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市场上半高跟的皮棉鞋特别受欢迎,尤其是尖头的皮鞋,买的最好,怪不得罗新华办了个皮鞋厂。
不过悠悠没准备在鞋上做文章,制鞋可是重污染企业,要不是罗新华已经开工了,悠悠都准备说服姥姥叫停。
市场上的各类小商品,品种更全了。大部分都是深南的家庭工厂制作的,价格也降了下来。当然,质量没了保证,属于粗制乱造范畴,和悠悠商城里的东西根本没法比。
悠悠也没打算在小商品上动手脚,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合适目前华国的国情,是群众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回到家中,悠悠就和姥姥商议今后的经营策略。悠悠的商城里,最便宜的是化纤产品。这些东西在现在,却是高档紧缺货物,价格特高。
现在,国内的生产技术落后,化纤产品供不应求,可是在国外,这种技术已经是相当的成熟。这一点从岛国用防水的化纤布,做化肥包装袋就能看出来。
他们趁着华国改革开放的时机,大量的输入各种化纤产品,赚取巨额的利润。几毛钱一米的化纤布,竟然卖到了十多元一米。
第381章 手工鞋
现在国内的棉毛麻制品便宜,可是加工工艺落后,在后世也不具备优势。丝绸制品工艺好,不过深南的市场,主要是香江的产品。
国内的企业,只占很少的比例,大部分还是深南本地的企业产品,属于香江来料加工的产品。
要说在悠悠的商城里,现在的各种食品是最合适的,新世纪前的各种食品,都可以说是安全的绿色食品。在后世全部是抢手货,价格居高不下。
娘俩把深南的市场转了个遍,也定下了大致的方案。就是大量的收购各种食品,低价推销各类化纤产品。
不过援朝舅舅托付给姥姥的任务,娘俩还真没找到合适的项目。深南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小作坊,可是他们是以市场为依托的,不适合临水的情况。
悠悠只好在自己的商城里找门路,经过筛选,智脑给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手工制作,还有一个就是纺线织土布。
悠悠的商城里,手工做的千层底的布鞋,每双二佰元的价格。手绣的花布鞋,是年轻女孩子的最爱,每双买到了五百元。手工做的绣花棉鞋垫,每双也达到了一百多元。
现在,农村人基本上穿的都是自己做的布鞋,鞋垫全部是手工的。
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三四天就能做一双。绣花的布鞋多费二天的功夫。各种手工绣花鞋垫,基本上是二天一双。
悠悠在七五年,就动过收购手工鞋垫的主意。当时,因为没有合适的销路,没敢进行。
现在,有了深南市场这个借口,香江人还是比较喜欢内地人的手工品。
至于收购土布,当前时机还不成熟。棉花一直是紧缺物资,机织布国家实行布票限购,家织粗布群众自己穿用都不宽裕。
悠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姥姥,娘俩接着商量价格。现在一个男劳力,出去拉脚出苦力,一天还挣不了2元钱。工人的月工资,平均也就是40元左右。
姥姥和悠悠商量了半天,终于把价格定了下来。绣花鞋垫每双一元,千层底的布鞋2元一双,绣花鞋每双3元钱。
做鞋用的斜纹哔叽呢,0。48元一尺,够做三双鞋面。做鞋底的白布,0。36元一尺,够做5双的,其他的辅料,用的都是破旧的碎布。
一双鞋的成本不到0。30元,赚的主要是手工费。现在,农村的集市上也有卖布鞋的,一双大号的手工布鞋,也就是1。50元。
供销社里的白球鞋,才卖2。50元,部队穿的解放鞋3。28元一双,手工布鞋2元的价格算是高价了。
做手工鞋每天可以收入0。30——0。40元,一个月就是10元钱的收入。虽然不多,不过比起掐辫子一天不到0。10元的收入,可是强多了。
现在,城镇的闲散人员,糊火柴盒每天也就是而三毛钱的收入,帮人看孩子,一个月才5元钱。
一个家庭妇女,每个月能挣个十元二十元的,就非常好了。
