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擎好吧嫂子,这事我烂到肚里也不会说出去。那我先谢谢嫂子,您忙,我回去了。”看人家这眼力劲,不愧是端这碗饭的。
第64章 再遇李保国
罗新才刚走,李保国就从旁边走了过来,看来是有人给他报了信。
“大姐,您今天有空来转转。”李保国热情的打招呼。
“总算遇上你了,兄弟你上次多给了十块钱。”姥姥直接说。
“姐啊,别人要全国的粮票贵二分钱,您要兄弟还能多留您的钱。我知道您有的是门道能换出来,找兄弟买不过是怕麻烦罢了。您就当找兄弟我淘换的行了吧,别再提那十块钱的事了。”这话说的那叫个亲近。
“姐啊,您这次带来了什么东西?”
“兄弟,你有个背静的地方不,我这次还真带来点东西。”姥姥告诉他。
“那好,您跟我来。”李保国说着,就走在前面领路,左拐右转的,一会就进了一个院落。
院子里干净利落安静,进了院子李保国就从里面关上了大门,看来这是他的地盘。
姥姥打开带来的包裹,露出来两捆成品衣服。18种款式每样一件,都是中号的。
李保国翻着一件件的仔细看,边看边夸:“好看,这件更好看。姐啊,您从哪里弄来这么好看的衣服。”
“从大城市里弄过来的,怕在近处出手露了,才想着往远处倒腾。”姥姥扯的跟真事一样。
“不知价格怎样?”李保国询问。
“男式的上衣裤子都是三块五一件,女式的三块。裙子成人的五块,孩子的三块。”姥姥报价。
“姐啊,您确定没说错价,这比自己买布做都便宜。”李保国不相信。
“就这价,这是从布厂批发出来布,找人加工的。”姥姥肯定的说。
“玉玉,过来。”李保国高声喊道,从西屋出来一位十八九岁的女孩,俊俏的面容,高挑的个子,一流的身材,标准的美女。
“大姐,这是俺大闺女。玉玉,来认认你姑。”李保国介绍。
“姑,您喝茶。”玉玉端起茶杯递给姥姥。
“阿姨,您长得真好看,我叫悠悠。”悠悠羡慕看着玉玉夸。
“悠悠,你长得也好看。”玉玉笑着逗她。
“没阿姨好看。”悠悠坚持着说。
“姐啊,您侄女长得好吧,为了老人和孩子,我也得干好了,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李保国自豪的说。
“爸,您又在那瞎说。”玉玉羞红了脸。
“你姑不是外人,看到这漂亮的衣服了吗,进去试试让爹开开眼。”李保国吩咐。
悠悠帮着挑衣服,嘴里还说着:“这件阿姨穿上好看,这件也好看。”悠悠说着,把适合玉玉穿的衣服都挑了出来。
玉玉抱着一堆衣服进了里屋,一会就换了一件走出来。悠悠眼前一亮,比起刚才来,玉玉更加的妩媚漂亮。
“阿姨好好漂亮哟!”悠悠猛点赞。
“都说人是衣裳马是鞍,为了俺闺女能穿上这么好看的衣裳,我就干这个买卖了。”李保国才看了一件就下了决心。
“阿姨,您再去换一件,穿那件裙子。”悠悠挑出来一件小孩穿的裙子,也跟着进去换。
俩人换好了裙子一起出来,悠悠的嘴里喊着:“郎里格朗,仙女下凡啦。”
姥姥忍不住开骂:“不知羞的小丫头,整天满嘴里跑火车。不过真的挺好,玉玉穿上比仙女都好看。”
“是好看,没想到人造棉做裙子这么好看,大城市的人就是会打扮。”李保国跟着夸。
“爸,我也可以帮着您卖,我们厂里女工多,都舍得穿。姑,您的衣服真好看,花样好款式也好,咱这地方就没见过,保准好卖。”玉玉阿姨也动了心。
原来,玉玉阿姨在临水棉纺厂工作,厂里光女工就有一千多人。
李保国问:“姐,不知您那里有多少货?”
“我现在存了一批,你要的多了,我可以捎信让她们再加工。”
“那我一样先要三十件,大中小各十件。男式的上衣多要些,大号的四十件,中小号各三十件。”李保国报了数量。
姥姥拿出纸笔记了下来,让他核对无误后,就装了起来。李保国惊奇地问:“姐啊,您上过学?不光字写得好,账还算得准确。”
“没进过学堂,跟人在家学的,也就是会写写算算的。”姥姥谦虚的回答。
姥姥接着问他:“兄弟,下午咱在哪交货,还在这里吗?”
