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年代二婚妻-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佳慧赶紧回家喊了赵东林,赵东林背着沈念茹去了医院,医生检查下来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而是流感,会死人的那种,大家听了一阵后怕。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沈念茹的病在医院住了一周才断断续续好了,佳慧每天熬粥煮汤去医院看她,沈念茹心里感动的不得了。
  “闺女,这次真是多亏了你跟东林,否则啊,我现在就是一抔黄土了。”
  沈念茹握着佳慧的手虚弱的笑着。
  人死入灯灭,这辈子经历了那么多,好的坏的早就已经看开,真死了也没什么遗憾,只是不放心留下老头子一个人。
  “我第一眼见着你就觉得亲近。”
  沈念茹望着佳慧,又好似透过佳慧望着什么旁的人。
  “我跟老钟这辈子就生了一个闺女,从她出生就想着要把世间所有的好都给她,盼着她快快乐乐长大,不期望她多成才,只要过得高兴就好。她一天天长大,长成了一个贴心懂事的好姑娘,眼睛又大有亮,笑起来跟她父亲一样,有一对小酒窝,我们的心里真的跟吃了蜜一样的甜。”
  眼泪缓缓流下,佳慧从挎包里递了块手帕过去。
  “可惜她命薄啊,早早的去了,我跟老钟总觉得对不起她,让她跟着我们受罪,花骨朵一样的年纪说没就没了。”
  重获自由后,他们去黑龙江,想带女儿回来,可怜的女儿,连个栖息之地都没有,后来有个当地的老乡,指着他们去了一个高坡,说那一块有几个墓地,可能是娜娜的。
  往事回忆到这里,免不了肝肠寸断。沈念茹深呼了一口气,平复了自己的心情。
  这些事沈念茹之前从没有在佳慧面前提过,这是第一次。
  真正的伤口,是无法暴露于人前的,不管每个夜晚,他们如何难以安睡,但他们从不会向他人诉苦。
  对他们而言,女儿还活着,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
  “我跟老钟以为,要一起孤独终老了,没想到遇到了你们一家子,也算是缘分。我想认你做闺女,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干亲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较为流行的一种习俗,认干亲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子女的生辰八字不好,为了子女免除灾祸,找一个生辰八字相合的改改运势。
  另一种情况则是为了延续情谊,因为一旦认了干亲,双方的交往大都比较频繁,仿照亲情的交往方式,形成比较固定的亲戚关系。
  也就是说,沈念茹认了佳慧做干女儿,以后不论佳慧去往哪里,都不能丢下这份亲情,沈念茹就相当于佳慧的半个娘。
  沈念茹的想法提的有些突然,佳慧隔了几秒才反映过来,她红着眼眶回握住沈念茹的手。
  “大娘,我自然是愿意的,你跟大爷都对我们这么好,咱们之间的关系,早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了。”
  沈念茹欣慰的笑了。
  “好,你愿意就好,等我出院了咱们再正式认亲。”
  “不用,万事随心,我既然心里认了,你们就是我的干爸干妈。”
  沈念茹笑着点头,心情是这几年来最轻松的一次。
  出院后,尽管佳慧说不用那么讲究,沈念茹还是非常郑重的办了一桌酒,除了赵家人之外,还邀请了她的几位老朋友。
  她给了佳慧一支玉镯一对耳环做认亲礼,还给佳慧从上到下买了两身新衣裳。
  玉镯跟耳环都是老物件,是当初想尽办法藏着,才免于被糟蹋的命运。
  原是想,祖上留下的,当个念想,万一真的出事了,好歹能换些钱财,解一时之需,万一用不上,等女儿娜娜长大了给她当嫁妆。
  给娜娜当嫁妆是不可能了,现在给佳慧倒也算全了当初那份心。
  八月中旬,赵东河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二百九十四分,比他之前预估的分数高了三十多,按照赵东林的分析,这个成绩上大学肯定没问题,现在就能着录取通知书,看他到底被哪个大学录取。
