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嫁给渣女的未婚夫-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往后他们恩恩爱爱,子女承欢膝下,那样的日子单是想想就令人向往。
  倒是冷不丁的,韩嫣想到一件事。
  她抬眼逼视孟庭,道:“你刚才说不让我和离,该不会是考虑到钱了吧?”
  孟庭稍愣。
  韩嫣嘟着嘴道:“当初你自己在姻缘契约上写了,如若和离,会将孟府八成的资产赠送给我。其实你就是心疼钱对不对?”
  孟庭的心一抽又一抽,总觉得韩嫣这是在故意整他。
  他举起一手在侧,无可奈何道:“我对天发誓,并非是为钱……”
  韩嫣“噗嗤”一声笑出来,抬手把孟庭的手按下去:“我开玩笑的,孟郎,你这么心虚做什么?”
  他没有心虚!没有心虚!孟庭忽然就觉得,韩嫣真是有那种逼得他没法说话的本事。若说从前他还会感到心力憔悴,可如今,那股心力憔悴感也等同于幸福甜蜜感了。
  他竟觉得,这是夫妻间美好的情趣。
  两人间这么说了会儿话,韩嫣都快要忘记腿上的疼了。
  她靠在孟庭怀里,一手搂着他,一手顽皮的在他胸膛画着圈,边画边说:“这次真要谢谢静娴,等回去京城,我把在水一方所有畅销款全都做一份复刻,送给静娴。”
  她想了想又无奈的笑道:“孟郎,如今我也不怕告诉你了,我之前总是吃静娴的醋。”
  孟庭抚着她,心里有些意外,却能猜到原因:“是因为静娴与我看起来气质相似?”
  “也因为爹告诉我,你的择偶要求根本就是比照静娴来的。”韩嫣专门问过孟祥,孟祥可就是这么说的。
  孟庭无法反驳,在遇到韩嫣前,他对未来妻子的各方面勾勒,确实很接近刘静娴。
  那时的他怎也想不到,最后他爱上的,却是个与他想象中隔了十万八千里的。
  怪不得总有过来人说,能携手一生之人,不见得是你设想的那种人。
  缘分和相处,给了孟庭最好的答案。
  如今,两个人间已经再无隔阂,他们从没有这般情意相通过。
  孟庭愿意为了韩嫣而做些改变,从前总是她主动,往后他要和她一起主动。这般想着,孟庭主动与韩嫣交心:“我以往总是忽略你的感受,像这次来桃山,你我间出现分歧,也是我不顾及你的内心感受所致。”
  韩嫣说道:“你别责怪自己,其实是我错了。被压了这么一下,我就明白你为什么不许我来桃山了。都怪我任性。”
  孟庭轻摇头,她的任性也是因为爱重他。她在被断墙压住后,所说的所做的无一不是为他着想,将她自己置之度外。
  她从不是个任性的人,她只是任性的爱他,因为爱他而有了小性子。
  孟庭柔声道:“你还有什么心里话想告诉我,又一直没能对我说的,都告诉我吧。”
  韩嫣不由又红了眼眶:“那我说了,我是个沉迷话本子的小女人,心底里总有点儿盼望自己的相公能多一些甜言蜜语。当然说到甜言蜜语,曹元亮挺在行的,但他恶心的很,就不说了!反正我就是想说,我总盼望你能少一些又冷又闷,多一些温柔小意。还有就是,在我心里夫妻该是一体的,我总想和你同进同退,你却总想把我保护在身后。当然如今我腿断了,吃了这么个教训,也就明白你的想法啦。孟郎,我向你保证,以后要是你再让我留在府里,我会听你话的。”
  孟庭心思百感交集,搂紧了韩嫣道:“以后你若要跟随我面对风雨,我也会根据危险程度和你的意愿,综合评判,不会再专横。我自小习惯遇事一人分析处理,给你带来许多委屈。我也向你承诺,我会改变,只是改变怕是不能一蹴而就,还希望你能给我些时间,体谅我一些。”他梳着韩嫣的头发道:“至于你说的甜言蜜语,温柔小意,我定试试。往后的日子,请你看着我的改变。”
  韩嫣忍不住又落泪了:“好!”
  她埋头在孟庭怀里,舍不得松开他一丝。眼角溢出的泪水浸入孟庭的衣衫,打湿他衣衫上少许布料。
  她能闻到孟庭身上浅淡的熏香味,那是她最喜欢的气息。
  如今他们之间彻底相通了,没有什么比这种感觉更让人开心喜悦。
  她好温暖,好感动,怎么就嫁了这么个男人呢?
