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吨。
  两条面粉生产线加在一起,每日剩余面粉30吨,根本不用外销,洪城县就能消化光了。
  现在洪城县和平城县从事面食加工的个体户,都用韩屯村生产的红旗面粉,据他们说红旗面粉质量好,比自己加工都合适。
  国营的食品厂,依然用国家供应的平价面粉,每斤价格0。17元,糖和食用油也是平价的,生产出来的吃产品,和个体户的价格一样。
  成本地价格高,这么优厚的条件,他们竟然没有个体加工户赚的多,真让人不可思议。
  村里所有的车库,都新建在方便面厂里,原来面粉厂里的车库,只放着村里的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
  现在韩屯村的建筑工程,就剩下两栋宿舍楼了。这次盖的宿舍楼每层12套,五层就是60套,两栋楼一共120套。
  韩屯村这次接受了120名退伍军人,盖好后正好每人一套。这些退伍军人已经来到一个月多了,他们现在暂时居住在村办公大楼里。
  村里在京都市家具厂,专门给他们订制了家具,提前把床和写字台运了过来。
  村里还为他们准备好了铺盖和日常用品,连工作服都给他们准备好了,每人两套,整齐的叠放在他们的床铺上。
  这些人在部队时还怀有疑虑,出于对韩爱国和周胜英的信任,他们才报名来到了韩屯,当时只签订了一年的临时用工合同。
  在他们的心目中,一个村级的集体企业,说的再好也赶不上国家的工厂,不知道偏僻成什么样,这是在本地招不到工人,才上部队请求支援来了。


第830章 支援建设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地方上人手缺乏时,也会到部队求援,战士们有这想法不足为奇。
  估计村里的工厂,活计也应该很重,不然哪会出这么高的工资,比国家的工资标准,高出来两倍多。
  不是看在月工资高的份上,这些人估计都不一定愿意来。他们这些当兵的,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活计脏点累点都不怕。
  至于五十名汽车驾驶员,他们更加的放心,平原地区的路况再差,也没东北地区的山区危险。
  有老首长的推介,部队对韩屯村可是大力支持,他们不仅支援了二十辆货车,还赞助了一些安保设备,隔离栏杆就是其中的一种。
  正月底一切手续办好后,他们开始返程,这次也没坐货车,直接开着货车回的韩屯。一百二十多人二十辆货车,退伍军人即便带着行李,也比较宽敞。
  韩爱国回京都上学了,部队跟过来几位领导,最大的是师政委,他们也想看看,韩屯村的工厂,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出发之前,地委李主任和临水军分区联系了,军分区司令提前来到韩屯村,在这里等候前来的退伍军人。
  车辆进入临水地界,看到路旁密集的村庄,战士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看这情况人手应该很足才对。
  其实,临水不算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大部分在三亩以上,不过比起东北地区,这里的村庄算是比较密集了。
  上了韩屯村的大堤口,不一样的感觉扑面而来。千亩荷塘水波荡漾,成群的鸭子鹅漂浮在水面上,偶尔有枝早发的荷叶,也才露出尖角。
  五十米宽的公路两旁,绿化带生机勃勃。韩屯村更是一片碧绿,粉色的杏花分外妖娆。村台上的铁蔷薇嫩绿一片,形成密实的绿色护栏。
  村台坡面上,苹果树萌发新芽,树下的葛八根已经长到了五公分左右,好像铺了一层平整的嫩绿地毯,早发的野花点缀在其中,在这初春的季节,特别的美丽。
  公路的西边,医院学校和村办公大楼,一栋比一栋高。工厂里车间成片,又高又大。
  公路的东边,一栋栋三层的别墅整齐的排列着,每户的院子都是一个小花园,让人目不暇接。
  尽管是坐在车棚里,可战士们还是惊叫出声:“咋会有这么美的村庄!”
