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多东西,就算她有随身仓库,也不好带啊,总不能到了医院,然后凭空变出来这些行李吧?
  “没事儿,后天我们供销社要出门,正好路过临江,不如你跟我们一起吧,我送你去临江医院。”
  曲维扬看着那些行李,也有点儿犯愁,正好想起来最近要出门,索性提议让巧莲跟着一起。
  巧莲一想也行啊,有顺风车不坐,干啥要去挤?
  “成,那就后天跟你一起,反正介绍信上头说了,让十月十二号到十五号去报道。
  后天十三号,赶趟儿。”巧莲很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嗯,那你明天再预备点儿吃的吧,出门在外这个吃也麻烦。
  你住医院的宿舍,估计不可能自己住一间,系统里的那些吃食未必敢拿出来,也就是偷摸吃一点儿。
  明天叠点儿煎饼,再炒些肉酱、炸点儿小鱼干儿之类的带着。
  食堂怕是吃不饱饭,从家带一点儿去,饿了能垫补一口。”
  曲维扬经常出门,他是个大男人饭量大,外面吃饭根本吃不饱。
  每次都是巧莲动手给他做一些吃的带上,多少添两口,不至于挨饿。
  巧莲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第二天就在家里做了些吃的。
  用肉丁、蘑菇、胡萝卜等炒了酱,装了一罐头瓶子。
  再把夏天攒下的小杂鱼拿出来,用热油炸酥了,搁糖醋和辣椒等烹一下撒上芝麻等,也装在罐头瓶子里头放着,可以存很久。
  食堂的饭可想而知没啥好的,要是不带点儿好吃的出去,真能把人饿出个好歹来。
  老太太寻思了一下,又给巧莲蒸了点儿饼子。
  “带着点儿吧,出门在外穷家富路,口粮一定要带足了。
  一个月才给你发十来斤的粮票,能够干啥?还是能带就多带写吃的,省的挨饿。
  也幸亏咱家现在有维扬和玉淑俩人的供应,玉淑的口粮比维扬还多呢,总算能余出点儿粮食来,你就是带点儿也不怕。”
  其实玉淑一个月的口粮也是三十一斤,每个月凤城那边专门邮寄过来。
  曲维扬就借口原单位领导知道这边生活艰难,以前的那些同事也都可怜玉淑身世,所以会另外凑一部分一起邮过来。
  实际上这都是巧莲从系统里兑换的粮,借着曲维扬的手和邮局的邮包拿回来而已。
  老太太和孩子们都不知情,还以为玉淑每个月的供应有这么多呢。
  玉淑一个孩子,能吃多少粮食?剩下的这些,家里人不就跟着沾光儿了么?
  当然,曲维扬他们也不说破,家里有点儿粮食心里也有底儿。
  “维扬,走,咱俩再去藏点儿粮食,等着你抽空了拿出来就行。
  家里这些孩子一个比一个能吃,光指着那点儿供应和公社的口粮,根本就不够。”
  巧莲忽然想起这事儿,大半夜的,扯着曲维扬从屋里出来,跑到仓房里,掀起角落里的一块板子,下到了地窖去。
  这是他们盖新房之后,曲维扬照着巧莲的意思,偷摸挖出来的。
  四周都用砖和水泥抹的,有通风口通风,里头就是为了藏东西用。


第548章 临江医院实习
  曲家有两个地窖,一个是后院那个大家伙都知道的,留着冬天放菜的菜窖,弄的很简单,只冬天用一下而已。
  另一个,就是仓房下面这个地窖了。
  这是盖房子那年,曲维扬抽空挖出来的,收拾的非常结实干净,主要是以防万一存点儿东西用。
  当然,巧莲有随身仓库,平常时候用不着就是闲着。
  再说这年月也不敢往里面存太多粮食,都是随用随往外拿。
  这一回巧莲要出门,不一定什么时候回来,所以就得把粮食多预备点儿。
  不然就凭着曲维扬和玉淑那点儿供应,真的不够。
  地窖里面挺大,修着台阶,夫妻俩打着手电筒下到底下,然后巧莲就从随身仓库里面,搬出来好多的粮食。
  大米白面、大黄米小米、苞米高粱,反正粗粮细粮都有。
  另外还有些保质期不短的零食奶粉之类的东西,留着给孩子们吃。
  平常隔一段时间,曲维扬都会拎回来一些,这回也不能忘了。
  “够了,这些足够两三个月吃用了,别拿出来太多。
  如今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咱家呢,一个弄不好让孩子们知道地窖的事,就不好说了。”
  曲维扬看着巧莲还要往外拿东西,赶忙阻止。
  巧莲一想也对,她去学习也不能始终在临江,总有机会回家来看看,到时候再往外拿东西就行。
  “那成,就先留出来这么多吧,你心里有点儿数就行。
  对了,你来帮我打着手电,我缝几个邮包。
  要不然我不在家,你去取玉淑邮包只取回来一个,咱娘他们又要问了。”
