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冰柜要好几大千,张家就算有钱也不敢买这么昂贵的东西。再说他们平时也用不上,所以陈馨这么说,张家人就沉默了。
  “有个冰柜也不错,你们要养竹鼠,到时候有些东西也需要冷藏存放,不然每天都要采买会浪费人力。”严春华帮了句腔,不过她说的也是实在话,就算陈馨不说,她到时候都会提出来,至于买不买,还得由张家人自己决定。
  “那就买,明儿我下山去镇上定一台,到时候让人开车送上来就好。”
  今年的路要比往年好一点,虽然说没有大修,但是村长也召集了人手,跟再下面的一个村子合计了一下,安排人把那条土路平整了,有大坑的地方垫了山石,又用泥巴压实在,虽然下雨会让泥土流走,但是只要安排人再补一下,行车完全没问题,比之前要强太多了。
  镇上也是看到村里的决心,研究之后同意了村上的要求,并给他们联系了农业大学的专家过来考察。一期的计划还在制定中,但是先期的准备工作,和第一批资金已经到位了。所以这段时间村长和支书,还有村里的几个壮劳力都忙得不沾家。
  如果不是张大哥脚不好,村长肯定也会叫着他一起,这都是给上面留好印象的机会,以后想要干点啥都好张口。
  但是村长也知道张家是铁了心要弄养殖场了,人家来技术员都请到了家里,所以也不拿其他事情打搅张家,还允诺说张家需要村里支持的尽管开口。
  村长仗义,张家也不是那种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人,他们尽心的只做自己的事情,不随便给村里添麻烦。
  陈馨在熬牛骨汤的时候,村支书的儿子跑了过来,趴院头朝里张望,嘴里还嚷嚷着说镇上来电话了,说张家申请的农业扶持已经批下来,还给了三年的无息贷款,让张大哥明天带着身份证和资料去镇上办手续。
  说完之后人也不走,睁着眼张着嘴问陈馨在弄啥怎么香。
  “二哥要不留下来吃饭吧,我大哥买的牛肉牛棒骨,我给熬汤,打算弄个跷脚牛肉吃。”
  “翘脚牛肉?那是什么东西?”
  牛肉知道,但是翘脚的牛肉,他也是第一次听说。难道这牛跟一般牛不一样?
  陈馨哈哈笑两声,解释道:“这是眉州地方的一道特色菜,其实很简单,重要的就是这锅汤,汤鲜味美颜色清亮才是好汤,牛肉漂水之后在汤里煮熟,捞出切片,牛杂同样处理。之后要吃的时候,用竹捞子装了蔬菜烫熟,垫在碗底,上面烫了牛肉片和牛杂盖上去,撒香葱跟芫荽即可。要吃辣的就沾点干炒后磨碎的辣椒面跟花椒面,香得很。因为以前这种都是在街边上卖的,很多人没有位置规矩的坐着吃,就端着碗随便找个地方坐下翘着脚吃,所以就叫跷脚牛肉。”
  陈馨说得很简单,但是想要熬这一锅汤很不简单,里面涉及到不少的中药材,此汤有防病驱寒的功效,所以才深受眉州地区人民的喜欢。陈馨也是专门去那边考察过,才知道制法。
  只是张家这边条件有限,没有她需要的全部的药材,只有一些常用的,所以这汤于她来说还很有欠缺,但是对其他人来说,这汤的香味鲜味已经没法言说了。


第53章 或许有希望?
