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年代二婚妻-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东林点头,准备吃了早饭就去公社找钟主任说明情况,不知道钟主任会不会支持这个决定。
“对了,妈那儿是你去说?”
这是件大事,关乎到整个家庭的大事,相对于自己这个做媳妇的开口,肯定是赵东林这个做儿子的提出来更好,这样就算公婆不同意也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想法。
赵东林哪能不知道佳慧的小心思,不过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理应交给他来。
“我来说吧,你等着消息就行了。”
佳慧满意的点头,刚好给儿子换好了尿布,过去捧着赵东林的脸,在他嘴上亲了一口。
“你加油,给你的奖励。”
赵东林笑了,看着佳慧说,“就这么打发了?我要是说成了,你准备怎么报答我?”
佳慧抱起儿子准备喂奶,听到他的话就知道什么意思,红着脸啐了他一口。
“尽想些有的没的,也不想想正经事,我跟你说,高中课本我是全的,参考书也有,咱们再去市面上找找看有没有针对性的复习资料,接下来一个月,咱们一起准备。”
这次考试只靠语数外三门,佳慧上一世听几位参加过恢复高考的长辈说,考试题目不难,但凡有一定学习基础的,最后都考上了大学。
赵东林学习能力强,人也聪明,努力把那些知识点捡起来,应该是没问题的,退一万步说,即便这次时间紧,没准备好,他也能赶得上明年夏天的那一场。
佳慧在房里给放放喂奶,赵东林率先出去找父母说了。
“考大学?好好的怎么突然想到这个了?”
张巧儿跟赵满柱听了儿子的话面面相觑,在他们看来,现在生活过的挺好,儿子在村里工作,既有面子工资也高,儿媳刚生小孙子,还没断奶,除了队上的工分外,另有缝纫的手艺,两口子儿女双全,日子蒸蒸日上,压根没有必要去考什么大学。
再说了,他们都是结了婚有孩子的,又不是十几二十岁的小年轻,还去上什么学啊!
“国家刚刚恢复高考,鼓励符合要求的年轻人参加考试,我跟佳慧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反正上学不用钱,经济上没什么压力,考上大学不管是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个张巧儿自然懂,其实这几年也不是没有大学生,不过那种大学一般人是上不了的,得是那种“出身”很好的高中生才能被举荐去读工农兵大学,一出来就能安排上好工作。
赵东林跟父母解释了国家的政策,招生文件特别规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至三十岁,婚否不限,赵东林今年虚岁三十,实岁才二十九岁。
“那你在村里的工作怎么办,佳慧要是去了,放放丢下不管了?他才这么点大,你们能忍心?”
就更别提黑蛋跟英宝两个娃了。
他们老两口在家辛苦些没啥,可放放一个奶娃娃,离了妈怎么行,那不就跟当时英宝一样了嘛。
“这个问题我跟佳慧也考虑到了,要是我们都考上,咱家就一起去城里,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孩子也一块带着。”
张巧儿顿时瞪大了眼睛,“啥!一家人都去城里,那家里这么一大摊子事怎么整,都去城里上哪儿挣工分去?咱们吃什么喝什么?”
到时候不仅没了收入,还要处处花钱,张巧儿想想都觉得肉疼。
屋里,不仅佳慧在听,美香也在自己屋里凝神听着。
嫂子果然没骗自已,昨天刚说了高考的事,大哥今天就跟爸妈提了,她是知道爸妈的,只要是大哥说的事,最后没有不同意的,想到自己也能参加高考,奔向更加光明的人生,美香心里热烘烘的。
赵满柱抽了口烟后敲了敲旱烟杆子,看了眼儿子问,“你们想好了,一定要去考?”