“还在这把,这里背静,周围也是自己人,您来时注意点。把货卸在胡同口就行,我派人搬进来。”李保国提醒着。
“好,那我给兄弟备货去。”姥姥谈好就领着悠悠往外走,李保国吩咐女儿:“玉玉,去送送你姑。”
玉玉在前面领着路,边走边告诉姥姥记路的办法,七拐八绕的,生人还真摸不进来。
到了大街上,悠悠就按照李保国要的数量,用意识安排智脑打包。
走到个没人的地方,姥姥让悠悠拿出来一袋20斤的大米,一块三斤多的五花肉,提着往王奶奶家里走去。
一进门,炖鸡的香味扑鼻而来。悠悠高兴地说:“真香啊!”,王奶奶和周广杰闻声迎了出来,笑呵呵地对悠悠说:“奶奶没骗你吧,一会让你吃个够。”
姥姥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广杰:“大姐,我在市场上碰到了,给您捎了些,您别推来让去的,留着慢慢吃。”
“行,我都留下。不过下次不能再买了,要不我可生气了。”王奶奶嘱咐道。
“这不是碰巧了吗,下次不买了。”姥姥老实地答应。
王奶奶摸着悠悠的头问:“饿了吧悠悠,奶奶这就给你端饭去。”
一大盆小鸡炖粉皮,雪白的馒头,四个人吃得非常过瘾。姥姥夸着:“大姐,您这手艺就是好,赶上早先的大厨了。”
“俺裹了个小脚也干不了重活,从小就在家学绣花做饭。不过,现在缺吃少穿的,这点手艺也用不上了。”王奶奶感慨的说。
“奶奶,我长大了给您买好多东西,让您做好吃的,我就蹭着吃点。”悠悠故意露出一副馋样。
“好,奶奶等着我们悠悠给买了,一定做给悠悠吃。”王奶奶被逗笑了。
“你个馋猫,一提吃的就来劲。”姥姥揭悠悠的短。
饭后,王奶奶给悠悠拿了两盒喜糖,一盒水果糖,一盒奶糖,都是上海糖果厂的。一边抱歉地说:“不能让你们来喝喜酒了,只能先给孩子们捎点喜糖。”
第65章 首战告捷
悠悠和姥姥出了王奶奶家的院子,看到院外的护城河边,芦苇一人多高,特别的幽静。娘俩拐了进去,拿出用麻袋装着的货物摞在地上。
姥姥去路口找了两辆三轮车,蹬车的看到就悠悠一个人在这守着。“嫂子,您不是当地人吧,以后离这地方远点,孩子小身子弱,这里不干净。”
“谢谢你啊,兄弟。我们确实不知道。”悠悠心里乐翻了,看来王奶奶的阴谋得成,这里成了人们的禁区,以后就在这里当存放点了。
到了胡同口,姥姥刚让人把货物卸下来。李保国就带着人过来,快速地搬起麻袋,送到他家的院子。
打开麻袋,里面的衣服按他要的数目,分别用厚塑料袋装着。一样样点清楚。李保国把钱递给姥姥:“大姐,这是2150元钱,您过个数。中午,您侄女去了趟厂里,要货的人挺多,您还得给我准备些。”
“你再要多少啊?”姥姥问他。
“我每样再要一百件,妇女的裙子每样要二百条。不知您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一千元,当我预定的押金。”李保国又递过来一沓钱。
“兄弟,你不拿押金姐姐也信你,咱姐弟俩用不着这样。我回去就给你催货,快着也得五六天。四月初一,我给你送货。”
“姐,这次的订金我准备好了,您就捎着,下次不拿了。我到那天在这里侯着您”李保国把样品拾掇起来,准备打包。
“兄弟,这是给你的样品,你就留着吧。”姥姥阻止,领着悠悠出了院子。
姥姥和悠悠坐人力三轮去了百货大楼,主要是为了考察情况,避免发生和这个时代脱节的事情。上下的转了一圈,遇到合适的就买,收到空间里做样品。
这次悠悠发现,百货大楼又新增了短袖的海魂衫,大人和儿童的都有,人们已经开始购买。晕死,就不会换点新样式。
不过,想到海魂衫曾流行于整个八十年代,悠悠又感到释然。立马在商城里订制了一批短袖的海魂衫,成人和儿童的都有。
悠悠看到二楼服装专柜里,新上的确良女式衬衫,肥肥大大,连个腰身都没有,花型呆板单一,和自己的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价格还高,每件4。80元。
