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韩志雄不仅有钱,人长的也算是相貌堂堂,三十多岁的男人,正是魅力最大的年龄,韩屯的生活富足,穿着比城里人都好,对女人的吸引力也比较大。
俩人鬼混到快做中午饭的时候,听到老婆子开门才起来,俩人也没避着婆婆,亲热的打情骂俏,好似一家人。
丽丽的婆母把三个孩子交给他们:“你俩看孩子,我去做饭,刚才回来的时候,碰到个捕鱼的,买了条三斤多的大鱼,我做个红烧鱼,给志雄去去晦气。”
这里的群众吃鱼的说法特别多,鱼和余同音,预示着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预示着前程似锦。鲤鱼翻身,预示着凶去吉来,好运连连。
丽丽让三个孩子喊志雄舅舅,俩小的没印象,大的那个稍微记事了,他不解的问:“娘,俺舅舅咋长这么高了?”
看丽丽的个头就知道,她哥哥的个子肯定也高不了,丽丽丈夫被枪决后,娘家曾经来接过她,让她回娘家再嫁。
当时最小的孩子还没满月,丽丽舍不得吃奶的孩子,就没听娘家的话,选择留在了李村。
后来,娘家又来过一次,说是给她找了个东北的老乡,还是个国家的正式工,妻子得病去世了,留下三个闺女。
回家乡听说丽丽连着生了三个儿子,人长了也俊,就动了心,主动找人提亲。
男人虽说比丽丽大了近十岁,可现在国家的正式职工,即便是二婚,想找农村的媳妇,大姑娘都乐意嫁。
那人也是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农村的姑娘好的十七八都订婚,比自己的大女儿大不了几岁。
二十多岁的都是被挑剩下的了,肯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即便是未婚,还不如找个年轻些的寡妇。
现在的社会还是靠儿女养老,养儿防老是人们的共识,听说丽丽五年生了三个儿子,男人对这点特别的满意。
丽丽的娘家人哪里知道,自家闺女在婆婆的鼓动下,在家里开起了赌博场,甚至为了享受,还干起了皮肉生意。
丽丽的婆婆是这样对她说的:“我自家的儿子没了,肯定不能让你年纪轻轻的就守寡,不过看在孩子还小的份上,你就多留一年的时间,等小三断了奶,我就让你走。
老婆子以后就指望这三孩子了,我说啥不会让你带走。你年轻模样又好,没有孩子的拖累,再走一步肯定也能找个好人家。”
现在农村寡妇改嫁,带着女孩子没关系,养大了找个人家就嫁了,还能落份彩礼,也不算赔本,弄不好还能赚钱。
可要是带着男孩子麻烦就大了,得给他盖房子娶媳妇,这可都得掏大钱,生了孩子还得给看着。
所以说,寡妇带着男孩子改嫁,想找个差不多的太难了,就得主动降低条件。又老又穷长得丑,这三样必具其一。
丽丽三个男孩子,要是婆婆不同意,她想要独身改嫁,可以说根本不可能。哺乳期的孩子跟着娘,其他俩个孩子也得带走一个。
她婆婆能留下一个就是好的,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孩子的父亲没有了,母亲就得担负起抚养的责任。
丽丽的婆母就一个儿子,肯定会留下大孙子,以后养老送终就指望他了。
见婆婆主动说三个孩子她都留下,条件就是让她把最小的孩子养到断奶。对此,丽丽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孩子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还是当娘的最心疼。
再说了,自己即便是等一年再走,想要改嫁的话,也得提前物色好了,寡妇改嫁比大姑娘找婆家难多了,可挑选的对象太少了。
哪料到老婆子根本没安好心,先好言好语的安抚住儿媳妇,接着就鼓弄她在家偷着开了赌博场,为了多挣钱,她找了村里几个比较轻浮的妇女,勾引着儿媳变相卖淫。
其实还是丽丽自己好吃懒做,贪图享受,她嫁进李村就是为了享受,过了几年的富足日子,一下子吃苦受罪,哪里能忍受的了。
在婆婆的默许下,丽丽很快走上了邪路。婆婆对她说:“寡妇改嫁很难找到合适的,与其改嫁受罪,还不如一个人自在的过日子。”
