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就说:“俺算了一下,干柳编比种地挣的还多,咱今年别看受灾了,不会比去年差。”
村里的三辆拖拉机没闲着,路通了,大伙开始备砖瓦,明年开春就盖房子。各家都有存款,准备的砖瓦都多,不仅有盖房子的,就连院墙和猪圈也准备全部用砖垒。
倒了土墙的房子,大家也准备用砖垒。这样以来,基本上家家买砖。为了让滩区的灾民安全过冬,公社窑厂对河滩的村庄,优先供应砖瓦。
几个村干部开了个会,统计出各家购买的数量,把钱收起来,统一的交到窑厂,一家家挨着送。
先送塌了土墙的人家,运来砖就把墙垒上,用塌了的院墙掺上石灰膏当泥抹,再抹上水泥墙面,两三天就收拾好一家。
悠悠家的水泥、沙子和石灰膏,卖的很快,尽管悠悠偷着加了好多,眼看着也快卖完了。大伙看着,有些发急,就有人想提前买了,放着备用。
姥姥对大伙说:“大家不用急,卖完了俺再去进,保证不耽搁大家用。”这才让大伙歇了提前买的心思。
现在,是农忙季节,农村一般不建房子。公社砖窑的砖瓦相对好买,加上支援灾区重建,砖窑烧制的砖瓦几乎让韩屯给包了,爱国舅舅他们天天拉砖瓦。
这次大水把大家吓怕了,翻盖房子的想着加高宅基。现在地里好似沼泽,人都站不住,土取不出来,因此只好等着明春再盖房子。
进了农历的八月,各家的猪都长到了二百多斤,大伙就来找悠悠姥姥,问她今年还收猪肉不。要是不收的话,他们就准备卖给食品站了。
今年各家都喂十头猪,靠集市卖不出去几头,去年石庙村就是个例子。
收猪肉是悠悠和姥姥早就定下的计划,不过姥姥还是先和舅姥爷商量。
吃了晚饭,一家人坐到一起,商量这个事:“哥,俺今年还想出去帮大伙卖猪肉,咱合计一下,今年的猪多,从那天开始,咋着个收法。”
舅姥爷说:“你要是能卖出去,咱就接着收,外贸局的同志给我说,八月节他们要十头,给省市的上级送去。今年咱村养的猪多,得早动手,你那边要好卖,越早越好。”
其实,就是现在杀,悠悠也卖的出去,不过对外就不好说了。姥姥想了下,说道:“初八就有送节礼的,咱初七开始吧,不过今年天太热,得下午动手,宁肯熬夜,也不能让肉有了味。”
舅姥爷板着指头算帐:“从初八到十四,一共七天的时间,一天得杀六十头猪,还得去周楼请人帮忙。”
姥姥就说:“哥,家里您看着办,开始几天少些,后两天多杀些。还有,俺想着回来时捎些水泥和沙子,就让红英跟着吧,别找外人了。红英力气也大,跟个男劳力有劲。”
大舅妈高兴的说:“行,俺跟着去,出去也长些见识。看着姑走南闯北的,俺也跟着学点本事。”
舅姥姥说她:“你姑这本事,你要是能学到一点半星的,就够你吃一辈子了。”
第251章 苹果
村里集体喂的猪,进了农历的八月就卖给了食品站,58头猪一共卖了4783元,平均每家80多元。大伙就说:“别看咱受灾了,就养猪一项,也跟他们干一年挣的多。”
农历的八月初七,姥姥就带着悠悠去了平城。进了院子,先把厨房收拾出来,得在这住一个星期,不能在吃上亏着自己。
厨房里点上了散炭的炉子,锅碗瓢盆都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干净卫生。
再把住房打扫干净,放上铺盖,杨奶奶有时住在这里,不然娘俩直接在空间休息,根本用不着收拾住房。
姥姥现在已经习惯空间了,经常主动提出进空间休息,洗澡按摩加护理,确实舒服。
吃住收拾好了,娘俩就出去了。在副食门市,大肆购买了一番。家里十多口人,吃菜都靠卖,幸亏悠悠家的地窖没进水,青菜在地窖里能放几天。
看到门市里有卖月饼的,姥姥就去副食品厂批了一百斤月饼,明天让舅舅带回去。
把青菜运回家,已经十一点多了。姥姥就带着悠悠去了饭店,悠悠最喜欢吃这里的甜食。趁现在还不到饭点,里面人少,赶紧多要些。
