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一收拾,西屋还真是挺利落挺好的。
光是收拾西屋就用了不少时间,再加上曲维扬又把外墙补了补,这么一折腾,可就到了秋收时节。
今年天气好,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还没到中秋呢,老韩书记就招呼所有人开始秋收。
大营乡那么多户人家都加入了合作社,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各自干各自的了。
于是老韩书记分配了任务,按照庄稼成熟的程度,按照各地块儿的不同,分派了众人分别收地。
今年合作社里用了新品种的苞米种子,加上大家伙侍弄的用心,苞米长势非常好,苞米棒子足有一尺多长,都沉甸甸的籽粒饱满。
那些在苞米地里掰棒子的人,一个个笑的嘴都合不上了。
这苞米一看,就知道产量非常高,可比他们以前种的强太多,加入合作社第一年就有这样喜人的成果,谁还能不高兴啊?
玉米田里成果喜人,石嘴子这边的实验田里成果更是让人惊讶,高粱黄豆等也都长的特别好,保守估计,产量也得是以前的一倍半。
而最让人吃惊的,还要数土豆和地瓜了,土豆刨出来,一个个都很大,挑个大的一称,一个土豆就差不多一斤,这简直让人吃惊。
地瓜也不用说,实验田里的地瓜刨出来,个头大,形状整齐匀溜,很少有小地瓜。
为了亲眼见证实验田的产量,老韩书记也特意过来,等着收工的时候特意找了大秤,一筐一筐的过秤。
最后算出来,土豆亩产达到了一千四百斤,地瓜产量更高,两千二百斤左右。
这个数字一出来,别说石嘴子这边几户人家了,就连跟着韩书记过来的那些人,全都惊呆了。
平常他们种的土豆,一般也就长拳头大小,一亩地五六百斤那就是不错的,地瓜更不用说,产量也不算高。
没想到巧莲弄的这实验田里,竟然产量这么高,这要是合作社里也都种上,那可就真是了不得了。
“这样,听我安排,挑中号的土豆都留种,大号的直接拉去县城里卖掉,剩下小号的,那个,你们这几家分一分就行了。
这么好的种子,咱可一定得多留些。那地瓜也是,多挑一些好的,乡里直接留下明年开春育苗,剩下的归合作社,到时候统一分配。”
老韩书记大手一挥,就定下了这些土豆地瓜的分配原则。
既然已经加入了合作社,自然要听社里安排,当然,这些都是巧莲出的种子,所以老韩书记答应了,给巧莲适当的补偿。
然后,石嘴子这边的出产,就被老韩书记叫来的车,全都拉走送去乡里仓库妥善保管。
今年秋天可以说是大丰收,正好又赶上天气好,秋高气爽适合作物风干脱水。
合作社的社员们都听从老韩书记的统一调配管理,趁着天气好,各类粮食留下足够的种子之后,全都脱粒归仓。
又忙活了大半个月之后,各类粮食已然全数收拾妥当,具体数据也都出来了。
新品种苞米今年大丰收,亩产达到了七百八十斤,这个数字一一出来,惊呆所有人。
也就是说,比他们以前种的品种,快要翻两番了。
所有加入合作社的人都惊呆了,这就表示,除了公粮和国家定额收购的粮食之外,一亩地可以多出几百斤的粮食。
几百斤啊,这可不是小数目,一家要是种三四亩苞米,就能多出上千斤的口粮来,往后就不怕饿肚子了。
合作社里的人自然是欣喜万分,那些没能加入合作社的人,一个个都翘首以盼,或者私底下纷纷打听,就是想知道,合作社还收不收人了?
要是还收,无论如何也得加入进去啊,这简直太划算了。
粮食全部收获脱粒晒干,接下来自然就是交公粮和卖粮。
乡里组织了人,赶着马车往县里粮库送粮,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新品种的苞米含水率低品相好,卖出的价格也比普通品种多一分,这更是让卖粮的人们高兴不已。
留下种子,卖了新粮,接下来自然就是按照工分和土地核算各家分红,分粮食了。
今年苞米大丰收,其他粮食作物长势也比较好,家家户户都比以前多收了不少粮食。
石嘴子那几户,还有张家兄弟,也都按照约定,分到了种子补偿的苞米,同时还有工分换的粮食和钱。
“好了,大家伙呢也都分到了粮食和钱,你们自己算一算,是不是比以往挣的多?
