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乔县长一听就笑了,“可不是?你看我都忘了,走,咱们去会议室,正好我也想听一听。
这位范教授不光在农林方面有研究,同时还是位气象研究专家。
咱们县里打算建几处气象观测站,我也有不少事情要请教这几位教授呢。”
县里目前还没有气象监测部门,今年这天气变化无常,导致农民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乔县长这人不错,脑子也够灵活,早就想要建一处气象观测站了。
这一次几位教授来抚松,也有乔县长的原因,他往上面打了报告。
巧莲听见这话眼前一亮,要知道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太大。
如今这个年月农民就是靠天吃饭,如果有个气象监测部门,提前能够发布气象预报,对农民的生产帮助可是非常大呢。
“乔县长果真心系百姓,竟然能想到建立气象监测机构,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就这样,一行人到了小会议室坐下,然后就抚松这边的气候、农林生产等事情都进行了讨论。
巧莲也把自己知道的,关于松毛虫防控的一些相关知识,都说给那些人听。
“几位都是相关方面的专家,我就是个没什么见识的乡下妇女。
我的话不一定准确,也未必能给几位什么启发,我记得的就只有这些了,非常抱歉。”
“陈同志这话就太谦虚了,今天听了陈同志的话,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帮助。
陈同志可不是没见识的乡下妇女,我看倒像是很有文化的人,难得啊。”
方才谈话间,巧莲所展现出来的知识储备非常深厚,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知识都能侃侃而谈。
虽然算不上深奥,只是泛泛而论,可也足以让人惊讶了。
这个年月来说,女人读书的并不多,能有巧莲这等文化的,大多数都是书香之家历代传承。
普通的乡下妇女,可没有这等眼界见识,所以几位教授对巧莲还是很有好感的。
双方谈话还算愉快,巧莲趁着机会,也向范教授请教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关于气候方面的事情。
“范教授既然是昨天来的县城,估计今早晨也体会到了这边的气温。
能不能问一下,您觉得这样的低温正常么?会不会对农作物有所影响?
如果这样的低温再持续下去,会不会提前下霜?如果真的有早霜,该如何预防?
如今地里的庄稼刚到乳熟期,这时候要是来一场早霜,恐怕要减产大半,今年百姓的生活可要难过了。”
巧莲这话,明着听是向几位专家请教,实际上是在点醒乔县长等人。
今年抚松的气候异常,开春天旱不下雨,入夏本应该高温的时候连着下了大半个月的雨,导致气温上不来。
这才刚入秋,气温就这么低,真的是太反常了,如果真的再有早霜,今年的庄稼真的就要减产太多,老百姓的日子可怎么过?
乔县长那是什么人?一听这话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子,赶忙开口。
“对,几位教授,你们对今年的天气有什么见解?据你们推测,会不会有早霜出现?”
范教授林教授等人互相看了一眼,又稍微琢磨了片刻,这才说话。
“今天早晨的气温的确不高,按正常来说,这个季节不应该有这么低的温度。
当然,抚松地处长白山脉,离着长白山比较近,会受到一些影响也是有的,但是不应该这么大。
如果照着目前的温度再降下去,的确很有可能下霜。”
听见范教授这话,巧莲就知道自己的猜测没有错。
今年这天气反常的太厉害,天旱、洪水、低温,就算是再来一场早霜也不算稀奇了,可真要是如此,老百姓可就要遭殃了。
大多数百姓为了产量,都爱种植中晚熟作物,加上今年气候的影响耽误了作物生长,这个时节苞米刚到乳熟期。
如果真的有早霜,基本上就全都是瞎瓤子,作物减产不说,弄不好连种子都留不下,那无疑是一场灾难。
“范教授,那请问,有没有什么办法预防呢?”巧莲最关心的是这一点。
那位范教授摇摇头,“早霜属于自然现象,别说是现在了,就算以后科技发达了,恐怕也做不到干扰天气。
不过民间老农倒是有些土办法,一般会用烟熏的办法来对抗霜冻。
不过这种操作并不容易,一则无法准确判断霜冻何时来临,再者土地面积太大的话,操作起来也很困难。”
烟熏抗霜的办法,是北方高寒山区老农多少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办法,虽然有效果,但实行起来难度不小。
需要特别有经验的老农,才能准确判断霜头何时来到,然后及时点燃烟熏物,对抗低温。
目前是否有早霜还不敢确认呢,再说抚松下辖那么多乡镇,究竟哪里会有霜也不敢说,这事儿不好操作。
可再不好操作也得去执行啊,没有霜大不了就是白忙活一场,一旦真的下霜了而没有预防,那后果可就非常严重。
今年县里已经遭受太多灾害了,实在是不能再承受霜冻。
第258章 预防早霜(打赏加更)
不管操作起来多么困难,可既然知道早霜的可能性,该做的事情就必须去做。
“抱歉各位,我得先去安排一下工作,不管怎么样,得先把预防早霜的事情通知下去。”
乔县长是个很不错的人,非常关心农业生产,这时候哪里还坐得住?