男式的衬衣每件5。20元,女裤每件4。20元,男裤每件4。50元。怪不得李保国要货这么急,连交押金的招都想出来了。
回到家里,姥姥就将代销点里东面的墙上贴满白纸,男女式衬衫和裤子每样挂上一件当样品。
女式的衬衫、裤子一律4。00元,男式的4。50元。比给李保国的价格,一件加了一元钱。
大家算了一下,比买布做还便宜点,样式花型都好看。好几个女民工当晚就买了一套,第二天就穿了出去。
快进四月了,气温升高,中午达到二十多度。男民工换上了海魂衫,女民工一直穿着厚衣服。这回见了合适的衣服,买回去就换上了。
看到别人穿着好看,女民工都来买,她们手里都有前几天发的工钱,八块钱一身,都能买的起。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也跟着买,姥姥给家里的两个妗子,一人送了一套。
真让姥姥说对了,妈妈穿上竹叶花纹的上衣,气质立马提高,悠悠看了怪叫:“新鲜美女出炉了!”妈妈顿时羞红了脸。
眼看婉莹同志要恼,悠悠接着说道:“我就奇怪自己这小美女随谁啊,原来是随您老人家。”一家人听了那通笑啊。
第66章 建养猪场
棉花出苗了,齐刷刷的一地,每穴两三株,就没缺苗断垄的。人们惊奇之余,自动脑补:“今年雨水及时,墒情好,棉花出得真齐。”
悠悠发现,这时候的人们真淳朴。对于一切不合常理的现象,找得到理由就找,找不着理由,就自动忘鬼神上靠。还只能自己在心里的想想,从不敢说出口,怕犯了这个年代的忌讳。
地里的小麦摔(抽)齐了穗,把地遮得严严的。麦秆粗壮,麦穗粗大,乡亲们看了高兴,就议论上了。
“种了一辈子地,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庄稼。真应了五八年喊的口号,撒土不落。”
“以前光听喊口号科学种田就是好,现在总算看到真的啦。不服不行啊,事实在那摆着。”
河滩里的燕麦也抽出了穗,长长的秸秆上顶着一串小铃铛,到了燕麦的收割季节。三舅援朝真给力,专门回来给乡亲们讲解燕麦的收获技术,村里组织劳力去了河滩,把成片的燕麦收割了回来,集中储藏,留着喂牛。
各家各户也利用早晚的时间,抽空去远处收割了一些,晾晒的到处都是,各家的屋顶上都晒满了青燕麦。
民工们看到了,纷纷议论:“要不说河滩里过的好,不光是庄稼长得好,连杂草都会长,谁见过铃铛麦成片长的。有了它,多少猪羊喂不了。”
三舅看到苜蓿长势旺盛,建议队里养猪。大家都担心到年底还有八个月,喂猪到年底长不成。要知道,各家各户喂的猪,喂一年不够120斤的有的是。
三舅打着包票说没问题,让大伙回家看看,自家正月里买的猪长到多少斤了,用苜蓿喂猪,根本用不了喂一年。
村里的小麦由于施用了氨水,长的比邻村都好。也使三舅在村里的信誉上涨,号召力越来越高。再看到家里的猪因为喂苜蓿和燕麦,长的确实快。悠悠家的两头大猪都有七八十斤了。看着满河滩的苜蓿,大伙终于统一了意见:集体建个养猪场。
养猪场建在牛屋的前面,上报到公社,更是大力支持,现在国家鼓励农民发展养猪业。
为此,专门给韩屯村批了几车砖,并且给送到了村里。几天的功夫,养猪场就建成了,可以养一百头猪。旁边还建了三间屋子,放置饲料并让饲养员居住。
石庙村的群众看见了,队里不喂自家喂,家家买小猪。石庙可是个大村,两千多人口,近五百户,家家买小猪,致使附近的小猪紧缺,有钱也买不着了。
援朝舅舅又帮着村里联系养猪场,一百头小猪秧很快就买了回来。
队里选了两个饲养员,韩道法的父亲韩玉伟和韩道荣。韩玉伟帮着儿子家喂猪,经验丰富,特别是喂养母猪有经验。韩道荣个大力气足,有人领着是个好劳力。加上他没成家,晚上值班方便。
悠悠又多了一样任务,给队里的小猪防疫,还是偷摸着进行。幸亏住得近,跑过去玩方便。迪迪跟着去了几趟就烦了,捏着鼻子说:“臭死了!”
