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曲维扬就从背篼里面,掏出来了两本书。
“老三,这回知道不跟哥哥姐姐一起,吃亏了吧?
那,这是爸爸自己掏腰包,给你买的书,你不是最近总缠着你妈妈,要看历史书么?
给你,好好看吧,这个没拼音啊,不会的问你妈。”
嘉和本以为没有他的东西了呢,正心情低落难受,没想到爸爸竟然给他淘澄了两本历史书,这下可把嘉和高兴坏了。
“谢谢爸爸,谢谢妈妈,哎呀,我早就想要历史书了呢,太棒了。”这娃,看见书,比看见爹妈都亲。
“老三,往后跟不跟我们一起进山?”嘉康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故意问了句。
“你看看,你才得了两本书,我们分了好多东西呢,就连老二的也比你多。
咋样?羡慕吧?你小子不肯吃苦不跟着我们上山,这下知道吃亏了吧?”
嘉康是故意气嘉和的,这小子太狡猾了,不管干什么都先算计一番。
嘉康觉得这娃心眼儿太多,好不容易逮着机会了,能不收拾嘉和一回么?
“我可告诉你啊,这是头一回,咱妈咱爸给你买书,要是下回,我就告诉咱爸,不给你买。”
嘉康故意装出一副坏人的模样来,吓唬嘉和。
“哥,你就甭在这装了,你这两下子吓不着我的。咱爸咱妈办事向来公道,不会偏着哪一个的。”
不想这小嘉和根本就不上当,怀里抱着书,抬起头很得意的跟哥哥辩解。
“不过呢,往后你们进山,我倒是可以跟着,只要你们不嫌我拖后腿就行,嘿嘿。”
他也希望下次能多分一些东西啊,哪怕多给他两本书也行。
瞧着小嘉和那人小鬼大的模样,全家人都乐的不行。
嘉康也是哭笑不得,他比嘉和大好几岁呢,却唬不住嘉和这臭小子。
“嗯,你想去啊,我们乐不乐意带你还不一定呢。
小懒虫,成天一让你跑操你就偷懒,就你这体格啊,进山还真能把你累个够呛。”嘉康故意逗弟弟。
这回,嘉和倒是认真起来,“大不了我明早晨开始,跟你们一起跑操就是了,这还有什么?”
根本不是他懒好么?从一开始妈妈就不许他运动太剧烈,他都习惯了,自然难改。
第410章 榆黄蘑
几个孩子分了那么多东西,自然积极性更高,于是第二天依旧进山。
不过这时候天麻过时了,别的药材可没那么多,需要耐心找,一上午也未必能挖到太多。
好在孩子们都很有耐心,不管遇见什么,反正就是往背筐里划拉。
“妈,妈,你快看,我们今天遇见了一大片的榆黄蘑啊。
好几棵榆树桩子上头都是,老多了,我们几个的背筐都装满了。”
这天上午,好像孩子们才走了没太长时间,巧莲刚把衣服洗完打算收拾厨房做饭呢,就听见孩子们回来的动静了。
巧莲从厨房里出来,往外伸头一看,几个娃兴高采烈的就背着背筐进门了,背筐里装着满满的黄色东西,应该就是榆黄蘑。
这榆黄蘑也是东北比较重要的山珍之一,长在腐烂的榆树上面,味道十分鲜美可口,是当地人比较爱吃的一种菌类。
榆黄蘑好吃,用来爆炒、做汤、包饺子都非常好。
但是有个缺点,这玩意儿含水量太大,不容易晒干,所以通常情况下,都是新鲜吃。
当然了,这玩意儿一般时候也遇不上多少,进山里能碰见个三朵五朵的回来,够炒一盘也就差不离了。
到家就直接做了吃,一般时候也剩不下。
就算偶尔运气好能遇见多一些,也顶多是搁烧热的锅里,加一点儿盐,快炒烘干,这叫炒盐心蘑。
炒好的盐心蘑味道鲜美的很,比虾仁还好吃,不用等着放起来,就会被孩子们偷吃光的。
就是特别费东西,一背筐的榆黄蘑,最后炒出来,也就一小捧。
所以大多数时候,自家吃不上宁可送给亲戚朋友,也没人愿意费那个劲去炒盐心蘑。
眼前四个孩子都背着背筐,背筐里冒尖儿的装着榆黄蘑,光看这架势就知道,孩子们今天的收获不小。
“哎呀,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榆黄蘑啊?可真不错,快点儿放下背筐来,小心点儿啊。
我去找个大点儿的筐,你们一点一点的往里捡,捡的时候注意点儿看看,又虫子的别往里放,留着咱自家吃。
没虫子的,等会儿赶了车送去县里,让你爸帮个忙给卖了。”
