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说话见,韩运鸿和张文广过来了,韩运鸿朝着秦长明点点头。
  “县里已经打过去电话了,乔书记也挺重视这件事,据说是已经跟公安大队那边打了招呼,你俩直接把人带去县里就行。”
  于是秦长明和彭兆先俩人带着民兵,押着这七八个人,离开了大营公社,直奔县里。
  而韩运鸿和张文广这边,则是召集了不少年轻小伙子。
  各自手里都拿着家什,气势汹汹的往江对岸胜利生产队去了,这是要去找对方的麻烦。
  卫生所里还有不少事情呢,巧莲自然不能跟着去凑热闹。
  反正等着下午这些人回来,听说韩运鸿他们在对面闹的挺厉害。
  胜利生产队的人都没敢动手,生产队长万般无奈之下,同意包赔大营公社损失。
  至于被抓起来的那几个人,因为偷的是苞米,不算贵重财产。
  但是由于这个特殊时期,性质还是满恶劣的,最终被判拘留一个月,然后给放回去了。
  发生了这件事,最着急的是孙建生,三番四次的找韩运鸿表示,这件事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当年孙建勇兄弟几个被抓,孙建生在县医院里看护儿子和媳妇。
  孙家兄弟估计也是知道这一次在劫难逃,所以几个人咬死了没有孙建生的事情。
  没抓到现行,又没有口供指认,所以就没办法治孙建生。
  好在孙建生自打那个时候起,就再也没敢嘚瑟。
  只悄无声息的领着病愈的媳妇儿子回家来,从此以后低调做人,存在感特别低。
  时间久了,大家也就忘了孙建生跟孙建勇是兄弟,当年是多么嚣张跋扈。
  这一次出事,可是把孙建生给吓坏了,他媳妇的娘家就是大青沟的人啊。
  这要是公社里的人怀疑他,把他们家赶出大营公社可怎么办?于是胆战心惊,连着去找了韩运鸿好几次。
  “行了,建生,这事儿跟你跟你们家没关系,我们已经知道了。
  抓起来的那些人都录了口供,没人提起你。
  再说了,这些日子你们两口子谁也没回去过,咱公社的人眼睛不瞎,都明白呢。
  建生,怎么说呢,过去的事情已经都过去了。
  不管当初你有没有掺和孙建勇他们的事情,但是那些人已经得到了惩罚。
  你这几年也是踏踏实实干活,没起什么高调。
  大家伙也不是那得理不饶人的,不会非得记着那点儿事情,你只要安安分分的别出幺蛾子,公社里没人会针对你。”
  韩运鸿见到孙建生这胆战心惊的怂样,再回想当年孙家兄弟横行霸道的德行,也是一番感慨。
  既然这个孙建生已经改过,如今安分守己,过去的事情,索性就谁也别提了。
  “孙家兄弟四个,死的死关的关,如今也就你一个人支应门户了。
  踏踏实实干活,安安分分做人,好好守着家,照顾着你的嫂子和侄儿侄女们。
  把孩子都养大成人,别让他们再走歪路,这就是最大的功德了,千万记住。”
  “哎,哎,我知道,我记住了,韩书记,谢谢你。
  我明白,其实我们孙家欠了咱公社太多,要不是我大哥二哥他们那么折腾,咱公社是最富裕的。
  就算这几年遭灾,咱们也不至于到今天这地步,孙家是罪人,我也有过错。
  往后我一定好好教导侄儿们,不让他们惹祸。”孙建生感激涕零,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离开了。


第600章 丰收景象
  抓住了那几个偷苞米的贼,之后公社里也没敢松懈。
  谁让大营公社今年的庄稼看起来还不错呢?万一别的地方也瞧着好,半夜偷摸过来偷苞米怎么办?
