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先婚厚爱[封推]-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初夏之前就已经随宋医生学习,所以下午其他学员去找自己的帮带医生护士时,她便不能再跟着四处乱窜,而是老老实实的去了宋医生办公室。
    “手续都办完了?”看到初夏进来,宋医生难得的对她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是的,都办完了,谢谢老师关心。”初夏赶紧站直了身子回答,突然受到这么热情的对待,她有点儿受宠若惊的感觉。
    “办完了就安心学习吧,你和别人不一样,再有一个多月就要结婚了,这段时间多花心思在学习上。”
    “是!”
    “我给你的书继续看,有不明白的,就问我。”
    坐在一旁的王婧冲初夏眨巴眨巴眼睛:“还不快谢谢老师,只有真正认可了的学生,老师才会亲自教导!”
    “老师,我会尽全力的!”虽然不太明白王婧突然的善意是做给宋晓玉看的,还是发自内心,初夏还是感激的冲她笑笑,听从了她的建议。
    宋晓玉摆摆手:“行了,我不听嘴巴上说的,要让我相信你,就用行动来告诉我。”
    “是!”初夏应一声,退到了自己的办公桌旁,找起她的大部头继续啃。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初夏过的忙碌而又充实,除了每天晚上和大课堂上能见到罗晓琼和刘美君,其他时间都是跟在宋晓玉身边渡过。
    …
    大林村。
    赵玉兰和林宝河已经搬进了宽敞的大瓦房,东间的炕上,赵玉兰和胖婶以及村里两个关系不错的媳妇,正在忙活着为初夏做大红缎面的被子。

    第190章 担心

   
    ………………………………………………………
    松软雪白的棉絮均匀的铺在白色被里上,覆上大红带又喜字的缎面被表,将白色被里折上来,四个女人一人把着一条边,长长的棉线拉的“哧拉哧辣响,均匀的针脚便漫延开去。
    几人手上忙活着,嘴巴也没闲着。
    “二嫂,你和二哥可真是有福气,你说咱这村子里,儿子闺女一大群的有的是,可哪个沾了儿女这么些光了?”
    “是啊,就说这大瓦房吧,全县找不出第二家来!”
    “唉,我家闺女也十七了,倒不指着她能给家里盖个大瓦房,能给添辆缝纫机我就知足了,不怕二嫂笑话,我做梦都想着有台二嫂家这样的缝纫机呢!”
    “文英娘,你倒是真敢想,这蜜蜂牌的缝纫机可是好几百呢,我就没你那么贪心,能有台牡丹牌的我就挺满意。”
    “你家建新是小子,你能和我比?”
    “怎么没法比?”
    “你儿媳妇能给你买缝纫机?”
    “……”
    胖婶瞄一眼被说的哑了火的女人,笑着打趣:“建新娘,你家小子要个量有个量要模样有模样,哪次出夫不勾的一群小姑娘眼珠子直往身上贴?
    你就放出风去,谁能陪送台缝纫机给你这个婆婆,你家建新就娶谁当媳妇,我给你打包票,只要这么做,你那缝纫机比文英娘那缝纫机还妥当。”
    儿子被夸条件好,建新娘嘴角立时就勾了上去,却忘不了为自己辩解:“胖嫂,我这个当娘的可不能为了自己想要台缝纫机。就把儿子给卖了,媳妇嘛,还是要心眼好,缝纫机有钱就能买,心眼好可不是有钱就能买的事儿。”
    文英娘就点头:“你这话对,不管女婿还是媳妇,得先看心眼儿,就算家里有金山银山,心眼不好,也过不舒坦。”
    “唉!”胖婶就叹了一声。闷着头不再说话。
    文英娘和建新娘脸色都有些讪讪,刚才说的兴起,倒是忘了胖婶一直不满意钟红英做儿媳妇的事儿了。想想钟大娘那脾气,罗家要真娶了钟红英,日子还真就不好过了。
    赵玉兰和胖婶的关系更近一些,没那么多忌讳,遂低声劝道:“你也先别愁。不到结婚那一天,谁也不敢说怎么着。”
    “我不是愁和钟家结亲的事儿,我是愁我家那傻蛋儿子……”胖婶再叹一声,“咱们几家都是亲近的,我这话也不背讳。
    我家红旗是个死心眼儿,到现在。一天一封信给钟红英,原本吧,我就觉得。他要是真铁了心要娶钟红英,那就娶吧,大不了到时候分家过日子。
    可这会儿,钟红英也要去当兵了,就她那心性。哪还能再看上红旗?唉,就红旗那个一根筋。我是怕他到时候想不开,把这辈子给耽误了。”
    经胖婶这么一说,赵玉兰眉头也微微皱起来,自罗晓琼去当兵,钟红英每天都要去罗家坐会儿陪着胖婶聊聊天,这使得原本对钟红英不满意的胖婶,也就渐渐接受了她。
    “这些日子钟红英没过来?”赵玉兰问道。
    胖婶摇了摇头:“自接了入伍通知书,就再也没来过。”
    “哎!”文英娘就叹一声,“那也是个心野的,总想着攀高枝儿,胖嫂,要是真散了,我倒觉得是好事儿,那样的媳妇,不好养啊。”
    建新娘立即附和:“就是,胖嫂,我看你的担心忒多余了点儿,咱家红旗脾气是倔了点儿,可他不傻,钟红英要是真变了心,哪还能一直挂着她?