赵满柱考虑问题比媳妇长远些,既然是国家支持的,那就肯定不会有坏处,他也非常信服儿子,东林说好就一定好。
赵满柱想的是,自己已经老了,现在的能力也就是种地,忙活些家里的活儿,可儿子还年轻,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他是党员,从部队转业回来当了村支书,要是再考个大学,以后肯定能当更大的干部,大学生多金贵啊,不就跟古时候考秀才一样嘛。
“那行,那你们就考,考上了咱们一家一起想办法。”
老伴儿第一次跨过自己做了决定,张巧儿看了老伴儿一眼,心里还有些犹豫。
赵满柱劝道,“让他们试试吧,总不能连试都不让试,你说他们要是考了大学成了大学生,以后工作安排在城里,有了城市户口,家里人不都跟着受益?”
张巧儿想想确实是这个理,硬着头皮点头应了。
算了,就先应下吧,能不能考上还是一回事呢,考上了光荣,考不上正好,啥心思也不用想了。
其实张巧儿更加不赞成的不是儿子,而是儿媳,老人家的思想相对保守一些,觉得女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婚姻和家庭上,能把丈夫跟孩子照顾好就已经尽到了责任,什么前途,什么理想,统统都是虚的。
第五十六章
“你准备参加高考?”
县革委会; 钟主任听赵东林说了要去参加高考的消息后; 说不诧异是假的。
从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出来,这两天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尤其多; 革委会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大了不少; 要审核报考人员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要求,但那么多报名的人,没有一个人比赵东林的情况更令他震惊。
要知道赵东林是从部队转业回乡的干部,转业前在部队做到了连长,能有这个职位的人; 整个公社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他能放弃既得利益回乡,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担任村支书期间也尽职尽责; 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无论是公社的干部; 还是村里的同僚、百姓; 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基层干部; 愿意放弃现有的一切参加高考,跟其他年轻人一样重新开始; 钟主任内心除了震惊外还有欣赏跟欣慰。
这说明什么; 说明赵东林同志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同志!
“好!”
钟主任一声“好”字,声音嘹亮,他起身从办公桌后出来,走到赵东林身边拍上了他的肩膀; 感慨道,“
你是好样儿的,有魄力,不愧是从部队里出来的优秀干部。既然要参加那就好好准备,用心准备,有什么需要跟我提,公社尽量给你便利,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等着你成功的好消息。”
赵东林笑了,“主任千万别对我抱太大的期待,这样我压力太大了,能不能考上我自己也说不准。”
虽然媳妇儿安慰他说没问题,但赵东林自己只有五成的把握。
几年没有教科书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参考书也少之又少,国家发文让各省自主命题,还要先填志愿再参加考试。
十年后的第一场高考,用一脸懵圈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考什么?考哪些?知识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分数能上大学?
而且现在留给每个人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学习的同时还不能耽误工作和劳动,真的是太难太难了,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会如何,就跟瞎子似的摸着过河。
钟书记倒觉得赵东林谦虚了,不说其他,赵东林是党员,政治上的各项政策规定他肯定是熟记于心,平常村里的文件材料都是赵东林总结了交到公社,一手好字,表达能力很强,这语文也应该不成问题,至于剩下的数学等其他学科,赵东林的起点跟别人是一样的,纵向比较下来,赵东林还是很有优势的。
“我相信你不会有问题,东林同志不会做没把握的事,好好努力,让大家看看咱们革命军人的力量。”
钟主任已经想好了,要是赵东林真的考上大学,他就把赵东林作为全公社的典型树立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热爱学习,积极向上!
年轻人还是要有目标有理想,不能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如果说前些年因为时代问题让不少人蹉跎了青春,但现在的生活已经回归到了正确的轨道上,大家不能只顾着沉溺在伤痛中,要学会放下,继续向前赶路。
赵家一下子有三个人参加高考,村里人知道后都炸开了锅,茶前饭后的总要说两句。
“这赵家也真是够怪的,让人看不懂,两个儿子头婚都离了,现在一家三个报名参加高考,脑子不是有问题吧?”
美香报名也就罢了,毕竟年轻,赵东林呢,都快三十了,还是个村支书,一个月拿六十几块钱,是有多想不开才要参加什么高考啊,万一考不上脸可就丢大发了。
至于董佳慧,二婚头,以前有个不能生养的名声,生了儿子放放后传言算是不攻自破,可一个结了婚生了娃的女人好好过日子就行,还穷折腾啥,高考,高考能当饭吃?