接下来悠悠和姥姥在市场上的食品区,开始大量的扫货,各种副食品和酒类,都是娘俩购买的目标。两天的时间,娘俩花出去一千多万元。
后来,还是姥姥吃不住劲了,出面阻止:“可以了,再买市场就让你搬空了。”
除此之外,娘俩还去了水果市场,香蕉、桔子、簸箩、橙子等南方的水果,价格可真便宜,都是几分钱一斤,甘蔗二分一斤。
这些可都是天然无污染水果,口感特棒。悠悠看到什么买什么,每样都是大量的批发,这些东西不值钱,装着水果的车辆,不断的开进震宇公司的库房。
悠悠的电子商城里,经过鉴定的高品质水果卖出了百元一斤的天价,还是供不应求。尽管悠悠在商城里订购的大量的化纤产品和电子产品,光是卖水果的钱,也没用完。
连续几天,装满食品的货车陆续开进震宇公司的仓储区,货物卸进仓库,转眼就被悠悠换成了各种化纤产品,主要是各种化纤布料。
不到一年的时间,深南的工厂半数以上是服装加工厂,毕竟国内的人工费比香江便宜了好多。
这些加工厂做的都是化纤布料的服装,布料的消耗也随之增加,他们用的大部分是进口的布料。
各种化纤的床单、被面、被罩、毛毯、毛巾被,还有机织的各种腈纶毛衣。特别是儿童腈纶毛毯,悠悠商城里0。50元的单价,5元批发比深南市场的价格低了一倍,10倍的利润绝对算是暴利。
小商品中,悠悠唯一涉及的是各种墨镜,后世的各种低档墨镜,比起现在市场上卖的,质量可以说是强了上百倍,价格却不到二元。
再次看到深南15元批发的墨镜,悠悠来了恶趣味,决定还是5元批发,不信挤不垮他们。即使他们也降到5元,款式和质量也比不过自己的产品。
另外,就是各种收音机配件,还有各种成品的收录机。悠悠毫无心理负担的订购了一批仿岛国收录机,以低于岛国一倍的价格批发。
虽说是仿制的,可足以以假乱真,甚至比真货的质量都好。现在的鉴定技术,绝对分辨不出真假来。
悠悠将震宇公司百亩的仓储区,全部装满了货物。即使是商城里的低廉价格,也接近二千万元了。
姥姥看了悠悠打印出来的清单,惊讶的说:“这要是都卖出去,不得上亿元了。”
是啊,自七五年穿过来,已经四年了,终于又见到了上亿元的资金。从75年的上百万元到78年的上千万元,今年总算是过亿了,再加上临水分公司和振华公司的收入,估计收入得超二亿元。
悠悠得意的告诉姥姥:“姥娘,您知道吗,这些钱不算什么,咱收的那些古董以后才真值钱。一件元青花,以后能拍出上亿元的天价。可惜啊,好些珍品的国宝,都流落到了国外。”
姥姥也惋惜:“悠悠,姥娘听你姥爷说过,故宫的宝贝,被国外的强盗抢了好多次。就是你姥爷家,也被抢过。”
第382章 开业
“所以,咱现在多挣些钱,以后有机会了,就把那些老祖宗的宝贝,再买回来。现在啊,有机会能买到的,就尽量的收到手,放起来。
姥娘,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好多的国宝就又流了出去,是被国内的不法分子卖出去的。
就说现在岛国的鬼子,他们做包装袋的防雨布,都按10元钱一米的批发价卖给咱们,赚的钱低价买咱们的煤炭和木材,谁有能保证他们不趁机收购咱们的古董。”
姥姥听明白了,豪气大发,“咱回去就去京都,给你刘爷爷他们送钱,让他们尽量的多收些古董。”
悠悠无奈的说:“姥娘,就他们几个,能收多少啊?再说了,咱们国家的好东西多着哪,还真没那个力量。”
姥姥认真起来,“咱能收多少是多少,尽力了咱就不后悔。”
得,还是姥姥看的透彻。
接着,悠悠和姥姥布置了个样品室,把各种商品的价格也标注了出来。
布置好以后,姥姥就把罗新华父子叫过来,和他们商议货物销售的事情。
罗新华父子看到琳琅满目的样品室,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嫂子,我听说您这几天进了不少货,没想到这么多,而且质量好价格低。
嫂子,您是不是和家里的亲戚联络上了,要不说千年大家啊,到底是底蕴深,这才半年多的时间,你们就联系上了。”
一番话说的悠悠莫名其妙,姥姥却模棱两可的含混着:“兄弟啊,你看这些东西还行吗,要是可以的话,就留在这里,咱也和岛国的小鬼子争一下,要是不行,我就带回去发往京都。”
罗瑞和抢着说话:“伯母,这可都是好东西,我负责往外卖,这都比市场上的便宜一半了,还能争不过岛国的小鬼子。伯母啊,您只要不断货,他们的东西就卖不出去。