  报上说,今年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为7%,也就是说这610万考生中只有42万人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赵东河是在地里上工时收到通知的,说公社有他一份邮件,要他自己去取。
  听到通知赵东河的心扑通扑通跳,预感到了那个自己盼望着的好消息。
  “我被录取啦!我终于考上大学了。”
  狂喜、激动,激动过后也有时事过境迁,雨过天晴的感动。
  他的人生终将揭开新的篇章。


第七十章 
  从五月到八月; 靠着电影院的生意,收入三千多块,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也是家人齐心协力的成果。
  佳慧提供技术与构思,但她一个人完成不了所有的设想与目标; 靠的是全家人每天的辛劳与付出。
  “东河九月份开学,肯定会带着石头过来,这么多人三间屋也住不下; 你有空的时候在附近转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可以买的。”
  佳慧跟赵东林提了买房的事,尽管沈念茹认她做了干女儿,住在这里连房租都不愿再收; 可这里总归不是自己的家,再加上不止一家住,身后还带着一串人; 佳慧难免生出一种鹊巢鸠占的感觉。
  她想着,在附近找一个大院子,既可以就近照顾干妈干爸; 他们一家人住着也松快。
  在这些家庭规划安排上; 赵东林一直都很愿意听取佳慧的意见; 立刻付诸行动; 没过几天,他就在附近找到了一处合适的院子。
  那处院子在小学附近,属于空置的闲居; 房主外祖父留下的,因为父母也有住房,那个院子就一直空着。
  赵东林去看过,堂屋、正屋,加上东西厢房,一共八间,非常符合佳慧的预期。
  “人家说了卖多少钱没?”
  “三千八,一分不肯少。”
  房主本着卖也可不卖也可的想法,不接受还价,价格到位就卖。
  对于买房这件事,张巧儿自然举双手赞成,尽管价格不低,但家里每天都有进账,感觉也没那么糟糕,沈念茹是真的舍不得。
  “家里也不是住不开,后院还有一间空屋,你小叔子过来让他住后院呗。”
  要是都搬走了,家里不就跟以前一样冷冷清清了嘛,经历过热闹,就再也不想孤独了。
  “我也不是急着搬出去,只是看到合适的房子买下来,如果干妈舍不得我们,我们就继续留下来陪着你。”
  沈念茹笑着拍了拍佳慧的手背,假意嗔怪道,“你这闺女,还拿干妈取笑。”
  既然佳慧说暂时不搬,沈念茹就放心了。
  八月底,赵东河带着儿子石头来了省城,老家现在就剩赵满柱一个。
  村里人开玩笑说,“二大爷,你怎么不跟着去城里享受呢,他们都在城里吃香喝辣,把你一人丢家里。”
  赵满柱抽了口旱烟,吐了一口烟,敲打着烟灰说,“我是留守后方,这么一大家,全靠我照应。”
  石头大名赵卓明,艰难通过了小学的入学测试,入读小学一年级,校长看在黑蛋的份上没有收赞助费,而黑蛋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
  “石头,你这成绩跟你哥没法比,以后得跟你哥学,好好用功知道吗?”
  当然,赵东河只是这么一说,并没有责怪儿子的意思,他自己小时候不也处处比不上他哥嘛,这也算“遗传”。
  东河考入的是吴东省矿业大学,学科知识以矿产、工业为主,跟吴东大学这种综合性大学有一定的区别。
  他高考虽然考了两百九十多,但今年的考试科目比去年多了一门,也就是说总分比去年多了一百,加上今年的考试题目比去年难,东河的成绩也就是勉勉强强能上个大学的程度,对此他没有什么不满意,有学上总比在家种地强,老师说了,毕业后包分配,还能拿城市户口,这辈子靠着自己的能力,带着儿子从农村走向城市,已经是极大的进步。
  佳慧去看了房子后,最后还是决定买下来,现在不担心经济问题,钱放在银行里生不了多少利息,变换成固定资产绝对是升值的。
  买房的事交给赵东林,特意强调了产权证跟土地使用权,证件一定要齐全,避免以后扯犊子。
  下半年生活上一切顺利,生意上出了些问题,有人模仿了茶叶蛋跟卤味,电影院的生意受到了影响,另外,入秋后,凉皮的生意也淡了下来,朱院长很着急,这天特意请佳慧跟赵东林去饭店吃饭。
  “你们可得想想法子,之前一天能挣五六十,现在一天才三十多。”
  “做生意就是这样的,别人要卖咱们也无权不让人家卖啊。”
  “我知道,这不是找你帮忙嘛,我记得你之前说过,还有很多吃食上的点子。”
  “院长,你也知道我们都是学生,每天准备那么多已经够累了,在想别的点子我也忙不过来啊。”
  朱院长差点儿就脱口一句话,没关系,你忙不过来就把法子告诉我,我来想办法。
  话到嘴边才想起来这话不该说。
  “那你说怎么办,我都听你的!”
