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老婆子胡搅乱缠的本事真大,拿着不是当理说,无理也能赖三分,睁眼说瞎话。
她儿子无力地问:“娘,你到底想咋样啊?”
“把你俩卖知了猴的钱给俺,俺就走。俺先说下,别仨瓜俩枣的糊弄俺,俺可听说了,这个村的人家,一个晚上摸的知了猴就能卖四五块钱。
你兄弟娶媳妇的钱还差个百十块,你俩这一季得给俺挣出来,把咱家摸得拿来卖也行。”老婆子的算盘打得够精。
二爷听了气得喘粗气,挥了挥手对着女婿说:“赶紧滚,回你们自己家说去,不嫌丢人的玩意。”
那老婆子一听就炸了,跳着脚的骂:“说谁丢人那,俺家可没挨门排户的要过饭,俺可没丢过那脸。要不是看着你的闺女长的还行,倒贴俺也不要。再说了一窝子穷种,就是想倒贴也没有啊。”
这时二爷的大嫂推着他哥哥韩得才来了,他靠近了那老婆子,轮着拐棍就打。“我让你一窝子穷种,要不是老子拼命,你过得上这安逸的日子,你还嫌起老子家来了。”
第114章 平城房子落户
二爷的大嫂也是个泼辣人,对着老婆子推推搡搡的。“你骂谁啊骂,再骂个试试,俺大耳刮子烀你。
不要脸的玩意,还骂俺们穷种,俺再穷没上你家门口要饭去,倒是你跑俺穷种家来要钱。
还敢笑话俺要过饭,俺们不是贫农吗,你个破中农,是想挨批斗咋的。
欺负俺娘家没人咋的,俺们可不像老二家两口子,被人欺负到家门口了都不会还手。惹急了俺拼命也不受气,赶紧给俺滚,气着了俺弟妹俺让你抵命。”
那老婆子不知是被晃悠晕了还是怕了,扯着儿子就走,也不提要钱的事了。
二爷从家里拿出十块钱,递给女婿:“给,这是你俩摸得知了猴钱。”他女婿不要,那老婆子上去就抢。
被二爷的大嫂一把推出去老远,“滚犊子,打得俺侄女差点流产,还想往回拿钱,那肚子里的不是你家的孩子咋的。”
老婆子看再闹也沾不到便宜了,就拽着儿子往回走。“儿啊,跟娘回家,咱不在这受气。他们老韩家本事大,看能养闺女一辈子不。”
他儿子推开她,“娘,您先回去吧,孩他娘还不知咋样那,我得在这守着。”
那老婆子一听又哭叫起来:“我的个老天爷啊,俺的命可真苦啊,这儿子都让人挑拨的不认俺这亲娘了啊。
儿啊,你还真是大了,有本事了,用不着吃俺的奶了。这离了娘能过了,就不要老娘了。俺老了光吃不能干,就是亲儿也嫌弃,俺的命好苦啊。”哭喊的抑扬顿挫,和唱戏一样。
悠悠舅姥爷被人从地里叫回来,站在那听人说了情况。大声喝道:“别哭了,有事说事,要是再闹到公社里说去。”
那老婆子听了,抹把泪。拍拍自己身上的土,也不要孩子了,瞪眼问她儿子:“给俺的肉那,赶紧给俺拿来。”围观的人们哄堂大笑,有的孩子就用手刮着脸羞她。
她儿子也没理她,回头对二爷说:“大爷,我先回去了,处理好家里的事情再回来,麻烦您照顾好她娘俩。”然后,就大步的离开了。
老婆子赶紧的跟上,边走还喊着:“你倒是拿上肉再走啊,这缺心眼子的东西。”
人们都回去了,个别跟二爷家关系好的留下来帮忙,二爷家好好的节日,让个泼皮闹得躺床上俩。
舅姥爷家的人都留在了悠悠家,肘子和排骨都红烧了,炖了一大锅,大家围在一起包饺子。
舅姥姥也想开了,对俩个儿媳妇说:“拿回去也是你姑家的东西,就在一起吃吧,人多还热闹。”
姥姥则去了二爷家,劝慰二奶奶去了。也不知姥姥咋劝的,反正看得出二爷是消了气。
宝景坐在灶下烧火,二爷看着锅里练猪油,桂香和桂萍姐俩在包饺子。看来平时二奶奶身体不好,二爷学会了做饭。
中午,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饭,那叫个热闹。屋里一桌,院里一桌。两个肘子一桌一个,排骨一桌一盆。还有凉拌黄瓜,西红柿炒鸡蛋,都是用盆子盛着。