立即起身向众人道歉,然后急匆匆出了小会议室,紧急开会,吩咐布置任务。
巧莲这时也有点儿着急了,她也得早点儿回乡里跟韩书记说啊。
她可是亲自见了这些教授专家们呢,比起县里直接下命令,巧莲的话更有信服力。
大营乡那么多百姓都指着地里的庄稼养活,这要是真的遭了霜冻减产,今年不知道多少人要挨饿呢。
“几位教授,抱歉,我也得赶紧回乡里了,关于松毛虫防控的事情,我所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
具体怎么操作,都得仰仗各位教授专家,我真的帮不上什么了。”
巧莲说完这话,也急匆匆离开小会议室,一路出了县政府,骑上自行车就往回走,连曲维扬都忘了知会。
巧莲在县政府耽误了很长时间,等她骑车子回到乡里时,已经是中午,乡里的干部都下班回家吃饭了。
巧莲也顾不上其他,直接去了老韩书记家里,“韩叔,你在家么?”
韩家正放了桌子吃饭呢,忽然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韩家小儿媳妇急忙从屋里出来。
“呦,陈主任啊,你怎么来了?快,赶紧进屋。我爹在家呢,正打算吃饭,陈主任吃饭了么?要不就一起吃点儿?”
巧莲随着韩家小儿媳进了屋,东屋可不是正在吃饭怎么?
“韩叔,我有点儿事情得跟您汇报一下,今天在县里遇见了几位省农林方面的专家,人家说,咱们这地方有可能会有早霜。
乔县长已经找人开会研究去了,估计很快就下来指示。”巧莲也没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就把范教授的话说了。
老韩书记正吃着饭呢,一听这话也是吓一跳。
“可不是?今早晨气温就特别低,冻人,我还说呢,这天气太反常了,这么下去庄稼不长啊。
坏了,这要是真的有霜,咱乡地里的那些庄稼,可就得遭殃了。”
老韩书记也顾不上吃饭了,赶紧扔下筷子就往外走。“走,咱赶紧把乡里干部都召集起来开会,看看怎么安排预防?”
对农村人来说,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今年天气不好,庄稼耽误了生长,本身就很可能减产。
万一真的再遇上早霜,弄不好就不是减产的问题,保不齐就要绝收呢,这可不是小事,韩书记哪能不重视?
巧莲也是心急这个呢,她家地里虽然种的是杂交早熟品种,目前已经过了乳熟期进入了腊熟期,即便是有霜冻,减产不会太大。
可大营乡几百户人家,只有五六户用了他家的种子啊,其余的人家大多数都是中晚熟作物。
本身产量就不高,这要是再遭灾,今年冬天的日子就真的没法过了。
巧莲不是圣人,可她是乡里的干部,总得为百姓负责,不管大家伙怎么看,该做的她得去做。
于是巧莲二话不说,跟着韩书记一起出来,找到了乡里的干部,大家伙一起回乡政府开会商议。
众人刚坐下来还没等说话呢,那边老韩书记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电话是今年才安上的,乡政府里也只有这么一部电话,只能打短途,长途电话打不了。
主要就是为了县里通知任务方便而已,其余时候基本不用电话。
老韩书记赶紧去接了电话,不出所料,果然是县里打来的,通知各乡镇提前行动准备,预防早霜灾害。
老韩书记接了县里的指示,然后挂了电话,看了眼巧莲。
“县里来指示了,果然跟你说的一样,这事儿必须要重视,来来,咱们商议一下具体怎么做。
巧莲,你在县里听那几位专家说用什么办法了么?”
