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岁之好,一言为定-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正寒家里确实不算富裕,但是以同龄人的水平看,他已经称得上十分优秀了。在夏林希的眼中,财产不止是账户上的数字,也是潜在的能够变成现金的技能。
    因此夏林希认为,蒋正寒绝非穷困潦倒。
    她坐在教室的后排,一手托腮听着讲座,然而讲座涉及的内容,却是左耳进右耳出。她满心都在考虑钱,也在考虑怎么把自己的钱交给蒋正寒,才能让他放心大胆,毫无后顾之忧的拿去用。
    讲座结束之后,蒋正寒又和那位大牛聊了起来。他们谈话的内容从管理转移到了技术,在这一点上,蒋正寒比较擅长,对方也有所动容,留给他一张名片。
    全场几百个计算机系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男生和女生都有。主动上前聊天的有不少,询问联系方式的也有一堆,但是获得名片的同学,加起来不超过五个。
    夏林希心想,这大概是因为,在这位老板看来,交往的本质是互惠互利。他给出名片的那几位同学,似乎每一个都是专业技能过硬的。
    回家的路上,夏林希主动开口问:“你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创业的?”
    “去年开始准备,”蒋正寒回答道,“也写了执行规划和商业规划书。”话中略微一顿,继续说道:“产品我能自己策划,初期的项目工作量偏小,团队的人员数目,应该在六七个左右。”
    夏林希道:“假如只有六七个人,可以完成一个项目吗?”
    她抬头看着他,措辞很委婉道:“我的意思是,毕竟我们能拉进来的同龄人,项目经验可能都没有你丰富。”
    她一句话还没说完,他们就走到了电梯口,踏进门内之后,蒋正寒按下了五楼,继续刚才的话题:“我小学三年级进入编程论坛,十年来认识了一些人。”
    夏林希心神领会:“他们中的某一些,愿意加入你的团队吗?”
    蒋正寒笑了一声,没有直接否定她:“他们的工作都很稳定了。”
    果然还是没有想象中顺利。
    夏林希在心中叹息一声,大概明白了蒋正寒的意思。他所认识的那些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大多数都有着体面而稳定的工作,在蒋正寒开始创业的前期,他们可能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让人家放弃现状,跟着漂泊不定地创业,就有一点不切实际了。
    电梯门打开的那一瞬,夏林希又想到了他们的邻居——住在同一楼层的谢平川。
    她直接开口问道:“你有没有找过谢平川,他现在不是待业在家吗?前天中午我下楼扔垃圾,也看见他去大厅拿外卖了。”
    夏林希没有提到的是,谢平川就算拿一个外卖,也是穿得整整齐齐,衣服领子一丝不苟。
    这样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或许宁愿待业在家,也不会做不喜欢的工作。
    蒋正寒的话打断了她的思路:“上个礼拜,我和谢平川谈过了。”
    他从口袋里拿出钥匙,然后打开了自家的房门,左手还提着两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新鲜的食材,也是刚从超市买回来的。
    他一边和夏林希谈创业,一边去厨房收拾东西:“谢平川愿意投资,他看过计划书以后,协议出资二十万。”
    夏林希心中一喜,又听见蒋正寒笑道:“不过没有技术入股的打算。”
    此话一出,夏林希表示理解:“这果然是他的作风……但他都同意投资了,说明他也是支持的。”
    她宽慰道:“或许等你的公司做大了,谢平川自己就找上门了。”
    言罢,她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都找过谢平川了,打算近期就成立公司吗?”
    蒋正寒回了一声没错,随后走进卧室换衣服,夏林希也颠颠地跟过去了。
    窗帘已经被拉上了,夏林希顺手开了灯。
    就这么当着她的面,蒋正寒脱掉了外套,也脱了里面的衬衣,室内光线十分充足,夏林希看得心热,她转身背对着他,接着提议了一句:“你下次做俯卧撑的时候,一定要喊我,我来帮你计数。”
    蒋正寒很让她佩服的一点是,他每天都能保持运动量,哪怕单从这一点来看,他也是一个有恒心的人。
    她心里想得如此正经,蒋正寒却走到她的身后,右手跟着摸上了她的腰:“说到俯卧撑,你喜欢我怎么做。”他把她抵到靠墙的位置,语气变得有一点正式,仿佛在询问他的上司:“像现在这样,不穿上衣么?”
