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账就算账,谁怕谁啊,你们有种就别打房租的主意。”
老年男人不干了:“房租是你们的?两个不要脸的东西。惹恼了老子,把你们都撵出去。”
年轻的男子恶狠狠的说:“老东西,你会说话不,房租是我收回来的,不是我们的是谁的啊。”
悠悠听不明白了,疑惑的问爸爸:“爸,他们家房子挺多吗?还能靠出租房子生活。”
吴卫华突然明白过来,恍然大悟的说道:“他们的房子卖的差不多了,自己都快住不开了,那有房子往外租。
我说大伙咋都不搬啊,原来是他们搞的鬼,敢情是把咱家的房子给租出去了。
明天,爸爸就去收咱们的房子。要不是他们今天来,爸爸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实情。”
今天是爱民舅舅的大喜之日,悠悠和爸爸悄悄的回到宴席上,对刚才发生的事情,爷俩不约而同的闭口不提。
回到家里,只到爱军舅舅问起来,吴卫华才把军校大门口发生的一切,告诉了大家。
不过,他们说悠悠姥爷的那些坏话,吴卫华可没学,就这几个舅舅听后还都炸了。
“卫华,明天我们都跟你去收房子。别让他们真的以为婉莹妹妹娘家没人,得任由他们拿捏。”
援朝舅舅提了个建议:“还是先给房管所的同志打个招呼,一块去收房子。”
第二天,吃过早饭,刘冉给长辈敬茶。舅姥娘和姥姥给的是成对的玉手镯,她们在华侨商店买的,是帝王绿的极品,每对二千多元。
几个嫂子和婉莹给的是纯金的手镯,都是足两的一对实心镯子。她们一块买的,区别在于款式不同。
第448章 祸害
刘冉给大家准备的礼物,也是玉首饰,水头极好,全部是老物件。
家里人不论老少,每个人都有,光是这些玉器,就二十九件,看来刘冉的娘家,家底确实丰厚。
然后,刘冉和爱民去了房管所,吴卫华带着大家先去自家的老宅。
老宅的大门敞开着,里面一片混乱,就像个大杂院。院子里到处搭建着临时的棚子,四合院的格局破坏的差不多了。
看到吴卫华进来,好多人迅速的躲回自己的房子里,还有人推出自行车锁上门就往外走。嘴里喊着:“让让,我赶时间,上班的时间到了。”
爱军舅舅回身关上了院门,爸爸对他们说:“大伙先等等,房管所的同志马上就到,今天这房子的事情,咱得说个明白。”
好些人听了这话,就开始嚷嚷:“我们把房租都交上了,你们还想这么着啊。”
几个舅舅往门口一站,不是军装就是中山装,块头都比较大,倒是没人敢往外闯,都离院门远远的,扎堆看着。
吴卫华问他们,“大伙应该知道这院子是我的吧,我啥时候收过你们的房租?本来咱说好的一个月的搬家时间,现在也到了,你们怎么都没动静。”
他们一听就急了:“吴同志,你说这话就是欺负人了,你们不是住不着这房子吗,说好的租给我们住,我们把房租交给你二叔他们了。”
还是有明白人的,立刻看出不对劲来,赶紧安排人去找吴卫华的二叔。
“赶快去找他二叔,看来咱这钱没交到正主手里,他们爷俩这是没商量好。我就说吧,那二叔一家人不是好东西,怪不得房租比别人少。”
原来还有这一出,真不知道他们是咋想的,还真的能作,廉价把房子租了出去。
有人说:“吴同志,我们也不图这二块钱的便宜了,就按大行情,每间房子10元钱,我们在补给你们2块钱。
反正你们也住不着,就让我们接着再这里住吧。”
还有人说:“凭什么补给他们2快钱啊,我就说不交吧,你们非得交,这下好了吧,人家还是不愿意。
咱们在这里住了十多年,当时也是国家分给我们的。我们就不搬,他还敢把咱们撵出去。
