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节,林子里野果、坚果、蘑菇等等多的很,巧莲可不打算在家里闲着,她还得进山去弄点儿有用的换积分,不然坐吃山空哪里行?
  如今她怀着孩子,很可能是俩娃,往后就是养四个孩子了,一定要多攒家底儿才行,不然哪够?
  所以,粮食收回家第二天,巧莲就领着嘉康佳媛俩孩子进山了。
  他们不枉太深的地方走,就在外围,这时节山里各种食物都有,大型野兽能填饱肚子,不会往外面跑,比较安全。
  秋季的山林里,蕴藏着大自然最无私的馈赠。
  树上有黄澄澄的松塔、毛茸茸的野榛子、一窝窝一簇簇的萫子。
  树间的藤蔓上,一串串紫红色的山葡萄、红如玛瑙的五味子、翠绿如玉的软枣猕猴桃。
  山林地面上,有掉落在地上的山核桃、有刚刚冒出来的榛蘑。
  鲜嫩的榛蘑,就像顽皮的小娃娃,从枯枝落叶从钻出来冒头,一堆堆一簇簇,三五成群。
  圆圆的菌盖就像是小娃娃的脑袋,看起来那么喜人,让人见了心里格外欢喜。
  “嘉康佳媛,你俩还小,不许爬树,只捡蘑菇、核桃、萫子这些就行,咱们不贪心,能捡什么都好。
  妈妈现在身子有点儿笨,也不敢爬树了,反正我能够着什么就弄点儿。
  咱趁着秋天这时候多往家里划拉点儿,冬天就多一些吃的,知道么?”进了林子,瞧见满山的好东西,巧莲嘱咐孩子们。
  榛蘑留着炖鸡,小鸡炖蘑菇那是冬日里难得的美味,核桃营养充足,留着给孩子们吃。
  萫子人不能吃,但是可以攒着,巧莲打算明年再养两头猪,萫子喂猪是好东西,多捡一些,就能省不少饲料。
  至于什么山葡萄软枣子五味子这些,多了就卖给系统,少了就留着自家用用,反正有也行没有也不影响什么。
  而松塔么,巧莲就不去想了,她今年是别想上树了,这么大的肚子身子太笨,别嘚瑟了,老老实实弄点儿稳当的吧。
  于是娘三个也不管那么多,遇见什么就捡什么,只要没有危险就好。
  这边森林资源丰富,附近又人烟稀少,林子里基本没人来,东西有的是,所以几乎不用费多少心思,只要低头捡就行。
  只要天气好,娘三个就进山,几天下来,曲家的院子里可就更热闹了。
  几张破席子上头晾着五味子,那头堆了一堆山核桃,旁边还有一大堆萫子。
  房檐下仓房外,挂了一串串的蘑菇,看起来真的很有丰收的味道。
  忙忙碌碌中,八月中秋就来到了。
  这是巧莲和孩子们搬到石嘴子来,过的第一个中秋节,虽然曲维扬不在家,巧莲还是打算好好的准备准备,领着孩子们过节。
  原本巧莲打算过节赶着车领着孩子们去县城里转悠转悠,也让孩子们长长见识。
  可她怀着孕呢,前几天估计是进山也有点儿累了,身上不太舒服,没办法,十四这天只好找了借口自己出门,转一圈换了不少东西就回家了。
  巧莲刚把东西搬进家里坐下,还没等喘口气呢,外头就传来了巧娟的动静儿。
  “二妹妹,咱娘说了,明天过节,让咱们都回陈家过节去,说是一家子团圆团圆。”话音落下,巧娟才从外面走了进来。
  “回咱娘那儿团圆?咱娘咋舍得花钱预备饭菜,让咱们都回去?姐,这是家里有啥事儿了吧?”