系统里也收,但是巧莲并不想都卖给系统。
孩子们辛辛苦苦弄回来的,要是总卖给系统,就怕时间长了,孩子们见不着钱,心里怀疑不高兴。
再说这榆黄蘑是新鲜东西,就算在城里也未必吃上几回,送去县里肯定能卖掉。
干脆也让孩子们都感受一下挣钱的喜悦,算是给孩子们一点儿鼓励。
果然,孩子们一听这话,高兴坏了,嘉俊乐的直蹦高儿。
“妈,山里还有呢,我们看见那几棵大树桩子上全都是,特别厚。
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我们赶紧再去一趟,还能摘很多呢。”这娃得知能换钱,高兴坏了,这脑子也灵活起来。
屋子里的老太太也听见了外面的动静,出来看看,一瞧见四个孩子背筐里的榆黄蘑,也是颇为惊讶。
“呦,这是遇见多少啊?真不错,这可是好东西,这要是送去县里,能让人抢光了。”
老太太也挺高兴,笑呵呵的看着四个孩子。“咱家这几个娃,越来越能干喽。”
“二丫头,不行就你陪着孩子们进林子一趟吧,他们毕竟都小呢。
我看你不如挑俩土篮子,装的还多,又不能挤了蘑菇。”老太太毕竟是岁数大经验足,立即帮着想到了主意。
巧莲一听也对啊,家里那土篮子都特别大,这要是挑一次回来,比四个孩子背的还多呢。
“娘,我不在家能行么?马上该中午做饭了。”巧莲怕老太太忙不开。
不等老太太说话,那头佳媛开口了,“妈,不用我姥做饭,咱一起进山,快点儿回来,然后我帮你做饭就行。
这地方不算太远,就是以前咱没去过,我们今天也是不知道怎么拐到那个山窝窝里的,结果就看见了。”
“对,对,佳媛说的对,我在家看着三个小的,你跟着他们进山一趟。
等你们回来了一起做中午饭,吃过了午饭,让嘉康赶着车去县里找他爸就行了。”老太太一听佳媛的话,赶忙点头。
巧莲也觉得这么安排合理,于是便进屋换了件衣裳,扎紧了裤腿,然后拿了扁担和土篮子,跟着孩子们一起进山去了。
这时节的林子里面枝繁叶茂,视线受遮挡看不出多远去,幸亏孩子们对林子都熟悉,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地方。
于是七拐八绕的走了一段路,来到一处山窝窝,然后巧莲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前面横七竖八的好多大树桩子,也不知道当初是什么人放的树,竟然留了一人多高的树桩,都是榆木。
就见到那树桩上头长的全都是嫩黄色的蘑菇,一朵朵一簇簇的都是刚冒头没多久,那嫩黄的颜色看起来格外鲜嫩。
“哎呀,这么多啊,快,咱一起动手往下摘,先送回去一趟。
下午得空了,再来摘一些,晚间我包饺子给你们吃。”榆黄蘑的饺子味道好极了,巧莲特喜欢这一口。
孩子们一听这话,也都高兴起来,纷纷上前摘蘑菇。
这榆黄蘑专门长在榆树上,而且是腐烂越严重的木头上,长的就越多。
估计这也是最后一茬了,看木头腐烂的程度,明年估计就够呛能有蘑菇发出来。
曲家人干活都特别麻利,大家很小心的往下摘蘑菇,尽量一朵一朵的都保持完整。
摘下来就整整齐齐的放在土篮子里面,一层一层的摆着,尽量多装一些进去。
直到两个土篮子都装满了,实在是装不下,这才往其他背筐里面装。
等着所有筐里都装满,巧莲挑着俩土篮子,孩子们背着背筐,又绕了好几个弯,从原路返回出了林子,直奔家里。
“嘉康,你领着弟弟们,就照着我之前说的,把蘑菇挑一下,有虫子的别往里放,没虫的都捡大筐里。
等着吃完饭,你们赶紧去县城一趟。”新鲜的榆黄蘑不能放太久,不然容易烂掉了,必须尽快卖出去。
“好,妈妈你放心吧,我们会做。”嘉康答应下来,立即领着弟弟们开始干活。
那边,巧莲和佳媛赶快洗了手,进屋烧火炒菜做饭。
一阵忙碌下来,饭菜都妥当了,正好屋里睡觉的那三个小家伙也醒了,于是赶紧喂了奶,巧莲这才有工夫吃饭。
第411章 卖钱啦
吃过了午饭,嘉康赶紧套上了骡车,然后巧莲帮忙,把两个装了满满蘑菇了大抬筐放到了车上。
蘑菇这东西不压秤,要是换成粮食,一个抬筐能装三百来斤。
估计这两抬筐的蘑菇,也就是二百多斤吧,反正也不少。
