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兰芝他们开车进村,不一会的工夫,村里人都围了过来。今天是正月十六,人们都在家里闲着,看到兰芝开车回来,就知道有热闹可瞧。
很快院子里外都围满了人,大伙过来就打探:“大十六兰芝把她娘给送回来,这是又出啥事了?”
“肯定是出事了,要不兰芝能凑今天回来。她娘过年都在闺女家,兰芝也没说给送回来。”
和兰芝要好的妇女,和兰芝打了声招呼,看到家里脏的实在是没法下脚,连口水也没有。就主动回家提过来暖壶,连茶杯都带了过来。这家里脏的,喝水的茶杯里外都糊满了疙疤。
村里的干部听说了,没用人叫,就主动过来了。他们可不是闲的没事干,乐意过问兰芝娘家的闲事,主要是看在宝贵和兰芝的面子上。
兰芝和宝贵,俩个人在韩屯村,一个运输队的队长,一个服装厂的厂长,特别是兰芝,管着二百多个村级服装厂,她娘家村里,就有个服装加工点。
进门就问:“宝贵兄弟和兰芝妹子,你俩咋凑这个日子回来了,还把老婶子给带回来了,家里这是有事了?”
兰芝娘没等闺女回话,就把事情说了出来,也不给儿孙留面子了。最后老太太气愤的说:“你们大伙给评评理,再说新社会闺女能养老,兰芝养我这个当娘的应该,可该不着养娘家侄子吧。
再说了,闺女能养老,儿子也应该能养老吧,兰芝去年养了我一年,今年也该俺儿养我了,我回来就不走了,他们也五个就是要饭给我吃,我也不嫌孬。”
村里人听她说完,都不可思议的议论上了:“这可真是不要脸了,老少都不要,光顾自己吃喝。以前就觉得他老实,现在看来是个老实悬。”
这里的人们称呼表面老实,内里无情无义极度自私的人为老实悬。
“他要不是老实悬,能逞着媳妇欺负亲娘和妹妹,但凡有一点良心,大年初一也不能让老娘吃黑包子。”
“娇儿无孝子,兰芝娘的命可真算是孬到家了。”
“也真是,咱们村再也找不到比兰芝娘再偏心的老人了,恨不能把闺女家的东西,都搬到儿子家来。没事不显,现在遇事了,老太太总算是明白过来。”
第823章 谁来养?
兰芝的哥哥反而回来的比较晚,进门也没叫声娘,对着兰芝就说:“兰芝,不是你说的养咱娘吗,这刚过完年咋就送回来了,我明天就去窑厂干活了,谁能照顾她啊。”
兰芝娘问儿子:“我年下都是在你妹妹家过的,你还想让她咋着养我啊。我今天回来就问你一句话,你把四个孩子都推给我,我一个瘫痪老婆子,指望啥给你养孩子。”
兰芝哥哥听了这话,不可思议的问自己的娘:“你老人家现在咋这么狠的心,你跟着俺妹子吃香的喝辣的,让孩子们跟着吃顿饱饭就不行。
怪不得老话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我现在穷了,连自己的亲娘亲妹妹都瞧不起,你们自己住着大高楼,顿顿吃肉,娘家侄子上门讨口饭吃都舍不得。”
他接着对宝贵说:“妹夫,你大舅哥没本事,穷得连老人和孩子都养不活,你就大发慈悲,全当救济穷人了,赏孩子们一口饭吃,好歹孩子们喊你一声姑父。
孩子们都知道好歹,他们说了,姑父比姑姑都好,知道心疼人。
我啊,就你一家亲戚,想求靠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只能指望你了。”
这话说的,拿着不是当理说,反倒都成了他的理,妹妹理所应当应该给他养孩子,要是不养就成了心肠狠毒的人。
老太太问儿子:“你养老人和孩子没本事,赌博咋就有本事了,你有钱赌博,没钱养亲娘和孩子。”
兰芝哥哥看老娘提自己赌博,气急败坏的说:“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你老人家逮着不是不撒嘴了,我现在后悔了也晚了。
你回来看看也好,家里就这个情况,吃了上顿没下顿,你要是真的能狠下心来,我也认了,领着孩子去窑厂干活去,咋着也饿不死。”
几个孩子听了这话,都拉着奶奶哭上了:“奶奶,我们还得上学,不去窑厂干活,你看看俺爹的手,裂的都是口子。”
兰芝哥哥看着几个孩子,气冲冲的喊:“上学上学,家里没一分钱了,你们拿啥上学。过年少吃一顿肉都不愿意,把钱花光了,你爹我没本事,供不起你们上学了。”
