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舅赶紧上前,帮着罗瑞和架起他父亲。罗瑞和不好意思的说:“援朝哥,不好意思,我父亲喝多了,明天我们来给你接风。”
  把他爷俩送走,援朝舅舅给姥姥介绍了随行的人员,一行九人都是临水地区经贸部门的负责人。
  相互之间打过招呼,援朝舅舅跟着姥姥去了她们的房间。姥姥把自己在这里的事情,给援朝舅舅详细的说了一遍。
  援朝舅舅听完就说:“姑,您的钱够吗,不行我让胜男给您些,我们的钱也用不着,还不敢存银行。”
  说到这里他自己就笑起来:“姑,您说这叫个什么事,咱家现在都能为钱多发愁了。您老既然有门道,就放心的干,我们的钱都没地方用。”
  “援朝,我的钱还够用,你们啊,那些钱先放着,国家既然在深南办了特区,以后就会在全国推行,到那时用钱的地方就多了。”
  姥姥现在有空了,就在智脑上观看以后的发展趋势,对国家的形势了解的比较透彻。
  援朝舅舅他们来到后,就一直住在这里。开始还想着依靠当地政府,可是全国各地都来这里考察,当地政府根本照顾不过来。
  等了几天,他们就自己行动了。早出晚归的多方面考察市场,了解情况。
  援朝舅舅自嘲的说:“我们这早到的,还不如您老这晚来的,这才几天啊,您就落地生根,都买地成公司了。”
  接下来的时间,援朝舅舅他们就跟着姥姥了,这还真是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
  现在的深南,干什么都是一路绿灯。悠悠算是见证了令人称道的“深南速度”,到底有多快。
  两天的时间,公司和土地的各种手续,都办齐全了。姥姥用姥爷的名字作为自家公司的名字:震宇贸易公司。
  现在,深南工商局注册公司的个人还不算多,手续简单,填个表就行。这让悠悠理解了改革初期,皮包公司满天飞的原因。
  土地是1000元一亩,办好了购地手续,就可以去物资公司购买计划内建材。集全国之力,创建的深南特区,果然是上帝的宠儿。
  姥姥把智脑制作的设计图,和250万元钱交给了罗新华,“新华弟弟,一切就拜托你了,我得回去了,有时间了就过来。”
  “嫂子,您就放心吧。”罗新华郑重的回答。
  回去的时候,人就多了,援朝舅舅他们也一块回去。看到他们买的东西不多,悠悠就撺掇着姥姥,买了几套冰柜、彩电和空调等家用电器,反正有人帮着带。


第360章 大采购
  尽管悠悠的商城里这些东西都有,可是临水都没有卖的,这些又都是大件,也不好拿出来用。从深南带过去,就是过了明路的东西,用起来也方便。
  姥姥还出钱,给每个人买了一台18英寸的彩电。不过,送给他们的理由就是自己公司的纪念品,几个人都高兴的不行。
  18英寸的彩电,用票买也得1680元,临水根本就没有配额。
  娘俩还购买了各式的高档机械手表,这些可都是有收藏价值的,以后增值的空间也较大。
  三舅这一行人,对姥姥是特别的崇拜。现在,国家号召改革开放,姥姥的做法,无疑走到了改革大潮的前头。
  再者,悠悠也是为三舅造声势,拉人缘,舅舅这个年轻的破格提拔的领导干部,可是有好多的人不服气。有了姥姥这么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后台,舅舅以后的工作也好开展。
  在回去的火车上,三舅他们和姥姥交流着深南之行的感想,探讨临水的发展路子。
  姥姥把罗新才办收音机技术培训班的情况,罗新华父子经营收音机零配件的利润空间,都告诉了他们。
  听了姥姥的话,计委主任遗憾的说:“可惜啊,咱们这里不让办家庭工厂,不然,咱们的这里人多,工资也低,在人力上比他们的优势大。”
  三舅却说:“咱们可以办集体企业,和张集公社的村级服装厂走相同的路子,以来料加工为主。”