  单位里邮过来的邮包多数都是布口袋,巧莲都留着呢,里头装上粮食缝起来,然后曲维扬每次都一起带回来。
  幸好老太太不认字,看不懂邮戳时间,反正就这么糊弄着,家里人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每个月多出三十来斤粮食,曲维扬再暗地里贴补一些,这样也就差不多够家里人吃了。
  曲维扬给打着手电,巧莲拿出来针线和邮包,往里装了粮食,然后照着邮包过来时的样子仔细缝好了三包。
  “我估计我也就是在那边学习两三个月,要是时间延长了,那就以后我回来的时候再预备,暂时就这样吧。”
  地窖里各类东西都准备好,除了新鲜的肉没法储存之外,粮食和油,还有家里日常用的一些东西都预备的很齐全。
  巧莲这才放心,跟曲维扬俩人从地窖里出来,赶紧回家睡觉了。
  十三号这天一早,县供销社的运输队要出门去拉货,正好路过大营往临江走,顺路过来接曲维扬和巧莲。
  曲维扬帮着巧莲拿了行李放车上,然后跟巧莲一起坐在了驾驶楼里,就这么直奔临江。
  到了临江,拉着曲维扬和巧莲的那辆车,特意拐了个弯儿,送巧莲和曲维扬到了临江医院。
  曲维扬在外面等着,巧莲进医院去找院长报道。
  临江医院的院长还是当年那位杨院长,只是年纪大了些,比以前看上去老了点儿。
  杨院长见到巧莲居然还认得,拿着抚松卫生局开的介绍信,满脸惊讶。
  “我就说看见抚松那边传来的文件上,有个名字特别熟悉。
  还以为是同名同姓呢,没想到真是你啊。啥时候开始学医的?”
  杨院长好多年没见着巧莲了,再者临江和抚松不属于同一地区,他也很少听说巧莲的事情。
  如今知道巧莲学医,少不得要问几句。
  “没多久,去年秋天当了卫生所里的卫生员,我们公社的那个大夫调走了,我这是赶鸭子上架没办法。”
  巧莲倒是也没多说,只随口说了两句。
  “那个,杨院长,我住在哪儿啊?
  我的行李还都在外面呢,得搬进来先安顿住下。”
  曲维扬还在外面等着呢,他有任务要去办事,不能耽误时间太久。
  “哦,对,对,你看,我一见是故人,光想着跟你叙旧,倒是忘了该让你先安顿下来。
  你等等啊,我给你找后勤主任过来,你就跟着他走吧。”
  说着,杨院长出去了一趟,很快找来了后勤主任。
  “吴主任,麻烦你领着陈同志去后面的宿舍,她估计带了不少行李,需要先安顿下来才行。”
  杨院长给俩人介绍了一下,然后就让吴主任帮着巧莲去拿行李了。
  有曲维扬在,自然不用吴主任动手,于是吴主任领着巧莲和曲维扬,一路绕到了医院后面的一趟平房。
  “就是这儿了,这是咱医院的宿舍,有些还没成家的,过来实习的医生,都住在宿舍里头。
  我看看啊,好像这一间暂时没人住,陈同志,你暂时就住在这儿吧。
  要是来学习的还有女同志,那就过来跟你一起住。
  要是没有女同志了,这间宿舍就你自己住吧。”吴主任拿着钥匙打开了一间宿舍的房门。
  “屋里没啥东西,生活用品都得你自己准备。
  屋里有个炉子,烧煤饼儿的,咱医院有专门的供应,用的时候去领就行了。
  就这样儿吧,你自己打扫一下卫生,等下生火烧了炕,就可以住了。”
  宿舍里很简单,就是一间空屋子什么都没有,所以吴主任交代了一下就走了。
  曲维扬把巧莲的行李都放在了炕上,“你自己收拾吧,那头还都等着我呢,我也不能耽误太久。
  安心在这边学习,家里你就不用费心了,往后我要是路过,就来看你。”
  外头车队还等着呢,曲维扬不能耽误,跟巧莲说了两句,便赶紧走了。
  曲维扬走了,巧莲从行李里面拿出来脸盆和抹布,赶紧去水房打了水,回来把屋子里都收拾了一遍。
  炕擦了,书桌也都擦干净,这才把行李打开放着,然后去领了煤饼和柴禾生火烧炕。
  一切都收拾差不多,巧莲这才锁上了门,又去找杨院长。
  她是来学习的,当然要问问杨院长怎么安排。
  跟杨院长讨论了一些事情之后,杨院长的意思,让巧莲才外科先待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内科和妇科学习。
  这么一算,估计年前是别想结束了,能回家过年就不错。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想要好好学习就得付出时间。
  尤其是学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耐住寂寞沉下心来学习。


第549章 看望巧云
  巧莲到了临江医院安顿下来,下午自然是没什么事情,于是拎了些吃的去了一趟常家。
  看望常文远的爹妈,也看看巧云。
  “姐,你看你,还带这些东西做什么啊?
