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年了,哪能不来看看咱娘啊?我这些日子好不容易在石嘴子那头安下家,真是没多少时间出来。
  今儿二十八了,今年没三十,明天就过年,再忙也得回来看看。”巧莲笑呵呵的往屋里走。
  陈家也是三间房子,但是跟张家不一样,陈家人口多,两铺炕住不开,所以东西屋都是对面儿炕。
  也就是一间屋子里头,南北都是炕,中间留个过道。
  幸好这房子跨度还不错,对面炕中间的过道不算窄,大概有两米多,来回走人也还算方便。
  陈家老太太坐在东屋南炕上,还是老样子,耷拉着眼皮,谁都不看,就连闺女来了,也没见她抬起头看一眼。
  对于亲娘这个模样,巧莲早就习惯了,陈家老太太素来如此,这是她拿捏儿媳妇和闺女常用的手段,这是在表示不满呢。
  若是以前,巧莲见了老太太这样,肯定是诚惶诚恐,生怕惹母亲不高兴。
  可如今的巧莲哪是能随意拿捏的?陈家老太太爱咋地咋地,巧莲能来就已经很给她面子了,还不乐意?再不乐意往后不来了。
  “娘,过年了,我也没预备多少东西,给娘扯了两块布料,娘留着做套衣裳穿。
  这是我从县城买回来的点心,挺软和的,娘应该爱吃。还有两包红糖、一条猪肉,也是从县里买的。
  另外还有一只鸡一只兔子,是我在山上下套子套的,一直搁外面冻着,一点儿也没坏,留着过年家里添个菜吧。”
  巧莲拿回来的这份儿年礼,可以说是非常丰厚了。
  果然,在听见闺女这一番话之后,陈家老太太睁开了眼睛,扫了一眼看上的东西。
  两块布料一块深灰一块藏青,都是最新出来的斜纹布,格外厚实耐穿。看起来每一块都得有六七尺,这可不少。
  再看看那两包点心,隔着纸都能闻到一股子甜香的味道,肯定也是好东西。
  更别提那野鸡野兔也都挺肥,看起来有些分量,这一份年礼可真是不轻。老太太满意极了,点了点头。
  “你一个人领着俩孩子单过,日子也不容易,手里有两个钱儿就攒着,别胡乱花。
  家里啥都有,我也不缺,往后不用花这份儿钱。”老太太嘴上说着客套话。
  巧莲哪能不知道老太太真实心意?于是就笑了,“娘,日子再难也不能忘了孝顺娘。
  我来到这边,不就是为了离着娘近一点儿,好尽尽孝心么?”场面话谁不会说啊?巧莲能说的更动听。
  “爹没有的早,娘好不容易把我们拉扯大,如今多少还有点儿能力,自然要好好孝顺娘,只要娘别嫌弃就好。”
  陈家老太太听了这话,心里别提多熨帖,抬眼看了看二闺女,倒是有点儿惊讶。
  以前那个只知道低头干活,不爱说话的闺女,现在倒是变得能说会道了。
  “嗯,你有这份儿心,娘挺高兴的。往后好好过日子,要是谁敢欺负你,回来跟娘说,娘让你三个哥哥去给你撑腰。”老太太这态度明显改变。
  陈家人都是势利眼,之前巧莲母子两手空空来了大营,又说是家里起了火身无分文来投奔,老太太哪里还敢搭理闺女?生怕闺女开口让她接济。
  如今瞧着闺女出手这么大方,知道这个二闺女还是有些家底儿,老太太也就不怕了,态度自然好起来。
  “哎,知道,娘最疼我了,自然舍不得看着我被旁人欺负。
  还行,石嘴子那边人少,就那么几户人家,大家伙也都知道我是陈家人了,有娘和哥哥们的名头,倒是没人敢看轻了我,挺好的。”
  好话人人都会说,大过年的,说点儿让老太太高兴的话,这个简单。
  老太太被巧莲哄的挺高兴,脸上难得有了笑脸。
  “老大媳妇,你妹妹和外甥来了,还不赶紧抓点儿瓜子糖块儿给孩子们吃?你这木头桩子似的杵着干啥?没有个眼力劲儿。”
  老太太扫了一眼王氏,瞧见王氏一动不动的盯着那些东西,心里不高兴了,剜了大儿媳两眼。
  王氏看着巧莲拿来的东西,稀罕的不行,目光一直盯着呢。
  听见老太太的话,抬头看见婆婆正拿眼剜她,吓得心里一哆嗦,赶忙转身走了。
  至于老太太说的什么拿瓜子糖块儿,那根本就是糊弄人的,家里好东西都在老太太手里呢,炕稍柜子里锁着,老太太不给钥匙,她去拿个屁啊?


