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民安自从煤矿出事在家养伤之后,也跟老太太还有哥哥缓和了关系。
他当时受伤挺重,养好伤之后也没法再下井干活了。
所以矿上就给他安排了井上的差事,工资不少,活轻松。
加上万祺也挣钱,二房的日子比以前也好了很多,这两年都回来过年。
或许是陈民安父子出事的事情,触动挺大,陈民丰两口子这两年改变也不小。
加上火车通车了,通化到仙人桥很方便,这两年陈民丰也都领着妻儿回家来过年,还给老太太带了不少东西。
儿孙都在眼前,团圆又热闹,老太太自然是高兴。
尤其是小辈儿的这些孩子都长起来了,一个个都是大姑娘大小伙子,看看这个瞅瞅那个,都那么稀罕人。
“看着你们一个个都好好的,我这心里也舒坦。
我这辈子啊,也算值了,能有这么多孙男娣女在跟前儿,还都这么孝顺,就算哪天闭上眼,也没啥遗憾了。”
老太太坐在炕上,几个闺女都挨着老太太身边坐着,母女随便闲聊着,老太太感慨道。
“娘,你这是说的啥话呢?您的福气在后头呢。
现在也就万福万禄结婚有了孩子,万祺万喜还没说媳妇,咱家还有好几场喜事要办呢,娘可别想那么多。
您啊,就好好保重自己,健健康康的,亲眼看着重孙子一个个出生,看着陈家兴旺发达,那才叫好日子呢。”
巧莲不爱听老太太说什么闭眼不闭眼的话,于是岔开话题。
“二嫂,万祺岁数不小了,有对象儿没?
要是有对象了,那就赶紧张罗着结婚吧,别耽误时间长了。”
万祺比嘉康还大一岁呢,今年二十二了,如今在煤矿上当工人,条件挺好的,应该不难找媳妇。
“别人给介绍了几个,都没看中呢,这不前两天人家又给介绍一个么?
是松树镇那头的,等着过几天回去上班了,我找个机会领着万禄去相看相看,要是瞧着差不多就定下来。
万祺这岁数是该结婚了,他不娶媳妇,你说万珍咋嫁?总不好妹妹先嫁出去啊。”
儿女大了,亲事最让人犯愁的慌。
刘氏这两年也是为了万祺和万珍的婚事,愁的白了头。
“二嫂,这儿女的亲事呢,也讲究个缘分,缘分到了,亲事自然就成了。
没事儿,咱万祺长的好,还是工人,亲事不难办,你就预备好钱,等着儿媳妇进门吧。”
巧娟抱着自家大孙子,笑呵呵的说道。
“是啊,万祺要是有风林这么麻利,我就啥都不说了。
可这孩子一天闷着不出声儿,矿上也没几个年轻女孩子,哎呀,真是让他愁死了。”
刘氏看见巧娟那一副有孙万事足的模样,简直羡慕的不行。
巧娟还要说什么呢,就听见外头一阵喧闹,孩子们喊着小姨小姨夫。
一听就知道,这肯定是巧云和常文远夫妻俩也回来了。
如今临江往抚松这边的车上午加了一趟,比以前更方便了。
“是三丫头他们回来了吧?快,出去看看。”老太太也听见动静了,赶紧喊人出去迎。
不等屋里人出去呢,常文远抱着老二雨潇,巧云领着老大雨泽,一家四口拎着不少东西就进屋了。
“姥姥过年好。”雨泽这小子机灵的很,进门先给老太太拜年。
然后把东西都堆在老太太跟前儿,不用谁说,直接脱了鞋就挨着老太太坐下。
那头常文远和巧云也走过来问了好,跟众人打招呼,把手里的东西都放下了。
“娘,过年了也没啥好东西给你带,反正就是点儿吃的和用的,娘留着吧。”
这两口子每次回来,都要带不少东西给老太太,有时候巧云还会塞给老太太一些钱。
老太太看见外孙子高兴的眉开眼笑,才不管那些东西呢,一伸手接过去雨潇,抱在怀里这个亲。
“红啊,快,把你二姨、三姨她们拿来的东西都收拾一下,归拢了给我放起来。”
林红那可是老太太跟前儿的红人,老太太最信任她了,于是喊来林红帮忙收拾东西。
林红今年春天生了老二永新,这娃才八个来月,还没断奶呢。
正好这边刚喂完奶哄睡了,于是赶紧过来照着老太太的意思,把巧莲和巧云她们送来的那些吃的用的,都分类归拢起来。
巧云这回又给老太太扯了两块布料,外头搁了一张报纸裹着。
林红就随手把报纸打开扔一边,敞开柜子把布料放到柜子里。
永成没出去玩,一看妈妈把报纸扔一边儿了,赶紧就去拿过来,有模有样的在那儿看。
这娃今年八岁了,他是三月出生的,生日大,所以去年已经报名上了小学。
永成这孩子挺聪明,加上有林红教着,没上学之前就认识了不少字,报纸上的字能认识一半儿左右。
这会儿也不知道是读到了什么字不会,就跑去找佳莹。
“表姑,你帮我看看,这句话怎么念?”