    夏林希一方面觉得他很机智,飞快猜中了自己的心思,一方面又觉得不好意思,她嗓音极轻回答道:“还是算了,我怕你着凉。”
    蒋正寒站在她身后笑,最后终于松手放开了她。
    夏林希才想起来一件正事:“对了,我和顾晓曼说过,我搬到校外住了,她约了今天见面,能让她到家里做客吗?”
    夏林希都这么问了,蒋正寒当然不会拒绝。
    顾晓曼是夏林希的高中同桌,她们两个做了多年同桌,也算是曾经共患难过,在高中的洗礼下成长,共同迈入了大学的门槛。
    顾晓曼的大学专业是会计,目前正在一所会计事务所实习,不过她同时修了双专业,也是一名法学系的学生。
    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夏林希跑下楼去接她,再回来就是两个人了。
    “夏林希,我给你们带了一点礼物,”顾晓曼提着一筐子的水果,雪白的额头上挂了一点汗,“听说朋友搬新家,要送这种水果筐子。”
    筐子里装了甜瓜哈密瓜,还有苹果水蜜桃,前方贴着超市的条形码,下面还印了几个爱心。
    夏林希打量了一会儿,有些脸红道:“这个好像是,送给新婚夫妇的……”
    顾晓曼闻言,也立刻脸红了:“我应该是买错了。”
    夏林希接过筐子,继续和顾晓曼道谢,她领着顾晓曼进门,心想也许买的正好,她和蒋正寒同居以来,确实有一种新婚的感觉。
    “等我上了大四,就能住到海淀区了,”顾晓曼红着脸开口道,“我们中央财经大学,大三以前都住昌平区,沙河高教园那一块儿。”
    她感叹了一句:“北京真的太大了,我每一次过来见你,都像是进城一样。”
    夏林希问:“那你的实习工作,不是很辛苦吗?”
    “每天五点半起床,坐最早那一班地铁,”顾晓曼踏进房门,看了一眼四周,她觉得环境很好,禁不住点了点头,“去年十一,我们不是一块出去玩了吗?回来以后,我就找到工作了。”
    中午的阳光灿烂,从客厅窗户照射进来,铺开一片金色光芒。
    蒋正寒还在厨房做饭,顾晓曼已经闻到了香味,她偏过头问了一句:“那是清蒸鱼吗?”
    “是啊,清蒸鲈鱼,”夏林希低头弯腰,给她拿了一双拖鞋,“没放辣椒。”
    多年以来,顾晓曼都不能吃辣,好在夏林希一直记得。
    这一段午饭做好之前,夏林希切开哈密瓜,又洗了一盆水蜜桃,用来招待顾晓曼。客厅的地板亮得发光,照出她们两个人的影子,顾晓曼就挨着夏林希,继续和她聊了一会天。
    聊到后来,顾晓曼随口问:“你在Iion实习,蒋正寒和你一起吗?”
    “没有,”夏林希道,“他在准备创业。”
    创业两个字蹦出来,整个客厅安静了一瞬。
    顾晓曼思考片刻,得出一个结论:“挺合理的啊,他有这个实力。”
    夏林希正准备开口询问,顾晓曼却主动提出了:“你们手头有银行询证函吗……就是成立公司之前,要从会计事务所领取的东西。”
    蒋正寒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我还没有联系。”
    “那你们不是也没有会计吗,”顾晓曼看向夏林希,眼见夏林希双眼清澈,正在与她对视着,顾晓曼忍不住英雄救美,“你要相信我的大学,我的专业,我所在的会计事务所,你们公司这一块的工作,可以放心交给我。”
    
    ☆、第82章
    
    顾晓曼怀着一腔热血,势要帮助蒋正寒和夏林希,就好像他们高中的时候,夏林希总是给她讲题。
    因此蒋正寒向她道谢的那一刻,顾晓曼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你们也帮过我啊,不要和我客气了。”
    话音刚落,蒋正寒的手机响了。
    电话另一头的人,正是转系不久的陈亦川:“蒋正寒,我跟你说,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有关软件工程的。”
    蒋正寒接话道:“什么问题?”
