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孩子去了县里住着排练,隔三天回来一趟拿口粮,巧莲也尽量多做一些好吃又容易存放的食物给孩子们带着。
  同时还会让俩孩子捎给迟校长一些,都是农家院出产的东西,不值多少钱,只图个稀罕。
  两个孩子在县里住了半个月,要演的节目都排练的不错了,这才回家来休息。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俩孩子上午排练下午学习,已经把假期作业全都完成了。
  回到家里自然没什么负担,每天除了看看书,预习一下新课之外,也就是帮着家里干点儿活,很轻松。
  天冷,外面雪也大,嘉康和嘉俊嘉和领着已经恢复的阿黄和阿灰两个,白天动不动就进林子里去。
  不是抓野鸡就是撵兔子,偶尔还能撵只狍子回来。
  佳媛则是在家里帮着哄娃,或者帮巧莲拆洗被褥,做新衣裳等等忙着预备过年。
  转眼间一月份过去,趁着天冷,社里又开始凿冰捕鱼。
  今年社里又多挖了几个池塘,放了不少鱼苗,加上原本那些鱼塘,今年捕鱼量是去年的两倍。
  捕鱼、卖鱼,接着社里杀猪、给各家各户分东西分钱。
  今年还是跟去年一样,每家分一条鱼十斤肉,还有粉条、豆腐、烧酒等。
  另外,今年每家分了一百三十块钱,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
  主要是今年社里养的猪多,鱼也多,卖的钱自然就多。
  另外酒坊的盈利很可观,去年年前卖的不多,其余的利润都存着没有分,今年这等于是存了一年的盈利,所以比去年翻倍也是正常。
  光是分红就得了一百多,那些家里有人在作坊干活的,拿到的钱更多。
  同样是忙活一年,别的乡镇群众也就是忙活个肚子不饿,顶多剩下百八十块的。
  可大营乡呢?粮食分的多,钱领的更多,而且过年还有鱼肉等东西可拿。
  这样的日子谁不高兴啊?大营乡的人,一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采买起年货来也格外大方痛快。
  “我们单位的人都跟我打听,说你们大营乡今年究竟挣了多少钱?
  怎么来买年货的时候,一个个出手都那么大方呢?
  但凡来买东西的人,只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笑呵呵进了供销社一顿狂买的,基本上都是大营乡的人。”
  曲维扬难得回家来,吃饭的时候就跟巧莲还有老太太说起。
  “看得出来,乡里如今真的是富裕了,老百姓手里都有钱,真不错。
  要是照着这样再发展几年,大营乡就了不得了,说不定全国都有名呢,先进乡,致富乡,多好?”
  曲维扬虽然在县里上班,可毕竟还是住在大营乡,也把这里当成家。
  大营乡越来越好,曲维扬也是格外高兴。
  “就怕出头的椽子先烂,名声太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如今这是乔书记在上面给撑着,要是万一乔书记调走了,那还不知道什么样儿呢。”巧莲不无担忧的说了一句。
  虽说如今乡里的变化,都是她最想看到的,也很希望乡里能越来越好。
  可巧莲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风头出太过了,肯定就会遭人嫉妒。
  大营乡这几年风光的很,每年交公粮和收购定额都完成的很好,年年都能拿先进乡。
  再加上这两年乡里各项产业发展的好,群众富裕了,就怕是其他乡镇看着眼红,背地里捅咕。
  以前巧莲会觉得这年月的人都很淳朴,没那么多坏心思。
  可经历事情多了之后发现,不管哪个年月,心思不正的人都存在。
  这些人见不得别人好,总想着背地里捅咕点儿事情,损人不利己。
  “我如今也不在乡里上班了,不能多嘱咐老韩叔。
  乡里富了是好事情,可还是不能忘了低调,太高调了到时候惹人嫉妒,早晚会出事。”
  巧莲这几年副书记可不是白当,敏锐度特别高,别看她不去上班,很多事情看的一样很准。
  “维扬,今年冬天咱家杀一头猪过年,另一头猪明年开春杀了,明年咱就不养猪了,家里没那么多粮。”
  今年家里就分了一点儿粮食,人吃都不够呢,哪有余粮养猪?总不能用系统里的细粮来喂猪吧?
  就算巧莲不觉得什么,可外人怎么想?
  曲家只有曲维扬的供应粮,却还养着大肥猪,这不明摆着有猫腻么?
