿打听皇室小帅哥的消息,权妍儿已经打趣似的说道:“我已经问过了,小皇孙并不是因为太子之事受到牵连,而是北巡以后,皇上亲自带着他去田间视察之后,对农业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自己请求,到太子妃的母亲,也就是他外婆——彭城伯夫人的庄园上去躬耕农田,到了秋天就会回来,说是要带着亲自种的瓜果回来,让皇上尝尝,皇上昨晚说起可高兴呢。”
  这朱瞻基可真够聪明的,太子受罚,留在皇上身边,身份始终也很尴尬,不如自请远离气头上的皇上,还投其所好的找了这么一个绝好的理由,真不愧是七窍玲珑心啊,不愧是朱棣从小带到大的接班人。
  贤妃看姚清华脸上喜气洋洋,忍不住笑道:“小丫头,知道你对皇太孙关心的很,天天都在跟芙蕖念叨,怎么,长大了,想嫁给他不成?要不要姐姐给你做媒?”
  “贤妃娘娘请自重,不许这样打趣人家。”姚清华被权妍儿这样直白的话说得心里又羞又喜,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故意板着脸,做出生气的样子,但是脸蛋却忍不住变成了一个红苹果。
  “你我是姐妹,开个玩笑你就羞成这样,难不成,二红你这么小,就真的懂了那情窦之事?来,让姐姐看看你那张红布一样的小脸蛋。”
  贤妃硬把姚清华的头扳过来,却只是亲自替姚清华把金簪簪于头上,忽然甜笑道:“红儿,昨晚皇上可是哄了我一个时辰,我才理他的。不过后来,我很想问,宫中传说我长得像他生母硕妃的事是不是真的,可我一想到,万一话一出口,皇上追问我听谁说的,恐怕会牵连你和芙蕖,便忍住不问了。但我觉得,皇上还是很爱我的。”
  这贤妃刚说到“硕妃”两个字的时候,姚清华就一阵头皮发麻,听到后面又哑然失笑,这贤妃娘娘最初给她的印象,也是个极为机敏的人,可是只要一涉及皇上和她的事,她就变得傻傻的。
  女人啊,在爱情里,智商就真真的那么低么?
  (女人在爱情里智商真的为零么?至少作者君不是这样哦。。。其实是看你投入度有多少啦。。呃,求推荐,亲们,喜欢你就推荐,票票,币币随意啦。))

  ☆、第十九章 “有个性”的太子妃

  贤妃娘娘若是将自己是否长得像朱棣生母硕妃的话题一抛出口,只怕皇上刚刚愈合的心伤,又要引发,到时候牵连的岂止是芙蕖和姚清华呢?
  这次,虽然自己大胆的以毒攻毒破了朱棣的心病,但毕竟朱棣这个传奇皇帝,一生的暗伤太多。
  如果再有什么刺激到他那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只怕他会彻底发狂,那时候,姚清华再没有信心想出什么好的治疗方法了。
  所以现在的朱棣,看着意气风发,其实他只是一个可怜的,正处于缓慢恢复期的长期心理病患者。
  还好,这贤妃娘娘虽然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但是潜意识里却记得要保护姚清华和芙蕖,也算是令人感动的。
  徐皇后薨逝的黑色七月一过去,永乐帝朱棣的情绪一天比一天好,他对权妍儿更加宠爱。
  只要一看见贤妃那张或娇或嗔的小脸蛋儿,上一秒,在前朝还果敢刚毅的“霸道总裁”朱棣,下了朝,立刻就变得温柔多情了起来。
  每当他忙完朝政,拖着疲倦的身子,走进卿鸾宫,美妙的箫声宛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将朱棣的疲劳吹得无影无踪。
  皇帝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
  8月15中秋节,李尚宫传谕内宫各部,太子、太子妃将回宫和父皇朱棣共度佳节,所需节费用度赶紧造表上册,归至尚宫局掌记处,统筹安排。
