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你还有你的工作呢,也不能一直在这儿。
家里只有我是闲人,我在这住一阵子吧,没事儿,我身子骨儿好着呢,就照看巧云和孩子,没问题。
我帮着照看一阵子,等着差不多了,再回去。”
这就是孩子多了,妈不够用,作为母亲,哪个孩子受苦她都不愿意看到,没办法,就只能自己受累。
老太太提出要留下来照顾巧云月子,说实话常文远也满惊讶的,惊讶之余,更是感动。
以前总觉得,老太太对最小的闺女没多少疼惜。
大姑娘二姑娘生孩子,老太太都能去伺候,唯独三姑娘家里,老太太连来都少。
可如今看来,老太太也是没办法,孩子多了顾不过来。
如今别家的孩子都大了,不用老太太烦心,这不就来帮着照看巧云了么?
“娘,你这样,可让我说点儿啥好啊?这不是又让您老受累么?”
常文远满感动的,毕竟处在这个艰难的时候,有人伸把手帮忙,真的是及时雨了。
“说这些干啥?都是一家人,我是真没想到你这边会这样儿,不然前些时候我就该来。
难怪巧云生的快,她这肯定是一天不闲着。
得了,之前的那些事就不说了,我在这儿好好照看三丫头一阵子吧,其他的以后再说。”
老太太办事干脆利落,当即拍板定下来。
巧云也格外高兴,这些年她没少说,让老太太来常家住一阵子。
可老太太总说,有巧云公婆在,她来了不方便,说实在的,巧云心里也蛮遗憾。
看看大姐二姐多好啊,有亲娘照看着,她就没那个命儿。
如今总算得偿所愿,巧云也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好。
常文远乐的赶紧把东西拿去厨房放好,“娘,大姐二姐,你们先坐着啊。
我去副食品店看一下,买点儿菜,中午咱做点儿吃的。”
常文远挺高兴,拿着钱和票,拎着篮子就出门了。
常文远这样,倒是让老太太心里舒坦了一些。
“唉,当初我也是让钱迷了眼,就不该把你嫁到常家来,给人当后娘的日子,哪有那么好过?”
老太太这是后悔了,三个闺女的婚事,都是毁在她手里。幸好老大老二现在过得都不错,老太太心里多少还安慰点儿。
巧云一听这话,就笑了,“娘,文远对我挺好的,我这些年过得也还行。
公婆虽说麻烦了些,但是对我都特别好,就是那俩闺女糟心些,如今也嫁出去了,碍不着我的眼。
雨泽大了很听话,学习也好,老二现在也生出来了。
娘,我这辈子也算值了,吃喝不愁,丈夫疼着孩子懂事,挺好。
要是像娘说的嫁在跟前儿,估计还没有现在这样呢,最起码农忙了我得下地干活吧?”
巧云倒是满知足的,笑呵呵的劝老太太。
第669章 好乖的娃
巧云生孩子,娘家人来看望,常文远自然要好生招待。
于是买回来不少肉和菜还有熟食、罐头等,中午做了好几个菜,又焖了米饭。
正好雨泽放学回来,大家伙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饭。
“三丫头,你也过来一起吃,不要紧的,你大姐二姐那时候都这样。
三天的时候吃点儿带盐的菜,月子里也不用特别忌口,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身体恢复的好。
咱现在都不兴那些老例子了,你也别成天小米粥鸡蛋那么吃,吃不下的。”老太太喊了巧云,下地来吃饭。
“你只要记着,月子里不着凉、不用力、不吃冷的东西就行,适当的下来走走挺好,身体恢复的快。
对吧,二丫头?我记得这都是你月子里说的。”
老太太伺候过巧莲俩月子,这些观念都是巧莲灌输给她的,老太太记得很明白。
巧娟坐月子那时候,老太太也是这么照顾的,都恢复的很好,所以老太太才这么嘱咐巧云。
常文远不懂这些,他记着媳妇第一次坐月子的时候,亲妈就不让巧云下地,一直躺着,而且就是天天小米粥鸡蛋。
可常文远啥话也没说,如今既然是丈母娘来伺候,而且丈母娘照顾过两个姨姐,那就照着丈母娘说的去做吧,只要是对巧云好就行。
于是巧云从炕上下来,她这两天光躺着去了,大头沉,起来适应了好一会儿,这才觉得好受些了。
“娘说的对,不能总躺着。
我生老二没遭什么罪,身子没那么虚,这要是总躺着,躺的都直迷糊。”
巧云好不容易来到餐桌旁边坐下,看着一桌子的菜,见了哪样儿都想吃。
这两天光吃小米粥鸡蛋了,真是嘴里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老太太瞧见闺女饭量挺好,见啥都爱吃,当即也高兴起来,赶紧给闺女夹了些肉还有烧鸡放在碗里。
“想吃就吃,你吃的多吃的好,小娃才不遭罪,吃吧,想吃啥跟我说,晚上我给你做。”
巧云也没客气,直接就把碗里的肉都吃了,还喝了一碗小米粥,小半个馒头,加上俩鸡蛋,这才觉得肚子有底儿了。
她这两天都吃不下去饭,根本就没吃饱,这一顿总算好点儿了。
这边刚吃完饭,那头小奶娃睡醒了开始哭。
巧云赶紧回屋去,给儿子换了尿布然后又喂了奶。
才三天的娃连眼睛也不睁,吃完尿完,继续睡觉。
“这孩子真省心啊,晚上咋样?闹不闹?”
