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冷酷总裁高调爱:求婚101次-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可姐,你能来南丰工作,我真开心,以后我休息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找你玩了。我带你去吃南丰的特色小吃,好好吃哦!”
“哈,我也喜欢吃南丰的牛杂煲、炒石螺,还有酒酿蛋。”
“啊?怎么你都知道啦!不过,我还很喜欢吃南丰的早餐呢!”
“好,好,好,以后我们就从城头吃到城尾,吃个够。”
……
两人本来就熟络,现在小可能来南丰做总经理,蔡琳心里当然高兴,也很羡慕小可有一个这么好的平台。
徐紫蕙感觉自己选的这个总经理,还真是选对了人。无论是胡小可对这片土地、这个事业的感情,还是当地干部群众对胡小可的感情,都是深厚的。
大家簇拥着徐紫蕙和胡小可进去茶叶公司的办公室。徐紫蕙发现,虽然办公室里装修简单,只是瓷砖地板,粉白的墙壁,房顶也没吊顶,也没有璀璨夺目的水晶灯,只是几盏日光灯挂在那里。但在农村来说,这样的办公室足矣,装修得太奢华反而会显得格格不入。
办公室很大,足足有四五十平方米,办公位是开放式拼在一起的,来人办事找人的话非常方便。和镇政府的其他办公室一样,茶叶公司的办公室也有一套木沙发,还有饮水机,茶具什么的。
当然,这里的茶叶比起镇政府以前的招待茶叶来,那不知是高了多少档次。站在徐紫蕙身边的赖明对徐紫蕙介绍道:
“徐总,本来你下面的员工想买布沙发,说布沙发显得高雅一些,但我对他们说,在镇里,以后可能会有很多村民来公司办事,他们有的人也许是刚刚在地里干活就赶过来,如果买布沙发的话,到时很容易脏。所以,我提议买木沙发。”
“不错,入乡随俗嘛!赖镇长,谢谢你这么细心办事,我们城里来的人来到这里,可能很多事情不懂,以后,你看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
“徐总,我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公司在我们镇政府办公室,我们一定会提供一切便利。对了,关于员工伙食方面这事,还是要向您汇报一下呢!”
“从现在开始,凡是茶叶公司方面的事情,都向小可老总汇报吧!我的手可没有那么长呢!”
“紫蕙,你不是吧,现在就开始做甩手掌柜。”胡小可娇嗔一声,不过,她还是大方地对赖明说,“赖镇长,趁大家都在,我们可以谈谈伙食方面的话题。”
原来,茶叶公司现在有三五个员工在镇里上班,都是年轻人,大家也都不想开伙做饭。为方便大家吃饭,镇里就安排他们在镇食堂吃饭。
但镇里食堂的伙食标准比较差,赖明担心他们几个吃不好,就想征求一下茶叶公司的意见,要不要给他们开小灶,每餐给他们炒几个小菜。
听过赖明的介绍,徐紫蕙和胡小可都很感动。
☆、913。第913章 热情的乡亲
赖明的细心和关心,令徐紫蕙和胡小可都很感动。出门在外,住好和吃好是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个人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投入精力到工作当中。
“我觉得,只要厨房的师傅没意见,不会因为增加他们的工作量,每天多炒两三个小菜,是很好的一件事。”胡小可开始行使她做总经理的权力。
“工作量不大,只是每天会产生三五十元买菜的钱。”赖明如实汇报。
“那是很小的一件事,每天花几十元改善一下伙食,我认为很划得来。”据胡小可之前了解到的情况,白龙镇干部职工的伙食标准,每人每餐才三五元,现在几个人每天才增加三五几十元,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再怎么说,茶叶公司可观的利润摆在那里,总得付出才有更大的收获。
胡小可发现,在茶叶公司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几个大大的冰柜。显然,是用来存放茶叶的。好茶叶,必须有个恒温、低温的地方保存,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条。
牛牯大叔看着那几个冰柜,有些好奇,他问胡小可:“我说姑娘,这冰柜是用来放啥的啊?”
“大叔,这是用来放茶叶的啊!”
“茶叶还要用冰柜放啊,我们村里,谁家不是放在木柜里,茶叶的味道始终都好呢!”