    咱家的条件摆那儿,红旗的条件也摆那儿,想找个好媳妇,多容易!你把媳妇给他娶回家,搂炕头上睡几天,保准他再也想不起钟红英是谁来。”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可这事儿,胖婶也不想再和外人理论,便笑着拍一把建新娘:“你这个糙婆娘,哪有这么说侄子的?”
    建新娘就笑:“话糙理不糙,哪个不是那样过来的?再说,我又没当着我大侄的面儿说,咱几个老娘们,还装什么不通事儿的?害什么羞?”
    “你呀……”胖婶手指虚点着建新娘,一脸的无奈,“你这张嘴啊,就不能说出点好听的?”
    “胖嫂,我哪里说的不好听了?”
    “好听好听,可好听了。”
    “”
    几乎见天和胖婶一个锅里摸勺子的赵玉兰,当然看得出胖婶并没有真的放下心来,而且,依她对罗红旗的了解,也知道胖婶的担心绝不是多余的,但是这事儿,现在好象也真没什么好办法解决。
    罗红旗不是个能听得进劝的,她有时候就纳闷了,胖婶和罗刚顺都不是那种轴到死的性子,罗红旗到底是随了谁呢?
    晚上林宝河回来,赵玉兰就把这事儿告诉了他。
    林宝河琢磨一会儿,叹口气:“幸亏咱家初夏没看上红旗。”
    “你……”赵玉兰一脸无语,“我和你说红旗的事儿,你怎么扯咱家初夏头上了?”
    “要是咱家初夏看上他,他心里再惦着钟红英,你说,受苦的可不就是咱家初夏?”
    赵玉兰恨恨的瞪他一眼:“茶香都快愁死了,你还在惦着这事儿,要是让她知道,以后保准见了你连话都不爱和你说。”
    “你就爱瞎操心,红旗不傻,等他看明白了,谁都不用劝,他指定知道怎么做。”
    “可他要是看不明白呢?”
    “钟红英和他在一个部队当兵, 就钟红英那性子,要是真和红旗不成了,你说她能不能再找?要是那么着红旗都看不明白,那你们操心也是白|操。”
    琢磨了好大一会儿,赵玉兰幽幽的叹口气:“也是,要是这么着都想不明白,还真就没治了,唉,你说他到底随谁,怎么就那么倔?”
    “他奶奶悄就是个倔的?”
    “对啊!”赵玉兰恍然的一拍脑袋,“你不说我倒还真忘了,他奶奶可不就是个倔的嘛,其实这么说起来,倔也挺好的,要不是红旗奶奶,胖婶哪能那么顺当的嫁给刚顺?”
    当年,胖婶和罗刚顺要定亲的时候,村里一个对罗刚顺有意思的姑娘,寻死觅活的逼着爹娘托媒人来罗家说亲,表明了不要彩礼。
    罗家那时候挺穷,罗刚顺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没说亲,罗刚顺的爹就动了心,想着把彩礼钱省下来给二儿子三儿子说亲。
    结果,罗家老太太说什么也不同意,还亲自去倒提亲的人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最终,在罗老太太的张罗下,彩礼钱一分不少的把胖婶娶过了门。
    但,罗老太太这么做,并不代表着她极喜欢胖婶这个儿媳妇,反正自胖婶嫁过来,老太太对胖婶就总是不咸不淡的,任胖婶怎么讨好,都没用。
    这些年,罗老太太一直和小儿子小儿媳生活在一起,任胖婶怎么请,都不到大儿子家住。如此说起来,罗红旗的性格和罗老太太,倒还真是有几分像。
    不过,如果罗红旗的性格要真是象罗老太太,赵玉兰倒真觉得没必要替罗红旗担心了,等他看明白了,想明白了,应该会知道自己将来的路怎么走。
    由罗老太太,赵玉兰就想到了周老太太。
    哎,也不知道那个周老太太会不会象罗老太太这么倔,一辈子都不接受初夏,虽说只是个老婆婆,可是,毕竟是长辈的长辈,要是她不喜欢初夏……
    “他爹,你说小周团长的奶奶,不会也象茶香婆婆那样吧?”