  曲维扬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点点头,“行,都听你的,你看着安排吧。
  我这两天还忙,杀猪估计也没时间回来。
  你看着找姐夫或者找赵大哥他们,帮着把猪杀了吧,多留点儿肉过年。”
  供销社年前太忙了,就算曲维扬不出门,也都天天回来很晚。
  两口子就这么商议妥当,于是腊月二十五,找了张文广兄弟俩过来,帮着杀了一头猪。
  还是跟往年一样,杀了猪要卖给供销社一半,头蹄下货可以留下来自家吃。
  曲家这猪养的不错,两百七八十斤,最后能留一百来斤自家过年吃,可以过一个肥年了。
  自家杀了猪,还有嘉康嘉俊从林子里弄的野鸡野兔狍子,这年货自然很丰盛。
  今年家里又添了三口人,比往年更兴旺,看着那三个满炕爬的飞快,已经能够扶着围栏站起来的小娃,曲维扬夫妻俩别提多开心了。
  “我觉得,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这几个孩子。
  媳妇,辛苦你了,给我生了七个孩子,还个个都这么聪明懂事又可爱,这都是你的功劳。
  来,今天是除夕,咱们一家团圆的好日子,媳妇,我敬你一杯酒。
  谢谢你为我,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年夜饭的时候,曲维扬端起酒杯来,真心实意的敬巧莲一杯酒。
  “瞧你说的,好像孩子都是你的跟我没关系一样。
  这是咱们俩的孩子,我尽心尽力是应该应分,你这么客气做什么?
  咱们俩最应该谢的是咱娘,没有咱娘帮忙,我一个人可照顾不过来三个娃。”
  不管哪个女人听见丈夫这么说,都会很高兴,巧莲也不例外。
  于是笑的眉眼弯弯,一副幸福甜蜜的模样。


第450章 回去上班
  大雪小雪又一年,五八年的春节,就这么悄然而至。
  大营乡的百姓仓里有粮吗,兜里有钱,碗里有肉,真真正正的过了一个富裕年。
  大年初一,乡里组织了秧歌队,依旧在东坎儿上扭秧歌唱大戏,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正月初三开始,县里照例有文艺汇演,嘉康佳媛少不得要回县里去,彩排训练。
  今年巧莲可就没时间跟着去县里帮忙了,于是给俩孩子收拾好的表演要穿的服装,又给佳媛带了一整套的化妆品,就这么让曲维扬送两个孩子去了县城。
  嘉康佳媛正是长身体蹿个子的时候,去年表演的服装已经不能穿了,今年又重新做的。
  今年嘉康佳媛两个人有合唱,佳媛另外有独唱,同时俩人还有大合唱的领唱。
  这样一来,演出的服装就不能太差了。
  巧莲给嘉康做了一套深酒红色的西装,里面是白衬衫,酒红色的马甲。
  佳媛也是同色的西装上衣,里面白衬衣,下面是红黑格子的裙子。
  两个人合唱的时候,都穿着西装上衣,等着跟所有人大合唱的时候,就脱下来外衣,跟后面的白衬衣黑裤子还算相配。
  至于佳媛的独唱,巧莲又给她做了一条裙子,去年的那条已经穿不下了,只能放起来留作纪念。
  年前的时候,有人来找巧莲,想要借走佳媛那条裙子,也是为了年后的文艺汇演用,巧莲没答应。
  那是她亲手给闺女做的裙子,佳媛穿着上舞台拿过奖的,非常有纪念意义,哪能随便就借给别人?