  巧莲可没有那么天真,觉得这是老娘想她们了,真心请她们回去团圆。
  估计还是家里有什么事情,这是找她们商议呢。“家里缺钱了?来找咱要钱?”巧莲暗暗猜测。


第147章 老太太发话
  “还能是什么事儿?要分家呗。如今庄稼都已经收回去了,地里接下来也没什么活。
  咱二哥已经在大安煤矿找了活,咱三嫂的娘家有人在通化,也帮着咱三哥找了份工作,在一个炼钢厂上班。
  二哥三哥都有好前程了,不想还留在乡下过日子,自然就要分家另过。
  咱娘是想着,明天就当着大家伙的面儿分了家,各人奔各人的前程吧。”
  陈民安要去大安煤矿干活,陈民丰更厉害,要去通化炼钢厂。
  虽说煤矿不是什么好活,下矿井危险很大,炼钢厂的活更是不轻松,可总归都是工人啊。
  以后可以挣工资,吃供应粮,旱涝保收,不像在乡下种地,万一老天爷不成全就要饿肚子。
  两个儿子都有了好前程,老太太自然不好拦着还不让分家,陈民安和陈民丰都挺着急去上班,刘氏和周氏自然也要跟着过去。
  老太太的意思,索性就此分了家,倒也省事。
  反正往后她留在老大家过,其他那俩儿子一年孝敬她一些养老钱,老太太的日子一样过得不差,所以就点头同意了,趁着中秋节分家。
  “呦,二哥三哥挺厉害啊,竟然能走了门路招工当工人?那咱娘的意思,是让咱俩回去当个见证?
  咱俩都是出了门子的闺女了,还回娘家管娘家的事儿,不好吧?”
  巧莲有心不回去,陈家那摊子浑水她不想趟,丁点儿都不想沾上。
  可明天是中秋节,按理她应该回去看看老娘。三个哥哥才过来帮着收了地,过节她要是不回去看看,的确有些说不过去。
  “我也是这么说,可咱娘说了,不用咱说什么话,就是给当个见证。
  毕竟咱俩是陈家的闺女,身上有陈家的血,分家这么大的事儿,必须回去看看。”
  巧娟也满心不愿意去,可是没办法,老娘发话了,她不过去不好。
  得,既然老太太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她们姐妹俩不回去也不太好。
  让别人知道了,会说她们日子过好了,眼里没有娘家。
  回吧,看在老太太的面子上,她们姐俩也该回陈家一趟。
  不过巧莲倒是打定了主意,回去之后什么都不说,万事不理,她就是过去吃饭的。
  “姐,这事儿你定,你要是说去,那我就也过去,你要是不去,我也不去了。”
  巧莲的心思哪能瞒得住巧娟?“过去坐坐吧,就当是回去看咱娘了。
  反正家里的事情咱不掺和,他们爱怎么分就怎么分,咱就坐着看看,别的事一概不管。”巧娟叹口气道。
  她也不想理娘家这些事情,可亲娘既然发话了,哪好说不过去?
  得知巧娟的态度,巧莲点点头,“那行,我听大姐的话,咱明天就回去坐坐。
  我都过来这么久了,也没吃过娘家一顿饭,既然咱娘都开口了,咋地也得过去坐坐。”就这样,姐妹俩商议完毕。
  “大姐,我刚从县城里回来,买了些过节的东西,正好你过来了,那就顺道拿回去,省的明天我还得往你那送另外。”
  姐妹俩一边唠嗑,巧莲就从自己换回来的东西里头,拿出了二斤月饼、一条五花肉、两瓶酒、十来个咸鸭蛋。
  “过节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你别嫌少就行。”
  “可别,这大半年你给了我不少东西。
  你这边虽说日子好过些,可维扬不在家,你肚子里又有孩子,这些东西我不能收,留着你自己补补身体吧。”
  如今曲家跟以前不一样了,巧娟哪好意思再收巧莲的东西?
  “大姐,瞧你这话说的,你和姐夫帮了我那么多呢,我就给点儿东西,你还推三阻四的不要,你这是瞧不上妹妹送的东西了呗?
  姐,咱们姐妹俩不用来虚的,你和姐夫帮我太多,我也没啥可报答的,就是些吃的,也花不上多少钱。
  姐拿着就是,你看我这边还有好多东西呢,你还怕我不够吃么?”巧莲指了指她带回来的东西,笑道。
  巧娟往炕上看,可不是堆着不少东西怎么?除了各种吃的之外,还有好些布头、棉花,看样子巧莲这一次又花了不少钱。
  “二妹,你买这么多东西做什么?这布头看着真不错,挺贵吧?”巧娟没忍住,拿过来一块布头在手里翻看着。
  “就是小了点儿,你买这么小的布做什么?这布可真软和,穿在身上一定舒服,真好。”巧娟摸着手里的布料,赞道。
  “姐,这些都是布头,论斤称,挺便宜。据说是什么残次品,试机器的,而且还都有些脏了,所以卖的便宜。
  我今天进城正好赶上了,好多人都买,我一问真划算,几毛钱就能买一大捆五斤。
  姐也知道我现在怀着孩子呢,得给孩子预备尿褯子,我怕肚子里万一真是俩,可不就得预备双份儿?”