永成比三胞胎小了两岁,打小就在一起玩,感情比较好。
尤其是佳莹特别照顾永成,所以永成有啥事情都爱找佳莹。
佳莹拿过来报纸,看着永成指的那一段,就大声念了起来。
“几经周折终于回国,爱国志士陈明德等人,于近日回归祖国怀抱。”
佳莹的声音不小,她这么一念,大家伙都听见了。
炕上坐着的老太太一听,当时就瞪大了眼睛。
“佳莹,你再念一遍,你刚才说的谁?谁回国?”老太太一下子激动起来。
第746章 老太太魔障了
老太太突然激动的大喊,倒是把众人都吓了一跳。
“娘,你这是咋了?”巧莲觉得奇怪,赶忙问。
“二丫头,快,你快把那报纸念给我听听。上头写了啥?谁回国了?”
老太太很显然特别着急,指着那份报纸,恨不得自己过去拿来看看。
巧莲愣了下,忙接过闺女手里那张报纸,佳莹也过来了,指着刚才她念过的那一条。
“妈,我刚才就是念的这个,我姥姥这是怎么了?”
佳莹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姥姥如此激动呢。
不等巧莲回答,老太太再次开口,“二丫头,快念啊,你仔细念给我听,念给我听。”
老太太说着,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眼泪就掉下来了。
巧莲觉得奇怪,却又不好违逆老太太的意思,于是就把那一条新闻仔仔细细的念了一遍。
其实上头也没写什么,就是说一些当初不得已流落海外的爱国人士,几经努力终于回来了。
巧莲读了两遍,也没发现哪里不对。
倒是那边的陈民生和陈民安俩人互相看了一眼,说话了。
“娘,那上面的名字,就是跟我爹重了而已,不是我爹。
我爹当年让鬼子抓走了,咱是亲眼看见的,进了鬼子宪兵队,哪可能还活着?
之前二妹妹不是也提过么?钟叔和沈伯父他们都知道我爹死了,还要给咱家立功呢。”
陈民生这话一说出口,巧莲总算明白过来了。
原来是报纸上那个陈明德,老娘以为那是他们的爹回来了呢。
这怎么可能?当初父亲被鬼子抓走了,后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大家伙都说,进了鬼子宪兵队就不可能活着出来,那是必死无疑啊。
再者,钟翰轩也提起过,当时鬼子想利用陈明德设下陷阱,抓捕抗联。
三江好等人费尽周折也没能救出陈明德来,后来多方打听,都说是陈明德在宪兵队被严刑拷打最后死了。
虽然大家伙都没见到陈明德的尸体,可当时那个情形来说,陈明德不可能还活着。
“娘,您真是想岔了,我爹都走了这么多年,他不可能还活着。
那时候六叔不也说了么?我爹早就不在了,要不然上头领导也不能要给咱家立功啊。”
巧莲来到老太太跟前,柔声劝慰老太太。
可不管谁说什么,老太太都不信,“不,不可能。
这么多年了从来就没人提起过陈明德,不可能是重名,那就是你爹。
我知道,你爹肯定是没死,他跑了,他肯定是跑了,如今他回来了,回来了啊。
二丫头,那是你爹,一定是你爹。
快,你快给我收拾东西,我要去找他,我得去找他啊。
这个没良心的,他把一家子都扔给了我,就这么狠心走了。
我得问问他,这一家老小在他心里算个啥?”