第66章 嘉康的疑惑
  “娘,别让嫂子忙活了,我这就得回去,家里也忙着呢,等过了年,再领着孩子们来。”
  陈家的事情,巧莲门儿清,哪能不知道这婆媳俩在唱双簧?
  幸亏她根本就没指望娘家能留她吃饭,心里头虽然多少有些难受,却也没表露出来。
  “你看,二妹妹难得回来一趟,咋能连口热水都没喝就走啊。
  中午留下吃顿饭吧,没有好的还没有孬的么?”王氏见到巧莲起身要走,假模假样的拉着架子挽留。
  “不用了,明天过年,家里也有不少事情,大姐那头还等我呢。就这样吧,改天再来。”
  巧莲才不想留下来看兄嫂的脸色呢,她可不图着娘家的一顿饭。
  过来也就是为了面儿上好看,让人别挑理就行,其余的时候,还是离着陈家远一点儿吧。
  巧莲领着俩孩子从陈家出来,王氏一脸笑容的跟在后面送到大门口,“二妹妹,得空了常回来啊,咱可是最亲的人,常走动着。”
  得了好处,王氏的态度那可是大转变,亲切的很呢。
  “好,得空了一定回来。”巧莲太知道王氏那个脾气了,见怪不怪,只应了一声便领着孩子们离开。
  王氏瞧着巧莲走了,连忙转身就往回走,今天刘氏跟周氏都去大集了,她得趁着那两个妯娌不在,看看能不能从婆婆那捞点儿好处。
  可是等王氏回屋一看,炕上除了野鸡野兔,其余的东西早就不见了影子。
  不用说,肯定是老太太趁着王氏出去的工夫,把东西全都锁柜子里了。
  王氏心里这个气啊,抠门儿老太婆,怎么就不早点儿死呢?
  什么东西都藏着,旁人一点儿也捞不着,好歹分几块点心出来也算那么回事儿啊。
  “娘,这鸡和兔子咋处理?今晚上炖了,还是留着明天吃?”王氏压下心中的不满,上前问了句。
  老太太还是耷拉着眼皮,“野鸡收拾了,明晚上炖了添个菜,兔子先放外面冻着。
  正月里谁知道有没有人来?要是来人了再拿出来,现在就吃了,到时候拿不出像样儿的菜就丢人了。”
  老太太过日子是好手,家里也幸亏有她管着,不然的话,就王氏妯娌这个馋劲儿,早把家里给吃穷了。
  王氏听见这话,心里有些不高兴,“平日里不让吃点儿好的就算了,这大过年的还不让敞开了吃。
  好东西都留着,自家人捞不着吃,全都给外人吃了。”王氏没忍住,小声嘟囔道。
  老太太睁开眼,瞪着王氏,“这个家是你当还是我当?败家玩意儿,你除了吃还能想点儿什么?
  咱在这村子是外来户,不跟坐地户打好关系,咱能站稳脚么?
  过年了请人来家吃顿饭,吃了咱的嘴短,就欠了咱的情,往后乡里有啥好事儿才落不下咱。
  你懂什么?成天就知道嘴馋,除了馋没别的心思,蠢货。”
  王氏被婆婆一顿训,脸色自然不好看,可她哪敢发作?只好垂头丧气的拎着野鸡野兔出去,照着老太太吩咐的办。
  另一边,巧莲领着俩孩子出了陈家往张家走。
  路上,嘉康有些不解的问巧莲,“妈妈,为啥要回姥娘家啊?还拿着那么多东西?
  我看姥娘根本就不稀罕咱,要不是咱拿了那些东西,姥娘都不看你呢。”别看孩子小,精明着呢,早就看出不对劲儿了。
  巧莲笑笑,“不管姥娘对咱啥态度,该来的咱还得来。姥娘生了妈妈,把妈妈养大,这就是恩情。
  妈妈要是不记着恩情,让外人知道了,会说妈妈不是东西,忘恩负义。
  咱们刚在这边落脚,不能落下这样的名声,所以明知道姥娘不待见咱,那也必须回去。”
  “最少得让外人知道,咱们跟陈家关系还不错,那些看着咱孤儿寡母好欺负的人,他也得琢磨琢磨。
  有陈家和张家在后面,咱娘三个也不是好招惹的,明白么?”