悠悠现在是熟门熟路,进去就点菜。糖醋里脊、糖醋鲤鱼、糖醋排骨。姥姥也一气点了十几个菜,还要了十斤烧饼。娘俩来时带了个食盒,做好后都放在食盒里,出门要了辆三轮车。
回到家里,悠悠大吃了一顿,吃完就带着姥姥进空间休息去了。娘俩睡到下午三点,才从空间里出来,去院里看果树。
黄桃成熟了,桃香浓郁,满院子飘香。姥姥稀罕的不行,催着悠悠,“赶紧拿出来俩筐。”
悠悠把筐放到地上,接着溜达。发现了几颗嫁接的“七月鲜”枣已经成熟了。赶紧放出几个机器人,上树摘枣。枣树都是原来的树嫁接的,姥姥自己可够不着。
“七月鲜”枣果粒均匀,果皮薄,深红色,味道甜美,肉质细,极宜鲜食。悠悠吃了一个,清脆酸甜,可口极了。
苹果也有成熟的,留着让姥姥自己摘,她喜欢摘水果。悠悠种的都是矮化品种,又是第一年挂果,数量也不多,就让她老人家摘着玩呗。
转到后园,悠悠仔细的看了嫁接的矮化砧木,基本上都成活了,看到生长旺盛的苹果苗,悠悠感到这就是个金库。
想想刚开放时,苹果苗卖到了十几元一颗,自己这一亩地最少出五千颗苗,那就是七八万啊,想起来心里就美的冒泡。
其实自己院子里的苹果苗就是个幌子,悠悠真正要卖的是空间里的果树苗。刚开放时,市场那个乱啊,有个说法就可。
姥姥摘了黄桃,看到悠悠摘的鲜枣,她抓了一把吃着,嘴里还说着:“你空间里,咋啥水果都分早晚,就连枣也是好几个品种,那不是一年到头都有新鲜水果吃。”
姥姥,您真相了。
吃过晚饭,姥姥带着悠悠去了前面的院子,在那院里放了足够的水泥、沙子和石灰膏。等明天大舅回去时,让他捎回去。
大舅来到时刚早上六点,他俩卸着车,姥姥赶紧出去买早餐,自行车的后架上,带了个不锈钢的中型锅。
姥姥买了平城的名吃肉壮馍和胡辣汤,油炸的肉装馍,一层面一层肉,五六层叠在一起,非常好吃。
悠悠头一次吃,撑得肚子溜圆,眼睛还看着盘子里切成块的肉壮馍。姥姥笑她:“这就叫眼馋肚饱,看得着吃不下。”
大舅妈笑着说:“姑,别说悠悠了,俺也十多年没吃过了,这些年就没见有买的。姑啊,您在那买的。”
“原来也没有,今天才看到,他们说过十五卖肉的多了,今天也是头一次卖。俺买的多,一会回去时别忘了捎着。”
大舅给姥姥说:“姑,看这情况,咱以后养的猪就好卖了。俺来的时候从水洼过,天才刚亮,集上就有两家卖肉的,还真有人买。”
悠悠听了大舅的话,看来大舅的预见性相当的强,通过集市上个人卖肉,就看到了市场松动的迹象。
饭后,大舅他们稍加歇息,装上水泥等物资和蔬菜水果月饼,就回去了。
姥姥接着去摘苹果,看到通红的果子,先吃了一个。香甜可口,入口沙软,适合老年人吃。
“悠悠,这又是什么品种,看着和红香蕉差不多,比红香蕉好吃,一点也不涩。”
“姥姥,这是M国蛇果,特别适合老人和幼儿食用,含水量少易储存,可不是您说的红香蕉。咱院里也有红香蕉,得等几天才能摘。”
“今年闰八月,苹果什么的都不赶趟,红香蕉摘的早了,吃起来更涩。”
红香蕉苹果是本地的传统品种,个大色艳,熟透了红里带点黄。外观特好。成熟的果子香浓可口,稍带些涩味,不过放上几天,就好多了。
红香蕉苹果口感沙软,比较适合老人和孩子,成熟期一般在9月上旬,大体上是农历的八月初,是本地八月节走亲戚送礼的首选。
不过今年闰八月,得提前采摘了,反正个头长足了,外表也挂上了红色,不过是红里带绿,看着也好看,就是涩味大,口感稍差。
红香蕉苹果最大的缺点是,不耐储存,常温下放不了几天就开始坏。进入八十年代,苹果种植一哄而上,当家品种就是红香蕉。
人们生活好了,都是成筐的要,看到坏的先吃,第二天又有坏的了,成了恶性循环。人们还编了个顺口溜:“吃着坏的留好的,留着好的看着坏。”
