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重生之追夫三人行-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翘首以盼,不知道朱瞻基所说何事!
只见朱瞻基站出来,走到父皇的灵前,抚摸着胸口,哽咽道:
“父皇突然驾崩,陵寝还没有来得及修建。他既然留下口谕,陵寝制度一切从简,我们万不可违背了父皇心念苍生的本意。但是,父皇的陵寝虽然简陋,却也不能失了皇家的规格,最重要还是要别开生面,要有特色,让后世记住这座特别的陵寝,大家说怎么样?”
“太子真是仁孝周全,处处为皇上着想。修建陵寝,刻不容缓,应该立刻选址。臣提议,不如就在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营建仁宗皇帝的陵寝。”
一直静观其变的杨荣此时,不失时机的插了一句。
“好,杨兄这个提议好。不知道仁宗皇帝的这座陵寝取名叫做什么呢?”
杨士奇和赛义一起追问道。
这时,群臣中一位模样清癯的老臣站起来,很慎重的说道:
“仁宗皇帝一生为民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和政治抱负,不如就叫‘献陵’吧。”
“好,好。”
此时,太子朱瞻基不由得对这位在群臣中一直沉默寡言的大臣,刮目相看。
“这位爱卿我怎么觉得有些面生?”
朱瞻基偷偷问身后的张皇后。
张翠云看了看,终于想起来了,她快速而低声的说道:“啊,他应该是杨溥。”
“哦,原来是他!”
朱瞻基微微一颔首,顿时想起来了。
这位杨溥比杨荣还大一岁,跟杨荣同年入仕,但是命运却千差万别。
当杨荣成为朱棣身边的大红人时,杨溥却只是当时还是太子的朱高炽身边的一名勤务官。
永乐十二年,因为汉王朱高煦挑唆太子谋反,皇爷爷一怒之下,将太子身边的所有官员,扔进监狱。
杨溥当时人微言轻,却依然不能免于罪责,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吃了牢饭,在监狱里一住就是十年。
杨溥盼星星盼月亮,直到太子朱高炽终于当上了皇帝,他才从监狱里出来。
可是,也许是惊魂未定,十年的牢狱生活给了他太多的折磨,杨荣出来以后,连走路都是低着头的,生怕树叶掉下来砸到自己脑袋似的。
他变得谨言慎行,可是这样的人,往往出言,一定不凡。
朱瞻基不由得对这位老成持重的大臣多看了一眼。
群臣散去。
隐藏在人群中的张兴,心里又气又急。
他不知道,为什么,原定的进入北京城的是杀了朱瞻基,然后第一个进城来的汉王。
或许还有其它神秘力量。
他们原本应该在北京城里斗得你死我活,然后由他张兴才裁决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可是现在,汉王却毫无音信,太子朱瞻基猝不及防就来了。
他苦心经营的棋局突然被搅乱了路数,他心里又急又气。
但是他得沉住气。
“啊,我不能慌张!这可是生死攸关的时候,成大事者,临深渊而不乱,我一定要好好谋划谋划。”
张兴一再对自己说。
所以,他默默的在人群中煽风点火,尽可能的先拖延时间,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群臣散去,朱瞻基才终于松一口气了。
原来,今日朝堂上的一切,不过是他在海涛公公的协助下,早早找到了杨士奇,请求他来和朱瞻基唱一出双簧,蒙骗群臣,让大家都不再质疑,太子为何能未卜先知,在父皇还没有驾崩的时候,就能现行启程奔丧的怀疑。
接下来,朱瞻基要做的就是,彻查父皇的死因。这其实也是他心里所关心的问题。
他总觉得,父皇的死,非常蹊跷。
“母后,父皇到底死于何病症,依你看来?”
朱瞻基问张皇后这个问题时,张翠云自然是有些心虚的,她很后悔当日的一时糊涂,但是现在,她必须巧妙的掩饰过去。
还好,她做事情一向是可进可退,她自然是给自己留有后路的。
“恩,你父皇的起居,最后问一下马公公一问便知。”
张皇后绝口不提自己进献美人的事情,只是把自己推得一干二净。
朱瞻基略一沉吟,便不再追问,招来马云。
马云早已经对于皇后的意思心领神会,之前皇后进献美人的事情,马云也没有少得好处,这个时候,他自然得想办法保全皇后。
于是,马云想,只有什么办法才能不让太子追问呢?那就是实话实说。
当然,这个实话,也只是部分实话。
马云跪在地上,很诚恳的说道:“回禀太子!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有人怀疑是宫人下毒,依照老奴看来,都不是这样,大概是……‘阴症’也。”
“‘阴症’?”