赵东林前头那个媳妇就是因为回城问题才离婚的,这第二个媳妇可好,也是个不安分的。
“谁说不是呢,日子要稳扎稳打的过,不能好高骛远,妄想着一家子都考上大学?先不说这大学好不好考,就说都去上大学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日子都不用过了?喝西北风呢?”
这个观点一出来,有赞同的也有提出其他想法的。
“听说考上了上大学不仅不要学费,国家每个月还发钱呢,他们家三人一起报名,不用学费,又有钱拿,就是不参加队上的劳动也不会吃不上饭,不过是老人孩子就在家里辛苦些,再说了,家里不是还有东河嘛。”
一提到东河,众人也回过味来了。
“是啊,怎么不见东河也报名?他比东林还小几岁呢。”
“他都被分出去了,又离了婚,肯定东林顾不上他了呗。”
“这东林也挺可怜,以前摊上了那么个媳妇儿,现在分了家,一个人带着石头过,哎,咋没听东河另找媳妇儿的风声啊?”
“有人说媒了,东河自己不乐意,说这几年不想找。”
“啧啧,干嘛不找,心里还想着郑月芬呢?”
“听说郑月芬已经另找人家了,嫁到另一个公社去了,是个三十多岁的鳏夫,家里条件还行,彩礼出了一百二十块。”
“啊?什么时候来的事啊,都没怎么听说。”
“她当时不愿意离,也是东河坚持,不肯松口,娘家又不肯她就这么住着,她跟娘家人处的也不好,她妈说了,回去住可以,但要给她找人另嫁,这不,回去没多久就嫁人了。”
大家纷纷摇头叹息,“要是我,我就不肯离,磨上一磨等男人转了心思就好,两人毕竟还有一个石头,为了孩子总会低头的。”
从女人的角度看,大家还是觉得东河有些狠心,结发妻子,怎么能说离就离呢,还给他生了个儿子呢。
“男人狠起心来比女人可厉害多了,不过东河对郑月芬也不差,走的时候给了她两百块。”
“两百呢,这钱不算少啦,我记得东河分家就分了三百来块。”
“可不是,要我说,那郑月芬确实太能闹腾,东河忍不了离婚也没什么大错。”
“只是可怜了石头,成了个没妈的孩子。”
流言蜚语说不清也道不明,嘴巴长在别人的脸上,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怎么说,一会儿说赵东河狠心,一会儿又说郑月芬能闹腾,反正怎么说怎么有理。
所以说,一个人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内心恬静之人,摒弃世俗繁琐丑恶,万事万物在他眼中都是美的。所谓心中有佛,万物皆佛,而那些内心不平静之人,会带着恶意去揣测旁人。
关于高考的事,赵东林找弟弟东河谈过。
“要不你也试试?”
东河摇头拒绝了,“算了,现在也没这个心思看书,白耽误功夫。”
他要上工,要带石头,离婚后日子轻松中透着一丝莫名的空虚,特别是石头哭着要妈的时候,赵东河的心,仿佛被戳了无数个窟窿,呼呼呼的刮着北风。
在一起时是鸡飞狗跳,不在一起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赵东河的心太累了,实在是没心思准备高考。
所有的是是非非佳慧无心关注,她全身心的开始备战高考。
首先是报志愿,一人能填六个志愿,吴东省有十二所大学,包括本科院校及大专院校,三人经过一番考虑和研究后,把各自的志愿填好后交了上去。
每天晚上吃过饭,堂屋里点上两盏煤油灯,佳慧带着丈夫跟小姑子一起复习。
先梳理知识点,又找了几本复习资料做题,美香年轻,高中知识还在脑子里,文科基础不错,就是数学有些够呛,佳慧觉得她目前的状态不说多好的大学,普通学校还是能够争取的,至于赵东林,典型的理科大脑,数理化题目看一遍就会,语文问题也不大。
佳慧大学时当过家教,还在暑假辅导班做过兼职,算是有一定培训知识的,她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每一科都整理了复习资料。
这个时代,课本上的知识很少,前两年时间,佳慧花了很多心血才找来了有用的课本,这个时候终于派上了用场。
“嫂子,你的参考资料整理的太好了,我能拿给我同学看看吗?”
