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来烧火做饭。
  外面天蒙蒙亮,推开门往外一看,院子里的草叶上,白晃晃的一层霜,菜园子里更是一片白,这一场霜还真是挺重呢。
  巧莲赶紧跑去自家地里看看,欣喜的发现,地里庄稼上没见到白霜。
  看起来昨晚用烟熏的办法果真管用了,只要接下来气温回升,这一次抗霜就算成功了。
  如今,只能祈祷老天爷赏口饭吃,可别再下霜了。
  吃过了早饭,孩子们该去上学的上学,该送到张家的就送去张家,巧莲和曲维扬也各自去上班。
  一进乡政府大院,就见到同事们都脸上带着笑容,可想而知,大家伙都在为了成功抗霜而高兴呢。
  见到巧莲来了,大家伙都赶紧上前来打招呼,“陈主任,你家的庄稼没事吧?
  哎呀,幸亏你回来提醒了咱们,大家伙知道严重性,都非常重视。
  你看看今早晨这霜,多大啊,这要是昨晚上没用烟熏一下,咱乡里的庄稼估计得减产一大半,弄不好连种子都留不下。”
  巧莲点点头,“幸亏昨天在县里遇见了那几位教授,不是人家提醒,我哪里知道?”
  巧莲不爱居功,虽然当时是她灵机一动提了问题,范教授这才给她解惑。
  但是当着大家的面儿,巧莲还是尽量淡化这个原因,她不想太引人注目。
  “对了,咱乡里的情况怎么样?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家没能及时熏烟?但愿不要有谁家受灾,不然今年冬天可就难熬了。”
  巧莲叹口气,她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有人不听乡里的命令,造成了损失,这后果可是挺严重。
  正说话间,老韩书记过来了,大家伙又都围过去说了一阵子话,然后便各自去干各自手里的差事了。
  一场霜过去,气温明显回升,大家伙也都松了口气。
  两天之后,各地抗霜的报告数据出来,老韩书记一看,心疼的够呛。
  饶是乡里这么重视,这一次还是有不少人家受了灾,地里的庄稼被霜一打全都蔫了,估计损失不轻。
  “这些人啊,他们怎么就这么轴?咱都把事情的严重性说明白了,他们怎么就能这么懒呢?
  这回好了,我看明年他们吃什么?别说吃饭了,连下地的种子都没有,到时候怎么办?”
  老韩书记看着报上来的名单和受灾面积,气的直骂。
  骂人的又何止是老韩书记?县政府办公室里,乔县长得到数据材料之后,也是气的想骂人。
  这一场早霜,尽管县里及时提醒了,可还是有很多地方受了灾,漫江、东岗、松江、抽水、万良等地方,受灾面积接近一万亩。
  “不行,咱县里真得建气象监测站了。
  这一回是人家陈同志想到问了专家一句,这才给提了醒,下一回可未必能有专家,这哪行啊?”


第261章 引起注意
  一场早霜之后,气温竟然回升了许多,颇有些秋老虎热辣辣的意思。
  大家伙都在议论着今年天气的反常,当然,议论更多的,是这一场早霜带来的后果。
  大营乡有七成的百姓都按照乡里吩咐进行了烟熏抗霜,这几天眼见着天气回升,地里庄稼一天一个样儿,大家伙自然是高兴的很。
  可那些或是家里没有秸秆又懒得去砍树枝,或是根本不相信会有霜冻的人家,这时候就只能是欲哭无泪了。
  地里的庄稼还没长好,就来了这么一场霜,庄稼全都被打死了。
  苞米瞎瓤子,黄豆还是青绿的,今年这收成别说往年的一半了,连明年的种子都不知道在哪里。
  当然,在众多没有抗霜的人家里,有一家地里的庄稼看起来好像还不错。
  苞米棒子挺长看起来籽粒还算饱满,黄豆看着也鼓灵灵的好像长成了。
  大家伙都很奇怪,少不得要议论一下,“老陈家今年种的是啥品种?我怎么看着长得不错呢。
  这一场霜倒是给打了,可没咋影响啊,好像能收成不少粮食。”有人提起话头,大家伙就议论起来。
  “是啊,他家的庄稼长得挺好,就是可惜让霜打了,要是不让霜打,估计产量还能更高呢。
  你看张家,好像也是一样的品种,长的更好呢,那苞米棒子可稀罕人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家地里的庄稼长得如何,大家伙心里明镜一般。
  今年的年头这么差,可张家陈家地里的庄稼长势都特别好,不少人都好奇,不知道他们这是种的什么品种。
  “我估摸着,老张家今年收成能不错,一亩地还不得产苞米四五百斤啊?