朱瞻基吃了一惊,重复了一遍这个词语,不再言语。
他当然那知道,所谓“阴症”,就是指皇帝因纵欲过度而得的不治之症,此种病因来历不明,病状也难以描述,药方更是无从下药。
治疗“阴症”,一般都是偷偷服用所谓治疗“阴症”的金石之方。
但往往服用这些丹药,会带来更多的毒副作用。
就在召见马云之前,朱瞻基已经秘密命令,太医从仁宗皇帝的尸体体表,初步查出,皇上可能是服用治“阴症”的金石之方而中毒身亡。
现在看来,马云所言非虚。
自己的父皇,真的就是死于这个见不得人的,无法宣之于众的莫名原因。
查到这,朱瞻基不再追查了,他命令马云起身,平静而和蔼的对他说道:
“父皇一生心念苍生,是个难得的好皇帝,但是圣人孔子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儿子,作为臣子,隐父之过,隐君之过,是我的本分。考虑到父皇的肥胖和足疾,他最终其实,真正的死因,应该是死于心脏病发作,马公公,你说呢?”
此时,马云自然是连忙点头不迭,磕头不止。(未完待续。)
☆、259章 红丸之毒!
第二日,群臣依照约定来朱高炽的灵前,等待太子公布皇帝的死因。
朱瞻基像模像样的招来太医院的顶级元老孙院使,还有马云公公,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唱双簧,言辞确凿的宣布:
仁宗皇帝死于心脏病发作。
大臣们在铁的事实面前,不信也信了。
而躲在人从中的张兴,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当然不可能,傻到现在站出来指证他借用张皇后进献美女,再用红丸加速皇帝的死期。
但是,张兴也做好了破罐子破摔的准备。
“哼,我不怕你们粉饰太平,把我逼急了,我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布出皇帝的真正死因!”
此时,努力按捺自己情绪的张兴,在人群中恶狠狠的想。
“哼,那时候,张翠云,你就不要怪我,拖你跟我一起下水了!”
想到这儿,张兴又万分焦灼的念叨:“汉王啊汉王,你到底还来不来京城?你到底在哪儿啊?”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张兴还不会破釜沉舟,公布出皇帝的真正死因。
因为,他的王牌,他所依赖的汉王还没有现身。
不过现在,就算汉王没有现身,张兴同样有一样杀手锏握在他手里,他觉得,他有必要去一趟坤宁宫。
张兴默默尾随着张皇后。
张皇后当然也能感觉到有人在尾随她。
她知道是谁,但她假装没有发现。
因为,她想要见到张兴。
有时候,对自己的对手一无所知那是大忌。
张兴现在已经有点狗急跳墙了。
见面之后,张翠云应该稍微用点手腕,就能知道他的底牌是什么。
果然,张兴尾随着张皇后,进了坤宁宫的偏殿,张翠云停下了脚步,假装“很意外”的发现了张翠云。
“娘娘,现在有了靠山,就把我丢在脑后,你就不怕有一天,我和盘托出,我们所做的一切?”
张兴语带威胁。
“哼,随你的便。”
张翠云不置可否的态度让张兴恼羞成怒,但是他也知道,光凭着他的一面之词,将皇后送上审判台,并没有胜算。
不过,有一点,张翠云算是完全被拿捏住了。
那就是,红丸之毒!
张兴冷冷一笑:
“云儿,你的体内已经聚集了太多的‘凤求凰’之毒,皇上就是死于此药,你虽然服用的较少,但服用的时间那么长,应该已经上瘾了,你就不求我,给你解药么?不然就算你儿子当上皇帝,你也没命当成太后!”
张兴奸笑道。
“哈哈哈。那你看我现在像中毒之人么?为何我要求你的解药呢?”
