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月球驾驶员(美味罗宋汤)-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达心中为那些能够淡定记笔记的人感到钦佩,这种情况下还能这么好学。
“我们现在距离地球多少AU?或者随便你说的什么单位!”有个暴躁的美军军官忍不住叫道。
谁有心情上科学课?大家更关心地是现实问题!
“这是知识铺垫,”张柏林丝毫没有理会那人的嚣张态度,“跃迁的原理是将物质能量化,经过媒介后再次重组成物质的过程,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由媒介来填充。这个媒介可能是宇宙空间,也可能是物体本身附带的能量,以我们的科技无法确定。但不论怎么说,这种跃迁都有上限和下限。”
“也就是说,科学家们可以找到我们的位置?”欧奈尔中将问道。
“当然!”张柏林自信道,“如果以月球大约7350兆吨的质量来算,E=mc^2……即便以光速飞行,也需要正无穷大的能量,足以造成空间坍塌形成黑洞。我不确定现在我们身后是否已经有了一个黑洞……不过我们的实际运行距离应该在……”
“你的设想完全没有支持!”质疑声首先出自科学家团队内部,是郑然。他站上讲台,一把夺过了话筒:“月球人有什么必要让这么庞大的基地移动?现在应该是军人的时间,让他们计算一下这个月球基地的覆盖半径,终点必然是在半径延长线上。”
军队参谋们一扫刚才昏昏欲睡的萎靡,纷纷开始作图计算。如果以大唐级的巡航半径计算,月球基地最大可以覆盖一个AU的球状空间。这种推算的关键点在于月球是一艘母舰。
如果月球是比母舰更高一级的基地,可以容纳更多的母舰,那么它的作战半径就不知道能够扩大多少倍了。
“从模拟程序里看,月球是母舰的可能性很大。”郑然道,“那么这次跃迁点很有可能是的位置。”
“?连太阳系都没有出?月球想挪挪屁股换个位置观察地球或者其他行星么?”张柏林气恼地夺回话筒,“好吧,我承认无法推测终点,但是上限很清楚,我们不可能在四个半小时之内飞出五万光年,那是银河系的半径,也就是说,我们不会飞出银河系。”
“这个结论对我们目前的处境有什么帮助?”杨曦问道。
“人类可以观察到的最远星体在132亿光年,只要我们没有飞出银河系,我们就有成熟的星图,标识我们的位置。为我们想办法回家提供信息。”郑然回答道。
“我真不知道谁是这个基地的首席科学家。”张柏林十分不满地对郑然道。
“我也不知道。”郑然轻描淡写地化解了他的攻势,“不过我不介意帮忙。”
“两位先生!”欧奈尔将军站起身,“现在不是争吵的时候。我们得想想,如果月球停留在太阳系边缘,我们怎么把它拉回去!”
这才是问题所在。
杜达怀疑郑然是否会用月球人DNA细胞标本仿造个生化人出来——如果科幻小说上的技术能够实现的话。即便这样,也不能保证那个生化人可以把月球开会去……万一真的停在了太阳系边缘,那么自己得花几年时间才能驾驶着平阳公主回家呢?