  太子能够来和朱棣共度中秋,这也算是姚清华对朱棣的心理治疗成果之一吧,她暗喜:看来处于幸福中的朱棣,在中秋这个团圆之日,选择和尚在禁足中的太子一起度过,那么解除太子禁足应该不远了。
  自那天贤妃开过嫁朱瞻基的玩笑后,不知道为什么,姚清华觉得,今天觐见的太子、太子妃,俨然已经是自己的“准公公、婆婆”了,因此,格外注意他们行踪。
  到了觐见的那一天,太子穿着点缀有桂树补子的吉服,太子妃的吉服上则绣着玉兔补子。
  姚清华注意到,太子朱高炽除了胖,没什么特点;太子妃张翠云则非常有个性。
  因为她除去这一身吉服,钗环鬓角无一饰物,整个人清瘦朴素得犹如一个农家妇女。
  更有个性的是,她给皇帝过节的节日礼物,竟然是一牛车自家菜园里种的瓜果蔬菜。
  如此拿不上台面的礼物却博得朱棣满脸笑容,不住道:“太子有妇贤惠至此,我也放心了。”
  看到瓜果,姚清华忍不住想起了贤妃娘娘告诉她的,朱瞻基在瓜果成熟时会亲自摘回来给皇爷爷品尝。
  现在正是硕果累累的金秋,又逢这样的节庆日子,蹊跷的是,竟然没有见到皇太孙朱瞻基,她心里又急又伤心。
  却苦无机会问。
  她在殿后侧耳细听,不放过朱棣和太子夫妇的每一句对话。
  直到分别时,她才听见太子妃十分随意又十分恭谨的对朱棣说道:“给父皇带回来的这些瓜果蔬菜,也有一部分是瞻儿亲手种的。瞻儿在我娘家母亲大人那儿,开辟了好大一片庄园。每当他扛着农具下地干活时,周围人都道瞻儿就是一副庄稼的好把式。瞻儿原本说中秋节回来和皇爷爷一起尝瓜,可是前日忽然捎来口信,说外婆庄园今年的西瓜收成大好,西瓜个个又甜又大,瞻儿一心想让皇上也看看这一派农家丰收图,正在延请画师,苦学画技,等到年终,我母亲回宫觐见皇上时,一并将瞻儿的画带来给皇上过目。”
  姚清华听这位打扮平常,言辞也很平淡的太子妃说话,竟然是处处心机,她知道皇上重农业,所以就让自己儿子去彭城伯夫人那里深入农事,还将劳动成果画给皇上看,既表了一片孝心,又展示了自己儿子的才艺,真是一举多得呀。
  看来她也知道,皇上虽然不待见自己老公,但是却十分钟爱自己的儿子,所以要想吸引皇上注意,只有靠皇太孙多下功夫了。
  有这样精明的太子妃相助,胖太子朱高炽或许不愁走不上王位。只是苦了皇太孙朱瞻基了,小小年纪,就成为父母上位的一颗棋子,不知道对他将来的人生来说,这是幸与不幸?
  不管怎样,姚清华日日盼望着太子妃生母、朱瞻基外婆、彭城伯夫人来明宫觐见的那一天。
  天气渐渐寒冷,十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纻丝……
  十一月,百官内眷皆带暖耳。冬至节,宫眷内臣皆穿阳生补子、蟒衣。室中多画绵羊引子画贴……
  腊月初八,盼望的彭城伯夫人——朱瞻基的外婆终于来了。
  这彭城伯夫人盛装大品,一身二品命妇装扮,头戴花冠,上面插着花钗8树,衣服为真红大袖衫,深青色霞帔,霞帔上施蹙金绣云霞翟纹,纻丝褙子上刺绣云霞孔雀纹。
  彭城伯夫人之所以如此隆重打扮,因为她原本只是个三品命妇,两年前太子妃父亲张麒去世,朱棣追封亲家为“彭城伯”,而她才从三品“淑人”进封到二品“夫人”。
  这是她在丈夫丧服期满后第一次进宫谢恩,不知道她会给她的皇上亲家带来什么厚礼呢?
  首先,彭城伯夫人向皇帝进献了外孙朱瞻基新近所绘的《瓜鼠图》系列。
  朱棣一看,赞不绝口,“瞻儿这工笔细描的本领真是到家,连西瓜上的经络,啃啮西瓜的田鼠的胡须都画得栩栩如生,西瓜和田鼠交相辉映,田园情趣跃然纸上。是哪位画师把瞻儿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调教得如此用笔精细,来,赏!”