  工业局局长提醒三舅:“韩书记,这和服装厂不一样,必须用电,咱们临水,村子里通电的不多。”
  姥姥提议:“那就在公社办厂子,振华公司可以提供零配件,也可以帮着推销。”
  供销社来的是负责业务的冯主任:“姑啊,销售不用麻烦您老,俺们供销系统啊,收音机可是紧俏货,供不应求。”
  自从姥姥送给他们彩电后,他们都跟着援朝舅舅喊上了姑姑,姥姥是逢喊必应,高兴的不行。有了这层关系,他们和舅舅也亲密的好多。
  “那好啊,省得我来回的运了,收音机零件体积小,运输还方便些。”
  有的大体的方向,他们就在一起商议起办收音机厂的事情,姥姥则和悠悠研究起童装来。
  悠悠把几款童装都拿出来,和姥姥商量起来。姥姥是件件都喜欢,其他的几个人看见,也都夸好。
  冯主任看着这些童装,兴奋的说:“姑,您这在那买的,我咋没见着,这才像孩子们穿的衣服,这要是上了架,还不得疯抢。”
  童装在临水基本上是个空白,百货大楼里的童装很少,款式也老旧,基本上就是成年衣服的缩小款,宝宝服根本就没有。
  姥姥告诉他们:“我就是出来考察衣服的,既然你说好,俺回去就做,你要是想要啊,就找胜男吧。”
  冯主任嘿嘿的笑着说:“韩书记可是给我带来了一名干将,今后啊,我们供销系统就跟着沾光了。姑,咱可先说好了,以后,你们的服装出了新款式,得优先供给我们。”
  “好,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当然得先紧着俺侄媳妇了。今后,你们得多照顾着胜男,她怀着孩子可是不易。”姥姥和他套近乎。
  “姑,您老就放心吧,我派她专门给您服务,一切您老说了算。”
  悠悠在火车上,就用意识指挥智脑,线呢、的确良和防雨绸的童装,每种订了一百万套,裁剪好并且把布贴画粘上。
  现在的布贴画,是用缝纫机轧上去的,后世里的布贴画,直接粘上就行,绝对不会脱落,简单省工。
  儿童运动服,就有好几种,厚的、薄的、加绒的,又是拉链又是松紧边,做工麻烦。
  特别是加厚带绒的运动服,现在的缝纫机,根本做不了。做运动服的针织布料,市场上也没买的。
  因此,悠悠就在商城里,直接订制成品。电子商城里这种简单款式,化纤布料的儿童运动服,非常便宜,七八元钱一套。
  喇叭裤、夹克衫依据深南流行的颜色和款式,直接订制的成品,这些化纤的衣物,还是比较便宜的。
  棒子鬼子做这些东西,相当的有经验。吐血大甩卖,十元三条就是他们的口头禅。
  还有,悠悠以1。00——1。50的价格,订制了100万的蛤蟆镜,也是棒子国的。
  到了临水,姥姥给三舅家留下一套家电,物资局局长给联系了一辆顺风车,娘俩直接回了韩屯。
  援朝舅舅虽然二十多天没回家了,他还是先去了单位。“姑,您回去告诉胜男,我安排好了,就去接她,让她在家里安心的养着。”
  自8月18日出去,到9月2日回来,娘俩在外面待了整半个月,家里几乎乱了套。
  大舅妈看见姥姥就说:“姑,您可回来了,咱家里的衣服积压了40多万件,快没地方放了。胜男急得不行,要货的天天跟着催。”
  40多万件衣服没熨烫,全部积压在仓库里。去深南的时候,悠悠在家放了100万件的裁好的衣服,也已经全部发放下去。
  智慧姐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京华学校是9月18日开学。大舅妈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她准备上学的用品。
  悠悠爸爸不能去张集高中代课了,部队来人,正在给他办借调手续,去部队制药厂指导伤药生产。
  韩屯联中已经开学了,昊昊和志亮今年上初一。迪迪跟着家宝去上一年级,本来他还不到上学的年龄。
  “小狗剩”张家宝今年七周岁了,该上一年级了,迪迪看他上学,也闹着要去,家里人被他缠的没法,只好让他去了。