现实很悲催。平阳公主作为人类能够使用的最快的飞行器,作战半径只有1AU,最远巡航半径不会超过3AU,就算拼命飞也不可能飞回地球。
“要想回家,靠我们自己的技术是不可能的。”张柏林道,“月球上只有轻工业,唯一的重工业是大型飞船船坞,监控表明它在跃迁过程中已经彻底毁损了。”为了方便材料运输装卸,船坞建在月球表面。在跃迁的时候,整个表面都像是被清洗了一遍。
这个损失固然让人觉得心痛,不过让人觉得欣慰的是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没有受到影响,这就意味着大量的氦3以及其他资源仍旧得以保存。
“那么现在必须考虑另一个问题。”欧奈尔将军道,“月球能否支持人类长时间生活,甚至是几代人。”
“生命维持所需要的大气、食物和水没有问题。”郑然道,“从地球带来的实验种子成熟速度极快,我们很快就可以满足两百万人的主食需求,但是在蛋白质和脂肪上面,我们奇缺。”
“奇缺是什么概念?”杨曦皱了皱眉头。
“可供食用的哺乳动物只有三种,每种五十对。”郑然道,“实验白鼠数量较多,但估计大部分人吃不下去。”
“这是个坏消息,在未来我们不可知的时间里,我们只能吃素了。”张柏林微笑道,“对我来说是个好消息,我是素食主义者。”
“下水道、垃圾处理,这些怎么办?”俄军一个大校问道。
“生活污水方面,我们一直在使用月球人的系统。”一位俄国科学家不等别人翻译完,直接道,“曾经往下水管道倾倒过小颗粒浮球,但是没有在任何可见水源中出现,所以无法确定这些水最终排到了哪里。至于生活垃圾,在每个居民区边缘有两个中型垃圾焚化炉,排出的废气会被月球系统净化。”
杜达听他讲完,感觉得自己是个心很宽的人。除了短暂地想到了爸妈,他很快就告诉自己: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没问题,那么看来在这里并不会活得很痛苦。
——何况!还有陶玖!
杜达想起了在监控室值班的陶玖,心中泛起一股甜蜜的感觉。
会议持续进行中,完全无从了解信息的行政官僚们来到了科研区,希望能够参与会议。
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军官团和科学家们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科学家们认为行政管理人员应当知道所有信息,这样才可以对民众进行安抚,从而进一步保证月球基地的稳定。
军人们却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获悉真相之后,两百万民众很可能产生极端行为,严重破坏社会治安。这种情况下,应该由军队暂时控制局面,让民众逐渐接受现实。
月球基地的第一次内部大争论产生了。
科学家们指责军方贪婪权力,意图军事独裁。
三国军方难得团结起来,认为军方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并且提醒科学家:官僚体系是科学研究的大敌。除了用愚蠢的原因克扣科研经费,催促科研结果,其他什么好事都没干过。
部分科学家因此表示认同,还有一部分科学家则认为一旦军人专政同样会造成这样的问题。而且军事独裁会导致思想的钳制……说这话的时候,那位美国科学家直接将不信任的目光投向了杨曦。
正文 37、你们都是菜鸟么?
有一些问题是永远不可能得出结论的,比如意识形态。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给出了各种实例,使得辩手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例证。无论是支持何种管理模式,都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其中不乏无知和偏见,这使得争论容易跑题。
四个小时的时间是很短暂的,短得连折中方案都没有达成。当民众的抗议行为越来越不理性的时候,科学家团队和军方终于同意让民众代表进入会场。简单的试探之后,三方都陷入了悲催的困窘之中。
无论是哪一方,都无从取得绝对控制权,但是任何一方都有玉石俱焚的能力。
这种尴尬的状态被留守监控室的参谋们打破了:还有十分钟,月球将跳出跃迁状态。
会场里的所有人,只有五分钟时间来选定进入监控室的人选。然后用剩下的五分钟赶过去,见证人类历史上最远的一次远足——很可能在数代人之内都回不去的远足。
庞大的月球基地被整体能量化,然后再次组合起来。听上去很玄幻,但是人人都看到了这种能量化的表征——视野中尽是虚影。
“倒计时表有变化!”参谋对照着自己电脑显示出的阿拉伯数字,惊疑地喊道,“新的倒计时时间是49小时45分23、22、21秒……”
所有人都吸口气了,这个倒计时钟意味着什么?月球进入下一次跃迁的剩余时间么?现在只要一想到月球的问题,就是一连串的问号。仅仅靠收集到的三维文字,完全不足以破译月球人的秘密。
月球突然发生了轻微的震动。这种震动绝非天然,因为谁都知道月球内部是空的,不存在月壳运动。
而且,这种震动显然具有某种频率性。
“打开天体环境投影!”杨曦叫道。
控制天体环境投影的是一名华夏军人,当即将自己操作台前的投影切换到中央圆球。
在场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发出一声惊叹!
十二架三角形飞行器,正以编队形式分成两队,轮流对月球进行轰炸。
地外文明!
文明程度:一级以上!
