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兰芝,这四个孩子都没钱交学费,你哥哥让他们过来要的,赶紧把钱拿出来,让他们回去交学费。”
  俩熊孩子有了奶奶撑腰,胆子又大了起来:“姑姑,你光出学费不行,我们还没钱吃饭,你得把饭钱也给了。”
  兰芝对他们说:“我有养你们奶奶的义务,可没有养娘家侄子的义务,你们的娘坐监狱了,你们还有爹,交学费吃饭回去给你们爹要去。”
  听姑姑这么说,四个孩子都急了:“俺爹没钱了,有钱谁来找你要啊,来了就没好事,不是打就是骂。”
  兰芝惊讶的问:“你们爹没钱了,过了年刚从你姥娘家要回来二千元钱,这才多长时间啊,你们都花完了。”
  兰芝娘骂道:“你哥哥哪会当家,四个孩子都小,打小就没受过罪,花的多了点也是正常。你自己说说,这半年多了,你给过你哥一分钱吗?”
  “我的个亲娘,半年多就花出去两千多,这还叫正常,别说咱庄稼人了,就是国家干部,也不能是这个花法。再说了,俺哥不尽赡养您的义务,我自己养您,咋还得给他钱。”
  兰芝娘听闺女这么说,知道兰芝这是犯别扭了,今天想让她出钱,绝对办不到了。可惜,好说话的女婿没在家。
  老太太心一横,张口说道:“兰芝,你自己说的,养我是应该的。那行,我今天就跟你侄子回家,你把养我的钱给了,总行了吧。”
  兰芝不可置信的看着她娘:“娘,您老这是咋想的,俺哥他们爷几个,自己都顾不过来自己,谁有空照顾您,您回家可咋办啊?”
  兰芝娘想好了:“咋办,你再给我找个保姆啊,就像周嫂这样,给你们一大家子做饭洗衣服,看孩子照顾老人。
  我也想好了,有了保姆,你哥一大家子都能过了。我回去帮着你哥当家,攒下钱来给你侄子娶媳妇。”
  几个孩子听奶奶这么说,都高兴了,围着奶奶说:“奶奶,咱们回家吧,让俺姑姑拿钱,咱也请保姆。就请个俺姑姑家这样的保姆,她做的红烧肉可真好吃。”
  几个孩子这么大了,就一个吃心眼。也不想想,这年月啥肉不好吃啊,想让保姆做红烧肉,你们得先有肉才行。
  孩子们有办法:“奶奶,让俺姑父到星期天就去送肉,俺们都过星期天,回家正好吃肉。”
  俩小的高兴的提要求:“奶奶,让俺姑父送一大块肉,一天吃不了咱留着以后吃。中间让俺爹去赶集。奶奶,您不是说在俺姑姑家天天吃肉吗,咱回家也天天吃肉。”
  老太太看着孙子高兴的笑脸,转头都对闺女说:“兰芝,你听见了吧,就按你侄子说的办,以后你到星期天就让宝贵去送肉。
  赶紧的出去找车,送我们娘几个回家。还有,你先拿一千元钱,再割二十斤猪肉,让我们带着,把我那屋里的电视也搬走。”
  兰芝问她:“娘,您老张口要一千块钱,替闺女想了吗,我一个月挣八十块钱,还跟着四个孩子,您还让我过不。”
  “你咋没法过了,不是还有宝贵的工资吗?兰芝,你也别舍不得,你自己还有孩子那,等你老了,孩子们都跟你这样,连亲娘都不给,你那时候就知道难过了。”
  “娘啊,我的四个孩子都和我学,倒是好了,一个人给一千,四个孩子给的我都花不了。可别跟俺哥哥那样,半年多不露头,一分钱的东西没给过您,派四个孩子来要钱。
  娘啊,咱们说好,您既然想跟俺哥哥过,这一千块钱是多长时间的养老费?”
