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可惜了,闹了这么一出,人家心灰意冷要走了。
“成,那就这么定了吧,这几家一共出八十万块钱,算是给你的赔偿。另外房子林子还按照我之前说的办,这样行么?”
钟书记早就考虑好了,提出的赔偿数目,也算是合理范围。
八十万折合一下,就等于后面新币的八十块钱。
就目前的工资水平来说,等于县城里一个普通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也不算小数目了。
庄户院就更不用说,一年花销也没有八十万。
巧莲心里也有数,知道这是一笔不小的巨款了,“不用这么多,太多了,还都得过日子呢。”
这是客气话,省的人家以为她太贪财,别说是八十万,就是八百万,她也不解恨啊。
“就这些,不多不多,我这就去筹钱,还有他们,也让他们都出钱。稍等一会儿啊,我马上就回来。”
姜书记二话不说,直接拽着周家两兄弟还有齐富贵从村部出来,商议各家拿多少,去准备钱了。
那两个公安助理不放心,也跟着,大概出去了将近俩小时吧,人都回来了。
姜书记手里拿了一叠钱,有一万的,也有五万的,反正一叠钱划拉划拉算一起,八十万。
“弟妹,这是八十万,你拿着,这个是你的介绍信,也给你开好了,明早晨村里出车送你去乡里。”
第35章 事情了结
有钟书记做主,这纵火案也就算是有了个了结。
巧莲接了姜书记递过来的八十万块钱,还有介绍信,都揣在了兜里。“好,那就谢谢姜书记了。”
村里给出车,不用白不用,不然这寒冬腊月的,她带着俩孩子出门往乡里走,还不知道多遭罪呢,俩孩子也受不了。
“行了,这件事算是有个了结,人都得先带回乡里,等着上报了县里再说。
德喜啊,这次的事情你也有责任,回头写一份检讨给我。
深刻反省一下,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什么失误,是否对家人的监管出现漏洞?
你们村子里好几次事情都跟你的家人有关,你是村书记不假,可村书记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可以纵容亲属犯错。”
钟书记这话说的就算很重了,说的姜书记老脸一红,赶忙点头。
“是,是,我工作中的确出现了疏漏,一定深刻反省。”
没有因为这件事撤了他的职已经算万幸,姜书记哪里还敢辩解?老老实实认错比什么都强。
钟书记叹了口气,“行了,乡里还有不少事情,不在你这多呆了。
走吧,咱们回去,把这四个人都带走,先押起来再说。”
四个人都犯了错,具体怎么量刑那是上面决定,钟书记无权处置,所以要把四个人都带走。
俩公安助理上前来,推搡着周家兄弟还有齐家姐弟,就这么出了村部。
那三个男人都带着铐子,倒是齐桂花,毕竟是个女人,钟书记给她留了脸面,没让人用铐子,就这么跟着走。
姜书记下意识的往前跟了两步,又察觉不对停了下来,看着媳妇的背影,满肚子的话最终却什么也没能说出口。
就这样,四个人都被带去了乡里,后来又送去县里,经过审判之后定罪。
周家老大和齐富贵纵火,造成一定损失,齐富贵教唆,算主犯,判十年,周家老大判了八年。
周家老二入室盗窃强奸未遂,判了三年。
至于齐桂花,虽然买凶报复,但鉴于她只是随口一说,并未参与报复的过程,对齐富贵等人的行为也完全不知情。
加上姜家主动提出赔偿,所以酌情可以从轻处理,最后判了一年。当然,这里面也未必没有姜家上下活动的缘故。
这些巧莲并不知道,是后来李嫂子等人写信给她,信里面说的。
纵火一案算是有了结果,巧莲拿着赔偿的八十万块钱还有介绍信,回到了李家。
李家众人得知了结果之后,也是颇为惊讶。
谁也没想到,这事儿竟然是姜书记的媳妇惹出来的,就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最终闹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情。
“要不说,这人不能胡乱传瞎话,你看看,齐桂花要不是信了流言,哪能动了歪念头?
这下好了吧?惹出大祸来,要蹲班房儿还要劳改,多不值当啊?”
