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农村人最不缺的就是这两样,没有一家因为苦和累,而放弃喂养牲畜的。


第395章 红裙子
  现在,几乎成了惯例,韩屯每家都喂养10头猪,一年喂两次,20头肥猪每年收入3000元钱,还能攒下大量的优质土杂肥。
  二月十八日,桂金的对象周胜英拍来电报报喜,桂金生了个大胖小子。
  二爷和二奶奶高兴的不行,他们和“小老妈妈”商议好了,每家给桂金寄了1000元的礼金,大舅妈也给了1000元,不过,她娘家给了200元,这在周楼就是最高的了。
  本来二奶奶让桂萍去京都帮着看孩子,可是桂金来信说,老首长帮着找了个保姆,这就不用桂萍去了。
  现在,桂萍在村医院里,给宝景当帮手,她学会了抓药、打针和输液。
  最在行的是算账收钱,那个爽当利落,根本不像是没上过学的。
  农历的二月刚过,罗新华就把深南夏季的流行服饰寄了过来。悠悠总算亲眼看到了,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中的红裙子,是个什么东东。
  其实就是简单的喇叭裙,布料是红色的乔其纱,最大的优点就是飘逸大方。
  其实裙子本身没什么特别的,特殊的是大红的颜色,这对十几年的蓝灰黑,成了一种挑战。
  有连衣裙,也有单独的半身裙,还有孩子穿的童裙。连衣裙不仅有长袖短袖,而且有无袖无领的。
  这种袒胸露背的衣服,对传统的着装习惯也是一种冲突,不过它确实冲破了几千年的思想桎梏。一个夏天的时间,风靡大江南北,还被搬上了影视舞台。
  红裙子之所以流行,和乔其纱的面料有很大的关系。乔其纱布料超薄,凉爽通透,而且垂度较好,给人一种清爽飘逸的感觉。
  别说人们穿了几十年的老粗布了,即使是现在的机织棉布,也是比较厚实,夏天穿着闷热,而且易褪色,还不结实。一年的时间,就穿成了又旧又破的烂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前面的那两个三年,那是说的在轻易不穿的情况下。缝缝补补又三年,也是很难实现。
  现在的丝质绸缎,倒是凉爽舒适。但是丝绸还不如粗布结实,根本不适合经常穿着。再者,丝绸的价格对现在的人们来说,高的离谱。
  乔其纱就没有这些缺点,结实耐磨不褪色,穿上一年还和新的一样。而且好洗易干,一个晚上就能晾干,不耽搁第二天穿。
  它和防雨绸的最大区别就是,透气性好,夏天穿着凉爽舒适。因此,尽管价格高,还是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
  银幕上的“红裙子”使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款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服装色彩和款式的变化。
  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自此,一个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在第28期第4版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
  文章中写道:“对行情反应灵敏的个体服装摊贩,迅速推出一批黄裙子。在西单夜市上,放眼望去,一排排黄裙子有如一丛丛盛开的黄玫瑰……”
  一篇报道迅速瓦解了红裙子统治的天下,女性着装进入了红黄并存的鲜艳时代。
  似乎是一夜之间,有些大城市全城的人都流行穿红裙子、黄裙子,你不穿就显得过时和落伍。
  各式各样的红黄裙子成了80年代中期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女性的时髦装束。
  没有想到,现在刚进入八十年代,红裙子就进入了深南市场。经历了五六年的时间,才在全国流行开来。
  现在,比较出格的款式和颜色,在人们的意识里,统称为奇装异服,思想上不自觉的就产生了抵触情绪。
  除了红裙子,还有蝙蝠衫和喇叭裤,蝙蝠衫也是乔其纱布料,喇叭裤则是涤纶的。白色的喇叭裤,配上红色的蝙蝠衫,还真是好看。