  还是守着吧,直到秋收粮食都收回家,也就省心了。
  好在接下来都平安无事,大家伙也都松口气。
  一转眼九月十几号,眼见着地里的庄稼黄了叶子,离着收获不远,提心吊胆了一年的人们,到这时候总算可以放心了。
  那些补苗的苞米长势不错,今年也没有早霜,应该收成不错。
  然而就在大家伙满心期待打算开始收地的时候,一场夹着冰雹的秋雨落了下来。
  冰雹依旧很大,将地里的庄稼砸的东倒西歪。
  别的也都好说,苞米棒子不怕砸,地瓜在土里呢,这时候秧子就算都砸烂了也不影响什么。
  今年公社种的麦子少,前些时候已经收起来了。唯一受影响的,是黄豆。
  正是豆荚干枯的时候,这一场冰雹,砸的豆荚爆开,满地都是黄豆,整个儿黄豆地里金黄一片。
  豆子被水泡了,一个个涨的老大,就这么躺在地里。
  这些可是把大家伙心疼坏了,韩运鸿立即让人先抢收黄豆。
  一边割豆秸往回运,一边发动各家各户的孩子们,让孩子们往回捡豆子。
  并且直接对大家伙说,谁家捡了豆子就是自家的,不用再往公社交了。
  交啥啊?豆子见了水泡的那样,就算回去晒干了,也没法交公粮和收购定额。
  留下来也是吃,索性就让各家各户自己捡去吧,能捡多少就捡多少。
  因此,学校里放了假,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进地里去捡黄豆。
  嘉俊嘉和玉淑都没落下,每个人都拎着筐,在地里闷头捡黄豆。
  妈妈说了,多捡一些回去,可以做小豆腐、还可以发豆芽,或者磨碎了混着蒸饼子。
  不管怎么做,都能吃,所以孩子们特别卖力,一天能捡好多回家。
  这么多黄豆捡回去,也不可能一下子都吃完,于是就在院子里摊开破席子晾晒。
  被水泡过的黄豆再晒干,表皮就会皱巴巴的,而且也没有之前那么圆润了,榨油不出油,所以只能想办法做了吃。
  毕竟是粮食,总比草根树皮好吃,所以不管怎么麻烦,大家伙还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来处理黄豆。
  公社开始秋收,大人都在地里干活收割庄稼,至于孩子们,则是天天在地里捡黄豆。
  开始几天黄豆还只是泡涨了的豆子,后头就变成了豆芽,即便这样,孩子们也热情不减。
  有的人更会想办法,把孩子们捡回家的黄豆直接倒在盆里,每天滤水,等芽长到一定程度,正好吃豆芽。
  黄豆芽可以单独炒了吃,加点儿辣椒放点儿醋,酸辣豆芽蛮不错的。
  还可以跟土豆之类的一起炖着吃,味道也特别好。
  反正都是能吃了填饱肚子,不管是发芽了还是没发芽,都有用处。
  公社里今年种的黄豆不多,再说冰雹也不能把所有豆荚都砸爆开。
  所以孩子们捡了几天的黄豆也就差不多了,之后有的继续在地里捡漏儿,或者是进山去捡萫子核桃蘑菇等东西。
  大一点儿孩子,则是帮着家里收自家的小片荒。
  毕竟大人都挣工分去了,自家的那些地,就只能留着孩子收。
  嘉俊嘉和玉淑都大了,曲家连小片荒加自留地,也有不少粮食呢,自然要赶紧往回收。
  曲维扬这些天也都尽量不出门,下午早点儿回家来,和孩子们一起往回收地,嘉康佳媛赶上礼拜天,也都下地跟着忙活。
  就这样,一家人忙活了挺长时间,总算把自家地里的庄稼全都收了回来。
  曲家今年有两亩小片荒,一亩多自留地,再加上自家园子大种了些地瓜,所以收获非常好。
  半亩地的新品种苞米,虽然长在荒地上,可也能出产四百来斤。
  小麦、糜子和一部分地瓜种在自留地里,也都出产不少。
  剩下那些小片荒,种了高粱、黄豆、赤小豆、地瓜等,除了黄豆和赤小豆因为冰雹的缘故损失一部分之外,其余的产量也不低。
  所以这个秋天,曲家院子里堆满了收获的粮食。
  颜色金黄颗粒饱满的苞米棒子,或是挂在园杖子上,或是堆在了苞米楼子里,阳光下金灿灿的颜色竟是那么耀眼。
  紫红的高粱穗、金黄的谷穗、麦穗,都挂在仓房外面,整个仓房外头,就成了一片粮食墙。
  仓房上面有房檐,可以挡着雨,这么挂着又通风,几天之后就可以脱粒了。
  仓房里面,堆着好大一堆的地瓜,那边还放着好多圆滚滚的大南瓜。
  院子里头,破席子上面摊着都是切开的地瓜片,这些都是刨地瓜时不小心弄破了,索性晒干了,留着冬天做饭吃。
  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景象,已经是好几年没见着了。
  曲家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就连三胞胎似乎也被感染了,小佳莹指着那些粮食,笑的那叫一个开心。
  “明年开春,咱抓两头小猪崽吧,再养几只鸡或者鸭子。”
  晚间闲着的时候,巧莲跟曲维扬商议。
  “咱家本来也不缺粮,今年收了这么多粮食,等着过一阵子公社还分粮食,足够咱吃用了。
  那些米糠麸皮地瓜之类的留着养两头猪肯定够用,这样的话,饭桌上还能添些花样儿。”
  巧莲看着眼前这丰收的景象,开始打算明年的事情了。
  最艰苦的三年算是熬过去,往后虽然也不算轻松,可好歹不至于像前两年那样紧张了。
  据说是外债还的差不多了,往后粮食收购定额会宽松一些,这样大家伙手里或许能有些余粮。
  再加上各家都种小片荒了,这个粮食压力会慢慢缓解,想来往后政策一定会往农副产品上面倾斜。
  要不然的话,城里人连肉都吃不上了,农民不养猪,城里人吃什么去?