这才是刚开始,合作社明年还要扩大生产规模。
咱现在有了高产的土豆和地瓜品种,明年的产量还会比这个更高,咱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可是有一样儿啊,我得叮嘱大家伙儿,出去了不要乱说话,尤其是粮食产量,尽量不要跟其他乡镇的人说起。
可别说我没提醒你们啊,要是谁出去胡乱说,惹来别的麻烦,那你们自己负责。”
分完钱粮,老韩书记当着合作社所有社员,郑重叮嘱。
“书记,这是为啥?书记是怕别的乡镇眼红?来跟咱借种子?”底下有的人不太明白,就问了一句。
巧莲在旁边听着,忍不住扶额,“你们啊,是真笨。
现在国家大力收购粮食呢,我和韩书记去县里开会,不知道哭了多少穷,才争取减少收购定额,让咱们每家每户手里多存点儿粮食。
你们要是出去乱说,明年粮食定额涨了,可别怪我们啊。
我告诉你们,这都是要担责任的,一个弄不好,我和韩书记都得被撸下来。”
第324章 又是一年
有韩书记和巧莲的叮嘱,合作社的社员们也都明白了利害关系,出去说话果然谨慎了不少。
即便别人打听今年的粮食产量,大家伙也都有志一同的缄口不言。
不过,这丰收的景象骗不了人,丰收的喜悦更是从心底里透出来,明眼人哪个看不出来啊?
丰收的喜悦还在人们心里沉淀,飘飘扬扬的大雪便已覆盖了大地,北风呼啸天地一片雪白。
又是一年冬天来到,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再次开启猫冬模式。
今年跟往年似乎一样,又似乎有些不一样。
一样的是冬天还那么冷,冻的人不想出门,只想躲在热炕头上,嗑着瓜子闲聊天儿。
不一样的是,今年合作社的社员都分了比往年多的粮食和钱,家里有粮心不慌,这个冬天可以心安理得的在家呆着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在欢天喜地的锣鼓声里,大家伙迎来了五五年的春节。
老韩书记果然组织了秧歌队,从初一到初八,就在乡里东坎儿上的开阔地,乡里组织了文艺汇演,扭秧歌踩高跷,唱歌跳舞讲相声,别提多热闹了。
这回大家伙都不用去县里看热闹,大营乡下属的各个村,都来乡里凑热闹。
作为文艺汇演的主要负责人,巧莲这个春节就没能消停过,从年前就开始领着人排练,一直到初八演出结束,总算是可以喘口气休息休息。
“维扬,明天早晨别叫我啊,我要睡到自然醒,累死我了。”初八这天回到家,巧莲一头扎在炕上就不想起来了。
“你啊,就是太较真儿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非得十全十美,这可不就是自己找罪受么?
自打刚一入冬你接了老韩叔派下来的任务,就天天跟这个演出较劲了。
凡事你都亲自做,排合唱、设计舞蹈、设计相声台词、快板儿词,这些都是你亲自完成的,你不累谁累啊?说实话我都服了你。”
曲维扬一看媳妇累的那个样子,心疼的不行,赶紧过来给巧莲揉揉肩膀。
曲维扬手上有劲儿,这揉捏的力度刚刚好,还真是特别舒服。
巧莲趴在炕上,由着曲维扬给她捏肩膀揉后背,只觉得紧绷的肌肉似乎舒缓了许多。
“哎呦,真舒服,你还挺有两下子的嘛,我觉得身上让你这么一捏吧,真的是舒坦多了。”
巧莲趴着呢,加上曲维扬正在给她揉按后背,这说话的声音就多少有点儿闷。
“不是我非得较真儿,这是老韩叔派给我的任务,我知道乡里头不少人都等着看我的笑话呢,你说我能让他们如愿么?