  姥爷现在是被代销点占住了,每天挑着铜钱打发时间,家里的猪羊都是昊昊在喂。他和志远两个,每天抽空割草打扫卫生,赶个大人能干。
  现在他们两个,成了村子里大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吃苦耐劳学习好,哪哪都是优点。
  悠悠看到哥哥就心疼,虽然他的个子长到了一米七,身体也壮实,可他才是个11岁的孩子,应该是到处撒欢的青葱少年。


第361章 孩子王
  小小少年主动的帮助大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每次看到哥哥热的满脸通红的驮回青草,吃力的从猪圈里往外撂猪粪,悠悠就心疼的不行。
  可是哥哥却笑的满脸的灿烂,每次干完活就去找姥爷汇报:“姥爷,我把猪喂上了。”
  “姥爷,我把猪圈清出来了。”
  “姥爷,我把羊圈好了。”
  姥爷听见都会夸他几句,他每次听了,脸上就流露出自豪的笑意,这时候的表现,还挺像个孩子。
  迪迪今年六岁了,也开始帮着家里干活。他跟狗剩一起,去河滩割草,帮着家里人捡鸭蛋,打扫鸭棚。
  每次都嫌弃的捏着鼻子,嘴里不住的喊:“真臭!”。第二天,还是接着干。
  这几年,变化最大的是狗剩,跟着姥爷一家在一起,他变得稳重多了。才7岁的孩子,就知道照顾母亲,看到她娘干重活,就会主动的去帮忙。
  只有和迪迪在一起,才像个孩子,每当干了坏事,就会露出自得的坏笑。每当他俩勾肩搭背的坏笑着,准是干坏事了。
  现在他俩年龄大了,干坏事的胆子也大了。他俩看到《地雷战》电影里鬼子骑驴,没事就跑到队里的牲口棚里,偷着去骑驴,经常被驴踢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为此没少挨揍,可就是不改。
  到底还是让他们学会了,大中午的热的不行,他俩偷着骑驴去河滩割草,割完草再连草带人的骑回来。
  俩人还从家里偷个白毛巾,学着鬼子的样子系在头上,在驴身上自得的坐着,看见的人没有不笑的。
  现在,他俩是村里的孩子王,不论大小都是他俩的兵,经常前呼后拥的,集体干坏事。
  比如去村前的塘子坑里摸鸭蛋,摸出来就在地上搭个灶,用罐子煮着吃。
  有时候摸的少了,不够一人一个,就轮流去各家的鸭棚里拿,家长看见了,大气的装没看见,小气的就撵着打骂,可不管怎么管教,下次该拿还是拿。
  偷瓜摸枣的事更是没少干,每次都是迪迪带头。村里的瓜地和石庙的高粱地挨着,他们也不嫌热,大中午的趴在高粱地里,匍匐着偷瓜,好吃的吃了,不好吃的就扔。队里的瓜园,没少让他们祸祸。
  姥爷带迪迪的时候多,因此大家就找姥爷告状。姥爷每次都揪着迪迪的耳朵,说教上半天,基本就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
  狗剩经常羡慕的对迪迪说:“还是你姥爷好,光说不会打人,俺姥爷的手劲可大了,每次揍的俺屁股都疼半天。”
  对于迪迪上学,姥爷是一百个愿意:“上学也好,最起码上课的时候,能清净了。”
  姥爷是心静了,学校的老师被他俩给缠败了,迪迪就是十万个为什么,想那问那,穷追不舍,逼的老师没办法了,就把他支到朱校长那里。有困难找领导,有问题上交。
  爱国舅舅在悠悠的指导下,把各家的电器都安好了。其实就是空调难安装,不过有悠悠这个技师,还算是顺利。
  尽管进入9月了,白天的温度还是比较高,最高气温还是在30度以上。应了那句老话:立秋奥热十八天,寸草结籽。
  大家关好门窗,试了下空调的效果,不到半个小时,屋内的温度就降了下来,26度的室温凉爽舒适。
  舅姥爷高兴的说:“这比咱肉食厂的冷冻室强多了,那里面可不能多待,咱这温度刚刚好。”