“大叔,如果房子保持一定的湿度,也阴凉,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茶叶一般不会变味。但如果茶叶太多,房子内空气流动大,温度也高,时间长了,茶叶的口感和味道都会变的。”
“哦,原来是这样。”牛牯大叔恍然大悟的样子,搔了搔头,他有些自我解嘲地说,“我还以为是你们用来存放饮料和菜的。”
牛牯大叔的话,顿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牛牯大叔却毫不介意,他反而对长生说:“长生,我们去把外面那些东西搬进来吧!”
大家正在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时,长生正领着两个年轻人把几大袋东西搬了进来,好多东西,有自产的花生油,有浸泡多年的黄蜂酒,还有皮薄粒打的白果……最叫人没想到的,还有一些番薯和芋头。
“牛牯大叔,长生哥,你们这是怎么回事?”胡小可见面前一下像是堆了一座小山,想制止都没办法制止。
“嘿嘿,这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也不全是我们两个人的。”
“是啊,大家都说,你们带着大家发财了,我们肯定要表示一下。”
原来,村里人听说徐紫蕙他们要过来,家家户户都拿了一些自产的东西,要送给徐紫蕙他们。
“这——”徐紫蕙听完牛牯大叔和长生的解释,也不知怎么办好。自己是个生意人,自己也因为仙姐岩的茶叶,大赚一笔,没想到,到头来,乡亲们反而送东西过来。
虽说这些东西不是很值钱,但礼轻情意重,心意难得啊!
“热情好客是我们客家人的传统,徐总就不要纠结,收下吧!”赖明见徐紫蕙犹豫,便劝道。
☆、914。第914章 番薯和芋头
赖明解释道,客家先祖从几百年前开始,远徙他乡,开枝散叶,为客天下,于是,几乎所有的客家人都记得为客之苦。善待他人、热情好客蔚然成风,早已成为客家人骨子里的一种特质。
“徐总,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只要你遇到困难,客家人总会主动向你提供帮助,不遗余力,不计付出。”赖明又说道。
“对,赖镇长就是水平高,会总结。早在二三十年前,很多人来我们村里附近的山上打柴,有些远道而来的人天不亮就赶几十里路过来,打到柴后,他们经过我们村子,有的人实在太饿,在村前歇息,我们都会把他们叫进去家里吃饭。”牛牯大叔似乎为了验证赖明的话,开始举例。
“大叔,你们都不认识那些打柴的人吗?”
“哪里认识哟,出门在外,谁没有一点困难。而且,当时大家吃的无非是米饭,菜都是自己种的,无非就是家里每个人少吃几口,匀一点出来。”
“是啊!我还记得,我小时候,每天中午家里都吃番薯芋头,根本就没饭吃。”水生也接过话去说。
胡小可笑笑,对着长生大哥说:“大哥,我可是很喜欢吃村里的番薯和芋头呢,谢谢你们这么有心带这么多过来。”
原来,上次胡小可他们一帮驴友去到村里时,不知是谁提议,在山脚煨番薯吃。有人拿了二十元去村里买番薯,谁知这二十元竟买回半麻袋番薯,热情的村民还送了一些芋头,说芋头煨着吃更香。
那一次,胡小可他们在山脚一个背风的地方,挖了一个大坑,拾了一些干枯的树枝,煨了好多番薯和芋头,直把大家的肚子吃得滚圆滚圆的。
番薯的那个香啊,让大家终生难忘。
现在看到屋子里堆了这么多番薯和芋头,勾起胡小可很多美好的回忆,她甚至也想着,过些天,也去镇政府附近煨一次番薯来吃。自己动手煨的番薯,总是觉得味道特别香。
“姑娘,这个白果,是我们山里的特产,剥了外面的壳,用来煲汤,可是很好的味道,听不少城里人说,白果还有那个啥降三脂的作用。不过,白果的保管,你也要放到冰箱里去保存才行呢!”
“这么多白果啊!那我们要吃到什么时候?”