  兰芝娘回答的特别清楚:“这一千块钱我拿走先用着,用完了你再给,还多长时间的养老费,你娘我活一天,你就得养我一天。
  兰芝啊,你可别欺负娘不识字,我在家看电视,可学了不少的东西。现在是新社会,闺女也得养老,你要是敢不养我,我也告你去,也让你尝尝坐监狱的滋味。”
  兰芝回答的也爽快:“行,您想回家是吧,我这就给您找车去,钱和东西一样没有,我就等着您告了。”
  转头就对周嫂说:“大姐,麻烦你给俺公公说声,让他给租辆车,送俺娘回家。”
  韩屯村里的车辆多,村里人有事用车,和外村人用车一样,一律拿租车费。
  他们家这么大的动静,村里人都知道了,不过碍于面子,大伙没好意思进去,只是聚在他家的门口。
  “小老妈妈”知道亲家几个侄子不靠谱,在大门口陪着村里人说话,告诉他们是兰芝的娘家侄子来了,老太太看见孙子激动了,又哭又叫的。
  周嫂出来看见“小老妈妈”,就告诉她:“兰芝妹子的娘要跟孩子们回家住,让我出来找俺叔租车。”
  村里人都说:“这老太太迷瞪了吧,几个月养的白胖,这是享福享够了,想回家受罪去。”
  “就是,家里连个妇女也没有,谁能伺候她啊。”
  “兰芝娘一直不是清亮(明白)人,干出啥事都有可能。”
  “小老妈妈”说:“我进去看看。”
  大奶奶和二奶奶都跟着她:“她婶子,你进去可离那几个孩子远些,千万别让他们碰着了你。几个孩子都不靠谱,兰芝娘也是个糊涂的,咱给他们生气犯不着。”
  “小老妈妈”说:“嫂子,我知道轻重,为了兰芝这孩子,咱们也得露个面。”
  兰芝看见婆婆和俩大娘进来,对她们说:“您们过来了,俺娘要跟孩子们回去住,张口要一千块钱,说是先用着,用完了再让俺们送。
  我没有答应,她就要去告我。这也是没法的事,先让俺爹租辆车,把她送走再说。”
  “小老妈妈”问:“兰芝,这住的好好的,老嫂子犯啥糊涂了。”


第742章 要钱
  “这不是开学了,几个孩子没钱交学费,俺哥派他们来要钱,老太太看见孙子想家了。”
  “兰芝,孩子的学费能用几个钱,你给他们不就行了。家里就他们爷几个,回去咋照顾,还不是你的心事,我和你大娘,进去劝劝老嫂子。”
  现在孩子们一个学期的学费,也就是十几元钱,四个孩子也就是六七十元钱。
  说完三人就进了里屋,看见兰芝娘正指挥孩子帮她收拾东西。
  “小老妈妈”先开口:“老嫂子,听兰芝说您要回家住,我觉得不大合适。这眼看就要秋收了,你们哪里种棉花多,忙得饭都顾上做,回家谁有空伺候您啊。”
  二奶奶也说:“老嫂子,您要是想家了,秋后让他俩再送您回家住几天。”
  兰芝娘看了她仨一眼,倒是没敢说难听的:“还真让你们说对了,就是因为秋收忙了,我才回家的,让兰芝给我请个保姆,起码能帮着家里做饭洗衣服,俺儿回家能吃上口热饭。”
  老太太这话说出口,“小老妈妈”她们仨倒是没法劝了。
  “那行,老嫂子您既然打算好了,就回去住吧,啥时候想回来了,让人捎个信,再把你接回来。”
  “不来了,我心里明白,我在这里你们嘴上不说,心里都犯膈应,毕竟俺那不着调的儿媳妇,把你们给祸害的不轻。
  我就想不明白了,咱这是当紧的亲戚,亲家你是受了些罪,可毕竟没啥大事,咋就非得揪着俺家不放,把俺们家弄得没法过。
  今天我一看到孩子们,心里那个难受,你们是没看见,四个孩子穿得破破烂烂,都跟要饭的似得。
  以前俺四个孙子出去,谁见了不夸,这才半年多就造成这样,我看见就伤心。”
  老太太越说越怨恨:“我把兰芝这么好的闺女,嫁给宝贵这个三寸丁,就想着你们村过的好,让她帮衬哥哥一把,他哥四个男孩子,结婚娶媳妇步步得用钱。
  哪里想到,亲家处成了仇家,俺一家子好好的人家,让闺女给败坏的差点家破人亡。”
  话说到这份上,可真没法继续下去,兰芝惭愧的说:“娘,真是对不起,您和俺大娘先回去吧,俺娘就这个想法,我也没少劝她,可她就认死理,咋着也说不明白。”
  “小老妈妈“对儿媳说:“你个傻孩子,给俺说啥客气话,你娘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啦,你也别往心里去。