  他要为她改变,她也要为了他,正视自己的缺点,予以改正。
  他们不但互相爱着,还彼此完善,共同改进,互相成就。
  没有比他们更加适合彼此的夫妻了。
  韩嫣抽着鼻子想,真感谢曹元亮和韩茹合起来给她戴绿帽子。她走了如此霉运又如何?能有运气嫁给孟庭,便是这毕生最好的运气了。
  过了半晌,韩嫣平静下情绪,和孟庭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来。
  韩嫣问起了刘静娴,她很惊讶刘静娴怎么跑到桃山来了。
  孟庭这便将来龙去脉解释了一遍。
  当听到孟庭描述刘知府的那封回信,韩嫣扯着孟庭袖口道:“静娴渴望进宫,她父母和祖父却都坚决不允。孟郎,这事你打算怎么办?”
  孟庭握住韩嫣扯他袖子的手,揉在掌心,反问:“若换作你,会如何做?”
  韩嫣想了想:“如果换成是我,我就把静娴的爹娘都请来京城,让他们商量沟通。不然我两头为难,帮谁都说不过去。”
  孟庭笑了:“我也是如此想的。”
  达成共识,孟庭打算先不答应刘静娴。待他准备回京时,给刘静娴的爹娘去一封信,让他们来京城孟府,亲自和刘静娴谈。
  刘静娴的事说完了,韩嫣问起了另一桩事:“孟郎,你陪了我这么半天,不怕耽误赈灾的事吗?”
  孟庭道:“无妨,我已和桃山知府说过,请他暂时主持大局。等郎中取来木板为你固定好小腿,我再过去。”
  韩嫣“嗯”了声,又道:“还有物资的事,始终是个麻烦,临近州县调物资也不知道能调来多少!”她想到什么,说道:“孟郎,你说我们要是现在派人回京,拿着我们自己的钱去筹备物资再运过来,能来得及吗?”
  孟庭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但是韩嫣说的也不失为一个应急方法。他和韩嫣都有的是钱,如今是非常事态,若是动用他们的钱能来得及并成功赈灾,那破费也是心甘情愿。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那名郎中回来了。


第124章 善有善报
  郎中已经找好了合适的四块木板。
  他带着木板和纱布,来给韩嫣固定双腿。
  在孟庭的配合下; 不一会儿; 韩嫣的小腿就被木板固定好了。郎中用纱布绑住木板; 说道:“这样就没问题了; 草民再给孟夫人开一些配合治疗的方子。孟夫人安心养伤,别磕着碰着就好。”
  孟庭和韩嫣连连道谢; 孟庭亲自将郎中送走。
  如今韩嫣无法走路; 便都靠孟庭抱她。
  孟庭小心抱起韩嫣; 把她放回了枕头上。她的腿加了木板; 便不能侧躺,只能平躺。
  孟庭安置好韩嫣,为她盖了被子,捏着她的手说道:“你先休息会儿。”
  “好,你去忙吧,不用担心我。”
  “嗯。”
  孟庭低头,亲了韩嫣一下,然后离去。
  韩嫣望着孟庭的背影,只觉得和她彻底情意相通后的孟庭,简直宠溺的让她受不了。
  她幸福的拍拍脸颊,捧着脸害羞的笑了。
  孟庭离开后,先去找了知府夫人,请知府夫人派两个得力丫鬟去照顾韩嫣。顺便又让丫鬟们准备两个熟鸡蛋; 给韩嫣滚滚红肿的眼睛。
  这件事做罢; 孟庭投入赈灾中。
  ……
  两天后; 运送粮草物资的官兵终于抵达桃山。
  按照先前那个来报信的官兵所言,粮饷物资损失了七成,还剩下三成。
  而今天抵达桃山的,却是只有不到一成了。
  很显然,官兵中汾阴公的人持续在押运路上对粮草动手,硬是将粮草物资弄得只剩下一丁点。
  孟庭面无表情,收了粮草后,便给这群官兵下令,让他们回京城去,不必留下赈灾。