    “这种事儿,咱们担心也没用,只要小周团长对夏好,夏的婆婆公公对夏好,旁的人,咱就别强求了。”
    赵玉兰象赶苍蝇般挥了挥手:“算了,不寻思这些事儿了,依着这么瞎琢磨,闺女一辈子都嫁不出去。”
    “还有十来天,闺女就成人家的人了……”林宝河眸中流露出一丝伤感,“才多少日子啊,包小被里,那一点点,这就要成人家的媳妇了,哎!”
    赵玉兰也跟着忧伤了一阵儿,认真的看向林宝河:“他爹,等夏有孩子了,我想去给她看孩子,外人伺候我不放心,我当年落下病根就是月子没坐好,我不能让夏也走我的老路。”
    “周家人不能……”
    赵玉兰打断林宝河:“能不能的我都不放心。”
    林宝河赶紧道:“好好好,那你就去给夏看孩子,不过这事儿,咱得先和亲家商量商量,要不以后夏在周家不好过。”
    赵玉兰点头:“嗯,结婚的时候我就和亲家商量。”
    “这会儿咱得先商量送亲的事儿,也该定下来了。”林宝河头疼的抚了抚额头,“人少了吧,怕周家人瞧不起夏,人多了吧,我是真不放心。”
    “咱爹娘和大哥、三弟这根本就是在有意拿桥呢,知道这事儿离了他们不行,就等着咱们上门去求他们,可要是开了这个口,以后……”赵玉兰叹一声,不再说下去。

    第191章 看谁耗过谁

    赵玉兰和林宝河两口子从A市回来没多久,村里人就都知道了大瓦房是初夏的女婿给两口子盖的。
    在议论两口子好福气的同时,也少了不一些恶意的猜测,是以,十里八乡的都在传初夏要嫁个半大老头子。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总觉得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没那么容易得到,若是有幸得到了,那肯定就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所以,猜来猜去,林宝河家的闺女出去当兵一个月,被老头子看上了的消息,便象长了翅膀般飞出去。
    所谓的传言,就是所有人都知道后,当事人却蒙在鼓里,这事儿,也不便外,当消息传得满天飞的时候,林宝河两口子才知道。
    而他们还是通过罗刚顺和胖婶那儿得到的消息。
    至于罗刚顺和胖婶,是从大刚爷爷那儿得到的消息。
    大刚爷爷,是无意间和别人聊天得知的消息。
    总之,因为这几家的关系走的比较近,所以,传言的时候,就有意的逼开了这几家,结果导致消息比实际流传滞后了好多天。
    到了这个程度,解释,已经没什么意义。
    难不成,要去大喇叭上吆喝吆喝?
    几家商量了一下,并没对外做任何解释,原因很简单,到迎亲的那一天,谣言自然会不攻而破,现在解释,只会让大家的谈资再多一点而已。
    是以,眼看着离结婚的日子越来越近,好多人也都憋足了劲儿等着看笑话,甚至有人打赌,到底是女婿年纪大还是老丈人年纪大。
    而在这热闹流传的过程中,林老爷子林老太太和林大伯林三叔,不但没帮着说一句好话。还摆足了看笑话的姿态。
    当然,看笑话归看笑话,老两口想要沾便宜的心却是一点没少,闹腾了一场最终没得到预料中好处的林家老两口,便联合大儿子三儿子一起拿起了桥,表示不能加林初夏的婚礼,理由很简单,怕丢人现眼。
    依照当地的风俗,嫁女儿的时候,是一定要有亲属送嫁的。这个亲属,当然就是父亲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小姑林宝娟已经完全恢复健康,倒是早早的给林宝河两口子打了招呼。初夏结婚的那天,她要跟着去送亲。
    可是,同姓族亲最起码要十二个人前去送亲,才代表着对出嫁闺女的重视——这是当地的风俗,虽然周家那边未必这样认为。可生长在这儿的林宝河赵玉兰,不可能不在意这事儿。
    若是撇开林宝江和林宝河找没出五伏的其他林姓亲友,那也是会惹人笑话的事儿,所以说,现在这事儿基本上陷入了死局。
    要么,林宝河和赵玉兰去求林宝江和林宝海。要么,他们豁上闺女在当地被人传为笑柄。
    被传为笑柄这事儿,是林宝河和赵玉兰万万不能接受的。若是初夏婆家的人来了这边,听到的全是负面的,那对初夏,还会重视吗?