这可不是解放前,现在是新中国,是咱人民的天下,这些资本家反动派,不批斗他们就想翻天。”
有人带头就有人响应,好些人跟着附和:“就是,我们都不搬,咱老百姓还能怕他个资本家的狗崽子。
再说了,他家才几口人,听说已经有了一处花园洋房,这房子他们根本住不着。”
大家正嚷嚷着,吴卫华二叔一家,被人们拉了过来,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他们的那个瘫痪儿子和七八个孩子。
卫华的二婶,人还没到就喊上了:“卫华,你这是要逼死二叔一家,我们千盼万盼把你盼回来了。
没想到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把自己的父母害死了不算完,这是又要祸害你叔婶来了。
你睁眼看看二叔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你三哥还是个残废,你咋能狠下心来的。
你补发了三万多的工资,不说帮二叔家一分钱,还想着来争老宅子,俺们这一大家子,二十多口子的人,就靠这点祖产生活了。
俺和你二叔还没死那,这祖产还轮不到你当家,即使没有俺们了,还有你大哥他们几个,轮几回也轮不到你做主,你就死了这个心吧。”
卫华的二叔也痛心的说:“孩子,不管你认不认我,我都把你当自家的孩子。你父母走的早,我就得替他们管着你。
你年龄小不懂事,这些年又待在乡下,没少受罪,见钱亲叔叔也能理解。
可是孩子啊,你也得体谅体谅叔叔,你看二叔这一大家子,没一个有工作的,总得往下过吧。
要我说,你那洋房也租出去,可比这老宅子租金高,二叔也不要你们的,你家就五口人,咋着也花不了,就别跟二叔挣这点房租了。
你离京时间长,认识的人不多,二叔一家人给你帮忙,现在京都的房子还是比较好租的。
再说了,这都是十几年的老邻居了,大伙也不容易,能便宜2元钱就便宜吧,你三万多的存款,还能争竞这俩钱。”
这话说的,要是不明白真相的,还真让人同情。悠悠算是开了眼界,见识了什么叫颠倒黑白,拿着不是当理说。
卫华看着他,问道:“你还有脸说是我的二叔,咱们分家多少年了,你算我哪门子的长辈,就想替我当家。
我父母被你们害死了,我还得把你们当长辈孝敬着,我补发的工资得养着你们一大家子。
这院子可是和你们家没有一点关系,你凭什么往外出租。还说什么我和你们争,这本来就是我的房子,到底谁和谁争啊。
大伙也别说我不近人情,这房子,我是住不着,不过我还有用其他的用处,真的不能往外租。
上次,咱们本来说的好好的,给大家一个月的搬家时间。房管所的同志也给大家讲明了,这院子是我的家产。
我再强调一遍,我和这位自称是我二叔的人,抛开恩怨不提,我们的关系,也是五代以外的宗亲。
他们家的祖产,解放前就被他们卖干净了。他们家在动乱的年代,打砸抢这些事可没少干,这位瘫子就是打群架落的。
他们家因为打砸抢,现在有两个人服刑,我就不信你们大家,都不知道他们的情况。
你们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也有原来的老街坊,大伙总有知情的。
即使大家都不知情,这么些年在一块,也该了解他们的为人。我就不信,他们能改了习性。
我年龄是小,也没在老宅常住过。可是大家该知道我的父母,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想老街坊应该都明白。
你们再看看眼前的这几位,小的我不知道,这几位年长的,有一个好人吗!”