“路上慢一点儿,别着急,先去供销社找你爸,让你爸领着你们去副食品店,记住了啊。”
两个筐都放到车上,嘉俊嘉和也跟着坐上车,嘉康赶着车要走,巧莲不忘了叮嘱几句。
“妈,你放心吧,我知道爸的单位在哪里,咱家骡子我赶了多少回,熟悉着呢,不怕。”
嘉康回头朝着巧莲摆摆手,一甩鞭子,赶着骡车就走了。
巧莲在外面一直站着看,直到骡车走远了拐个弯之后看不见,这才转身回屋。
嘉康赶车挺稳当的,自家的骡子也熟悉脾性,如今这年月路上没多少车,没啥可担心的。
“妈,要不然我再去一趟山里吧,那边还剩下不少蘑菇呢。
我再去一趟,摘了回来咱晚上不是要包饺子么?再给我大姨送去些,让我大姨他们也尝尝鲜。”
佳媛没跟着去县里,这会儿挑着俩土篮子,就要进山去。
“得,我跟你一起去吧,这会儿那三个正好睡着了,咱俩快去快回,等他们醒了咱也就回家了。”
巧莲哪能放心闺女一个人进山啊,反正下午也没什么事情了,就是少睡点儿觉,干脆跟闺女一起进山吧。
就这样,娘两个收拾好了,巧莲挑着土篮子,佳媛跟在后面,俩人再次进山朝着那小山窝窝走去。
到了那边,把剩下的蘑菇都摘下来,又装了满满两筐。
几棵大树桩上这回被摘的溜光,娘两个总算心满意足的挑着土篮子回家去。
到了家里,巧莲挑了一些好的,装在一个土篮子里,让佳媛骑车子送去大营,给张家还有韩书记那边送去些。
榆黄蘑也是新鲜玩意儿,一般人就算进山里也未必遇见,分给几家相处好的,大家伙都跟着尝尝鲜。
佳媛骑车子走了,巧莲把剩下这些归拢好。
这山里长的蘑菇,肯定跟大棚里种植的不一样,野生的保不齐就会生虫子。
幸好他们摘的及时,大部分榆黄蘑都没生虫,只有少部分出来的早,有些被虫子咬了。
这样的就要摘一下,然后洗干净了搁开水里烫一下,然后再清洗干净。
蘑菇收拾好了,又去菜园子里割了些韭菜。
这时节的韭菜大部分都蹿薹了,只有一垄,前些天巧莲特意割了一回,把菜薹都给割掉了。
有的人说,这韭菜不能割菜薹,一割就容易死,可巧莲这两年试过,也没啥事儿,没见着韭菜死掉。
所以巧莲每年到夏天都会割一垄,就是留着嫩韭菜吃。
韭菜割回来挑了洗好,再从随身仓库里拿出一条肉来切了剁碎。
等着佳媛骑车子回来时,巧莲已经把菜馅儿剁好,面和好,就等着包饺子了。
“妈,我哥他们还没回来啊?”佳媛一进门就问。
“哪有这么快啊?他们赶着车去县里,还要把蘑菇卖给副食品店,那边再过称点钱的,肯定不会太早回来。
等着吧,估计跟你爸一起到家。”巧莲把面团扔在盆里,盖上盖帘,放到西屋炕上醒着。
东屋老太太领着三个娃睡觉呢,不敢吵醒那几个小祖宗,还是在西屋包饺子吧。
这边佳媛赶紧洗了手,跟妈妈一起动手包饺子。
那头县城里,嘉康赶着车到了供销社,找到曲维扬,把来意一说,曲维扬赶紧领着孩子们到了副食品部门,找到了负责人。
副食品部门的人,一看两大筐这么新鲜的蘑菇,也是高兴的不得了,立即找人将抬筐搬下去过秤。
正好是下午买菜的时间,副食品部门这边买菜的人不少。
这边刚过了秤,售货员往黑板上写了榆黄蘑一毛八一斤,那头买菜的人看见,呼啦一下子就围过来好多人。
“哎呀,今天有榆黄蘑啊,快,给我称二斤,正好晚间回去炒着吃,这可是稀罕物。”不少人都这么喊着。
城里人吃的菜,全都是从农村收上来的,全凭着供应。
这边收上来什么菜,他们就买什么,一般来说花样儿也不多。
这个季节还好一点儿,各类菜蔬都有,可即便如此,大家伙也吃够了豆角茄子黄瓜。
冷不丁见着有榆黄蘑,一个个都高兴极了,也不管价格贵贱,反正买二斤回去尝尝新鲜。
两大筐榆黄蘑,连一个钟头都没用上,就这么卖光了。
那边把空筐上秤,用刚才的分量扣除,之后一算账,两筐一共是二百二十一斤,一斤一毛二,然后算好了钱,递给曲维扬。
“那,这是你们今天挣的钱,拿回去自己放好了啊,别弄丢了。”
曲维扬接过钱,连看都没看,直接递给了嘉康,让嘉康放起来。
二十多块钱,就这么拿在手里,嘉康哥三个心里别提多美了。
“爸,钱还是你拿着吧,我们吃喝都在家里,也用不着花钱。
这钱留着,给我妈买点儿好吃的补身体,我妈最近都瘦了不少呢,她太累了。”
孩子们懂事,知道这些钱有用处,哪里舍得自己花?