不过就是一台文艺演出,还难不倒我,就是累点儿。
你不知道,初一那天节目演出来,乡里那几个刺儿头,全都被镇住了,我只要一想起来他们那个表情,就觉得过瘾。”
说起来,排演一台文艺演出真的不容易,尤其是乡里这些人都没有经过转业的训练,完全业余。
好在巧莲前世见过那么多种类的晚会啊,文艺演出啊,多少的都有印象。
然后再结合如今流行的一些歌曲、弘扬新社会的快板词、歌颂祖国的相声舞蹈等等,这才凑出来了一台演出。
曲维扬一听这话就笑了,“别说他们都被镇住了,说实话,第一天去看演出的时候,我都被镇住了呢。
媳妇,你是真厉害啊,那歌曲唱的也好听,你的嗓子真好。”
为了节目更好看,巧莲也亲自上阵了,两首女声独唱呢。
曲维扬还记得,初一那天巧莲忽然站出来独唱的时候,周围群众那吃惊的表情。
他家媳妇真的是文武双全,什么都能拿的起来,真是不简单。
巧莲的声音很好,声音甜美清润,当时一开唱,真的是惊艳全场。
周围那些看演出的人都说,谁也没想到陈书记还有这一手,曲维扬听的真切,心中更是涌起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你不知道,佳媛那时候一听你唱歌,就在底下喊着,让妈妈也教她呢。
咱闺女啊,我看是铁随了你,聪明机灵有冲劲儿,好好培养着,将来一定有出息。”
刚开始还是夸媳妇呢,结果说着说着就成夸闺女了。
巧莲听见,忍不住就想起前世大家伙都说的一句话,脾气再大的男人,只要给他生个美丽可爱的闺女,就能把他的脾气全都磨没了。
闺女是小棉袄,是前世的小情人儿,爸爸疼闺女,那可真是疼到了骨子里。
曲维扬对佳媛,还真就有点儿这个意思,在曲维扬眼里,闺女干什么都是对的,闺女就算放个屁,那也是香的。
巧莲有时候都忍不住吃味儿呢,曲维扬对闺女,比对她还好。
“她啊,事事都跟着我学呢,我看医书,她也偷着看医书,这又想起来要学唱歌了。
我得有空跟她谈一谈了,这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佳媛已经上四年级,秋天要升五年级。
学习会越来越累,不能一放学回家来,就抱着我的医书不撒手。
虽然老话说是艺多不压身,那也不是她这么小的孩子,我得让她选出一样儿最喜欢的。
啥都想学,还要兼顾学业,对孩子来说,太累了。”
曲维扬这一阵揉捏之后,巧莲觉得身上舒服多了,于是坐起来跟曲维扬随便闲聊,俩人聊了一阵子,时候就不早了,于是赶紧烧火做饭。
“得,你还是在炕上趴着吧,瞅瞅你啊,肩膀都是垮的,真是累坏你了。
下午饭我做就是了,家里那么多现成的,随便热一些对付着吃就行。”
曲维扬看着巧莲那腰酸背疼不爱动弹的模样,自然心疼,于是就撵巧莲回东屋躺着去,自己则是赶紧抱了柴禾烧火做饭。
“爸、妈,我们回来了。”就在两口子唠嗑的工夫,几个孩子从外面进来,今年正月有点儿冷,孩子们脸上都有些红。
巧莲一看这样,赶紧抱起来小儿子。“嘉和,你冷不冷啊?走,进屋暖和暖和。”说完,巧莲就要抱着嘉和就要进屋去。
“妈妈,我不冷。”没走两步,怀里的小嘉和突然冒出来一句。
有巧莲的精心照看,嘉和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今年就能看出来,不像去年那么怕冷,要不然巧莲怎么敢让嘉和跟着哥哥姐姐们出去玩儿?