老太太就像魔障了一样,非得说报纸上那就是巧莲的爹。
巧莲一看这样,也只能叹气。
这报纸上连个照片也没有,要是有张照片,老太太看了也能死心,眼下这可怎么好啊?
老太太岁数大了,万一受不了刺激再落下什么毛病。
“娘,你听我说,听我说,这事儿你别急,我先帮你打听好么?
这样,我明天就往省里打电话,打电话给六叔,让六叔托人打听,看看是不是我爹,这样行么?”
“等着六叔回了信儿,说那边真的是我爹,我们几个一起陪着您去找他。
问一问他,这些年抛下我们,他是不是不想要我们了?”
眼见着老太太精神有异常,巧莲能怎么做?就只能哄着啊。
老太太听了这话,情绪似乎稳定了些,“好,那就等信儿。
等着打听着消息了,我一定要去找他问清楚,我就要问问他,心里头还有没有这个家?”
老太太说着,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
巧莲一看老太太这样,忍不住叹气,“佳媛,给你姥倒杯热水来,让你姥喝两口定定神儿。”
说着,巧莲偷偷往佳媛手里塞了东西。
母女连心,巧莲有点儿什么动作,佳媛瞬间就能领会。
于是赶紧到厨房去倒了杯热水,将巧莲刚刚塞给她的安眠药放到了水中溶解掉。
老太太此刻情绪不稳,不能让她继续闹下去。
这么大岁数的人,最怕的就是情绪起伏太大,给她用了药睡一觉,起来会好些。
“姥,喝点儿水吧,放心,不管姥爷还在不在,我妈肯定能打听着。
到时候我们都陪着姥姥去找,好不好?”佳媛端着水送到老太太面前,轻声哄着。
外孙女亲手端过来的水,老太太哪能不喝?
再说她这会儿也的确渴了,于是接过去水杯,一口气把水都喝了下去。
“二丫头,你可答应我了啊,一定找人帮我问清楚。”老太太不放心,再次跟巧莲确认。
“是,娘,您放心吧,这事儿找六叔肯定能办。”
巧莲郑重点头,向老太太保证,这事儿她一定打听清楚。
老太太得了巧莲的保证,精神放松下来,再过一会儿,药效上来了,就觉得眼皮特别沉,就这么坐着睡着了。
巧莲一看老娘睡着,赶紧喊佳媛给拿了枕头,然后扶着老太太躺下睡觉。
“都小声点儿,让咱娘睡一觉,她现在情绪太激动了,不好。
等她睡醒了,大家伙尽量别提这件事,咱娘能忘了最好。
要是忘不了,那就只能找人打听了。”巧莲朝着众人比了个嘘的手势,轻声说道。
“妈,我姥手里攥着报纸呢,她不松手啊。”
那边,佳媛本想偷偷的从老太太手里抽出报纸来,毁灭证据。
等老太太醒来大家伙都不提这事儿,说不定老太太会以为是做梦。
可是没想到,老太太睡着了也死死地攥着那张报纸,佳媛根本就抽不出来。
“得了,别拽了,你姥这是有心结。
当年家里出了那么大的事儿,要不是你姥性子刚强,陈家早就完了。
这些年她心里一直惦记着你姥爷的尸首呢,这事儿,估计是糊弄不过去。
得了,明天我打电话给你钟爷爷吧。”巧莲叹气。
别看老太太以前总骂死去的丈夫,可她心里还是惦记的。
如今冷不丁听见丈夫的名字,能不激动么?
“妈,你说,我姥爷真的死了么?会不会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没死真的远走海外了呢?”
屋里动静不小,外头疯玩的嘉俊嘉和他们也都进屋了,嘉和随口就问了一句。
第747章 糊弄不住
嘉和的问题,屋子里众人谁也回答不上来。
陈民生等人何尝不希望,父亲当年是逃过了一劫,如今回国来一家团圆呢?
可这太不切实际了,如果陈明德还活着,为什么这些年从来都不跟家里联系?
鬼子还在的时候可以说是怕连累家人,可鬼子早就退了,却一直都没有消息。
所以陈明德不可能还活着,那报纸上就是个重了名的人而已。
“嘉和,那不可能,真的不可能。
所以别想了,这事儿你们出去了谁也别提,知道么?”