李嫂子没忍住,唠叨了两句。
“往后可都得长点儿教训啊,不要胡乱说人家的是非,这可是要犯错误的。”
李家男人也借着机会,嘱咐了媳妇和两个儿媳妇。
“行了,这些事情俺们还能不知道么?咱家俩儿媳妇都是锯了嘴儿的葫芦,你啥时候看见她俩多说一句话了?
这些都撂一旁,明天弟妹要出门了,咱今晚上擀面条吃吧,算是给弟妹送行了。”
李嫂子的关注点并不在这儿,自家媳妇什么品性她清楚,放心的很。
倒是巧莲明天就要带着孩子出门了,咋地也得做点儿好的吃一顿啊。
迎宾饺子送行面,既然是要出门,自然就要吃面条,顺顺利利的。
李嫂子早就盘算好了,家里还有一些白面,再掺点儿荞麦面,擀出面条来一样筋道好吃。
“嫂子,不用,这白面多金贵啊,留着过年蒸馒头包饺子吧,可别浪费了。”
巧莲一听这哪行?如今家家户户日子过得都差,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白面那可是十分稀缺的东西,哪好让人家破费?
“我们娘儿三个住在嫂子家里头,已经给嫂子添了不少麻烦。
嫂子,可别擀面条了,太浪费。”巧莲心里过意不去,忙去拦住了李嫂子。
“客气啥?咱都是这么些年的老邻居了,你家遭了难处,帮一把也是应该的。
等以后你发达了,别忘了回来看看俺们就行。”李嫂子笑呵呵的说道。
“没啥,咱家里今年种了春小麦,前些时候磨了面,不算太白,吃着还行。
再掺点儿荞麦面,擀出面条来一样香。这也累了大半年,吃顿面条不算啥。”
李嫂子一把按住了巧莲,让她安心坐着,然后转身去舀面了。
巧莲一听,是自家种的春麦子,还要掺上荞麦面,心里多少好受了些。“嫂子,那我帮你吧。”
她在人家家里住着,也不好什么都不干啊,就想去洗洗手帮忙。
“婶子,你还是哄着嘉康佳媛吧,这点儿活我们妯娌俩就干了。
婶子明天就出门,正好看一看还有什么没预备的?”李家大媳妇笑着扯住了巧莲,不让她去帮忙。
巧莲闻言摇头失笑,“哪有什么可预备的?一把火家里什么都烧干净了。
除了我们娘儿三个身上的衣裳,再就没有其他东西。算了吧,路上缺了什么再买。”
巧莲昨天傍晚,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回家去把地窖里的菜都放起来了。
粮食菜蔬都藏在随身仓库里了,这些路上也用不着,她有系统随身,还能缺什么?到时候从系统里兑换就是了,根本不用费心。
至于路费嘛,今天得了八十万的赔偿,还有之前姐姐给的五万,钟书记给的十万,别说是去抚松,就算去京城也足够用了。
李家俩媳妇都跟着叹了口气,“婶子,你带着俩孩子出门,外头又天寒地冻的,一定得当心。
到了那头就写信回来,也省的我们总惦记着。”
李家这俩媳妇年纪比巧莲小一点儿,都是实在人,跟巧莲的关系也不错,平常没少跟着巧莲学绣花什么的。
这冷不丁要分开了,心里也是有些不好受。
“嗯,放心吧,我会当心的。路上怎么走已经都打听好了,我姐在信里也说的明白,不会出错的。
到了那头我一定尽快往回写信,省的你们惦记。”有人关心,还是让巧莲很感动的,于是点头保证,一定会当心。
PS:有那么几个读者,非得抓住文中第一版人民币币值问题不放,我单独回复的评论不看,文末作者的话不看,书评区置顶的解释不看,然后说作者是猪。我已经无语了,从12年开始码字,到现在写了六本书,只有读者因为收费问题,或者剧情问题留言有不同意见,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
再说一次,建国初期,因为战后各种原因,第一版人民币的币值很大,但购买力很低,就是通货膨胀。所以到55年,第二版人民币出现,旧版人民币一万元兑换新版人民币一元,从那个时候开始,才是咱们认知里面的钱,55年之前,请自动除以一万。
不想再解释了,如果再出现类似评论,会直接删除,谢谢各位。
第36章 离开石家沟
这天晚间,李家做了面条,给巧莲母子送行。