巧莲这会儿也吃完饭了,本想过来逗一会儿小娃呢,结果人家又睡着了。
巧莲一看这个稀罕啊,也不管睡不睡了,抱在怀里稀罕了一会儿。
“娘,你们现在三妹家歇着,我出去一趟啊。
我这边有几个朋友,过去看看他们,等会儿回来。”巧莲想去见一见赵喜宝,还有医院里的那些医生护士们。
当初她在这学习,那些小护士跟她都挺好的,既然来了,咋地也得去看一下。
巧莲一说,大家伙也就明白了,老太太摆手,“行,那就去看看吧。
难得来一回,今晚上都在这住一晚吧,等着明天你咧坐车回去。”
娘家姐姐来,晚间都不住一晚,常文远和巧云的脸面往哪里搁?所以不等常文远说,老太太就发话了。
巧莲原本也是这么打算的,于是从常家出来,先是去了赵喜宝那个小院。
在大门上画了个记号,告诉赵喜宝,她来了,过一会儿再来找他。
之后巧莲就去了医院,半路上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从系统里换了不少的零食点心之类,用袋子拎着就去了医院。
巧莲刚一进医院,就被正好路过的一个小护士给看见了。
“陈姐,真的是你啊?哎呀,我刚才看了一眼还没敢认呢,没想到真是你。
陈姐,你咋有空来了?”小护士一见到巧莲,高兴的不得了,抱着巧莲的胳膊就不松开了。
“我妹妹前几天生孩子,我过来看望她,顺路来看看大家伙儿。
怎么样?最近都还好吧?你忙不忙?不忙的话,陪我去找她们啊。”
“不忙,不忙,走,陈姐,找她们说话去。”小护士见到巧莲高兴的很,扯着巧莲就往护士站走去。
“快看看谁来了,陈姐来看咱们呢。”刚一到护士站,小护士就扯着嗓子喊。
护士站有不少人,大家一听这话,扭头看过来,然后发出惊呼。
“陈姐,是你来了啊?哎呀,你可好久没来看我们了。”
之前巧莲一两个月还能过来一趟,顺道看看这些人。
去年大丰收,粮食不缺,秋冬之后,巧莲就不来临江了。
所以大家也是有些时候没见着巧莲,一见面自然特别热情。
见到这些小护士们,巧莲心情也特别好,“我来临江办点儿事儿,正好来看看你们。
过来的匆忙了些,没能给你们带什么好吃的,这是刚才买的一点儿零食,大家伙拿去分着吃了吧。”
巧莲将手里的袋子放在台上,让大家抓着吃。
小护士们一下子围了过来,有的抓点儿零食吃,有的跟巧莲说话,一时间,这边别提多热闹了。
结果没多会儿,那边主任有事情找不到人。
看着这边聚了不少人,就不高兴了,直接走过来。
“你们怎么回事啊?上班时间聚在这儿做什么?还不快去干活?”主任咳嗽一声,说道。
主任这一声,吓得一群小护士们赶紧散开,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
只剩下巧莲,含笑回头,“楚主任您好,是我来找她们聊天,所以才聚在一起的。”
来的人巧莲认识,正是当初指导她的老师。
楚主任一看是巧莲,当即就笑了,“我说这群小丫头们怎么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原来是你来了啊。
怎么样?这两年在公社卫生所还好么?”对于这个来学习了几个月的公社医生,楚主任印象很深。
因为巧莲学习时非常刻苦,也很有天分,所以见到巧莲,楚主任笑的十分亲切。
“挺好的,公社今年打算把卫生所扩建,建成卫生院,估计到时候,我还得过来学习一阵子。”
卫生院那些设备,总得有人会用,巧莲毕竟懂的多一些,估计她又得出来学习一段时间了。
“呦,你们公社不错啊,竟然有这个实力。
好,真的挺好,恭喜啊,如果需要进修学习,可以随时回来。”楚主任很不高兴的点头。
第670章 赵喜宝
巧莲在医院里跟楚主任还有一众小护士们聊了差不多一个钟头。