舅姥爷、姥爷、大舅、爸爸领着志亮、志远、昊昊在屋里的炕上吃。姥姥拿出两瓶洋河大曲,爷几个喝着酒。
舅姥爷最高兴,“我打小就盼着领着妹妹过好日子,今天总算盼到了。虽说身上留了几个枪眼,看着今天的好生活,值了。”
姥姥和舅姥姥领着剩下的人在院子里吃,妈妈烧火,大舅妈掌勺,二舅妈上菜、端水饺。
迪迪和志勇跑到屋里吃会,再跑到院里吃。用手抓着根排骨,啃得一脸油。
悠悠这次学精了,离他俩远远的。结果智慧姐遭了秧,被蹭得衣服上油了一片。
人多吃饭香,悠悠撑的肚子都涨了,看见舅妈又端出一盆饺子,赶紧凑上前。被姥姥一把拉住。“不准再吃了,看你的肚子都鼓起来了。一会吃西瓜,看你往哪装。”
几个孩子听见,高声齐呼:“吃西瓜了,吃西瓜了。”智慧姐吃饱了,带着他们去洗手。
“洗干净手才准吃,再到处乱抓谁都吃不上。”志刚、志勇和迪迪都乖乖的站好,等着智慧给洗手、洗脸。
悠悠跑去,挨个拍他们的肚子,嘴里还说着:“我敲敲,看谁的西瓜熟了。”
惹得他仨吱哇乱叫,东躲西藏的。姥姥抱着智茹过来拉她,“你就不能跟你智慧姐学学,比个小子还上劲。”
悠悠高声反抗:“那里啊,我帮他们运动一下,消消食。”把舅姥姥笑得:“俺悠悠这性格好,俺待见,长大了不受气。”
六月初二,姥姥算着和平城约定买房的时间到了,就领着悠悠去了。悠悠则算着杨奶奶手里的饰品该卖光了,想着抽空得去一趟。
娘俩先去了平城建设局,那位工作人员正好等着那。看见她们进来就热情的打招呼:“大姐,看见你们我这心可算落地了。”赶紧的给她们让座,倒茶。
那人要过姥姥的证明信,仔细看了一会。证明信是智脑做出来的,绝对可以以假乱真。后世用防伪机器都不一定能辨别,对付现在的人那更是没问题。
等姥姥喝完杯子里的茶,就说:“大姐,咱先去看院子,您要是满意,咱就过来办手续。”
几人来到院子里,还是和上次来时一样,看了一遍,就锁上门出来了。那人说:“大姐,办完手续,我把这串钥匙一交,这院子就是您的了,我也算交差啦。”
重新回到建设局,手续就好办多了,到底是他们自己的工作人员,手续一会的功夫就办完了。姥姥把四千块钱交给那人,他把房产证明和钥匙交到姥姥手里。
周围的人都说:“老同志,没看出来,您身上还带着这么一大笔钱,我长这么大也没摸过。”
姥姥笑了笑,也没回答。和他们告辞后,就带着悠悠走了。
娘俩再回到院子,里外的看了个遍。边看边商议,反正现在也用不着,就不大收拾了。和杨奶奶学,先把后院拾掇出来,用起来方便还隐蔽。
第115章 找人帮忙(二更)
首先得把荒草铲除干净,花园里的荒地开出来,种上点东西。
既然房屋和门窗都不需要修补,只是打扫卫生,就不用在外面找人了。悠悠放出一批机器人,安排给它们就行了。
让机器人干活,娘俩锁上大门就出去了。因为离黑市较近,先去了那里。在里面转了一圈,没看见杨奶奶。
倒是有人凑过来询问,向她们推销自行车和缝纫机票。想到杨奶奶的嘱咐,娘俩也没敢搭话,不然姥姥还真想给妈妈买个缝纫机。
看时间还不到十一点,姥姥又带着悠悠去了工人文化宫。到那里一看,果然杨奶奶在那里。看样子生意还行,几个人围着她,她手里只剩下扣子了。
上次遇到的那位妇女首先看到了姥姥,赶忙跑过来,拉住姥姥的车子。“嫂子,您咋怎长时间没来,俺天天来这里等您。”
“是大妹子啊,俺有点事没脱开身,这不一有空就来了。”姥姥和她唠着。
“嫂子,您上次的货还有不?再给我一批行吗?”她期盼地看着姥姥。
“倒是还有点,妹子你要多少啊?”
“您一样能给我百十件不?孩子的裙子好卖,您还有吗?”
姥姥问她:“这些加起来可一千多件了,妹子你卖得完吗?”