  巧莲宁可留着不穿压箱底,也绝不会借给旁人去穿。
  再说了,那裙子用料做工都很讲究,她可舍不得借出去。
  万一借给人家穿完回来脏了或是坏了,让人家赔不好,不让人家赔,巧莲心里还憋气。
  为了避免麻烦,巧莲只说是裙子已经拆了改做衣裳,那些来借的人一听,也就没办法只好无功而返。
  在家里的时候,巧莲教了佳媛怎么化妆,所以初五演出的时候,佳媛自己动手给哥哥和自己化妆,迟校长的爱人在旁边帮忙给孩子们换衣服。
  巧莲给佳媛做的裙子,比去年的还好看,等她登台演出时,底下一片掌声,一首女声独唱惊艳所有人。
  毫不意外的,佳媛的独唱又拿了一等奖,跟嘉康的合唱,还有所有人的大合唱,都拿了二等奖。
  这一回县一中可以说是收获满满,直把迟校长乐的合不拢嘴。
  “这下你可满意了吧?两员大将都挖到了你们学校去,我是真佩服这位陈书记,这么支持你们学校的工作。
  你看看那俩孩子的服装,光是这几套衣裳就得不少钱呢,真舍得啊。”
  卢团长看见迟校长高兴咧着嘴笑,忍不住说道。
  “那可不是?我跟你说啊,这俩孩子可不光文艺上出色,学习也特别好呢。
  曲佳媛是年级第一,曲嘉康是年级第五,这俩孩子比别的孩子小两岁,学习成绩却非常好。
  我可不光指着他们文艺上出成绩,你看吧,我还等着他们考上好大学呢。”
  这时候的一中还是初中和高中在一起,没分开。
  迟校长对嘉康佳媛抱有很大的希望,盼望着两个孩子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替一中争光添彩。
  瞧见迟校长那得意劲儿,卢团长也有点儿酸了,“是,是,你厉害,你慧眼识珠,行了吧?你就别在我跟前儿说这些刺激我了。”
  文艺汇演顺利结束,之后没几天,嘉康佳媛也都开学了,于是俩人重新回到一中上学。
  而这个时候,老韩书记也找到了巧莲,跟巧莲商议,让巧莲回乡里去上班。
  巧莲一时有些为难,不知道应不应该答应。
  “三个娃现在基本上都是吃饭和奶粉了,我也没多少奶水喂他们,按说可以断奶。
  我就是怕咱娘一个人,照顾不过来这三个,所以有点儿犹豫,要不要回去上班?”
  晚间的时候,巧莲跟曲维扬商议事情。
  “媳妇,我觉得你好不容易在乡里立足了,要说是真的辞职不干,未免可惜。
  再说老韩叔对你对咱们家,也真是够意思,他都亲自过来了,你要是不回去,有点儿说不过去。
  如今咱大营乡可不是以前,现在这么兴旺,今年还要修铁路,事情很多很忙。
  老韩叔也是觉得力不从心了,所以才不管不顾的来请你回去上班。”
  “要不然就回去吧,看在老韩叔的面子上。
  反正老韩叔不是答应你了么?不忙的时候你随时可以下班。
  也就是一春一秋的时候忙点儿,那时候我还行,大不了多腾出些时间来帮家里。
  今年春天嘉俊嘉和还不去念书,在家也能帮帮忙。秋天孩子就大了,比较好哄,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曲维扬还是比较倾向于让巧莲回去上班,不是家里缺巧莲挣钱,而是曲维扬觉得,巧莲的才华和本领,实在不应该埋没了。
  他不是那些传统又愚昧的男人,非得留媳妇在家里看家做饭哄孩子,他家媳妇既然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尽情施展。
  “嗯,咱娘今天也劝我,说是让我回去上班,家里她能忙的开。
  要是实在不行也就只能这样了,咱娘在家帮我哄着三个孩子,我去上班,每天尽量早点儿回来。”巧莲其实也有些心动。
  怎么说呢,她已经习惯了上班的生活,这一年多在家憋着养娃哄孩子,实在是无聊的很。
  “行,那就去上班吧,我也尽量早回来,咱俩人多干点儿活,咱娘在家也能轻松点儿。”
  曲维扬点点头,幸好他的工作弹性大,可以适当的早下班照顾家里。
  “也就是几年的辛苦,等着孩子们大一些能上学就好了。”
  这话就纯粹是安慰巧莲,三个娃虚岁两岁,还不到一周岁呢,离着上学还有好多年。
  就这样,夫妻俩商议之后,决定让巧莲回去上班。
  于是第二天,巧莲喝了麦芽水,开始给孩子们断奶。
  这个其实很容易,孩子们原本也不怎么恋母乳,现在他们吃饭很好了,又有奶粉,有没有母乳对他们来说妨碍不大。
  连三天都没吃母乳,三个孩子已经完全不找巧莲要吃奶了。
  于是,三月五号,巧莲正式返回大营乡上班,恢复之前的职位和工作。


第451章 扛白旗
  巧莲三月份回去上班,四月中下旬就开始春耕。
  这两年大营乡收成好,百姓得了实惠,春耕时节积极性都非常高。
  春种秋收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两个季节,乡里各作坊全都停工下地抢春时。
  合作社安排合理,各生产队积极配合,百姓也是热情高涨,这一年的春耕任务很快完成。
  春耕刚结束,仙人桥那边就来了铁路施工队。
  浑白铁路去年开始规划,仙人桥这边不光要修铁路,还要建一个车站。
  所以去年的时候,就在仙人桥这边盖了不少房子,用作工人和家属居住。
  今年一开春,从外地调来的铁路工人和家属都入驻仙人桥,开始了铁路建设。
  仙人桥铁路修建,带来了不少外地人口,也让这个小村子比往日更加热闹。
  巧莲不忘了嘱咐孩子们,出门一定要小心,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走,当心被拐了。
  虽然这年月拐孩子的事情十分罕见,那也得注意,谁知道有没有坏心的人?