丽丽守寡的日子,可是够自在的。家务活婆婆从不让她碰,她年轻轻的就请吃坐穿。
自从家里开了赌博场,丽丽是人财两得,既不缺钱也不缺男人,婆婆别说管她了,还特意给她站岗放哨提供机会。
第834章 外甥随舅
当然了,她婆婆也不到五十岁,偶尔也会偷个腥,丽丽装着不知道。婆媳俩可以说是心照不宣,互通方便。
要是刚开始娘家给丽丽找到这么个好下家,丽丽估计就嫁了,可现在丽丽不乐意。
国家的职工一个月才多少工资,还跟着三个闺女,负担可不小。自己要是嫁过去,不论生不生孩子,都得变成老妈子。
自己开赌场,一个晚上光是抽头钱最少三四块钱。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上一百多。
出卖色相挣钱更快,遇到好骗的赌客,有时几天就能挣几百块,丽丽的钱滚雪球般的积累起来。
腰缠万贯的丽丽,现在还真的看不上国家的正式工,四五十快钱的月工资,她看不上眼。
所以娘家给她找的这个对象,她见都没见,就一口给回绝了。娘家稍一打听,知道了她干的丑事,气得直接给她断绝了来往。
丽丽两年没走娘家了,大儿子三四岁的孩子,印象中的舅舅只是个子矮,具体模样反而记不清了。
孩子才五岁,认为大人和孩子一样,也会长个子,两年没见了,以为自己的舅舅这是长高了。
小孩子的思想单纯,听到母亲让他们喊韩志雄舅舅,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舅舅,才有了这种误会。
孩子的话引得韩志雄哈哈大笑:“嗯,舅舅长的快,个子当然高了。”
丽丽的大儿子崇拜的看着韩志雄,问道:“舅舅,我长大了也能像你一样高吗?”
“能,外甥随舅,你长大了肯定和我一样。不过你得多吃饭,吃的多才能长得高。”
“嗯,我听舅舅的话,以后多吃饭。”
丽丽笑着拍了韩志雄一巴掌,笑着说:“你算哪门子的舅舅啊,还外甥随舅,你可真能编。”
韩志雄搂着丽丽笑:“你是我干妹妹,我当然是他干舅舅了。”
孩子们都小,也听不懂他俩说的话,这俩不要脸的,当着孩子们的面也没耽误打情骂俏。
鱼肉熟的快,老太太头几年吃香的喝辣的,做饭的手艺练出来了,红烧鱼做的特别好。加上婆媳俩个故意的捧着,一顿饭吃的是宾主尽欢。
三个孩子虽然是男孩子,可年龄都比较小,大的刚五岁,小的一岁多,年前才断了奶。
三个孩子吃的少,老大嘴上喊着多吃饭,可真的吃不了多少。娘俩个也没多吃,一条三斤重的大鲤鱼,基本上都进了韩志雄的肚子,吃得他那叫个满足。
韩屯村从七五年的中秋节,开始自己宰猪买肉,群众在吃上就没亏过,可以说天天都能吃上肉,守着千亩的荷塘,人们吃鱼更是方便。
可韩志雄觉得,这辈子吃过最好的东西,就是今天的红烧鱼了,滋味是那么的美,吃得是那么的尽兴。
滋味可能不错,可关键是吃饭的心情好,婆媳两个奉承着,小心的伺候着,让韩志雄自尊心感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自成家到现在,妻子虽然能干,可性格泼辣,在家比较强势,自己从来没有如此被重视的。
丽丽婆媳还一个劲的道歉:“家里遭了难,连顿像样的饭也准备不出来,真是不好意思。”
韩志雄刚从拘留所出来,身上没有一分钱,不好意思的说:“婶子和丽丽妹子,你们俩等着,等我发了工资,就给你们送过来,钱可能少些,只能委屈你们了。”
“韩哥,我们可不委屈,遇到你这么个好心人,不嫌弃我们孤儿寡母的,也不怕被我们连累,把我们放在心头上,从里面出来就来这里看我们。
说句实心话,俺家的名声可不好,亲戚邻居都躲着俺们,韩哥你能来家里看看,俺娘俩就知足了。”
在娘俩的可以的奉承下,韩志雄吃饱喝足,又回床上休息了一会,在丽丽的陪同下睡了个午觉,一点半的时候,才从丽丽家出门。
韩屯和李村邻村,十来分钟就到家了,韩志雄还是谁也没搭理,进自己房间里洗了个澡,换上身干净的衣服,出门就去上班了。
他是下午的班,两点上班干到晚上十点下班。他母亲就是想问他,都找不到时间。
晚上下了班,韩志雄竟然随着其他村的工人,离开了韩屯村,直接去了丽丽家。
丽丽婆媳俩还点着灯没睡,专门等着他前来。娘俩知道韩屯晚上十点才下班,支朦着俩耳朵听动静,院门虚掩着,方便韩志雄进家。
