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年代二婚妻-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头猪难不成都是前腿,后腿不用长了?都不要那就都别分了。”
  吼完,他喝了口水润润嗓子,又开始和颜悦色的安抚大家的情绪。
  “一家家排队按顺序领,咱们争取每家每户都公平对待,骨头多的搭一块肥肉,想要猪头的登记一下,让会计看看多少人要,怎么分咱们商量着来。”
  两小时宰猪,分肉花了三个多小时,董佳慧懒得听菜市场般的喧闹声,领了猪血后主动请缨先端回去,走之前还不忘提醒婆婆下水的事儿。
  “你放心,我不会忘的。”
  事实上,要不是佳慧提醒,张巧儿还真给忘了这事。
  佳慧端着猪血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猪血里加了一勺食盐并搅拌,好让猪血逐渐凝固起来。
  接着,她迅速舀了两勺糯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泡,浸泡过程需要半小时左右。
  这个过程中佳慧把需要用到的调味料备好,蒸锅洗干净备用。
  糯米泡好后放入蒸锅蒸煮,待糯米煮熟后将其倒入猪血中搅拌,切成长条状后用长竹签穿过,再次放入蒸笼内蒸至熟,这时候就是可以实用的猪血糕了,吃的时候无论是蘸酱油还是蘸辣酱味道都非常的好。
  董佳慧倒了点酱油自己试吃了一下,又香又糯的口感,是自己小时候吃过的那种味道。
  一口还没吃完,张巧儿领着一家人回来了。
  “哎,臭死了,赶紧扔那边去,这东西要回来干什么,这么恶心谁吃啊?”
  原来张巧儿跟丁槐山开口要下水,丁槐山不仅给了猪肺猪肚,还有两根猪大肠,张巧儿让郑月芬提着,郑月芬一路上闻着那味是真的要吐。
  “妈,美香,我已经做好猪血糕了,你们要不要来尝尝?黑蛋石头你们也过来。”
  听到有吃的,几人都高兴的往厨房走去,特别是黑蛋石头,像子弹头一样冲了进去。
  董佳慧没喊郑月芬,她现在跟郑月芬的相处就是井水不犯河水,我也不跟你吵不跟你闹,我就把你当空气,这种无视的态度常常让郑月芬感到屈辱,可想发作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就像这会儿,大家都去厨房吃猪血糕了,郑月芬自然也想吃,哪怕佳慧没喊她也无法阻挡她想吃的心,心里不痛快,行动上却跟着大家一起去了。
  “嗯!我第一次吃这个,大嫂,这也太好吃了吧!”
  “这有点像粽子,咱们这还真的挺少见人这么做的,还是你脑子好使,咋就想到这么弄呢。”
  这里的人们通常是猪血炖豆腐,猪血烧汤,甚至还有加热后撒些盐巴辣椒直接吃的。
  “美香,拿两条给你大伯家送去,你伯娘爱吃粽子,肯定好这口。”
  美香点头,拿碗装了两条就往大伯家去了。
  “糯米孩子要少吃,吃多了积食,肚子涨。”
  张巧儿见两孙子一口一口吃的香,怕他们吃多了肚子疼赶忙制止了,还有英宝,吃一块就行可不能再吃了。
  “是啊,你们可不能吃的太饱,得留点肚子吃别的。”
  原本有些不舍的孩子一听佳慧说还有吃的,这才心甘情愿的停了嘴,没人注意的地方,郑月芬也停住了吃的动作,显然也盼着佳慧说的好吃的。
  整理下水是个麻烦的过程,佳慧从灶膛扒了些灶灰出来,把清洗过一遍的下水整个扔进灶灰里搓揉,把表皮上的那层油脂搓干净。
  “哎,你这方法倒挺不错。”
  张巧儿见老大媳妇干活又好又利索,心里也忍不住赞叹,可能是结婚前对佳慧的期待太小,过后佳慧常常给她惊奇感。
  佳慧先把猪肚猪肺整干净,这是要留着炖汤的。
  汤锅内入水和调料,在煤球炉子上小火慢炖,大约得两个小时才能炖出味来。
  剩下的大肠是个大工程,佳慧虽然会整理,可她在现代也是个只需要吃不需要动手的小公主啊!