  不过在农村还是肥大宽松的衣服比较受欢迎,各种鲜艳的颜色倒是比城镇容易接受。
  这些衣服的价格,在悠悠眼里,都是暴利。一件红色的连衣裙,批发价在35——45之间。半身的红裙子,也在20元以上。即使红色的童裙,也买到了20多元。
  蝙蝠衫和喇叭裤的价格,都在20元以上。
  比起深南市场上乔其纱和涤纶布的价格,这些衣服的价格不算太离谱。有问题的是那些布料,那才是暴利产生的关键。
  悠悠在商城里订制了大量的各种乔其纱,以深南市场上一半的价格,给罗新华发了过去。
  同时,订制了各种红裙子、蝙蝠衫和喇叭裤,价格只是深南市场价格的20%,不过却是以深南价格的三分之二,让三舅妈和李保国销售。
  各服装厂还是以的确良衣服为主,这些比较适合广大农村群众穿着,销量依然较好。
  朝霞舅妈的军属服装厂,从最初的30多人,一个月的时间就扩大到100多人。也从爱军舅舅的一个团,扩大到附近的其他团部。
  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做好的衣服,也在本地批发了出去。朝霞舅妈在服装厂借了两个军属,专门负责批发的事情,也是震宇公司设在那里的一个分公司。
  两个军属的工资,按照国家的标准,奖金按照服装厂的最高额度,全部由震宇公司支付。
  部队和韩屯村不同,部队为了支持军属的就业,从场地、物资、资金上大力支持,工资也是按照国家的标准发放。
  缝纫机是部队统一购买的,因此军属就业不用受缝纫机的限制,只要会用缝纫机就行。
  部队服装厂赚的是加工费,朝霞舅妈也是使用的计件管理制度,计件和奖金挂钩,奖金占工资的一半。多劳多得,多的二十多元,少的只有几元钱。
  奖金加上工资,收入高的达到了60多元,少的也快40元了。就这服装厂的收入,还能剩下近半数的加工费。
  导致在其他岗位上工作的军属,都想跳槽到服装厂上班。部队只好也提高了她们的补贴,才算稳定下来。


第396章 送粥米
  军属服装厂成立后,爱军舅舅两口子的人缘,在部队直线上升,家属随军的都是部队的领导,职务最小是副连。
  可以说,爱军舅舅他们两口子,给他们部队的大部分军官解决了生活上的难题。
  年后,临水收音机厂火了。随着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的热播,人们对收音机的需求加大。
  收音机成了人们的家庭必需品,大家为了购买收音机,到处托熟人走关系。
  年前临水收音机厂的产品,主要是在本地销售。年后,各地供销系统的采购员,都挤在收音机厂里,拿着现金等着收音机下线。
  外表华丽的大型收音机热销,人们把它当成了一种家庭的装饰品,摆放在堂屋里的桌子上。小巧方便的收音机,反而要的很少。
  年后,收音机厂全部生产大型的收音机,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出了正月就开始新的招工,这次一次性招收了2000人。
  厂房和宿舍都紧张起来,正在紧急扩建。扩建完成后,还准备再招收1000人,将收音机厂建成个5000人的大厂。
  现在,刚开始进厂的前俩批工人,每天可以组装3台收音机。每台零件是12元,出厂价22元,每个工人一天可以创造30元的利润。
  不久的将来,收音机厂将成为月创利税400万元的大型企业,也将成为临水地区的支柱产业。
  震宇公司成了临水收音机厂的供货商,价格比深南市场上的还便宜5元钱。临水地委的人都知道,这是姥姥为了支持援朝舅舅的工作,给的友情价。
  援朝舅舅的威信在临水算是竖了起来,在省里也挂了号,成了抓经济的能手。
  他的事迹逐渐的被人们挖掘了出来,张集公社的服装厂已经辐射到整个洪城县,就业人员达到一万多名。
  就任临水市委副书记,半年的时间就组建了收音机厂,效益好,产值高,而且是高科技产品,成了全省的知名企业。
  各种荣誉也落在了援朝舅舅的头上,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工作者,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这万事顺心的时候,农历的三月二十六,胜男舅妈生下了她盼望已久的宝贝女儿,舅姥爷起名叫韩莉。