兰芝问他哥哥:“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就把二百多块钱,都给吃光了。”
“没有了,有钱我还让你侄子去找你,孩子都这么大了,你这当姑的可真狠心,一点面子也不给孩子们留。
你哥窝囊一辈子,你瞧不起我不怪你。你侄子可刚成人,以后还得找媳妇,你就不知道顾忌着点。”
可不是吃光了吗,过年爷几个没添一件新衣,家里也没置办东西。二百多元钱爷五个平均每人四十多元,二十多天吃光了,还真不是一般的败家。
国家正式职工,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多元,就照他们这个标准,吃饭都不够。
他们的邻居可是知道内情,悄悄的对大伙说:“这爷几个有钱都会花,过年的吃喝都是买现成的,再多的钱也搁不住下馆子啊。
昨天过十五,爷几个都是在集上吃的,兰芝的哥哥肯定还得有钱,这是不愿意花了。”
“有个几十块钱肯定得放着,窑厂再发钱得到麦里(麦收),这几个月他不得吃喝啊,你们看他家里,一粒粮食也没有了。”
“这还叫个人吗,咋成无赖了。兰芝摊上这样的娘家,可真够倒霉的。”
“看这情况,是赖定兰芝了。可这几个孩子都不是好些的,出钱养他们真不值,说不定养出一群白眼狼来。”
有人看不下去了,大声的说:“兰芝,你带着你娘回去吧,你几个侄子在学校都是垫底的,上学也是瞎费钱,还不如去窑厂干活,起码能挣够自己吃的。”
“就是,都五大三粗的人了,个子又高,窑厂的活累不着他们。俩大的去窑厂,俩小的接着上学,爷仨总能供得起俩小学生。”
村里的支书也说:“兰芝妹子,眼看着就快晌午了,要不你就带着婶子回去吧,我也不留你们吃饭了,留下你们也吃不安生。”
兰芝哥哥接过来说:“妹子,反正你也没瞧起我这个哥哥,过年连娘家都没回。你要是刚过年的时候来,我还能管起你吃顿饭,现在家里就剩一筐子馒头,让你吃你也吃不下,还是赶紧回去吧。”
兰芝娘气得打哆嗦,指着儿子骂:“你个无义不孝的东西,你过年都不接我回家,让我跟着闺女过年。你爷几个没一个露头的,都不知道去看看我。
你连娘都不要了,咋有脸说让你妹妹来看你。兰芝,咱们走。我老婆子就当没生过他,是个绝户头。”
宝贵刚开始推老太太的轮椅,四个孩子都围了上来,拉着奶奶不让走,哭喊着说:“奶奶,你把我们带走吧,我们想上学,不去窑厂干活。”
兰芝的哥哥蹲在门旁,俩手抱着头,一声不吭,紧着孩子哭闹。
宝贵对孩子们说:“都别哭了,你们想上学可以,姑父供你们,但是有一样,你们可不能在像以前那样,不学习光知道玩。”
几个孩子回答的倒是一致:“姑父,我们都听你的,好好学习。”
村里人却说:“说着容易做着难,这倒查第一的要是能学好,可不是光靠嘴就能办到的,还不是瞎花钱。”
“这几个孩子都没囊气(志气),又馋又懒,年龄都不算小了,你们看看这家脏的,他们身上的衣服脏的,谁招惹谁倒霉。”
宝贵听了村里人的议论,和兰芝商量:“俩大的住校,他们都上高中了,以前拉下的功课不好补。咱们把俩小的带回去吧?再这样下去,俩小的也耽误了。”
兰芝考虑的一下才说:“我就怕他们上劲,再惹出啥乱子来,给家里惹祸。”
俩小的赶紧说:“姑姑,我们以后都听话,再也不惹你生气了,就让俺俩跟你回家吧。”
老太太对孙子说:“你们都得感激姑父,学习好孬的先学会做人,可别像你们爹娘这样,好吃懒做,当个泼皮无赖。”
第824章 听话
几个孩子这次不犟了,一起表态:“奶奶,我们知道了。以后听您和姑姑姑父的话,好好的学习。”
兰芝对俩大侄子说:“你俩这两天把家里收拾一下,把自己的衣服洗了,铺盖也洗干净,二十开学那天,我去学校给你们交学费和粮食。
以后地里的活就多了,星期天你们也不用去韩屯,回家帮着你们爹干地里的活,收拾好家里。
你俩都这么大了,姑姑不可能一直养着你们,收了麦子以后,我就光给你们交伙食费,粮食你们自己出。”
俩大侄子听了兰芝的话,脸色立马变得难看起来,老大没吭声,老二不高兴的说:“姑姑,家里没一粒粮食,星期天俺俩回家吃啥啊?”