这一年多的时间,我还高兴的不行,觉得赚了不少钱。看到您这价格,敢情我光给岛国的小鬼子打工了,他们赚的才是大头。”
罗新华也说:“嫂子,把货留下吧,您要是有需要,发个电报或来个电话就行,我给您发过去。
这里全国都来批货,比起京都来,业务量要大得多。再说了,在这卖您也省心,起码不用运输了,现在,车皮可是紧张。
嫂子,有您这条门路,咱以后的货源,就用您的了。有了您这条门路,咱振华公司就算是插上了翅膀。”
姥姥带着他们爷俩,把货物对了一遍,看到所有的库房都存满了货物,再看着清单上近亿元的数目。罗新华再次感叹到:“嫂子,您们家这是又要起来了。”
姥姥叹了口气:“兄弟,到现在,国家也没给你们这批人个说法,说什么都太早。”
罗新华却说:“嫂子,咱们要往好处想,原来咱能挣下一份家业,现在照样能挣出来,只要国家的政策不再变化,咱就能活出个人样来。”
“对,还是兄弟你想得开,有你在深南坐镇,咱依然能挣出万贯家产,还能和岛国的小鬼子较量一番。”
姥姥把货物的清单和库房的钥匙交给了他们,并且让他们帮着出租震宇公司的厂房。
娘俩的这次深南之行,就算圆满的划上了句号。至于开业庆典,那根本就不是重点。
开不开业的,几个厂子都开始生产了,那过场走不走的没啥。
开业庆典的头一天,罗瑞和把吉普车的手续办好了,悠悠终于开上了盼望已久的吉普车。
悠悠拉着姥姥,在深南兜了半天,就感到累了,泄气的说:“开车也是个力气活,我啥时候才能长大啊。”
也就是现在,别说是私家车了,就是公车也没几辆。洪城县的吉普车一双手都不到,小轿车一辆没有。路上基本上很难看到汽车,堵车的现象根本不可能发生。
因此,对司机根本就没有限制,所以悠悠才能明目张胆的开着车四处招摇。
姥姥笑话她:“整天的盼着开车,这有了自己的车,才开了半晌,就喊累了。你啊,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年龄小了。”
姥姥,就不带您老这样的,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啊。
悠悠嘿嘿的乐:“姥姥,我在商城里订制的车,可比这好开,您老就安心的等着坐车吧。”
12月6日的开业典礼,隆重又热烈。深南分管经济的副市长亲自参加,来的主要是振华公司在深南的客户。
姥姥作为公司的董事长剪了彩,这也是她第一次在振华公司露面。庆典仪式上,姥姥明确的宣布,罗新华作为振华公司的总裁,全权负责公司的工作。
吸引大家的是振华公司的产品,大家看着标签上的价格,都感到不可思议,反复的问清楚了,就开始抢购。
二十多个业务员都忙不过来,最后又临时抽调了十个人,当天的业务量就超过了五百万。把罗新华爷俩高兴的,根本就合不上嘴。
悠悠最感兴趣的是墨镜的销量,姥姥还真接受了悠悠的建议,5元钱的批发价,款式种类多达二十多种。10万个墨镜被抢光,而且多了二百万的订单。至此一项,千万元到手。
12月7日,悠悠娘俩按照原来的计划,坐火车回去了。当然了,悠悠把吉普车收进了空间。
自己虽然订制了外表相同的车子,不过在别人面前,还是这辆车保险,碰上懂行的人,仿造的车子,立马就得露馅。
幸亏自己的空间给力,不然这笨重的老吉普,自己还真玩不转,根本开不回去。
下了火车,悠悠开自己定制的车,带着姥姥去了平城。姥姥坐了一会,就感觉出不同来。
“悠悠,你这里面的吉普车就是好,坐车和坐沙发似的,没觉出颠来。看着一样的车,开起来差别大了。”
姥姥,差别能不大吗,它们相差了70年的时间。
悠悠在院子里放满了各种货物,姥姥租了二辆货车才装完。随即娘俩跟着货车回到了临水,把货物卸到了仓库内。实际上,悠悠放到库房里的货物,十几辆货车也装不下。
第383章 试订单
当悠悠开着吉普车,出现在援朝舅舅跟前时,把援朝舅舅吓了一跳。悠悠和姥姥串好了口供,娘俩是开车回来的,在路上走了两天。
援朝舅舅对着姥姥,一个劲的抱怨:“姑,您咋就信个孩子的话,她才多大,您就敢让她自己开车,这要是出个意外,上哪买后悔药去。”
悠悠哈哈大笑:“舅舅,我姥娘身体好着哪,不吃药。”
援朝舅舅哭笑不得,一屁股坐到车上:“来,拉舅舅溜一圈,让舅舅看看你的技术。”
“好来,舅舅,咱去那?”