  曲维扬一听巧莲这话,蛮有道理的,于是点点头。
  “好啊,你看着安排吧,这些门道你比我清楚。
  其实今年外头形势依旧不好,很多地方受灾挺重的,粮食产量不高。
  没事儿,只要咱公社的日子好过,别人咱也管不着,是吧?”


第601章 供销社售货员
  大营公社虽然春夏时分也受了灾,不过公社干部反应及时,立即补种。
  苞米到秋天基本上都长成,少部分没到腊熟期的挑出来,各家分一些,煮了啃倒是也不耽误吃饱饭。
  至于地瓜,那就更不用说了,巧莲弄来的都是第一代新品种脱毒红薯苗,产量非常高,一亩地出产差不多三千斤。
  光是补种的红薯就有一百亩,这些出产就不少了。
  再加上原本种植的一些地块,今年光是红薯,差不多每家就能分到八百斤左右。
  有这些红薯打底儿,最起码不用吃糠咽菜了。
  今年连着两场冰雹灾害,各地方都受灾严重,县里也不好再把收购定额提高。
  加上今年政策有所调整,照比往年,收购定额下降了一部分。
  政策一出来,韩运鸿和张文广都高兴不已。
  这么粗略一算,今年除了交公粮、收购定额,还有公社预留储备粮之外,各家各户的还能分到一些粮食。
  掺着地瓜吃,再加上各家小片荒的出产,今年肯定不会饿肚子了。
  于是公社积极组织人手晾晒粮食脱粒,准备交了公粮和收购定额之后,就给社员们算工分、发粮食。
  群众得知了消息,一个个也都高兴的合不拢嘴,于是干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整个儿公社都发动起来,热火朝天的进行脱粒晒粮工作。
  当然,这些活巧莲没参与,她只在收地那段时间,下地干了一阵子活。
  毕竟卫生所很忙,她顾不上那么多。
  好在巧莲虽然不用下地,但是她的工分按全工算,而且是一整年都算工分。
  所以公社里不管分钱还是分粮食,曲家也不会分太少了。
  忙忙活活的十月就过了一半儿,这时候传来消息,说是今年抚松管辖范围,又多了漫江镇和松江河镇。
  漫江镇以前是归临江管辖范围,这一次重新划定行政范围,归到了抚松。
  至于松江河镇,则是在原本松江河林业局的基础上,设立了镇。
  五七年全省开始筹备林业局,松江河林业局也进入建设发展阶段。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松江河林业局已经发展建设的非常好。
  林业局家属纷纷过来,带动了地方经济,所以成立了松江河镇。
  当然,松江河镇的成立,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但是对曲维扬来说,却有些关联。
  因为松江河归抚松管辖,那边的供销社,也归县供销社统一管理。
  新镇成立,相关单位配套设施都要齐全,松江河供销社也顺势成立。
  这就需要招不少人,光是售货员就得好几个呢。
  “王嫂子,你家秀荷初中毕业了是吧?找工作了没有啊?