  赚钱是会上瘾的,眼看生意被别人抢走,一个月少了几百块钱,朱院长抓耳挠腮的难受。
  “朱院长,咱们不如改一改合作的方式,我帮你出点子,不过这一次我不参与整个过程,一次性卖断,以后生意好坏,卖的如何我也不过问,您看这样如何?”
  生意下滑佳慧不是不知道,只是一直没去管,这种事,谁先开口谁就丧失了主动权。
  这半年赚了几千块,房子也已经买好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没有任何收入,佳慧也已经达到了最初的目标。
  因此她早就想好了对策,将自己从之前的合作模式中脱离,一次卖断,不用一家人起早贪黑的忙碌。
  朱院长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佳慧这是准备抽身了。
  经过这半年的合作,朱院长看出他们是能人,商人逐利,朱院长之所以能容忍佳慧分奶酪,看中的就是他们的潜力,不想撕破脸,但现在,他们自己想分道扬镳,朱院长想,既然拦不住,不如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你先说说点子,我看这个钱我值不值得花。”
  “现在所有的东西,鸡米花、茶叶蛋,包括鸡翅鸡爪的做法我全部告诉你,另外再提供其他的食物,马上要往冬天过,大家喜欢吃口热乎的,豆腐脑、肉夹馍、关东煮,你尝过后再跟我谈价格,你看怎么样?”
  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称霸小吃街的美食,佳慧有信心,朱院长绝对会愿意掏出口袋里的钱。
  这顿饭结束朱院长就要跟着佳慧回去,一刻也不愿意再等,佳慧笑着说,“院长,您看这个时间我也来不及准备,咱们不如约明天,您早点儿过来。”
  佳慧早上九点有课,跟朱院长约的时间是早八点。
  “你有几成把握吗?”
  “六成吧,就算不成咱们也没什么损失不是吗?”
  赵东林看着狐狸一样的媳妇儿,心绪非常复杂,一方面为这样聪慧的媳妇感到骄傲自豪,另一方面又有巨大的压力,他一个经济系的学生,在做生意这一块,还不如自家媳妇透彻。
  其实他完全没必要“自卑”,作为经历过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穿越者,没吃过猪肉也见过不少猪跑,那些先进的商业模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具有非常强的前瞻性。
  第二天,佳慧五点准时起床,鸡米花等食物交给美香他们,她则全心全意为新产品做准备。
  先准备肉夹馍的面饼,醒面的时候去市场购买新鲜食材。
  关东煮的高汤已经煮了一整晚,食材买回来后让赵东林帮着她将蔬菜豆制品切成块状。
  “嫂子,你这是在准备什么呢?”
  佳慧把事情经过跟东河说了,东河听后乍舌道,“这真能成?”