  俺嫂子既然想回去,你帮她收拾收拾,我回家看着孩子。”
  韩德库过来的时候,韩志杰和二爷也跟着过来了。他嘱咐儿媳妇:“孩子,宝贵没在家,我让你二大爷和志杰跟着去,你也别急,有事让志杰和你二大爷出面。
  这是一千元钱,你先带着用。过八月节的礼物,我放车上了。兰芝,你别舍不得花钱,你娘养大你们兄妹俩不易,给你娘花钱不亏。”
  兰芝没接钱,她哽咽着说:“爹,谢谢您。礼物我带着,钱家里有。我和宝贵都愿意给俺娘养老,可俺哥这一大家子,可真养不起。
  你们都知道,过年他家里的两千多元钱,半年多就让他们给败坏光了,这样的孩子,谁家也养不起。
  俺娘回家住,张口就要一千块钱,说是用完了就让俺们送,这得多少钱,才能填上他们的无底洞。真要依着他们,咱这日子可咋过。”
  旁边的人听了,都倒吸一口冷气,议论声顿起。
  “半年多花了二千多,这可真够败坏的。”
  “这个败坏法,谁家也供不起。”
  “老太太可真够糊涂的,在闺女家住了大半年,儿子家没一个露头的,来了张嘴就要钱,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千花完再送,这还让不让闺女过了。别说是农民了,就是办公(工作)的,也没有这个能力。”
  “兰芝可是四个侄子,都让她养着,啥时候是个头啊。”
  “养啥养,她侄子都人高马大的,还用的着让人养着,都是惯的。”
  “等着吧,老太太这一回去,兰芝和宝贵别想心静了,整天价要这要那,一个不合适就得闹。”
  “兰芝想的对,干脆经官(打官司),让上级判,该拿多少就拿多少。”
  “你们说的容易,这可是亲娘亲哥哥,一刀割不断的亲情。清官难断家务事,摊上这样糊涂的亲人,只能认孬命。”
  兰芝和周嫂把老太太的东西收拾好,应她娘的要求,把家里的彩电也带上,四个侄子和自行车都上了车。志杰开车,二爷跟着,八月十四的下午,兰芝送自己的娘回家。
  韩屯村不是货车就是拖拉机,还真没有小汽车,人们租车大部分都是租货车,也有租拖拉机的。
  现在结婚娶媳妇,骑自行车娶媳妇的不多了,大部分还是用地排车,能用上拖拉机的,就是好的。
  现在农村有拖拉机的很少,基本上还是原来生产队的那些,一辆新拖拉机三千多元,农户根本买不起。
  货车就更少了,也就韩屯村情况特殊,经过各种渠道,才买了这十几辆货车。新石庄的纺纱厂,开工一年了,至今没买上货车。
  现在他们村的实力,买货车完全没问题,关键是没有指标,没地方买去。
  一直到夜里八点多,兰芝他们才回来。“高高三”已经回来了,在家惦记的不行,恐怕兰芝气狠了犯心脏病。
  看到兰芝下车,一家人的心才放下了。两个男孩子看见她就扑上来:“妈妈,妈妈,抱抱。”
  兰芝领着俩孩子直接去了婆婆家,韩德库招呼二哥和志杰:“先进家歇歇,就等着你们回来吃饭。”
  进家后,“小老妈妈”把俩孩子揽过去:“兰芝,你去洗把脸,看这一路造腾的,脸上都是泥。”
  来回四十多里,大部分是土路,坐货车车厢里,车厢上面有棚,也落了一身尘土。二爷和志杰坐前面的车头里,相对好些。
  三人洗漱完,周嫂就把酒菜摆了上来。几个孩子先吃完了,围在客厅里看电视,周嫂忙完就去看管孩子。


第743章 想开
  几个人边吃边说,大部分是兰芝说的,毕竟这是她娘家的事,二爷和志杰不好意思多说。
  兰芝也想开了,只是稍微有些疲惫,把娘家的事道了个明白。
  兰芝的哥哥又黑又瘦,兰芝娘进家看见儿子就哭,边哭边骂闺女恨心,把娘家祸害成这样。
  他哥领着四个男孩子,日子过的可真艰难。新建的房子造腾的像猪圈,屋里到处一团遭。冬天的被子棉衣,都在外面堆着,家具的门都敞开着,里面也是一团遭。
  厨房里锅碗瓢盆没一样干净的,麦收才过了多长时间,粮囤里只剩下几百斤麦子,别说陈粮了,今年新打的麦子,都被卖的差不多了。
  村里和兰芝关系好的,看到兰芝回来,都过来帮把手,先把兰芝娘住的房间收拾了出来。
  幸亏兰芝把被褥都带来了,老太太总算是躺在了干净的床上,彩电也放到了她的房间里。