  他们是从平城县过来的,根本没看到张集镇其他的滩区村庄,所以看到韩屯后,和周围的村庄差别太大了。
  从水洼乡到韩屯的这段路,不仅是土路,路两旁的土地依然是光秃秃的,上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盐碱,路旁连棵树都没有。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这些盐碱地经过人们的精心改良,虽然不像原来碱的那么厉害,可还是只能种一季春棉。
  从黄河大堤上往下看,堤里堤外景色截然不同,韩屯村是一片生机,特别的美丽。
  大堤的那边却是白茫茫的盐碱地,连棵树都没有,地边路旁只有一些枯草,很难看到一丝绿色。
  车辆停在村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下车后看到广场上耸立的伟人汉白玉雕像,官兵们自觉的立正敬礼,那整齐划一的动作,给人一种威武的印象。
  军分区和地委李书记看到他们,主动迎了上来,一直到坐在大型的接待室里,部队的官兵还没转过神来。
  喝着茶水,看完《红旗下前进的韩屯村》这部专题片,一行人才转过神来,知道韩爱军和周胜英二人,所言不虚。不对,也有不实的地方,韩屯村比他们介绍的,还要好。
  来韩屯的退伍军人,大部分是韩爱军团里的,他们在部队时,虽然知道团长的家乡比较富裕,可做梦也想不到,竟然富裕到这个地步。
  部队的作风是雷厉风行,这些人安排好住宿后,很快就充实到各自的岗位。
  这一百二十名退伍军人,运输队五十名,保安队二十名,其他的五十名全部去了方便面厂。
  吃饭有食堂,上班除了二十名保安人员,其他都是八小时工作制,而且是两班倒,没有大夜班。
  韩屯村的工厂,大部分是技术工种,车间里机械化程度高,重体力岗位很少,根本没有他们想象中又脏又累的岗位。
  月工资高还有计件奖,厂里的福利也好。这么好的待遇,退伍军人都感到满意,前来的部队领导也放心了。
  部队领导在韩屯待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等退伍人员都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他们才放心的回去了。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战士们离家都比较远,想回家不容易。为此,签合同的时候特别加了一条,除了正常的节假日外,每人半个月的探亲假。假期期间,工资照发,不过奖金就没有了。
  半个月的探亲假比部队的都多,可这也是实际情况,这些退伍军人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家乡结婚了,拖家带口的谁家都得有事,半个月的探亲假都不一定够用。
  八十年代找对象,军人虽说不如大学生吃香,但是在农村现役军人还是热门人选,新兵服役二年才可以回家探亲,家里人早就物色好的人选,起码两个家庭都没意见。
  探亲半个月的时间,只要男女双双没意见,主要是男方相中了,一般都是闪婚。
  农村兵只要不提干,想找个有工作的媳妇,简直是痴人做梦。提干就得熬到二十五六,再说了,提干后熬到连级,就可以带家属了,农村户口的媳妇随军后,部队给安排工作。
  农村兵一般都在第一次回家探亲时,把终身大事给解决了。以后万一退伍了,回家再找对象,可就比较难了。
  主要是年龄超了,服役五六年后,年龄最小也二十三了,农村大部分是十七八订婚,二十三岁就算是大龄青年了。
  现在当兵,城镇人员退伍后国家负责安置,所以来韩屯村的这些退伍军人,都是农村兵,他们大部分已经结婚了,韩屯村给他们每人安排了一套住房,就是方便家属前来探亲。


第831章 互帮互助
  好在每年的春节,还有七天的假期,所有的人员都能回家过个年。
  一般中秋节都赶在秋收期间,这时候请探亲假,既能回家过中秋节,还能帮助家里抢收抢种。
  至于麦收大忙,那就没办法了。除非把探亲假拆开,每次回家一个周的时间,不过现在的人都节省,分开得花两次路费,有来回折腾的钱,不如寄回家雇人干活。