  维扬说,松江河不是成立镇了么?那边供销社马上也要开始了,现在正招人呢。
  维扬让我问问你,想不想让秀荷去松江河供销社上班?
  想去的话,他帮着报个名,等哪天去考试通过就行了。”巧莲下班之后,特意去王家一趟。
  王家有俩闺女,秀荷秀莲,跟佳媛年纪相仿。
  秀荷今年十七,她念书晚,今年夏天正好初中刚毕业。
  秀荷没考上中专,按说是该上高中的。
  可王家日子过得一般,秀荷后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妹妹秀莲念初中,弟弟在念小学。
  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就没让秀荷继续念。
  这年月来说,有个初中文凭也算不错了,要是遇上什么地方招工,可以去上班。
  但是王家没什么门路啊,秀荷毕业了就只能在家务农,今年秋天跟着下地干活挣工分了。
  巧莲知道王家的情况,曲维扬也记着呢,所以一听说松江河供销社招售货员,曲维扬立即就跟巧莲提起来。
  让巧莲过来问问王家,愿不愿意秀荷去松江河供销社上班。
  “哎呀,弟妹,可让我怎么谢谢你们两口子啊,还惦记着俺家秀荷没工作呢。
  售货员啊,那敢情好了,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工作呢。
  行,那必须同意她去上班啊,不然她这些年的学不是白上了么?”
  王嫂子一听巧莲的话,高兴的不得了。
  现在这年月,秤盘子车轮子,那可是最好最吃相的职业了。
  售货员站柜台,不用出大力,一个月不少挣。
  而且在供销社上班,有什么减价货紧俏货,自家都能跟着沾光儿,这可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弟妹,还真亏你当初劝我,让我供孩子们读书。
  当初我真是觉得念书没啥用,小学都没打算让她们念完了。
  如今看来,还真亏得咬咬牙坚持下来了,你看,这不是就能找工作了么?
  弟妹,你回去替我谢谢曲主任啊,这就是他在供销社上班,管着这些,要不然哪有俺家秀荷的份儿啊?”
  王嫂子这话倒是真的,松江河供销社要成立的消息,县供销社职工不知道多少人都过来找曲维扬呢。
  曲维扬今年十月一号,正式升任县供销联社主任了。
  原本的主任退休,曲维扬这个副主任转正,主管整个儿县里所有供销社的相关事务。
  人事安排,自然也归他管,好多人都过来找曲维扬走人情,希望把自家的亲戚安排到松江河供销社去。
  不管谁来说情,曲维扬都只是一句话,学历必须初中以上,都来参加考试。
  成绩好的就选,成绩不好的就算了,售货员也不是一般工作,需要写写算算,没文化的就别来凑热闹了。
  只这一个要求,就挡了不少人。
  “嫂子,我记得你家秀荷念书不错,你这几天让她多复习一下数学。
  这方面肯定考的多,争取成绩好一点儿,到时候维扬也好给安排。
  嫂子也知道,这是好差事,都抢呢,就算有维扬在,咱该走的程序也得走完,对吧?”
  曲维扬愿意给王家一个机会,但是能不能把握住,还得看秀荷本身有没有这个能力。
  “对,对,是这样,能有这个机会去考试就已经很感激曲主任了,可不能再让曲主任为难。
  好,我跟丫头说,让她好好复习,到时候去考试。”
  曲家两口子跟王家非亲非故,不过就是同在石嘴子住着而已,人家能想到照顾他们家,就已经很难得了。
  王嫂子自然做不出还让曲维扬特别关照的事情来,只要有个机会能争取,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602章 很烦人
  王秀荷在家里看了几天书复习功课,等到十一月初,供销社招工考试。
  秀荷去参加了,第一个答完了题交卷出来,然后回家等消息。
  参加考试的人不少,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从这些人里面,选出十二个来,可想而知竞争多激烈。
  好在秀荷的成绩果然不错,第一名,工作顺利落实。
  成绩出来的第二天,秀荷就背着行李,跟着县里那几个姑娘们一起,到松江河去工作了。
  要说起来呢,到松江河上班,就有一个不好,离着太远了。
  从石嘴子到抚松三十来里地,从抚松到松江河更远,七八十里。
  如今路也不太好,都是盘山道,坐车也得坐一阵子呢。
  离着远,自然不能上下班回家,只能住在宿舍里,轮休的时候可以回家。
  幸好供销社待遇好,宿舍食堂都弄的不错,松江河地方不小,供销社也大,用人不少。
  好些姑娘家里都不是当地的,所以大家伙一起住宿舍,倒是也不用太担心。
  秀荷十分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到了松江河供销社,非常努力认真的上班学习,很快就上手。
  而且越做越好,之后连连被评为先进个人。
  几年之后,跟供销社一个司机互相喜欢,就在松江河结婚生子落地生根。当然,这是后话。
  曲维扬帮着王秀荷安排工作的事情,公社里不少人都知道了,好多人都羡慕不已。
  有些人便动了念头,跑到卫生所里找巧莲,想让巧莲帮忙说说好话,也让他们家的孩子去供销社上班。
  “婶子,不是我不帮你,供销社的售货员也是有要求的,初中以上学历,还要考试。
  秀荷也不是维扬给安排过去的,维扬就是通知了她一声,让她去参加考试。
  秀荷那孩子争气,考了第一,工作自然就好办。”
  巧莲被这些人说的有点儿不耐烦了,语气不太好。
  “婶子,你家孙女什么学历?小学都没毕业吧?第一条要求就不符合,你让我说什么?
