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固。悠悠记得这里好像有句俗语:庄稼老头不识货,单捡大的摸(要)。
来到丝绸柜台,姥姥就走不动了,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柜台上摆的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都在货架上。就是柜台上的丝绸布,上面也用一大块棉布盖着,怕落灰,毕竟买丝绸布的人很少。
悠悠想到舅妈她们做好的棉袄,穿上那个漂亮。就撺掇着姥姥买:“姥姥,您再买些做衣服吧,您穿丝绸的衣服是真好看。”
姥姥说:“俺都老太太了,还有啥好看不好看的,倒是你妈妈,正是穿衣服的年龄,还真没穿过几件好衣服,整天灰土土的。
买,现在咱有钱了,多买些给你放着,等你长大了,也许就兴穿绸缎了。”
悠悠听得满头黑线,俺才多大啊,就买了放着,不过被人时刻放在心里惦记着的感觉,还是挺好的。
“姥姥,俺才多大啊,您就买了放着,还是给妈妈穿吧。”
姥姥忆当年,“从你妈生下来俺就开始给她攒嫁妆,光绸缎就存了半屋子,可惜啊,她结婚也没捞着穿。要是搁以前,你妈能给你攒一屋子布,你可是咱两家唯一的女孩子。”姥姥说出来的话里带着伤感。
悠悠听出姥姥的不对劲,就小声的说:“姥姥,俺现在就有好多屋子的绸缎,够嫁好几回的。”
姥姥立马顾不得伤感了:“你个祖宗哎,咋啥话都敢说,到底是彪还是虎啊。”
“姥姥,你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这丝绸质量好,比俺那商城里的还好。再说价格也便宜,差了十倍不止。”
姥姥还是挺喜欢占便宜的,注意力马上放在了选布上,好像不要钱似的,要这个,买那个,一会的功夫,就挑了七八样。
还是营业员提醒她:“同志,您稍停,我先把这些给您开了单子。”悠悠估计,人家是怕她带的钱不够。
这里最贵的丝绸,一件衣服的布料才十几元,百十元钱对她们来说就是毛毛雨。
不过,姥姥的购物热情被打断,节俭的习惯又占了上风,就这些,不再要了。
俩人的目的都达到了,高兴的打道回府。回去的时候,在饭店买了一斤烧饼,家里有熬好的羊肉汤,娘俩简单的吃了午饭。躺热炕上睡了一个多小时的午觉,接着逛街。
下午,俩人的主要目标是副食门市和果品门市,平城的生活水平和临水差不多,物资也丰富。娘俩接着扫货,每种东西都要了好多。
姥姥现在手里有钱了,加上悠悠在一旁撺掇,买起东西来,一不小心就多,逐渐的向着购物狂进发。女人嘛,都有购物的天性。
果品门市的旁边是土产门市,营业员在门口放了张单人床,上面摆满了成挂的鞭炮。最大的一百响,盘成圆盘,还有六十响、三十响的。最少的二十响,包装成长条。
别看姥姥岁数大了,看见鞭炮像个孩子,扳着指头在那算。三十中午、晚上、零点迎新、初一下饺子、初五捏鬼头、初七送火神、石头生、阎王祭、正月十五、十六、二月二,过年得要十二挂鞭炮。
还得分开大小挂,三十、初一的用大挂,初五、初七二十响的就行。自家的、舅姥爷家的、爱国舅舅家的。
悠悠被姥姥算的晕头转向,给她提建议:“姥姥,咱多要点吧,这东西又不贵,一百响的才五毛钱,我都记不住您到底要多少。”
其实,姥姥自己也算迷糊了。她拂着额头:“俺还真没算清,就听你的,咱多要点。”
第216章 买买买
姥姥让营业员给找了个纸箱子,一百响的要了十挂,其他的一样二十挂,一共要了七十挂鞭炮,花了十六元钱。
晚上,娘俩进了空间,躺在舒适的按摩椅上,商量给大伙捎的过年衣服。妇女们要的风衣和裤子有了,男人们要的干部服还没卖。
百货楼里卖干部服,不过得要布票,一身衣服十五尺布票,全村六七十个个男劳力,上哪买这么多布票去。百货楼门口卖布票的加一块,也没有这么多。
今天看到的中山装,悠悠商城里有的是,特别是涤纶的中山装,结实耐磨,价格还便宜,三十元一套,悠悠就想给大家准备涤纶的中山装。
百货楼里的干部服是加厚的斜纹棉布做的,这种布料特别的厚实,做出来的衣服挺括有型,和呢子服效果差不多,被人们称为哔叽呢。
哔叽呢的干部服二十五元一套,十五尺布票价值三元,加一起就二十八元了。
现在,涤纶的布料虽然不要布票,但价格比棉布的高多了。哔叽呢幅宽0。75公分,每尺价格0。62元,还得用一尺布票。做干部服的涤纶布也是加厚的,幅宽0。90公分,每尺价格高达1。50元。
悠悠商城里的涤纶布价格超便宜,幅宽150公分的加厚涤纶布,每尺不超过一元钱。做一套中山装,才用2。50米的布料,加工费比布料都高。
在这缺衣少穿的年代,在价格差不了太多的情况下,人们还是喜欢厚实耐磨的涤纶衣服。
至于自己家的人,悠悠当然选纯毛料的。她从商城里选了两套纯毛的中山装,先让姥姥长眼。
姥姥摸着纯毛的中山装,陷入了回忆:“你姥爷就穿的这种纯毛料的中山装,每次有了重要活动,都订做一身,光是中山装就挂满了一个衣橱。也不知道那些衣服,后来都弄哪里去了?”