  得空咱真得问一问他家从哪里淘澄的种子?不行咱也匀一些,谁不想着多收成点儿粮食啊?”
  自古以来农民就指着种地打粮过日子,同样是种地辛苦一年,谁不希望自家地里出产多一些?
  “还得空干什么?你看那不是陈家大媳妇么?问问她不就知道了?”
  有人眼尖,看到了正往这边走的王氏,于是好几个媳妇婆子围过去,向王氏打听种子的事情。
  王氏一听人家夸他家的庄稼,当时就得意起来,今年地里的种子全都是巧莲给的,可真是太接力了。
  他家的苞米秸秆早就烧火了,那天抗霜家里根本就没东西可使。
  要是别人家吧,多少还能攒些树棵子夏天烧火,搬去地里一些也能用了。
  可陈家连个柴禾垛都不大,哪有什么树棵子用?那时候现去林子里砍也来不及了啊。
  王氏当时就说,不可能这么早就下霜,乡里头净是瞎折腾。
  陈民生耳根子软,再加上也懒点儿,又依仗着自家地里的苞米豆子都长的差不多了,索性就没去砍树棵子抗霜。
  不成想一场霜把地里的庄稼都打死了,幸好今年种子好,看着籽粒都还算饱满,产量应该也不低,陈民生这才放心了,也没找王氏麻烦。
  当然,虽说产量不太影响,可留种似乎差了些。
  王氏已经想好了,等着开春再找巧莲巧娟要种子,他们两家的庄稼肯定更好。
  王氏本来也不是个有城府的,再加上大家伙都捧着她奉承着,王氏一得意,就把种子的来处说了出来。
  “那种子是今年开春,我家二妹妹给的,不光给了苞米种子,还给了黄豆和高粱种子呢。
  你们也看见了,那产量都挺高,而且还早熟,根本不怕霜。”王氏这个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众人一听这话明白了,原来种子是从巧莲那边传出来的,好多人都动了心思,想着找机会跟巧莲说一声,分给他们一些种子。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营乡,好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就连韩书记,也听自家老妻和儿媳妇提起了种子的事情。
  “你们说陈主任家里有好种子,产量高生长期还短?这事儿准么?可别瞎胡乱说啊。”
  老韩书记有些不太相信,不明白巧莲怎么能弄到好种子?
  “我可跟你们说,陈主任这回又立了功,那天我去县里开会,人家乔县长和杨书记还点名表扬陈主任了呢。”
  “乔县长有意思要调陈主任去县妇联上班,要不是我死活不肯放人,估计调令早就下来了。”
  在自家,老韩书记也没瞒着藏着,就把之前在县里的事情说了出来。
  “陈主任可是难得的人才,妇女工作十分出色,自从她接手了工作,咱乡里的妇女工作回回都受表扬,这么好的同志我哪能放走?”
  “这事儿你们出去可别乱说啊,我寻思着今年秋收之后,就打报告,提陈主任做咱乡里的副书记。
  主管妇女工作,兼管乡里其他事情,那可是个人才,得留住了。”
  老韩书记晚间喝了点儿酒,加上心里一高兴,这嘴上就没有把门儿的,直接把自己的打算给说了出来。
  韩家老太太一听这话,多少有点儿不太痛快。
  咋说呢?她早就有心让小儿媳妇进乡里工作了,在丈夫跟前儿提了好机会,老韩书记都给压下来了,嫌儿媳妇不识字没文化。
  如今见到老韩书记这么赏识提拔巧莲,韩家老太太就觉得自家没跟着丈夫沾什么光,心里头不得劲儿。
  “哼,你就知道提拔外人,怎么也不想想自己家里头?
  咱老三媳妇也是个伶俐通透的人,你咋不说是让她也进乡里上班?
  别的不说,哪怕混个妇女组长不也好么?”老太太瞪了丈夫一眼,有些不太高兴的说道。
  “以往你说老三媳妇不认字没文化,不能当干部。
  如今老三媳妇在识字班里也跟着读了不少书,认了不少字,难道还不够资格?