“没事你们就多煲汤喝,反正你们上班应该没有我们这么忙。你们可以买点排骨煲汤,或者是老鸭煲汤,味道也挺不错。”
“谢谢大叔,谢谢大家。”
关于仙姐岩的白果,胡小可也早有耳闻。白果在当地算是公孙树,因为白果的生长很缓慢,从一棵小幼苗到结果,可是要几十年时间呢!因此,爷爷种下的白果,可能要在孙子一辈才能有白果收成。
也不知是从什么年代开始,仙姐岩人开始种植白果树。而且,这一种,就在当地形成一种习惯,不少人都喜欢在村前屋后种上几棵白果树,长年累月,仙姐岩的白果树竟成一定规模。
☆、915。第915章 最好的白果
说来也怪,上次胡小可来的时候,就听蔡琳介绍说,南丰县其它地方的白果树结的果,都带着些许苦涩的味道,唯独白龙镇的白果,是清甜的,用白龙镇的白果煲的汤,更是鲜美。
因为仙姐岩的村民外出打工,有人带着家乡的白果到外面去煲汤喝,工友喝过仙姐岩的白果煲的汤后,觉得味道特别好,不少人竟要买仙姐岩的白果。
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仙姐岩的白果靠着口碑,在市场上打开一片销路。超市里的白果只是卖十元八元一斤,还鲜有人问津,可仙姐岩的白果卖二三十元一斤,还是很畅销。
蔡琳告诉胡小可,白龙镇的干部送礼,就很喜欢去村里买一些白果来送。白果虽然价钱不贵,但味道好,大家都喜欢。一时之间,白龙镇的白果,成为当地送礼最拿得出手的礼品。
大家坐着闲聊,胡小可便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白龙镇白果的一些事告诉唐君霈和徐紫蕙他们,让他们对白龙镇的白果也有一定了解。
“小可,你说得这么好,要不我们今天中午就喝一点白果汤,我还真的有点嘴馋呢!”
一听徐紫蕙说想喝白果汤,牛牯大叔马上抢着说:“好!今天中午就去我家吃饭,我马上让我家堂客去抓只老鸭来煲汤。”
说完,也不等徐紫蕙等人点头,牛牯马上拿出手机,给自己的堂客打电话,让妻子马上用老鸭煲汤,其它的菜,等他回去再弄。
牛牯大叔这么热情,徐紫蕙要推掉也难。都说盛情难却,这饭,一定得去吃。大不了自己以后赚到钱了,才村里做点公益事业。
“那我也就不客气了,谢谢牛牯大叔。”
“瞧你这闺女,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如果真的要说谢,还是我们应该感谢你们呢!如果没有你们,恐怕我们村里的茶园现在还没人去摘茶叶呢!”
赖明俯下身子,拿起一捧白果来看,只见白果粒粒饱满,都快有拇指大小,心里暗暗想到,仙姐岩的老乡还真舍得,这些都是一等一的好白果啊!
“徐总,你看,这些白果,个头好大,我在白龙长大,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白果。”
“赖镇长,徐总和小可他们是我们村里的贵客,我们当然要把珍藏着的最好的白果拿出来送给他们,这样才能显示我们的诚意嘛!”
长生的话不多,但说起仙姐岩的白果,他是感到很骄傲的。
自从白龙镇的白果打开销路后,南丰其他镇也都向分一杯羹。可是,其他镇的白果,无论用来煲什么汤,都没有白龙镇的白果味道好。
更奇葩的是,前一任南丰县的县委书讠已,听说白果满树是宝,白果叶可以做茶叶,白果的果实可以煲汤,便在一些平原地方大力发展种植白果产业。
这些白果当然不是那种“公孙树”的白果,而是经过嫁接改良后的白果树,只需三五年时间,就可以结果,乃至产生效益,造福村民。
☆、916。第916章 念歪经
为大力发展白果产业,当时县里还要每一个干部都参与进来,每人“认购”三棵五棵白果树,“认购”一棵白果树就要一百元。做了领导的,更是要“认购”十棵八棵。
当时的县委书讠已在大会上激情慷慨地说:“今天借一勺水,明天还大家一桶油。这是一项利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事业。全县的每一名干部,都要参与进来,一个都不能少。”
为此,县里还成立专门的白果种植领导小组,在某个乡镇的几座山岭上,大种特种白果树,还美名其曰“十万亩白果林”。
几年后,那些白果树是长成林了。可是,那些白果林结出来的果实,却是苦涩无比,根本不能实用。
县里投巨资办成的白果茶叶厂,据说是和很多高校合作,是高科技产品,有国家专利,但却得不到市场认可。除了县领导拿着一些作为礼品送人外,推倒市场上根本没有人买。
前任县委书讠已早已提拔到市里去做更的领导,县里干部那些投资到白果林的钱,哪里还有什么回报,毛都没有。
不过,很多想想,每个干部最少的花了几百,最多的花了千把块,大家都拿不回来,也不好去投诉,谁敢去投诉政府,还有市领导?除非是吃饱撑的,因此,个个只好自认倒霉。
赖明在办公室和徐紫蕙他们说起此事,深有感触地说:“徐总,说实话,我们政府干部的威信,在群众中,几乎没有。特别是涉及到种植养殖的,你去动员村民的话,根本就没有人听我们的话。”
“政府的职责,是为群众提供政务上的服务,如果从上到下的政府都去搞经济,那还要我们企业来干什么?”