约莫着时间差不多,赵喜宝应该发现他家门上留的记号了,于是就跟众人告辞,离开了医院,重新回到赵喜宝家里。
果然,赵喜宝那小子,就在门口伸着脖子四处张望呢。
一见到巧莲,赵喜宝高兴的恨不得跑过来抱住巧莲。
“姐,哎呀我的姐啊,你好久都没来了,我想你都快要想疯了。”
这小子长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哄死人不偿命的那种。
巧莲早就知道赵喜宝什么德行了,故而只笑了笑。
“干啥?瞧你那样子吧,如今也不缺粮食了,你还那么想我干什么?”
去年各地都丰收,临江这边应该也不缺粮食,见了她至于这么高兴么?
“姐,你听谁说不缺粮食了?
粗粮是不缺,可细粮呢?肉呢?紧缺物资呢?我跟你说,好东西一样缺。
而且越是要这些东西的,越是不差钱。”赵喜宝一脸无奈的看着巧莲。
“我说姐怎么这么久都不来了,原来是以为如今不缺粮食,黑市没用处了?
哎呀我的姐啊,你也不想想,现在什么东西都供应紧张呢,不知道多少人在黑市里淘澄交换东西。”
巧莲一听这话,倒是愣了下,她以为就是缺粮食呢,却不知道别的也能换。
不过,巧莲如今已经不想再多掺和这些事情了,她这几年攒下了大笔的宝贝。
仓库里都摆满了两个架子还有一个大箱子,差不多就收手得了,贪心不好。
“可惜,你说的那些紧缺物资,我怕是没有。”
巧莲笑笑,“我这次来办事,顺道来看看你而已。咋样?你找到工作了么?”
赵喜宝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姐,找到工作了,就是不算啥体面差事。
我现在在废品收购站上班呢,专门收一些废铜烂铁之类的东西。
当然,我手底下那些小子,还是在黑市上头晃悠。
姐,你要是手里有一些紧俏货,不说别的,就是大米白面、油、肉、鸡蛋,这些都可以卖到高价。”
赵喜宝还是希望,能从巧莲手里弄一部分物资,他上班挣的钱少,也就是为了找个正经营生,免得人家都说他而已。
巧莲一听说赵喜宝在废品收购站,倒是眼前一亮。
“你这小子还真会找差事啊,废品收购站里头活不算多,油水倒是不少。
你小子这脑袋瓜子那个灵活劲儿,是不是最近又淘澄着什么东西了?”
赵喜宝一个劲儿劝巧莲有物资就拿出来,巧莲便猜到,这小子肯定是又淘澄着什么东西了,这是想从巧莲手里挣一笔呢。
赵喜宝嘿嘿笑着挠挠头,“嗯,最近是淘澄着几件东西,我觉得姐能看得上。
咋样儿?姐,有兴趣没?你要是有兴趣,我就拿给你看看。”
巧莲一听赵喜宝这话,知道这小子手里估计是有点儿好玩意儿,于是就笑了。
“既然来了,那就看看呗,你小子办事我还是信得过的。
你说有好玩意儿,估计不会错。走吧,领我看看去。”
巧莲早就把赵家大门钥匙还给赵喜宝了,她不经常来,没必要拿着人家的钥匙。
赵喜宝笑嘻嘻的打开了大门,领着巧莲来到院子里,然后巧莲在院子里站着等。
赵喜宝进屋去,抱出来一个箱子,放到巧莲面前,然后从里面拿出一个东西来。
“姐,你看看这玩意儿,我觉得你能喜欢。”
那是一个通体朱红,带着些许水沁色的圆形鼎,造型古朴,带着岁月的沧桑感。
一眼看去,就知道这绝对是个老物件儿。
巧莲对赵喜宝手里这东西挺感兴趣,接过来仔细打量。
经过这几年的接触,巧莲对这些老物件儿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手里这东西一拿,她就知道,这材质不简单,应该是玉质的。
可玉一般都是白色或者绿色,少数有粉色紫色黄色,但是这种朱红的颜色太奇怪了。
巧莲将这个鼎拿在手里自己观察,然后发现底部的足有磨损痕迹,露出里面白色的玉石。
也就是说,这东西原本是一件儿白玉做成的鼎,但是为什么现在会是外头一层朱红色呢?