  铁路工人和家属的来到,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铁路食堂里米粮肉可以供应,但蔬菜却要从百姓手中购买一部分。
  同时,食堂里烧火做饭需要柴禾,大部分也是直接向当地百姓购买。
  当然,有一些交易是明面上禁止的,可实际上大家伙都心知肚明,只要对双方都有利,谁也不会去揭发。
  四月份,县里提出“大购大销”口号,组织群众积极向国家卖农、副、土特产品,特别是钢铁等重要工业原料。
  六月份,掀起大炼钢铁热潮。九月份,县里响应国家号召,掀起大办人民公社热潮。
  到九月二十五日,全县建立了东风(抚松镇)、红旗(松江)、胜利(抽水)、卫星(万良)、东岗、大营、红光(漫江)七个人民公社,和北岗国营林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转眼间秋收结束,各公社即将上交公粮和收购定额。
  而这个时候,县里组织了各公社领导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
  “二丫头,你这是怎么了,我瞧着咋不高兴啊?”
  巧莲下班回家,老太太看见巧莲沉着脸,满腹心事的模样,觉得有点儿奇怪,赶紧问道。
  曲维扬今天回来的早,正在厨房忙活呢,听见老太太的话,也从厨房里出来。
  “咋?媳妇,有人惹你了?”
  巧莲摇摇头,“没人惹我,就是心情不太好。
  今天开会,老韩叔和我扛着白旗回来的。”
  “扛白旗?那是啥玩意儿啊?”老太太不懂,觉得纳闷儿。
  以前打仗的时候,投降才用白旗呢,如今都不打仗了,这白旗是干啥用的?
  巧莲进屋,坐在炕沿上,重重呼出一口气,“娘,你不懂。
  今天去开会,上级让各公社领导上报今年粮食产量。
  咱公社粮食产量上报的低,然后就扛着白旗回来了。
  人家那些上报产量高的,都扛着红旗回去。
  我看老韩叔心情也不太好,路上我劝了他,估计也没啥用。”
  老太太就更不懂了,“咋?咱公社还能产量最低?
  不可能吧,咱社里今年不是粮食大丰收了么?这是闹哪一出啊?
  别的公社不是去年和今年才从咱们社里换走种子么?咋他们的产量能比咱还高?”
  大营公社用的是巧莲弄来的高产种子,连年产量都很好,即便是公社里的人出去不说,别地方的人也能打听到。
  所以从去年秋天开始,其他社里也都想办法来淘澄种子。
  老韩书记就照着之前跟巧莲商议的,八斤粮食换一斤种子,倒是往外匀了一部分的种子出去。
  有些公社今年开春种的就是新品种,粮食产量确实不错。
  可大营乡都经营好几年了,非常用心,今年秋天粮食产量又创新高,按理说,不应该比别的地方产量低。
  “娘,这事儿您还不懂么?那些人现在嘴里还有实话么?一百斤恨不得能吹出一千斤来。
  我猜老韩叔他们肯定是比咱们实际产量还低一些报上去的,结果那些人夸大了数字。
  最终结果大营乡产量最低,所以就扛白旗了,对吧?”