  方才她拎着那么多东西去陈家,路上遇见了不少人,人家问,她就直接说往娘家送年礼,为的就是这个。
  嘉康好像明白了一些,点点头,“娘,我懂了,就是咱花点儿钱买东西,让姥娘高兴点儿,也让外人看着知道咱有靠山。”这小子理解能力还真是不错。
  巧莲揉了揉儿子的头,笑了,“对,就是这么回事。
  咱之前在石家沟的遭遇,千万不能再有了,不然咱在这儿也生活不下去,还能去哪里?”
  如果不是迫于无奈,巧莲又怎么舍得花那么多钱去讨好陈家老太太?有那些钱,给孩子们买点儿吃的用的多好?
  “嘉康,你要快点儿长大,等你长成大小伙子,能顶门立户了,娘也就不用再为难。到时候看谁还敢欺负咱?”
  如今这年月,没有男人撑着家,真的是很艰难。
  幸好还有俩孩子在,过了年嘉康就六岁了,再有十来年,嘉康就能长大成人,那时候也就没人敢再瞧不起曲家了。
  嘉康听出母亲这话背后的期盼,沉默了片刻,然后再次开口,“要是我爸还在就好了,咱家也不用这样。
  妈妈,你说我爸真的死了么?他真的回不来了?”
  虽然从出生就没见过亲爹,可孩子对父亲有天生的向往和孺慕之情,嘉康佳媛也不例外。
  之前不提不问,是怕母亲伤心,可今天嘉康却没忍住,还是问了句。
  听见儿子的问题,巧莲愣了下,自从她接替了原主生活,还从来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在她潜意识里,其实是盼着那个曲维扬真的不回来。
  一个能在新婚没几天就抛弃妻子离家出走的男人,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样的渣渣,她才不要呢。
  就算那渣男没死,巧莲也不会接受,还是有多远滚多远吧。
  当然,外头兵荒马乱的,估计渣男早就死在外头了,她何必去想?还是安心领着孩子们过日子就好。
  如今他们有房子有地,还有系统这个大作弊器,往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干嘛纠结这些?
  “妈妈觉得,你爸爸肯定是回不来了,放心,就算没有你爸在,娘也一样能把你们抚养长大,往后咱娘三个相依为命。”巧莲沉默了片刻才回复儿子。


第67章 过新年
  穿新衣、戴新帽、过新年、真热闹。
  这年月的人们,尤其是小孩子,从进了腊月门儿就开始盼着过年了。好不容易盼着到了除夕这天,一大早起来就各种欢腾各种闹。
  各家各户早起就贴上了带有歌颂新社会内容的春联,还有红艳艳的窗花,将过年气氛妆点的更加浓郁。
  曲家情况有些特别,巧莲的公婆去世还不到一整年,所以不能贴春联窗花,晚间也不能放鞭炮。
  对于这些,俩孩子倒也不怎么在意,反正从清早起来就围在巧莲身边,叽叽喳喳连蹦带跳的笑闹着,倒是给冷清的小院里平添了几分热闹的味道。
  早晨随便吃点儿,过了晌午,巧莲就开始动手做菜。
  不管日子过得好坏,巧莲都不会亏待了自己和孩子,所以早早就预备了很多吃的。
  这时一一预备出来,煎炒烹炸,弄得满屋子香气,直把俩娃馋的口水直流。
  “好了,开饭。”忙活了两个多小时,饭菜全都出锅,巧莲领着孩子们,把饭菜端到了炕桌上。
  张文广小年之后就不去干活了,特意赶了工,给巧莲做了些桌子凳子箱子等家具送来,这下总算是能在桌子上吃饭了。
  桌子上的饭菜丰盛极了,小鸡炖蘑菇、兔肉炖土豆、猪肉炖粉条,还有一条红烧鱼。
  这鱼不用问,自然是巧莲从系统那里兑换来的,只不过打着大集的幌子而已。
  四个硬菜,再配上肉炒白菜和凉拌绿豆芽、皮冻、炸丸子,整整八个菜。过年嘛,就是图个吉利喜庆,哪怕吃不上这么多,也必须得预备。
  嘉康佳媛早就饿了,眼睛一直盯着桌子上的饭菜,直到巧莲说可以开饭了,俩娃这才动筷子。
  “妈妈,今天的饭菜真香啊,我馋的口水都直流了。”嘉康有点儿激动的说道,“还是过年好,真希望天天过年。”
  “哥,你做梦呢,哪有天天过年的?要是天天都这么吃,咱家不得赶上地主老财了?”那边佳媛吃了口菜,摇头说道。
  俩娃这人小鬼大的模样,让巧莲忍俊不禁,“是啊,哪能天天过年呢?