  乡里头的妇女工作一直都是巧莲负责,你要是再提拔她当副书记,不得再添个人当帮手?”韩家老太太还是想给儿媳妇谋个前程。
  老韩书记一听这话也愣了下,“哦,对,你要是不提这事儿,我还真是忘了。
  是该添个人手了,不然忙不开啊,别的村都有妇女组长了,就咱乡里,一直都是巧莲一个人忙活呢。
  嗯,这事儿我还真得考虑考虑,咱家三媳妇就算了吧,哪有一家子好几个人都在乡里上班的?
  传出去人家不得说我以权谋私?这不好。”


第262章 莫名的热情
  县里和韩书记怎么打算的,巧莲一点儿也不知情。
  抗霜过后,巧莲一边忙着乡里的工作,一边还想着进山里弄点儿各种山货,忙的不可开交。
  比较让巧莲纳闷儿的,是这几天乡里人对她的态度。
  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笑呵呵的主动上前来搭话,还有不少人,特意拿了好吃的给嘉俊嘉和。
  绝对是特意拿出来的,这点巧莲完全可以肯定,有些东西平常时候绝对舍不得吃,更不会随便拿出来给别人的孩子。
  巧莲觉得奇怪,乡里这些人都是咋了?
  “姐,最近咋回事啊?怎么我一过来,就好多人都跟我说话?以前他们好像没这么热情啊。”
  巧莲憋了四五天,终于忍不住了,这些人要干啥?
  以前他们见了巧莲,客气归客气,绝没有这么热情啊,有点儿热情的过分了。
  巧娟怀孕了身子笨,也不爱往外走,不过这几天家里也是不断的来人。
  好多以前没什么交情的人,都过来坐坐,说实话,巧娟也觉得纳闷儿呢。
  “不知道啊,别说你了,这几天我这也是,不少人都来。
  也不说干啥,就是来坐坐,还有的给风林风华带着东西吃,我也是有点儿懵啊。”
  姐妹俩互相看一眼,谁也不知道乡里这些人都在搞什么鬼。
  倒是那边的陈老太太,这时轻叹一声开口,“还能为了啥?为了地里的庄稼,为了种子呗。
  你们两家今年种的庄稼长的那么好,长眼睛的人谁注意不到?
  要不是今年这年头不好,估计产量还会更高,但凡有点儿心眼儿的,谁不想过来套套近乎,开春了从你们两家那里淘澄点儿种子?”
  陈老太太虽然住在张家照顾巧娟,但还是会时常回陈家去。
  王氏那张嘴没个把门儿的,什么话都往外说,陈民生也在老太太跟前儿提过。
  说是今年的庄稼遭了霜,虽然产量还行,但是留种肯定不好,想让老太太跟巧莲巧娟说说,来年再匀给他一些种子。
  老太太是个很精明的人,这几天张家总来人,再加上陈民生和王氏透露出来的意思,一想也就明白了。
  这是有人看上张家和曲家的种子,想要搞好关系,到时候从这两家弄点儿种子呢。
  被老太太这么一提醒,巧莲也算明白过来了,难怪那些人这么热情啊,根子在这儿呢。
  “我就知道,这事儿准瞒不住多久,谁家不盼着多打粮食?
  姐,这事儿不管谁来说,你可别冒冒失失答应啊。等着咱们这几家商议商议,拿出个章程来再说。”
  在这个以粮为纲,粮食产量大于天的年月里,谁家有好种子肯定是瞒不住的。
  当初巧莲往外放种子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预料到了,不出三五年,大营乡的人差不多都会种新品种。
  毕竟谁没有个三亲六故?亲戚朋友开口要,还真能拉下脸来不给?