  有了这些退伍军人的参与,韩屯村的面貌是焕然一新,主要是工人的精气神提高了。
  来韩屯村的这批退伍战士,大部分是服役五年以上的老兵,他们在部队的时间长,部队的一些习惯已经刻到了骨子里。
  走路的姿势特别的标准,虽然军装换成了工作服,可是光从走路的姿势上,就能看出他们是退伍兵。
  他们走路昂首挺胸,特别的有力。二人成列,三人成行,步伐一致,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关键是他们把**精神带了过来,待人热情,乐于助人,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他们都自觉的做到了这一点。
  别说看到老人和孩子自觉的爱护了,就是面对普通的民众,他们也是礼让有加。韩屯的人流量较大,碰到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总会热情的帮把手。
  搀扶老人,帮助卖粮的人们推车抬粮食。就连在食堂吃饭,他们都会主动帮老人倒开水。
  很快,这些退伍军人就和大伙达成了一片,特别是韩屯村的人,都特别的喜欢他们。有他们在村里,大伙感到特别的踏实,多了一种安全保障。
  现在人们对解放军有种盲目的崇拜感,孩子们看到他们,总会高兴的喊一声:“解放军叔叔好。”
  大伙看到他们,也会主动的打招呼,特别是吃饭的时候,村里人喜欢和他们凑一个桌,交流多了,这些退伍兵的情况,大伙也都了解个大概。
  这些当兵的是哪里的人,年龄多大了,家里都有什么人,娶没娶媳妇,有没有孩子,大伙都给问了出来。
  韩屯村的人打听这些,其实是有心思的,自家亲戚有适龄女孩的,都想找他们当对象。
  虽然他们退伍了,可现在成了韩屯村的工人,工资高不说,离家比较远,人口简单,少了多少家庭矛盾。
  结婚的房子都有了,韩屯村新盖的楼房虽然没竣工,可和给教师盖的楼房一样,大伙都知道是啥样。小两口住绝对没问题,就是有了孩子,几年内也够住的。
  韩屯村这么高的工资,二三年的时间,就能攒够盖院子的钱,现在农村的宅基地宽裕,虽说耕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可宅基地还是生产队里的。
  大伙打听归打听,可没一个透漏心思的,大家都是一个想法,这些义务兵初来咋到,等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再说,他们和韩屯村只签了一年的合同,一年以后到底去向如何,谁也不知道。
  要是他们回家乡的话,就不是结婚过日子的良配了。临水地区生活还算富裕,姑娘们可不想远嫁他乡。
  韩屯村原本计划招收二百二十名工人,部队来了一百二,剩下的一百人,还是由镇政府负责,在附近的村庄招收。
  有了上次的招工经验,韩屯村招工的消息传出去后,附近村的年轻人,从过年就开始准备了。
  这次招收的一百名工人,年龄更小,大多数都在二十岁以下,是这两年高考落榜的高中生。
  还有些在学校复读的高中生,听到韩屯村招工后,也参加了招工考试,被录取后就直接退学来上班。
  他们说了,大学毕业后国家分配的工作,还没有韩屯村的工资高,与其让全家人勒紧腰带供自己上学,还不如早日参加工作,挣钱帮助家里过上好日子。
  新招的这些工人,被分配到各个技术岗位,让老工人带着,边学习边工作,三个月的实习期,不能胜任的安排到其他岗位工作。
  搬运、包装这些岗位,技术要求低,基本上人人都能适应。也有又懒又滑的,啥都干不好,厂里直接就把他们开除了。
  八四年一年就开除了三个,其中两个是偷拿东西的,只有一个偷懒的,上班经常睡觉,而且是屡教不改。
  韩屯村的戒赌学习班,也该结束了,参加学习的人,每天学习受教育不算,还经常在全村面前做检讨,教训可是够深刻的。
  韩志雄和夯的两位叔叔,半个月的拘留到期后,回村接着参加学习班,他们三个成了这次学习班改造的重点对象。
  夯的两位叔叔回来后,家里人都做他们的工作,把和夯交流的看法告诉了他们。
  也许是被韩玉臣算计韩志雄的狠毒吓到了,也许是被拘留给吓到了,这次俩人都是知道自己错了。