听到院门打开的声音,娘俩透过窗户看到进来的韩志雄,都松了一口气,婆婆给丽丽使了个眼色,悄悄的去了东面的房间,三个孩子都在那间房子里睡熟了。
丽丽开房门迎了出去,把院门从里面关上,带着韩志雄去了西屋,炕烧的暖呼呼的,俩人心急难耐,搂抱着上了炕。
天明老婆子做好了早饭,俩人才起床,吃完早饭韩志雄就走了,他得去参加村里举办的戒赌学习班。
学习班从八点到十二点,连着学习四个小时。韩志雄昨晚荒唐了一夜,坐着就睡着了。他来到就坐在了最后面,睡觉也不打呼噜,看在韩志杰的面子上,镇里的同志装做没看见,也没提醒他。
学习班结束后,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韩志雄找到母亲,张口就要饭票,母亲知道他没有钱,和妻子关系不好,把带来的饭票都掏给了他。
吃完饭他回家进房间就锁门,母亲就比他晚了一步,就被他关到了门外面。
老人敲不开儿子的房门,就去了儿媳的房间。儿媳起不了床,在楼上住不方便,一直住在书房的套间里。
自家的儿子不争气,老人看到儿媳脸上也无光。不过该劝的还得劝:“孩子,志雄从小脾气一根筋,这是还没想过来,看谁都不顺眼,你看在我这么大年纪的份上,别跟他一样的。
你这还病着,也搁不着再生气,气大伤身,万一有个好歹,你以后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孩子啊,两口子过日子,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得相互让着点。我说这话也不是向着儿子,志雄这是钻了牛角尖,拉不下这个脸来,你得给他递个梯子,好歹让他下来啊。”
第835章 给钱
“今天他守着村里的人,给我要饭票,脸色那个难看,我看着都难受。那些饭票也就够吃两天的,你主动给他些饭票,你们两口子可不能一直不说话吧。
孩子啊,等他缓过来,我一定给你出气,这两天在气头上,你就先担待一些。”
韩志雄的妻子,也是个爽朗的人,还真听了婆婆的劝,让婆婆扶着自己躺倒客厅的沙发上,等着韩志雄出门去上班的时候,把饭票给他。
韩志雄睡到下午一点五十才开了房门,妻子主动和他说话:“志雄,家里的饭票就在电视柜下面的抽屉里,你又不是不知道,咋找咱娘要饭票。”
韩志雄听了这话,面色难看的说:“咋,她找你要饭票来了。”
“没有,咱娘你还不知道吗,别说你当儿子的给她要饭票了,就是外面的人找她要,她也不会上门要账。
娘这不是看我不能动吗,以为家里没饭票了,才过来问问。”
韩志雄听完妻子的解释,一句话没说就出门了。妻子知道他去上班了,心里再急,也没敢追着问他昨天去那里了。
就这样,韩志雄每天晚上都去丽丽家,他妻子忍着不说,也不让孩子往外说,韩志雄的母亲,还真不知道儿子晚上不在家住。
韩志雄的妻子,被他打的这么恨,也对他抱有希望,俩人毕竟一块生活了十五六年,以前那么艰难的日子都过来了,俩人感情不是一般的深。
本想着韩志雄是被韩玉臣给骗了,一下子输了二万元,打媳妇是吓懵了,下手才失了分寸。
他妻子认为,自己身体上是吃了亏,经过这次教训,韩志雄咋着也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应该能回心转意了。
哪里想到,韩志雄回家看都没看自己一眼,对父母的劝说也特别反感,一言不合扭头就走,夜里竟然也不回来了。
孩子们小不知道,韩志雄的妻子作为女人,还是能看得出来,韩志雄这是在外面有人了。
年前俩人分居,韩志雄夜里也不着家,可他是和韩玉臣赌博去了,熬一夜回到家,眼里带着血丝。
现在在外面一夜,虽然也疲惫,可带着满足和高兴,走路都是轻快的。也比原来要好了,衣服穿得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也不嫌皮鞋夹脚了,擦得锃亮。
想到自己十几年的夫妻情分,竟然抵不上外面的露水情。韩志雄的妻子,这次是真的死心了。不过为了孩子,她选择了沉默。
现在对于通情,真的要是闹开了,可是犯了流氓罪,会判刑的,流氓罪最少八年的徒刑,一家人都跟着丢人。特别是孩子,以后订婚结婚都得受影响。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啥大人啥孩子。家风不正的人家,可没人愿意和他们结亲。