  “家里哪有旧衣裳给孩子扯尿布?这些布头虽然埋汰了,拿回来洗洗就行,一点儿不耽误,所以我就买了五斤,留着给孩子做尿褯子。
  那些布头也是减价处理的,我就想着给孩子再做一套小被夹被,万一是俩也不至于手忙脚乱,要是一个,多预备点儿也不吃了亏。”
  巧莲这话倒也不是骗人,这些都是工厂剩余的布头,只不过是系统里面的。
  这些布有点儿脏,在系统那里十四个积分就有五斤。五斤那种针织软布,基本上可以裁出来六十到八十块尿褯子。
  巧莲这也是未雨绸缪,万一真的是双胞胎,她预备的少了到时候岂不是麻爪儿?
  所以得空了巧莲就会兑换一些布匹棉花,今天正好赶上有这种比较柔软吸水的布料,自然不能错过。
  巧娟刚开始以为这么多布可能挺贵,刚刚想说让巧莲过日子仔细点,可一听这一堆布料总共才几毛钱,还好说什么?
  这么便宜的东西,她要是遇见了也肯定买啊。
  洗干净了别说是给孩子当尿褯子,就算是留着给大人做衣服,当夹衣的里子,软和又舒服保暖,多好?
  “看起来还真得没事就去县城里逛逛,真是有好东西呢。
  行,多预备点儿吧,你这肚子啊,我瞅着像俩,不能大意了,不然东西不够用,可没处现淘澄去。”


第148章 没有消息
  巧娟在曲家坐了能有一个小时,然后张文广就来接了。
  巧莲这才知道,张文广要去大青川办事,路过石嘴子,所以就捎着巧娟过来,这会儿事情办完了,又来接。
  “大姐夫对你可真好,怕你自己走回去,还特意来接。”巧莲故意打趣道。
  巧娟倒是也没啥不好意思的,“要是维扬在家啊,保管比你姐夫还在意呢。”
  话一出口,巧娟就后悔了,“那个,我忘了,维扬还没信儿呢?”曲维扬自从走了之后,就一直没有消息。
  “这人也真是,不管在哪里,也该让人捎个信儿回来啊,这可倒好,半点儿音信儿没有,真是让人着急。”
  巧莲苦笑摇头,“姐,你也知道他是当兵的,当初电报就说的是有战斗任务。
  你说这时候还有哪里打仗?不就是跟咱隔着一条江的那边儿么?
  维扬要真是去了鸭绿江南打仗,那头现在形势多紧啊,哪能往回送信?”
  曲维扬一直没有消息,巧莲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测,曲维扬肯定是出国打仗去了。
  既然是出国打仗,尤其是近期战况格外紧张,这种情形下,怎么可能往回捎信?
  巧娟之前一直都没寻思,这下被巧莲一提醒,也明白过来了。
  “哎呀,那可是很危险啊,今年县里组织了运输队收了菜,就是要运到前线去,你姐夫听人家可是说了,那边打的可激烈了。”
  战争在邻国打响,那边已经各处都是炮火硝烟,哪里还有后勤给养?都是从这边运过去。
  这样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所需要的给养也非常大,鸭绿江沿岸各个县市,都组织了运输队往江对岸运送物资。
  今年秋天,抚松县的运输队,还得了省里的奖励呢,那些运输队的人回来,自然会说起战场上的情况。
  巧莲这边住的太偏,消息没那么灵通,像张文广兄弟经常出去办事,各处走动,对这些消息知道的倒是不少。
  所以听见曲维扬很有可能在南岸打仗,巧娟这心可就跟着悬了起来。
  “老天爷保佑妹夫能平平安安回来吧,你这等了五六年呢,不管咋地都得好好的回来一家团圆。”巧娟不好说别的,只说了这么句。
  巧莲倒是挺平静,“姐,我既然都等了五六年,也就不怕再等一两年,没事儿,我会等着维扬回来,领着我俩的孩子等他。”
  这场战争,后年就会结束了,巧莲相信,曲维扬不会有事,等着战争结束,一定会回来的。
  “嗯,希望能快点儿结束吧,到时候你们一家子团圆,热热闹闹的。”
  谁知道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可看着巧莲很有信心的模样,巧娟自然不好说丧气话,于是就顺着巧莲的话往下说。
  “得,不说了,你姐夫还等着呢,那就明天,明天咱在咱娘那里见面。”外头张文广又催了,巧娟赶忙站起来要往外走。