  这帮人里不知具体谁是汾阴公的人,留他们赈灾,难保没人搞破坏。孟庭可不敢用他们,便叫他们全都回去。
  待将这些人全都打发走,孟庭继续忙赈灾的事。
  因着韩嫣放弃自己的双腿而救助百姓这事,在桃山城和下属县镇都已经传开了,百姓们对孟庭和韩嫣好评如潮。孟庭的赈灾工作也很是顺利,沿途都有百姓大力支持配合。不少百姓自愿出力,充当临时官兵,协助救援和掩埋尸体的工作。
  这么一来,全城的秩序都被孟庭牢牢地控制住。遇难者尸首得到掩埋,再加之眼下天气不算热,也就防止了突发恶性瘟疫的可能。
  离桃山最近的州府,也将粮饷物资运送到了。
  虽然不多,但好歹能顶上一阵。孟庭将这些物资粮饷发派下去,并接着让附近所有州府有粮送粮,有物送物。
  他以祁临帝的令牌为号,州府官员们自然要听从。只是这一来二去,总归是耽误时间。这头孟庭也偷偷派了人回京,用他自己的积蓄去置办粮食物资,都是耗费时间的。
  韩嫣为了不给孟庭添乱,每天乖乖的躺在营帐里。
  她随时关注赈灾的情况,心里也急得不行。
  孟庭白天抽空来看她时,她说着让孟庭别担心的话;孟庭晚上回来休息,她便将头歪到他肩头枕着,手和他的握在一起,与他随便聊聊放松心情。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些天,粮草物资的供应已越来越吃紧。
  其间桃山还发生了几次余震,幸得百姓们已然警惕许多,又有孟庭处置得宜,没有造成过多人员伤亡。
  然而,眼看着桃山的赈灾物资迅速消减,孟庭终是心急如焚。
  他紧绷的情绪,已到了临界点,唯有看见韩嫣时,才能稍微平复。
  这日,刘静娴远远看见孟庭抽空去探望韩嫣,不由无声叹了口气。
  她进宫的事,只能仰赖表哥。表哥忙不完赈灾,她就得沉下心静待。
  表哥是想让她回京的,甚至找了人送她们主仆回去,但她终是没走。
  表嫂如今行动不便,知府夫人派来伺候她的丫鬟到底是外人,不如采葛来得可靠。刘静娴遂留下,让采葛去伺候韩嫣。至于她自己,能帮上忙的也帮一帮,算是还韩嫣前些日子努力为她找婆家的恩情。
  且,这灾区的种种,刘静娴看在眼里,也是触动的。
  她心底里不想逃离这片人间地狱,反倒是想留下来做点什么。
  她倒是不知,自己原来还有这么份慈悲义气。
  或许,是被韩嫣的牺牲震撼到了?
  刘静娴正试图挖掘自己的内心,脚下随意走着,不知不觉就走出了府衙大门。
  她低着头,没看路,结果在出大门时,和迎面进来的一个人撞在了一起。
  刘静娴踉跄两下,登时回神。那人忙上前扶了她一下,又赶紧松手,动作虽狼狈却反应快,刘静娴瞥见一阙石青色的衣衫。
  待她站稳了,才发现自己撞的这个人,是个陌生的青年。
  他穿着干净的石青色交领衣裳,清瘦的身子颀长笔直。头发束在脑后,以深色的布巾裹扎,典型的平民读书人装扮。
  青年清隽的脸上挂着几许不好意思,他正了正神色,给刘静娴施礼赔罪:“小姐,抱歉,你没事吧?”
  “没事。”刘静娴客气的答了,被这人一撞,她方才的思绪都断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回来。
  她默默福了福身打算离开,青年叫住她:“小姐,敢问孟大人在不在这府衙之中?”
  这话吸引了刘静娴的注意:“孟大人?”
  “就是那位赈灾的中书省孟侍郎。”
  刘静娴不着痕迹打量了青年一番,此人衣衫虽沾了尘土,但通体保有整洁,一看就不是灾民,像是从别处赶过来的。她确定没见过此人,不论是在孟府还是在别处。
  “孟大人确在府衙内,公子找他有事?”