  只不过巧莲没料到会这么快,感觉一下子所有人好像都知道了。
  看这个情形,等着秋粮收获,就会有不少人开口来求种子。
  按说呢,几斤种子不是什么大事儿,给了也没啥了不得。
  可怎么给,却需要几家人坐在一起商议好了再说,毕竟今年种新品种的,只有石嘴子那五家,还有张家兄弟。
  这几家人的粮食全都算在一起都当种子,也不够大营乡这么多户留种用的,所以就得拿出个章程来。
  否则很可能出力不讨好,反而还得罪了人。
  “对,对,是该商议出个章程。
  行,我心里有数了,不管谁来问,我只说不知道。
  晚上我也跟你姐夫说说,暂时这事儿谁也别答应,等着秋收之后,看今年收多少粮食再说。”
  巧娟不傻,也明白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于是赶忙点头答应了。
  姐妹俩商议了这件事,等着巧莲回石嘴子之后,又把其他那几家人也都找一起,跟大家都说了一下。
  众人意见达成一致,暂时谁都不开口,等着秋收结束了再说。
  转眼半个月过去,地里的庄稼一天比一天实诚饱满,到了中秋节之前,大部分庄稼已经成熟,很多人都打算开始收割了。
  学校里这时候也放了农忙假,乡里县里这个时候也没有任何学习任务,眼下最要紧的,就是秋收。
  曲维扬这几天也请了假在家,跟巧莲一起领着孩子们在自家地里收拾。
  曲维扬的身体早就恢复好了,虽然视力还是有点儿影响,却不再头疼。
  今年有男劳力在家,巧莲心里也有底了,于是当其他几家提出来先给曲家收地的时候,巧莲很客气的拒绝了。
  说是不如轮流着来,以免人家觉得曲家特殊。
  大家伙拧不过巧莲,就只好按照顺序轮着来收地。
  曲维扬这个壮劳力在家,还有大牲口,那几家就说让巧莲在家哄孩子,不用下地干活了。
  巧莲哪能真的不去帮忙?每天上午过去帮着干一上午,下午嘉俊嘉和睡觉了,她就领着嘉康佳媛在自家地里忙活。
  嘉康佳媛又大了些,比以前自然能干不少,有他俩帮着,一天也能收回家不少高粱谷子之类。
  等到那几家都收完地过来帮曲家时,曲家的地已经收了小一半儿了。
  地里剩下苞米黄豆之类的,大家伙紧紧手,也就两三天的时间,便全都收回去了。
  今年秋收正赶上中秋节,大家伙谁也没心思过节了,都在地里忙活着。
  好不容易庄稼都收回家里,众人也都松了口气,接下来只要慢慢脱粒晒干,这一年的辛苦也就算是见到了成果。
  当然,今年受天气影响,庄稼长势不算好,比起往年来要减产些。
  巧莲估摸着,自家的粮食亩产,要比去年少一些。
  这还是他家种子好呢,换成一般品种,减产更多。
  至于那些被霜打了的,减产甚至一大半,今年大家伙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了。
  “维扬,明天咱俩领着嘉康进山去,趁着学校还没开学,你和我也都有几天假期,咱赶紧往家划拉点儿东西。
  佳媛,你就在家看着嘉俊嘉和吧,别让这俩臭小子惹事儿。”
  庄稼收回来,巧莲有点儿沉不住气了,她想进山多往回划拉些吃的用的,就算是不换积分,留着给孩子们吃也好啊。
  “行,都听你安排。”


第263章 种子安排
  嘉康佳媛放了半个月的农忙假,乡政府也是半个月的假期,只有曲维扬假期短点儿。
  好在曲维扬这几天不出门,每天下午很早就回来。所以后头这几天,俩人就领着孩子们进山去忙活。
  原本是打算让佳媛在家哄着嘉俊嘉和呢,可这俩熊孩子愣是不肯,非得也跟着进山不可。
  没辙,也只好领着他们了,幸亏这时节山里的野兽不往外围走,孩子们只在林子边上转悠,不进里面,倒还算安全。
  秋天那一场早霜,不只是庄稼受害,山里的不少果子也都遭了霜,五味子、软枣子、山葡萄都冻了,好的不多。
  倒是榛子、萫子、核桃、松塔这些坚果没受到太多影响,所以巧莲的主要目标,就是这些。
  林子里树种比较多,地上落着山核桃、萫子等,佳媛就领着嘉俊嘉和捡萫子核桃。
  曲维扬身体早就恢复了,他擅长爬树,于是就爬到树上打松塔。
  正好今年松塔大收,随便一棵松树上,那松塔都结的好多。
  曲维扬自然不肯放过这样的好机会,手里拿着长棍子,脚下踩着爬树的工具,腰里系着安全绳,就这么爬上了树,用棍子往下捅松塔。
  曲维扬在树上往下捅,巧莲嘉康他们就在树底下捡。
  今年松塔真的是大丰收,一棵树上的松塔都打下来,能装两背筐。