    “你在哪儿啊,我记得你搬到校外了是吧?”陈亦川道,“哥们,我能当面找你么,那个问题要是光讲电话,我担心解释不清楚。”
    蒋正寒站在客厅的阳台上,看向了小区的正门口:“我在家里,你很着急么?我下午去你们学校……”
    陈亦川“啧”了一声,笑道:“我说蒋正寒,我找你帮忙,哪能让你来找我啊?把你住址给我,我马上登门拜访。”
    蒋正寒若有所思,他提点了一句:“顾晓曼和夏林希也在。”
    果不其然,此话一出,谈话陷入了沉寂。
    沉寂只有两三秒,陈亦川噗嗤一笑道:“哥们,你和我提这个干嘛?夏林希是你的女朋友,顾晓曼是夏林希的好朋友,你们三个待在一起,那不是正常得很么。”
    话虽这么说,但他要来的意思,却变得更坚决了。
    一通电话结束之后,陈亦川又找到了夏林希。他连着解释了一串,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当天中午的一点,他抵达了蒋正寒的家门口。
    客厅里格外安静,隐约还有饭菜的香气,茶几上摆着一盆果盘,里面装着吃剩的水果。顾晓曼正对着果盘,吹鼓了一边的腮帮:“他要来就来呀,我没任何意见。”
    顾晓曼其实想说,快点让他进门吧。
    时至今日,她早就不是一名高中生。她一只脚踏进了大学,另一只脚迈入了社会,在现实和象牙塔之间来回穿梭,她自以为自己成长了很多。
    但是她有些茫然地发现,在面对一些从前就束手无策的麻烦时,她依然会感到不知所措,一筹莫展。
    对顾晓曼而言,陈亦川就是这样一个麻烦。
    陈亦川没有什么自知之明,他很快和蒋正寒勾肩搭背:“哎?你们还没吃饭呢,是在等我来吃吗?”他微微抬起头,视线掠过顾晓曼:“我说顾晓曼,你来蹭饭么?”
    当下正是一点整,窗外阳光依然明灿,白云渲染了整个天空。
    室内光线十分通透,脚下地板整洁非常,陈亦川与蒋正寒并排站着,他们两个人身量颇高,修长的影子直接映在了地板上。
    顾晓曼默不作声,夏林希承了话题道:“是这样的,我请顾晓曼来做客。”言罢,她坐到顾晓曼身边,给她盛了一碗鸡汤。
    鸡汤刚出锅不久,放了黄芪和党参,许是因为烹饪恰当,那香气就异常浓郁。
    顾晓曼捧起碗喝汤,整个胃都快要暖化了。
    蒋正寒和陈亦川接着落座,陈亦川没把自己当外人,他一上来就给顾晓曼夹菜:“好久不见,你最近怎么样?”
    顾晓曼道:“没怎么样啊,像你一样,也在忙实习。”
    “我和你能一样么?”陈亦川嗤笑道,“我在Te实习,干的是编程的活,你一个学会计的,平常不用动脑子吧……”
    陈亦川没心没肺的一点是,他经常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一点夏林希尤其看不惯,因此夏林希打断他的话:“我在Iion实习,云服务的技术开发组,你呢,你做的是什么工作?”
    陈亦川夹起一筷子的菜,先是不吝言辞地夸奖:“这是谁做的菜,这么好吃。”然后才回答夏林希的话:“夏林希,你想超过我吗,我在产品研发组,至于是什么组,我签了保密协议,现在不能告诉你。”
    夏林希道:“产品研发是很辛苦,但是实习生不能挑大梁,我估计也不用动脑子。”
    陈亦川放下筷子,忽然就笑了一声。
    一切都像高中一样。
    顾晓曼和他说话会脸红,夏林希总喜欢争上风,然而和高中不同的是,他把蒋正寒当好朋友了。
    他勾住蒋正寒的肩膀道:“夏林希,你不要打自己的脸,看不起我们实习生,你家蒋正寒在实习的时候,一定是挑起了大梁的。”
    陈亦川偏过脸,看向蒋正寒道:“我说的对不对?”