兰芝对他们说:“你们爹咋吃你们就咋吃,我就不信了,他能连顿饭都不让你们吃。”
兰芝的哥哥搭腔了:“回家只能啃干馍,想吃肉别找我。”
俩孩子苦着脸说:“姑姑,俺俩星期天还是去你家吧,住校吃不上肉,回家再啃干馍,这日子可咋过啊,去你家起码一个星期能吃上一次肉。”
兰芝问他们:“你们学校那么多的同学,咱们村里这么多的人家,你问问他们,谁家一个星期就吃一次肉。”
村里人听了这话,都说:“谁家不是年节的才吃一次肉,兰芝也就是你,经常给他们送肉吃,这都惯成啥样子了,这么大的人了,连个七八岁的孩子都不如,不想干活光知道吃。”
有人说的更难听:“说句实在话,喂猪都比养他们强,猪养大了能卖钱,把他们养大了就是个祸害。”
“这么大的人了,就一个吃心眼。家里干粮都吃不上了,还想着个个星期吃肉,哪来的脸啊。”
“他们知道脸腚吗,刚才还说的好好的,一听要回家干活,这就孬了。”
“啥坑里啥?子(waiIzi,青蛙),啥大人啥孩子。这几个孩子不光是又馋又懒,还都随他们的娘,心毒着哪。”
“随他们爹也够呛,看着外表跟个人似的,一点人事不干,老娘和孩子都推给妹妹,里外还都是他的道理,自己不养老人,还反过来抱怨自己的娘和妹妹看不起他,嫌弃他过的穷。”
“也不说说自己为啥穷,赌博把家败光了,怕丢人提都不让提,这到底是要脸啊还是不要脸啊。”
“嘴上说要脸,可净办不要脸的事,看着老实巴交的人,没想到这么不论理。”
“上梁不正下梁歪,你们是不知道,人家都是大的照顾小的,他们家是反过来,在家俩大都是让俩小的伺候,一不如意就又打又骂。”
“怪不得俩小的哭闹着说啥得跟奶奶走,这是在家被欺负狠了,想去姑姑家躲着去。”
“这俩小的也不是东西,咱们村里和他们大小差不多的的孩子,谁没被他们打过。听说去年在韩屯,差点把他们支书家的孙女给打坏了,老太太怕惹气,这才带着他们回家的。”
“你们等着瞧吧,兰芝养他们,早晚得搭了东西不落人,肯定有她后悔的那一天。”
“这就是一窝子白眼狼,不知道好歹忘恩负义的东西,心扒给他们吃了都白搭。”
“这算是说准了,去年兰芝得养了他们大半年,吃穿都比咱们的孩子好。你看他们知道感恩吗,过年的时候,几个孩子没一个想起来去看看的,现在没吃的了,就都跑过去了。”
“大人孩子有一个懂四六的,也能过到眼前这一步。别说孩子了,大人都不知道老少,去年兰芝娘在家住了两回,当儿的连口水都没给老太太端过,反过来让老太太坐着轮椅照料他们。”
村支书看大家越说越不像话,大声的喊道:“都别说了,就眼前这情况,兰芝要是不管,你们说有啥好法。”
大伙都愣眼了,还真有打抱不平的:“啥法,都上窑厂干活去,这么大的人了,还能饿死了,供他们上学纯碎是浪费钱。”
接着就有人说:“上窑厂干活,你们做梦吧,这几个孩子咋能受得了那罪,肯定得死活赖在兰芝家,请吃坐穿,撵都撵不出来。”
“还真不够他们办的,他们都长着腿,送回来也能跑回去,当姑姑的能咋着他们。”
不论大伙如何议论,兰芝的哥哥和几个孩子一声不吭,好像大伙说的不是他们。
再待下去也没意思了,宝贵对兰芝说:“你把俩小的东西收拾一下,咱们赶紧回去吧。”
有啥好收拾的,俩小的书包都找不到了,换洗的衣服脏的不像样,再说也不知道扔哪里去了。
老太太无奈的对兰芝说:“别收拾了,你看这家脏的有法待吗,啥东西能找到,还是赶紧回去吧。”
一场闹剧落幕,兰芝的俩小侄子,从此就跟着她生活了。回家以后,兰芝这次是下了狠心,下死劲的管教他们,小错说教,大错打骂,气急眼了还饿过他们。
不过他们做对了,兰芝也奖励他们,学习稍有进步,就给他们改善生活。这俩馋孩子,顿顿有肉也吃不够,吃肉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享受。