看了准备给大伙捎涤纶的中山装,姥姥却有不同的意见。她说:“村里人干啥都喜欢比较,你给咱家里人穿毛料的,其他人穿涤纶的,大家嘴上不说,心里也不得劲。
再说了,中山装市里都没卖的,从上海捎几身还说的过去,要是咱村里人都穿,得好几十身,那样也忒显眼了,根本说不过去。
现在中山装就是黑市上也没见卖的,穿的更少,真追究起来,衣服的来源就说不清。你商城里有干部服吗,没有咱就去批发部买。”
姥姥说的有道理,不过:“姥姥,百货楼里的衣服是棉布的,得要布票,咱哪能到买这么多布票啊。”
“平城买不够,咱去临水买,不行再去洪城买些,干部服那里都有卖的。”看来姥姥是认准干部服了,还必须给大伙买回去。
悠悠只好认命的在商城里找干部服,还好几家做道具服饰的店面里,有涤纶的干部服。价格太合适了,20元一套。款式也比现在的好看,起码裤子不是大肥腿。
姥姥看着悠悠拿出来的衣服,根本不敢相信这个价格,“真不知道,你那商城是咋回事,和咱这里啥都反着,这么厚实的衣服,才20元,还没人穿,就当戏服用。”
听了悠悠对道具服饰的解释后,姥姥就给它们换了通俗易懂的名称:戏服,也算贴切。
做道具的干部服就两种颜色,海蓝和藏蓝。悠悠问姥姥价格,姥姥仔细的想了一会;“咋着也得比哔叽呢的贵,百货楼里的卖25元。咱就按30元一套,这是批发价,只在咱村卖,算是咱们给大伙捎的。”
孩子的衣服大伙要的就是运动服,差别就在颜色上。悠悠的商城里各种型号齐全,就是一两岁孩子穿的也有。
悠悠特意订购的加厚腈纶运动服,款式和现在卖的一样。看到适合志斌他们穿的小号运动服,姥姥稀罕的赞不绝口。“这衣服可真喜人,不行,你得多要点,大伙看了肯定喜欢。”
“姥姥,这些就咱自己人穿,您得知道,现在估计全国都没卖这种小号运动服的,多了咱还是没法解释。咱自己人穿几套好说,就说是您拿大号的改的,他们想穿也买回去自己改。”
姥姥一听就明白了,不过却嘱咐悠悠:“你再拿些大人穿的运动服,小年轻的不能都穿干部服,俺觉着还是穿运动服好看。不过,别要黑色的,大过年的,黑色不吉利。”
这个好说,就哪几种颜色,大小号岔开就行。商城里的腈纶运动衣便宜,12—15元一套,颜色得有十几种。
搞定了各种衣服,商城里有的,悠悠就拿了出来,没有的赶紧下订单。得凑爱国舅舅的拖拉机,捎回村子。
悠悠打算,从明天起,就得让爱国舅舅往回带东西。首先把今天买的鸡鸭鹅带回去,莲藕、花生和青菜尽量的多带些,这些过年都得用。
娘俩商议这,把东西准备好了放进东屋里。杨奶奶就来了,今天她还是在这里睡。俩人唠着嗑,悠悠就睡着了。
腊月二十六,爱国舅舅还是运来了四十头猪肉,他告诉姥姥:“姑,村里还剩四十二头,今天一天就能杀完。”
姥姥让他把准备好的东西装上车,“这些是咱们过年的东西,俺今天再批些代销点里卖的东西,你明天给带回去。”
舅舅回去后,娘俩去了洪城。进了自己的院子,东屋里被收拾的干干净净,收来的废品都装好了,整齐的摞在一起。看来,罗新才年前不准备干了。
悠悠惊喜的发现,这次罗新才收了好多的废纸,都装在麻袋里,里面还能看出好些成册的书籍。
姥姥和罗新才进来时,他和姥姥说的正起劲。看到悠悠就说:“嫂子,俺就说好人有好报,您看看咱悠悠,再看看您那几个侄子,就知道了,个顶个的活蹦乱跳的。
还真是怪了,俺附近的邻居,孩子们都得了流脑,有的一家摊上几个,光伤(死亡)了的就快十个了。要不是咱们的药,恐怕还得多。”
第217章 遇贵人
“您弟妹吓得,把孩子们圈在家里,后来他们舅舅把孩子们都接到村里去了。