曲维扬一听这话,心里别提多舒坦了,“不用,你爸手里有钱,给你妈买好吃的还够了。
这是你们劳动换来的,自己留着吧,往后你们劳动换来的钱,都自己留着。
只要你们知道挣钱辛苦,不胡乱花,爸爸绝对不管你们怎么支配这些钱。”曲维扬摆摆手,他哪能要孩子们的钱啊。
“走吧,咱们回家去,时候不早了,你妈在家肯定挺忙,咱赶紧回家帮忙去。”
看见孩子们好像还要说什么,曲维扬干脆没理,一转身出去,推出来自己的车子,骑上车子就要往回走。
“我骑车,你们赶车,看看咱们谁快啊。”这是废话,当然骑车快了。
嘉康一看爸爸骑着车子就走,当时就着急了,于是赶紧把钱往怀里一揣,把两个空筐放车上。
“你俩快坐好,咱们撵爸爸去。”说着,便跳上了车,甩起鞭子来,跟在曲维扬后头就往回走。
曲维扬故意骑的慢一些,就在骡车前面慢悠悠的骑。
就这样,爷几个一路欢声笑语,回到了石嘴子。
他们进门,饺子也快到尾声,正好帮着烧水煮饺子,晚间大家伙吃了个心满意足。
第412章 领娃们进山
孩子们卖了榆黄蘑,得了二十多块钱。
这下可了不得,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往林子里钻,巴不得再弄点儿什么东西去卖了换钱呢。
可林子里哪有那么多机会让他们遇见?接下来每天也就是挖点儿药材之类的回来。
反正积少成多吧,慢慢来,孩子们倒是挺有耐心。
一转眼七月过去进了八月,离着嘉康他们开学可就不远了。
这下嘉康佳媛更着急了,一心想着从山里多弄点儿值钱的东西。
正好曲维扬出了一趟门回来,有几天假期,嘉康就撺掇着曲维扬,领着他们进林子去放山。
自从那年他们在山里挖了山参之后,曲维扬也是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想着进山去转悠转悠。
万一真的再遇见几棵山参,不也是一笔财富么?
“媳妇,明早晨我领着嘉康嘉俊他们进山了啊。
他们非得磨叽着要去,干脆我领他们去转悠转悠吧,省的一个个在我跟前儿缠磨我。”
吃过晚饭,曲维扬跟巧莲提起了要进山的事情。
“唉,哪有那么多山参,让你们去挖啊?”巧莲叹口气。
觉得孩子们就是异想天开,好运气一回就很不错了,哪能总遇见山参啊?
“得,去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几个孩子今年夏天是玩的野了,一个个瞪着眼睛想挣钱呢。
让他们去转转也好,遇不上往后就死心了。”
孩子们非得要去,巧莲若是总拦着也不好,再说还有曲维扬呢,让他们去撒野吧。
左右离着秋天开学也没多长时间了,想撒野也没多少机会,就让他们玩儿个够算了。
当即定下进山,巧莲少不得要忙活着给曲维扬他们带点儿东西。
前几回进山都是巧莲跟着,好多东西可以放在随身仓库里。
如今巧莲不能跟着去,曲维扬领着三个儿子,可就得背着不少东西了。
帐篷、铺盖、吃的东西、防蚊虫和驱蛇的药,这些都是进山必备。
光是这些划拉出来,就得两个背囊,再加上一些零碎玩意儿,得了,爷四个一人背一个大背包,好歹装下了。
“媳妇,我怎么觉得不像是去放山,倒像是去野游呢?好家伙,谁见过放山带这么多东西的?”