大伙听了卫华的诉说,议论纷纷:“让吴同志这一说,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这一大家子,可不一直是这一片的祸害吗。”
第449章 交租
有人还打听:“你们在这住了多年,吴同志说的都是真的。他们骗俺说是人家的嫡亲二叔,还说他们是长辈,老宅他们说了算。”
立马有人反驳:“他们算是哪辈子的长辈,这俩家分开还真有年头了,反正我从记事他们就是两家人。”
“那你们不早说,还跟着交钱,咱们办的这叫什么事啊。”
“吴同志,既然你这房子不租了,就把租金还给我们吧,我们的房子也收拾好了,这就往外搬。”
援朝舅舅说话了:“你们把钱交给谁了,就给谁要,卫华可没收你们的房租。”
“对啊,我们把钱交给他们了。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不是自家的房子,都敢收房租,我说咋便宜2元钱。”
人们转向他们,纷纷讨要房租。“还钱,把房租还给我们。”
昨天的那位年轻的妇女说:“你们说交就交了,这是想赖我们啊。有种你们就别搬,看谁敢撵你们。想找我们要钱,门也没有。”
大伙一听就炸了,围着他们七嘴八舌的开火。“啥叫我们赖你们,我们的房租都交给你们了,不找你们要找谁要。”
“你们爱找谁要找谁要,反正给我们要不着。真是一群傻蛋,放着这么好的房子不住,非得老少三代的挤在一起。给你们说不着,走我们回家。”
几个人倒是一致,转身就想往家走。
大伙不干啊,拉拉扯扯的,那年轻的妇女还真是泼辣,趁机把上衣脱了,光着上身,故意的往男人身上靠,还大声的喊着。
“你们想干什么,耍流氓啊。当家的,快去报警,让警察来抓他们。”
吓得男人们都往外躲,在她的掩护下,他们家的人很快就从人群的包围中溜了出去。
就在这时,爱民和刘冉带着房管所的同志到了,街道办事处的同志也跟着一块来了。
街道办的同志进来就对那年轻的妇女说:“你又在这里胡闹,看来真的是犯精神病了。小王,赶紧给三院打电话,让他们派车过来带走她。”
“主任,您高抬贵手,放了我吧,我这就把衣服穿上,再也不闹了。您看在俺这一家老小的面上,就绕我这一会吧。”
年轻的妇女一边穿衣,一边说好话,那脸变的比翻书都快。
人们看到街道办事处的人来了,七嘴八舌的把情况反映给了他们,房管所的同志开始挨家的落实搬迁的情况。
现在,房管所和街道办事处,在人们的心里,都是重要部门。
街道办事处,掌握着招工生杀大权,不论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都得通过他们办手续。
另外现在是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副食及各种票证也归街道办分配。
房管所掌管着分房大权,特别是京都的房管所,尤为重要。京都人口密集,房源紧张,人们一般不和房管所对着来。
刘冉舅妈把这两尊大神一块请来,事情好办多了。
其实,房管所已经给大家安排好了住处,不过是按照各家的住房情况安排的,大伙搭建的临时住处,没算计在内。
四合院里的空闲地多,基本上每家都搭建了临时住处,搬出去肯定没有再这里住的宽敞方便。
这也是好多人家愿意花钱租房的原因,他们本来的打算是,一边接受房管所的安置房,一边租住这里的房子。
每月八块的房租,他们都能接受,在京都租个合适的房子,可是不容易。再说大伙在这里居住的这么多年,也习惯了。
哪知道光是贪图便宜了,却被这一家子极品给摆了一道。这一家子,钱收到手就胡吃海喝,几天的功夫就花掉了大半。
最后,每家退回来三分之一的钱,其他的是借据,估价最后都得成死账,这一家子,自己都吃不饱,哪有钱还账。
街道办也清楚,对大伙说:“这就是你们贪便宜的后果,全当花钱买教训了。”
悠悠这次是真的长了见识,八十年代初,政府部门的威信还是挺大的,办事能力也确实棒。
搬迁这种后世的老大难问题,两个部门的同志往这一站,事情就解决了。
由于出了这种意外,只好将各户搬家的时间,延长了一个星期。
最后,街道办和房管所的同志,歉意的对刘冉舅妈说:“小刘,都是我们的工作没跟上,造成了今天的失误,你回去给刘市长解释一下。让他放心,一个星期后,我们保证让大家把院子给腾出来。”
刘冉的四叔任京都市的市长,看来不论是什么年代,都是衙门里有人好办事。
从悠悠家的老宅子出来,爸爸就带着大家去了悠悠家的怡园。姥姥带着家里的其他人,已经到了。
在刘老他们的指挥下,怡园已经收拾好了。里面的家具都安置好了,基本上都是原来的家具,缺少的刘老他们也给配上了。
刘老他们收家具的时候,看到保存好的欧式古典家具,也收购的一部分,这回正好有了用途。