  回家的当天晚上,俩人就去了大哥家,主动给哥嫂认了个错。
  “大哥大嫂,对不起。俺俩以前干的不叫人事,无故的给您们找别扭,现在俺们知道错了,您们也别生兄弟的气了。”
  夯的父亲是个老实人,就说了一句话:“咱们咋说都是亲兄弟,有啥气可生的。”
  他二弟说:“哥,以前咱兄弟仨都是傻瓜,被韩玉臣给糊弄了这么多年,让村里人看了这么些年的笑话。”
  夯的母亲是个明白人,她说:“俺家就道强一个,干啥都势单力薄的,步步得求靠别人。你们兄弟们和睦了,咱们家的人也不算少,以后团结在一起,村里人谁也不敢小瞧咱。”
  道强却说:“以后咱们村可和原来不一样了,再也不会出现人多势众的现象。这些退伍兵可都是韩爱军手下的兵,虽说退伍了,可被爱军安排到咱们村上班,不用说也得听韩支书的。
  有他们在村里镇着,咱们村以后就安稳了,别管谁家的人多人少,以后都得听韩支书的。”
  石头在他们叔伯兄弟之间年龄最大,他小名叫石头,身体还真的像石头那样结实,以前在村里干活,都是拔尖的。


第832章 例外
  听见夯提到退伍兵,他还真的服气:“这些当兵的个个都是好样的,以前我在车间里力气最大,干活最猛,可和他们比起来就不行了。”
  他的妻子听了这话,嫌弃的说;“你还真是缺心眼,你今年都四十了,这些退伍兵才多大,和他们比力气,你能比赢才怪。”
  夯的母亲说:“十七八力不全,二十七八正当年,三十七八还好过,四十七八不占先。石头啊,你过了四十就知道了,一年不如一年。”
  夯的父亲说:“往后咱们就听韩支书的话,啥闲事也不问,只管好好的出力干活。韩支书是个公道人,一碗水端得平展的,谁出力都吃不了亏。”
  村里人有他们这种想法的不少,特别是韩玉臣他们家,以前是霸道惯了,说话习惯性的压人一头,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韩玉臣也不当村干部了,可是他们家的人,狂傲的性子经常不自觉的就流露了出来。
  稍有个不如意,就跟人瞪眼发脾气。村里人以前还真没有跟他们较真,关键是他们家的人,性子太狠了,真的动起手来,得吃眼前亏。
  自从退伍兵来到村里,人们就再也不怕他们了,要是他们真敢动手,这些退伍兵肯定能制得住他们。
  发生过几次小争执,守着这些退伍兵,他们还真的不敢动手,这才知道自家大势已去,主动撤离提前败下阵来。
  退伍兵来到以后,韩玉臣他们家的人,是真的老实了,再和人起了冲突,也不敢高声喊叫了,恐怕引起退伍兵的注意。
  对此,村里人都笑着说:“这当老缺的不论到啥时候,都是怕当兵的。咱们村里人都喜欢和这些解放军唠近和,韩玉臣他们家的人,看见解放军就躲。”
  还真是这样,韩玉臣他们家的男人,在食堂吃饭,都离退伍兵远远的。倒是他们家的妇女,对这些当兵的比较热心。村里人都猜着,估计是想在这些人里面,招上门女婿。
  村里唯一的奇葩,就数韩志雄了。他可真是个死心眼子,从拘留所出来,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里,对妻子儿女不管不问。
  他的妻子经过半个月的诊治,至今不能下床,知道他今天回家,特意躺在沙发上等他,可他进门连眼皮都没翻一下,好像没看到一样。
  孩子们主动和他打招呼,他也代答不理的,闷着头哼了一声,算是回答了。
  再大的孩子父母也挂心,他不去父母的家,当爹娘的主动来看他,就这也没得他的好脸色。
  母亲看着衣服肮脏,胡子邋遢,明显消瘦了的儿子,流着泪心疼的说:“这是在里面受了多大的罪啊,才半个月的时间,就瘦了这么多。”
  “没事,死不了。”
  她娘不放心:“你都瘦成这样了,能叫没事吗。你先去洗个澡,把衣服换了,咱们去医院找宝景给看看,别是得了什么病。”
  韩志雄不耐烦的说:“您们就别盼着我好,使劲的咒我吧。公安局是啥地方,在里面蹲了半个月,能不瘦吗。”
  他母亲说:“现在可是新社会,蹲监狱也得让吃饱,共产党优待俘虏,对咱这主动坦白的,不更得优待吗?”
  韩志雄一听这话,火冒三丈的对母亲喊道:“我就没见过您们这样狠心的老人,竟然主动告自己的儿子,我蹲监狱您们面子上有光吗?