“对,徐总说的这话真的好对。好像仙姐岩的茶叶,你们一来操作,茶叶卖出去了,大家心里都记得你们的好,连土特产都送过来了。”
大家在感叹时,邓一武也插了一句话过来:
“我们基层干部的苦,能有谁清楚啊!县里当时大力发展白果种植时,我是在另外一个镇做副镇长,主管农业。当时农民就笑话我们,如果这样种白果可以发财的话,早就有人去种,还轮得到政府来提倡吗?其实,我们也是对这种做法持有保留态度,可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我们下面的干部,只有执行的份,哪里还敢对上面的政策说半个不字。”
“邓书讠已,那你当时不是觉得心里很憋屈?”
“是啊!当时县里的领导也觉得这种新鲜事物下面肯定无法接受,因此在下达‘认购’任务时,就明确地说,各镇各单位要把大力发展白果种植产业当做ZHENGZHI任务来抓,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我们虽然心里不理解,但不得不去执行。”
邓书讠已的这些话,可以说是说出他的心里话。如果不是徐紫蕙他们在白龙镇投资这么大,真正帮村民致富,这些话他可能永远也不会和徐紫蕙说。
☆、917。第917章 首席茶艺师
听过大家的议论,徐紫蕙笑着说:“请大家放心,我们在白龙镇发展茶叶产业,是经过市场论证,而且现在也已经初步证明,我们的思路是对的。只要大家把好质量关,我们的茶叶一定卖得越来越好。”
“徐总,你放心,每次炒茶叶,我都很用心的。茶叶的质量,你一百个放心。”长生见徐紫蕙说起茶叶的质量,马上拍着胸脯打包票。
徐紫蕙向胡小可使了个眼色,小可会意地点点头,朗声说道:“现在大家都在这里,要不我们一起坐下来,谈一谈茶叶公司的事情。邓书讠已,赖镇长,你们有空吧?”
“有!当然有空。”邓一武立即回答,现在就是有天大的事情,也没有茶叶公司的事大啊!
听说要“开会”,牛牯大叔和长生便往门口退,想离去。胡小可连忙把两人叫住:“大叔,长生大哥,你们怎么走呢?我们开会,可离不开你们两人呢?”
“我们,也一起开会?”
“当然啊!你们是我们茶叶公司的骨干呢!我们通过充分酝酿,决定聘请长生大哥为公司的首席茶艺师,聘请牛牯大叔为茶厂的厂长。”
“首席茶艺师?”
“厂长?”
“对,我们马上要在镇里开办茶叶厂,把长生哥挑选过后的茶青,用机器进行炒制,茶叶的炒制,就由牛牯大叔负责。”
“这样好啊!我一直觉得挺可惜的,这么多茶青,我能选上的有限,还有很多茶青如果不炒,确实浪费。”
“是的,长生炒的茶叶,我们在市场上叫‘华夏一号’,以后机器炒的茶叶,就叫‘华夏二号’。只有高档茶叶和中档茶叶一起发展,我们的公司才可以越做越大。”
大家觉得胡小可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仅仅是做高端市场,万一市场有变化,对于茶叶公司来说,那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届时,茶叶公司又开重新开发市场。
可是,工厂设在哪里呢?总不可能在镇政府里面炒茶叶吧?虽然茶叶公司能给镇政府带来经济收益,但要在镇政府大院炒茶叶,总归是不好的。
就在大家思考这个问题时,胡小可笑着对牛牯大叔说:“大叔,我去年来仙姐岩玩的时候,我发现,村里有个废弃小学,里面有一栋楼房,还有几排红砖房。这些房子,不知村里可不看出租给我们公司呢?”