那妇女听了,立即来了精神。“嫂子,您真有啊,卖得完。你是不知道,现在的女孩子都爱打扮着那,真舍得花钱,她们都要二三件换着穿。和咱们年轻时可不一样,有件衣服穿就行。嫂子,您的货在哪里啊,我咋找您?”
姥姥把院子的地址告诉了她,她听后想了一会。“知道了,我回去给您准备钱去,我下午一点过去行不?”
“行,我在那里等你,去了你就敲门。”
看她急匆匆的走了,姥姥才去找杨奶奶。“大姐。”姥姥喊她。
杨奶奶抬起头,看到姥姥惊喜的说:“妹子,你来了,咱这就回家。”她打发走两个买扣子的人,领着娘俩往家走。
“姐,我还有点事,咱俩在这坐会,您也歇歇。”姥姥拉住她。
“这都到中午了,你有什么事也得吃饭,咱回家吃过饭再说。”杨奶奶反而拉住姥姥往家走。
路上,杨奶奶高兴的告诉姥姥:“妹子啊,你可是给俺找了个好营生,前两天头饰就卖光了,这一个星期俺就赚了快四百了。
比以前俺干过的买卖都强,挣钱多还方便。妹子啊,你是咋猜思出这么个营生来,本小利大还不起眼,干着放心安全,往后俺家的日子还好过点。”
拐进一个胡同,杨奶奶让姥姥等她一会,敲开了一家的大门。进去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出来了,手里还拿着纸包,递给悠悠,里面是一个肉包子。
“悠悠,你先吃个包子垫垫,奶奶还给你要了好吃的,咱回家等着去。”原来,里面是个家庭饭店。
悠悠咬了一口,是韭菜鸡蛋馅的。里面还有点虾仁,现在虾仁可是稀罕东西。
进了家门,杨奶奶给娘俩倒上茶水,就进了里面的院子,姥姥也把车座上的袋子拿进屋。
等杨奶奶出来,姥姥就让她看袋子里的货。“我算着您的东西卖的差不多了,就给您捎了一些,您看一下,还要多少?”
杨奶奶看了眼袋子,高兴了。“妹子,你算是想到俺心里去了,俺正发愁到那找你那,你就给俺送来了。”她往外数着货物,一共是六十袋头饰,二十袋扣子。
“妹子,这八十袋东西俺都要了。”说完,拿起东西进了里屋,出来就递给姥姥一沓钱。“这是800元钱,你点一下。”姥姥接过来,直接装进腰里。
十二点刚过,门外传来敲门声,杨奶奶出去开门,进来一个小伙,手里提着个木提盒。进了屋子,打开上盖,里面放着四盘菜和一兜馒头。
姥姥见了,不好意思地说:“大姐,让你破费了。”
“咋说的,瞧不起你姐啊。不满你说,俺们又没个下代,生活上就没省过。”也是,看刚才送饭那人的熟悉样,没少来这里。
鸡块炖粉皮,糖醋里脊,煎腊肉,金针拌黄瓜,样样好吃,个个美味,悠悠吃得那个过瘾。
杨奶奶看着悠悠吃,羡慕的对姥姥说:“妹子,你的命好,姐姐眼气你啊。都说大人过得孩子的日子,俺这一辈子算完了,现在想起来就后悔。
不过俺这好歹也算嫁了一回,你说俺那小姑,守了一辈子的望门寡,以前的人咋那么傻啊。”
姥姥劝她:“姐啊,别管咋的,您也算没受罪,平安的过了大半辈子。人那,哪有前后眼,都是命赶的。”
杨奶奶也是开朗的性格,很快就转换了情绪。“是啊,要不是赶上新社会,俺这没爹娘的孤儿,不知受什么罪那,早就死几回了。俺这辈子虽然过得不如意,倒真是没遭啥罪。”
姥姥对她说:“大姐,我想托您办点事。俺上回给您说的院子,今天买下来了。里面缺不少的家具,俺这人那,就喜欢老物件,现在也没处买去。
在废品收购站看到些,他们那论斤卖,好孬都得要,我看了一下,能用的不少,就是都要了也上算。你在这里熟,帮俺找几个拉货的吧。”
“妹子,不知您咋想得,咋不知道个怕啊,要那些东西干啥,别看以前都是好东西,现在它就是祸害。