韩志雄的妻子,性子再烈,也知道轻重,自己心里再难过,首先想到的还是孩子。
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另一回事。想的再透彻,可心里还是止不住的难受,韩志雄的妻子,病情不轻反重。
韩志雄倒是痛快了,学习班上睡觉,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上班倒是肯下力气,为了多挣奖金,干活还是挺拼的,不过就是不爱说话。
村里人看他干活这么猛,也觉得他是受刺激了,平时说话也注意,恐怕惹着他了。不过,看他精神头挺好,还算正常吧。
3月底发工资的时候,韩志雄干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挣了六十多元钱,到了晚上,他把这些钱,一分不留的都掏给了丽丽。
丽丽只留下三十元钱,其余的都给他装回衣兜里:“韩哥,我留下这些钱养家,剩下的你装着,老爷们腰里没钱可不行。”
韩志雄掏出来二十元又递了过去:“我留十几块钱零花,给孩子捎些零嘴,这二十你拿着,三十块钱过日子可不够。这个月先凑合着,下个月就多了,我能挣一百多。”
“我的哥唉,一个月三十元钱就不少了,城里的工人一个月才挣多少工资,吃喝完三十也剩不下。妹子跟了你,比嫁城里的工人,活的还自在。
韩哥,你就是妹子和三个孩子的恩人。妹子我这辈子和你错过了,下辈子说啥也得和你当夫妻。”
韩志雄把丽丽扑倒炕上:“干妹妹,下辈子不知道在哪呐,咱这辈子就做真夫妻。”
人不要脸了还真是无敌,韩志雄剩下的十几元钱,也没舍得买饭票,吃饭就在家里拿饭票。
对妻子和孩子还是没好气,从不主动说话,孩子们和他说话,高兴了哼一声,不高兴连哼都没有。
她妻子既然死了心,也不再拿热脸贴他的冷屁股,可以说是看都不看他一眼。心情不好,身体尽管恢复的慢,可总算是逐渐好转了,能下床活动了。
公婆看儿媳能出门了,也松了一口气,这一个多月,可把老两口给折腾的够呛。儿子被拘留,儿媳伤得下不来床,不光是担心受怕,还心疼儿子输出去的三万元钱。
韩屯村过的再好,三万元在老人的心目中,可是天大的数目,俩人守着别人不敢说,私下里提起来,心里疼的揪揪的。
为期二个月的戒赌学习班结束后,韩屯村技术学校接着开班,教师先由地区派韩屯村的专家团成员担任。
之所以叫技术学校,是因为所教授的知识,是针对韩屯村的情况专门开设的,班级也是按照工厂的种类设立。
根据韩屯村工厂两班制的特点,技术学校每天的学习时间是六个小时,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上午和下午的授课内容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晚上7。00—9。00是自习时间,复习白天学过的知识。学员随意,到不到都行,教室里有老师值班,随时辅导学员学习。
韩屯村通过这次招工,工人达到了七百多名,几乎所有的人都报名参加了学习。就连没文化的六十多岁的人,也报名参加了学习班,他们说了,自己虽然没文化,不认识字,就想跟着听老师讲课,能听懂多少算多少。
第836章 新工资
这些年纪大的人,都在农业组干活,听老师讲农业科技知识,接受的也挺快。
韩屯村的工人参加学习方便,外村的工人参加学习也容易,上午班的下午二点下班,二点半开始学习,五点半结束,回家不耽误吃晚饭。
下午班的在家吃过早饭过来,从上午八点半点学习到十一点半,回家吃午饭后还能歇息一会,下午二点才开始上班。
上晚自习的基本上都是韩屯村的人,别的村的工人,只有碰到了不懂的问题,才会骑车过来请教老师。
这么多人参加学习,其中半文盲得有一百多人,他们也就是小学二三年纪的文化程度,认识简单的常用字。
这些人学习是真吃力,记的笔记只有他们自己能看懂,别人看着比天书都难,好多字就用自己创造的符号代替。
不过他们学的都非常认真,上课笔记跟不上,下课也得想法补上。这些人自嘲的说:“咱们还不跟个孩子,这手笨得跟鸡爪子似的,拿笔比拿锤子都难。”