  别人家稀罕儿子,可是舅姥爷家里的人,却是稀罕闺女。尽管援朝舅舅家里有保姆王香兰,可是舅姥娘硬是住在那里伺候了一个月,直到胜男满月才回来。
  她说:“胜男前两次过月子,我都没伺候,这次亲家母没空,我说什么也得顶上去。保姆毕竟不是自家人,我这当婆婆的得尽尽心。”
  三舅妈生孩子了,震宇公司的业务都交给了李保国父女,她安心的在家坐月子。
  两位老人不顾援朝舅舅的反对,将韩莉的“送粥米”办的非常隆重。按说,胜男舅妈这是三胎,又是个女儿,一般就不办了。
  要是前面是两个女儿,三胎生个儿子,也有操办“送粥米”的,没听说过三胎生女儿办的。
  舅姥爷不这么想,他就是稀罕闺女,可能和他们没有女儿有关,也可能和他跟姥姥自小失散有关。
  舅姥爷亲自去给胜男舅妈的父母商量,给韩莉办“送粥米”的事情。
  胜男舅妈的父母,看到女儿受到婆家的重视,当然高兴,把他们那边的亲戚通知了一遍,有十多家。
  幸亏张集到临水有客车,要不然在现在的年代,交通就是个问题。由于离得远,各家都是去个代表。
  四月初二一大早,悠悠开车带着舅姥爷、姥姥、大舅妈和志斌、迪迪、智茹、志高,去了临水。
  到了以后,就又赶到汽车站,去接胜男舅妈的娘家人。来回的跑了两趟,才把他们都接回了援朝舅舅的家里。
  舅姥娘和王保姆两个,光是煮鸡蛋剥鸡蛋,就忙的不可开交。吃过鸡蛋糖水,又说了一会话,就到11点了。
  中午的酒席是在第一饭店订的,悠悠又开着车,把他们送到了饭店里。
  舅姥爷陪男桌,舅姥娘陪女桌。姥姥和大舅妈带着孩子,单独坐了一桌。
  这次,胜男舅妈娘家的亲戚,都恭维着舅姥爷他们。“亲家,俺们就说胜男找援朝有眼光,援朝一看就是个有出息的,这不应验了吧。
  援朝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地区的书记,往后就该去省里了,俺们啊,出门提起韩书记是俺家的女婿,就觉得光彩。”
  好像忘了志新送粥米那会,说胜男婆家人眼皮子浅,想跟着沾光的话了。人的脸啊,变的可真快。
  原来,他们觉得援朝舅舅高攀了胜男舅妈,现在援朝舅舅当上了地委副书记,他们自己就觉得矮了一截。
  和舅姥爷家相反,四月十二日,“大一号”真的生了双胞胎两个儿子。
  村里人稀罕的不行,都去他家瞧稀奇,看着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大家笑着和她开玩笑。
  “你可是没亏了‘大一号’这个称呼,三十八岁结个瓜,你却一次结了两。”
  也有人说:“‘大一号’,俺们现在算是信了,你家的猪真的随了你,能生还长的快。”
  “大一号”是谁啊,嘴上一点也不吃亏:“眼气啊,把你婆娘送过来,俺帮着你教教。”
  韩道法的两个伯母高兴的找不着北,都在家给她伺候月子。
  “大一号”仗着身高体壮,还想和原来一样,没把坐月子当回事,两个伯母把她看得死死的,连堂屋门都不让出。
  “你啊,还当自己和原来一样,这都三十八了,以后还能再生。
  人家都说月子里得病月子里补,你啊就是能生,国家也不让生了。
  这次可是得好好的养着,不能坐下毛病,不然这两个孩子可靠谁啊。
  再说了,现在咱日子过好了,还用着你出去瞎抓胡闹的,可别有福不会享。
  几个闺女都大了,啥活干不了,还用着你操心。俺们两个也不算多大的年纪,帮你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
  等俺们老了,孩子也大了。你啊,就安心养着吧。”


第397章 重分组
  三十八岁的“大一号”,生了五个闺女四个儿子,一共九个孩子,可真是英雄母亲。
  这回“大一号”坐月子,反而没有上次能吃了,鸡蛋一天最多吃三十个,一天一只鸡咋着也吃不下。
  她自己都奇怪:“这回生了俩,咋吃不下了。看来真的是年龄大了,饭量减下来了。不过奶水挺足的,俩孩子都够吃。”
  大伙听了偷着笑:“这几年咱就没断过肉,肚子里的油水补足了,饭量自然就减下来了。比说你们妇女了,咱村的男劳力,饭量都没原来大了。”
  悠哉的日子过的特别快,又到了“三夏”大忙季节。新任县委杨书记,还是带人来帮着韩屯收麦。他上任以后,依然把韩屯做为自己的联系村。
  韩屯还是和原来一样,在县里和公社的帮助下,一个星期的时间,收种都完成了,比分责任组的村庄快了好多。