当初陈家从青山沟搬出来,就等于是将那些陈年往事一起隐藏。
巧莲生怕孩子们小不懂事,出去胡说,要是留下什么话柄,往后陈家又要有麻烦了。
“对,对,二妹妹这话说的对,你们都听着啊,今天的事儿,出去了谁也不许说一个字儿。
咱家既然已经从青山沟搬出来了,过去的事情就跟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老陈家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户,其他的啥都不知道,千万都记住了不许胡说。”
陈民生兄弟三人俱是心头一震,连忙吩咐自家的媳妇和孩子。
“是,知道了。”万福万禄万祺等人,都齐声应道。
“好了,都该干啥干啥吧,动作轻点儿,声音小点儿。”
陈民生挥手,示意大家伙各自忙各自的,谁也没把今天老太太的异常放在心上。
时候不早了,该预备饭菜,林红和晓燕两个把孩子都交给王氏看着,然后妯娌俩去厨房忙活。
幸好大部分菜都是提前预备出来的,只要热一下就行。
佳媛玉淑坐不住,也都洗了手过去帮忙,那头万玲万珍一看,也不好再闲着,于是也下厨房帮忙去了。
年轻一辈儿的已经大了,基本上不用巧莲姐妹们动手,不多时饭菜就预备妥当。
陈家东西屋都是对面儿炕,东屋南炕上老太太在睡觉呢,大家不敢打扰,于是就在西屋南北炕上各摆了两张桌子。
这一大家子男女老少的人可不少,四张桌子好歹是坐开了。
陈家年前也杀了猪,再加上巧莲巧娟都往回送了不少吃的,今天这饭菜自然很丰盛。
林红晓燕她们的厨艺又好,饭菜滋味足,大家伙都称赞不已。
于是欢欢喜喜的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
老太太一直睡到了众人吃完饭还没醒,看着老太太睡得很沉,谁也没敢打扰。
“大哥二哥,我和孩子娘明天都排了班,这时候不太好找人替,我们得坐车回去了。”
陈民丰一看这情况,悄声说道。
陈民丰在通化钢铁厂,为了回来过年,特意跟人家串的班,年前多休了几天,但年后初四就得上班了。
“嗯,回去吧,咱娘这边等她醒了我跟她说。
工作要紧,不管啥时候也不能耽误了,正好下午四点还有一趟车,这时候赶紧走应该跟趟儿。”
陈民生能理解弟弟,吃公家饭那就得听公家管,跟他这老农民不一样。
就这样,陈民丰一家三口与众人道别。
嘉康、万福、万禄三个骑着自行车送他们去了车站,买票返回通化。
陈家这边,陈民丰刚走没多会儿,老太太睡醒了。
原本众人以为,老太太醒过来会忘记之前的事情呢,可是大家都失望了。
老太太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将那报纸叠好了揣起来,然后再次叮嘱巧莲,一定帮她打听。
巧莲一看这样,知道这件事肯定糊弄不过去,于是再三保证会给钟翰轩打电话。
同时也要求老太太,必须稳住神儿,不能胡思乱想。
“我知道,知道你们都担心我,没事儿,你们放心吧,我挺得住。
我还要亲口问问他,这些年为啥不回来呢。”老太太摆手,示意儿孙们她很好。
看老太太精神还算正常,大家伙也都松口气。
时候不早了,巧娟巧莲两家都各自离开返回自家。
陈民安和巧云两家则是还留在陈民生家里,明天他们再走。
初三就这么过去了,初四巧莲就回医院上班。
没办法,医院人手不够,过年大家伙都是轮班休假,排班排到巧莲了,她不能搞特殊。
到了单位第一件事,巧莲就给钟翰轩打了电话。
钟翰轩果然已经上班了,正好在办公室接了巧莲的电话。
巧莲拜托了钟翰轩帮忙打听,那个最近回国的陈明德,跟她的父亲究竟是不是一个人。
“巧莲啊,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你爹那个名字也不算特殊,有重名的很正常。
当初虽然我们都没见着你爹的尸体,但是我们打听到的消息,你爹确实死在了宪兵队里面,这个绝对没错儿。
算了,我还是想办法托人,给你打听一下吧。