胡小可的话,还真的让大家豁然开朗。是啊!怎么大家就没想到那些停办的小学校园呢!
自从华夏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小学的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大部分的乡村小学都已建楼房。有的是政府出资建的,有的是热心人士捐钱建的。可是,随着打工大潮的涌现,村里不少人要不在外地居住,要不去本县的城镇居住,真正住在村里的人,并不多。
很多村民为了孩子在镇上读书,甚至在镇上租房子陪着孩子读书。大家都觉得,城镇小学的教学质量比村里的肯定要更好。
☆、918。第918章 租校舍
镇上中心小学的校风和教学质量,和村里的小学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现在大家的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反正在哪里都是免费读书,为什么不去镇上读?
随着大家蜂拥而至到城镇的学校读书,乡村小学往往只剩下十几个学生,虽然上面不会强迫撤销,但学生数量的锐减,学习氛围荡然无存,甚至老师也无心教学。时间一长,大家也都送孩子去镇上的学校读书。
“胡姑娘的这个提议很好啊!每当看着我们村里学校在那里空着,长满野草,我的心里也像长满草,塞得慌。”
“牛牯大叔,你不是村里家族理事会的会长吗?你召集一下大家,把空着的学校给茶叶公司不就行了?”
“长生,你说的很对,这两天我就去找那几个理事谋划谋划,把学校这个地方用起来。”
……
牛牯大叔和长生主动提出去协商租用学校做厂房,让徐紫蕙和胡小可很感动,两人的眼眶蒙上一层雾气,不知说什么好。
一边的邓一武,倒是因为胡小可的提议,找到一条盘活村委会资产的路子。按照权责来说,村里的小学,所有权是属于村委会的。可是,随着大家送孩子到镇上读书,那些荒废的小学,大部分都是空置在那里。
有一些村委会考虑到学校一直空着不好,村委会办公条件差的就把村委会搬到校园里,算是充分利用。但大部分还是空在那里。
也有个别村委会把校舍租个一些养殖户养鸡养猪,虽然能有点收入,但因为养鸡养猪污染大,臭气熏天,还破坏学校周围的环境,村民意见很大。
如果以后各村空置的校舍都能像这样,租给别人办厂,污染小,收益也不错,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胡总,你真是有眼光,把工厂设在空置的村小里,盘活了村委会资产,还可以在村民中招收工人,这是互利共赢的大好事。如果我们镇里其他村的小学校舍也能这样做,该多好啊!”
“邓书讠已,这也是我们经过思考得出的决定,具体能不能行,还要村里的人讨论呢!”
“我觉得肯定可以的,我也和村里的支书打个电话说一下。等茶叶公司办成这件事后,我还要组织其他村委会去参观学习,把各自村里空置的学校也都盘活。”
“谢谢邓书讠已的肯定。我是这么想的,租金我们肯定要给村里。除了资金之外,我们还想每个月拿出一笔钱来,做点公益。”
“做公益?”
“是的。我以前去仙姐岩的时候,发现很多农村的老人生活比较艰苦,有些老人家虽然有钱,但舍不得吃,天天吃青菜,我看他们的脸都呈菜色。我就一直在琢磨,怎么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不知胡总有什么想法呢?”
听胡小可说想改善村里老人的生活,邓一武很感兴趣。他也听村干部说过,有些老人除了逢年过年孩子回来,平时几乎不吃肉,因为他们节俭惯了。
☆、919。第919章 不要报道
这个公益计划,也是胡小可和徐紫蕙商量好的,计划从下个月开始执行。这个公益计划的执行,也需要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因此,胡小可向邓一武介绍道:
“邓书讠已,我们这个公益行动,主题是尊敬老人,回馈乡亲。简单地说,就是仙姐岩村凡是上了六十岁的老人,不管他们是否独居,只要还是在村里居住的,茶叶公司每个月送给他们两斤猪肉。”
“每个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