第325章 调换种子
文艺演出落幕,这过年欢快喜悦的气氛也就渐渐淡去。
过了正月初十,老韩书记再次着急乡里百姓开会,商议讨论合作社扩大规模的事情。
去年那些没能加入合作社的人,早就盼着这一天呢,这回不用谁劝,大家伙积极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
不仅仅是乡里这两百来户,大营乡下属的仙人桥村、河北村、庙岭村、温泉村、大青川、汤河、黄家崴等地方的人,也都要求加入到合作社里来。
面对群众如此热切积极的加入合作社,老韩书记自然是万分高兴。
幸好去年秋天苞米种子留的足够用,就算是整个儿大营乡都加入到合作社来,也完全够用。
所以老韩书记一点儿都不担心,并且以最热情的欢迎方式,迎接各村的加入。
当然,这么多村子都加入到合作社里来,对于管理上就有所难度。
幸好巧莲和老韩书记事先就商议过了,以每个自然村为单位,成立生产大队,一切农业生产,全都归生产大队来指挥领导。
大营乡,也按照居住地划分成四个生产大队,合作社算作是生产大队的直接领导,负责统一指挥调度。
对于这项提议,众人倒是没啥意见,以前各村不也是服从乡里的领导么?如今也不过是换了个称呼,实际上还是那么回事。
“如今各村既然已经成立了生产队,接下来就赶紧回去摸底,把各地块儿去年的种植情况摸排清楚。
各生产队报上来今年的种植计划,然后按照各生产队的种植计划来领取种子。
今年苞米种子足够,各生产队先推广苞米,大豆、高粱、土豆、地瓜这些,今年暂时还是在乡里推广。
等留种多了,明年各生产队就可以跟进。”老韩书记在会议最后,定下了今年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指定之后,各村可就全都忙起来了。
大营乡里今年也分出来了四个生产队,生产队之间难免也存在竞争意识,几个生产队长都忙的脚打后脑勺。
张文广这一次,也被选上,成了大营乡一大队的队长,这下可把他忙的,一天到晚都见不着影子了。
既然划分了生产队,少不得就要配齐相应的干部,除了生产队长之外,还要配会计、出纳、保管员。
同时巧莲还提出来,每个生产队选出一名妇女组长来,负责妇女工作。
不然整个儿大营乡这么大,她只领着两个妇女组长,根本就忙不开。
老韩书记家的小儿媳妇之前就是妇女组长,如今就成了二大队的妇女组长。
巧娟能干泼辣,这几年跟着巧莲也学了些东西认了不少字,正好当了一大队妇女组长。
三大队的妇女组长还是以前的那个,就是乡里民政助理孙建勇的媳妇,四队儿选了老周家的媳妇。
有了这四个人帮忙,巧莲肩上的工作就能轻松一些。
她只负责去县里开会学习,回来传达精神,具体执行,都是由各生产队的妇女组长来做。
张文广两口子都忙,小凤云刚满一周岁的时候就断了奶,其实本来也没有多少奶,六个月之后基本上就是吃辅食喝奶粉了。
有老太太帮着照看,倒是也不用巧娟费多少心,白天都在生产队里忙着。
一转眼就到了春暖花开该种地的时候,各生产队领着社员们都开始浑身干劲儿的施肥翻地。
今年有了高产的苞米种子,大家伙都是信心满满,一个个都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春耕热情高涨。
巧莲跟曲维扬商议之后,找了机会偷偷进入乡里存放种子的粮仓,把她从系统里兑换的一代原种,兑进了乡里留作春耕的苞米种子里面。
曲家既然已经在大营乡落地生根,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这里的人都还不错,巧莲的意思,尽量暗地里能帮一些人就帮一把。
杂交苞米种子这已经是第三代了,退化现象会非常严重,巧莲怕今年的收成不好,影响了社员的积极性。
所以晚间在曲维扬的帮助下,成功调换了一半儿的种子。
巧莲将仓库里的种子收走了一半卖给系统,然后从系统那里兑换了同等量的种子,掺在了一起。
这样一来,巧莲损失了一部分积分,但是今年的苞米产量,却可以得到保证。
“媳妇,你是好样儿的,我敬佩你。”
漆黑的夜里,曲维扬和巧莲俩人都穿着黑色的衣服,悄悄从仓库里出来,快速离开大营乡。
在返回石嘴子的路上,曲维扬扯着巧莲的手,忍不住感慨道。
“这么一折腾,你应该是损失了不少积分吧?你放心,我肯定帮你再把积分挣回来。”
苞米种子的价格,可比苞米贵太多,几乎相差十倍,所以卖掉那些苞米的补偿,相比之下真的是太少了。
曲维扬粗略估算,这一次巧莲要损失五六万的积分呢。