巧莲也没瞒着,就把她在县里跟几位专家教授讨论的事情说了,“老韩叔,范教授他们说可以用烟熏的办法,您知道该怎么操作么?”
这玩意儿巧莲不太懂,前世倒是从某些电视上见过,可她对如何准确判断霜头一点儿经验都没有,这件事还得落在乡里那些有经验的老农身上。
韩书记沉吟片刻,这开口,“当初我还小,十几岁吧,也有一年天气反常,我爷那年就领着我们抗霜来着,的确是用烟熏。
这办法应该管用,可就是不太好操作,因为这霜头什么时候到不好控制。”
“咱乡里的老人肯定有人懂,等会儿我去找找,现在我分派任务,大家伙立即去各村通知,让各村都准备起来。
烟熏抗霜,必须在大田里堆上可燃烧的材料,秸秆枯叶还是树枝都行,一定要快,不能耽误。”
“咱们宁可白忙活,也别真的耽误了,万一真的有霜,闹不好要绝收呢。”
事情很严重,老韩书记不敢大意,于是立即分派任务,让众人分头去各个村通知。
于是乡里一众干部全都出来,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干脆两条腿跑,就这么各自去通知底下的村子。
“巧莲啊,你这一头午在县里,估计才回来连口饭都没吃,你就别去了,先回家去吃口饭把。
下午你通知仙人桥,还有你们石嘴子那些住户吧。”老韩书记看着巧莲也要骑车子走,赶紧喊她回来,让她回家去吃口饭。
巧莲这才想起来,她可不是啥都没吃怎么?“行,那我吃口饭就去通知仙人桥村子。”
她离开一头午了,也不知道嘉俊嘉和这俩娃在张家咋样,是该过去看一眼。于是巧莲赶紧往张家走。
到了张家,人家已经都吃完中午饭正要往下捡桌子呢,巧娟一看妹妹回来了,赶紧又端上菜,掸了煎饼。
“到中午了看你没回来,还以为你在县里吃了呢,中午饭不多,你吃点儿煎饼吧。”
“姐,吃啥都行,我得赶紧吃,吃完了还有事情呢。”
巧莲也不管那些了,接过煎饼就啃,一边吃着,一边就把很可能有霜冻的事情说了。
张文广一听这话可就坐不住了,立即起身,“得,我赶紧去找老二,下午往地里运东西。”
这个时候了,各家的苞米秸子、豆秸都不多,只能另外想办法再弄些别的,抗霜要紧啊。
第259章 运秸秆
巧莲胡乱的吃了两口饭,然后就领着嘉俊嘉和从张家出来,用自行车推着俩孩子往回走。
嘉康佳媛俩人下午还得上课,巧莲跟孩子说了,让他们放学跟石嘴子另外几家的孩子一起回去。
孩子们都大了,路上有个伴儿说说笑笑的就能回家,不用巧莲费心太多。
路过仙人桥的时候,巧莲去了仙人桥村部,跟仙人桥村书记说了抗早霜的事情。
这可是大事,仙人桥村书记也不敢怠慢,立即召集村干部,挨家挨户的宣传。
巧莲通知到了就立即往回走,回到了石嘴子,又挨家去通知了那几户。
大家伙一听这话,也都挺着急,赶紧行动起来,往地里运送可以熏烟的东西。
曲家去年秋收的那些秸秆大部分都喂小骡子了,哪里还有秸秆用?