    所以这几天,两口子有事没事的就愁这事儿。如若他们去求了林宝江和林宝海,那以后。初夏就等于一下子养了仨爹仨娘,这也是两口子不能接受的——要是让初夏婆家人知道了,会怎么看待初夏?
    所以左思没办法,右想还是没办法,婚期越近,两口子这心里就越焦燥。
    “去找大哥大嫂商量商量吧。”实在琢磨不出法子来,又烦燥的不行的赵玉兰便提议道。
    “行。”
    夫妻俩一拍既合,当即骑着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去了小林村儿。
    “怎么这个点来了?”
    两口子掀门帘进去的时候,赵玉山两口子和赵老爷子赵老太太正坐炕上闲唠,看到俩这个时候突然来了,都是一脸的担心。
    “爹,娘,大哥,大嫂,我们心里烦睡不着,就跑过来了。”赵玉兰边说边脱了鞋上炕盘腿坐下,“这眼看着还有十来天就要结婚了,可送亲的事还没解决,我们俩都快愁死了。”
    赵玉山就摆摆手:“周家不是有那些讲究的人,要我说,咱们就亲近的坐车一块去行了,反正初夏也不回来发嫁,没必要非得按家里那一套来。”
    “结婚是大事儿,一辈子就一回,哪能这么草草了事?”李爱媛瞪一眼丈夫,眉头也皱起来,“可真要是求着那些人,以后”她扫了一眼林宝河,才道,“以后你们可就得任他们拿捏了。”
    “所以我们才过来找你们商量嘛。”赵玉兰看向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爹,娘,你们觉得怎么办好?”
    “这事啊”赵老爷子吧哒一口烟,才道,“我和你娘早就琢磨过了,按你大哥大嫂的说法儿,和我们对小周的观察,周家不是那眼眶子浅的,咱们就是去一个村的人,也争不了面子来。这个理儿我不细说你们也明白,两家的门户摆那儿呢。
    既然咱不争这个面了,也就没必要非得摆那个谱儿,人的脾性,是改不了的,日子嘛,是给自己过的。他们不愿意去,就别勉强人家,喜事儿是咱家的,不能逼着人家和咱们一起喜乐。宝河,我这么说,你别不愿意。”
    “爹,你说的是实情。”林宝河就叹气,“我爹娘但凡有您百分之一的通情理,我们俩也不能给逼成这样。
    就我们现在住的那大瓦房,老两口已经开始琢磨着,等我和玉兰走了以后,是留给初春还是初秋。
    爹,娘,这话传我耳朵里的时候,我寒心啊,那是我亲爹娘,我还没死呢,他们已经琢磨着分我的遗产了。他们把初夏当成什么了?”
    听他这么说,赵老爷子赵老太太和赵玉山李爱媛就齐齐叹了口气,爹娘能偏心到这份儿上,也真是够稀奇了。
    …
    同一时间,林宝江家也是聚了满满的一炕。
    林老爷子林老太太迫于压力早就搬到了林宝河家原本住的那屋,所以现在商量事儿,一大家子都是汇到林宝江家。
    林老爷子林老太太、林宝江两口子、林宝海两口子、林初东两口子、林初秋林初春齐齐的聚在了东间。
    “都沉住气。谁先出声,谁就输了。”
    林宝海就叹气:“爹,我是想沉住气,可二哥两口子去小林村了,要是他们改了主意,咱们怎么办?”
    “他们能改什么主意?”林老太太翻个白眼儿,“就他们把初夏那丫头当个宝似的养着,能舍得改主意?
    要是没有你们去送亲,这十里八乡的会怎么说他们?你二哥二嫂可以不要那个脸,可他们绝对不会让初夏不要那个脸。
    你就放一百个心在肚子里。不出三天,他们指定上门求咱们,他们也怕再晚了。咱们就是不去,让迎亲的人看笑话!”