实在吃不及了,就把坏苹果挖洗干净,做成苹果酱,能放一个多月。
现在,本地的苹果品种基本就两个,金帅和红香蕉。成熟的金帅颜色金黄,酸甜可口,口感较好。就是有个缺点,外表生锈,成片的铁锈色,令人看着心里就不舒服。因此,人们一般不用它走亲戚。
还有就是早熟的滑皮子苹果,外皮光滑,个头也大,颜色红黄相间,可是口感较酸,上市早口感差,一般没人买,价格也低。
晚熟的品种只有“印度青”,个头较小,果形扁圆还有点偏,含糖量高,带点冰糖味,入口清脆,口感极好,也耐储存,室温就可以放到来年春天。但是,产量低,外观差,人们买的也很少。
第252章 全村齐杀猪
现在,基本上每个公社都有苹果园,县里也有大型的果园,而且不止一处。红香蕉到了农历的八月初,不管成熟与否,都摘下来,在果品门市上出售,每斤0。20元。一部分按指标低价供应给了各个机关单位,每斤0。05元,农民是没有指标的。
有的人家在自己院子里种上两颗,趁着八月节摘了,到集市上买个高价。
金帅价格就便宜些,好的0。15元,生了锈的0。10元。八月十五中秋节,大人也会给孩子买上二斤金帅苹果,让孩子们解馋。
下午,姥姥带着悠悠,去了批发部,在那里扫荡了一遍,各种名酒以及有存放价值的东西,看到了就要。虽然现在的物价便宜,不过娘俩要的东西多,花出去近二千元。
路过邮局的时候,悠悠进去买了几版新邮票,每版八十张,一张八分钱,成版的邮票6。40元。
自去年来,邮局发行的新邮票,悠悠都是成版的要,每样都买几十版,其实现在国家一年总共也发行不了几套邮票。
吃过晚饭,姥姥带了些黄桃和蛇果,去找杨奶奶。过了半个多小时,她俩就一块回来了。
杨奶奶看着桌子上的水果,就说:“妹妹,今年俺们跟着你享大福了,从4月开始,这水果就没断过,吃完这样那样下来了,样样都好吃。
栽的时候,俺们老人家还说,咱都上了岁数,还费那个劲干啥,等挂果时,就该死了。那知道你要的这果树,都是当年就挂果。
俺们家两位老人,今年吃着水果,身体比原来好多了。又说多亏俺没听他们的话,把果树栽上了。”
她俩在那唠嗑,悠悠一会就困了。自己爬上炕,去见周公了。
就这样,每天大舅他们回去后,姥姥带着悠悠不是去临水,就是去洪城,摘完院子里的水果,就去批发部购物,要不就是逛门市,看到合适的就买。
姥姥现在总算有了富婆的气度,看到动心的没二话,掏钱就买,再没肉疼过。
果品门市为了过节,专门进了一批莱阳梨,姥姥这次要的多,哪个门市都要十篓,五十斤一篓才7。50元,确实便宜。
姥姥的说法是:“都说越吃越馋,还真不假,去年要的那些,俺就没吃够,想起来就后悔。今年得多要些,放着够吃一年的。”
悠悠看着空间里的80篓莱阳梨,心想:一天合十多斤,应该够了吧。
姥姥最喜欢的是提子葡萄,本地的葡萄口味酸涩,含水量大,不易储存,放上两天就坏。
提子就没有了酸涩的缺点,酸甜适中,果质较硬,口感良好。最大的优点是耐储存,常温下保持湿度可以放置一个月。
悠悠种的提子多,红提、青提、大粒的、小粒的,还有无籽的玫瑰香,不仅颜色紫红酷似玫瑰,吃起来还有股淡淡的玫瑰香味,悠悠最喜欢吃它。
还有红枣,最后两天,除了冬枣,姥姥把其他的枣都打了。明明可以让机器人摘,姥姥非得亲自动手打,说打过的枣树明年产量高。
收下来的园红枣、和田大枣和金丝小枣,都适合晒干枣,悠悠全部收进空间,用机械烘干了,天然晒干枣太不方便了。
快过节了,姥姥和李保国他们结了账。这段时间,他们一共收了14600快银元,44根金条,4600元的玉器,总共花了57720元。
姥姥看了两趟,王奶奶还是没在家。就给她留了二袋面粉,十斤豆油。
院里的红香蕉苹果摘下来,姥姥就让大舅带回去了。一共900多斤,姥姥让他放代销点里,能卖就卖,价格和果品门市里一样,也是0。20元一斤。