  特别是和石庙村相比,韩屯都打完场了,石庙的个别组,麦子还长在地里,没收回来。
  八零年和原来的最大区别是,国家征收爱国粮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规定了具体的征购提留标准,每人不到三十斤小麦。韩屯村320人,全村才上交一万斤的麦子。
  韩屯可是连着交了四年的二十万斤的爱国粮,而且秋季还得上交爱国棉。
  余下的19万斤小麦,人均600斤小麦,比原来韩屯村人均分的小麦都多。
  今年韩屯还是繁育的“齐麦一号”原种,县种子站以每斤0。50元价格回收,光是这一样,村民人均收入1000元。
  八零年的麦收,张集公社大丰收,洪城县的小麦产量也翻了一番。
  “齐麦一号”品种在全县推广,有原种、一代种,还有二代种。加上这两年氨水和尿素的广泛应用,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亩产都在二百斤以上,再也没有亩产七八十斤的了。
  加上今年征购提留减少,大部分群众都分到了一百多斤的麦子,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
  不过,今年的麦收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生产责任组的问题。今年的小麦长势好,产量高,麦收的速度相应较慢。
  麦熟一晌,男劳力多的责任组还好说,男劳力少的责任组,麦子都快焦地里了,还没收回来。
  现在农活主要是靠人力和牲畜,全公社没几个村有拖拉机的,像韩屯一个村三辆拖拉机的,基本上没有。
  幸亏今年麦收期间天气晴朗,好多地旱的种不上秋作物。因此,尽管慢了一些,也没受大的影响。
  不过,那些缺劳力的生产组,可是累的够呛。各组之间麦收的速度,差了近一倍。快的组麦秸都合垛了,慢的组才开始打场。
  干旱一直持续到阳历的6月底,连着二天的大雨过后,人们又忙着抢种,早起晚睡,恨不能一天当成二天用,总算是把秋作物种上了。
  生产组反映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不好管理,组越小越难管。特别是三四十个人的组,也就是七八户人家。
  平时都是关系好的人家,才组成了一个责任组。可是,时间久了,矛盾就产生了。
  可不是近亲就是近邻,相互之间又撕不开脸来说明白,矛盾越积越深,大家的心里就不平静了。
  干活也是越来越懒,膘着磨洋工,反而没有在生产队里效率高。实践证明,责任组不是成功的经验。
  个别的小组实在是没法在一起干了,麦后就要求重新分组。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大家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拿出个好办法。
  可是农时不等人,实在没办法了,大组分小组,还有的干脆把耕地承包到户,不过是大包干,至少爷几个在一起。
  包地时就说好了,谁家管的农田收成归谁家,不在统一分配,秋季的征购提留也是按人头交。这样一来,人们的积极性彻底调动起来,大家没黑没白的在地里干。
  相反的,人们的自主性也高了,出工不用记工分,大伙想啥时候干就啥时候干,干完了就可以歇着。
  在一起时,人们天天下地,还是干不完的活,包干了反而闲了下来,活计也比原来干的好。
  即使是缺劳力的人家,也各自想法,去亲戚家找人,求左邻右舍帮忙,反正没有一家把地撂荒的,而且管理的都比原来还好。
  前有车后有辄,人们看到大包干公社没有阻止,效果也挺好,越来越多的责任组也包干到户。
  只有韩屯是个例外,村里的农活被50岁以上的男劳力包了,他们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干活,队里给他们记的是整工分,也就是十分,和肉食厂里的工人一样。
  再说了,大伙现在也不太计较工分的多少了,就怕耽搁肉食厂的生产。那可是村里的支柱,一天2万的收入,人均60多元,赶一个月的收入了。