气味确实不好,就这还是悠悠每天晚上都放出机器人,对猪圈消毒灭菌后的效果,不然得更臭。
昊昊的骑车技术突飞猛进,驮着悠悠跟玩儿一样。现在悠悠有空就跟着小伙伴去河滩,昊昊放了学,骑车去把悠悠和她割的草一块驮回来。
村里喂的猪羊多了,一天得吃二三十斤饲草。孩子们到河滩割草,大人下了工,先去河滩,帮着把草背回家。
有的人家推个胶轮车,推回满满的一车草。队里收苜蓿喂牛喂猪,十斤换一个工分。
四栓和五断姐妹俩,一天能割一百多斤的青草,除了喂自家猪羊,还能换十个工分,赶得上一个整劳力。
地里的麦子抽出穗,河滩里特有的野菜“水红花”冒了出来。外形和兔儿酸差不多,区别就是“水红花”的叶子上面有一层白茸毛,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水棉花”。
吃起来又滑又香,劲道爽口,味道鲜美,蒸着吃,拌着吃,做汤喝都行。
这是河滩独有的野菜,只在水边生长,出土较晚,麦收前后的一个多月能吃,再晚叶子纤维化,就嚼不烂了。
每年这个时候,离河滩十多里的人们,都会赶过来挖,这种菜好吃还挡饱,是很受大家欢迎的美味。
桂萍认真的教悠悠辨认,悠悠还是和兔子酸分不开,气得桂萍不再管她,反正回家还得择菜,兔子酸山羊爱吃。中间休息,小伙伴吃着悠悠递给的奶糖,顺手就帮着她挑了出来。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悠悠放出来机器人,挖了好多的水棉花,机器比悠悠强多了,就没出现过挖错的情况。
商城的野菜抢购活动又多了一个品种,挣得钱足足的够悠悠霍霍的。
黄河大堤上的扎毛楞长了起来,悠悠跟着小伙伴摘了一蓝子。在开水里焯熟拌着吃,鲜美可口,清凉爽口,又是一道美味。
悠悠找智脑咨询,得知扎毛楞学名猪毛菜,含猪毛菜碱,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和利尿作用,润肠通便,主治高血压病,嫩茎叶可以食用。
桂萍告诉悠悠,扎毛楞和水棉花一样,也只能吃一个多月的时间。扎毛楞长在大堤脚下,成片生长,数量极多,很容易采摘。
悠悠让姥姥用自行车带着,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放出大批的机器人。望着空间内成堆的猪毛菜,美得悠悠鼻涕冒泡,钱钱钱,这都是钱。
第67章 买院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四月初一,到了和李保国约定送货的时间。出趟远门不容易,悠悠和姥姥商量着,趁机在县城停留一下,给罗新才送五十套军装。
另外和他商量帮忙收头发的事情,听胜男舅妈说,废品收购站的乱发对外出售是每斤0。20元,一尺以上的长发每斤2。00元,二尺以上的每斤5。00元。
由于集中收购比较容易,姥姥认为给他10%的利润比较合适。悠悠则想着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让他帮忙在县城买套院子,为自己的空间打掩护。
随着自己买卖的扩大,一次两次的还行,总在外面找僻静地方,万一露馅麻烦就大了。
姥姥听了悠悠的想法,立马就同意了。“咱是得买个院子,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县城里咱们家远,村里人好多一辈子都没出过张集公社。只要咱娘俩注意些,好瞒的很。要不是怕村里人怀疑,姥姥早就想在村里盖房子。这什么年景啊,有钱也不敢花。
其实,咱家还是有些家底的,别说盖平房了,就是楼房也盖得起。可是姥姥不敢露,就连吃口另样的,也得避着人。姥姥从小要饭长大,能吃上饱饭就知足了,就是苦了你姥爷和你兄妹仨。
就这咱们也算是好的,好多跟咱家一样的,在这场运动中,都没躲的过去,家破人亡那叫个惨。咱家要不是有你舅姥爷护着,哪能这么安稳。所以,咱啥事都得想着你舅姥爷家,不能让他们再受咱连累,你四个舅舅的前途要紧。”