这俩到底还小,才十一二岁的年纪,虽然顽劣可还能管得了。在家奶奶和姑姑都严格要求,在学校他们虽然比一般的孩子个头高,可韩屯的孩子都知道俩人的底细,俩人再厉害,想在韩屯称霸实属妄想。
他俩这次把学籍转了过来,成了韩屯联中的正式学生,老师为了班级的成绩,对他们是严格要求,每天给他们开小灶,俩孩子作业都写不完,也顾不得打闹了。
看着俩孙子慢慢的变好,兰芝娘的心情也痛快。再也不喊宝贵“三寸丁”了,经常感激的对女婿说:“宝贵,你这孩子的心眼是真好,要不是你肯拉拔这几个孩子,俺们家是真的完了。”
宝贵可不敢领这个功:“大娘,您看我这一天天忙的,经常不着家,都是兰芝管着他们。您老也知道,兰芝的脾气急,有时候没个轻重,您老人家可别心疼。”
第825章 安置
“你这孩子可真实诚,大娘心里明白,你全家都是好心人,兰芝她养着娘家,你们家没一个给她气受的,老婆子我感激不尽。”
宝贵赶紧说:“大娘,您说这话是没把我当自家孩子,说句实在话,俺哥这几个孩子也是俺俩的小辈,他们长大成人有出息,咱们都省心。
孩子虽说是长歪了,咱们下劲管呗,真要是不管才是害了他们,咱们也都跟着闹心。”
俩大的也是兰芝管着,学费生活费都是兰芝出的。不过她也不再和以前那样,给他们零花钱,经常让他们吃肉吃鸡蛋,就和平常的孩子一样吃喝。
开始星期天他们还去韩屯,可不论他们找啥理由,兰芝从来不留他们吃饭,家里除了孩子们的零食,还真没啥肉食。
由于村里加强了治安,组建了安保大队,每天二十四小时有人巡逻。他们即便是来了,也不敢和原来那样,到处乱翻。
来过几次以后,他们看实在沾不到便宜,来回骑自行车也得两个多小时,还不如在家歇着,也就不再来了。
过了正月十五,先把志斌姥爷姥娘和智莉送回临水。舅姥娘把送他们的中型客车,给塞的满满的,吃的用的都有,这次志斌姥娘没有推让,坦然的收下了。
这次在韩屯过年,俩老人的心境是放开了,闺女婆家这么大的家底,也没瞒着他们,自己以后给闺女做好后勤就行,再也不用为经济担忧了。
悠悠趁机给临水的批发公司补足了货,大批的货物把仓库塞的满满当当,足够半年的用量。
艾婉莹她们就准备回京都了,悠悠姥娘跟着一块去,悠悠也得一块前往。
韩爱军和朝霞带着三个孩子,先跟着一块去京都,再坐火车回部队。
和他们一块同行的,还有韩玉林、工作组的李主任和县武装部的部长,他们去韩爱军的部队洽谈接受退伍人员的事宜。
韩爱军提前和所在部队联系好了,这次他们跟过去,主要是和退伍战士加强沟通。
这个年代,火车还没有提速,从临水坐火车到京都,至少得用二十个小时,从韩屯开车去京都,汽车最多用八个小时。
震宇公司的中型客车,是从国外进口的,舒适度比坐火车还高。出发前给爱民打了电话,让他在京都买了去部队的卧铺票。
一行人在正月十七的早上七点就出发了,下午三点就到了京都,直接去了艾府。爱民和刘冉俩人,都在艾府等着。
当天的晚上,韩玉林带着爱军、爱民两个儿子,去看望了老首长,李主任和县武装部的部长,也跟着一块去了。
老首长在韩屯居住的时候,县武装部部长经常给老首长服务,俩人比较谈得来。
老首长听了韩屯村接受退伍军人的打算后,高兴的说:“我今年也该退休了,韩老弟,等我退下来,去韩屯给你带兵。”
韩玉林当然高兴了:“那可真是太好了,我们就等着这一天哪。您老的房子可闲了一年多了,也该温屋了。”
这两年,中越边境相对稳定下来,偶尔有些小摩擦,大范围的战争没发生过。
老首长年事已高,和他职务相当的同龄部队首长,大部分都退了下来,他作为中越战争的指挥,近七十岁了还经常奔波在前线。
如今中越边境平稳下来,老首长大任完成,积极配合国家裁军的行动,主动提出退休。
有了老首长的支持,韩玉林他们的计划又多了一道保障,几个人和老首长就这个问题,仔细商讨了有关的事项。