  曲维扬毕竟是在外面上班,消息灵通,再一结合今年的形势,立即就猜出了原因。
  “对,我和老韩书记担心,如果我们照着实数上报了,今年的收购定额会增加。
  咱乡里现在各种作坊都盈利很好,没有足够的粮食打底儿支撑不行,所以必须多留粮食。
  这要是真的实数上报,万一把收购定额给咱加上十几二十个点,那今年作坊就得干瞪眼了。”巧莲点点头。
  “没成想啊,别的公社就跟吃了什么药似的,一个比一个能吹。
  什么苞米产量两千斤、高粱产量五千斤、地瓜土豆产量一万斤的,我听了都觉得太玄。
  可如今就吃这一套,我们这种老老实实不吹牛的不吃香了。
  等到会议结束之后,就数着咱公社粮食产量低,结果就只能扛白旗回来了。”
  “老韩叔岁数大了,这几年又一直是先进,冷不丁扛了白旗,我看他心里挺难受的。
  等明天我还得劝劝老韩叔,争那些名头没用,踏踏实实干工作,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百姓认可咱们,其余的就算委屈点儿,也只能忍着了。
  谁让现在就是这个政策这个风气呢?我想这股风气不会持续太久,会慢慢落下去的。”
  巧莲知道这一段历史,也明白这种风气不会太久。
  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跟别人去争什么名头,而是隐忍。
  不管受多大的委屈都要隐忍下来,最重要的是给社里群众争取实惠和利益。
  红旗白旗的都无所谓,等这一股风刮过去,就好了。
  曲维扬闻言也叹了口气,“是,目前全国各系统都这样,不仅仅是农业生产。
  供销系统最近也是这模样,我跟主任也说了,咱们随大流,不冒头拔尖儿,也别最后就行。
  主要是行业不同,跟你们农业生产上区别大,现在倒是没闹的特别厉害。”
  老太太在旁边,听了个似懂非懂一头雾水,最终摆摆手,决定不打听了。
  “得,这些都是国家的事情,不是咱老百姓能操心的,咱就跟着政策走吧,别的也不用说了。
  那啥,时候不早,吃饭,吃饭。”


第452章 有人使坏
  第二天巧莲去上班,本打算到了办公室再劝一劝老韩书记呢。
  可没想到早晨一到办公室,就看见好多人都围在宣传栏前面,交头接耳的不知道在议论什么。
  巧莲觉得奇怪,赶紧也过去看看,结果发现,宣传栏上贴着一张大字报呢。
  自从五七年七月,县里在顺江村搞“四大”试点儿之后,这种东西就开始出现了。
  本意或许是好的,只可惜,被有心人利用,就成了攻讦别人的一种手段。
  巧莲看了一眼,上面写的正是昨天开会的事情,说大营公社扛了白旗回来,给公社丢了人。
  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老韩书记不配做领导。
  这样的人应该趁早退下来,给别人让地方。
  巧莲一看那东西,气就不打一处来,上前直接给撕掉了。
  “一大早都不去上班,跑这来看什么?有什么热闹好看的?
  白旗红旗怎么了?丢什么人了,是缺你们吃还是缺你们穿了?”
  巧莲气的瞪眼前这些不上班却指着宣传栏议论的人,“赶紧回去上班,那么多工作不要做啊?
  都杵在这儿干啥?咱们公社又不缺门神。”巧莲生气沉下脸,颇有一番威势。
  周围看热闹的人一见这样,有些就不好意思的扭头要走。
  可也有一些人,见到巧莲撕了宣传栏上的那张纸,却不乐意了。
  “哎,我说陈书记,你这是干什么?恼羞成怒了?
  昨天去开会,那么多公社都扛着红旗回去,就咱们大营公社扛白旗回来。
  你和韩书记就不觉得丢人么?”说话的,正是孙建勇。
  巧莲看了孙建勇一眼,“丢人?为什么觉得丢人?
  如今的大营公社,要粮有粮要钱有钱,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为什么会觉得丢人?
  难道就因为一次开会,就因为我们没有吹嘘粮食产量,就要丢人?
  你这脑子怎么长的,为啥想事情跟别人不一样?”
  孙建勇没想到巧莲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直接怼他,当时就有点儿不乐意了。
  “我脑子没毛病,倒是陈书记和韩书记,好像脑子有点儿问题吧。
  咱们公社今年的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比往年高出不少呢,为什么两位书记不说实话,反而减掉了一大半儿?
  那么点儿粮食产量怎么跟别人比?这不是自己找着丢人难看么?”
  “这下可倒好,扛着白旗回来,咱大营公社所有人的脸都丢尽了。
  往后让咱们公社的群众,在其他公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