  “东林,你帮我把这个弄了,弄好我给你做好吃的。”
  正在佳慧一筹莫展的时候,赵东林推着自行车回来了,她赶忙过去拉赵东林。
  “等等,等我把车蹬子放下。”
  车还没停稳就被她拉着跑,接着就是处理两根极其有气味的猪大肠。
  可他毕竟是一个经历无数困难险阻洗礼过的军人,真枪荷弹流血牺牲都不怕,小小的猪大肠又算的了什么,没一会就给她弄好了。
  “太好了,你真是好样的,等着啊,我给你做好吃的去。”
  赵东林弯井边拿肥皂洗手,看佳慧那一脸高兴的样子,嘴角也跟着弯了起来。
  只要让媳妇高兴,别说是整猪大肠,让他往粪坑里跳他也是愿意的,当然,晚上能在被窝里好好配合他当作感激就更好了。
  这天晚上,别人家是红烧肉,猪头肉,赵家是猪肚猪肺汤,青椒炒大肠,还有大白菜猪肉饺子。
  乳白色的汤汁,里面堆满香喷喷的水饺,挑一块辣椒酱放里面,又香又辣,味道直冲大脑,还有那猪大肠,原本臭烘烘的东西,怎么煮出来就这么对味呢,简直不科学!
  全家人的肚子吃的圆滚滚,关键是下水根本没要钱,佳慧炖了一大汤锅,明天还能接着吃。
  “这可真是,吃完了心里舒坦的很。”
  张巧儿没怎么上过学,不知道何谓幸福感,只知道这一刻她心里无比高兴,无比舒坦,这是食物带给人的幸福感。
  昏黄的煤油灯下,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温暖的笑意,连郑月芬都没了往日的尖刻和针锋相对。
  吃过饭佳慧洗澡,锅碗厨房留给了美香和郑月芬,今天郑月芬干活干的前所未有的心甘情愿。
  等佳慧从洗澡房里出来,厨房堂屋已经黑了,大家各自回屋歇息。
  “媳妇儿,你怎么这么能耐,什么饭都会做?”
  佳慧一回屋就被赵东林捧进怀里,嘴巴等不及就亲上了她的脸跟嘴,佳慧没一会儿就觉的自己腿站不住了,推着他往床上去。
  赵东林笑着将她横抱起,把晚上吃饭的热量全都消耗到了佳慧身上。
  夜深了,风吹着云,不甚亮的月光时不时被那黑压压的云朵遮挡,只有那满天繁星,预示着明天又是一个好天气。


第四十二章 
  腊月二十八村委开始放年假; 赵东林带回了他的过福利; 十斤猪肉,五斤红枣,三斤红糖。
  “呦,发这么些东西呢,老值钱了。”
  不仅值钱; 还挺难得呢,这年代运输不便,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果蔬种植; 红枣限量供应; 不是说想买多少就能买到; 另一个,红枣补气养人; 不管是自家吃还是送人都是极好的。
  “又多了十斤肉,咱们今年过年就能敞开吃了。”
  “嫂子; 你上次不是说想炸肉丸子吗; 要不咱们就炸些肉丸子吃吧?”
  佳慧说的话美香一直记挂着,说如果肉再多些过年就能炸肉丸子吃,家里有莲藕; 还能做藕夹,刚炸出来外脆里酥; 肉香四溢,说的美香的口水差点流出来。
  佳慧没想到小姑子还跟小孩子一样,一直惦记着好吃的; 她笑着说,“可以啊,妈同意我就炸。”
  佳慧把皮球踢到了婆婆那,张巧儿正挑着竹竿把肉挂在房梁上,闻言笑道,“成,一个个这么大人了,还跟孩子似的嘴馋。就这么些肉,随你们怎么整治去,造光就不用惦记了。”
  一家人哈哈大笑。
  吃了晚饭回屋睡觉,赵东林递了个信封给佳慧。
  “这是什么?”
  按照一般操作,信封里装的应该是现金支票之类,佳慧接过打开一看,竟然真的是钱,有二十的,有十块的,几张加起来整好五十。
  她狐疑的问道,“这是什么钱啊?”
  “村里发的奖金。”
  佳慧了然的恩了一声,五十块,不算多也不算少,毕竟赵东林工资都已经六十多块了,相当于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
  “这是给我了?奖金不用给妈?”