  不过娘可以跟你们保证,咱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往后肯定还有比这个还好的饭菜,放心吧。”
  巧莲有这个信心,她一定会让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让两个孩子享福。
  “吃菜吧,难得有这么多好吃的,你俩放心吃,吃饱了就出去转悠转悠,晚上要很晚才能吃饺子呢,多吃点儿饭没关系。”
  下午三四点钟吃年夜饭,要到晚间十一点多才吃饺子,中间这么长时间,孩子不多吃些不行,所以巧莲就劝着俩孩子多吃。
  难得有这么多好吃的,俩娃自然也不客气,可他们毕竟还小,能吃多少东西?一人小半碗大黄米饭,再吃一些菜,肚子就鼓起来了。
  满桌子的菜,吃了都没有一少半,可娘三个谁也吃不动了。
  于是挨样收拾下去,小心的放好了,明天继续吃。北方过年都这样,谁家也不例外。
  “嘉康佳媛,你俩别躺在炕上,去,上仓房捡几个冻梨,用水缓上,晚上吃着省得困。
  西屋还有妈妈买的苹果跟桔子呢,自己去拿着吃,过年了,随你们喜欢。”巧莲见到俩孩子懒洋洋的躺在炕上,忙说道。
  冻梨是大集上买的,曲家原本有冻梨,可惜一把火烧了没剩下,自然带不来。
  至于苹果和桔子,是从系统里换来的,这年月冬天里青菜水果根本就见不到,巧莲担心孩子们缺乏维生素,特意买了给孩子们吃。
  俩娃知道母亲从大集上买了不少东西回来,但具体有什么并不知情。
  曲家的家教,不许孩子们随便扒拉东西,不管是客人带来的还是自家的,绝对不许。
  这也给了巧莲方便,很多东西就这么过了明路,俩孩子毕竟还小呢,很容易就糊弄过去,除了嘉康担心钱不够花总念叨之外。
  俩娃唯一吃过的就是冻梨,以前在老家时冬天吃过,至于什么苹果桔子,根本就没见过。
  一听母亲的话,直接本着西屋就去了,从地上两个竹编的筐里找到了母亲说的东西。
  “妈妈,哪个是苹果哪个是桔子啊?”俩娃没见过,一样抓了一个过来,好奇的问。
  巧莲耐心的给孩子们说了一下,最后叮嘱,“出去千万别说咱家有这些好吃的啊,万一人家买不起,听见你们说会馋,到时候管你们要咋办?”
  俩娃一听这话,赶忙点头,巧莲这才笑了笑,把苹果洗了切成两半,让俩娃抱着啃去了。
  俩孩子哪里吃过又甜又脆的苹果?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俩娃知道这是金贵东西,也舍不得多吃,咬一口赶紧放起来,嘴里细嚼慢咽的品味着。
  巧莲可没时间管孩子们了,她还得剁肉馅儿和面等会儿包饺子呢。
  时候已经不早,屋子里有点儿暗,厨房点了一盏油灯,就着光亮叮叮当当忙活起来。
  嘉康佳媛都是孩子,以前习惯了天黑就睡觉,玩了一会儿就上眼皮打下眼皮了。
  巧莲一看这样,干脆让俩孩子先上炕躺着睡一会儿,“你俩也别脱衣裳了,就这么躺一会儿吧,等会儿起来帮我包饺子。”
  小娃熬不了夜,更帮不上什么,索性让他们睡觉算了。
  俩孩子睡着,巧莲一个人忙活着,和面调馅,然后动手包饺子,等嘉康佳媛睡一觉醒来,巧莲已经把饺子全都包好了。
  “妈妈,不是说让我们帮着包饺子么?你怎么自己包完了?”佳媛揉着眼睛问。
  “我看你俩睡得挺香,没舍得叫你们,没事儿,这点儿活妈妈一个人就干了。
  你要是还困就再睡会儿,不困了就起来,家里有瓜子糖果,还有水果,随便吃点儿。”
  巧莲预备的年货很齐全,各样都有,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当零嘴儿,让孩子们过年开开心心。
  “不想睡了,妈妈,家里还有什么活要干么?我帮你吧。”佳媛是个懂事又贴心的孩子,生怕妈妈累着,就打算帮妈妈做点儿什么。
  “没什么了,你要是想帮妈妈,等会儿煮饺子的时候,帮妈妈抱点儿柴禾进来就行了。”
  柴等于财,除夕晚上往家里抱柴禾,就等于抱财,寓意很好。并不是指望孩子干活,一个小女娃子能有多大力气?