他们用如此热烈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月球,多少让地球人有些“受宠若惊”。
“这里距离地球有多远!”欧奈尔喊道。
“星图对比中……”美军参谋焦虑地盯着电脑显示器。
“我们不能任由他们轰炸,”杨曦站了出来,以天然领导者的气势大声道,“应该迎战!”
“他们未必知道我们是宇宙飞船……或许轰炸一会儿就没事了。”一个欧美人种的民众代表反对道。
“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开采月球表面的氦3,否则我们的核聚变燃料恐怕不能维持多久。”月球是资源供给基地,本身并不囤积大量的矿产和燃料。杨曦是个传统的华夏军人,坚信军民鱼水情,耐心地解释道。
“必须出击!无须解释!”欧奈尔中将和波罗丁少将在杨曦面前吃了暗亏,因为唯一能够出战的战机由华夏人控制。不过他们对于民众的态度可不那么友好,更看不惯杨曦的婆婆妈妈。
“杜达上尉!”杨曦转过身,“现命令:出击!自由作战。”
“是!”杜达行了个军礼,在众人的注视下扭动钥匙,进入机舱。
很快,平阳公主从月球南极喷射而出。
就像是被射出去的一样……
这种高初速控制,远比模拟舱里自行起飞要困难得多。杜达瞬间进入战斗状态,全神贯注,先声夺人,率先击毁了第一架尚未反应过来的敌机。
三角战机编队登时出现了一阵混乱,爆炸产生的能量波使得邻近两架战机产生了剧烈波荡。杜达的战术课程发挥了作用,接连两枚光弹射中了没有及时逃离杜达视野的战机。
天体雷达显示,另一队战机正意图绕到杜达背后。
杜达毫不迟疑地加速,冲向被打残了编队,从尚未完全消散的能量波动中穿了过去。
三角战机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热情,毫无畏惧地追向杜达,发射了两枚飞弹。
杜达心中冷笑:这些家伙肯定不知道月球战斗机是360度全视角的。
在杜达穿越那边能量波动区的同时,他已经将视野转向了背后,速度丝毫不减地倒退飞行。那两枚飞弹的飞行速度超过了秒速200公里,但是双方的距离在六百公里以上,杜达对着那两个亮点,可以从容地进行闪躲,感觉难度只是比模拟舱里稍稍高了一线。
只要有两秒钟的时间,杜达完全可以避开两百公里之外了。
如果对照六棱锥战机的属性,这种三角战机似乎还差了一些。
杜达凭感觉将距离拉大到了安全距离,果断发射,轻松击毁追上来的两艘战机。
整个战斗过程不到三十秒,杜达已经解决了一半的敌人。
另一支编队似乎意识到了战斗力上的差距,将阵型变成了三棱锥体,在朝杜达逼近的同时倾泻大量火力。杜达凭借直觉躲过了第一波火力覆盖,突然发现自己关注的主视野与余光看到的视野很不协调,存在一个很明显的视觉差。
——原来打开武器系统之后,还有望远镜功能。
杜达心中窃喜,难怪隔这么远都能看到。如果自己认识月球文字,说不定还能开发更多功能。要是能有一本简体华文操作说明书就好了……
这个望远镜应该也是通过眼部能量感应,顺利的时候有些随心所欲的感觉,不顺利的时候却完全不听使唤,杜达为此还浪费了几发光弹。想到月球基地内那么多人看着自己的表演,杜达心中燃起一丝兴奋,同时也为刚才那几发完全射飞的光弹感到遗憾。
——我人生的瑕疵啊!