别看姥姥长期在村里,但说起城里的住房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现在县城的住房还是比较宽松的,工作人员由国家统一分配房屋,所有权归国家,个人只有居住权,没有买卖权。宅基地也是国家的。
县城的居民盖房子,由生产队无偿安排宅基。这个时期人少地多,宅基都比较宽敞,各家的宅基都在半亩以上。
可以买卖的房屋都是早先的个人住宅,基于国家实行福利住房政策,这个时期买卖房屋的并不多,房价也低的可怜。一亩的宅基地才三百块钱,一百元就能盖一间砖瓦房。
听姥姥说,现在的县城,伍佰元钱就能买到一个三间主房半亩宅基的单门独院,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卖的。
悠悠听了这个价格,买房子的心思更大了。要知道,后世的人们,大部分集中到小城镇居住,即使是县城的房价,哪也是论平方计算的,一个平方就是几万元。
土地比寸土寸金都高,可惜现在土地不准个人买卖,不然悠悠都想屯地了。自家现在可是资产过万,比土豪还土豪。
早上不到六点,姥姥就赶着毛驴车拉上鸡蛋,带着悠悠上路了。到了张集,姥姥直接进了食品站,把车子直接托付给站长,告诉他自己去县城进货,让他帮着交鸡蛋。
站长对姥姥这个大户欢迎之至,满口的答应下来,并主动的提出给留块肥肉。吓得悠悠跳着脚的喊:“站长爷爷,我好啃骨头。”
“好,再给俺悠悠留一条肋排。”
“谢谢站长爷爷。”
砍肉的王师傅听了,高声说道:“站长,你可真好意思,拿骨头糊弄孩子。悠悠,王爷爷把大筒子骨都给你留着。”
“谢谢王爷爷,王爷爷最好了!”为了心爱的筒子骨,悠悠小嘴甜着哪。
这个年代人们一年吃不到几次肉,都不想要骨头。大的筒子骨单独剔出来,肋骨谁摊上谁倒霉。
筒子骨不要钱,但也剔的干净,基本上不带肉。不过,外人也捞不到,是内部的工作人员的福利。
娘俩在县城东关下了车,雇了辆三轮车,直接把五十套军装运到罗新才的家里。
罗新才正在家吃早饭,看到姥姥高兴了。“嫂子,可把您盼来了。赶紧屋里坐,代娣快给嫂子做饭去。”
姥姥一把拉住往外走的王代娣,“兄弟,我们吃完饭来得,你俩快吃饭。”
“嫂子,我和孩子早吃过了,就他爱睡懒觉吃得晚。”罗新才的妻子嗔怪道,忙着给娘俩倒水,顺手递给悠悠糖果盒:“悠悠,你自己挑着吃。”
“我这身体又不能下地干活,起那么早干什么。”罗新才大大咧咧,一点也不忌讳自身的残疾。
“兄弟,我给你带了五十套军装,一会你看下。我这次来找你还有个事,你给俺参谋下,看能行不?”
“嫂子,啥事啊?您先说给我听听。”
“兄弟,我跟人接了个生意,收购乱发,只要梳头掉下来的长发,理发店里的短发不要。一斤两毛二,比收购站里的高二分。不知你有兴趣不?”姥姥告诉他。
罗新才两眼发亮,饭也不吃了。“真的假的啊嫂子,这生意忒合适了。一百斤乱发就是两块钱,哪个收购站不存个千把斤,卖给谁不是卖,这钱挣得容易。他们要多少啊?嫂子。”
“只要符合要求,有多少要多少。”姥姥给他吃了个定心丸。
“您知道收了送哪去吗,远不?”罗新才确实是经商高手,考虑问题全面周到。
“这不想给兄弟你商量吗,送货不用咱操心,只要集中起来就行。我手里有几个闲钱,这买卖也不能让别人知道,得暗地里做。
为此就想着在县城买套房子,最好是院子大的,方便存放货物,知道兄弟你对县城熟悉,就想着托兄弟你给操心。”姥姥托他帮忙。
“房子我倒是知道几处准备往外卖的,过会就去帮嫂子打听,交给我您就放心吧。”罗新才就差拍胸脯了。
“好,那我就等着听兄弟你的消息了。”
罗新才点好了衣服的数量,进去拿出钱递给姥姥。“嫂子,这是2100元钱,您点点。”
姥姥接过来,随手装到腰里。“不用点了,我信得过兄弟你。”
“谢谢您的信任嫂子,那咱去看看房子。”罗新才站起来就往外走。
姥姥拦住他,“不慌兄弟,我还有点别的事,你先帮我看看,过几天我再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