  所以,韩屯村的人们,都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起早贪黑也没人抱怨,在韩屯就不存在磨洋工的现象。
  石庙村和韩屯关系好的那两个队,因为有队里的猪场牵连着,大伙反而要求合队,恢复原来的管理体制。
  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摸索阶段,也没个定式,随意性较大,他们还真的就把责任组合在一起,又把韩屯的簸箕柳买下来,大伙绑在一起,齐心协力的干了起来。
  合组后他们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卖猪的钱,买了一辆拖拉机。今年首次实行按人头交征购粮,县里的拖拉机不再作为上交爱国粮的奖品,可以用钱购买。
  不过各生产队都分成责任组了,积蓄也分开了,都买不起啊。石庙村这两个生产队捡了个便宜,一个队买了一辆。
  八零年的暑假,妈妈和智慧姐回来了,爱民舅舅又去集训,爸爸可没有暑假,他留在了京都。
  桂金孩子小,胜英也在部队,她和父母一起也没有回来。
  今年,志远初中毕业,正好临水一中在全区招生,学校老师鼓励他报考,胜男舅妈也建议他去临水上学。


第398章 教育问题
  可大舅妈不想让他去,她说:“智慧在张集上的高中,不也考的挺好,学习关键在本人,和在哪上学没关系。”
  三舅妈不这么认为:“大嫂,你们就让志远来临水上高中吧,别的不说,起码英语教的比张集中学好,智慧那时候可没有英语。”
  想想也是,张集公社至今没有一个专门的英语老师,开设的英语课程,是原来的俄语老师改的,寒假里在县里集训了一个月,就上岗了。
  其他的高中也是这么办的,这么做的后果就是,洪城县考上大学的学生,入校后被人瞧不起,说他们的英语带着俄语味。还真是这样,他们的英语真的是俄语老师教的。
  大舅妈对她说:“胜男,我不是怕给你添麻烦吗,你跟着个月子娃,自己的孩子都管不过来,我帮不了你,也不能给你找事。”
  胜男舅妈急了:“嫂子,您给我客气啥啊,志远都这么大了,能给我添啥麻烦。要是因为这耽误了孩子,俺和援朝都没脸见孩子。”
  最后,志远还是报考了临水一中,以全区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韩屯联中初二28个学生,还有23个考上了洪城一中,其他的全部被张集高中录取,韩屯联中的知名度更高了。
  “大一号”家的二女儿景云,今年也考上了洪城一中。她担心家里的负担重,不是经济负担,是人手不足。
  家里三个不懂事的孩子,大姐又要结婚了,老人年纪又大了。下面的三个妹妹又都上学,她觉得自己能上到初中,就是父母的照顾了。村里和她一样大的女孩子,连小学都没毕业。
  她今年17了,正好帮着家里干活,于是主动的提出不上高中了。
  没等“大一号”两口子表态,她两个奶奶就发话了。“景云啊,你放心的去上学,家里有俺们俩那。俺们都刚六十多点,身体都好着那,看俩孩子没一点问题。
  咱现在又不是上不起,你尽管去,你娘不供你读书,俺们给你出钱,别看咱家的女孩子多,一样金贵。”
  也是他家的孩子是多,可是有两个老人帮着,韩道伟的娘五个儿子,平时经常看着三四个孩子。
  “大一号”知道了,劈头就骂:“你啊,咋不随俺,就随你那个爹,一肚子的心事。
  家里不用你帮忙,好好的去上学。你要是考上大学,以后也能帮衬着你四个弟弟。这才是帮了俺们的大忙。”
  她大姐景芝也说她:“家里不是还有俺吗,你操的哪门子闲心。你们四个都去上学,我在家帮着咱娘。
  咱娘不就盼着咱们都有出息吗,咱姐妹五个,都让上学了,你看谁家爹娘做到这一步了。
  我这是年龄大了,没赶上好时候,要不咱娘也得让我上高中。你们出息了,就是对咱爹娘最好的报答。”
  下面的小姐仨都高兴了,至少知道父母的态度。她们几个学习成绩都是前几名,奖状可没少拿,估计考学没问题。
  成绩下来后,全村人都高兴,尽管这里面石庙村的学生占了一多半,可是村委会经过讨论,还是给学校发了一万元的奖金。
  并定下了奖励措施,以后考上一个临水一中,奖励500元,洪城一中300元,张集高中100元。
  每次竞赛,第一名奖励500元,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