腊月初三一大早,巧莲和孩子们就起来了,吃了点儿早饭,然后跟李家众人道别。
从石家沟一出来,就见到沟口停着马爬犁。姜书记昨天说了村里会派人送巧莲去乡里,今天一早就打发人赶着爬犁来了。
北方冬天的出行工具可不仅仅是马车牛车,还有爬犁,这东西在冰雪路面上比马车好用,轻巧又方便,速度也快。
赶爬犁的正是曲维扬的一个朋友大林,大林很用心,在爬犁上头铺了狗皮褥子。
见到巧莲母子,立即让娘三个坐在爬犁上,把皮子给他们盖在了腿上。
李家众人也都跟着出来相送,李嫂子过来帮着嘉康佳媛将帽子整理了一下,又叮嘱巧莲,路上一定照顾好孩子。
“嫂子,这些日子多亏有有你们家照顾,不然我们母子三个还不知道怎么过呢,谢谢了。
那个,我们睡的褥子里头,有五万块钱,你回去记得收起来,可千万别丢了。”巧莲向李嫂子道谢。
“弟妹,你咋还这样儿呢?不行,俺可不能要你的钱。
你等着啊,俺这就回去拿了钱给你。”李嫂子一听这话就生气了,转身就要回去找出钱来还给巧莲。
巧莲这时,却朝着李嫂子等人摆摆手,“大林,咱走吧。”
“好嘞,嫂子,你们坐稳了啊。
这么冷的天出门多遭罪啊?你可得看好了大侄子和大侄女,别冻坏了他们。
好好盖住了腿,千万别冻着啊。”大林嘱咐了两句,一甩鞭子,赶车马爬犁一溜烟的就往乡里走。
后头李嫂子在喊,巧莲却笑着朝李家人挥了挥手,“都回去吧,外面冷,别冻着了,我到了那边一定写信。”
说话的工夫,马爬犁已经跑出去好远了。
青山沟乡不算远,马爬犁走的也快,二十来里地用了半个小时多点儿就到了。
从青山沟去姐姐陈巧娟住的抚松那边的大营乡,路途可是不近,而且也没有直达的车,需要倒好几回车才行。
从青山沟坐车到县城,然后从县城坐车去通化,到了通化再倒车去临江。
然后巧娟的丈夫会安排人,在临江那边等着接,那边到大营乡,还要走挺远呢。
青山沟乡这头,有专门的班车往县里去,所以马爬犁直接把巧莲母子三个送到了车站。
“嫂子,那我就送你们到这儿了,这就是车站,里头有车去县城。时间还早,你领着孩子先进车站里去暖和暖和吧。”
大林把嘉康佳媛抱下车,然后指了车站的门,告诉巧莲怎么坐车。
“大林,谢谢你啊,这么冷的天让你跑一趟,回去当心点儿。”
巧莲向大林道了谢,看着大林赶爬犁走了,这才转身进了车站。
说是车站,其实就是一间很小的屋子,屋子里头两张长条凳子,那边隔开一个小间,里头坐了个卖票的。
巧莲走过去,“同志,一张去县城的车票。”
俩孩子才四五岁,还不到买票的身高,所以不用花钱,只巧莲一个人买票就行了。
“四千。”里头卖票的人也没抬头,说了一句钱数。
四千,换算一下就是四毛,从乡里到县城一百四十里地,车票才四毛钱,还真是不贵。
巧莲从怀里掏出四千块来,递给了对方,那售票员撕下一张票,给了巧莲。
“九点半发车啊,还有将近一个小时,你要是出去转悠,可看好了时间,别耽误了。”那售票员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
“好,知道了,谢谢啊。”巧莲向人家道了谢,然后将车票揣在怀里。
看着像是揣在怀里,实际上巧莲已经借机会把车票放进随身仓库了。
这年月外面乱的很,她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出门,一看就是好欺负的,哪能不小心在意?
钱和介绍信都在仓库里放着呢,就算遇到了扒手,也不会丢了东西。
离着开车的时间还早,而且这屋子里人已经满了,巧莲想了想,还是领着俩孩子从车站里出去,到附近找个小饭馆坐下。
“同志,给来六个包子。”早晨在李家没吃多少,一人一碗稀粥,巧莲怕孩子们饿,干脆领着他们吃点儿东西,省的饿。
小饭馆的老板听见了,答应一声,立即从笼屉里拣出六个热气腾腾的包子,放盘子里端出来。
“包子来喽,呦,你们娘儿三个啊,那六个包子能够吃么?”老板态度不错,笑呵呵的问道。“粥要不要?”