巧莲没办法,只能悄悄打开鉴定功能。
然后系统那个机械化话的声音告诉巧莲,她手里这物件儿年头很久了,是上好白玉雕琢成的一件儿礼器。
至于外面的朱红,那是用了一种特殊办法,在白玉鼎上头涂了一层朱砂。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朱砂,这个鼎的价值,就要翻出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出去。
这绝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东西,系统给出的价格非常高。
难得遇见这么好的东西,巧莲当即就心动了,“那个,你这件东西要多少粮食?”
巧莲真是看好了,当即就跟赵喜宝商议价钱。
“姐,这玩意值不上太多钱,这是一个老头来我这卖破烂,说是要把这东西卖给我。
我一看这玩意儿也不是铜不是铁,根本不值几个钱啊,我就给了他五块钱,收下了这物件儿。
姐,你看着给我吧,别让我亏了就行。”
赵喜宝这小子贼着呢,知道巧莲肯定不会让他吃亏,所以故意这么说。
巧莲瞪了赵喜宝一眼,这熊孩子惯会玩这些套路。
“得了,你那点儿花花肠子我还不知道啊?给你三十斤大米三十斤白面,行不?”
现在粮食不像以前那么缺了,价格也往下调,细粮比以前的价格,几乎掉了一半儿。
即便如此,那也不便宜,尤其是眼下,就算有钱也未必买得到。黑市里这些细粮还是很抢手的。
一样三十斤,赵喜宝肯定是能赚不少,巧莲出手一向大方,从来不亏待了赵喜宝。
果然,赵喜宝一听这话,乐的差点儿就蹦起来。
“姐,你绝对是我亲姐啊,真大方,给我这么多。成了,就这样,我谢谢姐。”
赵喜宝乐坏了,连忙向巧莲道谢。
“姐,这里面还有些东西,都是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你看看,这是一盒子墨,也是有个人去卖什么废品,结果从一摞子东西里头,掉出一盒子墨来。
我看着挺好的,就让我拿回来了。”
巧莲的目光一下子就被那盒子墨给吸引了,“金不换?这是金不换?”
第671章 珍贵药物
那是一盒十块的墨锭,长条形,乌黑的墨锭透着金光。
每一块墨锭上头,都有三个金色楷书,金不换。
巧莲将那墨锭拿在手中细细打量,这墨锭沉甸甸的十分坚硬,表面光滑犹如细瓷,手感特别好。
轻轻闻一下,除了墨香之外,还隐隐有一股子麝香和其他香料的味道。
古人制墨,尤其是上好的徽墨,那制作工艺可是相当复杂。
一块上好的墨锭,里面会加入各种药材香料,有的还会加入金粉。
以求墨锭耐存储,多少年都不会被虫蛀,而且写出的字迹,乌黑中会透着金光,非常漂亮。
这金不换,就是其中一种墨,结实耐用。
前人曾说,凡墨日日用之,一岁才减半分,如是者万金不换,所以后来这个墨就被称为金不换。
巧莲以前听老辈儿人说起过,说是真正的金不换墨,写出来的字黑里透着金光。
而且,这东西不仅仅能用来写字,还可以作为药物使用。
妇女崩漏之症,取一块金不换墨服下,便可立时止血。
当然,这说的是真真正正的老牌子金不换,可不是后世随便弄个墨块,上头刻上金不换三个字就行的。
巧莲手里这一盒墨锭,很明显就是非常老的古墨了,墨色乌黑中透着金光,光滑有如墨玉,透着特别的香气。
这种墨,即便是在当初生产的时候,价钱也是极其昂贵的,更别提存放了这么多年。
当然,后世人未必会喜欢,毕竟以后都用钢笔了,写毛笔字的人很少。
所以这东西的收藏价值,比不上其他古董,毕竟受众太小,也就是一些书法爱好者,会喜欢。
巧莲以前遇见的,大多都是金银玉器、古玩篆刻、名家字画等东西,还从来没遇见这种墨锭,一见之下,倒是有几分喜欢。
也不是每一件藏品都得价值千金,有钱难买心头好,她瞅着这一盒墨锭对眼,就想留下来。
“这东西你要多少粮食?”巧莲瞅了赵喜宝一眼,问道。
赵喜宝当即就笑了,“姐,还提啥钱啊,这破玩意儿是我随手捡的。
就是猜着姐能喜欢,所以留下了,啥都不用给,姐要是喜欢拿走就是了。
这些年姐没少照顾我,这点儿破玩意儿我再管姐要粮食要钱,我成什么人了?”