  “皇上,瞻儿的师傅我已经给你带来了,你最好亲自封赏她。”只见彭城伯夫人满脸诡异的笑容,一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在彭城伯夫人的示意下,从殿外略带怯意,但又十分有礼有节的走上殿来。
  小姑娘穿着一件蓝绢布的窄袖褙子(褙子类似于我们现代人穿得长马甲),一条浅桃红的新袄裙,梳着低矮的三小髻。小髻上各系着一朵绢花。
  眼前小姑娘的素淡和雍容华贵的彭城伯夫人形成鲜明对比。
  (亲们,明朝的服饰制度很严格的,像朱瞻基老妈这种喜欢作农妇打扮,并且得到皇帝公公赞赏的太子妃还是真算有个性的。皇帝到太子家的小庭院时,太子妃还亲自在大锅前炒菜呢。也真是服了。呃,求推荐,亲们,喜欢你就推荐,票票,币币随意啦。)

  ☆、第二十章 美女情敌杀回来

  姚清华暗暗猜测,这小姑娘虽然是彭城伯夫人带来,但是从穿着来看,小姑娘应该家庭位份不高。
  “哦,这就是瞻儿的师傅?”朱棣和殿内一众人都觉得既感意外又乐呵呵的。
  “回禀皇上,民女不敢当皇太孙师傅。民女只是常年和菜园打交道,所以闭上眼睛也能想出西瓜的样子,而皇太孙之所以画得栩栩如生,并非民女之功劳,而是皇太孙心中有瓜,爱农亲农。”
  行过大礼,小姑娘伏在地上,低头颔首回话。
  “这小姑娘虽然长在民间,却十分懂规矩。难得这么会说话,一点也不贪功劳,真真是极为难得。抬起头来。”
  “是,皇上。”小姑娘又拜了一拜,方才微微扬起头。
  此时,众人都发出一片赞叹声,“好俊俏的丫头!”
  “真是个粉雕玉彻的妙人儿。”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美貌!”
  ……
  此时,皇帝见众人都在纷纷称赞这小姑娘的惊人美貌,便微笑着说:“这小姑娘,长相倒很有几分灵气,命中注定,不该处于陋室寒瓦之家。且考考你些宫中的规矩。”
  朱棣捻着胡须,笑问道,“你看今日周围人,为什么衣服上都绣着山羊,绵羊啊?”
  那美貌的小姑娘抿嘴一笑道:“回皇上,冬至过后,阴气逐渐下降,阳气开始生发,唐《新华严经论》说,以十一月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生。所以冬至吉服的补子中,有口吐上升瑞气的山羊或绵羊图案,谐音‘阳、生’。此外,三阳开泰、绵羊太子等题材也常用在冬季的服饰、织物或首饰上,皇上,您是天子,所以您衣服上绣的是龙纹阳生补子,对也不对?”
  “好、好。好!不曾想,你对宫里的规矩竟是如此通透,看来,比我的八品掌记吴二红强。我听贤妃说,刚来的时候,她连‘发簪’、‘金钗’、‘步摇’的差别都不知道呢。哈哈哈,看来,我不用担心,宫里一下有了两个来自民间的野丫头会闹翻天了。”
  “还不快谢恩,皇上已经开了金口,将你选入后宫,同那位二红姑娘一起生活呢。”
  老于世故的彭城伯夫人,听朱棣说到这儿,便不失时机的对小姑娘示意。
  “民女拜谢皇上。”小姑娘立刻听话的行礼。
  “感谢皇上亲家给了老身这个面子,这小姑娘姓孙名灵微,他的父亲孙忠,就是我们永城县的一个小主簿。灵微虽然出身低微,但姿色、才德,自小便非凡人可比。老身担心,她在那么一个家庭,恐埋没了这冰雪聪明的小人儿,寻思着,皇上最是爱才惜才,所这次才把她带来,给皇上瞧瞧。”
  “孙灵微,好名字,既然是亲家你亲自送来的,那还有错?就交由太子妃抚养吧。你可要嘱咐太子妃,要当作自己亲生女儿来调教,有空我也会亲自去盘问她的功课哦。”
  朱棣最近心情本来就好,被这彭城伯夫人一番巧妙的恭维,更是心花怒放,立刻愉快的下了旨意,将孙灵微选入内宫,由太子妃亲自抚养。
  此时姚清华却怎么觉得,一切有点刻意安排的痕迹?