你要真喜欢,俺家里的多着那,你随便搬,反正俺也用不着,除了你,送人都没有敢要。”杨奶奶好心的劝姥姥。
“姐,您听俺说,俺告诉收购站是买回去当劈材烧的,他们让俺找车拉的,嫌搁那站地方还招老鼠。您说俺都烧了他们找谁去啊,要不我让您给找人,您得给俺找几个嘴严实靠得住的。”
“行,俺一会就给你喊去,咱趁下午吧,下午天热街上人少。我多给你喊几个人,几趟就拉完了。废品站离这里近,咱这片也没人来。”
“行,俺听姐姐的,俺下午两点在收购站等您。”
商量好了,她们就出了大门,各自分头行动。
第116章 买破家具
姥姥和悠悠回了自己家,还是机器人好使,一中午的时间,院子已经打扫出来了。荒草清理的干干净净,挖坑深埋了。
房子里也清除了一遍,到处清清爽爽的,还用了空气清新剂,屋子里的霉味也消散了。
姥姥惊奇地里外观看,“大变活人也没这么快,悠悠啊,你到底入了哪路神仙的眼,这得是多大的福气啊。”
悠悠在院子里放衣服包,根本不搭姥姥的话茬,能解释得清楚吗?不能够啊。有句歌词唱得好,说也说不清楚。
一点钟的时候,院门敲响了,姥姥打开了门。那个妇女带着两个壮汉,拉着一辆车子进了门。看到院子里只有悠悠娘俩,明显地松了口气。
“妹子来了,进屋喝口水吧。”姥姥招呼他们。
她看见了院子里堆的货物,“嫂子,俺们刚吃过饭,不渴,咱先看衣服吧。”
“行,你们看吧,过下数。”姥姥进屋搬出张方桌,放到院子的大树下,又端出茶具,悠悠帮着搬凳子。
他们仨人忙着查点衣服,看过一包就放到带来的地排车上。不到半个小时,就看完了。
那个妇女满意极了,递过来一个布包。“嫂子,数量正好。这是5800元钱,您点点。”
悠悠看见,感慨万分。上午,建设局一屋子的工作人员,都说没见过四千块钱。现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贩,就拿出了一兜子的钱,快六千了。无商不富,看来在什么年代都是至理名言。
“好,你们坐下喝口茶,歇会。”他们这时放松了,擦了下满脸的汗,坐到方桌边喝茶。
悠悠帮着姥姥点钱,比姥姥点的都快,仨人好奇的看着。
“正好。”姥姥把布兜还给她。
“嫂子,谢谢您,以后您可不能把俺给忘了。”她感激的说。
“好,我有机会就去文化宫那找你。”姥姥回答她。
他们拉着货物走了,姥姥关上大门,带点后怕的问:“悠悠,害怕了吗?”
“怕啥啊?姥姥”悠悠看姥姥的情况,怕是让刚才几人吓着了。
“你啊,还是太小了。刚才,看见他们几个,人高马大的,这里就咱娘俩,我一直提着心,真怕碰上坏人。”
悠悠把姥姥拉进空间,轻松地说:“姥姥,咱怕啥啊。他们人再多,还能比咱们的机器多吗。咱们不黑别人,别人也别想黑咱。实在不行,咱躲空间里,有吃有喝的看着,放出一群机器人,多少个削不死他。
要说刚才,姥姥您怕他们,他们还怕咱那。人家可是拿着快六千元,也怕咱黑他们啊,您没看见那个妇女,见就咱娘俩,也偷偷的松了口气。”
姥姥缓了过来,“让你这一说,还真是这回事,姥姥咋把你这地方忘了,以后姥姥可算是放心了。”敢情,姥姥一直担着心那,怪不得经常劝悠悠收手。
时间快到两点了,悠悠和姥姥赶紧去了收购站。真巧,还是上次那两位同志。
看见娘俩个进来,就问:“老同志,您这次是卖废铜,还是买劈柴啊。”说完她自己都笑了,看来姥姥给他们留下了印象。
“买劈柴的,废铜多攒点再来卖。这回俺找了几辆车子,都给你们拉走。”姥姥也笑了。
他们一听,来了兴趣,“老同志,俺们给领导汇报了,您最好一次拉干净。不过您得给俺们说说,卖早点一天能赚多少钱啊?”