其实,爱民舅舅他们新买的那些欧式家具,质量还没原来的好,不过这些家具再好,它也是旧家具,爱民舅舅新婚,用着不合适。
再说了,现在的华侨商店的家具,质量比后世的可是好多了,不论是用料还是做工,都算是上乘的。
姥姥在给爱民舅舅操办家庭用品时,顺带着把这里的也购买了,几个舅妈正在布置。
孩子们在迪迪的带领下,满院子的疯跑,看什么都稀奇,不断的发出惊叫声。
卫华对大家说:“以后,咱们就在这里住,这里的房子多,设施也好,住着舒服。
你们一家去挑一套房间,以后就是你们的了。趁着工人还在,不合适的地方赶紧改。”
红英舅妈说:“没想到俺这辈子,还真能住上楼,五八年整天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谁也没见过,没想到还真有这地方。”
卫华和姥姥商量:“妈,今天大伙都在,咱们就搬过来吧,正好让大伙住几天。趁着家里人都在,咱们今天就温屋。”
第450章 再买
姥姥当然没意见了:“好,你们大家去选房间,悠悠你带着姥姥去拉厨房的东西。”
悠悠出马,一个顶俩。悠悠开车带着姥姥,象征性的跑了个来回,就把厨房布置好了,各种厨房用品,特别是家用电器,那是应有尽有。
悠悠的空间里,放着好些现成的食品,都是悠悠存放的美味食品,没想到在这时排上了用场。
不到十二点,娘俩就把午宴准备好了。餐厅里布置精美,加上四十多个菜式,把大伙惊得目瞪口呆。
舅姥娘疑惑的问:“妹妹,你是真有能耐,这半天的功夫,就做出来这么多的菜。”
姥姥笑了:“嫂子,您还真会给我脸上贴金,这大部分是在饭店里买的,我啊,就做了几个简单的。”
舅姥爷大发感慨:“还是京都方便,这要是在咱家里,有钱也没地方买去。”
婉莹接过来说:“舅,以后孩子们上大学,都报京都的大学,有机会了,咱再给孩子们买几套院子,毕业了就留在京都工作。
等你们老了,就来京都养老,大伙在一块,相互照应起来也方便。”
爱国舅舅接过来:“婉莹妹妹说的对,咱家的孩子学习好,以后就考京都的大学,这房子还真得买。
卫华,你和婉莹妹妹在京都,帮着俺们留意,有合适的院子,就买下来。咱家的孩子多,一人一套就得十几套。
别管几进的了,你们俩只要觉着合适,就买下来,咱家也不在乎那几个钱。
红英啊,你来的时候,带的那些钱,等会都给婉莹妹妹。不够的话,卫华你们俩先给垫上,回头再让你嫂子给你们。”
爱军舅舅和援朝舅舅也说:“我们来的时候,也带着钱哪,卫华和婉莹妹妹,你俩看着买就行。
这四合院我们也不懂,只要是你们看着好就行,钱还真的不是问题。”
姥姥说话了:“其实,卫华和婉莹他们俩个,在房子上懂得也不多。还是刘老和何老您们,多费些心吧。”
转过头对几个舅舅说:“一会,你们把钱交给刘老他们,老哥几个在四合院上,可是行家,他们看中的院子,绝对错不了。”
刘老他们答应的爽快:“既然夫人信任我们,买院子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了。
现在,这院子还真是好买,而且都是大院子,价格也合适。
从今年开始,进步人士陆续平反,他们的老宅都大。小的三进,大的五进,还有带跨院的。
虽说便宜,可是最低也得七八万元,有处五进带跨院的院子,接近10亩地,才要15万,真心的不贵。
由于是老宅祖业,子孙都分家另居的,好些也不在京都了,就想把老宅给卖了,大伙把钱分开。
不过,大部分院子买回来就得收拾,保存完好的院子还真的不多。”
姥爷对他们说:“一事不烦二主,买回来的院子老哥几个,接着费心找人给收拾好了。”
“行,既然艾老安排了,你们就放心吧,我们几个保证把这事给办好了。”
舅姥爷举杯敬刘老他们:“几位老哥,我代表全家谢谢你们,没有几位老哥哥,我们还真的作难。”
刘老他们举杯回答道:“您这话就外道了,要不是艾老和夫人,我们的日子能过这么滋润。”
何老接过来:“要不是卫华,我早就爬烟筒(火化)去了,这几年,光是花在我身上的药费,也得上万了。
要不是卫华,那些上了年头的人参,即使有钱我也买不到。
我心里明白,这都是沾了卫华在高干病房的光。老哥,咱们虽然不熟悉,我们和艾老家可以说是一家人,咱们都算是艾老的家人。”
饭后,几个舅舅就把钱给了刘老他们。看到他们装钱的帆布包,悠悠简直是目瞪口呆,敢情几位来京时就有了买院子的打算,各家都是二十万。
接下来,舅姥爷带着几个舅舅,拜访了他的几位老战友,然后他们就回去了。
这几天,几位舅妈帮着妈妈把房子布置了一遍,红英舅妈说:“怪不得说共产主义好,这楼上楼下的日子就是好。
京都不知道有没有买楼的,卫华啊,你这院子值多少钱啊?”