    蒋正寒给他夹了一个鸡腿:“我被公司赶出来,现在开始创业了。”一句话说得很平和,既没有反驳陈亦川,也没有打到夏林希的脸。
    不过蒋正寒给陈亦川夹鸡腿,一时就没有顾及到夏林希。
    夏林希坐在靠窗的位置,身后是正午时分的阳光,她低头喝了一口鸡汤,目光扫过陈亦川的鸡腿,虽然一个字也没有说,但是心里略微有点酸。
    陈亦川有所感知,便向她炫耀起来:“好大的鸡腿,好香。”说完夹起了鸡腿,从各个角度审视,果然引发了夏林希的嫉妒。
    夏林希盯着蒋正寒道:“今天的清蒸鱼,味道真的很棒。”
    蒋正寒低声一笑道:“那就每天都做,你能多吃更好。”这话说得十分动听,但他没有理解深意,也没有给夏林希夹菜。
    陈亦川一边吃着鸡腿,一边觉得自己赢了。蒋正寒没注意争斗,陈亦川却是很敏锐,但他到了这个时候,才回想起刚刚的话,后知后觉放下了筷子。
    “哎呦,蒋正寒?”陈亦川道,“你创业了啊,怎么没和我提?”
    蒋正寒回答:“还在准备阶段。”
    “你缺人手吗,”陈亦川扒了一口饭,嘴边还沾着饭粒,“让我跟着你,混点经验啊。”
    他没提“帮忙”两个字,但是表态相当清晰。说来奇怪,蒋正寒提起创业,陈亦川就当真了,并不觉得是学生的玩闹,而是将它当成了正经事业。
    这一天午饭之后,夏林希和顾晓曼整理材料,陈亦川和蒋正寒进了书房,两人讨论了几个软件问题,又渐渐谈到了创业的构想。到了后来,四个人碰头,重新理顺了思路,修改了一遍计划书。
    “启动资金怎么办呢?”夏林希率先开口问,“谢平川投资二十万,他就是一位股东了,但是只有这一点,肯定还是不够的。”
    顾晓曼仔细想了想,她根据事务所的经验,略微斟酌着回答道:“你们觉得这样行吗?我们先做一点小项目,等到公司团队成熟了,再吸引第一轮融资。”
    陈亦川问:“第一轮融资,能给多少钱啊?”
    顾晓曼抬起头,看着他回答道:“我觉得啊,起码一百万吧。”
    起码一百万。
    夏林希靠近一步,挨在蒋正寒身边:“你不需要第一轮融资,我就可以做你的风投。”她和他对视着,眼中光彩莹然:“我把银行卡交给你,当做是公司启动资金。”
    夏林希不仅是富二代,她更是一个富三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她的外公靠着眼力劲,成了最先富起来的人,从那之后,一直住在江明市的环岛别墅区。
    她外公只有一个女儿,也就是夏林希的母亲。可惜他们的关系并不好,因此没得到多少照拂,不过夏林希上了大学之后,她的外公还是给了一笔钱。
    不多不少,刚好一百万。
    依照夏林希的意思,这就是蒋正寒的钱。但是蒋正寒这样回答:“假如我收下这笔钱,你就是公司最大的股东了。”
    为了不让他拒绝,夏林希顿了一顿,认真回答道:“好,我投资你,但我不会持股太多,这对我们没有好处。等到我们有了更多的员工,我会把股权变成期权,分给最初一批的追随者。”
    陈亦川“嘶”了一声道:“可惜我没钱,只能出力了。”
    夏林希回答:“你还有技术入股的份额,等我和顾晓曼查过资料,我给你起草一个协议。”
    他们都没有创业的经验,顾晓曼因为双修法律,听说过一些商业案件,因此第一个发问道:“我们内部商量的好,还要考虑外部环境吧,我们几个这么年轻,会不会被别人坑啊?”