  “姐,拿着东西,别忘了。”巧莲把东西塞给了巧娟,让她拿走。
  巧娟想了想,也就没有再推拒,就这么拎着东西出了门,坐上马车跟着张文广回家了。
  送走了姐姐,巧莲也没工夫想其他的事情,赶忙把今天买回来的东西都归拢了放起来。
  吃的都放到了西屋的架子上面,至于那些布匹棉花之类的,都放到东屋炕稍的柜子里。
  顺手,巧莲又整理了一下已经做好的东西,看看还缺什么。
  孩子的被子、夹被、单衣、棉衣、尿垫子这些,巧莲之前已经预备出来了一套。
  不过眼下的情形来看,她肚子里很有可能真的是一对儿,所以就必须多预备一套,不,应该是比两套更多。
  同时养育两个小娃,跟伺候一个小娃,那绝对不是一个概念,绝不仅仅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会比一个娃的双倍还忙。
  尤其是没人帮忙,一切全都靠巧莲自己,所以东西就必须充足,一旦她忙不开没时间清洗,东西再不够用,那可就不好办了。
  幸好巧莲经常从系统那里找一些打折减价的布头,各种都有,已经屯了很多。
  没事儿的时候就动手做,慢慢积攒着,估计等着到她生产之前,也就预备齐全了。
  幸亏有系统,要不然可该怎么办?如今物资缺乏,她就算是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多的布匹棉花啊。
  东西收拾归拢好,动手做了晚饭,娘三个吃完了晚饭,巧莲陪着俩孩子在炕上完了一阵子玩具,之后娘三个一起睡觉。
  巧莲怀孕之后比较嗜睡,晚间睡的挺沉,幸好如今园杖子都夹起来了,家里还养着两条狗。
  阿黄和阿灰都不小了,这俩狗格外厉害,外头有一点儿动静它们都不放过。
  晚间睡觉的时候,巧莲就松开两条狗的链子,让它们随便在院子里转悠,根本不怕有贼或者别的东西进来。
  一夜安眠,第二天巧莲老早起来,随便做了点儿早饭娘三个吃了,然后巧莲就套上了车,让俩孩子坐在骡车上,巧莲一甩鞭子,赶着骡车就往大营走。
  女人能赶车的不多,好在家里的这头小骡子性情格外温顺,走路虽然不快却特别稳当。
  巧莲胆子大倒也不怕,有什么事情就赶着车出门,来回的总归是能方便些。
  小骡子还不算成年,巧莲也舍不得累着它,所以路上并不着急,由着小骡子慢慢走。
  再慢也比人走着快,大半个钟头之后,巧莲就赶着车进了大营乡,一路往西走。
  八月里天气还不算太凉,外头的人不少。
  这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收了地,有的人趁着天好就在外面打豆子,还有的用牛马拉着碾子在外面打高粱谷子,东坎儿上的那块空地就是谷场,这时候格外热闹。
  人们见着了巧莲赶着骡车路过,不少人纷纷上前打招呼,“曲家媳妇啊,你这是怀孕几个月了?咋肚子这么大啊?看上去像快要生了呢?”
  这些日子巧莲回来的少,而她的肚子变化却特别大,一些人见了不免惊奇,自然要问一问。
  其实巧莲的肚子大归大,却并没有那么夸张像要生了,巧莲也知道,这些人只是好信儿八卦,说话有些夸张没影儿,所以也没放在心上。


第149章 中秋节
  “王大娘,李大娘,你们都在外面说话啊?过节了我回我娘那里看看去。”
  巧莲根本没把那些人的话往心里去,朝着几个熟悉的老太太点点头,赶着车径直走了。
  身后,好些人聚在一起议论,“这小媳妇还真是厉害啊,挺着个肚子还能赶车,真行。”
  有的人对巧莲印象不错,看着巧莲的背影点头赞道。
  “行什么啊?瞧她那个显摆劲儿吧,不就是军人家属么?你瞅瞅那张狂样儿?
  肚子那么大好像快要生了,不老老实实在家呆着,还赶着车跑出来嘚瑟,这些年轻人啊,一点儿也不稳重,轻浮。”
  也有的人看不惯巧莲行事,撇着嘴故意说一些埋汰人的话。
  “哎?老吴婆子,你这话什么意思?啥叫人家肚子大的快要生了?
  人家男人二月末三月初回来的,满打满算怀孕也就是五个多月不到六个月啊,肚子是大点儿,你没见着她头一胎就是俩?