曲维扬看着爷四个的装束,哭笑不得,这哪是去放山啊,这倒像是领着童子军进行野外训练。
“得,你就当是领着儿子们去夏令营了,野外生存训练呗,哄着孩子玩儿吧。”
巧莲抿着嘴笑笑,别说曲维扬觉得奇怪,巧莲也觉得这爷四个不像放山,纯粹出去旅游了。
“行,孩子们跟你进山,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呢,挺好的。
就是你累点儿,一定得当心,最好别领着他们往太深的地方走。
哄着他们玩玩就行了,尽量早点儿回来。”巧莲帮着曲维扬整理了一下衣襟,不放心的又叮嘱了一番。
“放心吧,我带着猎枪还有匕首呢,老二还带着他的弹弓,还有阿黄和阿灰也跟着,没事儿。”
曲维扬第一次领着三个儿子进山,他不敢大意,这一回准备的特别充分,连阿黄阿灰都带着了。
“阿黄阿灰也都老了,没以前那么厉害,跟着去也就是帮你们壮壮胆儿,负责警卫啥的。
真要是遇见猛兽,它俩怕是也不是对手。”提起俩狗子来,巧莲不免有些感慨。
阿黄阿灰来曲家已经六年多了,按狗子的年龄来算,这俩也是四五十岁了,哪里还有那么大的能耐?
“要不然,咱们再淘澄两只狗养着?”曲维扬见巧莲这般,也是有些不舒服,想了想提议道。
巧莲摇头,“不了,阿黄阿灰都精明着呢,要是现在我就另外养小狗崽,它俩就会明白,我这是要放弃它们了。
俩狗子在咱家出了不少力,我得好好养它们,不管它们再老,也养着,直到它们走了为止。”
巧莲重情,不管是人还是物,她都特别看重。
阿黄阿灰在曲家年头长,为了家里也做出不少贡献,巧莲舍不得养其他狗来替代这俩狗子。
“得,不说这些,时候不早,你们快点儿走吧。”巧莲不爱说这些伤感的话题,于是撵曲维扬他们快点儿走。
孩子们都准备好了,一个个精神抖擞兴奋不已,就连阿黄和阿灰,也一改之前懒洋洋的模样,兴奋的直摇尾巴。
曲维扬一看这情形,也很高兴,于是一挥手,领着孩子们走了。“出发。”
三个男孩子一溜小跑,跟在爸爸身后,就这样出了曲家,直奔林子。
佳媛看着爸爸和哥哥弟弟们都走了,颇有些失落,“妈,我也想去呢。”
“得,你啊,还是在家吧,你以为进林子放山好玩儿啊?
姑娘家家的咱可不去,晚间那些蚊子小咬的太多,我可不想看见我闺女回家来让蚊子啃的满头包。”
巧莲伸手,揉了揉闺女的小脸蛋,笑呵呵说道。
“在家吧,我教你裁衣服做衣服咋样?
快要开学了,给你和你哥做两套秋天的衣裳,打扮的干净利落去上学,也省的县里那些同学瞧不起你。”
自家闺女什么脾气,巧莲还能不知道么?这娃也得有新鲜事物引着她。
一夏天净钻林子,闺女的脸都晒黑了呢,往后可得拘着点儿,赶紧养回来,不然真成又黑又丑的土妞咋办?
果然,一听说妈妈要教她裁衣服,这丫头立即来了精神,抱着巧莲的胳膊差点儿蹦起来。
“妈妈,快啊,你快教我。
姥姥说,你当年十一二的时候,都会做好多针线活了呢。
你看我现在就会缝个沙包布口袋,我早就想学了,你也不教我。”
佳媛这孩子不管什么都爱学,不过巧莲觉得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会。
佳媛学的已经够多了,所以就没怎么教孩子学针线活。
“好,好,教你,教你,这还有啥啊?
往后都用缝纫机,手针缝衣服的时候少,针线活差不多,能缝个扣子就行了,不用像我们小时候那样。
再说了,往后外面肯定很多卖现成衣服的,什么样的都有。
只要你挣钱多啊,连自己做衣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