卫华挠挠了头,对大舅妈说:“嫂子,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听爷爷说,当年他建怡园可是用了百万两白银。”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惊呆了,百万两白银,这要是换算成人民币,得快上千万了吧。
婉莹告诉大家:“卫华家的这处怡园,在京都可是出了名的。京都的四合院多,花园洋房可没几处。
要说这花园洋房,还是沪市多,怡园在沪市,根本不算什么。”
红英舅妈惊讶的问:“不是说京都最好吗,俺咋听着沪市比京都还好。”
还是舅姥爷见识多:“京都和沪市,各有各的好处,分不出高低来。”
悠悠一家由于等着接受院子,只好接着留在京都。趁此机会,刘老他们把收购的家具和老物件,搬到了怡园的地下室。
当然了,比较贵重的东西,都被悠悠收到了空间里。
还是单位搬的快,姥爷家的院子先腾出来了。姥爷站在阔别了十五年的院子前,颤抖着双手,把大门推开了。
进了姥姥口中的大宅院,悠悠算是开了眼。这院子真大啊,少着说也得有三十多亩,悠悠都数不清是多少进院子了。
除了中间的正房,左右的跨院都是三进的院子,有的跨院也带着跨院和花园。
这院子保存的真好,整个院子规整干净,一点也没有刚搬完的凌乱。
特别是院子里的绿化,搞的真好,比悠悠家的花园洋房还胜了几分。
不仅房子保存完整,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在,虽然改成了办公场所,不过原来的家具都存放在这里的库房里,基本上没有流失。
流失的是各种摆设和小件家具,当年抄家时,都有清单,上面大部分的东西都没有了,还回来的不到五分之一。
第451章 密室
清单上的衣物和布料,像是织锦缎和手绣品这些高档的东西,根本就没见着。
悠悠看着姥姥拿出来的清单,心疼的直抽抽,那可都是古董级的宝贝。
反观姥爷和姥姥,俩人根本没当回事。看着还回来的物品,姥姥还欣慰的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看到这些东西,人啊,真的不能和命争,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姥爷给他们解释:当年抄家时,好多人家又掖又藏的,因此被打残的不少。
好多人劝姥姥,提前把贵重的东西藏起来,姥姥不仅没听,抄家时反而主动把密室也说了出来。看着密室里满满的收藏,革命小将们夸姥姥阶级立场坚定。
加上姥爷是京都出名的病秧子王爷,身子骨特差,家产又都上交了。姥爷倒是没受罪,只是充当了几次配斗的角色。
姥姥趁机提出带全家回农村的老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再教育,加上有关领导的斡旋,一家人才得以顺利回到了韩屯。
跟着姥姥一路走下来,悠悠转的眼花缭乱。
迪迪开口问道:“姥爷,这么大的家,得住多少人啊?”
姥爷沉思了一会,才回答:“以前啊,咱家的人可是真多,得有上百人,加上下人接近三百了。
不过他们陆续的都出去了,就剩姥爷一个病秧子。没想到一别几十年,音信全无,也不知他们在外怎么样了,都说落叶归根,算起来现在他们也都八十多了。
姥爷当年就是因为身体不好,怕魂归他乡,才没有出去,没想到老了老了,身体反而好了起来。
迪迪啊,你就是姥爷的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