  在他看来,吃食而已,哪能一个配方就卖那么贵的价,除了那关东煮,其他东西也不是多特别,肉夹馍还是某省特产呢,豆腐脑他也不是没吃过。
  佳慧笑笑没说话,美食千千万,配方不同口味千差万别,同样的烤鸭,为什么全聚德就比旁的烤鸭出名,这就是全聚德打出来的品牌价值。
  时间分分秒秒过去,七点多钟朱院长就到了,佳慧的准备也到了最后阶段,赵东林招呼朱院长在堂屋里喝茶。
  在朱院长喝了两杯茶,越发如坐针毡时,佳慧带着美香他们进了堂屋,每人手里都端着碗,走在最后的赵东河甚至端着汤锅,汤锅里一根根木签竖着。
  市场上自然没有木签卖,这木签是佳慧让赵东林用家里的木块削的。
  朱老板的目光顺着他们手里的碗移到了餐桌上,鸡汁豆腐脑、肉夹馍、关东煮,还有酸豆角、香菜、榨菜、辣椒等配料摆在他面前。
  “朱院长,您先吃豆腐脑吧,这些配菜您都可以加进去。”
  朱院长撸起袖子,先用勺子挖了一口,浓郁的鸡汤,爽滑的豆腐脑,清香扑鼻,入口顺滑,味道确实不错,朱院长吃了一口点头,看来是满意的。
  跟着,他按照佳慧的话,一样样加入配料,加一样吃一口,越吃眼睛瞪的越大,等所有的配料加全,他已经吃的停不下来了,等一碗豆腐脑吃完,他只感觉意犹未尽。
  “好吃,比我以前吃的豆腐脑都要好吃。”
  别说他吃的爽,看着他吃的众人也开始流口水了。
  佳慧笑着把肉夹馍递了过去,又从汤锅里挑出了不同种类的关东煮,放在了汤碗里,还盛了一碗汤。
  这高汤可不是后世那种调味料兑水的做法,而是佳慧用鸡汤、菌类、鲜虾及各种香料熬的,又美味又营养。
  朱院长上演了七十年代吃播,一口肉夹馍,一口关东煮,吃的干了再喝口汤,没几分钟就光了,最后由于肚子太松,不得不松了一截裤腰带。
  “哎,真是太撑了。”
  等所有东西都吃完,朱院长心里就有了数,准备迎接佳慧的“狮子大开口”。
  以他对佳慧从来不肯吃亏的性子,知道这次绝对要掏出一大笔钱。
  “朱院长,明人不说暗话,我也不给你胡乱开口,你也别跟我还价,一个配方两千块,之前的鸡米花茶叶蛋就算我送你的。”
  佳慧的话一出口,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气。
  两千块什么概念,整个省城能一下子拿出两千块的人有多少?更何况不是总价两千,是一个配方两千,也就是说这三样吃的就要六千块!
  “董同志,你这开口也太狠了……”
  没等朱院长说完,佳慧就开口了。
  “朱院长,我还要去上课,真没时间跟您讨价还价,咱们合作了这么长时间,生意如何我很清楚,六千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算多,顶多两三个月您就能赚回本来,这一劳永逸的事,您何必计较那么多呢。这生意我也不是非要塞给你,不管是卖给别人还是我自己卖都可以,不过是咱家现在抽不出人手来罢了。”
  赵家人一开始还觉得佳慧提的价高,佳慧这么一解释,他们又觉得确实是这么一回事,要是自己家卖也能挣钱啊,之前茶叶蛋鸡米花的生意半年还挣了三千多呢。
  朱院长脑子里不停的思索着,六千块不是小钱,但佳慧说的也对,今天这三样比之前的茶叶蛋跟鸡米花还要好,又好吃又填肚子,更何况佳慧也说了,茶叶蛋跟鸡米花的配方也给他。
  “行!六千就六千,但你得保证把人教会了,味道不能有丁点出入。”
  朱院长咬着牙应下,赵家人又是深吸一口气,只有佳慧微微一笑,赵东林的神情也相对淡然。
  说定后,赵东林拟了合约,双方签字盖手印,朱院长先付了百分之二十的定金,留下一千二,说好晚上派人过来学就离开了,走之前还带了两个肉夹馍跟一碗关东煮。
  一种配方两千块,佳慧一次性收入六千元,张巧儿震惊的连话都不会说了。
  “你这嫂子,忒厉害。”
  除了厉害两个字,张巧儿已经无法来形容这个儿媳了。
  赵东河点头,进城后他见到听到了太多以前没有见过听过的事,整个思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惊异于大嫂的赚钱能力和思维模式,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规则,能够不付一分一毫就能获取巨大利益的。
  也正是这一次,让他对生意产生了兴趣,在完成学校学习任务的同时,他还借了大哥经济学方面的书看,受益良多。
  多年后,他成了商业大亨,不仅有自己的矿产,还建立了庞大的工业王国,得益于这些年的思考和学习。


第七十一章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七九年; 省师范专科学校近期开始安排学生们去省内各小初高进行实习教学。
  “美香; 你知道学校把你安排哪吗?留省城还是回咱们云县?”