赵喜宝这人挺仗义,也不是见钱眼开的那种人,故而一挥手,直接把那盒墨锭送给巧莲了。
“唉,对了,姐,你再看看这个,这东西估计你知道是啥。”
赵喜宝又从箱子里翻腾一顿,从最底下拿出个匣子来,塞到巧莲手里。
紫檀木的匣子,雕工满精致的,上头还挂了一个小锁头。
锁头上直接带着钥匙呢,巧莲便打开了锁,结果发现,里面放着的是一个一个小盒子。
打开小盒子,里头是一个个用蜡密封着,隐约透出金色的丸状物,即便是包裹这么严实,还透着一股药香。
“这是安工牛黄?”巧莲是什么人啊,她是医生呢,哪能认不出眼前的东西是什么?
一闻那个味道,就认出来了,这是安宫牛黄丸啊。
而且是品质最好的安宫牛黄丸,绝不是后世那些用水牛角粉、人工麝香、人工牛黄所做出来的安宫牛黄。
巧莲赶紧将小盒子盖上,生怕打开太久,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了。
“这玩意儿你从哪里弄来的?”这东西的金贵性不言而喻。
前世听说过,一粒六十年代生产的安宫牛黄丸,被拍出了十一万的天价,足以证明,这东西的珍贵性了。
当然,巧莲对这种事情持怀疑态度。
虽说到九三年往后,犀角列入保护名录,不允许再用犀角入药,之后生产的安宫牛黄都是用水牛角浓缩粉,药效的确是打折扣。
但是一粒五十多年的药,被拍出天价,这其中炒作的成分很大。
安工牛黄再珍贵也是药物,一般来说,中药的保质期也就是五年。
五十年的药丸,早就过保质期了,效果究竟怎么样,谁也不敢说。
巧莲刚才看了一下,她手里这一匣子药,应该年头也不短了,二十来年肯定有的。
不过她手里这药包装的不错,密封很好,或许药性能保存的完整一些。
如果这药给她来保管,放到随身仓库里面,别说是再有二十年,就算再有五十年,药性也依旧没问题。
“这个啊,大栗子那边淘澄来的,听说是当初康德皇帝带过来,临走时没能都带走,扔下了不少玩意儿。”
赵喜宝挠挠头,他也闹不清真假,但是大栗子那边,很多人家都藏着好东西倒是真的。
“姐,这东西有用么?有用你就拿着,没用就算了。”
赵喜宝不懂药物,就是觉得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巧莲保不齐能喜欢。
所以当初就收了,反正也没用多少粮食,巧莲不要,那就扔一边儿去算了。
巧莲点点头,果然是宫廷供奉的药物,难怪品质这么好呢。
“要啊,你一番心意帮我淘澄的,我能不要么?要粮食还是要钱,你说话就是,这东西我留着有用。”
在别人手里或许就白白浪费了,但是在巧莲手里,这东西的用处可就大了,救人活命呢,她当然得留着。
“姐,这玩意儿你喜欢拿走,不用给我啥了。
这几年你每次都多给我不少东西呢,我跟你还计较这些么?”赵喜宝大方的摆摆手。
“别亏了你,这样吧,我适当给你添点儿东西,不一定是啥。
明天吧,明天我有空了,给你带过来。
今天这时候不早了,我还有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