没办法,巧莲只好拿着砍柴刀,想要去林子里砍一些树枝来用,桦木树枝比较容易燃烧,这时候也只能砍一些了。
曲维扬今天不知道咋回事下班晚,嘉俊嘉和俩孩子小,巧莲不放心他们跟着,只能让他们在家。
可这俩孩子不知道咋回事脾气上来了,非得吵着闹着的要跟着不可。
巧莲正耐心的劝孩子时,忽然身后传来赵嫂子的声音,“哎呀,弟妹你在家啊,我过来找你有事儿。”
巧莲赶紧回头,“嫂子,有啥事你就说,但凡我能帮的一定帮。”
石嘴子这几户人家是一个互助组,以往人家都没少帮着巧莲,尤其是赵嫂子,帮了曲家好多忙呢,巧莲总觉得欠赵家人情,能帮的当然要帮。
“是这么回事,咱不是得往地里运苞米秸子抗霜么?俺家倒是有一大垛的苞米秸子,可是这么人工抱太费劲了。
俺家你大哥还有其他几家商议了一下,能不能借你家骡子使使?一车一车往地里运总归是方便。
其他几家也有苞米秸子,这样,我们用你家骡子,到时候你家地里用的苞米秸子我们出。
你家养着牲口呢,去年的苞米秸子肯定都喂牲口了,这时候再去林子里砍树枝太费劲。”
赵嫂子原来是过来借牲口的,巧莲一听自然不会拒绝,赶忙答应下来。
“好啊,反正牲口在家也是闲着,嫂子牵走就是,我还得谢谢大家伙呢,肯分给我一些秸秆。
我家真没有,都喂牲口了,你看我正想进山砍树枝用呢。”
树枝燃烧慢,比不上秸秆快速,霜头来的时候,要尽快点燃可燃物,秸秆才是最好的选择。
“瞧你这话说的,咱都一个地方住着,又是一个组,互相帮忙不是应该的么?
行了,那就你帮着把车套上,我牵回去赶紧往地里运,等会儿弄完那边,给你家再拉两车直接送地里。”
赵嫂子是个爽快人,也不跟巧莲磨叽,直接让巧莲套车。
于是巧莲出去套了车,让嘉俊嘉和都上车坐着,巧莲赶着车往赵家走。
她也得过去帮忙啊,就算别的干不了,帮着装车卸车也行。
大家伙的事情就得一起动手,总不能说是他家出了牲口和车,她就能心安理得在家等着现成的,那多不好?
到了赵家,发现其他几家的人也都到了,于是大家伙一起动手,把苞米秸秆装上车,拉到赵家地里,然后隔一段距离摆上一堆。
还没干一会儿呢,曲维扬也回来了,多了个劳力,干活更快,没用上俩钟头,那四家的地里都已经拢起秸秆堆。
接着大家伙把剩下的秸秆装车,拉到曲家地里,又把曲家地里面也都堆起来。
“得,这两天晚上咱都注意点儿,大家伙勤起来看着,要是觉得不对劲儿,就过来喊一声我爹。
我爹年纪大经历过这些,他知道该什么时候点火。”
干完活,王大海扭头叮嘱大家伙,王家老爷子岁数不小了,经历过不少事情,看霜头的活他会。
听见这话,众人也都挺高兴,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这时候就真的显出来了。
“成,那咱们这几家晚间轮流起来看着,不管谁察觉不对,就去喊王大爷。
要是王大爷觉得霜头来了,你家就敲锣,我们听见了立即点火。
曲家弟妹,你家离着王家远,到时候我让大宝快点儿跑,上你家送信儿。”
各家住的都远,这时候也没有什么通讯手段,除了喊那就只能靠两条腿跑了。
“好,一切都听几位大哥安排,这些事情我和维扬都不懂,全都仰仗大家伙了。”巧莲忙点头答应下来。
忙活了一下午,大家伙也都累的不轻,可事情还没忙完,各家园子里的菜也得往回摘。
像茄子豆角这一类,被霜打了会变硬,怎么炖也不烂糊。
辣椒什么的也不能见霜,一打就烂了,所以还得赶紧把园子里的菜也收拾回去。
都忙着呢,谁也没工夫闲聊,于是大家伙说了一声之后,便各自回家去忙活了。
巧莲两口子赶着骡车也回到了自家,还没等到大门前呢,就见到嘉康佳媛俩孩子背着书包回来了。
“这才啥时候?你们怎么就回来了?”好像还不到四点呢,这俩孩子放学走回家咋地也得五点来钟啊,这回来的也太早了吧?