“维扬,我没觉得亏的慌,几万积分要是在以前,我会觉得特别心疼,现在还真是不觉得怎么样。
那积分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这片山这条河里来?这本就该是属于大家伙儿,我不过是占了有个系统的便宜,才能生活的这么好。”
“没有大营乡这些人的照顾和支持,就算我有这个系统,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生活。
我已经很知足了,如今系统里还有一百多万积分,咱家里有存款,地里产粮食,你我还都挣着工资。
这样的日子我已经很满足,没必要还像以前那样死守着积分。”
“咱们能做的也仅止于此,我既然有这个能力,总得帮着大家伙一起富起来。
老话说的对,一家富不是富,大家都富了,这才是好日子。”
只要一想到几年后的灾荒,巧莲就觉得心里难受。
她不能只是自己吃喝不愁,她想尽自己的能力,为大营乡的百姓谋划,也许她这么做,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到时候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人挨饿。
“走吧,咱俩快点儿回家去,这都后半夜了,我怕嘉康他们起来,发现咱俩不在家。”
俩人晚间十点从家里出来,在仓库里耽误了一阵子,如今已经是后半夜两点,得赶紧回家去,否则会让孩子们发现不对劲儿的。
第326章 马病了(月票加更)
春耕开始,合作社里忙的热火朝天。
老韩书记说了,今年其他生产队都只发放苞米种子,而大营乡这几个生产队,率先推广其他高产品种。
在计算了土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之后,老韩书记跟四个生产队的队长,定下了今年的生产计划。
要留出足够的土地,来种植土豆和地瓜这两种高产作物。
老韩书记是个能人,心里早就有了打算。
既然苞米产量比往年翻番儿,大家伙儿的口粮可以得到保证,那么就可以适当多种植其他作物。
这新品种的土豆地瓜都高产,去年挑拣出那些大号土豆送到县城,价格竟然比普通土豆贵。
老韩书记这么敏锐的直觉,自然从中间发现了机会。
土豆种植,需要将土豆块茎切开,上面带着芽,栽到地里。
去年留的土豆种子不少,这新品总的土豆芽窝挺多,一个土豆上头能有十来个芽窝,最少可以切五六块儿。
所以巧莲就领着四个生产队的一些妇女,一起切土豆栽子。
“哎呀我说崔大婶儿朴大婶儿啊,你们这么弄土豆栽子,种到地里能长的好么?
不行,这样的就算栽地里,营养不够,小苗长不起来啊。”
巧莲转了两圈,忽然发现,有一些人的干活方式太让她无法接受。
正常切土豆栽子,都是拿刀,照着土豆顶部芽密集的地方,一块上面留一两个芽,切成块就可以。
这么干活又快又利落,而且土豆种到地里头,由于带着的块茎可以提供充足营养,出苗后长的特别旺。
可有那么一伙人偏偏用的不是刀,而是子弹壳儿。
她们手里拿着子弹壳儿,从土豆上头,一点儿一点儿的往下挖,只挖下来芽周边一点点儿的块茎。
巧莲看见了,简直是哭笑不得,这样的办法,她以前怎么就没见过啊?
这个崔大婶朴大婶,都不是大营本地的人,基本都是从外面搬过来的。
在一些生活习惯上,这些人还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服装啊,饮食啊等方面,还是很大的不同。
别的巧莲都管不着,这是个人自由,可是她们用这样的办法来切土豆,巧莲可真是接受不了。
“不行啊,这么样绝对不行,崔婶儿,你来看这边的,你看看这是我大姐切的土豆栽子,这才是正经办法。
咱干活是要记工分的,按照切出来的土豆栽子分量记工,你们这么切,不但祸害了咱的土豆种子,你们这也挣不上几个工分啊?”
巧莲端过来了巧娟切的土豆栽子,每一块基本上都一样大,而且每一块上面都差不多有两到三个芽。
巧娟干活麻利,这才多大会儿工夫啊,都已经切了一筐。再看看那几个人,跟前儿就一小堆儿。
“你们这几个人的都不合格啊,赶紧过来跟着我姐学一学,照着着样子来切。
咱这土豆是高产,可也得供给充足的营养啊,你说底下这么点儿,上头能长苗么?”巧莲哭笑不得的说道。
“哎呀,我们以前一直都是这么干,真是不知道别人怎么切。好好,那我们也学着用刀切。”
那几个人刚开始还想辩解几句,她们一直以来都是这么栽土豆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