正月十八,韩玉林带着在京都的家人,去刘冉娘家拜访。中午在他们家吃的家宴,韩玉林他们是下午三点的火车,吃过午饭就匆匆告辞了。
刘冉的叔叔,专门在家里等候,他主要是等悠悠姥姥的。俩人见面后,刘冉叔叔就把京都市的打算,提前告知了悠悠姥姥。
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京都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稳中求发展,和其他城市相比,发展的步伐反而慢了下来。
八四年的统计数据出来后,这个问题明显的暴露了出来。所以加快京都的经济发展,成了京都市八五年的首要任务。
刘冉的叔叔被委以重任,他首先想到的是震宇公司。震宇公司八四年在阜城的大手笔,他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震宇公司八二年,在京都建立的千亩产业园,效益一直非常好,每年的利税都超一个亿,是京都市的交税大户。
也不知道京都市的领导是咋想的,这次为了让震宇公司扩大投资,竟然抛出了四千亩地的大馅饼。这些土地和震宇公司产业园相邻,合并在一起就是五千亩的大产业园了。
京都可和别的城市不同,别说后世了,就是现在土地也比其他城市珍贵的多。震宇京都产业园现在的位置虽然在郊区,可按照后世的布局,却是紧挨着二环,属于内城了。
别说后世了,进入新世纪,这里就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楼房的价格每坪超过了万元。
也真是奇怪,从上到下,从地方到中央,现在衡量企业的优劣,竟然以占地面积为标准。
震宇公司在洪城县投资个发制品厂,本来十几亩地就足够了,县里非得塞给一千亩。
京都市能许诺五千亩的土地,难度比阜城的万亩大多了,阜城的万亩土地,可都是荒芜的丘陵地。
京都的这五千亩土地,虽说现在是郊区,可首都的郊区土地也非常珍贵,里面可是有好几个村庄。
震宇京都产业园原来的一千亩地,在悠悠看来,就够大够空了。现在新上冰箱和洗衣机两个分厂,咋能用的了四千亩地。
想到后来各地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假大空”,悠悠不仅汗颜,震宇公司虽然不假,可大和空都占了。
在京都投资最大的隐患是,京都的土地和其他开放城市不同,是政府划拨的,企业无偿使用,以后的土地的归属权就是问题。
第826章 借读
作为穿越人士,悠悠虽然没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可有智脑这个详尽的资料库,悠悠清楚的知道,进入新世纪,京都市三环以内的土地寸土寸金。
再过十几年,震宇产业园现在的土地,肯定就成了唐僧肉,谁看见了都想咬上一口。自家这几个亿的投资,肯定无法保全,到了那是损失可就太大了。
悠悠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姥姥,明确的表示,不论用何种方式,一定要把这五千亩地的使用权给买下来。
姥姥不解的说:“政府无偿的让咱们使用土地,表示出了极大的诚意,使咱们省下了一大笔投资,这可是为了咱们着想。让你这么一说,咋就成了咱们吃亏。
悠悠,姥姥就不明白了,为啥咱们放着白给的土地不用,非得自己掏钱买。”
“姥姥,我不是让您老看了吗,咱们产业园现在的位置,十几年后地价暴涨,其实根本不用等到那时,当土地的利益比咱们交的税收高的时候,政府就得让咱们搬迁。”
姥姥却不担心,她说:“你仔细的看下产业园的合同就知道了,让咱们搬迁政府得给予适当的补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