    “娘说的是!”郑三巧紧接林老太太的话茬发表自己的意见,“宝河两口子可是把初夏当成心尖尖疼,他们哪能舍得让初夏受一丁点儿委屈?”
    林宝海就叹声气:“可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宝海,虽然你二哥两口子没说初夏嫁的是什么人家。可是,能动用乡里的关系,盖起那么一排大屋,那是一般人物干的事儿吗?
    不管他多大年纪,只要他娶了林家的闺女,就得为林家办事儿。但这办事,得分谁说。
    上次和你二哥闹成那样,你二哥二嫂能让女婿帮咱们?要是不帮。再大的官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爹和你娘年纪都大了,没什么指望了,就想着让你和你大哥能有点儿出息,我们不是不想你二哥有出息,可他那个脾性。能有什么出息?
    这会儿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要是不好好用起来。老林家估计也就这个样子了,所以,你们都听我的,沉住气。
    咱们沉住气了,你二哥二嫂就沉不住气了,等他们求过来,爹和娘就让他们和那边女婿商量,解决你们兄弟俩的工作问题,把初春初秋弄出去上大学,初东这边,找个离家近的公家单位上班,别的要求,咱就不提了。”
    这些个打算,林老爷子已经说了不是一次了,可是每次他说起来,林宝江两口子林宝海两口子和刘美清都是喜的两眼发光。
    是以,当他再这么强调一遍后,原本因发现林宝河和赵玉兰骑自行车去了小林村而慌乱的众人,心也就定了下来。
    是啊,就算是再大的官,要是不帮他们,有什么用?
    要不趁着结婚这会儿把要求提出来,以后再说,谁能听他们的?
    这是他们为自己争好处的唯一机会,尤其在上次老爷子老太太把林宝河两口子逐出林家以后,他们能用的,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
    “老二家那大瓦房,是真好啊!”郑三巧忍不住感叹。
    一向淡定的老三媳妇杨爱华也点头:“是,咱全公社,独一份儿,那房子,在里面住着,喘气都顺溜。”
    “要不是初夏嫁的男人有地位有本事,他们敢把房子盖的那么拔尖儿?”林老太太就撇嘴,“整天说疼闺女,到了这时候,还不是先想着自己个儿?”
    “娘,我觉得这事,宝河和玉兰能答应,还是因为疼闺女,就初夏那样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嫁个一般人家,哪能被稀罕?
    估计宝河和玉兰就是不想让闺女受气,才应下了这门亲事儿,年纪大点儿怕什么,等他死了,初夏再招个上门女婿,玉兰和宝河可不就能一直守着闺女过日子了? ”
    刘美清听婆婆这么说,一脸的恍然:“娘,我这些日子就想不明白,二叔二婶那么疼初夏,怎么能不管不顾的把她嫁了,让你这么一说,我总算是明白过来了,还是娘脑子活络。”
    “别跟着瞎说!”别人说话自己不能插嘴,自家老婆说话,林初东还是可以训斥两句的,虽然他的那个自家老婆也不听他的。
    对于爹娘和爷爷奶奶小叔小婶这么算计二叔一家,林初东是极不赞同的,可惜他人微言轻,说什么都没人听,没办法,只好每次开会,他就坐一边装布景板,然后,等会开完了,他再悄悄的去给林宝河两口子报信,好让他们提早有个打算。
    和他同样不赞同这事儿的,还有林初春,每次一家人商量的时候,他都是坐在一边一脸的讽刺,而且他再三申明,他不想去上大学,他会等够了年龄去当年。
    而今年,他的确也如了愿,但到今天为止,林小叔林小婶还没答应他让他入伍,他们更希望的,是让他去上大学。
    为了防止他像偷偷去验兵一样,再偷偷去当兵,林宝海和杨爱华把他的入伍通知都藏起来了,并且以此为要挟,让他来参加家庭会议。
    要不然,他才不来受这个罪呢,一个个跟个小心眼的黄鼠狼一样,眼巴巴的盯着初夏那个肥鸡,恨不得立马撕巴干净了吞入肚儿。
    这哪像是一家人?估计就算是仇家,也就这样了吧?
    将近十点的时候,林宝河和赵玉兰返回了大林村,差不多同一时间,林宝河和杨爱华也带着一双儿子回了家。
    拉锯战继续进行中。
    第二天,林老爷子林老太太悠哉游哉的在家等了一天。
    第三天,林老爷子林老太太略显期盼的在家等了一天。
    第四天,林老爷子林老太太眼巴巴的在家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