农历的八月十四,村里的猪杀完了。一共是416头,66563斤。悠悠高兴的合不上嘴,六百多万到手。
姥姥对商城里的收入是漠不关心,看着悠悠的高兴样,非常的不理解:“你那里面赚多赚少的有啥用,你又花不上。”
姥姥看过后世的纸币,对新版的人民币意见可大了,提起来就埋怨:“没事改啥版啊,有钱不能用,想起来就憋屈。”
悠悠给她解释:“姥姥,咱往外拿的东西,也是用钱买的,没钱可拿不出来东西。”
下午三点,姥姥给杨奶奶家送了十斤猪肉,就带着悠悠回去了。
一进村子,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熏肉味。舅姥姥告诉姥姥:“全村杀了四百多头猪,光下水那家都一百多斤,这天又热,大伙就做成了熏肉,能吃到过年。”
吃过晚饭,大伙都来了,姥姥拿出悠悠准备好的钱,让韩道伟一家家的结算,爱国舅舅负责支钱。
这次,多的人家一千五六,少的也快一千了。大伙拿着钱,笑的嘴都合不上。开始盘算明年盖房子的事,大伙相互攀比着,盖房的标准又提高了。
现在,家家又喂了十头猪,到春节还有五个半月,到时候又是二百多斤的肥猪。
拿了钱,大伙转过头就和姥姥套近乎,“姑,还得您帮忙,门窗上的玻璃您得接着操心,俺们盖房子也用带玻璃的门窗。”
姥姥回答的爽快:“行,包俺身上了。过了年俺就多进些,都要成大块的,你们想要啥样的随便划。”
悠悠的商城里玻璃便宜,质量还好,这个要求容易实现。其实,光门窗也用不了多少,就是得去县城买,来回的不易,玻璃还不好带。
再说了,一般的木匠没有玻璃刀,买的时候就得按尺寸划好,回来万一不合适,还得去一趟县城。因此,农村建房很少有用玻璃门窗的。
大伙走后,姥姥递给舅姥爷3400元钱。“还是老办法,咱一家一半。”
舅姥爷留下一千,把剩下的都给了大舅:“你和红英起早贪黑的,这些拿着吧。”
大舅妈不让要:“爱国,咱爹明年得盖房子,得用好多钱,咱们又没事,就不要了,等咱爹盖好房子再说。爹啊,你大小的是个干部,盖的房子不说最好吧,也不能比别人家差。”
第253章 韩屯村扬名
舅姥姥说她:“你个傻孩子,你爹给你们就接着。盖房子的钱咱有,不说俺们这两年挣的钱,就是你爹的工资,这两年都是你们姑买东西,俺们也没花,都攒着那,你爹一个月五十多块,你们算算,够盖个好院子的吗?”
悠悠这才知道,舅姥爷的工资这么高,看来国家对立功的军人,还是非常照顾的。
大舅把钱接过来,递给舅妈:“爹给咱就收着,你平时勤快些,多帮咱娘干些活,啥都有了。”
一句话把大舅妈说的红了脸:“俺还帮咱娘干活那,都是咱娘帮俺,做饭洗衣都没用过俺,俺擎吃坐穿的,都不好意思了。”
“趁着俺还能动弹,你俩赶紧挣两年钱。爹娘心里明白,你弟兄四个,就亏了俺爱国,为了给俺帮忙,没去参军。
娘知道你从小就想当兵,孩子啊,看着你爹这一身的伤,俺打心眼里舍不得让你们去部队,就把你给留下了。
他们都有出路了,就你俩留在家里,俺和你爹尽量的帮着你们,把日子过起来。”舅姥姥越说越激动,满脸的愧疚。
大舅妈满不在乎的说:“娘,俺们在家咋了,一点不比他们差,俺这两年挣的钱,比援朝他两口子的工资高,您就放心吧,俺们不比他们差。”
八月十五中秋节,整个村子欢声笑语,男女老少都带着笑。好多人来代销点里打酒。昨天刚发了钱,今天还是打散酒,就这大伙就觉得满足了。
姥姥把红提拿出来十筐,以0。20元一斤的价格,放到代销点里卖。大伙尝了,都觉得好吃,打酒的时候,买上二三斤,回去给孩子尝个稀罕,剩下的姥姥就给自家人分了。
三舅夫妇俩是十五当天回来的,胜男舅妈的肚子大的吓人,她自己已经看不到脚尖了。
舅姥姥埋怨援朝舅舅:“不是给你们捎信,不让你们回来了。都这样了,还不在家歇着,回来一趟还不够我担心的。”