  青年抱拳作揖:“是的,草民孙尧,确实是有事找孟大人。”
  孙尧,这个名字刘静娴也没听过。她道:“公子先随我来,孟大人是我表哥,他此时在陪我表嫂,我替你通报。”
  孙尧渐露喜色:“劳烦小姐了。”他随着刘静娴进了府衙,又加上一句:“草民许久未和孟大人联系,倒有些担心孟大人还记不记得草民。还请小姐向孟大人提一句,就说,可还记得当年的孙典簿。”
  刘静娴应下。
  留孙尧在演武场的空地,她去营帐里和孟庭汇报此事。
  她将孙尧托她说的话,说给孟庭。
  孟庭不能置信。
  孙典簿,这个人他怎么会不记得呢?就连韩嫣也记忆犹新。
  当初汾阴公指使张家和张乾陷害孟庭,孟庭被先帝叫去宫中,他不急不缓的为自己辩护陈情,化解了一场陷害。
  先帝命令时为楚王的祁临帝彻查陷害孟庭的罪魁,张乾便从翰林院挑了个缺钱的主儿,当替罪羊推出去。
  那缺钱的主儿,正是孙典簿孙尧。
  孙尧的父亲卧病在床,母亲眼睛不行了,下头还有个弟弟要读书用钱。他为了家人,选择接受张乾的交易,为张乾做替罪羊。
  这些,是孟庭去狱中探望孙尧后,从他口中得知的。
  原本,孙尧要被处死,孟庭专程去求了先帝,保住孙尧一命。
  事情的结果就是孙尧被革职,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京城。
  而孙尧在临走之前,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笺里装着一张两千两的银票。
  那是孟庭使人给他送去的。
  那之后,孟庭也不知孙尧和其家人去了哪里。他后来扳倒张乾,间接弄倒张家,一步步青云直上,经历了许多事,也结识了许多人。孙尧这个名字,只是偶尔还会听人提起过,孙尧已然淡出孟庭的世界。
  孟庭没想到,孙尧竟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特意来找他。
  他将韩嫣暂时托付给刘静娴,起身出去营帐,去演武场那里找孙尧。
  半晌后,孟庭来到孙尧身前。
  确定是故人,孟庭善意问起孙尧的状况。
  原来孙尧在离开京城后,带着阖家人到邢台城安居。
  他发觉自己有些做生意的头脑,就用孟庭给他的钱,置办了生意,不到一年就将生意做得很红火,赚了许多钱。
  如今全家衣食无忧,孙尧还时不时拿出些钱,行布施善举。
  听闻孙尧住在邢台城,孟庭略有诧异。
  邢台城,就在桃山城附近。孟庭也向邢台知府发了调令,调运了些粮饷物资的。
  而接着,孙尧说出了他来找孟庭所为何事,孟庭听得胸臆一震。
  “草民昔日受孟大人无比大恩,如今听闻孟大人急调赈灾物资,草民立刻命手下人置办。草民的生意网不算小,手下人动作快,现已置办了大量物资,最晚明天下午就能到桃山。草民先一步来见孟大人,孟大人安好,草民不胜欣慰。”
  孟庭震惊,有片刻的失语。
  清冷俊逸的脸上,那双深邃眼眸里,是藏不住的感叹,与一股极致惊喜的情绪交融。
  当日他保孙尧性命,只是觉得孙尧无过错,不忍他丧于张乾之手,徒留下老父老母和年少的弟弟以泪洗面。
  至于给孙尧的两千两白银,也是因着孟庭受善念驱使,怕孙尧丢官后带着家人颠沛流离。
  两千两白银对于孟庭来说,不是个小数字,但并未伤筋动骨。
  就像韩嫣会为了韩茵而掷出五百两黄金一样,孟庭也觉得,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但凡他想要帮也能够帮的,他就愿意一帮。
  孟庭从未想过孙尧以后能报答他什么,他不介意。
  却也不曾料想,孙尧在拿到孟庭给他的银票时,就已经发誓:他要谋得来日回归京城,但凡孟庭有用得上他的地方,他定当涌泉相报。
  如今,报答的机会终于来了。
  孙尧用他积攒的钱财,弄到了大批的赈灾物资,交由孟庭处置。
  这对已经濒临重压崩溃的孟庭来说,不啻于是久旱逢甘露。
  他接受了孙尧的报答与善举,因着惊喜,这素来冷漠清淡的人,亦激动的红了眼眶。
  依着孙尧所说,第二天中午不到,孙尧置办的粮饷物资就到了。
  那真是庞大的物资,孟庭领着人点数,各种门类和数量几乎能将目前的物资缺口尽数补全。
  孟庭说不出心中是个什么感受。
  激动、喟叹、感动、欣慰、放松,种种情绪在他心底愈演愈烈。
  他也好,桃山城的百姓也好,孙尧突如其来的帮助就像是在数九寒冬中点起了温暖的火盆子,将所有严寒都驱散殆尽。
  原本在死局边缘强撑着的形势,就这么完全扭转,再无后顾之忧!
  何其戏剧,何其的否极泰来!