“够了,早晨在家吃了一口,就是怕路上饿了,所以再吃点儿。
要出远门呢,怕路上没地方让孩子们解手,不敢喝稀粥了,就包子吧,实在。”
巧莲看了一眼桌上的包子,好家伙,个头一般,还算实在。
“等会儿我们吃完了,劳烦您再给包上六个包子,我们路上饿了吃。一共多少钱?我这就给您。”
巧莲也不知道这年月的汽车走的快慢,有备无患,还是再预备几个包子,路上多少还能垫一口。
老板一听这话,高兴的点点头,“包子四百一个,十二个包子,四千八。”
如今还是恢复经济时期,还没开始整顿,这些小饭馆小商铺还都可以自由营业。
当然了,物价受到政府控制,所以东西卖的不算贵。
巧莲心里叹口气,这旧币听起来真别扭,她一般买东西的时候,都得在心里换算一下,然后才能明白贵贱。
四分钱一个包子,还这么大个儿,可以了。
“四千八,您拿好了。等我们吃完饭,把另外六个给我包起来就行。”
老板接了钱,转身回厨房了,这边巧莲和两个孩子一起吃包子。
包子是玉米面跟白面两掺着做的,里头是萝卜馅儿,多少放了点儿肉,要细品才能品出来。
说实话,这包子做的一般,不过这时候也不能挑剔太多,能有吃的就不错了。
嘉康佳媛俩人各自吃了一个半,巧莲吃了三个,娘三个吃的都挺快,不多时吃完了。
于是巧莲去拿了那边用油纸包起来的包子,“谢谢同志,对了,有热水么?我想要点儿热水。”
“有,炉子上烧着呢,自己拎着倒水就是。”老板忙着呢,腾不出手来给拎水了,就让巧莲自己拿。
第37章 坐车去宽甸
巧莲自己进去拎了水壶,然后趁着别人不注意,从随身仓库里取出三个暖水袋来。
在角落里背着人,将暖水袋灌好,然后又将暖水袋藏起来,拎着水壶给人家送回去。
“谢谢同志,我们走了啊。”说完,领着俩孩子从饭馆里出来,回到了车站。
出去吃了饭,用了差不多四十分钟,离着开车可就没多长时间了。
这会儿就听见外头喊,“去县城的赶紧上车,时间快到了。”就见到车站里的这些人,大包小裹连背带扛的就往外走。
巧莲母子三个也跟着出来,就见到外面停着一辆大汽车,就是那种老解放汽车,后车厢上头用帆布扣了棚子。
如今这年月还没有客车呢,出门坐汽车,就是这种。
这会儿后车厢挡板放下来,斜着支了个木板,坐车的人就顺着木板走上去。
车厢里面暗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只瞧着周围有条凳,中间也放了条凳,这就算座位了。
巧莲护着两个孩子行动不方便,等他们上去时,中间暖和的位置已经被人家占了,没办法只好坐在了边上。
人一下子坐满了,随车的乘务员直接将木板撤掉,将挡板抬起关上,又把上面的帆布放下,车厢里顿时一片黑暗。
嘉康佳媛有些害怕,忙趴在巧莲怀里,巧莲一手搂着一个,让孩子们靠着自己,娘三个抱团取暖。
一阵发动机轰鸣声,汽车开动了,二三十个人,就坐在这近乎于密闭的空间里,朝着县城方向而去。
幸亏这是大冬天,车厢里的气味还算可以接受,这要是夏天,真难以想象是个什么场景。
车外面只是罩了一层厚帆布,自然不保暖,也顶多就是挡挡风罢了,所以车里不暖和,尤其是靠边坐着,就觉得后背都有些凉。
巧莲将热水袋拿出来,悄悄的放在了俩孩子后背,大衣里面,小棉袄外头,这样既温暖又不会烫着孩子。
俩娃不知道母亲做什么,却感觉到后背很暖和。
这俩孩子都挺精的,出门在外什么话都不说,就这么趴在母亲怀里似睡非睡的眯瞪着。
巧莲后背也放了个暖水袋,前头搂着俩孩子,好歹的不算太冷。
冰天雪地,车不敢开的太快,从青山沟乡到县城宽甸,一百四十里的路程,一共跑了两个半钟头。
等着车进了县城停下来时,巧莲母子都被晃悠的快睡着了。
后头的帆布一掀开,总算见到了光亮,于是众人陆续从车里下来。
巧莲护着俩孩子,最后从车里出来,抬起头,打量了一眼四周。
汽车停的位置好像离着县城最热闹的地方有点儿远,反正看着四周也都是老旧的土坯房,大冬天到处都灰突突的见不到点儿鲜亮颜色。
巧莲从来都没来过县城,到了这里就是一头雾水分不清东南西北。
不过呢,这也难不倒她,鼻子下面不是有张嘴么?随便找人问问就是了。
“同志,咱这车停在这儿,那车站是在附近么?”她得先打听打听,去通化的车从哪里走。
那个汽车的乘务员瞅了一眼巧莲,“咋地?要出门啊?你要去哪里?”