参加学习的不光是男职工,女职工也参加了学习,特别是韩屯村的妇女,把家里的织布机都收拾了起来,有时间就往学习班里跑,比男同志学习都积极。
原来她们织布,挣钱是一方面,打发空闲时间也是一方面。现在村里组织工人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技术,她们认为学本事比挣钱更重要。
女职工学习积极的主要原因,就是她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年龄大的女同志,连半文盲都够不上,还真是大字不识一箩筐。
她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还得学习相应的文化课,有些不认识的字,得反复的学习记忆。
通过参加学习,她们对孩子也增加了理解,好多妇女都说:“以前总觉得孩子们上学轻松,每天坐在教室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就跟着老师学几个字,要是再学不会,准时偷懒耍滑了。
现在自己参加学习,才知道这字可真难学,老师一样教的,要不是听不懂,听懂了过后也忘,学过的字当时会了,过几天就忘了,有时候大人还真不如孩子。”
“可不咋的,从参加学习,我是再也不打骂孩子了。以前孩子考试发了成绩,我从不看成绩,只看孩子的排名,听到排名差了张嘴就骂。
现在轮到自己了,三遍两遍的学不会,看到孩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不会还是得问他们,孩子们一遍遍的教,从来没发过火。”
大伙之所以积极的参加技术学习,主要是和韩屯村出台的新工资发放标准有关。
以前韩屯村发工资,固定工资都是六十元,奖金多劳多得。村干部和公益岗,拿固定工资,每个月八十元。
韩屯村的新工资还是固定工资加奖金,不过标准变了。固定工资参考国家的工资标准,也实行级别工资,共划分为八个级别,每个级别相差五元钱。
奖金还是计件发放,多劳多得。村干部和公益岗以后也能领奖金,按照平均奖金领取。
级差虽然不大,可韩屯村的基本工资高,每个月六十元,这也是学徒工的最低工资,一级工就是六十五元。
国家的正式职工,学徒工每个月28。5元,一年后转正,每个月34。5元。韩屯村比起他们来,高了两倍还多。而且韩屯村的工人,学徒期只有三个月。
级别工资的确定和技术等级挂钩,只有取得了相应的技术等级,工资等级才能晋升。
技术等级也是八级制,等级的确定必须经过考核,笔试和操作都必须过关,才能晋升等级。
技术等级每年考核一次,操作工人们都不打怵,可笔试不参加学习,大伙的心里都没底。
基于韩屯村的工人文化程度较差,学习班先从基础知识教起。韩屯村这几年,主要以工厂生产为主,人们虽说文化程度低,可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学习的都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大部分人都能听的懂。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文化程度高,最低是小学毕业,接受能力较强。超过四十岁的人和文盲,学习起来虽然吃力,可都是自己熟悉的内容,倒也能听的懂。
学习班很快就拉开了距离,一个月后老师根据学员的程度,对班级进行了调整,分成快慢班,因人施教,效果更佳的好。
班级分好了,技术等级的考核也正式开始。从最基本的一级考核开始,笔试挺简单,都是些基本的原理,操作才是重点。
这次的考试结果令人满意,由于笔试内容简单,所有的老工人都通过了一级工的考核。新招收的工人,只有少数通过了,差距就在操作上,毕竟他们上班时间短,大部分考核失败。
二级工的笔试则是大部分人不合格,也有通过了笔试,卡在操作上的。
通过这次考核,有一百多名职工晋升为二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