  孟庭不由在心里感叹,若是从前他没有管孙尧的死活,那么今日这一劫,他就是能过得去也要褪三层皮。
  一念之善虽小,却犹如菩提花叶,一花一世界。
  今日的滴水之恩,或许便是他日的雪中送炭。
  善因结善果,这是他孟庭之幸,也是孙尧之幸。
  而桃山城的百姓们,也不必因着汾阴公要坑害他孟庭,而跟着被拖下水了。


第125章 回京
  物资齐全,百姓们莫不对孟庭感恩戴德。
  孟庭不居功; 将功劳归在了孙尧头上。一时间; 桃山上下对孟庭和孙尧赞叹连连。
  后续赈灾工作逐渐顺利起来; 余震已去; 百姓们生活得到保证,接下来就是重建家园了。
  重建之事不须孟庭多过问; 他的任务已圆满完成; 可以回京。
  这次多亏孙尧置办的物资才能扭转乾坤; 孟庭上书祁临帝,说明此事。
  祁临帝龙心大悦; 将孙尧召回京城为官; 入了户部。
  昔日翰林院的同僚们得知此事; 都跑去和孙尧叙旧吃饭。
  孟庭则先把韩嫣安置回府中; 然后去宫中复命。
  此番孟庭赈灾有功,桃山城上下官员递上来的折子全是夸孟庭的; 夸得情真意切。
  朝堂百官见此,对孟庭的态度收敛了不少。
  孟庭切切实实的用功劳; 堵住了这帮老臣的嘴。
  韩嫣腿骨折断的事,祁临帝也知道了,只道是韩嫣大义,拨给了孟府不少赏赐。
  至于汾阴公出手害孟庭的事; 孟庭没有宣扬。他私下里找了祁临帝; 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汾阴公眼下势大; 孟庭手里又没有切实的证据; 只得先将自己的怀疑都告诉了祁临帝。
  祁临帝听了,面覆阴霾,沉默了半晌后,招来他最信任的太监道:“安排人手,去查!切勿打草惊蛇!”
  吩咐罢了,祁临帝又对孟庭道:“汾阴公也是朕得以登基的功臣,看在他的功绩上,朕不好对他赶尽杀绝。何况,崇静大长公主的面子,朕不能不给。所以,如果桃山之事真是汾阴公所为,朕大概也只能对他贬官降爵。”
  孟庭明白祁临帝这话的意思,汾阴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祁临帝心里门儿清。但汾阴公毕竟是皇亲国戚,又是祁临帝登基的功臣,祁临帝就算看不上汾阴公,也得供着他。哪怕汾阴公犯下大错,也得从轻发落。
  但这话若是反向推导,便能得出另一个结论。
  一个阻挠赈灾的罪名不够拉汾阴公府下马,那要是还有别的罪名,数罪叠加呢?
  孟庭心中暗暗做下了决定。
  被汾阴公算计这事,他不会这么算了。该讨回来的孟庭定要讨回来,这既是为他和韩嫣讨公道,也是为桃山的百姓讨公道。
  他会按捺住的,等着汾阴公露出破绽,再有新的罪行浮出。而他要做的就是找准机会,一击让汾阴公全府不得翻身!
  这厢孟庭在心里给汾阴公记了一笔,那厢汾阴公也因孟庭大功归来而气郁。
  汾阴公原以为这次出手毁坏物资,便能把孟庭逼到没路走了,哪想到居然横空杀出个孙尧来!
  当初张家与张乾陷害孟庭,这事是汾阴公夫人授意张家去做的。孟庭从容化解了陷害不说,还顺手将替罪羊孙尧也保住了。
  那时汾阴公就觉得,孟庭这小子可真有手段!保替罪羊一命,换来的必是替罪羊的感恩戴德。这相当于给自己埋下一个忠实的帮手。
  如今,这孙尧可不就出来帮忙了吗?
  直接帮着孟庭扭转乾坤,硬是成了凯旋的功臣!孙尧本人也因慷慨赈灾,重回朝中,在户部做了个五品官,重新有了好的前途。
  汾阴公越发觉得,孟庭心有九窍,太能出其不意。
  倘若,让韩嫣知道汾阴公的想法,韩嫣定要嗤笑汾阴公: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果然,人和人就是不同的。在汾阴公看来,孟郎当初施恩于孙尧,是为了收买人心,以待日后从孙尧那里得到好处;可事实上,孟郎帮孙尧,只是出自怜悯和善念。
  像汾阴公那种不顾灾民死活也要陷害孟郎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何为善有善报。
  他和孟郎,同是工于心计的人。却一个卑鄙阴险,一个心怀正气。
  却道韩嫣回京后,她的腿伤被迅速传开,许多人来探望她。
  韩茵和琼姨娘、韩嫣闺中的朋友、表姐邹蕊,纷纷带着各种零嘴儿过来了。
  而跑得最勤快的,就是邹氏和韩攸。
  邹氏在听说宝贝女儿腿断了时,吓得面如土色,火急火燎就过来了。
  当看到韩嫣绑着木板的双腿时,邹氏一个没忍住,落下泪来。
  韩嫣掏出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