  曲维扬把一棵树上的松塔都打光了,这才慢慢从树上下来,底下嘉康他们正好把背筐捡满,于是背着背筐往回送,孩子们随便再去捡别的东西。
  忙忙碌碌的,转眼农忙假就结束了,孩子们回去上课,巧莲也开始上班。
  不过每天早晨起来,曲维扬和嘉康还是会进林子,或者去河边捅咕点儿东西回家。
  秋天的天气倒是满不错,晴天的时间多,气温也不低,大家伙都趁着机会,赶紧晾晒粮食脱粒。
  把粮食收进粮仓,也就算是彻底没心思了。
  张文广兄弟抽空过来,也帮着曲维扬把黄豆高粱等都脱粒装进仓房。
  今年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的产量略低于去年,当然,这是跟巧莲家去年相比有所减产。
  赵家王家等人粗略算了一下,他们家苞米亩产能够达到五百斤,巧莲家还有张文广家,亩产可以达到六百多斤。
  这个产量可是让大家伙都高兴不已,一个个笑的合不拢嘴,王家赵家纷纷向巧莲表示感谢。
  这几家粮食产量大丰收的消息,自然是瞒不过乡里的人,不少人都找到巧莲或是巧娟她们,跟她们提起,想要从她们手里买一些种子。
  巧莲和巧娟等人都没有直接答应,只说这事儿得商量一下。
  没过两天,老韩书记也找到了巧莲。
  “陈主任啊,我听说你们几家今年的苞米产量不错,张家赵家都是从你手里弄的种子?”老韩书记一脸笑容的跟巧莲说话。
  巧莲之前没有答应大家伙的请求,就是等着老韩书记呢。
  好种子肯定瞒不住,他们也不好私底下给谁不给谁,最好的办法,就只有通过乡里出面。
  由乡里解决问题,也省的大家伙觉得不公平。
  巧莲先解释了一下种子的来历,然后又把这杂交种子的弊端说给韩书记听,省的以后出现减产,到时候大家伙再赖到她头上。
  “书记,就是这么回事,种子的确不错,早熟高产,可就是一样儿,咱们自己留种很容易蜕化,往后会减产。
  这个责任不小,我担不起,所以没敢答应大家伙的要求,这事儿还得乡里拿主意。”
  “再一个,咱乡里这么多人家这么多地,目前总共也就我们五六家种了这个新品种。
  估计总共算在一起今年也就是打七八千斤的粮食,正经留种子的话,顶多能留出来三四千斤就不错了。
  这些种子,不够乡里那么多人家用,所以怎么分配上头,也是难题。”
  “书记,我也是乡里的干部,按说有好东西不该瞒着藏着,但这事儿真的不好办。
  既然您开口提了,我们这几户也愿意全力支持乡里的工作,但是这些种子怎么分配,用什么办法交换,都得您拿主意。
  毕竟我们还要交公粮,也得吃饭,不能白白往外送,总得想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才行。”
  巧莲可不傻,她还没大公无私到完全奉献的地步。
  再说了,这也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好几家呢,大家伙都得过日子不是?
  事情利弊关系都说清楚了,剩下的,让老韩书记头疼去,她就不管那些了。
  老韩书记一听这话,沉吟许久。
  巧莲说的的确在理,新品种是好,可这几家出产的粮食就算全都做种子,也不够乡里这么多户人家用,怎么分配的事情上,还真是要仔细考虑。
  不是有句老话么?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伙可以少分点儿,但是要公平,这事情还真是有点儿难办。
  “行,那这事儿你让我仔细考虑考虑,想出个章程来。
  不过你们这几家的苞米暂时就先别动了,把那些能留种的全都挑出来放好了,乡里肯定要,也肯定不会亏了你们。
  这么好的种子这么高的产量,要是咱乡里都种,往后大家伙的日子不就好过了么?”
  老韩书记农户出身,自然明白产量对农民的重要性,这么好的种子,他肯定不会放过。
  “好,这个书记可以放心,暂时还不到交公粮的时候,我们这几家也都商议好了,暂时先不扒苞米,等着书记想出办法来再说。”
  巧莲早就料到了,所以根本就没有扒苞米,全都拴了吊子晾着呢。
  “行,这事儿你容我考虑一下,给你个答复。
  哦,对了,还有件事,我已经向上级打了报告,想要提拔你当咱们乡的副书记,以后还是主管妇女工作,兼管农业生产。
  估计最近县里就能回复,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