  赵东林看媳妇瞪大眼睛,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懵圈中带着一丝期冀和纯真,像极了一种软萌萌的小动物。
  看她平时处事挺大方的,这种小财迷的样子还真少见,赵东林心里爱的不行。
  “嗯,给你的。”
  幸福来的也太突然了吧。
  “妈知道吗?你要是没说万一妈知道了可就麻烦了。”
  赵东林笑笑没说话。
  别说他已经跟妈说过,就是没报备也没事,他一个月六十几都上交到家里,虽说他妈每月给自家媳妇十块钱,那也还剩五十多,他妈又不是真的见钱眼开,不会认真计较这笔奖金。
  “说了,你就放着收着吧,以后想买什么别省着,衣服也少做几件,特别是不能熬夜。”
  给钱的都是金主,金主说什么都对,手里握着这比突如其来的“巨款”,佳慧连连点头,眼睛弯成了月牙,如果不是眼睛够大,估计就剩条缝了。
  “那我就收下啦,等开年后一块儿存上。”
  自从穿越到七十年代,佳慧新增了一项爱好,特别喜欢存钱,看到存款数额一点点增加会特别有成就感。
  平常几乎没什么花钱的地方,生活基本的衣食住行,伙食由婆婆负责,衣服扯布回来自己做,房子不用买,出门自行车或步行,日子简单又充实。
  除了想花钱也没处花外,佳慧之所以认真存钱,也是为以后出去上学做准备,上学要学费,要生活费,要书本费、交际费,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出门在外,一日三餐都要花钱。
  佳慧自己肯定是要考大学的,赵东林愿不愿意考大学,接受新的挑战她暂时还不清楚,如果夫妻两同时进修,那就是毫无收入,这钱自然得多备些。
  现在她身上的存款已经有差不多五百块了,再存两年应该能存到一千,这年代物价便宜,听说有的大学还有补助,省着点花应该是够了。
  除夕夜贴对联,家里的对联是赵东来自己写的,小时候他练过字,就是找一根枝条在沙土上比划,进了部队后,部队鼓励战士们充实自己,赵东林这才认真学了毛笔字。
  一副对联几分钱,队上的人知道赵东林会写毛笔字后,好些人拿着红纸过来求对联,一张红纸能写好几副,比买对联划算多了,能省一分是一分,省下来给孩子买几块糖甜甜口也是好的。
  农村写对联都是有讲究的,大门、堂屋、厨房,甚至猪圈鸡舍用的对子都不一样,比如大门可用“屡中蹈和,开门有福”或“德门集庆,仁宅迎祥”,厨房可用“喜糖喜酒办喜事,佳菜佳肴筵佳宾”或“堂内精心调五味,堂肖聚首会三亲”,如果有人把厨房的对子贴在大门上或者猪圈上那就成了笑话一件。
  贴对联的胶水是自制米浆,糯米具有粘性,把糯米磨成糯米粉,加水后调成浆糊状,粘连性堪比工业胶水,贴个对子绰绰有余。
  黑蛋捧着浆糊跟在赵东林身后,先贴大门,然后是堂屋、厢房、厨房,然后才是鸡圈猪圈,等院子贴满后,火红的颜色给节日上了一层欢乐喜庆的色彩。
  佳慧一早就忙开了,除了准备年夜饭外,村里还有个规定,就是大年初一不能开火,所以今天就得把好些菜准备出来。
  鱼是必须得有的,合着年年有余的意思,今年家里掌厨的是佳慧,美香在一旁打下手。
  红烧鱼、肉丸子、藕夹、红烧肉,都是一大铁锅一大铁锅的煮出来,再一碗碗的盛好,自然冷却后放进橱柜。
  寒冬腊月,气温低至零下,整个环境就是天然冰箱,不怕坏。
  过年最开心的就是孩子,疯玩疯闹,有新衣服穿有肉吃,还有吃不完的花生瓜子糖果。
  从佳慧做饭开始,孩子们就时不时进厨房看,一会儿吃个肉丸子,一会儿吃个藕夹,中午饭没怎么吃就饱了。
  傍晚,天色微暗时年夜饭开始,除了孩子外,一人倒了杯米酒,赵满柱平日里不大说话,今天作为一家之主举杯发言了。
  “我也不会说话,你妈非让我说。”
  张巧儿笑着用胳膊肘梗了他一下,赵满柱呵呵笑了,一脸的淳朴憨厚。
  “今年大家伙儿都挺好,东林也从部队回来,咱们一家这十来年终于团聚。”
  说到这里,赵满柱应该是有了真情实感,开始侃侃而谈,不复刚刚的磕磕绊绊,赵东林低头看着酒杯,显然是想到了在部队的那些艰苦而充实的时光。
  “我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不用挨饿受冻,能吃饱饭,一家人在一块,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我跟你们妈一直都说,咱家的好日子是东林带起来的,没他在部队咱们家日子不会这么好,所以东河,你得敬你哥一杯。”
  赵东林眼眶有些湿润,赵东河也一样,连张巧儿和美香都低头擦泪,只有佳慧和郑月芬两人没什么情绪波动,两妯娌对视了一眼,又各自移开,看着赵东河举着酒杯起身。