“去找你舅妈,然后舅舅请你们吃饭,你自己选地方。”
“得令,舅舅啊,我可得吃顿好的,咱说好了您请客哈,别没带钱,再把我这车压那里了。”悠悠小气吧啦的和舅舅贫。
“放心吧,舅舅没钱,你舅妈有钱,押啥也不能押你的车。回去舅舅就给你没收了,我还没混上专车,你倒是先开上了。”
悠悠臭他:“舅舅,您老会开吗?要不咱俩换换吧,我把车给您,您的书记让我当几天,我也享几天坐专车的福。”
援朝舅舅敲了一下她的脑袋:“瞎想什么哪,你以为书记是随便让的,以后不准说了。”
悠悠故作不服气,找姥姥告状:“姥娘,您看舅舅,他说不过我,就敲我的头,把我敲傻了,谁给您开车啊。
舅舅,您别不好意思,等您有空了,我教您开车,包教包会。”
援朝舅舅来了兴致:“悠悠,哪你几天能教会舅舅啊?”
悠悠故意的气他:“哪得看您自己了,像我这么聪明的,半天就学会了。”
援朝舅舅却说:“悠悠啊,你说错了,应该是像你四舅那么好的老师,半天就能教会。”
悠悠反驳道:“才不是那,四舅教了我们好几个,就我最聪明,半天就学会了。他们几个可是学了好几天,还不敢上路。”
援朝舅舅摇着头:“不对,应该是他们都没你胆子大,好几天还不敢上路。”
俩人伴着嘴,抬着杠,悠悠稳稳当当的把车开到了胜男舅妈的单位,停下车就往舅妈的办公室跑。
“舅妈,今天舅舅请客,干紧走,晚了他再反悔。”
胜男舅妈看着悠悠:“悠悠,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刚回来,快走吧舅妈,我饿了。”
胜男舅妈挺着个大肚子,笑呵呵的跟在后面,看见三舅就笑着问:“援朝,你今天咋有空了?”
援朝舅舅把舅妈扶上车,随口答道:“姑姑回来了,我提前下班。”
胜男舅妈看到姥姥,忙说:“姑,您回来也不给打个电话,我好安排人去接您。”
援朝舅舅接过来:“你看看谁开的车,姑姑和悠悠俩人开车回来的,也不知道咋赶的,两天就回来了。”
胜男舅妈这才发现悠悠坐在驾驶位上,疑惑的问道:“姑,您们俩真的开车回来的,这哪来的车啊?”