  吃饭的时候佳慧问了美香关于实习的问题; 美香吃了口才说,“我估计自己没什么机会留省城; 大家挤破头都在在这实习呢; 特别是本地的学生。”
  佳慧在班上考核成绩不错,从来没有掉下过前五名; 如果论成绩安排实习学校,她是有机会留在城里的; 就怕最后不按城里按地域分。
  对于在哪里实习这个问题; 美香自己并不苛求,随时随地顺从学校的安排,能走到这一步已经跟做梦一样了,她对现状无限满足; 不管去哪里实习都是高兴的。
  实习也就意味着她很快就要离开校园; 真正从事教师这个职业。
  从小到大; 老师在她心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老师就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她恨不得这一刻就开始实习,恨不得马上能成为令人尊敬的老师,至于是哪个学校; 是省城还是县里,或者他们自己的胜利公社,对于她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
  她年轻、热忱,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奉献祖国的热情,淳朴且无私心。
  最后学校安排给美香的是云县一中,一开始美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怎么会给她安排去初中实习呢,美香一直认为,以她自己的能力,只能胜任小学老师。
  “你是云县的,前阵子一中的校长打电话过来,说学校缺老师,特别是年轻有活力的老师,考虑到你是云县人,这一年来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我认为你可以去一中实习,尝试尝试。”
  美香听了这番话非常感动,被人认可的感觉太好,她甚至生出了当初诸葛亮那种“抛头颅,洒热血”的感觉。
  她兴冲冲的回家告诉了家人这个好消息,全家都为她感到高兴。
  “咱家以后要出初中老师了,刚好黑蛋今年上五年级,以后你就能给黑蛋当老师。”
  在农村,“老师”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更何况美香还不是小学老师,是初中老师,那感觉又高了一个档次,张巧儿太欣慰了,她做梦都没想到这小闺女会有这么出息的一天。
  美香还不习惯被人这么夸,有些不大好意思的笑着说,“哎呀,我就是去实习,还没到正式安排的时候呢,你们也别太高兴了。”
  万一她实习成绩不理想呢,到时候大家又该失望了。
  尽管她进步了很多,但她骨子里是有自卑情结的,总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自己让别人失望。
  很快就到了报道的前一天,美香收拾好行李出发,赵东河送她去车站,离开前佳慧给了她一百块钱,还给她准备了不少吃的。
  “嫂子,这钱我不能要,平常你给我的零花钱我都存着呢。”
  还有之前在老家挣的,这么几年,一两百块钱她还是有的。
  “你收着吧,穷家富路,在外面宁愿多带些钱也不能委屈了自己。”
  美香是个很节省的姑娘,从不乱花钱,佳慧知道这钱她多半不回花,但该给的还是得给。
  因为县城离村有上百公里,这也就意味着美香不能回家住,得住在县城,还得看学校安不安排宿舍,一个年轻小姑娘自己一人在陌生环境工作生活,说实在话大家都挺担心。
  “那……谢谢嫂子。”
  美香知道嫂子是个爽快人,既然给了就是真心给,不是装模作样,既然嫂子真心给,她也没必要拂嫂子的好意。
  “自己照顾好自己,有事往我们学校打电话。”
  这年头电话也是个稀罕物,家里没有拉电话线,但学校有电话亭,老师办公室也有电话,所有能找到她跟赵东林的电话都已经给了美香,真有事一找一个准。
  美香“嗯”了一声点头,“我知道了嫂子,你别担心,我去两个月就回来了。”
  美香挥了挥手离开,东河送她上了去县城的公交车站,看着她上了车,等车子缓缓出发才转身回家。
  “这是咱们学校宿舍,住的老师不多,也就七八个。”
  到县城第一件事就是报道,说明了自己需要住宿的问题,校主任带着她去了学校宿舍,就是学校东面一排矮小的平房,一间十平米左右。
  宿舍里有一张上下铺的铁床,因为住宿人不多,美香自己一人住。
  系主任给美香安排的是初一年级二班,实习语文跟自然科学,主任还问了她会不会弹琴,如果会的话还可以充当音乐老师。
  第二天,美香早早起床准备,提前到了学校,一年级办公室,等待各位老师们的到来。
  老师们陆续出现,美香很礼貌的跟大家打招呼,大家相互做了自我介绍。
  “崔宗逸还没到?就剩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