  “哥,做弟弟的一直知道你的难处,虽然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吧,但我心里都明白,也一直敬佩你,感激你,真的,我从小就以你为荣,别人一说我是赵东林的弟弟,我就高兴,我哥多厉害,小时候学习好,打架也不怂,我被人欺负了就去给我找场子……”
  说到这里,赵东河已经哽咽了,赵东林拍了拍弟弟的肩,把酒杯往前送,跟赵东林碰了个杯,先干为敬了。
  很多话,尽在不言中,对这个弟弟,他是很有感情的,可能是少小离家,他对亲情格外看重些。
  “行了,咱们吃饭吧,再说下去菜就该凉了。”
  张巧儿发话后,兄弟两坐下,年夜饭正式开动。
  “恩,这鱼做的好吃,比我做的好吃多了。”
  尝了一口鱼后,张巧儿忍不住夸了佳慧。
  “我喜欢吃这个,可香了。”
  美香说的是藕夹。
  “等夏天咱们可以用茄子做茄夹吃,那个也很香呢。”
  美香捂着脸笑道,“嫂子,你做的饭太好吃了,我的脸都胖了呢。”
  “这样好看,跟红苹果似的。”
  “就是,女孩子胖点好,你可别跟你大嫂学,她就是太瘦,浑身上下没几两肉。”
  佳慧忍不住为自己叫屈,“妈,我也没少吃啊,而且我只是骨架小,身上的肉也不少啊。”
  赵东林表面上跟他爸和弟弟一块喝酒,佳慧说的话倒一次不落的听了,听到她说自己身上肉不少,他往佳慧那看了一眼,想起了夜里掌下的香脂玉肤,瞬间脸就红透了。
  “哥,你是不是喝醉了,脸红成这样?”
  赵东河惊奇的喊了声,心想不至于啊,他哥酒量明明挺好,号称千杯不醉呢,几杯黄酒而已,不至于就醉了吧。
  “少喝点,都是自家人,意思意思就行,留着精神气明天还得拜年呢。”
  张巧儿闻言立刻开口照应,董佳慧也关心的回头去看,刚好对上赵东林那双带着情愫的双眼,心里不由得怔了怔,背脊莫名开始发凉。
  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张巧儿回屋拿了几个红包出来,三个孩子一人一块钱。
  “钱不多,就是个意思,你们可别乱花。”
  说是给孩子的,最后的结局肯定还是交给大人,但过年发红包是个习俗,图个高兴而已。
  除了孩子的红包外,桌上还有几个红纸包,郑月芬的眼睛一直看着,她知道婆婆肯定是要发钱了,果不其然,张巧儿很快就开口了。
  “今年大家都辛苦了,按咱家的规矩一年忙到头我也该给你们发点零用钱,钱呢大家伙儿都一样,老大家老二家都是一人三十,美香呢少些,一人二十块,有意见的现在就提出来,没意见咱们就这么分。”
  年前队上现金分红,扣除粮食,赵家得了二百六十八块钱,算是一个丰收年了。
  其他人还好,平常最有意见的郑月芬也没意见,一人三十,两口子就有六十块,这钱虽然不算多但这是纯收入,是可以存起来不动的,再说了,今天还比去年多了十块钱呢。
  郑月芬率先表了态,“妈,我没意见的。”
  她一开口,大家都看着她,佳慧还挺意外,难得这个妯娌没有站出来嚷嚷。
  “嗯,既然都没意见,那就这么着,这钱呢给你们按理说我不该过问你们怎么花,但每一分钱来的不容易,能存就存起来,别乱花。”
  张巧儿拿出一叠十元的钞票给大家大钱,先给老大家两口子发,再给老二家两口子发,最后才是赵美香。
  钱刚到手郑月芬就把赵东河手里的钱也拿了,一脸得意的数了一遍,心里盘算着存多少,用多少。
  初二回娘家得花钱,她不能被家里的其他姐妹比下去,礼得带足了,还得给孩子们红包,算一算得花个六块八块的,不过没关系,红包什么的大家伙儿也会给石头,就是自家只有石头一个,跟家里有几个孩子的姊妹们比起来,倒是有些吃亏了。


第四十三章 
  吃过年夜饭就是放鞭炮; 农村里有个习俗,就是比谁家的鞭炮响声大; 响声越大预示着来年比别人家更红火。
  今天赵家的鞭炮是赵东河去买的,挑的是供销社里最长的一款。
  鞭炮挂在树梢; 点燃尾部的引线后,“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开始响了起来,英宝捂着耳朵躲在佳慧怀里,石头在树下拍着手跳,被他妈给拽回来了; 黑蛋倒没有石头那么皮,就在他爸身后看着。
  “咱们来玩牌九吧,反正闲着没事干,松快松快。”
  除夕要守夜啊,十二点要吃饺子; 吃了饺子就得出去拜年,反正觉是肯定没得睡的; 一个生产队就大几十户; 多的上百户; 还有相邻的生产队; 都是沾亲带故关系好的,走到天亮都走不下来。
  当然,拜年是男人的事,女人在家嗑嗑瓜子,去邻居家里唠唠嗑就行了。
  农村里; 新婚的媳妇儿通常是要被催生的,董佳慧完全没有这个困扰,谁都知道她是离过婚的,还是不能生被扫地出门的,但凡有点眼色,都不可能在她面前提什么生娃的事,那不是在人家伤口上撒盐吗?