张皇后忽然很潇洒的转了一圈,大笑着对张兴说道。
张兴大惊,身体像风中的树叶一样,飘飘的连连退后了几步。
“你是说你没有中毒?不可能啊,我明明每日给了你的贴身小丫头红莲一颗药丸,叫她给你掺在茶水里?”
“是不是这个红莲?”
张翠云用一种同情弱者的眼神看着张兴,讽刺的说道。
说话之间,一个俏丽的丫头站出来,跪在张皇后的面前。
“回禀皇后娘娘,虽然我收了张侍卫的银两,但是我一次也没有按照他的吩咐将那些药丸放入你的茶水中。”
“啊,你这小丫头?为何如此机灵?我给你药时,并没有说明那是毒药啊?你明明也亲眼看尽,我给皇后娘娘服用过一颗,应该会放心给娘娘使用的啊。”
张兴大惊失色,实在不明白,这个小丫头为何会如此有先见之明!
此时,就连张皇后,也有点奇怪了,这小莲,怎么那么机敏?
“小莲,你能不能告诉张侍卫,让他心服口服呢?”
张翠云俯下身子,问小莲。
“禀告皇后娘娘,我……我……。我……。。”
此时,小莲突然变得支支吾吾了起来。
“不要问她,你们来问我呀!”
忽然只听殿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彭城伯夫人进来了。
她望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张皇后和张侍卫,神秘的笑道:
“小莲自幼就进行了毒药,春药、迷药、飞刀、暗器、的识别和研制,自然能认出你给皇后的红丸非善类,所以请示过我之后,就立刻将那些红丸全部保存起来,现在它们可是您张大人,谋害皇后的有力证据啊。”
“什么?小莲居然这么神奇?她到底什么来路?她来我宫里做什么”
张皇后吃惊道。
“她是我府上从小就训练有素的细作。皇后,我把她放在你宫里,当然是为了保护你的。你刚刚当上皇后,我怕有人会对你不利。”
彭城伯夫人慈爱的笑着。
可是,聪明的张翠云很快就明白了:其实,这个小莲,竟然是自己的母亲,派来坤宁宫监视自己的细作!
她望了望母亲那有些斑白的两鬓,禁不住在心里叹道:
“母亲啊母亲,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你竟然派人来监视自己的女儿!还好阴差阳错的救了我一命,正好让你现在把话说得这么好听!”
不过,现在,张翠云并不会揭穿自己的母亲的初衷,不管怎么样,母亲救了她,这是不争的事实!
何况现在,她们母女必须同谋,来共同化解这个难关!
所以,张翠云赶紧跪在母亲的面前,感激涕零的说道:“多谢母亲大人的神恩,要不是母亲思虑周全,我今日已经被贱人掣肘了呢!”
此时,张兴看着这一副母慈子孝的画面,心里十分沮丧。可是他心里依然感到愤懑和不甘心。
他赶紧夺路而逃,临走前,他大声说道:
“别忘了,皇帝下葬的时候,汉王也回来亲自送他的好哥哥最后一程呢!到时候,只怕会有一场好戏看!说不定,来拜祭仁宗皇帝的,还大有人在呢!哈哈哈!”
张兴狂笑着离去。
张翠云和彭城伯夫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母亲救我!”此时知道已经瞒不住彭城伯夫人的张翠云,赶紧跪在自己的母亲面前。
“你不说,我也猜到了。就是这个人。长着那样一张盛世美颜,又那红丸来蛊惑你,谁人不会落入他的圈套呢?”(未完待续。)
☆、260章 太子的母女同盟军
彭城伯夫人看到自己女儿这么虔诚的给她坦白了心事,在心里微微一笑,母女之间的隔阂顿时消除了。
现在,她们又回到了当初在太子府,彭城伯夫人、张翠云、还有朱瞻基三人同仇敌忾,共同推举朱高炽做太子时的同心协力了。
只不过,那时候,他们推举的朱高炽,现在,是朱瞻基。
在决定要用尽全部力气,推举儿子做皇帝之前,张翠云的心里,还有一个最大隐忧的需要解决:
“若是那张兴有一日,在大庭广众之下揭发我当日所作所为,我该如何自处呢?”
张皇后心里想到:
“瞻儿最是心细如发,他这次能够在所有人之前就回来奔丧,可见,他对我这个母后,并不放心,所以才会在我派去给他送信的人之前,他就先到达了。
既然母子之间并不是完全信任。若是再有人从中挑唆,这可如何是好?”