  看志杰和二爷跟着,村里的干部主动过来了。韩屯村现在是远近闻名,志杰作为村里的主任,到那都有面子。
  村里的干部说:“这一大家子都买着吃,还专拣好的买,在外面上学的下馆子,在家的赶集下馆子,钱败坏光了就卖猪羊,鸡杀吃了。
  接着卖粮食,现在粮食不值钱,要不是邻居劝着,家里这几百斤粮食,也剩不下。”
  别说庄稼人了,就是机关干部每天下馆子也吃不起,下馆子一顿饭吃个十块钱不算多,怪不得二千元钱,几个月就败坏光了。
  几个孩子光吃不干,地里的活计就兰芝哥哥一个人忙活。麦收的时候,几个孩子放假在家,天天赶集上店,连个烧开水的都没有。
  兰芝哥哥一个人,忙活了二十多天,最后还是村里人看不过去了,帮着他才算把麦子收了回来。
  暑假期间,孩子们没一个下地的,懒得自己的衣服都不洗,整天在村里闲逛,招猫惹狗打架,四个孩子个子大,打架也包团,把村里人烦的没法,看见他们都躲着走。
  开学了,孩子们没有学费,家里就剩下这点粮食,卖了吃都困难,几个孩子想到了奶奶,还以为奶奶手里有钱,给自己爹说了一声,就到姑姑家去了。
  村里人看着又白又胖的兰芝娘,进家就又哭又骂,都说老太太糊涂,放着福不享,回家受罪来了。
  二爷把老太太的要求告诉了他们的村干部,兰芝态度坚决的表示,自己愿意和哥哥一块赡养老人,可对于无理要求,一样也不答应。
  志杰作为韩屯的村干部,和兰芝娘家村的干部,二爷和兰芝娘家的长辈,加上她兄妹俩,一块商议了半天,最后确定了赡养的费用。
  老太太瘫痪在床,得请个保姆照料,现在请个保姆,管吃管住一个月十元钱,可兰芝娘一口咬定兰芝给周嫂一个月三十元钱,最后只好按三十元。
  兰芝娘和保姆每个月各二十元的生活费,这在现在算是高标准了,兰芝也没意见。
  保姆费加生活费总共七十元,兰芝家条件好,主动承担四十元,他哥承担三十元。
  现在十元钱就能请个保姆,庄稼人过日子,一个月的油盐酱醋十元钱也用不了,粮食和蔬菜是自己地里见(收)的,有啥吃啥,根本不用花钱。
  要是会过日子的,这每月四十元钱,也得有剩的。
  现在国家的正式工人,月工资也就四十多元。村里人听说兰芝每月出四十元钱的赡养费,都说兰芝娘这次摔的值,老了老了赶得上挣工资的了。
  大伙和兰芝哥哥开玩笑:“你可得好好的养着你娘,她一个月能给你挣四十块钱,找个保姆你一家子都跟着沾光,饭有人做衣服有人洗,比你媳妇都勤快。”
  “那是真的,保姆不行可以换,媳妇可不能随便换。”
  “得亏兰芝找了个好婆家,要是搁咱身上,还真养不起。”
  “有啥养不起的,老太太这是偏心,她在闺女家住了那么长时间,咋没给儿子要过一分钱。”
  “别人家没有,兰芝哥哥可是有二千块钱。没舍得给老人花一分,都让四个孩子给败光了。”
  “这老太太可真作,她这样的用得着请保姆吗,兰芝请保姆是照顾一大家子的,听兰芝说她婆婆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连饭都不能做。”
  “你们没看出来,老太太请保姆是照顾儿子一家的,这家里离了女人确实不行,你们看脏的,可惜了这么好的房子和家具。”
  “兰芝嫂子在家也干净不了,关键是老太太摔坏了,以前一大家子都靠着她收拾,兰芝嫂子又懒又馋,你们谁见过她下地,养着她还差不多。”
  兰芝娘其实不难伺候,她不是真正的偏瘫,只是行走困难,双手都没问题,自己能吃饭穿衣服,大小便也能自理。有人给送饭,再给倒尿盆就行。
  老太太洗衣服是真干不了,可做针线活完全没问题。
  在农村找个像周嫂那样五十多岁的妇女当保姆,还是比较容易的。
  不过现找肯定没有,兰芝拜托村干部,帮忙给找个合适的,钱多些也行,兰芝自己给补上。
  来的时候,韩德库给带了十斤猪肉六斤月饼。村里人都说:“怪不得老太太今天回来,这是打着让闺女送节礼的谱,这心偏的真没边了。”
  兰芝还是给娘家留下了二百元钱,一百给了哥哥,让他给孩子们交学费,剩下的给娘买些鸡蛋,家里连个母鸡也没有,以后想吃鸡蛋,就得花钱买。