俺没事就琢磨,准是您给的在香桌子上供过的糖豆,起了作用。您把糖豆给了俺们,您弟妹就赶紧去了娘家,孩子们都吃上了。他们村里也有得流脑的,孩子姥姥家就没人得,他们全家人恨不能把您当菩萨供起来。
俺就给他们说,这次您救的人多了,要不是您的药,得伤多少孩子啊,不是兄弟说大话,咱卖出去一盒药,就是救了一条命。
嫂子,您是没见着,刚开始的时候,得病的孩子十个得扔(死)七八个。即使俺们住在城里,孩子病了,拿着钱就是没处买药去,用不上药,孩子一天也撑不过去,真揪心啊。
村里的孩子更不用说了,好多没送到医院就不行了。再说就是送来也白搭,医院没有青霉素,医生也没法。
现在就好多了,大家都知道这病厉害,看孩子也重意(仔细)了,不管白天黑夜,一不得劲就往医院送。来了用上咱这药的,没一个伤的,都救了回来。
嫂子,俺这次可是完全按着您的吩咐,一盒药也没流出去。不是您兄弟吹,俺这双眼可不是摆设,谁想从俺这倒腾药发财,俺一眼就能看出来。俺从小在城里逛游,啥人不清楚,想要骗俺,他得再托生几回。
嫂子,不瞒您说,好多人想和俺合伙,高价往外卖,都让俺骂回去了。上天为啥绕过俺的孩子,那是认为俺心底良善,俺得接着给孩子们积福。
要是那样,俺也对不住您,更对不住俺的良心。别看俺整天的瞎倒腾,俺可没赚过昧心钱,这种丧良心的事,俺是不会干的。”
罗新才的嘴嘚吧嘚吧,一个劲的唠叨,悠悠都替他渴得慌。给他递了一杯茶:“罗爷爷,您喝茶。”
罗新才摸着悠悠的头:“悠悠啊,看到你们健健康康的,爷爷的心里就安稳了。”
想想也是,城市人口密集,流脑传染的也快,何况是大爆发,再加上缺少有效药品,死亡率超高。任谁置身在周围的哭喊声中,心里也得发毛。
他家生活水平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好,抵抗力也高,再用了姥姥拿来的菌苗,当然就成了别人眼里的幸运者。
等他歇了过来,姥姥就跟着他来到了东屋,把里面的东西清点了一遍。由于流脑爆发,家里人不希望他们离家太远,万一有事,不好联系,收购废品从流脑爆发就停止了。
这段时间,他们一共收了20000斤乱发,15000斤废铜,500斤一尺长的头发,100斤二尺长的头发,还有8000多斤废纸。废品加上利润,差些不足31000元,姥姥按足额给他算的。
听姥姥说年前不来了,罗新才又要了500盒青霉素,扣除药钱,姥姥给了他11000元。
罗新才拿着药,对姥姥说:“嫂子,您先歇会,俺把药给他们送去,顺便让他们把中午饭送来。悠悠,想吃什么,告诉爷爷,俺给买去。”
姥姥说他:“兄弟啊,你忙正事要紧,不用管俺俩,俺还有别的事,一会就回去了。”
罗新才不依:“嫂子,您今天说什么也不能走,这就到年下了,咱们得在一起聚聚,您弟妹念叨好几次了。”
姥姥只好说:“听兄弟你的,俺先不走了。”
罗新才回去了,姥姥让悠悠拿出来两袋花生和一篓苹果,等会让他们给孩子带回去。
刚十一点半,罗新才他两口子就一块回来了,他要了个羊肉火锅。
“悠悠,爷爷记得你爱吃火锅,今天可得多吃点。吃得多的长的壮,身体好了不生病。”
王代娣见到姥姥,热情大发了。“嫂子,俺都不知道咋着谢您了,您啥都替俺们想着,给孩子们求的那糖豆,可是真灵,吃了糖豆的孩子,没一个得病的。
现在俺在娘家,可是头等的功臣。他们都说俺遇到了您这个贵人,给全家人带来了福气。”
“妹子,俺可不敢居这功,那是你和俺兄弟俩的福气,那供过的糖豆,就是免个膈应,灵不灵的全凭各人的运气。要俺说那,这都是你俩积德行善修的。
人们不是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们两口子行好到好,这是得到福报了。”