想到这儿,张翠云赶紧以皇后之尊,再次跪在母亲的面前,忏悔的说道:
“母亲,女儿错了,一时鬼迷心窍,竟然受了那个奸人的蛊惑,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行动。当时并没有考虑后果。现在,想起来,才觉得可怕。”
说到这儿,她赶紧站起来,附在彭城伯夫人耳边,轻声说道:
“你看,若是他日瞻儿当上皇帝,那个中宫胡善祥,也不像是个能顶事的;微儿还小,并且,也只是侧室,身份低微,难当大任。恐怕,整个大明宫,还是得我主持后宫之事。可若是,皇帝和太后之间有心结,那我们母子如何在宫中相处?”
张翠云用害怕而恳切的眼神望着自己的老母亲。
现在,她从心底里承认,自己在这个无所不能的母亲面前,真的只是一个孩子。
她需要她的政治智慧来解决她的难关!
“母亲,瞻儿在这皇宫里肯定早就安排了细作,既然这样在,只怕他对我的所作所为早已了如指掌,要是将来他当上皇帝,会不会处处和我这个母亲,过不去,甚至是算旧账呢?”
张翠云终于明白的说出了她心里的担忧。
“你放心,不要说,瞻儿的细作不一定事无巨细,全部打听到,我想就算就是瞻儿知道了,也会站在你这边,毕竟,你们是母子。你的荣辱就是他的荣辱,此中厉害,如果他不知道,我这个做外婆的,自然会适时去提醒他。”
彭城伯夫人一语中的,张翠云顿时喜出望外。
“啊,多谢母亲,母亲看问题总是那么一针见血,云儿真的佩服的五体投地!”
于是,到此,彭城伯夫人成功的完成了她的忘年恋情人杨荣交给她的任务——让张皇后抛除顾虑,坚定不移的支持太子朱瞻基。
皇后与彭城伯夫人支持太子的坚定同盟,在那一刻愉快的达成了。
此时,在还在鸡鸣山下喂蚊子的汉王和他的杀手,在经过了漫长的一周的等待后,终于明白,他们等不到朱瞻基了。
此时,温哈喇王子派来的信使已经告诉他,朱瞻基早已经在三天前赶回北京城,现在已经在灵前暂时继位,只等仁宗皇帝的葬礼之后,就择日举行登基大典了。
“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
汉王来不及悲伤,来不及愤怒,来不及埋怨,来不及思考,就心急火燎的飞速赶往北京城。
等他一路狂奔到了京城,正好赶上献陵的地下玄宫的正式开工仪式。
“那个主持典礼的鹤立鸡群一般的卓尔不群的年轻人,一身令人炫目的黄袍,难道就是我的侄儿朱瞻基?”
汉王只觉得一阵眩晕,人也差点晕倒。
多日来的疲累,困顿,席卷着他的全身,但他还用最后的心神努力支撑自己。
此时,朱瞻基也在人堆中看到了一个满脸络腮胡子,风尘仆仆的高大粗犷的北方汉子,带着一班人马站在下面。
“皇叔来了?皇叔来的可真早啊,我们送达奔丧诏书的钦差,恐怕还在路上吧?”
朱瞻基看了一眼面前这个虽然疲惫,却锋芒毕露的皇叔,平静而又略带机锋的问道。
汉王见到朱瞻基,并不以君臣之礼拜见,相反,还显得很倨傲。
他直视着朱瞻基,豪不客气的回敬道:
“侄儿,你不也早到了好多天么?恐怕整个时候,你应该还在从南京启程到北京的路上才对吧。”
朱瞻基现在一身素服,并没有黄袍加身,并且也没有正式宣布登基为帝,何况,现在又是在父皇灵前,所以他故意忽视汉王不以君臣之礼拜见他这一个细节。
但是,他心里也要给汉王一个下马威,因此,故意不具体回答汉王的问题,反而霸气的说道:
“……朕这么快就能返回来,此种原因,非众人所猜测!是父皇,是皇爷爷在天之灵暗中保护,天人感应,才让朕及时赶回来,让朕来得及为父皇主持身后事宜!”