美香有几个关系很好的同学也是要参加高考的,现在市面上压根就买不到复习资料,有些人连课本都找不着,美香心善,想着自己进步的同时同学们也能一起进步,高考的机会太难得了,她不想那些亲爱的同学们,因为没有复习资料而浪费了这次高考的机会。
“可以啊,让他们自己手抄一份,注意别传播,关系亲近的人看看就行了,我这都是自己弄的,有没有用还两说呢。”
这自然不是主要的原因,之所以提醒美香不要传播,就是不想引人注意,自己一个穿越过来的人,原主以前也不是多优秀的,突然间能整理复习资料,被人知道了生出事来就不好了。
“嗯,好,我就拿给他们看一下,晚上就拿回来。”
只能说美香不了解人性的复杂,佳慧整理的几份复习资料竟然被人印刷出来卖钱了,两块钱一份,算得上是高价,可为了能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只要知道消息的,就是借钱也要买,这样,公社里起码有三成的人,人手一份。
美香几天后知道了这个消息,非常生气,也很内疚!
“太过分了,好心给他们资料,竟然有人拿出去卖钱!”
佳慧跟她说过,高考很残酷,要比别人的分数高才能上大学,美香觉得,要是别人拿了佳慧的复习资料提高了成绩,那他们自己无形中不就多了很多竞争对手了嘛。
而且这些资料是她拿出去给高中同学的,肯定是谁泄露出去了,或者有谁恶意印刷去获取利益,她算了算,五份资料,一份两块钱,就是一百个人买那就有一千块,一千块是什么概念,普通农民家庭得上多少年公,就是工人家庭,也得不吃不喝工作几年呢。
“嫂子,对不起,明明是你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现在好处被人得了,也没人提到你的名字,都是我的错,当时不该做滥好人的。”
佳慧其实真的不大在意,说实在的,复习资料并不是考上大学的金钥匙,后世的复习资料满天飞,想看多少看多少,考出来还不是每个人的成绩不一样?可见学习资料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最后还是看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强或弱。
“美香,其实我不在乎复习资料怎么样,但我还是挺担心你的,因为你太善良了,不懂人心的恶劣,把别人想的太好,掏心掏肺的对人好,但其实呢,咱们与人相处要有所保留,不能把自己所有的底牌都翻给别人看。”
美香显然不大懂,难道善良也是错吗?底牌又是什么呢?
佳慧笑着拿手帕给她擦干了眼泪,拍着她的脸蛋说,“别哭了,这不是什么大事,那只是我整理出来的第一阶段复习资料,并不是说高考就考那些,这两天我又整理出了另外一份,算是一种拓展练习,
你拿去看吧,不过这次就不用想着别人了,咱们得学会低调,枪法出头鸟,太过优秀的人也是会引人嫉妒的。”
美香抱着资料本点头,这次说什么也不可能再给别人了。
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十二月,全国范围内的高考开始进行,五百多万名考生将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赶往考场。
胜利公社没有考场,最近的考场设在江口县,考试前一天中午,一家人吃过饭后,三人就从家出发往县城赶,预备在县里住一晚,等着第二天考试,免得第二天着急着慌错过了考试时间。
“你们别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尽力了就行。”
张巧儿一开始不过勉强应下他们参加高考的想法,经过这一个月,看到他们每天复习到半夜,那种认真劲儿,不知不觉也受到了感染,另一个,村里有不少看笑话的,说什么别看赵满柱家一次报了三,说不准最后一个都考不中。
人争一口气,树争一张皮,事情到了现在,张巧儿还是希望他们都能考上,不说扬眉吐气吧,起码能堵上别人的嘴也不错。