  中午家里不开火,用煤球炉把昨天做好的菜热了热,蒸了几个馒头一顿饭也就凑活过去了,下午佳慧回屋补觉,迷迷糊糊中被人抱在怀里,跟着嘴巴就被堵上了。
  “嗯……你干什么呀,大白天的。”
  “我想你了。”
  佳慧睁开眼往窗户看了看,还好窗帘是关着的,堂屋坐了那么多人,要是被人看到才丢脸呢。
  赵东林抱着她亲嘴,在他怀里,佳慧态度渐渐软化下来,半推半就的应了。
  大年初二走娘家,赵彩霞事先跟张巧儿说好,佳慧初二回,她带着丈夫孩子初三回,刚好她婆家几个姑子也是初二回,这样时间就能错开了。
  “见到姥姥姥爷要知道叫人,还有舅舅,舅妈,哥哥,妹妹,过了年你已经长大了一岁,应该比去年更懂事更听话了知道吗?”
  回去前董佳慧给黑蛋换衣服,庆幸她有先见之明,做了两件外褂,昨天疯了一天,新衣服上沾了灰,走亲戚不好看。
  自从两个月前佳慧跟黑蛋真诚交心后,黑蛋的性格比之前开朗了不少,他接受了佳慧这个后妈,不仅脸上笑容增多,也愿意走出家门跟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虽然他不像英宝一样叫她妈妈,佳慧也从来没有区别对待。
  “嗯,我知道,我会懂礼貌的。”
  佳慧拍了拍他的头,“好了小家伙,出去等着,我们马上出发。”
  回娘家自然不能空手,东西年前就准备好了,一条香烟,两瓶白酒,一斤油酥饼,两条十来斤的鱼,走之前张巧儿又拿了一个纸包,里面是她分出来的一斤红枣。
  “这个也带着。”
  “妈,这个就不用带了,家里剩的也不多。”
  “带着吧,你三嫂子不是怀娃了嘛,给她补身子。”
  张巧儿忍不住心里叹气,人家儿媳一个接着一个的怀娃,怎么自家两个儿媳都没动静呢,可真是愁人。
  “谢谢妈,那我就收下了。”
  得亏郑月芬已经动身走了,要是让她看见婆婆拿了红枣给自己,绝对会耍性子,说什么为什么给她不给我这些话。
  “回啦回啦,佳慧跟东林回了。”
  陈桂香一早就盼着呢,为了佳慧他们过来,三个嫂子今天都没回,就在家等着。
  “主要就是等妹夫过来喝酒,上次没喝尽兴。”
  停下脚踏车,把带来的礼物从车笼头上取下,几个哥哥过来拍着赵东林的胳膊,把他迎进了屋。
  “这红枣是东林过年发的,回来的时候婆婆塞过来的,说给嫂子补身子用。”
  赵丽娟的肚子还看不太出来,听到佳慧的话,她笑着接过了那包红枣。
  “哎呀,哪用得着这样,我在家吃的够好了,还是给妈吧,我年轻力壮用不着。”
  说着,她就把纸包递给婆婆陈桂香。
  “既然是亲家给你的你就收下,这也是她的一番心意,你没事的时候吃着玩儿。”
  “是啊,妈这有我呢,下次我给妈买了带回来。”
  佳慧也跟着劝三嫂。
  “就是,咱妈可是有闺女孝顺的,全村都没有佳慧这么孝顺的,哪次回来不是大包小包带好些东西,队上人开玩笑说,你家小妹掉进福窝了,说妈有闺女福,一年到头光吃女婿的礼就能吃胖几斤。”
  “可不是,今天来队上人肯定看见了,车笼头差点挂不下,羡慕的人多着呢。”
  周银娣刘秀云轮番着夸佳慧孝顺,其实就是拐着弯的夸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