  如今家家都难,你们家也不富裕,何苦花这些钱啊?”
  巧云见到巧莲背着拎着的不少东西,当即便过意不去了。
  “也没啥,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是咱自家种的土豆和南瓜,这是咱娘烙的煎饼。
  路远,我带不了太多的东西,要是近便的话,咋地也该给你多带些土豆南瓜来。
  好歹收拾着吃,也能当粮。”
  这是巧莲从家里走的时候,特意撞在仓库里带过来的。
  如今这年月走亲戚,送吃的最实在,谁都不会拒绝。
  常家在城里,自家没有地也没有菜园子,吃什么全都指着供应。
  可今年各处都减产,城里的供应也减少了,常家人口多,日子难过。
  巧莲知道常家的情况,所以临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特意带了不少东西,什么土豆南瓜之类的带了不少。
  这些玩意儿能放得住,留着慢慢吃,不管咋地也比饿肚子强。
  “这点儿是孩子们进山捡的核桃和榛子,你留着给雨泽吃,孩子小,多吃些这个好。
  另外这两包点心,留着给叔和婶子吃吧,两位老人身体也不好,留着给他们补补。”
  巧莲办事周到,家里人哪个也没落下,都预备了东西。
  当然,其他都是从自家带的,没花钱。
  “姐,你可让我说什么好啊?你看你这是带了多少东西来?
  光是土豆南瓜就造了一背筐,这得多累啊?”
  除了自家亲姐,谁能想的这么周到?巧云感动的不知道该说啥了。
  “对了,姐,你在这边学习,要学多久啊?住在哪儿?
  不行的话就住在我家吧,毕竟是自己家里,总比外面方便。”
  “不用,医院有宿舍,我来之前已经把宿舍收拾了,行李也放好了。
  宿舍就在医院的后院,离着近也方便。
  你也知道医院里随时随地有病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一台手术,我离着近能多学点儿。”
  巧莲拒绝了,常家住的地方也不大,这么一大家子人,住三小间房子,很挤了,她还是别来凑热闹了。
  巧莲在常家坐了一会儿,也没等常文远回来就要走,巧云留姐姐在家吃饭,让巧莲拒绝了。
  常家现在也不是很好过,她留下只会让巧云为难,还是算了吧,她回去怎么对付都行。
  巧云苦留不住,最终没办法,也就只好让巧莲走了。
  等到常文远下班回来,见到家里多了那么些土豆南瓜。
  一问知道是巧莲送来的,少不得要埋怨巧云几句,嫌巧云不肯留姐姐吃饭。
  “你以为我不想留啊?那是我姐。
  不说人家带了这么多吃的来,就算我家什么都不拿,咱也该管一顿饭啊。
  可咱家啥情况,二姐还能不清楚?
  我都快磨破嘴皮子了,她也是不肯,我能有啥办法?
  等以后日子好点儿了,咱再想办法还人情呗。”巧云有点儿恼了。
  她亲姐姐来家里,都没舍得留下来吃顿饭,常文远还埋怨她,巧云能不生气委屈么?
  “你也不说说那俩闺女,她们都挣钱开工资了,可我一分钱都看不见她们的。
  那供应也不是平白就给咱啊,不得拿钱去买么?我手里有多少钱?