  很可惜,支书的儿子还得回去吃饭,只能眼巴巴的咽下口水离开。
  陈馨想了想,让大哥找来两个汤盆,分别盛了半盆,又将切好的肉和杂混在一起装了两小碗,便让张大哥给村长和支书家送去,就说这次买的不多,又是第一次试着做,所以少了些,大家尝个味就行。
  然后拜托二姐去了三爷爷家里,把老人两口都请来家里吃饭。这汤鲜肉嫩,便是老年人也不怕咬不动。
  弄了一大锅的汤肉杂,陈馨干脆再做了几个素菜,用辣椒炒了个湘南那边最喜欢吃的辣椒炒肉,这种菜最是下饭,吃完出一身的汗,还能祛湿。都是农人为了少生病而发明出来的菜式,没有太大花样,味道还好,又实在。
  多了陈馨这么个厨艺高超的,严春华都忍不住添了两次饭,实在是吃不下了才放下筷子。
  张二姐不敢吃太多辣椒,正好牛肉汤里的菜味道好还不辣,她就吃素菜都整了两碗饭下去,也是猛女子了。
  三奶奶他们比张家奶奶还要高一辈,年纪大了,平时吃肉都是炖的肥肉,虽然油重,但是老年人吃太肥对身体并不好,所以这次的跷脚牛肉连他们两老都能吃,让三爷爷看陈馨的目光更加的和蔼慈祥。
  跷脚牛肉也演变为汤锅,吃完之后的汤底再来烫菜和粉条,也很有滋味。
  一顿饭吃完,除陈馨和三奶奶外,其他人都吃得汗淋淋的。他们平时做的劳动多,代谢很快,反倒是陈馨长期在室内工作,身体内湿气比较重,所以代谢比较慢,而三奶奶是单纯年纪大了,更适合这种养身的汤锅。
  晚饭后张奶奶在院子里洗碗,另两家的媳妇把汤盆送了过来,顺便还送了些自家做的盐菜。
  她们听二姐说陈馨喜欢吃辣酱,所以两家的女人都舀了自家做的辣酱和辣酱腌的菜。这些小菜拿来下稀饭,下面条都是极好的配搭。支书家的媳妇就是林山村的姑娘嫁过来的,她做的辣酱比起村长家的要辣很多,而且加了不少的蒜在里面,比起纯粹的辣酱要多了几分蒜的辛辣。
  蒜茸辣椒酱用来配海鲜的味道更好,或者是烧烤蔬菜刷上一点,那滋味比起撒辣椒粉要柔和丰富得多。
  另外一个妙用则是用来烤制一些腥味比较重的动物内脏,比如腰花,比如脑花等等。城里很多人不太喜欢吃脑花,总觉得那东西看上去很可怕,但实际上大部分人在吃过之后都会喜欢上那种细腻绵润的口感。
  陈馨也会做脑花,特别是脑花烧豆腐,做出来之后不仔细看根本分不出什么哪一块是豆腐哪一块是脑花。当然了,做豆腐脑花的豆腐不能是老豆腐,必须是内脂嫩豆腐,就是那种吹弹得破的嫩豆腐。
  张家村这边做豆腐都是胆水老豆腐,吃起来有一股涩涩的口感。做家常豆腐和熊掌豆腐比较适合这种,但是做淮扬菜系的蟹黄豆腐之类的清淡菜色,这种豆腐就不能用了。
  跟张大哥先打了个招呼,让他下一个赶场日早点去买两副猪脑花回来后,陈馨就琢磨着用张家的小石磨推嫩豆腐了。
  他们这边没有内脂卖,但是嫩豆腐还有一种做法,就是用白醋来点。家里自制的豆花一般都是用的白醋。
  城里没有石磨,做豆花的时候,陈馨都是用的家用料理机,可那种机器打出来的豆浆绝对没有石磨磨出来的好。
  豆子得提前一天泡上,中途要换一次水。用的是自家的井水,干净还清甜。
  泡好的豆子经过石磨的碾磨,浓浓的豆浆顺着凹槽流到桶里。这是生豆浆,不能喝,需要经过熬煮过滤。
  煮好的豆浆滤过两层纱布后,得到浓郁细腻没有豆渣的液体,这时候舀些起来,加一点糖,陈馨一口气能喝两碗。
  当然了,张璋小胖子从他小姨开始磨豆子的时候就守在旁边寸步不离,生怕大人们趁他不在喝完了好喝的豆浆。
  豆浆最好是现做现喝,所以陈馨给留出了一天的量后,剩下的就开始准备点豆花。
  她用凉白开水兑了白醋,等到豆浆温度降至七八十度的时候,将兑好的酸浆慢慢注入锅中。在注入酸浆的时候,需要轻柔的划圈搅拌豆浆,使其充分跟酸浆进行作用。
  几分钟之后,豆浆开始凝结,这时候的凝结产物就是豆花。白生生的嫩豆花不管是甜口还是咸口,那种吃进嘴里即化的口感让吃惯了老豆腐的张家人一个个恨不能将之当成主食来吃。便是严春华在外面也吃过好多次的豆花,论口感和调味都比不上陈馨做的。
  而张璋最喜欢甜豆花,放一点红糖汁进去,他可以不停口的干掉一大碗。
  这次做豆花,陈馨依然做了有多的,除开村长和支书还有三爷爷家,连左右邻居都送了些过去给他们品尝。
  村子里的小孩在陈馨磨豆子的时候就守在他们家屋外,之前都已经一人干掉半碗豆浆了,这会儿又是半碗甜的半碗咸的,年纪最小的两个肚子都挺起来了。