  她慢慢从脑中搜索关于这朱瞻基外婆——彭城伯夫人的一些知识。
  在明朝的诰命夫人中,也有着很严格的等级制度。
  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
  其中只有一、二品才称为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眼前这珠光宝气的彭城伯夫人,最初只是个六品安人,后来她的丈夫张麒立下军功,升“昭勇将军指挥使”,女儿飞上枝头变凤凰,嫁给太子朱高炽,她从六品安人一下飞速晋封到三品淑人。
  这彭城伯夫人,在从表面看来,对皇帝封她的二品夫人感恩戴德,实际上她还远远不满足。
  如此又是接皇孙朱瞻基去她庄园躬耕劳作,又是进献美女小画师,看来这个老太婆不简单。
  她和自己女儿,太子妃张翠云,早有默契,一举一动都是为了讨好皇上,让自己女婿——太子朱高炽早日出头,也好让她这个岳母沾沾光,让头上花冠上那8树花钗,变成9树。
  毕竟,9树花钗,这才是一品诰命夫人的标配。
  此时,小姑娘孙灵微在谢恩的同时,似乎出于无意间朝着殿外一侧甜甜的笑了一下,笑容里有一种大功告成的感激和喜悦之情。
  姚清华站在殿外,远远地顺着小姑娘的目光看过去,差点背过气。
  人堆里,和孙灵微相视一笑的——
  不是别人——
  正是她日盼夜盼的皇太孙——朱——瞻——基!
  原来他已经回来了,只是为了给皇爷爷重磅推出小画师孙灵微,他宁愿自己在台下当观众。
  用自己的画,换来,小姑娘在宫中的落脚。
  他们之间的交情竟然已经如此之深?
  那个小姑娘到底有什么魔力?
  姚清华不顾礼仪,偷偷挤到殿前,定睛一看,呆住了。
  好一张完美的小脸蛋!
  只见她洁白的皮肤犹如刚剥壳的鸡蛋,大大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会说话,小小的红唇与皮肤的白色,更显分明,一对小酒窝均匀的分布在脸颊两侧,浅浅一笑,酒窝在脸颊若隐若现,可爱如天仙。
  可她,为什么那么熟悉?
  天啦,不要!
  我跟她到底是几千年的孽缘完不了?
  姚清华觉得自己哭不出来了。
  眼前的这个孙姑娘,不就是我的中国好闺蜜——蓝美美的童年版么?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哎,难道我姚清华这几辈子,都摊上蓝美美了?
  最可恨的是朱瞻基,他出宫半年,姚清华还一直以为,是在给他的父母卖命做好“棋子”的功课,不曾想,学画是假,勾搭上小美女,不思回宫才是真,可怜姚清华一直还为他担惊受怕。
  此刻,朱瞻基看小美女孙灵微的眼神,是那样熟稔,又是那样温柔,让姚清华觉得害怕。
  难道,现代社会里那场未完的三人恋情还要继续?
  那一刻,姚清华真的想立刻发明一种时光机,啪啪的把时间倒流回去。让朱瞻基不要出宫,不要认识孙灵微。
  但是她知道,一切都来不及了。
  李尚宫已经在督促内宫各部给这位孙灵微姑娘添置新衣,用具,所有用度竟然都仿造公主造表成册。
  (亲们,有些人,有生之年,偏偏与你狭路相逢,有木有?如果是帅哥,还罢了,关键是美女情敌。。呃,如果你喜欢,求推荐。票票币币你随意啦。))

  ☆、第二十一章 未来的皇太孙妃

  姚清华十分不服气的朝李尚宫娘娘道:“贵贱有别,我朝皇上最注重服饰礼仪,怎么,给一个民间女子竟然如此破例?皇上又没有封她为公主。”
  “傻丫头,你难道看不出彭城伯夫人的用意?她哪里是在给皇太孙选师傅,她是在给皇外孙找媳妇呢。你看,把孙姑娘交由內宫,由太子妃抚养,这不就是找一童养媳等她长大呀。至于吃穿用度嘛,皇帝对皇太孙的爱重谁不看在眼里,未来的皇太孙妃,自然应该和公主用度一样啊。皇上怎么会公然封她为公主呢?公主日后不就和皇太孙成了兄妹,婚聘不成了?”
  姚清华只觉得面前的世界轰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