  就你那点儿工资,我敢买什么?”巧云委屈的掉眼泪。
  巧云这一哭,常文远就受不住了,当即表示,晚间找闺女谈谈,然她们往家里交钱。
  常家这边如何,巧莲自然不知道。
  她回到了医院,晚间也没弄别的,煮一包面,就着煎饼,就这么吃了一顿,好好休息。
  休息一晚,第二天巧莲便到了外科,跟着外科的主任医师学习。
  临江虽然也是县,但是比抚松历史悠久,临江医院也是比较有名的医院,故而外科很忙。
  虽然巧莲只是来学习的乡村医生,可是一忙起来,也得跟着前后忙活,一些护士做的事情她也要做。
  赶上一天忙起来,到了下班真能累的直不起腰来。
  累,但是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累也是快乐的。
  巧莲对医学很有兴趣,别看是半路出家,倒也有些天赋。
  带着她的那位主任医师时常夸奖巧莲,这倒是给了巧莲不少鼓励。
  这一批来学习的只有五个人,其他几个都是男医生,所以巧莲的宿舍就没人过来住,始终都是她自己。
  这样倒是方便不少,最起码想吃点儿什么东西很方便,弄个小锅放在炉子上头,做点儿面条炖点儿汤之类的都容易。
  巧莲从家里带了不少饼子煎饼等,都存在随身仓库的冷藏室里了。
  得空的时候就自己动手做点儿吃的,没时间就去食堂随便打点儿饭将就一口。
  不过这食堂的饭,的确不咋地,细粮基本上也见不着,如今这时候,苞米面都当成细粮了,可想而知。
  “陈大夫,我听说你家是大营公社那边的是吧?今年收成咋样儿啊?
  你不知道,我姥家在大栗子那边,今年鸭绿江涨水,冲了好多地方呢,今年秋天都没收多少粮食。
  现在吃的就是掺着麸皮和米糠的饼子,就这据说也吃不到多少,限量,一个人一天只给二两粮。”
  巧莲虽然是来学习的乡村医生,可是她说话处事都很利落,穿着打扮也洋气,根本不是大家印象里那种很土的乡下妇女。
  再加上巧莲很开朗,又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所以医院里好多医生护士,都爱找巧莲说话聊天。
  尤其是外科的几个护士,跟巧莲相处的都挺好。
  “我们公社还行吧,反正那边在汤河上游。
  加上公社里的干部很好,夏天的时候加固了堤坝,发洪水的时候虽然也冲垮了两三个地方,但是影响没那么严重。
  我听说好像粮食也减产了两三成,反正挨饿也是肯定了,倒是不至于到吃麸皮米糠的程度。”
  “秋天的时候,公社书记动员大家伙进山里捡萫子什么的。
  再说我们那边家家都种了不少土豆,产量挺高的,掺和着吃,多少能将就一阵子。
  唉,如今这日子艰难,家家户户都勒紧了裤腰带,没办法啊。”
  巧莲叹了口气,这样的日子还有一年多呢,真的是煎熬啊。


第550章 吃糠咽菜
  巧莲离家过来的时候,公社里倒是召集大家伙开会了,说了今年秋收的情况,同时也公布了今年的粮食收购定额。
  巧莲算了一笔账,按照公社这个收成来说,交了公粮,完成收购任务之后。
  如果公社里还想留储备粮,那接下来大家伙还得是瓜菜掺着一半儿,说不定能坚持到明年秋天。
  如果公社不留储备粮,那大家伙多少能吃到几回全纯粮的饭。
  不过以老韩当年的工作方法来看,储备粮肯定是会留的,只是留多留少的问题。
  巧莲也觉得,储备粮应该适当留一部分,这是公社里最后的手段。
  如果现在不留都放到食堂,一旦明年再发生意外情况,那就糟了。
  “哎呀,那你们公社还真是不错呢,比起我姥他们那边,强多了。
  你是不知道,我姥那么大岁数了,也都跟着吃糠咽菜的。
  你说这日子啥时候有个盼头啊?
  就连咱医院职工的供应粮,现在也都减量了。
  而且大部分都是黑面、地瓜面,苞米面都当细粮给了。”
  “我小舅妈眼见着要坐月子了,我小舅各地方淘澄吃的找不着,没办法就去黑市淘澄。
  你是不知道啊,黑市里东西死贵死贵的,比咱平常的价钱,翻了十几倍都不止呢。”
  外科的一个小护士,刚从卫校毕业一年,估计是岁数小没什么心眼儿,又跟巧莲处的好,所以什么都跟巧莲说。
  巧莲来临江这些天一直忙着,还真是没时间出去转悠,一听说黑市,倒是来了点儿兴趣。
  “黑市?在哪里啊?那边能淘澄到吃的用的?”