  吃完了豆花,剩下的就该来压豆腐。
  模具是村里张七叔给做的,花了半天时间做好,还给抛光过,免得有木刺伤到手。
  二姐跟严春华帮忙将纱布铺在模具里面,然后倒入豆花,七分满后,将多余的纱布折叠回来盖住,上面用木制的盒盖盖上,再压上重物。
  嫩豆腐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了,老豆腐压的时间就需要再长一些。
  陈馨觉得难得摆弄家伙什,干脆一次性就做了三块老豆腐两块嫩豆腐。
  一块豆腐上称的话,差不多是五六斤的样子。吃不完还能放冰柜里冷藏,下顿再吃也不怕酸。
  隔壁邻居吃了豆花,觉得味道很不错,见他们家在做豆腐,就开口问能不能卖一些给他们。
  照陈馨来说,她根本懒得收钱,反正东西也不多。但是张二姐悄悄扯了她衣角,阻止了她开口。
  等到了里间,严春华才帮忙给陈馨解释。
  “大家都是乡亲,你送这家不送那家就会得罪人。之前给村长支书和三爷爷,那是因为他们地位不同,但是左邻右舍不一样,尝一口还行,送多了就会惹人说闲话。倒不如直接卖一些给他们,钱收少点就行了。”
  陈馨恍然大悟,点头道:“那你们看着办吧,我对这个不太懂。”
  只要陈馨没生气就好,严春华笑笑,帮忙张二姐给人称豆腐去了。
  陈馨靠着厨房门寻思着,看严春华这样子,恐怕对张家大哥还是很有好感的嘛,要不找人悄悄问问?
  这个人选问题还得好好琢磨一下,可别不会说话又大嘴巴,到时候事情没成不说,还让人尴尬得没法留下来就不太好了。
  思来想去,陈馨想到了一个好人选。


第54章 求助贾大姐
  镇上兽防站的贾大姐是个热心人。之前张家想要养竹鼠,去兽防站咨询的时候,就是贾大姐给他们找的关系介绍的严春华工作的那家养殖场。
  贾大姐丈夫也是军人,转业有五六年了,在镇政府的农业站工作。她那口子也是个实在的人,为了更好的参与制定农业技术推广和组织实施,况大哥跟大禹似的几过家门而不入,差点弄得他儿子提前进入叛逆期。
  之前张家村的村长去镇上咨询农业政策就是找的况大哥。
  陈馨跟贾大姐见过两次,聊过一个多小时,对贾大姐的为人虽然不敢十分保证,但是从对话和言行中可以判断出这位人很正直,而且张二姐也说过,贾大姐对他们家建竹鼠养殖场的事情很关心,还专门给他们搜集了资料送到家来。
  不过这件事情也不能让陈馨一个人做决定,她打算跟二姐商量之后再考虑怎么拜托贾大姐帮忙。
  “我也觉得春华很好,就是,人家看得上我们家吗?”
  春华虽然也是农村姑娘,可人家是正儿八经读书出来的,就算嫁到镇上或是县上,找个吃皇粮的也很轻松。
  “二姐你别妄自菲薄了。我跟你说,你别小看了大哥,真要把这个养殖场搞起来,以后等路修好了,再弄点其他的事情做,在山上不比在城里差。”陈馨可是知道到后来想要一个农村户口有多难,多少人想要去农村租地而不得。
  “城里有啥啊,住的都是楼房,一大家子人就挤那么几十个平米的空间里,有钱还好,多买两套房子,父母孩子分开住还成,挤一块儿久了,可要闹些矛盾出来。虽然说着婆媳问题农村也有,但是张奶奶可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老年人,应该不会闹得不愉快。实在不行,让大哥再去批一块宅基地,就修隔壁,又有自己的空间又能随时照顾老人。”
  二姐不太同意。农村里儿子赡养老人是必须的,她家以前有两兄弟还好说,现在就大哥一个,要是分开住了,一定会被人戳脊梁骨。
  陈馨对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处理经验,也不想有,所以丢了一句到时候再说,就再度把话题扯到严春华身上去。
  “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春华是怎么看大哥的,还有她家里要是不允许她打算怎么做。所以我觉得找贾大姐帮忙问一下最好,又不用急着挑明,就算春华不乐意,等教学时间到了,她走了就行了,不伤和气。”
  二姐有点不甘心,但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陈馨说的对,如果她跑去找严春华问对方的想法,若是人家乐意还好,要是不乐意,这剩下的时间就尴尬透顶了。