“这车是深南市给震宇公司的指标,本来是上海的小轿车,悠悠嫌小轿车底盘低,土路上开不了,就换了辆吉普。”姥姥给他们解释。
胜男舅妈说的话和三舅一样:“姑,您可真大胆,咋啥都听悠悠的啊,这么远的路,您们俩就敢自己开车回来。”
悠悠故意的臭显摆:“妗子,您放心吧,我技术好着那。再说了,开车比火车还快,两天就回来了,中间还休息了一晚上。”
胜男舅妈还是不放心,特意的嘱咐姥姥:“姑,以后再去深南,还得坐火车去,可不能再开车了。”
姥姥爽快的答应了他们:“好,听你们的。这次主要是悠悠想把车开回来,我们娘俩就没坐火车。”
悠悠开车去了回民的个人饭店,去吃羊肉火锅。北方的12月已进入寒冬季节,吃火锅正合适。
吃饭的时候,姥姥给援朝舅舅详细的谈起,收购手工鞋和绣花鞋垫的打算。
胜男舅妈听了,就觉得这是个好项目。她问姥姥:“姑,这可是个好门路,适合所有的家庭妇女,就是不知道您要多少,要是全区妇女都干这个,数量可就大了。”
援朝舅舅接着说起了临水地区的情况,临水地区856万人,妇女占人口的一半多接近430万,能做针线活的妇女预计有200多万人。
现在,家庭副业项目很少,这一点从广大农村妇女,几乎人人掐辫子就能看出来,掐辫子一个月最多收入3元钱。
每人二天做一双鞋垫,一天就是100万双,一元钱一双价格不高,可是一个月就得3000万的投入,按照每年五个月的农闲季节,最少得1。5个亿的投入。
悠悠听了援朝舅舅的话,顿时奥特了。自己虽然有智脑这个古今通,可还是对现实情况了解不够,和这个时代严重脱节。
这也和自己这世的身份有关,毕竟只是个九岁的农村女童,年龄和见识都受限制。
本来,自己还为年收入超亿元而沾沾自喜,结果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庭手工项目,就差点磕干自己的老底。
姥姥倒是不担心资金的问题,她知道悠悠的空间里,现金都快过亿了,还有震宇的亿元货物及振华的收入。
她老人家担心的是货源太多,悠悠的电子商城里卖不出去。这可不是小数目,牵扯到上亿的资金。
姥姥对援朝舅舅说:“援朝啊,当时俺们只是订下了价格,具体的数量没定。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个问题,我还得和他们重新商议。”
胜男舅妈提了个建议:“姑,要不您在咱张集先试下,这里面也好多事那。这些是手工制品,质量和款式及规格都有区别。”
援朝舅舅赞同:“姑,胜男说的对,年前,您就在张集先干着,要是数量不大的话,估计张集一个公社就能完成。”
姥姥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好,我回去就在张集先试一下。”
吃过午饭,胜男舅妈就催着姥姥去看货物,她吃着饭就向姥姥打听深南的情况,对姥姥带回来的商品充满了期待。
第384章 引轰动
把姥姥和舅妈放到自家的院子,悠悠就把三舅送了回去,给他家卸了几筐南方的水果,接着又去接李保国父女。
玉玉阿姨看到悠悠开车,惊奇极了,也顾不得吃南方水果了。转过头就去磨叽李保国:“爸,咱也买辆吉普车吧,我也开车拉着您,这样多方便啊。”
李保国坐在副驾驶座上,看那都新奇。和悠悠打商量:“悠悠,咱爷俩换个位置,让李爷爷开会。”
悠悠好奇的问他:“李爷爷,您会开吉普车啊。”
“不会,不过爷爷开过拖拉机。”李保国的回答,差点把悠悠吓晕。这吉普车和拖拉机能一样吗?
玉玉的话更离谱:“悠悠,我摩托车开的可溜了,二个小时就学会了,让阿姨开会试试。”
后世的驾照,那是经过专门培训的,这爷俩一个开过拖拉机,一个会开摩托车,就敢开吉普车。
悠悠把头摇的像拨浪鼓:“李爷爷,您和玉玉阿姨还得学,这吉普车和拖拉机可不一样。”
玉玉赶紧说:“那悠悠,你一会把我爸送到地方,就去教阿姨开车。”
悠悠被她缠得一个头两个大,非常的后悔自己瞎显摆。
到了悠悠家,看到姥姥带回来的货物,李保国和玉玉就忘了学车的事,几个人翻看着各种东西,不住口的说好。
除了布匹,悠悠这次带回来的货物,都是深南的畅销货,可是价格却比深南的低了三成还多。
涤纶的罩衣,深南的批发价是18——20元,悠悠的商城里,价格不到5元,姥姥定的批发价就是10——12元。
特别是各种化纤的床单和被面,胜男舅妈看了连声夸好。“姑,这段时间就这两样东西卖的最好,咱的货都快卖空了。您进的这些新货,花色比原来的还好。”
把货物清单交给他们,又在临水雇了辆货车,装满裁好的罩衣,和给村里人带的彩电。悠悠在前面开着吉普车,一块回到了韩屯。
回家的路上,姥姥担心的问:“悠悠,你那商城里,能卖出去那么多的鞋垫和布鞋?”
悠悠给姥姥解释:“姥姥,以后的世界,又叫地球村,基本上实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后世地球人口可是几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