  多少人都说,她这回还是怀了俩呢,你这越老了,怎么说话嘴上没把门儿的?
  你这话没让张家大媳妇听见,要是她听见了,才不管你是不是长辈儿,能撕了你的嘴。”
  不管哪里,都有些三姑六婆满嘴胡说八道,人的素质有高低,这个避免不了,大营乡也是一样。
  不过这张家在大营是坐地户,人缘又好,巧娟泼辣能干能是出名的,乡里大部分人跟张家关系都很好。
  这个时候,自然看不得有人满嘴胡吣乱说。
  张口反驳吴家婆子的不是旁人,正是老韩书记的媳妇韩大婶,这韩家跟张家挂着点儿亲戚,两家处的也好。
  老韩书记对曲维扬和巧莲这夫妻俩赞不绝口,他媳妇也见过巧莲,对巧莲印象不错。
  所以听见吴家婆子这话头,不等大家伙乱喳喳呢,直接就变脸训人。
  韩大婶是韩书记的媳妇,在乡里也有些威信,她既然都开口了,别人自然不敢乱说接话茬。
  于是大家伙该干什么都各自去忙,没人顺着吴家婆子的话往下说,闹得吴家婆子有些没脸,扭身就回家去了。
  巧莲自然不知道她身后还发生了这些事情,只赶着车一路来到了陈家门外。
  停下骡车,将骡车拴在了陈家门外的空地上,把车上带着的草料口袋扔在小骡子跟前,随便小骡子啃着草料。
  然后巧莲领着俩孩子,手里拎了点儿过节的东西,迈步进了陈家院子。“娘,在家么?”巧莲喊了一声。
  巧莲话音刚落,巧娟还有王氏几个人就从屋里出来了,“我以为你还得会儿工夫才到呢。
  本来想让你姐夫去接你,结果你姐夫让人喊去帮工打豆子了。你自己赶车来的?能行么?”一见面,巧娟就问了一大串。
  “姐,没事儿,那头小骡子挺稳当的,我也没走太快,晃悠着慢慢走。还是离着近好啊,大姐早就过来了吧?咱娘咋样?”
  巧莲并不觉得姐姐唠叨,反而感觉格外亲近,自家姐姐这是担心她呢,毕竟她这肚子不小,也是怕她路上有什么闪失。
  “咱娘挺好的,刚才还跟我念叨你呢,说是有些时候没见着你了,不知道你现在啥样儿。
  走,进屋去,进屋陪咱娘唠嗑。”巧娟扶着巧莲往屋里走,嘉康佳媛俩娃规规矩矩在后头跟着,众人进了东屋。
  陈家老太太依旧是坐在了东屋的南炕上,不过这回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耷拉着眼皮面无表情,而是满脸笑容的看着巧莲母子,倒是显得老太太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回来了?快,赶紧上炕坐着,大老远的让你颠簸一趟过来。
  哎呦我的天,你这肚子怎么这么大?这真是又怀了俩?”老太太表现的格外亲切。
  老太太这么热情,巧莲一时间还真有点儿接受不了,于是轻轻咳嗽了一声,把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
  “娘,过节了,也没啥好东西给你带,这是二斤月饼,昨天去县城里买的,还有一块布料,就是这时候穿的,娘自己做件衣裳穿。”
  过节了不好空着手来看老人,多少带点儿东西,算是做女儿的心意。
  当然,巧莲出手都是好东西,那布料就不用提了,布纹密实颜色也正,一看就是好东西。
  月饼也不是普通油纸包着,而是用桑皮纸折出来盒子形状,四四方方的上头还贴着红纸。
  看上去应该是老字号的东西,跟乡里供销社卖的那种月饼,绝对不是一路货色。
  陈家老太太是见过世面有眼力的,一看就知道闺女出手真不一样,心里越发高兴起来,只是嘴上还得念叨两句。
  “你看你,过节回来吃顿饭一家子团圆,你还带东西做什么?这玩意儿不便宜呢,能买不少粮食了,过日子哪好这么花?”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却怎么也遮掩不住,老太太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巧莲哪能不知道亲娘的意思?不过老太太能说这么多话,还是让她挺意外的。
  “过节嘛,一年到头有几个节?孝敬娘自然要给娘送点儿好东西,钱不钱的另外说,这是我的心意。”
  老太太的转变虽然让巧莲吃惊,但心里是高兴的。
  总归是娘家人嘛,哪个女人不盼着有个好娘家?这是人之常情,巧莲当初不也是奔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