  既然已经决定了,陈馨跟二姐说好暂时不给其他人说,她私下里悄悄去问贾大姐愿不愿意帮忙就行。为了找个借口不惹人怀疑,陈馨趁着周五又做了一次豆腐,这一次用的是高山黑豆做的,做出来的豆腐颜色看上去没有黄豆那么白皙,但营养上要更胜一筹。
  豆浆不方便带,只将豆花和豆腐各装了一个小桶,用稻草包好放在竹筐里,陈馨坐着上来送农资的农用三轮车下了山。
  她先去的米粉店老板娘那里。给了老板娘一桶自己做的豆花,顺便看了看十天前做的辣酱能不能吃。
  “我昨天给你看过了,还行,就是辣度我觉得弱了点,花椒有点多,你下次可以试着调整一下。这辣酱炒肉沫可下饭了。”老板娘高高兴兴的收下陈馨送过去的豆花,还送了一小坛自己做的辣酱当回礼。辣酱也就那种两斤装的小坛子一坛,估摸着一家人能吃一个月左右。
  陈馨从老板娘店门口找了个人力三轮车,拉着竹筐和两坛子辣酱去了兽防站找贾大姐。
  这年头没有后来那么谈腐色变,农民朋友给站里的老师们送点吃得用并不会引来受贿的非议。说实话,这兽防站都是按制度做事的,除非有疫情,否则也没啥机会受贿。
  陈馨大剌剌的找到贾大姐,她正跟办公室的同事聊天。都周五下午了,站里没有其他事情,大家都混时间等下班呢。
  “陈馨你怎么过来了?是张家的养殖场有问题了?”
  贾大姐因为丈夫负责了张家村那边的农业发展计划的关系,对张家的养殖事业也多了几分关心。
  “没事儿,我下山来办事儿,正好家里自己做了豆花儿豆腐,都是用的自家产的豆子,就说给你送些过来尝尝。”
  桶都不大,那种小木桶装个五斤就是满载了。陈馨把豆腐跟豆花各装了三分之二,差不多分别有三斤多不到四斤的样子。顺便她把米粉店老板娘的辣酱也送给了贾大姐,这辣酱用植物油煎一下,加点蒜末姜末和葱花,吃豆花儿是绝配。
  陈馨在蜀地的一个小县城里吃过那里最有名的豆花,那边做豆花的水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但也并没有出色太多,唯一让人称绝的,就是吃豆花的蘸水,鲜香麻辣又不会掩盖掉豆花本身的清甜,每一种调料搭配得恰到好处。听人说那里的酱料都是一个老师傅亲手调的,家里祖传数辈都做这酱料,还不肯收徒,一定是父传子的那种传承方法。陈馨想尽了办法都没有让老师傅松口教她。
  贾大姐打开木桶盖子就闻到豆子的清香,当即忍不住馋的把饭盒拿出来,舀了一些,就着辣酱吃下。老板娘给的辣酱是鲜辣口味,除了辣基本没有其他味道,就这样,跟豆花搭配在一起也是非常的美味了。
  看到贾大姐吃得香,她同事也不客气的拿出饭盒要了一些,一入口就睁大了眼,问陈馨这豆花有没有要卖的。
  “都是家里做来自己吃的。家在山上,可不太方便拿到镇上卖。”
  贾大姐的同事好生失望,转头就跟贾大姐商量分她一些,说她家婆婆牙口不好,只能吃软和的,这豆花入口即化,又能咸甜皆宜,给老人吃肯定受欢迎。
  贾大姐没怎么犹豫,也知道陈馨不是小气的人,当即就分了一饭盒的豆花给同事,还切了一块豆腐,用自己的饭盒装了让她带回去吃。
  分完之后正好下班,贾大姐直接拉着陈馨往家走,说要回去露一手,请陈馨尝尝她的手艺。


第55章 答应帮忙
  贾大姐家里条件还不错,两口子都有工作,双方父母也是职工,孩子在况大哥父母那边读书,周六会送过来跟贾大姐两口子聚两天,周日再送回去。
  回去的路上,贾大姐买了半只鸡,还有半斤糍粑辣椒。她做得最好的菜就是辣子鸡。这边的辣子鸡跟蜀地和湘江那边的略有不同,区别就在这个糍粑辣椒上。
  蜀地那边的辣子鸡是油炸出来的,鸡肉干香有嚼劲,辣椒则以辛辣为主,没有糍粑辣椒丰富的层次感。
  湘江那边的辣子鸡比蜀地的口感更加火爆,属于吃一口感觉都能喷火的那种。
  这边的辣子鸡由于是跟糍粑辣椒一起翻炒出来的,辣度没有那么火爆,余味更加悠长,而且鸡肉也不柴,还能吃出几分细嫩来。
  “要说吃的,还是你况大哥的妈妈做的好吃。我这炒鸡的手艺也是跟她老人家学的。她妈妈做的酸汤鱼是一绝,每年做好的酸汤都不够分的。改天你况大哥去那边看他。妈妈,我让他给你带两瓶回来。”
  贾大姐动作快,回到家才半个多小时,两菜一汤已经做好了。
  辣子鸡和折耳根炒腊肉,外加一盆酸汤豆腐。
  况大哥又去乡里了,家里只有贾大姐一个人。原本陈馨不来的话,她多半就是下点面条解决。
  “你是想说让我去探探严春华的想法?”