几个人说着吃着,快吃完的时候,有人敲门,送来了一头杀好的猪,还有一筐鲜鱼,是刚捞上来的黄河鲤鱼。
罗新才说:“嫂子,时间紧,俺也没给您准备别的东西,这些是俺俩的一点心意,您得收下。”
姥姥看了非常的激动,说:“兄弟啊,这鲤鱼俺带走,猪肉你留下,俺准备好了。还有,俺给孩子们捎了些花生和苹果,你也带回去。”
罗新才说:“嫂子,这些俺还怕不够您用的,您过个六月初一就要了一头猪。俺知道,嫂子您的人脉广,这金贵的青霉素,可不是一般人能弄到的。
您带回去,吃不了就做腊肉,放着春天吃,春天杀猪的就少了。俺今年准备了两头猪,就有您的一头,您说什么也得带回去。”
悠悠听了,真心的后悔,六月初一,说什么也不该让他帮着杀了头猪。要是以后过年就给头整猪,这算怎么回事。
姥姥和他商量,“兄弟,要不这样,你那头别要了,咱就要这一头,俺真的准备了。这一头得有二百斤,够十来家过年的。”
王代娣说:“嫂子,您就别推辞了,这是俺爹在村里定好的,特意叮嘱俺给您留的,您不要老人那里俺没法交代。”
姥姥也不和他们犟了:“你们替俺谢谢老人,让他老人家费心了。俺提前祝老人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他俩高兴的带着东西回去了,悠悠把所有的东西收好,看时间还早,姥姥又带着她去了县城的批发部。过年自家的代销点里得准备足各种货物,特别是烟酒糖茶,过年谁家都买些。
姥姥在家就把要的东西记在了纸上,她看着单子一样样的要,悠悠在批发部里转悠,看到里面多了好些名酒。
第218章 奶粉
西风、汾酒、竹叶青、古井贡、泸州老窖、全兴大曲、董酒、五粮液,八大名酒种除了茅台,其他的都有,价格也不高,3—5元一瓶。
这些名酒都有自己独特的包装,看着就高档。悠悠故意的问工作人员:“叔叔,这些酒真好看,俺能买不?”
工作人员笑了,“你这孩子,还真知道孬好,这酒不光好看,还好喝那,价格也好,一般人喝不起,这些酒可不好卖。”
“那你们都卖给谁啊?”悠悠没事就跟着他唠,关键是想买些名酒。
批发部里没几个人,工作人员也不忙,姥姥要的东西又多,还是挺受他们欢迎的。那人闲着没事,就和悠悠逗着玩。
“说了你也不明白,卖给各单位,过年县里就召开大会,各单位也开会,他们直接来这里批发烟酒。一年开一次总结表彰会,他们都要名酒。”
“叔叔,您也卖给俺姥姥些呗,一年就一个春节,俺姥爷和爸爸也喝一回好酒。”
“哎哟,你个小不点,懂得还真多,知道一年就一个春节。行,你想让姥爷喝啥好酒,叔叔卖给你,让你尽尽孝心。”
悠悠小手一指,七种名酒要了个遍,大气地说:“这些俺都要,叔叔,您一样给俺几箱?”
“孩子,你还真懂啊,知道这些酒是用箱子装的。看来家里有人喝过,你要真想要,过了十五再来,剩下的好酒,俺都卖给你。现在啊,你一样只能要一箱。
孩子,就是一箱你姥姥一个春节也卖不完。今年和以前不一样,人们都看钱重了,舍不得花,这酒可不好卖,还是多要些散酒和普通的酒吧。”
悠悠赶紧喊来姥姥,让她开单子,每样名酒要一箱。那人看姥姥由着悠悠,知道她是个疼孩子的。就说:“老同志,过年来了一批奶粉和麦乳精,您带点吧,留着给孩子喝。”
姥姥赶紧说:“谢谢您啊同志,能给俺多开点吗?俺家里的孩子多,这好东西平时想要也买不着。”
那人给姥姥开了一箱奶粉,二十袋,一袋一斤。一箱麦乳精,也是二十瓶,一瓶一斤。
悠悠那个高兴,现在的奶粉可是货真价实,绝对没有后世的毒奶之说。“叔叔,谢谢您。俺还想要大白兔奶糖,有吗?”