杨奶奶带着五辆地派车过来了,姥姥和她打了个招呼。两名工作人员就让他们进去自己装,杨奶奶跟着进去指挥,姥姥接着和那俩同志唠嗑。
“不瞒你们说,干早点还真挣钱,就是辛苦,你们年轻人可干不了。早上三点就得起来和面,和好了还得摔面,连着摔两个小时,俩人换着干还累的胳膊疼。
天刚亮就得出去摆摊子,夏天热冬天冷,春秋天好刮风,就没个好时候。
忙活一早上,到八点收摊子,能卖出去三十来斤,你们自己算下,能挣多少钱。”
悠悠真是佩服姥姥,那里来的这套早点理论啊,说的跟真的干过一样。
那俩人就在那算账,一个说一斤能赚一毛钱,一个说最少得赚两毛。即使一斤赚一毛,一天就是三块多,一月快一百了,赶得上仨人的工资了。姥姥坐在那,笑着听他们扯。
悠悠跑进仓库,看到杨奶奶在那,指挥着几个人装车子。里面完整的家具还真有好多,不过都落满了厚厚的尘土,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了。不过看在悠悠眼里,这都是蒙尘的明珠,价值无限。
车子装满了,一起拉到地磅上过磅。姥姥压给他们一百块钱,领着人就走。
他俩还给姥姥开着玩笑:“老同志,看来您真是挣着钱了,这一百块钱拿出来都不带眨眼的。”
路上,悠悠看到个卖冰棍的,跑过去买了十根,用手举着。一根才五分钱,不过真的是冰棍,悠悠咬了一口,硬邦邦的,一股子糖精的味道。
离得近就是方便,十多分钟就到了。进了院门,大家把车子往上一掀,就把家具给倒院子里啦。
悠悠把手里的冰棍放到茶盘上,赶紧进屋端出来一盆清水,让大家洗手。
姥姥招呼着:“大家伙赶紧洗洗,坐下歇会,喝口水。”悠悠把冰棍递给他们,“叔叔,吃冰棍,甜着那。”
大伙看到买的多,就接了过来,咬上一口,逗着她:“甜,叔叔吃完了,你可不许哭。”
悠悠听了,把脸一扬,扭头不搭理他们。小样,知道不,姐根本不稀罕啃这冰疙瘩。
几个人喝着水还在那议论:“这些破家具够你烧两年的,亏你想得起来,现在劈柴确实不好买,大家都缺烧的。贵就贵点吧,卖早点缺了它不行。”
来回的拉了三趟,总共12000多斤,186。40元钱,姥姥趁人不注意,又给了他们90元钱。
“谢谢你们,给你们添麻烦了。”说完就推起自行车走了,他俩也没知声。他们一天的工资也就是一块多,这多出来的钱,比他们的工资都高。
回到家里,姥姥每人给了一元钱的工钱,几人高兴的说:“你以后有事,让杨大娘喊我们就行。”
杨奶奶前后的看了一圈院子,“妹子,你这院子比俺住着人的收拾的都好,看来托的也是实在人。”
等她离开了,悠悠把院子里的家具都收进空间,交给智脑处理去了。
时间不早了,娘俩赶紧去了汽车站。这俩多小时忙的,悠悠和姥姥的身上也沾满了尘土。
第117章 秃尾巴老李(二更)
水坑到韩屯的路上,一路两旁都是棉花,人们正在地里掰花杈(棉花的滑条)。快到大堤才没人了,娘俩赶紧进了空间,先把自己打理干净了。
这一天折腾的,真的累了。明天什么也不干了,去平城歇一天,仔细看一遍刚买的院子。
娘俩从空间里出来,天气骤变,漫天的乌云从西北压了过来。
姥姥看见,说声不好,急蹬自行车往家赶。幸亏离家还有二里多路,刚进村子瓢泼大雨就浇了下来,风大的根本撑不住伞,娘俩去了舅姥爷家避雨。
舅姥姥递给姥姥个干毛巾,就去给她找衣服。二舅妈拿了身志刚的干净衣服过来,给悠悠换上。
看着悠悠说:“咱们悠悠今年真长个了,穿志刚的衣服都行。”是啊,志刚和悠悠都是五岁,不过他大悠悠二个月,又是男孩子,个子比悠悠高点。
换好衣服,大家坐在堂屋里拉呱。舅姥爷说:“幸亏是雨,我一看见黑云从西北过来,心里就发慌。”
舅姥姥也说:“妹妹,那年你还没回来,乌云也是从西北过来的,下的雹子快跟鸡蛋大了,平地里有二指厚,房顶上的瓦都砸碎了,满地的庄稼没剩下一点。还好谷子熟了,把谷穗收回来。那年大家都是连谷糠一块吃,好歹熬过去了。”
姥姥接了一句:“秃尾巴老李,连风夹雨。哪年的六月,都有这么一出。”
悠悠听了,赶忙问:“姥姥,啥是秃尾巴老李啊?”
三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谈起了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这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位姑娘身怀有孕,由于长途跋涉,累倒在黄河边上的一个村外,被村里好心人收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