“爸、妈,学校里提前放学了,冯校长他们那些老师都回家干活了,让我们也都提前放学回家,帮着家里干活。”
这时候的学生念书都是如此,春秋有农忙假,不像后世,孩子就是念书,不管有啥事都不能耽误孩子上学。
巧莲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老师们也回家干活,怕孩子们在学校没人管,干脆让他们都放学回家帮家里干活呢。
“成,既然回来了,那就赶紧帮妈妈干活去,咱赶紧把园子里的茄子辣椒豆角什么的都摘下来放仓房里。
万一让霜打了这些菜,咱可就没得吃了。”摘下来放阴凉地方还能搁一阵子,这要是让霜打了,那可就啥都吃不成了。
嘉康佳媛赶紧进院子,把书包扔炕上,然后跟着爸妈去菜园子里往下摘菜了。
巧莲勤快,菜园子里种了好些菜蔬,晚豆角结的正好呢,这下一筐一筐都摘下来堆在仓房里。
等到天黑时还没摘完,贪黑又干了一会儿,总算收拾的差不多了。“走吧,回家做饭吃饭去。”
第260章 抗霜成功
一天之中气温最低的时候,都在凌晨日出之前,那个时间段,才是抗霜最要紧的时刻。
如今这时候,大概四点左右日出,所以巧莲特意设置了一个闹表,两点提醒她起来。
两点钟闹表一响,巧莲立即按掉,然后起身穿衣服。曲维扬晚间也没敢睡实,这时候也赶紧起来,和巧莲一起出去。
外面的温度果然极低,饶是两口子有所准备穿的不少,可也冻得打哆嗦。
巧莲打着手电来到自家地头一棵树下,树枝上挂了一个温度计,是她昨晚挂上去的。
她不太懂什么霜头,也弄不清楚霜头什么时候到,干脆找了一支温度计挂着。
“咱看着温度计,要是下降到零度,就赶紧点火,咱俩都不懂怎么看霜头,指望大宝过来通知不一定及时。”
树上的温度计显示气温极低,已然离着零度没多远了,这样低的气温,今天或许真的会下霜。
曲维扬裹紧了衣服,将提前预备好的火把也拿出来,打火机准备好,只要觉得不对,就立即点火。
等待的时间无疑是最熬人的,尤其是在这么冷的夜里,那种冷会往骨头里钻,哪怕两人穿的衣服已经很多了,也会觉得冻人。
没办法,就只好绕着自家的地来回走,动弹起来还会好受些。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温度计上的刻度也在朝着零度靠近,终于在三点多钟的时候,隐隐听见远处有铜锣的声音。
不用说,那是王家敲锣向大家伙示警呢。
夜里四周寂静无声,王家那边估计也是非常用力的敲锣,所以这边隐约能听见。
曲维扬二话不说,拿起打火机点燃火把,两人分头行事,将自家地周围的秸秆尽数点燃。
秸秆都是干透了的,自然一点就着,不过这东西一般不爱起火头,都是带着浓烟燃烧。
曲家八亩地周围堆了二十来处,一一点燃之后,不多时上空就笼罩了一层烟雾。
这边把秸秆全数点燃,那头赵大宝也气喘吁吁的跑来了,“叔,婶子,我爹让你们赶紧点火。”
还离着挺远呢,赵大宝就开始喊,等着赵大宝跑到跟前儿,才发现火已经点燃了。
“已经点着了啊,那行,那就我就回去了。”说着,大宝转身就往回跑了,都没等巧莲说话。
“大宝,谢谢你啊,我刚才听见锣声了,早知道就不用你跑这一趟。”巧莲在大宝身后说了一句。
赵大宝也没回话,就这么一溜烟儿的跑回去了。
巧莲站在自家地跟前儿,看着眼前这些火堆不停的冒着烟,回头看看温度计,果然往上升了一点儿。
只要不到零度临界点,就没法结霜,作物的叶子就不会被冻坏,接下来依旧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就是不知道,接下来这天气会是什么样子,可别天天都这么低温。
应该不会,这种低温属于反常,按照往常年的气温来推算不应该如此。
巧莲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然后就站在田埂上,看着火堆燃烧,直到彻底烧完。“走吧,回家去,应该没事了。”
这一晚,不止是巧莲两口子守在自家地头,大营乡里,整个儿抚松下辖乡镇的很多人,都如同曲家一样,彻夜难眠守在自家地头,抗击霜害。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有一些人接到消息晚了,来不及准备,还有一些人根本不相信有霜冻,存着侥幸心理,懒得不愿意动弹。
巧莲回家之后就觉得身上都冻透了,赶紧脱了衣裳钻进被窝里,暖和身子。等着暖和够了,时间也不早,于是起来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