  天热的很了,肉食厂的工人,看到冷冻室开门,就找机会进去凉快一会。那可是冰火两重天的酸爽,不是一般人能享受了的。
  冰柜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来的时候里面就被悠悠塞满了各种冰糕,都是后世的优质冰糕。
  当然,代销点里的冰柜里,放的是县食品厂里生产的冰棒。
  录音机的录音功能把家里人稀罕的不行,悠悠从商城里拿出好多的空白磁带,每个人都录上一段话,再播放出来,把大家逗得眼泪都笑出来了。
  其实这个时期的录音机用处真的不大,悠悠在深南买了一些歌曲磁带,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是邓丽君的专辑,现在还存在着争议,被称为靡靡之音。
  姥姥很快就把录音机的作用发挥了起来,每当刘兰芳说评书时,她都把录音机打开,对着收音机录音。这样,家里人回来晚了,也能随时听评书。
  高高的电视接收器,把村里人都吸引来了,看到里面的画面,彩电就被大伙形象的叫做小电影。
  看到来人越来越多,姥姥把彩电搬到了代销点外面的大街上,放到高大的八仙桌上,还真和看电影差不多。
  一直到晚上的十点二十,屏幕上出现了“祝您晚安”四个字,大伙还看得意犹未尽,待在原地议论了好长时间。
  好多人家向姥姥打听彩电的价格,在那里买的,当听到1400元的价格时,不少人倒吸了口气。
  不过,韩道伟却对姥姥说:“姑,您下次再去南方,也给我捎个,俺娘年纪大了,冬天坐被窝里看个电视,也能打发时间。”
  他娘不同意:“妹妹啊,你可别听道伟的,俺都土埋半截的人了,可不能这样糟践钱。”
  “高高三”高声的说:“也给俺捎个,俺也孝敬老娘,省得她整天骂俺不孝顺。”
  “小老妈妈”大声的骂:“你个瘪犊子,你就气我吧。有俩钱烧的你,俺还能干着那,用不着你孝顺。
  你要是真有孝心啊,就赶紧给俺生个孙子。俺不图吃喝,就盼着抱孙子。”
  王兰芝急了,嚷嚷着:“谁不想生儿子,生闺女和生小子一样受罪,俺也没办法的事。”
  “小老妈妈”这次倒是好脾气:“兰芝,怨娘不会说话,你别往心里去,你们还年轻,生什么都一样。
  咱就是没儿子,咱村条件这么好,还怕招不来养老的女婿,就是倒插门,也是咱挑人家。”
  王兰芝赌气的说:“我就不信了,还能生不出儿子来,哪怕是犯了七女星,我也得生个儿子。”


第362章 七女星
  “呸呸,胡说什么哪,啥叫犯七女星,那是孩子和咱有缘,闺女多咋了,这都新社会了,男女都一样。”“小老妈妈”话说的特开通。
  爱国舅舅对“高高三”说:“徒弟,我交给你个活,俺家的电视以后归你管了,每天晚上搬出来放给大伙看。”
  大伙听了都高兴,夸大舅仁义,纷纷出主意,最后决定以后的放映地点,还是在村子中间的地窨子前面。地窨子后面有村里盖的三间房子,阴天下雨的可以在房间里观看。
  娘俩在家只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用村里的拖拉机,把衣服送到了平城。
  空间里的机器人速度尽管快,可是八十万件服装,也不是小数目。在平城待了一天,才把这些衣服整理了出来。
  趁此机会,娘俩正好把院子里的水果摘了。姥姥忧心的说:“悠悠,光靠你那里面熨烫,也不是办法,咱娘俩以后得经常去深南。”
  悠悠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姥姥,其实熨烫装袋也简单,不行的话,就抽出来一部分人专门负责后续工作。
  咱村里通了电,现在深南各种先进的机器都有,熨烫定型机也有,咱拿出来几套,就说是在深南捎的。
  这样,以后咱俩外出,家里留下足够的货,有两个舅妈在,就误不了事。”
  姥姥担心的问:“你那熨烫定型机好学吗,村里人会用不?”