    陈亦川道:“别的学校我不清楚,在我们学校里,年轻人创业太常见了。”他敲了桌子,启唇一笑道:“再说了,我们四个人,哪怕真的创业失败了,也不至于找不到工作。”
    夏林希点头:“不是背水一战,至少都有退路。”
    蒋正寒合上计划书:“明天是礼拜一,各部门都上班了,我去办理成立公司的手续。”说完这一句话,他又笑了一声道:“我也想过会失败,但既然开始了,就不能打退堂鼓。”
    他没有说出口的话是,在当今这个时代,草根创业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一。如果他们真的能成功,那么既有实力的原因,也必然有运气的助力。
    陈亦川拉过一把椅子,端正地坐了下来。他从书架上拿起笔,当场手写一份声明:陈亦川自愿加入公司团队,全力以赴,努力编程,捍卫机密,不打退堂鼓。
    “公司”两个字之前,他留了一行空白。
    因为陈亦川此刻还不知道,蒋正寒的公司叫什么名字。
    写完声明以后,陈亦川提起笔,签下了他的大名。
    他的举动充满孩子气,好像初高中的时候,朋友们做出什么约定,要写一份签名保障书。但是在大人的世界里,手写加签字的东西,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而没有法律约束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漏网之鱼。
    然而陈亦川是真心实意的,顾晓曼也因此受到了感染,她一个会计加法律专业的学生,也拿笔写了一张类似的声明,不过把“努力编程”换成了“清清白白做财务”。
    夏林希见状,她也补了一张。
    蒋正寒有些想笑,他的左手握着签字笔,右手抽了一张白纸,似乎同样打算效仿——但是被陈亦川制止了,陈亦川道:“你别写啊,你不是我们的老大么?”
    夏林希表示赞成:“是的,你不用写声明,我也会服从管理。”
    语毕,她心里有点燃,就伸出了自己的手,想和蒋正寒握个手,代表共同奋斗的开端。
    蒋正寒牵她的手,几乎是一种习惯。所以没怎么考虑,就把她的手握住了。
    瞧见眼前的局面,陈亦川理解错了意思。他以为这就像武侠电影里演的那样,各位好汉一起约定完一件事,便要聚到一处把手掌叠起来,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想到这里,陈亦川立刻站直,他搭上了蒋正寒的手,面部表情也变得肃然。
    留下一个顾晓曼,腾地一声脸红了。
    顾晓曼大概迟疑了两秒,用左手盖住了陈亦川的手背。
    假如人生是一场戏剧,那么一幕又一幕的情景,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对于在场的四个人来说,他们少年时代经历过的种种纠葛,或许都要转变成并肩作战的友情。
    
    ☆、第83章
    
    距离开学不到两个月,蒋正寒就干了一件大事。
    他在工商局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名为“思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股东的组成相当简单,加在一起只有三个人,分别是他自己,夏林希,以及谢平川。
    最近几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受到了学校与政府的双重鼓励,它们共同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蒋正寒作为受益的一方,仍然觉得他的公司前路渺茫。
    他拉到的第一个项目,来源于谢平川的牵线搭桥。客户是一家成立不久的电商,因此要求的服务比较少,提供的报酬也很低,几乎只有市场价格的一半。
    唯一优惠的地方在于,项目放宽了期限时长。
    客户公司的总经理,直接在电话里说道:“我和谢平川是老朋友了,他推荐的公司我信任,我不知道你们的项目经验怎么样……”
    他一句话好像没结束,就别有深意地停顿了。
    蒋正寒笑着保证道:“我们一定全力满足项目需求,保障后期的升级与维护。”许下承诺之后,他继续安抚道:“请放心,看在谢平川的面子上,公司也会尽善尽美。”
    蒋正寒并没有提公司的项目经验,一是因为那位总经理可能并不是真的感兴趣,他只是不想做一个初创公司的冤大头,二是因为蒋正寒本人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但是团队内的小伙伴们,只能算是这条路上的新手。
    好在客户没有深究。
    当天傍晚,他们四个人在学校见面,开了一个公司内部会议。
    顾晓曼率先发声道:“天哪,这么快就开始了,我还没有准备好啊。”
    “顾晓曼同学,你有什么好怕的,你不就算个账吗?”陈亦川翘起二郎腿,面前放着一台手提电脑,“我们技术部的人,现在都面不改色呢。”
    夏林希交握双手:“技术部一共只有三个人。”
    她煞有介事,带了一个笔记本,第一页是项目规划,第二页是工作职责,从头到尾分条列纲,写得十分工整细致。
    截至目前,夏林希在Iion实习三个多月,编程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是因为她脑子聪明,勤学好问,更是因为她还有蒋正寒的指导。
    但她需要完成的项目,既不是实习生的任务,更不是一份学生作业,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来自电商公司的内部需求软件。
    夏林希再三考虑之下,仍然觉得团队容量太小,需要注入一些新的力量。因此她动用了校友关系,四处寻找愿意合作的学姐或学长。
    经过计算机学院的穿针引线,她选中了一位大四年级的学长,和对方约好了今日傍晚见面,地点就选在了清华大学的校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