杜达降低视野,直直朝正下方的铁锈色星球飞去。
敌机编队果然紧随其后。当他们的棱锥阵型变成了扁平的棱形阵时,杜达猛地拉起了平阳公主,从两架敌机之间的空隙处穿了过去,旋即视野旋转到下方,如同打靶一般将光弹倾泻出去。
从外部看,平阳公主似乎完全没有动作,然而悬浮在光柱中的杜达却经历了360度翻腾的锤炼。这种驾驶员被随时扳正的设计,使得周身血液就像是瓶子里的水,一冲一撞,大角度旋转的时候差点让杜达晕过去。
尽管如此,杜达的命中率还是很高,六架敌机中的四架直接被打成了一团团火花。另外两架战机转过侧翼,分左右逃窜。
杜达追上其中一架,再次击毁。
最后一架敌机发现逃不过平阳公主的追捕,意图在铁锈色星球降落。
杜达当然不能让他逃跑,直接在他下前方进行拦截。刚才的战斗已经很强势地显示了月球战斗机的技术水平,远非这种三角战机能够抗衡的。如果两者相撞,八成可能性是三角战机坠毁。
果然,看到杜达如此强硬的拦截姿态,三角战机只得拉起了机头,再次冲入宇宙之中。杜达如同赶羊一般,驱赶着三角战机飞向月球。三角战机试图逃跑未果之后,被迫在击毁和投降之间做出选择。
他选择了投降。
这并不是月球基地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
“杜达上尉,你要干嘛?”杨曦不满地在通讯器里喊道。
“让他投降。”杜达理所当然道。
“我们用什么武器来保证他能受到控制!”杨曦压制着自己的怒气。
杜达这才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自己在太空中拥有强横的实力,一旦进入了基地内部,平阳公主不可能开火,那就意味着只能用地球上的枪械进行控制。万一对方的单兵作战水平也和航天水平一样,很有可能一个人就横扫整个月球基地。
——不过司令也实在太保守了!到底谁才是新兵蛋子!
“先在月球表面确定他没有武器。”杜达不满道,“只要他的体型正常,我就用平阳公主的体重压制他。”被公主压死,也不算委屈他吧!
杨曦觉得这也是个办法。科学家们可是迫不及待地要让这个战俘尽快进入基地,好展开研究。事实证明,一级宇宙文明对地球人类的帮助远胜于更高级的宇宙文明。
杜达还没有切断和杨曦的通话,通讯灯再次闪烁起来。
——咦?还支持多窗口通讯?但是月球那边不是只有一个监控窗口可以连接么?
杜达好奇地按下了通讯灯。
正文 38、这也是科学么?
杨曦的投影被推到了旁边,通讯窗口里出现了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
虽然他拥有和地球人一样的生理表征,只是肤色微微有些偏向暗红,但杜达还是一眼就确定他不是地球人,这是本能对异类的排斥感。
他的眼睛同样长在正面,鼻梁微微带着一些弧度。他毛发茂盛,有着十分浓密的胡须。不过在地球人中也有许多络腮胡子的人,比他更为浓密。他张嘴说话的时候,杜达看到了他的嘴唇也是偏向于红色的。口腔里有牙齿,紧密、洁白……看上去一切都和地球人没什么区别。
这位中年男子好像正压抑着极大的痛苦,吐字缓慢,经常要闭上眼睛,伴随着频发的身体痉挛。他说的语言是杜达没听过的,所以只能用摇头和迷茫的表情做出回应。中年男子终于坚持不住体能的耗散,一头栽倒在通讯器前。
杜达看到机库大门已经打开,数量月球车疾驰而出。他们的目的地是三角战机降落的地方。杜达一边关注着月球表面受降的情况,一边寻找着其他可疑情况。
这个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人,他应该也在月球上。
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在月球着陆,才引发了十二架战机编队对月球的轰炸。
战机驾驶员走出了机舱,按照人类的规矩高举双手,掌心朝前。看来受降过程很顺利,杜达点转雷达,针对月球表面进行扫描。雷达上很快就显现出一个红色的小点,在一座月球山下。
“司令,发现敌机的追杀目标。”杜达道,“在月球高加索山下,应该是个受伤的外星人类。”
“不要轻举妄动,我派车过去,你先看好这边的受降工作。”杨曦好像已经成了月球军方的总指挥,驾轻就熟地调派兵力,让人去高加索山脉寻找幸存者。
杜达表示服从命令,严密注视着那个被俘虏的外星人登上月球车。
月球高加索山距离一号机库的位置并与不远,很快另外一队搜索队也找到了杜达说的幸存者。那是一架犹如装甲车一样的飞船,如果去掉梯形的舱头,机舱主体就像是一个火柴盒。这架飞船看上去就像是一艘地月穿梭机。考虑到它的雪橇状底架,很像是放大的雪橇车。
这架穿梭机直接被搜索队员开回了基地。
等所有人都进了一号机库,入口缓缓合拢,人工重力场启动,空气灌输,压力平衡……很快人们就可以脱去太空服,轻松地观摩外星人了。被俘的外星人看了看手腕上类似手表的仪器,毫不介意地摘下了头盔。
这也是一张人类的脸。
比之那位被救的受伤人士,他的肤色较淡,更像是美洲印第安人后裔。
——难道这个宇宙中所有的智慧生命,都是人类形态的?