  您二老为了志杰一个人,别的儿子都不要了是吧,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我这蹲过监狱的和当官的兄弟配不起,今后他是他我是我,我俩再也没关系了。”
  老爷子被儿子气得火冒三丈,抡巴掌就打;“我让你满嘴里胡沁,你个不知道好歹的东西,你干了这么多的错事,就不知道悔改,反倒都成了别人的错。
  你媳妇为了给你遮掩,一直不敢上医院治疗,至今还不能起床。你一夜输出去二万多,你还有理了。
  这是咱韩屯过的好,你把赌账还上了。要是搁在以前,你把大人孩子都卖了,也还不上这驴打滚的赌债。
  我看还是判的轻,这半个月的监狱你是白坐了,至今没明白过来对错。”
  老爷子连打带骂,韩志雄本来蹲在那里挨打,可听了最后这句话,一下子站了起来,咆哮着说:“你们这是嫌我丢人了,恨不得我一辈子坐在监狱里出不来。好,我走。”
  说完,就猛的窜了出去,推起院子里的自行车,骑上就出村了。他爹娘也傻眼了,在后面大声的问:“你这是发啥驴性,到哪里去啊。”
  韩志雄带着一肚子气,不自觉的去了李村丽丽家里。李村参与赌博的人,比韩志雄早抓一天,也是半个月的拘留,昨天就被放了回来。
  不过丽丽比他们放的还早,她被判了一年的有期徒刑,可家里有三个年幼的孩子,判一缓三,监外执行。
  看到韩志雄狼狈的进门,丽丽眼圈都红了:“韩哥,你这是刚出来吧,赶快上坑歇着,还没吃饭吧,我这就给你做去。”
  老太太多有眼色啊,她赶紧往外走,嘴里说着:“我去做饭,丽丽你先给志雄倒杯茶水。”
  丽丽不仅倒了茶水,还兑了一盆温水,亲手给韩志雄把头脸洗干净了,胡子也被丽丽刮得干干净净,整个人顿时精神了起来。
  韩志雄心头一热,一把把丽丽拉倒怀里,呜咽着说:“丽妹,对不起,都是你韩哥没用,让你受了这么大的损失。
  还好你人没事,丽丽你等着,哥我早晚把钱给你还回来。”
  老太太端着一碗鸡蛋面条,一步走进屋里,她对韩志雄说:“钱不钱的没啥,我们孤儿寡母的,钱露白了也保不住。被没收了正好,省得在家惹祸。
  只要你们人没事,可比啥都强。丽丽虽说判了三年的刑,可监外执行和平时也没啥两样,俺们这样的人家,也不怕丢人,只要大人孩子有口吃的,咋着都能过。”
  丽丽娇嗔的责怪婆母:“娘,您老人家这是说的啥话,韩哥刚出来就来看咱,咱不能给他添堵。我这监外执行的刑期,别说是三年了,就是十年八年又有啥,和咱们平时过日子一样。”


第833章 不学好
  丽丽的婆婆立刻说道:“都怨我老婆子不会说话,志雄你别忘心里去,赶紧吃饭,丽丽你在一旁照顾着点,吃完让你韩哥歇会,我带着孩子去梅庄买点盐。”
  老婆子说完,带着最小的孙子,把院门在外面给锁上了。这一举动,明显的摆明了自己的态度,把孤男寡女的锁在一个房子里,能干出啥好事来。
  韩志雄和妻子分居好长时间了,他年轻力壮三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所以正月初六的晚上,面对三个美妇的挑逗,他才会失去了理智,豪赌二万就为美女笑。
  其实韩志雄的妻子,模样比她们几个都要俊俏,只是年龄大了,不如这些二十多岁的小媳妇水灵。
  丽丽也就是二十四五岁,比韩志雄小了七八岁,娇小俊俏皮肤又白。家里就剩下他们俩,韩志雄吃饱喝足,温香在怀,那还能把持得住,俩人很快就滚到了一起。
  李村在八三年的严打中,被判刑的三十多个,大部分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丽丽的男人被判死刑枪决,公爹也被判了二十年,等到他刑满释放,孙子都长大成人了。
  婆媳俩带着三个幼小的男孩子,亲戚更是嫌弃他们丢人,都断了来往。
  在婆婆的授意下,丽丽明里靠着开赌场为生,暗地里嫖赌不分家,组织村里的年轻小媳妇,勾引着男人前来赌博,各种手段用尽,直到把男人榨干为止。
  现在农村的男人,其实也没多少赌资,几百元钱就算是极限了。好不容易钓到韩志雄这条大鱼,婆媳俩怎么能轻易放过。
  说起来,韩志雄不仅有钱,人长的也算是相貌堂堂,三十多岁的男人,正是魅力最大的年龄,韩屯的生活富足,穿着比城里人都好,对女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