  再说了,这供销社招人已经都过时候了,那边全都招满,暂时不需要人了啊。
  我又做不了主,你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
  “你看,陈大夫,你这话说的就没意思了。
  谁不知道你家男人现在是县里供销社的一把手啊?
  用谁不用谁,那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啥学历不学历的,不过就是卖东西呗,谁还不会啊?
  咱这供销社的人,也没有几个是初中文化啊,不一样也都干的挺好么?”那婆子不甘心,还是缠着巧莲。
  巧莲真是烦了,天底下总有这么一群人,就觉得整个儿地球都该围着她转悠,谁都应该为她干点儿什么似的。
  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凭什么他们就觉得,曲维扬夫妻就必须帮他们啊?曲家又不欠他们什么。
  “婶子,我再说一遍,人早就定了,都已经开始上班。
  再说,这件事我们家孩子爸爸也不能做主,都得是公开选拔招人,符合条件的择优录取。
  如今是什么年月,管的这么严,难道说为了你们家孩子上班,就要让我们家维扬犯错误丢工作么?
  真是有意思,你是谁啊?我跟你们家很熟么?
  别说我跟你没什么交情,就算是我们家的亲戚,也得照着正规程序走,谁也别来我这磨叽,开不了后门。”
  “我这是卫生所,给人看病的地方,没空陪你们闲聊,你们要是没啥事就赶紧走吧,别耽误旁人看病。”
  真烦,巧莲最烦跟这些三姑六婆打交道。
  有一少部分乡下老婆子愚蠢又顽固,还特别不讲理,跟她们说话,能气死人。
  “你看你,至于这样儿么?
  芝麻大点儿的事情,你们家男人嘴一撇撇就能办成,为啥不给俺们办啊?
  咋地,嫌俺没给你送礼是吧?那你也得把事情给办了,俺才好送礼不是?
  哪有你这样儿办事的?”那婆子还不自觉呢,自顾自的在那胡说八道。
  巧莲真是生气了,这都什么人啊?简直太膈应人了。
  “灵芝,月桃,来,把这几位都给我请出去,什么玩意儿?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跑到我底盘上来埋汰人?赶紧走,别烦我了。
  再来烦我,往后你们家有人生病,就直接去县里吧,别找我看了。”巧莲沉下脸来,直接往外撵人。
  灵芝月桃果然过来,拎着扫把往外划拉,几个婆子怕被扫把扫到,就只好往外退。
  一边退出去,一边还嘟囔呢,“有什么了不起啊,不就是个供销社主任么。
  瞧你牛哄的,都快上天了。”说着,几个人一溜烟的都走了。
  “婶子,这些人真不是玩意儿。
  以前他们家有人病了的时候,又哭又嚎恨不得跪下来求你赶紧给治病,还让你多照顾照顾。
  现在病好了,就翻脸不认人,真不是好东西。”赶走了几个婆子,灵芝气呼呼的说道。
  巧莲摇摇头,“哪里都有些不讲理的人。
  在他们心里,别人就该无怨无悔的替他们服务,只要旁人不帮忙,那就是人家的错儿。
  咱大营公社大多数人还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