战俘的身高并不算高大,在一米八左右,和周围的士兵差不多高。他身上的太空服看上去很软,不像有极高的防护力,身上没有带防身武器,各方面都很配合。直到他看到被人抬出来的红肤外星人,突然失控地大声嚷了起来。
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这样大声嚷嚷很容易被当做疯子。周围的士兵紧张地用枪顶住了这个战俘,同时示意他安静。出于生理结构的一致性,他很快就明白了士兵们的意思,渐渐安静下来,在往前行进的同时依旧不忘回头盯着那个受伤的外星人,嘴里发出几声吆喝。
受伤的外星人全身都裹在一件斗篷里。杜达上前,掀开斗篷,发现里面是类似棉麻的宽松服饰,腰上系着一条黑色的皮带。他很快就被皮带上的一个挂件吸引了。那是一截金属管,整体呈银白色,磨砂状表面,一端封口,一端是黑色的洞口,直径3公分左右,长度约30至40公分之间。
杜达示意战士先将外星人抬去治疗,自己带着这截金属管前往郑然的实验室。
“看看这个。”杜达将金属管放在操作台上。
郑然戴上防护目镜,小心翼翼地用石墨棒碰了碰,缓缓转动,将金属管拍录下来。
“这个洞口,好像是某种发生器。”郑然道,“不像是远程武器。”
杜达望向投影幕布。镜头从洞口探进去,金属管内嵌了一根细管,似乎上面还有环形刻痕。郑然用能量测度仪扫了扫,对杜达摇了摇头:“没有能量反应。”
杜达将这截金属管拿在手里,突然想到了大学时候去博物馆看到的明代苗刀。
——我的联想能力好像有些过头了……
“这算什么武器?”杜达双手上下握住金属管,随手一挥。
郑然不用回答。
内嵌的金属管随着轻轻挥动,十分顺利地滑了出来。上细下粗,整把武器就像是放大了的教鞭。杜达心中泛起一丝疑问。从他拿了这截金属管就一直在手里把玩,内嵌的细管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活动。
是因为无意间触动了这截把柄上的机关么?
杜达正要将把柄收到眼前,空气中传出“嗡”的一声,水蓝色的明光猛然迸射而出,凝附在细管之外。
实验室里的两人都吓了一跳。
“这就是传说中的光剑!”郑然扶了扶眼镜,凑了过来。
杜达连忙将剑挥开,以免郑然撞在剑上不小心自刎。
“光剑不是应该直接出来一道激光能量体么?”杜达舞了个剑花,“这个里面是有金属主体的。”
“你说的那是科幻小说。”郑然连忙找了一块实验金属让杜达切开,看看这柄光剑的锋利程度。“我以前读书的时候设计过真正的光剑,构思和这个很像。”郑然退开一步,“用超导体凝聚电能,形成剑刃。可惜那时候还没有人类还没有发明纳米电池。”
杜达专心致志,瞄准实验台上的混合钢锭,稳稳地从钢锭上方三公分高处,慢慢切了下去。
钢锭在剑刃之下融为铁水。
“这……太不科学了!”郑然在震惊之余叫了起来,“这块钢的熔点在2500℃以上!”
“说明这把剑的能量转换成热能之后,超过了这个度数。”杜达也震惊了,紧紧握着剑柄,将光剑竖了起来。
“那你怎么解释热能不传递这个问题呢?”郑然居然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