但她又不能说,你们给我好好考,考不好不许回来,还是要让他们放轻松。
“嗯,妈,你放心,我们会好好考的。”
赵东河借了村里的拖拉机送他们去公社坐车,路上,遇到村里的人,大家不免关心几句,都扯着嗓子让他们好好考。
“好了,你回去吧,我们在这等车就行了。”
从公社到县城还要一小时,每天下午三点的公交车。
“嗯,那我走了。”
拖拉机是队上的,下午还要运沙土,要是用不上,赵东河就是开拖拉机送他们去也是行的。
三人坐在路边等车,公交车晚点了几分钟,车上人特别多,好些都是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一个座位都没有。
佳慧扶着栏杆,随着汽车摇摇晃晃,赵东林站在她身后,给她们挡住了一部分人流。
“咱们下了车得赶紧去找地方住,你看这么多人,招待所肯定紧张。”
佳慧凑在赵东林耳边悄声说着,赵东林侧着头,目光投向窗外,耳里细密轻柔的气息像水泡一样紧裹住他的心田,是一种特别幸福,特别满足的感触。
他跟佳慧的志愿是一样的,学校一样,只是专业不同,他选择的经济类、农业类,佳慧选择的是英语、教育和医学,都是她感兴趣的专业。
之所以会选择英语专业,因为佳慧上辈子虽然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她大学过了六级后也过了八级测试,当年也曾考虑出国,雅思成绩高达8。5,完全达到了申请剑桥、伦敦政经等高等院校的要求,不过最后处于其他问题的考虑而取消了出国计划。
考虑到时代的发展趋势,学英语对她而言是非常轻松且有用的,至于教育和医学,也是从她自身的爱好出发。
老旧的公交在路上摇摇晃晃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终点站,三人来不及放松,第一时间去找招待所,先从考点附近开始。
不出佳慧的预料,招待所爆满,找了半天,才在距离考点两条街的一家招待所里订到了一间房。
只有一张床,那自然是佳慧跟美香一起睡,如果是夏天,赵东林睡地板就好,可现在寒冬腊月的,地板太凉了,佳慧心疼,问工作人员有没有行军床。
“抱歉,还真没有,要不是你们来的算晚,等到天黑的话,连最后一间房都没有了。”
最后招待所多匀了一床棉絮出来,好歹能在地上垫一层,佳慧跟美香合盖棉被,给了一床赵东林。
三人吃了简单的晚饭,看了会儿书,洗洗漱漱九点多钟熄灯睡觉。
“你睡地上冷不冷?”
“不冷,你们赶紧睡,明天考试了,要把精神养好。”
地面上自然是冷的,门不严实,门下的缝隙里不时串着风,赵东林身上穿着衣服,被子上还盖着军大衣,好在他身体强健,产热高,勉强能受的住。
“失算了,我们该带两床被子来的。”
佳慧也没料到招待所会住满了,其实也不是住的人多,而是这个年代能住的地方太少,哪像后世,满大街都是各种酒店宾馆啊。
赵东林知道媳妇的心思,心里受用,又不想她担心,再次安慰道,“没事儿,我真的不冷,你们赶紧睡。”
佳慧纵然心疼也没办法,他们三个人,能睡地板的自然是他。
美香没什么困意,心里太紧张了,尽管她不想表现出来,可无意中的几次翻身还是让佳慧察觉到了她的焦虑。
“美香,你放轻松,以你的复习情况,考大学肯定不会有问题。”
虽然数学不够出众,但胜在知识点掌握的很均衡,而且她选择的是文科,大多是背诵跟理解的内容,她这么努力勤奋,不求出众,达到录取分数线是没什么问题的。
美香以为自己翻来覆去影响到嫂子了,立刻满是歉意的说,“嫂子,我影响到你啦?”
“没有,我也没睡着。”
其实佳慧有些认床,而且她从小到大是不喜欢跟别人一起睡的,当然,赵东林除外。
美香软软的说,“我有点紧张。”
还有些迷惘,像是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美香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