  “姥姥,这个简单,不信您去试试,一说就会,比蹬缝纫机简单。”
  “那咱不摘了,先去试试。”姥姥还是个急性子,说风就是雨。
  熨烫定型机其实很简单,把做好的衣服,套到合适的模具上,往里面一放,按照设定好了程序,不到一分钟,完成后就自动打开了,拿出来接着放入下一个。
  熨烫定型机是程控的,分为化纤、棉麻、真丝和羊毛几个档次。服装厂现在加工的都是化纤衣物,直接设定为化纤档次,就可以了。
  姥姥亲自动手,十来分钟就熟悉了。高兴的说:“原先熨烫衣服,都是用火烧铁熨头,一个不小心就烫坏了。
  现在可真简单,年龄大些也能干,你多拿出来些,村里五六十岁的妇女就都有活干了。”
  一台熨烫定型机,8个小时的工作量是2000件,现在50个服装厂,每天的生产量是2万多件,最少得用10部熨烫定型机。每个机器三个人,村里的五十岁上下的妇女基本上都有活干了。
  晚上,杨奶奶和姥姥唠到了深夜,她现在比以前还精神,家里找了两个保姆,还雇了2个打工的,在自家的院子里干起了批发。
  悠悠在深南批了几千箱的奶粉,一次就给了杨奶奶五箱,够他们四个喝到春节了。
  姥姥劝她:“姐,您也不小了,往后得注意保养身体。您们四个都喝,我在深南办了个公司,今后吃的东西缺不了,您大胆的喝。”
  杨奶奶笑着说:“妹子,姐可是跟着您享福了,没想到俺这从小伺候人的,到老了还能享上福。”
  9月4日一早,娘俩就去了临水,李保国看见她们,就着急的说:“姐啊,您要是再不回来,我就去深南找您了。没出什么事吧?我在家担心死了。”
  “没事,我在深南和人一块办了个公司,待得时间长了些,让你惦记了。”
  该换季了,李保国这次要的货物特别多。悠悠依据深南市场的流行趋势,在商城里订制了好些新服饰。喇叭裤、夹克衫和各种羊毛衫,都是深南的抢手货。
  涤纶的干部服,李保国一次要了十万件。女式的线呢风衣和条绒裤子,他还要五万套。幸好三舅妈要了二万套,只好先给他了。晕死,已经卖了整整四年,这都第五年了,还卖啊。
  李保国是这样说的:“庄稼人还是喜欢这宽松的衣服,干活随便,那包着腚卡着腰的,城里的小年轻才穿。”
  他看了姥姥带的童装样品,就来劲了。“姐,这些孩子的衣服好,价格也合适,一样先给我来上十万套。”
  现在,他的生意已经从京都往外扩展到十几个省,批发量越来越大,基本上不零售了。
  看到悠悠订制的蛤蟆镜,每个才5。00元钱,100万的货物让他自己全包了。
  他看着十几种不同款式的蛤蟆镜,激动的说:“姐啊,我在别人那里拿的货,没有低于16元的,好的20元,款式也没这好。
  明天啊,我就去京都,先把这墨镜倒腾出去,这可都是钱啊。”
  悠悠特赞同他的做法,心里狂喊:去吧去吧,你最好能把墨镜卖到全国,把岛国的小鬼子,赶出中国去。当然了,也顺带着给姐挣两个零花钱。
  想到这里,悠悠赶紧捂上了嘴,怕一不小心说出口,让人听见就不好了。
  现在,李保国从姥姥这里拿货,有多少钱给多少钱,没有的就欠着,卖出去再给。可是三舅妈那里,坚决不赊货。
  悠悠的智脑上,明确的记录着,改革开放初期,国营企业的三角债,就是一笔无头的烂债,拖垮了多少企业。
  李保国走了,姥姥和悠悠就开始收拾院子。今后,胜男舅妈调到临水工作,又是业务部门,她在洪城的客户就得转到临水来。
  因此,姥姥决定临水的院子让她管起来,院子里的房间都利用起来,改成仓库。
  悠悠把李保国收的家具都收了起来,第一进院子和最后一个院子的正房留出来,做住房。其他的就当做仓库。
  在后世,悠悠作为成功的电商,没有实体商店,可是拥有一个千亩的仓储园。在库房管理上,悠悠可是有着丰富的经验。布置这么个小院子,不费吹灰之力。
  自己的空间里,就有各种现成的货架,根据房间的结构,合理的布置起来。悠悠一个指令,智脑指挥机器人照单的执行。
  悠悠还在整个院子里都安置了监控系统,全方位无死角的对院子进行监控。监控系统设置隐秘,外人根本发现不了。
  另外,在院子里还放置了隐秘的安保系统,翻墙撬门砸锁之流,绝对不会有好的下场。


第363章 责任制
  后世的高强度太阳能发挥了作用,根本不需要现在的电源,不用担心受停电的影响。
  晚饭后,姥姥带着悠悠,去了王奶奶家,她家里看来好久没人了,院子里到处都是落叶。姥姥让悠悠把两箱奶粉放到屋里,还有几套儿童服装。
  回到家里,就在各院落里分门别类的放置货物,清单整理出来。悠悠还把振华贸易公司和震宇贸易公司的相关文件和有关凭证,也准备好了。
  前院的东厢房,布置成办公室,作为两个公司,设在临水的办事处。这样一来,姥姥的各种商业活动,总算有了个正式的活动场所。
  第二天吃过早饭,找了辆货车,把裁好的童装和熨烫定型机直接运回到韩屯。
  回到韩屯,胜男舅妈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