胜男舅妈吃着提子:“是俺要来的,俺在家馋得坐不住,就想回家来吃一顿,这不是来着了,又多得了两筐葡萄。
娘啊,俺怀志斌时也没这样,咋这次就那么馋啊,俺姑给的水果,天天吃也没个够。俺妈都说,要不是俺姑想着俺,就咱张集,有钱也没处买去。”
舅姥姥把她给小孩准备的衣服和小被褥都拿了出来,一式两份,都是新的。一份让胜男舅妈带回去。另一份她去部队时捎着。
过节大伙也没舍得闲着,吃过早饭就去干柳编。大伙聚在一块,嘴里唠着,手里不停。各家的事情,都扒拉出来,说道精彩处,就笑一阵子。
说的最多的是八月十五送节礼,宝山的奶奶给韩屯村扬了名。八月初十,二盼婆家来送节礼,提出年前准备结婚。
宝山奶奶一听就炸了,骂骂咧咧的进了屋:“你奶奶个腿,想年前结婚,门都没有。俺二盼在家,一个月挣二十多块钱,年底还能分几百。
你说结婚就结婚啊,就你给的那几个彩礼,谁稀罕那,俺孙女仨月就挣出来了。俺告诉你,现在国家提倡晚婚晚育,俺二盼不到二十五岁不出嫁。”
嫁不嫁的是他们家的事,可是二盼对象回去一说,全公社都知道了,韩屯村的人干柳编,一个月挣二十多元,一个劳力一年能挣几百元。
这几天,和韩屯村沾亲带故的都来串门,看到韩屯家家杀猪,满河滩的簸箕柳,全村都会柳编,虽没问出具体挣多少,可都眼热的很。
“高高三”跟着沾光了,她对象家看到韩屯受灾了,本来有些后悔了。可是听到了传言,就派人来打听。
回去全家一商量,也不等他家盖新房了,秋后就结婚,一月挣二十元,加上年底分的,一年多挣好几百,赶她们村几年的收入。
大伙就和“高高三”开玩笑:“你得给宝山奶奶送斤月饼,要不是她,你别说娶媳妇了,成不成还在两可上。”
“高高三”急眼了:“会说话不,不会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俺媳妇是相中俺这个人了,没房子也愿意结婚,还成不成的,胡说什么那。”
有人不服气:“还相中你了,相中你什么了,是相中你个子了,还是相中你家的房子了。俺看是相中咱韩屯了,相中咱这柳编的副业了。”
“小老妈妈”搭腔了,她就是听不得,谁拿她儿子个子说事。她因为个子矮,被婆婆嫌弃了一辈子,都成心里阴影了。
“俺儿子个子矮怎么了,俺会开拖拉机,你会开吗?傻大个,傻大个,说的就是你这样的,除了多烂粮食你那点比俺儿强。”
得,惹了儿子出来娘,“小老妈妈”的战斗力那是杠杠的。
看到大伙笑的舒心畅快,悠悠突然想起了明天是领袖去世的日子,不知到了明天,大伙又会是个什么表情。据网络记载,这一天举国悲哀,好似天塌地陷。
晚上,悠悠把这个信息偷偷的告诉了姥姥。姥姥一把捂住悠悠的嘴,惊恐的说:“你胡说什么那,这可是死罪,得连累好几家子。”
悠悠看姥姥被自己吓得脸色都变了,就没再吭声,反正明天就能证明了。
从八月十六起床,姥姥就心神不宁的,不时的偷看悠悠,几乎是亦步亦趋的跟着她,看来是怕她再胡说。
下午三点,人们正在干活,大堤上的高音喇叭突然响了起来,沉重的哀乐声中伟人去世的消息传来。
人们都惊呆了,不知是谁开的头,顿时一片哭声。在场的所有人痛哭流涕,学校的孩子也哇哇大哭,沉痛的心情无以复加。
妇女们哭着说:“这刚过上好日子,您老人家就撇下俺们走了,俺今后可咋过啊!”男人痛苦的抱着头,蹲在地上呜呜的哭。
看来,他老人家在人们的心目中,确实是神级的存在。悠悠这才明白,老首长匆匆回去的原因。
第254章 伟人逝世
姥姥看向悠悠的眼光渗人,大概她有点怕悠悠的预见能力,特别是坏消息的能力。到了晚上,就娘俩了,姥姥止不住的又问:“悠悠,告诉姥姥,你还知道什么。”
悠悠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