汉王根本不知道,之前,朱瞻基和杨士奇一唱一和,蒙骗了群臣,让他们打消疑虑的事情。
此时,见群臣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他,和他一起质问朱瞻基。
他心里没底,不知道朱瞻基到底做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朝中这些人的底细,因此,便缄口不言。
此时,朱瞻基继续神态自若的宣布献陵的揭开界碑仪式,一旁有大臣劝诫:“皇上,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汉王对您不尊,你可千万要小心!”
“怕什么!”朱瞻基故意提高了音量,好让汉王听见:
“天下之尊不是全靠心机或者智力所谋取的,何况祖宗早有成命,朕相信,满朝文武,没有谁敢萌**邪盗取之心!”
朱瞻基此刻虽然一身帝王的青服,但是却难以掩饰他眉宇间那种王者的霸气。
汉王当然看出来了,朱瞻基在明确的给所有人传达一个旨意: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侄儿对皇位的归属有一种与生自来的自信和不可置疑的自得!
他自认为他是一个霸气的人,但是此刻,在这个侄儿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强大气场下,汉王,忽然有一刹那的心虚和泄气了。(未完待续。)
☆、261章 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
此时,汉王正在心里有些踌躇和落寞,忽然他的眼前飘过吴婳那张并不太精致但是却又十分具有辨识度的脸。
一想起古灵精怪的婳儿,汉王的心里忽然飘过一种温柔的疼痛。
“啊,婳儿,难道你从此就要离我而去了么?”
此时,汉王的心中“腾”得升起一种不甘与愤懑来。
汉王的眼前不由得出现了一幕他不愿意看到的画面:
朱瞻基马上登基,吴婳被接回北京城。
婳儿长得并不十分漂亮,可能会被封为什么才人,美人,昭仪之类。
除非运气爆棚的话,才可能成为皇妃。当然,在汉王看来,那不太可能。
可是,当汉王再次进入皇宫的时候,他得跪在小侄儿和吴婳的面前,三呼万岁,再跪拜皇上的吴才人或是吴昭仪。
“啊,不行。本王决不允许!婳儿,你是我的,你永远都是我的女人,我不许你成为那个人的万千妃嫔中最不出众的一个。看你受委屈,我会伤心的。”
汉王一阵凄然,好像那一幕真的已经发生了。他几乎有点想要掉泪的感觉。
看来,汉王真的是太爱吴婳了,以至于连想都不愿意去想到吴婳成为朱瞻基的妃嫔的时候,那种情景。
“不,婳儿,就算是死,我也要保护你。这一次,我为你而战,即使因此死无葬身之地,我也无怨无悔。”
此刻,汉王心中那种对于侄儿的忌惮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而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这场叔侄皇位争夺大战,他争定了。
虽然,他其实自己也知道,他已经失去了先机,胜算的而把我几乎为零。
但是,为了爱情,他不得不战。
而此时,揭开献陵的地面界碑后,朱瞻基在亲自走下地宫,在四周认真的环顾着,那样子,就像是一位孝顺的儿子,在给自己的老父亲审视父亲即将搬入的新家一样仔细。
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感动于新皇的仁孝。
一番认真的检查后,朱瞻基满意的笑了。
他站在高台上,朗声对众人说道:
“想我泱泱大明朝,以四海之富埋葬亲人,怎么会吝惜那一点点钱财呢?然而,纵观古代的圣帝明王,他们都尊崇勤俭节约制度。朕思量,作为孝子,也只是想使亲人体魄永久保存,并不想厚葬。秦、汉时期厚葬的弊病,为后世唾骂,何况皇考遗诏从俭建陵,天下共知,今建山陵,朕认为应遵皇考先志,卿等以为如何?”
尚书蹇义,夏原吉等立刻回答说:“圣见高远,发于孝诚,这是对千秋后世都有益处的事。应当载入史册。”
“那好,朕就亲自为皇考定下陵园规制,成山侯王通、工部尚书黄福听令!”
朱瞻基一声令下,成山侯王通、工部尚书黄福立即上前。
朱瞻基拿出一张手绘的陵园草图,对成山侯王通、工部尚书黄福一番耳提面命,似乎是商榷,又是在命令。
最后,君臣三人很快达成一致,朱瞻基命令道:“朕命你二人,总理修陵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