“通化,去那边走亲戚。我这第一回 来县城,不知道东南西北,麻烦您帮个忙,告诉我一下车站在哪儿,我得去买票。”巧莲笑着说道。
“车站不在这儿,还得往里面走一段路,走吧,正好我们得过去报账呢,一起吧。”
这时,司机从这里驾驶楼跳下来,满热心的说道。
原来,这边是一片空地,那些汽车都停在这里比较方便,车站则是还要往里再走一段路才行。
这司机乘务员都是公家的人,巧莲自然不怕,于是就领着孩子,跟着他们一起往前走。大约走了一里地,才见到车站。
县城的车站,倒是比青山沟乡的大了一些,但是里面的结构基本类似,就是卖票的窗口多了俩。
巧莲领着孩子到窗口问了一下,得知往通化的车,明天一早发车。
也就是说,巧莲母子今晚上,要在县城里住下,明天才能走了。
没办法,巧莲只好先买了明天的票,然后又跟人家打听了一下,附近有没有住的地方。
这才中午呢,离着明早晨还很远,不找个地方休息怎么行?
车站里太冷了,根本没法呆,要是在这过一晚,孩子们肯定冻坏了不可。
“你是要找地方住啊?有,离着不远呢,就有一家大车店,便宜,住大通铺。
那头再往里面走,县城里热闹的地方,有两个招待所。
一般时候都是招待出差的人,不知道让不让外人住,你可以去问一问。”有个推着车子卖豆腐的老大爷,给巧莲指了路。
巧莲想了想,决定还是先去招待所看一看,她身上带着介绍信呢,是村里给开出来的,应该可以用。
大车店虽然便宜,但是不安全啊,她一个女人带着俩孩子,万一让什么人给盯上了可怎么办?
“嘉康佳媛,咱们要走到前面找地方住,你俩累不累?要不然娘背着?”巧莲怕孩子们头一回出门累的慌,低头问了问。
嘉康摇摇头,“娘,我们不累,刚刚一直坐车呢。不用娘背,我们自己走。”
那边佳媛也点点头,“对,我们自己能走,不用娘背。”
巧莲低头,给俩孩子把帽子重新正了正,这帽子还是做衣裳剩的布做出来的,里面絮了些棉花,算不上太暖和,俩孩子的小脸冻的有些发红。
巧莲又重新给他们系了一下帽耳朵的带子,尽量多护住脸颊。
“等会儿娘出去转转,给你们买两条围巾,这帽子不暖和。”
在李家时,巧莲怕被人怀疑,不敢给孩子们换帽子围巾,出来了自然就不管那些,还是弄点儿保暖的给孩子们戴吧,别冻坏了。
娘三个顺着卖豆腐的所指方向,一直往城里热闹的地方走,路上又打听了两个人,总算找到了一处招待所。
“我们这是招待所啊,不是外头的大车店,要住招待所,得有介绍信。”
一进门,就听见有人大声说道,不用说,自然是招待所的管理人员了。
第38章 吃饱穿暖
“同志,这是介绍信,我们是青山沟乡营匡子村的,出门办事。”巧莲赶忙从怀里掏出了介绍信,递给对方看了一下。
“营匡子村妇女组长,去抚松办事,行,有介绍信就行。”
姜书记给开的介绍信没说是去走亲戚,而是说出差办事,所以招待所的人没有难为巧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