“有,这个随意买,桶装的和袋装的都有货。这奶糖大城市里有人抢,咱这小县城就没人要了,大家都嫌贵,一斤比别的奶糖贵五毛钱。”
悠悠缠着姥姥分别要了一箱,姥姥看到青食的钙奶饼干,干脆也要了一箱。
各种东西加在一起,装了满满的一车,临走,悠悠和里面的工作人员打招呼在:“叔叔,祝您们新年快乐。”
“小朋友,也祝你新年快乐。”悠悠走远了,还听见他们夸自己懂事。
回到平城,悠悠进屋马上冲了二杯奶粉,没等放凉,就喝了一小口。奶香浓郁,果然是精品。
姥姥喝着奶粉,满脸的回忆:“俺十多年没喝过了这东西了,回去你兄妹三和姥爷都喝,这东西营养高。可惜,现在没地方买去,这一箱子可喝不了多长时间。”
悠悠显摆的说:“姥姥,您老忘了俺那商城了,里面的奶粉多的是,还有成瓶的鲜奶,咱家想喝多少都有。”
姥姥说:“咱还是喝奶粉吧,要是把鲜奶拿出来,你能找出理由来。这奶粉不是今天碰巧了,咱们也不敢往外拿。”
回到平城,简单的吃了晚饭,姥姥和悠悠就整理东西,把代销点里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包装好,放在了东屋里。
姥姥又让悠悠拿出来一袋五十斤装的大米,一桶十斤装的花生油,又拿了二袋奶粉和二瓶麦乳精,这是给杨奶奶准备的。
今天,杨奶奶回来的早,手里拿了个布包,里面装的都是钱。悠悠还真佩服现在的治安,杨奶奶和她小姑,两个老年妇女,见天的在医院门口活动,身上时刻带着上千的资金,就这也没出事。
还有姥姥和自己,李保国和罗新才要是动了歪心眼,娘俩几条命也没了。这个年代,有为了争东西打出人命的,没听说过抢劫伤人的。
杨奶奶又要了200盒青霉素,她和姥姥算完账,把布兜递给姥姥:“这是药钱,您放好了。”
她还从布兜里拿出个盒子打开,里面是个绿翡平安锁。晶莹剔透,在灯光照射下,青翠欲滴,更加的好看。
“妹子,这是俺婆婆专门找出来的,让俺给悠悠带过来,说小孩子带着好,能辟邪。俺知道现在没人敢带这个,妹妹您给孩子放着吧。”
姥姥接了过来:“姐,俺替孩子谢谢老人,您也替俺给老人捎个好。俺给老人准备了二斤奶粉,二瓶麦乳精,您替俺给老人带回去吧。”
杨奶奶还是在这里睡的,第二天一早,姥姥帮着她把东西送了回去。
爱国舅舅把剩下的42头猪都拉来了,姥姥也让他把准备好的东西捎了回去。爱国舅舅临走说:“姑,俺下午去水坑接您。”
姥姥赶紧对他说:“俺还得去趟临水,你让援朝去接俺吧。”
上午八点多,悠悠和姥姥就到了临水自己的家中。姥姥去找李爷爷,走时嘱咐悠悠:“给你李爷爷找身纯毛的中山装,另外给你玉玉姨拿两件唐装袄。”
这次,李爷爷和玉玉阿姨是一块来的,他们把剩下的货也带来了。1000件呢子大衣,500套女装。加上上次的800件上衣和500套女装,共计11万元钱。
悠悠趁他们卸货的功夫,进屋将钱装到一个布兜里,出来就交给了姥姥。
卸完了衣服,接着卸下两个带盖的大铁皮桶。李保国对姥姥说:“姐,这是回民做的烧牛肉和烧羊肉,您带回去过年。俺光顾着忙了,也没给您准备别的。”
姥姥说他:“兄弟,您忙成这样,还想着俺,谢谢你了。”
进屋坐下,姥姥把布包递给他:“兄弟,这是十一万,你收好了。”
“姐,您先别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