  贾大姐眯眼想了想,对严春华的印象不太深,只记得那是个很安静利索的女孩子,上次去张家的时候,还看到她跟张家老大一起上山砍竹子做篱笆。
  “我记得严春华不是本地的人吧?她愿意嫁到山上的可能性不大啊,你确定要去问?”
  “不管大不大吧,我就觉得她跟张大哥之间关系蛮好的,而且两人有共同语言。你也知道我张大哥那人性子木讷,但在严春华跟前就不一样了,感觉有股活力。”
  “行,那我去帮你问问去。这样吧,正好周一我们要下乡去检查防疫工作,我跟领导说说,先去你们村那边,顺便跟她聊一聊。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人姑娘不乐意,你们可别生气。”
  “哪儿能生气呢。”陈馨笑笑,“这事儿本就是个你情我愿。我也是看到严春华跟张大哥之间好像关系还不错才想着要不问问她,若是不成那就算了。我跟二姐算过,现在竹鼠已经安顿下来,再过十一二天,严春华的教学也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若是她不同意,到时候走了就是,以后见面的机会也不多,不会太尴尬。要是乐意跟张大哥处处,那就跟那边的老板说一声,继续聘请她当顾问,多待一个月看看情况。”
  陈馨把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都差不多考虑到了。这算是变相的相亲吧,买卖不成仁义还在呢。他们又不是贩卖老婆的,还能强迫人家姑娘?
  贾大姐又问了下张家的情况,听陈馨把张家对以后的打算都说了一遍后,点头:“挺不错的,虽然张德兵脚不好,不过也不算碍事,他做农活还成,而且以后家里养殖场弄好了,也不需要他太奔波,到时候再多请两个人就行。”
  之前贾大姐就是担心张家底子虚,弄了个养殖场后就家徒四壁。现在听陈馨说起来,张家其实还是有点钱的,只不过这钱张家人不乐意动,觉得是他们家牺牲的儿子给大孙子留下的。
  “其实张家考虑太多了。我姐夫跟姐姐留下的钱我分成了两份,一份去年过年给了张家,另一份我在城里买了套房子,以后就是张璋的。”陈馨说她去做了公证,军区的干事也知道这事儿,只等张璋成年可以单独落户了,这房子就过到他的名下。
  “我姐就这一个儿子,我也就这一个侄子,怎么都不可能少了张璋的。倒是张家更需要这笔钱,所以我劝了他们好久,他们才肯答应拿一部分出来弄这个养殖场。”
  陈馨的意思是,这个养殖场因为是张大哥跟张二姐合力建起来的,所以以后养殖场赚钱了,就由他们两家自己协商分配,然后每个月固定给老人一笔生活费。至于陈馨姐夫留下的抚恤金就给老人傍身用,万一有个三灾五病的,也不用担心没有钱医治,同时也不会对张大哥跟张二姐加注太大的经济压力。
  贾大姐看了陈馨一眼,叹气:“你考虑得很周到。说说吧,你一个外姓人都能为姐姐的婆家考虑,可我下乡的时候看到太多人为了一点钱争得死去活来,一家人不像一家人。”
  陈馨也叹气:“还不都是没钱闹的。真有钱了,谁还能不管自己爹妈?”
  贾大姐想说什么,又忍住没说出口。只是对陈馨更加喜欢了。她倒是没想过劝陈馨留在张家,跟这姑娘谈过就知道,她的眼界高着呢,还想着要出国长长见识,一个农村男人怕是留不住她的。
  这不是看得起看不起的问题,是生活环境,眼界见识造就的观念上的差异。她的孩子以后要是能跟陈馨一样想要出国,有能力出国,她肯定也不会让孩子留在这个小镇上的。
  说通了贾大姐后,陈馨抱着自家做的那坛子辣酱回去了山上。是贾大姐帮她找的车,给了双倍的车资人家才肯送她上山。这都还得是现在路勉强能走了,搁以前,就是给钱人也不乐意送。那点钱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