  当初孙建勇等人可就是从公社弄了粮,到黑市去卖。
  “能,就是贵,特别贵呢,你是不知道,鸡蛋都得两三块钱一斤了。
  以前才多少钱啊?五毛钱十个。
  苞米平常两三毛,现在差不多要两块钱了,大米白面更不用说,价钱贵的要死。
  可再贵也有人买,不买不行啊,家里有老人、小娃、孕妇、产妇的,不弄点儿细粮怎么办?就得偷摸儿的去买。”
  那护士岁数小,性子大咧咧,加上跟巧莲相处的也还行,反正什么都跟巧莲说。
  “陈姐,我跟你说,你可别往外说啊。
  我姥那个村的不少人啊,现在都拿金子去黑市换粮了呢。”小护士偷偷在巧莲耳边说道。
  巧莲以前还真是没往这上面寻思,可是被这个小护士一说,她倒是想起来一件事。
  当年伪满的康德皇帝,就是在临江大栗子退位的,据说当年流落在当地很多金银珠宝古玩奇珍。
  后来省里公开征集宝物,还真是搜集上来了一些国宝呢。
  好像有什么念头一闪而过,可又抓不住。
  巧莲正想再琢磨琢磨呢,那边有人喊,“大夫,大夫,快帮帮我儿子吧,这孩子拉不出屎了。”
  一个男人抱着个六七岁的男孩,身后跟着个女人,急匆匆的跑进医院来,一边跑一边喊。
  这边闲聊的几个护士一听,赶忙过去,“什么情况?孩子怎么了?”
  男人一看见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过来,就像看见了救星一样。
  “快,帮帮我儿子吧,这孩子拉不出屎来。
  都五六天了什么都拉不出来,成天蹲在院子里控也不行,都出血了。”
  男人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只知道儿子拉不出屎。
  “吃什么东西了么?最近这几天?”巧莲走过来,问了一句。
  “没吃啥啊,这年月还能有啥吃的?
  掺着米糠麸皮的饼子,都吃不饱呢,还能吃啥?
  孩子饿,大人就省两口,把饼子多给他吃点儿,谁知道这咋就拉不出来了。
  成天蹲在外面嚎,就是拉不出来啊,这可咋整?”后头的女人哭的一脸泪,抽抽噎噎的说道。
  得,找到症结所在了。
  这年月的人肚子里都没啥油水,吃的又是掺了麸皮和米糠的饼子。
  那是啥?全都是粮食外壳儿啊,粗拉拉的不消化,可不就堵在肠子里不往下走怎么?
  “送诊疗室里吧,准备灌肠。”
  这种情况,只能先灌肠将粪便排出来,然后再消炎治疗,不然孩子一肚子的东西,会胀坏的。
  于是几个护士领着这三口人进了诊疗室,然后配了肥皂水,预备了灌肠需要的肛管、血管钳、润滑剂、便盘、卫生纸、一次性塑料单等等灌肠需要的工具。
  那边主治医师过来看了一眼,就让巧莲动手来做。
  身为医生,治病救人是第一位,至于什么脏不脏的就不用考虑了。
  巧莲依言带上了手套,开始施行灌肠治疗。
  这孩子估计是没少吃,粪便都卡在肛门口了就是出不来。
  时间太久,都有脓血,伴随一股腐臭,这要是再不灌肠促进排便,会出大毛病的。
  肠管前段涂润滑剂,肛周也涂了,然后将肠管慢慢送入,那边打开夹子,溶液慢慢送入直肠。
  五百毫升溶液全都灌进去之后,稍微等了十几分钟之后,孩子开始慢慢排便了。
  都是一团一团干硬的粪便,十分粗糙,巧莲瞅了一眼,摇头。
  这孩子也是嘴壮,估计也是饿的狠了,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能吃进肚子里不饿就行。
  吃的太多又太干,结果就成这样子了。
  “再等一会儿,等直肠内粪便全数排出来之后,扶着孩子下来,然后到门诊。
  这孩子需要吃点儿药,肛周有炎症了,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