第68章 落户口
  吃了年三十的饺子,小娃们又长了一岁,新的一年正式来到。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总算可以松口气歇一歇,走亲串友亲朋相聚,家家都是欢声笑语,格外热闹。
  巧莲早就跟姐姐约定好了,正月初一在张家欢聚,等到初二送了年,初三上午,巧莲和巧娟都领着孩子回了陈家。
  东北人过年期间都吃两顿饭,陈家虽然嘴上说着留巧莲姐俩吃饭,可没人动弹。
  巧莲跟巧娟早就料到了,根本没打算留下,只在娘家坐一会儿唠唠嗑。
  好在老太太端出了瓜子花生糖果,大家伙磕着瓜子说笑一阵儿,到也挺热闹。
  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巧云没回来。
  按说巧云嫁到了临江,离着大营也不是特别远,又是第一年出嫁,过年一定要回娘家住几天。
  可大家伙左等右盼,到了中午也没见到巧云的影子。
  “看起来,巧云在那边,过得也不一定舒心啊。”离开陈家的时候,巧莲叹了口气说道。
  “是啊,咱娘要了人家那么多聘礼,最后啥也没陪送,就等于是把小妹卖给了人家,那头能好好对待咱小妹么?
  唉,咱们三姐妹的姻缘,都毁在咱娘手里了。
  二妹,你可听我的,不管咱娘再怎么忽悠你,让你再嫁,你也别听她的。”
  “初嫁由父母,再嫁由自己,你就算真有心要再走一家,也得找个合心合意自己喜欢,对你也好的人,可千万别听咱娘咱大嫂她们说什么。”
  巧娟想起来最近有人提起巧莲亲事,赶忙给妹妹提了个醒儿。
  二十九那天,巧莲送了不少东西给陈家,街坊邻居的不少人都知道,有的还特意来打听。
  得知巧莲的情况之后,真有不少人动了心思,就跟陈家老太太提起,想要给巧莲说媒。
  今天陈家老太太几次提起话头,都被巧娟打断岔过去了,就是怕巧莲心里没准备,再让老太太和王氏她们给忽悠了。
  巧莲还真是没想到这上面,听完这话真是哭笑不得。
  “姐,我根本就没那个心思再另找,嘉康佳媛还小呢,我可不忍心给他们找个后爹。
  如今我们娘三个已经在这边落脚,日子也渐渐稳当了,我何苦来找那些麻烦?”
  “就这样挺好的,我已经习惯了跟两个孩子过,家里再多出个男人来,别扭的慌。”
  巧莲身上藏着太多秘密,她可不想让人发现。
  再说了,这年月的女人地位还是很低,有几个男人能像张文广那样疼媳妇?
  大多数的男人,只不过想找个女人洗衣服做饭生孩子而已,巧莲也不想当免费的保姆。
  还是这样最好,自由自在,不用每天提心吊胆担心别人发现她的秘密。
  巧娟听了妹妹这话,张了张嘴,却没能把嘴边的话说出口,“嗯,做娘的都这样,放不下孩子。
  也好,等孩子们再大一大吧,你年纪小,就算耽误个三年五年的,也不算大,还来得及。”
  巧娟话里的意思,自然也希望巧莲再找一个,毕竟这个年月来说,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生活,实在是太辛苦了。
  时候不早,巧莲要回石嘴子,于是姐妹俩就在路边分手,巧莲扯着爬犁往回走,巧娟回了张家。
  初三过后,巧莲就没怎么再去乡里,除了每天进山下套子打猎之外,也就是在家做点儿针线。
  过了年往后天气回暖,棉衣慢慢就不能穿了,脱了棉衣要穿夹衣、单衣。那一把火把什么都烧没了,不做新衣裳,难道还能让孩子们一直穿棉袄?
  年后的日子很是平静,虽然王氏妯娌来过这边一回,话里话外劝着巧莲改嫁,可巧莲没答应,只说孩子们长大之前不想考虑,就这么把几个嫂子打发了。
  王氏好像有些不甘心,可如今的巧莲哪里是以前,再不是任由别人拿捏的性子,王氏拿巧莲没辙,只好生气走了。
  正月二十,巧莲接到了从青山沟那边寄来的信。一封是钟书记写的,上面说既然陈家不同意立功,那这件事就再也不提了。
  钟书记在青山沟任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事情不成,钟书记就要被调走,调到县城去,也就是升官儿了。
  钟书记对巧莲印象很好,把他在县城的新地址留给了巧莲,并且告诉巧莲,以后要是有机会回宽甸,一定去找他。
  另外,钟书记还给巧莲出具了介绍信,也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