  现在的鸡蛋便宜,六分钱一个,六块钱能买一百个鸡蛋,够兰芝娘吃俩月的。
  另外一百给了她娘,说好是俩月的生活费,剩下的二十是兰芝给她娘的零花钱,和赡养费没关系。
  兰芝告诉她娘:“您可把钱放好了,服装厂这段时间上秋装,我没时间过来看您。您想吃啥让保姆赶集去买,千万别让您孙子买,得买多少才能到了您嘴里。”


第744章 劝架
  老太太骂她:“我这么大岁数了还用你教,钱给我了就是我的,用你瞎操心。”
  村里人看不下去,都劝兰芝:“你尽心了就行,你娘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得自己想开了。”
  也有人说老太太不知足:“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兰芝一个月给你五十块钱,就是有工作的儿女,也给不了你这么多,起码自己得吃喝吧,一个月三十也给不了。”
  老太太对村里人说:“你们是不知道,俺闺女她婆家,家家住高楼,家家有彩色电视机,天天吃肉,日子过得好着哪。”
  有人问她:“兰芝家这么好,你回来干啥啊,放着福不会享,你这一辈子都没这么胖过,这是享福享够了。”
  老太太恨恨的说:“我没兰芝个死妮子狠心,光顾着自己享福,心里就没有娘家人。我想着俺儿子孙子在家受罪,吃肉都不香。”
  有人笑话她:“你吃肉想着儿子孙子,你儿子孙子下馆子可没想起你来。要不是家里没钱了,他们能想起你来。”
  兰芝娘真会给自家盖脸:“那是他们知道我在兰芝家,吃好的喝好的,享不了的福,惦记我干啥。”
  老太太这胡说八道的本事,可真让人佩服。
  兰芝把娘家的事说完,总算松了口气:“我也看出来了,俺娘在这里住着,越来越惦记家里,想她儿孙,烦了就找事,给周嫂气受。
  我原想着,等秋后给俺哥捎个信,让他带孩子们来看看她。这次孩子们来了,都想让她回去,她自己也愿意,正好趁了她的心,也让周嫂喘口气。”
  最后这话她是小声说的,怕周嫂听见不好意思。
  “高高三”举杯说道:“咱爷几个喝杯酒,志杰,感谢的话我就不说了,要不是你跟着,他们村的干部也出面,这事可说不下来。你们是不知道,兰芝她家老太太,真偏心啊。”
  韩德库骂儿子:“你这说的是啥混账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她再偏心也是你岳母,不是你说的人。”
  “行,我说错了还不行。”“高高三”就是个欢乐的脾气,嬉皮笑脸的每个正形。
  老太太走了,兰芝一下子轻松了好多,关键是心里轻松了,不用每天担心,怕他娘一个不舒坦给周嫂气受。
  八月十五晚上六点,韩屯村的烧烤晚会,就在广场上开始了。餐桌整齐的摆放在广场上,上面摆满了水果月饼小菜酒和饮料。
  水果是自己村里的果树摘的,有葡萄、秋桃、鸭梨、苹果、脆枣、柿子等。
  小菜就是煮毛豆、煮花生、煮玉米、煮鲜枣,凉拌藕、金针菜、烧鸡、熏鸭。
  餐桌的中间放着一个大盘子,里面放满了烤串。都是烤好的羊肉串,不过分为两种:微辣和不辣。
  村里人这几天没少吃烧烤,夯为了练手艺,每天宰一头羊,各种蔬菜也没少烤,可大家每天都吃不过瘾,就等着十五的晚上,吃个痛快的。
  看见盘子里成堆的羊肉串,大伙都先吃上两串过过瘾,撸一口烤羊肉,喝一口饮料,捏一个煮花生,这生活可真如意。
  为了晚上的烧烤晚宴,夯今天上午宰了五只羊,锅里的羊架都煮脱骨了,浓浓的羊肉汤煮成了奶白色,想喝随意盛。
  三十个烧烤架排成两排,食堂里的十八名工人都没放假,他们已经被夯给培训成了烧烤能手。
  在他们的指导下,村里人都可以自己动手练摊,不过提前说好了,谁烤的谁吃。
  自己烤的味道再差,可吃起来别有风味。别说孩子了,就连老人,也拿一串蔬菜去练手。
  孩子们喜欢吃烤火腿肠,这个好烤味道也好,还没有生熟的顾虑。
  热热闹闹时间过的真快,晚上七点多,一轮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