但这个事情不太好办,需要些时间,你可千万稳住了你娘,别让她着急上火,多安慰她。”
钟翰轩接了巧莲的电话,感到不可思议。
当年陈明德被抓的事情闹的不小,三江好等人几次三番想闯进宪兵队救人都没成。
后来他们想办法托了人打听,得知陈明德为了不拖累兄弟们,在大牢里宁死不屈,被用刑活活折磨死了。
当然,那个时候形势紧张,他们只能打听到这些。
但陈明德死后怎么处理的,埋在了哪里,这些都打听不出来。
所以陈明德最后的下落,谁也不知道,成了一个谜。
虽然没见到陈明德的尸体,但大家都认为陈明德死了。
因为能够从宪兵队里活着出来的人,很少,除非陈明德叛变了。
可那时候有关抗联的消息,一点儿都没有走漏,很明显陈明德没有叛变,那基本上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大家一致公认的结果就是如此。
“我跟你说啊,这事儿你们都有点儿心理准备,根本就不靠谱儿。
你娘这是岁数大了脑子不清楚,你们不能跟着也不清楚。不
管打听到的结果什么样,都要好好劝说你娘,千万别闹出岔子来。”钟翰轩不放心的叮嘱。
“六叔,我们兄妹几个也是这么说的,可我娘就是不信,我也是没办法了,只能拜托你帮忙打听。
六叔,不管怎么样也得谢谢你,这事情不好办,我知道。
行,那要是有什么消息,麻烦六叔到时候告诉我一声。
嗯,嗯,六叔您也挺忙的,我就不打扰您了,谢谢六叔。”
巧莲跟钟翰轩又说了几句之后,便挂掉了电话,然后坐在椅子上发呆。
第748章 老太太不见了
今年过年早,年后时间长一些。
嘉康佳媛要公历二月二十号前后才走呢,也就是说年后能在家待差不多一个月。
这一个来月的时间自然不能都浪费,佳媛不想去卫生院实习了。
于是就在家里,领着玉淑佳莹泡了苞米碴子,到磨房推出煎饼沫子来,三个女孩在家里支起鏊子烙煎饼。
这大煎饼可以说是当地很多人的口粮了,好多人都是在冬天或者刚开春的时候,烙上好多的煎饼存起来。
然后开春农忙的时节家里就不怎么做饭了,到时候掸几张煎饼,卷点儿大葱大酱之类,就能对付着吃饱。
当然,曲家两口子如今都是领工资吃供应的人。
开春不用跟着下地挣工分,也就剩下自家的自留地和小片荒,倒是不算太忙活人。
春耕不忙,可不表示曲家不需要烙煎饼。
嘉俊玉淑嘉和三个孩子如今在县城里念初中呢,中午肯定不能回来吃饭,所以中午就得带饭。
没有什么比带煎饼更方便的,一般时候,孩子们都是带着煎饼去学校吃。
当然,煎饼里肯定卷上很多肉、蛋等吃的,绝不是简单的煎饼。
而嘉康佳媛每次回学校,也是要背不少煎饼回去。
这俩孩子都过日子特别节省,别看学校一个月发二十块钱的补贴,可这俩人也舍不得全都拿去吃了。
从家里背一摞煎饼,再带点儿肉酱鸡蛋酱咸菜之类的东西,回去就着煎饼就能吃半个月。
能省还是要省的,虽然家里不管他们要钱,那他们也不能大手大脚的乱花。
孩子们开学都得带饭,而曲家年前忙着,巧莲根本没时间烙煎饼。
缸里的煎饼只剩下薄薄一叠,估计吃不上几天了,所以佳媛也没跟巧莲说,直接就泡了苞米碴子推磨回家烙煎饼。
等巧莲下班回家,还没等走进大门口呢,就闻到了一股子甜香混着糊香的味道。
“你们这是在家烙煎饼啊?哎呀,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呢。
早知道我请一天假,在家里跟你们一起忙活啊。”
巧莲进门,就见到三个闺女在厨房里忙了个热火朝天。
佳媛在鏊子跟前儿摊煎饼,佳莹帮着烧火,玉淑则是在一张一张的将凉透的煎饼揭开重新摞好。
三个孩子做事都很规矩,一点儿也不乱。
“我正好昨晚上值班,今天本来是可以休息的,还以为家里没啥事儿,正好赶上有个手术,我就没回来。”
巧莲昨晚在医院值班没回家,所以根本不知道佳媛泡上苞米碴子要烙煎饼。
“佳媛啊,你累不累?等一下,妈妈洗了手过来替你一把。”
这烙煎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